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上月考考试.doc_第1页
八上月考考试.doc_第2页
八上月考考试.doc_第3页
八上月考考试.doc_第4页
八上月考考试.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长陵中学初二年级语文月考试卷 编制人孙思聪 审核人晋玉娟 教研组长 晋玉娟 主管领导 李小霞 长陵中学初二语文月考试题班级 姓名 成绩 第卷 (共70分)一、选择题。下面各题均有四个选项,其中只有一个符合题意,请按照要求在答题纸上作答。(共12分。每小题2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是( ) A提防(d) 追溯(s) 模样(m) 高屋建瓴(lng) B匀称(chn) 着落(zhu) 荒谬(mi) 河水暴涨(zhng) C强劲(jng) 濒临(bn) 河堤(d) 惟妙惟肖(xio) D拂晓(f) 憎恶(zng) 殷红(yn) 束手无策(sh)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是( ) A遣责 勾留 倾泻 晓风残月 B布局 茏统 失衡 响彻云霄 C健忘 帷幕 即将 无动于衷 D吟咏 伎俩 烦燥 见诸报端3下列词语中加点字解释不正确的是( ) A日薄西山(迫近;靠近) 精疲力竭(尽) B物竞天择(竞争;竞赛) 销声匿迹(隐藏) C微不足道(值得) 长途跋涉(在山上行走) D脍炙人口(切得很细的肉) 巧妙绝伦(同类;同等)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运用不正确的是( ) A去年的11月,气候骤变,风雪载途,人们艰难地行走在回家的路上。 B医生给人看病常常是失之毫厘,差之千里,人命关天,因此要慎之又慎。 C不要以为换季时出现感冒是一件相安无事的事,在H1N1流感时期,必须提高警惕。 D香山红叶进入最佳观赏期,众多游人在工作人员的努力疏导下井然有序地游览观赏。5结合语境,填人横线处最恰当的一组句子是( ) 南极也有自己的恐龙、两栖动物和其他在恐龙时代繁盛的植物和动物。然而,这些生物的命运比其他同类要悲惨得多,因为板块把它们向南携带到了极地。大约经历了一亿年, 气候变得越来越寒冷,夏天短而且冷,最后成为冰天雪地。 A气候逐渐变冷,植物慢慢越来越稀少,动物的种类和数量也大量减少 B动物的种类和数量也大量减少,植物慢慢越来越稀少,气候逐渐变冷 C植物慢慢越来越稀少,动物的种类和数量也大量减少,气候逐渐变冷 D植物慢慢越来越稀少,气候逐渐变冷,动物的种类和数量也大量减少6下列语文常识说法有误的是( ) A新闻的结构一般包括五个部分,即标题、导语、事件、背景、结果。 B说明文常用的说明方法有下定义、举例子、作比较、打比方、分类别、列数字等。 C渡荆门送别望岳记承天寺夜游的作者依次是唐朝的李白、杜甫和宋朝的苏轼。 D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的作者是法国作家雨果,悲惨世界是他的代表作。二、填空题(共12分)7背诵、默写 (1)斯是陋室_ _。苔痕上阶绿,草色人帘青。_ _,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_ _,_ _。(刘禹锡陋室铭)(2分) (2)桃花源人“不知有汉,无论魏晋”的原因是:_ ,_ _,_ _,_ _。(陶渊明桃花源记)(2分) (3)春望是杜甫逃离长安前的诗作,诗中用“_ _,_ _”的诗句,既写出了国都沦丧后的景象,也表达了诗人忧国伤时的感情。(2分) (4)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_ _,_ _。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王维使至塞上)(2分)三、综合性学习(共11分)8鲁迅先生的 是一本回忆性散文集,我们学过其中的 和 。(3分)92010年9月7日,日方在钓鱼岛海域非法抓扣中国15名渔民和渔船,并将船长扣押至9月24日。请你关注撞船事件并发表自己看法。(1)阅读下面资料,写出你得出的结论。(2分) 隋朝时,琉球在台湾和钓鱼岛附近,是一个独立的国家,隋炀帝曾派使臣朱宽召其归顺。到了14世纪,琉球王乃正式进贡朝廷,成为藩邦属国。1372年,中国人杨载首先驻足钓鱼岛。明永乐年间出版的顺风相送对钓鱼岛有详细记载。1654年清康熙帝册封琉球王为尚质王,定两年进贡一次,称中国为父国,用大清年号。明清期间的多幅疆海图都清楚标明钓鱼岛为中国的一部分。1893年10月,慈禧太后把钓鱼岛列屿赏赐给清廷内务官盛宣怀,供其采药之用。1940年,同属于日本“辖属”的台湾和琉球争夺钓鱼岛的归属权,日本东京法庭作出判决:钓鱼岛仍旧归属台湾管辖。 (2)下面是船长詹其雄被扣日本期间说的两句话:“日方抓扣我是非法的。钓鱼岛是中国领土,我坚决支持政府的立场。”“这次能够平安回来,很感谢党和政府的关怀,感谢祖国人民对我的关心。” 詹其雄25日已平安回国,请你给他发个短信,表示慰问。(3分) (3)中国政府就此次事件要求日本道歉并赔偿,日本态度强硬。请你在论坛写一段话,对日本首相菅直人进行劝说。(3分) 四、文言文阅读(共10分)阅读三峡,完成1013题。三峡(郦道元)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来源:学 至于夏水裹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呜三声泪沾裳。”10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2分)( ) A属引凄异 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B沿溯阻绝 溯迎而上 c哀转久绝 绝巘多生怪柏 D自三峡七百里 自非亭午夜分1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 (1)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2)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12用自己的话说说三峡“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的原因是什么。(2分) 13作者在文章中抓住了三峡四季的景色特点进行描写。请结合内容,说说作者抓住三峡夏季和秋季的哪些景物特点进行描写的。(2分) 五、现代文阅读(共25分)(一)阅读有些人,完成1418题。(共14分)有些人 有些人,他们的名字我已遗忘,他们的脸却时常浮着像晴空,在整个雨季中我们不见它,却清晰地记得它。 那一年,我读小学二年级,有一个女老师我连她的脸都记不起来了,但好像觉得她是很美的(有哪一个小学生心目中的老师不美呢?)也恍惚记得她身上那片不太鲜丽的蓝。她教过我们些什么,我完全没有印象,但永远记得那天下午的作文课,一位同学举手问她“挖”字该怎么写,她想了一下,说:“这个字我不会写,你们谁会?”我兴奋地站起来,跑到黑板前写下了那个字。 那天放学的时候,当同学们齐声向她说“再见”的时候,她向全班同学说:“我真高兴,我今天多学会了一个字,我要谢谢这位同学。”我立刻快乐得有如胁下生翅一般我生平似乎再没有出现那么自豪的时刻。那以后,我遇见无数学者,他们尊严而高贵,似乎无所不知。但他们教给我的,远不及那个女老师为多。她的谦逊,她对人不吝惜的称赞,使我忽然间长大了。如果她不会写“挖”字,那又何妨,她已挖掘出一个小女孩心中宝贵的自信。 有一次,我到一家米店去。“你明天能把米送到我们的营地吗?”“能。”那个胖女人说。“我已经把钱给你了,可是如果你们不送”我不放心地说,“我们又有什么证据呢?”她惊叫了一声,眼睛睁得圆圆的,仿佛听见一件耸人听闻的罪案,“做这种事,我们是不敢的。”她说“不敢”两字的时候,那种敬畏的神情使我肃然,她所敬畏的是什么呢?是尊贵古老的卖米行业?还是“举头三尺即有神明”上苍的监督?她的脸,十年后的今天,如果再遇到,我未必能辨认,但我每遇见那些无所不为的人,就会想起她为什么其他的人竞无所畏惧呢! 夏季的一个中午,我从街上回来,红砖人行道烫得人鞋底都要烧起来似的。忽然,我看到一个衣衫褴褛的中年人疲软地靠在一堵墙上,他的眼睛闭着,黎黑的脸曲扭如一截枯根,不知在忍受什么?他也许是中暑了,需要一杯甘冽的冰水。他也许很忧伤,需要一两句鼓励的话,但满街的人潮流动,美丽的皮鞋行过美丽的人行道,但没有人伫足望他一眼。我站了一会儿,想去扶他,但我闺秀式的教育使我不能不有所顾忌,如果他是疯子,如果他的行动冒犯我于是我扼杀了我的同情,让自己和别人一样地漠然离去。 那个人是谁?我不知道,那天中午他在眩晕中想必也没有看到我,我们只不过是路人。但他的痛苦却盘据了我的心,他的无助的影子使我陷在长久的自责里。上苍曾让我们相遇于同一条街,为什么我不能献出一点手足之情,为什么我有权漠视他的痛苦?我何以怀着那么可耻的自尊?如果可能,我真愿再遇见他一次,但谁又知道他在哪里呢?我们并非永远都有行善的机会如果我们一度错过。那陌生人的脸于我是永远不可弥补的遗憾。 对于代数中的行列式,我是一点也记不清了。倒是记得那细瘦矮小貌不惊人的代数老师。那年七月,当我们赶到联考考场的时候,只觉整个人生都摇晃起来,无忧的岁月至此便渺茫了,谁能预测自己在考场后的人生?想不到的是代数老师也在那里,他那苍白而没有表情的脸竟会奔波过两个城市而在考场上出现,是颇令人感到意外的。他蹲在泥地上,拣了一块碎石子,为特别愚鲁的我讲起行列式来。我焦急地听着,似乎从来未曾那么心领神会过。泥土的大地可以成为那么美好的纸张,尖锐的利石可以成为那么流丽的彩笔我第一次懂得,他使我在书本上的注释之外了解了所谓“君子谋道”的精神。那天,很不幸的,行列式没有考,而那以后,我再没有碰过代数书,我的最后一节代数课竞是蹲在泥地上上的。我整个的中学教育也是在那无墙无顶的课室里结束的,事隔十多年,才忽然咀嚼出那意义有多美。 代数老师姓什么?我竞不记得了,我能记得语文老师交给我们的一些词语,却记不住代数老师的名字,心里总有点内疚。如果我去母校查一下,应该不甚困难,但总觉得那是不必要的,他比我记得住的许多姓名的人不是更有价值吗? (有删改)14作者在文章中一共回忆了哪几个人?(2分) 15简要概括“我”上小学时发生的那件事,说说“我”为什么“永远记得那天下午的作文课”。(3分) 16结合内容,分别说说第段写“无数学者”,第段写“无所不为的人”,有什么作用。(4分) 17阅读第段,说说“我”为什么“遗憾”,这说明“我”是怎样的一个人。(2分) 18下面是我国著名诗人臧克家写得一首现代诗,结合有些人一文,从内容或形式上说说这两篇文章有哪些相同之处。(3分) 有的人一一纪念鲁迅有感 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 有的人骑在人民头上:“呵,我多伟大!”有的人俯下身子给人民当牛马。 有的人把名字刻入石头想“不朽”;有的人情愿作野草,等着地下的火烧。 有的人他活着别人就不能活;有的人他活着为了多数人更好地活。 骑在人民头上的,人民把他摔垮;给人民作牛马的,人民永远记住他! 把名字刻入石头的,名字比尸首烂得更早;只要春风吹到的地方,到处是青青的野草。 他活着别人就不能活的人,他的下场可以看到;他活着为了多数人更好活的人,群众把他抬举得很高,很高。(二语)阅读生态脚印,完成后面的问题。(11分)生态脚印 有一种说法:“人口是定时炸弹。”人口爆炸是人类面临的最大问题,至2050年,地球人将会多至90到100亿。目前世界人口60多亿(2008年7月,世界人口基金会发表了一个精确到个位的数字:6,712,080,198),至今世界人口每年增加7800万,估计到2012年世界人口就会达到70亿。于是不断有人问,人口如此增长下去,地球承受得了吗?答案要从两个方面来谈,如果光从地球面积来看,地球是承受得了的,仅仅一个欧洲就可以再接受和安置675亿人。问题是人活在世界上要吃饭、穿衣、住房、出行、工作、消费、耗能、排污和二氧化碳光用地球面积来分配是不科学的,必须用“生态脚印”的概念来评估。生态脚印是指按今天的生产条件,一个人在上述要求得到满足的情况下所需要的地球(陆地和海洋)面积,其单位是公顷。因每个人的生活要求、标准和习惯是不一样的,所以生态脚印的大小也就不一样;但一个群体、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可以算出一个平均生态脚印。生态脚印越大,表示人类消耗的资源越多。根据全球脚印网和欧洲环境局所提供的数据,地球能提供的生态脚印是每人1.8公顷,但按目前人类的消耗,每人的平均生态脚印是2.2公顷,显然,一个地球已经不够用了。每个国家的生态脚印很不一样,如美国公民的平均生态脚印是9.7公顷、英国5.6公顷、欧盟成员国平均4.7公顷、巴西2.1公顷、中国1.6公顷、印度0.7公顷如果全世界都像印度人民那样节约资源,地球让100亿人吃饱饭是没有问题的;倘若世人的生态脚印都和美国人的一样大,那我们今天就需要3个地球了。 生态脚印的概念首先由马西斯瓦克纳格尔和威廉E里斯于1994年提出,得到世界公认。2003年,瓦克纳格尔创建全球脚印网,从事拯救地球、保护环境、保护资源的工作。 人类正在辛苦地寻找第二个地球,梦想能否成为现实、什么时候成为现实,不知道。我们能做的是保护好现有的地球,地球人共同起来控制人口快速增长,尽量调整生活习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