炼焦工艺规程.doc_第1页
炼焦工艺规程.doc_第2页
炼焦工艺规程.doc_第3页
炼焦工艺规程.doc_第4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炼焦工艺规程一、主题内容与炼焦实用条件本标准规定了炼焦中如炉煤的前提条件、温度控制、焦饼成型、成焦的权限。1、炼焦用煤常用炼焦煤主要是烟煤,其中包括:气煤、肥煤、焦煤、瘦煤、贫煤等。除焦煤能够单独炼制质量较好的焦碳外,其于的煤种均需经过按比例配制后,才能进行炼焦。2、入炉煤各项指标对于焦碳生产过程及其产品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灰份与硫分直接影响焦碳质量,而灰份过大对焦炉炉体具有渣蚀作用,挥发份对焦碳的最终收缩量,裂纹度及化产品的产量,质量有直接影响。3、在炼焦过程中胶质层所产生的膨胀压力对老化炉墙不利,但对于结焦性提高焦碳强度有决定性作用,外部水分对于结焦时间长短有影响水分增加4%,温度应提高5-7,若温度不变,反之结焦时间延长25分钟,同时增加了耗热量。二、炼焦煤成焦于湿度控实用指标1、来自备煤系统的合格精煤,储入煤库后,由炼焦装煤车装入炉后,经过在隔绝空气的条件下高温干馏(1320)大部分荒煤气进入化工车间,经过一段时间形成半焦,成焦经出焦系统,运焦系统,进入焦场。2、温度控制指标,为使焦炉达到稳定、高产、优质、低耗、长寿目的,要求各炭化室的焦饼在规定的结焦时间内沿长向和高向均匀成熟。3、焦炉加热调节中一些全炉性的指标如结焦时间、标准湿度、全炉及机焦侧气流量煤气支管压力、孔板直径、烟道吸力、标准蓄热室顶部吸力,交换开闭器进风口尺寸,空气系数等相对稳定。4、结焦时间改变时,各项指标均要作相应改变,因此对不同的结焦时间,应有一套相应的加热制度。三、温度制度3.1直行温度3.1.1焦炉燃烧室的火道数量较多,为了均匀加热和便于检查,控制每个燃烧室的机焦侧各选择一个火道道作为测温火道,一般选择机中或焦中的火道,但要避开装煤车轨道和纵拉条。3.1.2选后的两个火道的温度分别代表机、焦两侧温度,该两个火道称为测温火道或标准火道,从这些火道测温得的温度成为直行温度,3.1.3标准温度与结焦时间的关系,涉及到炭化室专业墙厚度,炭化室宽度,焦饼中心温度,加热煤气种类,煤料性质及炉体结构等。3.1.4为考核直行温度的均匀与稳定,一般采用均匀系数与安全系数。焦炉沿纵长方向各燃烧室昼夜平均温度的均匀性,用均匀系数K均来表示。K均=2M(A机+A焦)/2M式中:M:全炉燃烧室数A机、A焦:分别表示机焦侧测温火温度超过其平均温度20(边炉30)的个数3.1.5直行温度的稳定性用安定系数K安来表示K安=2N(A机+A焦)/2N式中:N:一昼夜直行温度的测量次数A机:机侧平均温度与标准温度偏差A焦7以上的 次数A焦:焦侧平均温度与标准温度偏差A焦7以上的 次数四、炉型结构与焦炉加热三气流程1、本厂炉型为TJL4350D型双联火道,废气循环,焦炉煤气下喷的单热室捣固焦炉。2、煤气流程为:来自化工车间的焦炉煤气进入地下室预热且到煤气主管煤气横管下喷管砖煤气道立火道与空气混合燃烧。3、空气流程为:分烟道废气开闭器空气口废气连接管蓄热室斜道区空气口进入立火道与煤气混合燃烧。4、立火道燃烧生成的废气上部跨越孔进入相邻一组立火道为下降气流一部分进入相邻立火道上升气流(经过循环孔)为冲淡上升气流煤气,拉上火焰高度大部分经过下孜气流空气口降入斜道区下降气流蓄热室废气连接管废气铵分烟道总烟道烟囱排入大气层。五、冷却温度的测量1、冷却温度是下降气流立火道温度在换向间隔时间内的下降道。2、冷却温度的测量是为了将交换后不同时间测定的立火道温度换算为交换后20S时的温度,以便比较全炉温度的均匀性与稳定性及防止超过焦炉的允许温度1450。3、冷却温度必须在焦炉正常操作和在加热制度稳定的条件下测量,在测量过程中,不得改变加热煤气流量,烟道吸力,进风门开度以及提前或延迟推焦等。4、采用9-2顺序时,应选择8-10个加热正常的燃烧室,分别在机焦侧测温火道内进行测量,因和这些燃烧室相邻的炭化室处于不同的结焦时间,测出后的平均值才具有代表性。5、测量分机焦侧进行,换向后20S开始,以后每分钟测一次,直至下次换向(或换向前2-3秒)为止。六、空气系数1、煤气燃烧是在一定空气系数条件下进行的,帮炉温的高低不仅与煤气量有关,还和空气量有关。2、当空气系数较小时,增加煤气量反而会降低炉温,这是由于所增加的煤气并未参与燃烧,却增加了排出的废气量,导致废气温度降低,因此应注意燃烧情况的检查,及时掌握空气系数。3、空气系数除用仪器分析外,为了及时掌握情况,还应通过观察火焰来检查。4、为使煤气和空气配合恰当,空气量的调节总是和煤气量的加减同时进行,在一定结焦时间下,一般以烟道吸力来调节空气量。七、煤气量调节1、只有供给各燃烧系数(边炉除外)相同的煤气量,才能保证直行温度的均匀。2、各燃烧系数的煤气量主要靠安装在煤气分管上的孔板来控制,各燃烧室煤气量的均匀分配,则依靠孔板直径沿焦炉长向适当的排列来实现。3、孔板直径的平均值取决于煤气的使用量和所规定的煤气主管压力,孔板直径的排列,取决于煤气主管从始端至末端的压力分布。4、当个别燃烧室温度低,煤气量不足时,可以用横管压力和孔板直径来配合检查管路中产生不正产阻力的部位。5、为调节准确和便于掌握情况,正常情况下不应调节旋塞开度的方法调节各燃烧煤气量。6、进入各燃烧系统的空气量取决于主废气盘上进风门开度,废气盘翻板开度废气砣杆高度和废气砣的严密程度。废气砣杆高度应全炉一致,废气砣应保持严密。八、蓄热室顶部吸力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