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水资源课程论文.doc_第1页
农业水资源课程论文.doc_第2页
农业水资源课程论文.doc_第3页
农业水资源课程论文.doc_第4页
农业水资源课程论文.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本科课程论文青岛农业大学本 科 生 课 程 论 文论 文 题 目 以冬小麦各时期的需水量浅谈合理灌溉科学用水学生专业班级 农学0801 学生姓名学号 学 院 指 导 教 师 杨新民 完 成 时 间 2011年12月10日 课程论文成绩评定表学生姓名田威专业班级农学0801论文题目以冬小麦各时期的需水量浅谈合理灌溉科学用水指导教师评语及意见:指导教师评阅成绩: 指导教师签字 年 月 日以冬小麦各时期的需水量浅谈合理灌溉科学用水摘要:北方冬小麦生产中灌溉用水一直以来存在用水量过大、地下水超采严重、农业用水效率低下等问题,本文从冬小麦生长各时期的需水状况入手以前人所做给出的实验为依据探讨在冬小麦生产中如何进行合理灌溉科学用水来增产稳产。事实表明,在小麦各个需水的关键时期,产量随浇水次数的增加而提高。但随着灌溉用水的增加同产量并不出现明显的正相关关系,而且极易造成水资源浪费,合理的水分亏缺有利于小麦培养抗逆性。其中抽穗扬花期浇水对小麦产量有明显促进作用。关键词:生长期,需水,灌溉 我国北方冬小麦区产量约占全国小麦总产量的56%左右,其中主要分布于河南、河北、山东、陕西、山西各省区。小麦是需水较多的农作物,在其发芽生长至成熟的生长发育各时期需水情况又多少不一,但是一般认为冬小麦随土壤水分的减少抗旱性增强,合理的水分亏缺可提高小麦的抗逆能力和水分利用效率,尤其是灌浆期有限水分亏缺可以促进同化物从营养器官向生殖器官的分配,从而有利于经济产量的形成。但是一直以来生产者的知识局限性导致不但没有在合适的时期让小麦有水分亏缺,在需水的关键期增加浇水次数,反而出现一种自始至终都出现诸如水量过大、地下水超采严重、农业用水效率低下等问题。如果灌水量可以多少得当那么在有限水资源条件下通过合理灌溉,以提高水分利用效率,进而为小麦因地因种制宜确定合理灌溉技术,具有重要意义。一、小麦一生各时期对水分的需求1、播种发芽期小麦种子溪水达到种子干重的45%-50%时才能正常发芽,种子发芽需达到土壤最大持水量的60%-70%.因此播种时土壤含水量直接影响种子发芽,从而最终影响小麦产量。因此抢墒播种是小麦丰产的关键。2、苗期苗期出现干土层时,小麦幼苗生长遇阻,生长速度缓慢,部分麦苗因严重缺水而叶片卷曲,叶色失绿,叶尖干枯、根系发育不良、不利于出苗保苗。缺水时如遇到大雨风沙天气,弱苗出现死蘖、死苗现象。小麦两页一心期开始穗分化,需肥水急剧增多,若缺水,小麦不仅成不了大穗,更不能丰产。因此小麦播种后25-30D必须浇头水。3、分蘖期分蘖期缺水小麦分蘖减少,影响扎根,部分分蘖提前退化,分蘖成穗率降低,叶绿素含量减少并且降低小麦的光合作用,浇好分蘖水有利于保苗壮苗,增加小麦籽粒的氮素积累,促进其分蘖和次生根生长。浇完头水后紧接着10-15d后及时赶浇第二水,即分蘖水,为丰产奠定基础。4、拔节期小麦适当缓浇拔节水,但也不能缺水。小麦拔节期开始,需水显著增加,缺水不利于小穗分化即发育,对穗粒数的增加影响较大,严重时,每穗比正常小麦少20多粒。缺水使植株的穗数、有效小穗数、穗粒数、有效分蘖数减少,生物产量降低,穗脖长缩短。干旱是旗叶向下运动,甚至麦穗卡在旗叶鞘内,穗抽不出来。所以浇好拔节水是提高成穗率和穗粒数的关键时期,也是提高产量的关键时期。5、孕穗期孕穗期植株内部各种生理活动进行得非常旺盛,蒸腾作用加强,加之气温升高,土壤蒸发量大,所以此期小麦需水最多,是需水关键期,缺水对产量影响最大。因为孕穗期是雌雄蕊分化与形成期,缺水会减少次生根数、穗粒数,小花退化增加,不孕小穗、小花数增多、结实率降低,因此此时麦田0-20cm的土壤内应保持最大持水量的80%左右的水分,只是小麦获得高产的重要条件之一。6、穗扬花期抽穗期干旱,照成卡脖子现象,导致减产。抽穗扬花期是需水的敏感期,小麦抽穗后重心升高,抗倒能力减弱,此时轻微缺水对产量影响不大,但是严重缺水会降低强筋小麦的品种,使花粉败育形成秕子,从而影响小麦的千粒重。7、灌浆期小麦灌浆期,植株的蒸腾和光合作用仍很旺盛,而且是产量形成的关键时期,此期如果土壤的含水量以保持土壤最大持水量的65%-80%为宜。8、蜡熟期小麦乳熟期以后,茎叶逐渐发黄,蒸腾及各种生理活动减弱,需水量逐渐减少,但缺水会导致植株早衰和正常成熟。在浇麦黄水时,切忌中午大热天高温时浇水,以免根系迅速死亡,小麦逼熟,反而造成减产,最好选择早晚或阴天浇个跑马水即可。此期的土壤含水量以保持在土壤最大持水量的50%-70%为宜。9、成熟期蜡熟中期至蜡熟末期千粒重仍在增加,品质指标逐渐提高,在蜡熟末期收获籽粒的千粒重最高,籽粒的营养品质和加工品质也最优。同时蜡熟末期完熟出气收割,还可以躲避一些自然灾害。总之,小麦生长发育过程中,所必需的大量和微量营养主要是靠根系从土壤中吸收,若缺少水分,小麦从土壤中吸收的养分就会减少,从而影响产量的形成,因此小麦在整个生育期都不能缺水。二 小麦需水规律总结小麦一生中的需水情况常用耗水量表示。包括土壤蒸发、叶面蒸腾和地下渗漏等失掉的水分。由于北方小麦区在小麦生长期间雨水较少,渗漏损失可忽略不计。各地测定小麦耗水量的大小自然条件、栽培条件、产量高低等出入很大。大体说来,在华北及山东,亩产小麦籽粒500600斤水平每亩耗水量约为300米3左右,即为450毫米左右也就是说,每生产100斤籽粒约耗水60米3左右,每生产一斤籽粒耗水1200斤左右。在华北及山东,小麦生育期间降水量大约仅为上述耗水量的1314,而且分布很不均匀。为使小麦正常生长,必须进行灌溉。而南方麦区,小麦生育期间雨量偏乡,必须注意排水防涝。尤其在低洼易涝地区,应使地下水位在播种时低于40厘米,生育期间低于70一80厘米。小麦不同生育期耗水量不同。小麦在生育前期耗水量较少,返青后随温度上升,耗水量也随之增加,到抽穗前后达最大值,这是小麦一生中耗水量最多的时期。小麦植株所利用的土壤水分,主要是在一米深的土层内。其中,020cm土层内的水分含量变化幅度最大,与小麦生长发育的关系密切。在小麦生育过程的不同时期,020cm土层内的土壤含水量保持多少为好,在不同地点、条件下,出入较大。下列是参考数字:萌芽期:一般认为保持在田间持水量的6065%较为适宜,低于田间持水量的55%时应考虑浇底墒水。出苗拔节期:一般认为保持在田间持水量的6080%较为适宜,低于田间持水量的60%时应考虑浇水。拔节抽穗期:这是茎穗发育的重要时期。水分不足,不但影响每亩稻数,而且对穗粒数影响也很大。一般应保持土壤水分为田间持水量的80左右较适宜。抽穗成熟期:抽穗后若土壤水分不足,会引起粒重降低;水分过多,易引起倒伏、病害严重、贪青晚熟等,一股认为保持土壤水分为田间持水量的7075较为适宜。冬小麦全生育期的耗水变化表现为前、后期小中期大。因此,节水灌溉供水要控制两头保中间。前期控制过量供水,保持土壤上干下湿,水分适度亏缺,有利蹲苗,可以控制群体密度,抑制地上部分的生长,增强小麦1、2茎节的机械性能,促进地下部分的根系伸长,从而获得合理的群体结构,防止倒伏,促进小穗分化,为夺取高产创造有利条件。限制后期灌水量,麦田适度缺水,会促进灌浆的进程,使灌浆初期速率加快,提高小麦经济产量。不仅节约了灌溉用水,还为汛期降雨倒出了蓄水土壤库容。前、后期控水保中期,保证小麦缺水敏感期。三 冬小麦合理灌溉为了保证小麦有充足的水分供应灌水就应当考虑好因时、因地、因苗的原则。因时就是根据当地的天气变化和降雨量多少决定是否灌水;因地就是看土壤墒情,是否需要灌水,看土壤质地沙土地保水性差灌水需要多次少量,粘土地保水性好灌水时需要少次多量,另外要看苗情,在小麦不同的生育时期,需水量不同,高产小麦需要促控结合,常常用灌水用水作为促控的手段而且,小麦的长势强、弱也是决定是不是灌水和何时灌水的条件。按照小麦生长发育的需要全生育期需要灌底墒水、冻水、返青水、起身水、拔节水、挑旗水、开花水和灌浆水等78次水。由于不同地点、年份降雨量分布不均,可适当调整灌水次数。在降雨、灌溉水量和前期土壤特性一定的情况下,喷灌、滴灌、渗灌及波涌灌几种节水灌溉方式,以渗灌的节水性最好,其余依次为滴灌 喷灌、波涌灌。小麦在渗灌条件下产量比滴灌、喷灌和波涌灌都高,渗灌产量比滴灌增加76,比喷灌增加131,比波涌灌增加224。提高作物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灌溉方式应该是灌水集中在作物主要根系分布层,实施高频局部灌溉冬小麦覆膜是冬小麦节水的重要措施之一。地膜覆盖有效地解决了干旱、半干旱地区小麦生产中存在的旱、冻等突出问题,适期播种增产率可达50以上 。地膜覆盖具有明显的增温、节水、增产、增收作用,膜冬小麦主要农艺性状较露地冬小麦表现优良,其中有效穗数、穗粒数、干粒重分别比露地小麦增加16,121,69。旱地小麦采用地膜覆盖能有效地减少土壤水分的蒸发,使植株蒸腾速率增强,水分利用效率提高671,小麦增产幅度为247,具有显著的增产和节水效应 。参考文献:1、黄阿童 不同浇水次数对小麦生长影响的分析 安徽农学通报,Anhui AgiSciBul12011,17(15)2、单长卷 冬小麦节水灌溉研究进展 安徽农业科学,Journal of Anhui AgriSc12006,34(2):224-223、孟维伟;张永丽;兴华;石玉;于振文 灌水时期和灌水量对小麦耗水特性和旗叶光合作用及产量的影响 作物学报ACTA AGRONOMICA SINICA 2009,35(10):1884-18924、吕丽华;胡玉昆;雁鸣;王璞 灌水方式对不同小麦品种水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