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阅读5页,还剩3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九年级上册文言文复习题陈涉世家备战中考练习一、文学常识填空:1陈涉世家节选自 ,作者 , 朝夏阳人,我国古代著名的 家和 家,他用毕生精力著成了我国第一部 体通史。2熟读课文,并用课文原话回答问题(1)陈胜、吴广发动起义的直接原因是: 。(2)农民起义的根本原因是: 。(3)陈胜为起义制定的策略是: 。(4)陈胜在发动起义前所做的“威众”准备是: 这样做的是: 。(5)陈胜在动员起义时,最具有鼓舞性,气魄雄伟、扣人心弦的一句话是: 二、给下列句中加点的字注音:1辍耕之垄上( ) 2度已失期( )3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 ) 4尉果笞广( )5忿恚尉( ) 6将军身被坚执锐( )三、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1苟富贵,无相忘( ) 2法皆斩( ) 3或以为亡( ) 4置人所罾鱼中( ) 5为天下唱( ) 6楚人怜之( )7天下苦秦久矣( ) 8吴广素爱人( ) 9尉果笞广( ) 10并杀两尉( )四、当动词讲的“之”是哪两项? ( )A辍耕之垄上。 B怅恨久之。 C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D、二世杀之。 E楚人怜之。 F、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G、令辱之 H杀之以应陈涉。五、文言文常常省略旬中某些成分,请把“A上、B之、C之、D于、E陈胜”五项,填入下面三句的括号中。1守丞死, ( )乃入据陈。2、扶苏以数谏( )故,上使( )外将兵。3、独守丞与( )战( )谯门中。七、挑出下列各句翻译正确的一项。1若为佣耕,何富贵也? ( )A好像你是个给人家耕田种地的,哪来的富贵呢?B如果你是个给人家耕田种地的,那么怎么能够富贵呢?C你是一个给人家耕田种地的,哪来的富贵呢?D你是一个给人家耕田种的的,哪懂得什么是富贵呢?2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 ( )A现在死也是死,起义也是死,等着死,为国事而死,好吗?B现在逃跑也是死,起义也是死,同样是死,为国事而死,好吗?C如果逃跑也是死,办大事也是死,同样都是死,让秦灭亡可以吗?D现在逃跑也是死,办大事也是死,等着死,不如为国而死,好吗?3或以为死,或以为亡。 ( )A或者把他杀死,或者让他逃跑。B有人让他死,有人让他逃跑。C有人认为他死了,有人认为他逃跑了。D或许以为他死,或许以为他逃跑了。4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 )A又在这时使吴广到驻地旁边的树林中的祠庙里。B又隔了一会儿命令吴广到驻地旁边的树木隐蔽的祠庙里。C又暗中让吴广的部下躲在树丛的祠庙中。D又暗中让吴广到驻地旁边的树林隐蔽的祠庙中。5旦日,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 ( )A太阳升起的时候,士兵到处谈论,都指着陈胜的眼睛。B第二天早晨,士兵们到处谈论,都指指点点地看着陈胜。C第二天早晨,士兵们来来往往,都指着陈胜的眼睛。D元旦那天,士兵们到处谈论,都指指点点地看着陈胜。八、阅读陈涉世家选段,完成后面题目:二世元年七月,发闾左通戍渔阳九百人,屯大泽乡。陈胜、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陈胜、吴广乃谋曰: “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陈胜曰: “天下苦秦久矣。吾闻二世少子也,不当立,当立者乃公子扶苏。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今或闻无罪,二世杀之。百姓多闻其贤,未知其死也。项燕为楚将,数有功,爱士卒,楚人怜之。或以为死,或以为亡。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吴广以为然。1加字变双音节词有误的一项是( )A今亡(逃亡)亦死 B楚人怜(可怜)之C百姓多闻其贤(贤明) D宜多应(响应)者2词义相近的项是( )A道:道不通得道者多助 B举:举大计亦死是以众议举宠为督C等:等死,死国可乎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D数:扶苏以数谏敌骑千余卒数万人3之的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A之:二世杀之河曲智曼笑而止之B以: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杀之以应陈涉C其:百姓多闻其贤俱其不已也 D为:项燕为楚将皆次当行,为屯长4对下面语句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上使外将兵:皇帝派他在外面带兵 B法皆斩:按军法都要杀头C苦秦久矣:苦于秦(的统治)已经很久了D为天下唱:为天下的人鸣不平针对性训练一、选择题1、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A鸿鹄(h) 烹食(png) 社稷(j) 徇(xn)B辍耕(chu) 罾(zng) 笞(ch) 铚(zh)C砀(dng) 嗟乎(ji) 迪戍(zh) 蕲(q)D闾左(l) 谯(qio) 柘(zh) 篝火(gu)2对下列加点词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辍耕之垄上,怅恨久之(惆怅,怀恨) B或以为死,或以为亡(或者)C夜篝火,狐鸣呼曰(灯笼,名词) D卜者知其指意(意图)3下列各句中语气相同的一组是( )。(1)上侯将相宁有种乎! (2)燕雀安知鸿鹊之志哉!(3)然足下卜之鬼平? (4)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A (1) (2) B (3) (2) C (3) (1) D(2) (4)4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表示关联关系相同的一组是( )。(1)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 (2)藉第今毋斩。 (3)然足下卜之鬼乎? (4)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A (3) (4) B、 (1) (3) C、 (2) (3) D、 (1) (2)5 下列各句中没有词类活用现象的是( )。A上使外将兵 B乃丹书帛曰“陈胜王”C置人所罾鱼腹中 D尉果笞广6 下列不含通假字的是( )。A、固以怪之矣 B卜者知其指意C、发闾左通戍渔阳 D将军身被坚执锐7、 对下列古今异义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将军身被坚执锐(身:句中作“身体”讲。) B卒中往往语(往往:处处。)C今亡亦死(亡:逃跑,与“亡羊补牢”中的“亡”意义一致。)D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间:暗地里。)8下列长句的朗读停顿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B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C、乃令符离人葛婴将兵徇蕲以东。 D、发闾左遗戍渔阳。9下列对课文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司马迁在陈涉世家一文中,对“首事”起义的陈涉是持赞赏和旨定态度的。B、“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表明了陈涉看不起佣耕的同伴,自己立志要出人头地。C、陈涉世家一文充分显示了陈胜敏锐的政治预感力和卓越的组织领导能力。D“王侯将相宁有种乎”首次对不平等的阶级地位质疑加以否二、填空题1、陈涉世家节选自 ,记叙了公元前209年 起义的经过。作者 。字 ,西汉夏阳人, 家、 家。他用毕生精力著成了我国第一部 体通史。全书130篇。本书被鲁迅先生称为 。2、陈胜为起义作舆沦准备的办法是: , 。(各用四字概括)3 是起义的第步,接着用 作为动员群众起义的口号。三、课内阅读二世元年七月,发闾左通戍渔阳九百人屯大泽乡。陈胜、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陈胜、吴广乃谋曰:“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陈胜曰:“天下苦秦久矣。吾闻二世少子也,不当立,当立者乃公于扶苏。扶苏以敏谏故,上使外将兵。今或闻无罪,二世杀之。百姓多闻其贤,未知其死也。项燕为楚将。数有功爱士卒。楚人怜之。或以为死,或以为亡。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吴广以为然。乃行卜。卜者知其指意。曰:“足下事皆成,有功。然足下卜之鬼乎?”陈胜、吴广喜,念鬼,曰:“此教我先威众耳、”乃丹书帛曰 “陈胜王”,置人所罾鱼腹中。卒买鱼烹食得鱼腹中书,固以怪之矣。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夜篝火狐呜呼曰:“大楚兴,陈胜王。”卒皆夜惊恐。旦日,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发闾左遗戍渔阳 发:遍: 屯大泽乡 屯: 会天大雨 会: 度已失期 度: 举大计亦死 举: 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立:楚人怜之 怜: 为人下唱 唱:固以怪之矣 固: 卒中往往语 往往:2比较并解释下面各组中加点的词语。陈胜、吴广皆次当行 次 又问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 次: 今亡亦死 亡: 河曲智叟亡以应 亡: 扶苏以数谏故 数: 珠可历历数也 数: 等死,死国可乎 等: 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 等: 3下面句中的“乃”的意思和用法与其他二项中的“乃”不同的一项是( )。A、陈胜、吴广乃谋曰 B当立者乃公子扶苏C、乃行卜 D乃丹书帛曰“陈胜王”4翻译下列句子。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町乎?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三、中考题二世元年七月,发闾左通戍渔阳。九百人屯大泽乡。陈胜、吴广皆次当行, 为屯长。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陈胜、吴广乃谋曰: “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 等死。 死国可乎?”陈胜曰: “天下苦秦久矣。吾闻二世少于也,不当立。当立者乃公子扶苏。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今或闻无罪,二世杀之。百姓多闻其贤,未知其死也。项燕为楚将,数有功。爱士卒楚人怜之。或以为死,或以为亡。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 宜多应者。”吴广以为然。乃行卜。 卜者知其指意,曰:“足下事皆成有功。然足下卜之鬼乎?”陈胜、吴广喜。念鬼,曰: “此教我先威众耳。”乃丹书帛曰“陈胜王”,置人所罾鱼腹中。卒买鱼烹食,得鱼腹中书 固以怪之矣。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夜篝火。狐呜呼曰: “大楚兴。 陈胜王。”卒皆夜惊恐。旦日,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将尉醉。广故数言欲亡,忿恚尉令辱之, 以激怒其众。尉果笞广。尉剑挺,广起。夺而杀尉。陈胜佐之。并杀两尉。召令徒属曰: “公等遇雨, 皆已失期 失期当斩。藉第令毋斩而戍死者固十六七。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徒属皆曰:“敬受命。”乃诈称公子扶苏、项燕从民欲也。袒右,称大楚。为坛而盟祭以尉首。陈胜自立为将军。吴广为都尉。1、加点字变双音节词有误的一项是( )。A、今亡(逃亡)亦死 B楚人怜(可怜)之C、百姓多闻其贤(贤明) D、宜多应(响应)者2、词义相近的一项是( )。A、道:道不通通 得道者多助 B举:举大汁亦死 是以众议举宠为督C、等:等死,死国町乎 公等遇雨 D数:扶苏以数涑故 数有功3词的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A之:二世杀之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 B以:今诚以吾众诈自称 杀之以应陈涉C、其:百姓多闻其贤 惧其不已也 D、为:项燕为楚将 皆次当行,为屯长4对下面语句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上使外将兵:皇帝派他在外面带兵。B法皆斩:按军法都要斩头。C、苦秦久矣:苦于秦(的统治)已经很久了。D、为天下唱:为天下的人鸣不平。5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词义相同的一项是( )。A广故数言欲亡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B而戍死者固十六七 固国不以山溪之险C、公等遇雨,皆已失期 等死,死国可乎D令辱之,以激怒其众 属于作文以记之6翻译下面的句子。(1)王侯将相宁有种平! (2)藉第令毋斩,而戊死者固十六七。 7、起义的导火索是: 。8文段记述了陈胜发动起义的过程,他向士卒发出号召“ ”,并提出了“ ”这一千古流传的表现了人人平等的朴素唯物主义思想的名言。唐睢不辱使命文言知识及检测练习备战中考一、文学常识填空:1唐雎不辱使命选自 ,是 (朝代)的 (人名)编辑的。2本文描写的主要人物是 ,他具有 的英雄气概。文中的“先王”是指 ,“布衣”是指 ,是 的修辞手法;“寡人”是 。秦王的换地要求看似好意,实际上是一种 行为。而唐雎的不答应实际上是一种 行为.二、给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1)唐睢( ) (2)怫然( ) (3)休祲( )(4)缟素( ) (5)徒跣( ) (6)色挠( )三、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1以大易小,甚善;虽然,受地于先王,愿终守之,弗敢易。( ) ( )2唐雎不辱使命。 ( )3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 ( ) ( )4长跪而谢之。 ( )5。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 )6岂直五百里哉。 ( )7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 )8否,非若是也( )四、辨析下列句子中“于”字的含义:1受地于先王 2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3请广于君 4仓鹰击于殿上 5休祲降于天 6何至于此五、下面几句中的“之”与“皆布衣之士也中的“之”字意思相同的句于有( )A、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 B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C天子之怒,伏尸百万。 D肉食者谋之。E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六、下面对句子理解正确的是( )A当唐雎说出“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并“挺剑而起”时,“秦王色挠,长跪而谢。”这是秦王在生命危急关头采取的暂时退让的做法。这里也反映了秦王的狡诈。B秦王用自己“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的话,表明自己不想吞并安陵的诚意。C“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表明了秦王骄横狂妄,企图通过武力恫吓,迫使唐雎“易地”。D唐雌陈述“士之怒”的三个壮举,目的是暗示秦王,他要效法三壮士刺杀秦王。E全文主要通过对话描写人物。七、下面是对秦王的三句话的不同理解,从中分别选择一个正确的答案:1 “不错意”( )(1)因为安陵地方太小,不值得用武力吞并。(2)不是不能用武力夺取,只是暂时不打算使用武力。2“轻寡人”( )(1)希望你们看清形势,不要误认为我们不能用武力夺取。(2)希望你们尊重我的建议,不要采取顽固的态度。3“先生坐!何至于此!”( )(1)请您坐下来谈判!何必用动武的方式来解决这么一个小问题呢!(2)请您坐下来!你们不愿“易地”就算了吧,何必动武呢!八、阅读唐雎不辱使命节选语段,完成后面题目: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 “公尝闻天子之怒乎?” 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秦王曰: “天子之怒,浮尸百万,流血于里。”唐雎曰: “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曰: “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唐雎曰: “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此三子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投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挺剑而起。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1解释卜列加点词:仓鹰击于殿上( ) 休祲降于天( ) 休祲( )以头抢地耳( ) 免冠徒跣( ) 怫然( ) 2. 解释下列加点的字。(1)臣未尝闻也( ) (2)夫专诸之刺王僚也( )(3)天下缟素( ) (4)休祲( )3翻译下面文言语句:寡人谕矣:夫韩、魏火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译文:3外交辞令往往委婉含蓄,隐藏着“潜台词”,听话者应仔细揣摩,才能灵活应付。清揣摩下列各积句,说说其“潜台词”是什么。(1)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 (2)与臣而将凹矣。4用自己的话简要回答:店雎是怎样让秦王理屈词穷的?从中可以看出唐睢是个怎样的人?答: 5,列举我国历史上两个“不辱使命”的外交人才,分别用一句话概括他们的主要事迹。答: 7文中写了哪几种人的“怒”?其后果各是什么?8本段表现了唐雎什么样的精神?针对性训练一、选择题1、下列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怫然(f) 休祲(jn)熠(y)B、鄢陵(yn)韩傀(gu) 色挠(ro)C、唐雎(j) 徒跣(xin) 缟素(go)D抢地(qing) 抢夺(qing) 辱没(m)2、下列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安陵君其许寡人(其:一定)B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使:派)C、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以:因为)D寡人谕矣(谕:通“喻”,明白、知道)3下列各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A发闾左逋戍渔阳B度已失期C仓鹰击于殿上D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4下列加点的字词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 B、虽然,受地于先王,愿终守之,弗敢易C、长跪而谢曰 D或以为死,或以为亡5下列各句中的“之”属于动词用法的是( )。A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B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C、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D、怅恨久之6下列各句中表示反问语气的一项是( )。A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B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C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D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7、下列语句朗读停顿不正确的一项是( )A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 B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C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 D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8、对下列文言语句翻译不正确的一项是( )。A、虽然,受地于先王,愿终守之,弗敢易!即使这样(优惠),这地是继承先王的,(我)愿意一辈子守护着它,不敢交换!B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虽然是千里也不敢交换,何况只是五百里呢?C、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普通平民发怒,也不过是摘掉帽子赤着脚,用头撞地罢了。D、怀怒未发,休浸降:于天。心里的怒气还没发作,祸福的征兆就从天上降下来了。探究应用拓展性训练二、创新题战国策中的辩士都十分讲究说话的策略。请你按下面设定的情境写话。你的班主任对工作十分负责,对学生十分关心,只是脾气急躁了一点。(1)请你用一句话委婉地向老师表达你的意见。(2)同学们对班主任有情绪,请你以班长的身份,用一句话劝劝同学们。隆中对文言知识及检测练习备战中考一、文学常识填空:1三国志是部 史书,共65卷,人们把它和 、 、 、 、合称为二十四史的“前四史”。2陈寿是 朝人, 学家。“隆中对”的“对”是 的意思。3人教版初中语文第六册有一幅彩页插图古隆中,图中有副对联:“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上联讲的是 的故事,下联讲的是的事情。宋代诗人陆游非常推崇诸葛亮的文章及为人, 他用诗句称赞说: “ , 。”4熟读课文,结合内容用文中的语句填空:诸葛亮提出的近期策略目标是 ,最终的策略目标是 。他主张在内政方面应遵循的方针是 ;外交方面的方针是 。等到形势发生变化,再兵分两路出击:一路是 ;另一路是 。二、为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并解释该字的意思。1因屏人曰( ) 2好为梁父吟 ( ) 3枉驾顾之( ) 4遂用猖蹶( ) 5,先主遂诣亮( ) 6民殷国富( ) 三、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1每自比于管仲乐毅( ) 2奸臣窃命( )3此人可就见( ) 4将军宜枉驾顾之( )5由是先生遂诣亮( ) 6主上蒙尘( )7内修政理( ) 8于是与亮情好日密( )、四、分析下列句子中“为”字的用法:1好为梁父吟 ( ) 2贤能为之用( )3谓为信然( ) 4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 )五、翻译下面的句子:1将军宜杠驾顾之2遂用猖獗,至于今日3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4此殆大所以资将军5然志犹未已,君谓计将安出?6跨州连郡者不叫胜数7然操遂能克绍,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8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六、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文后的问题,将军既帝室之胄,信义著于四海,总揽英雄,思贤如渴。若跨有荆、益, 其岩阻,西 诸戎,南 夷越,外 孙权,内 政理;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1为文中加粗的字注音: (1)胄( ) (2)戎( ) (3)箪( )2我国少数民族有不同的称呼,文中出现了两处 ,请指出来并解解释(1) : (2) :3、诸葛亮提出的策略中,强调对不同方面要采取不同的措施,根据句 意,依次填入句中空白处的词语正确的一项是( )A保、抚、和、争、锋、修 B保、和、抚、结、好、修C、守、和、抚、结、奸、修 D守、抚、和、争、锋、修4对“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一句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将军亲自率领益州的老百姓向秦川出发。B您身先士卒,率领着益州的军队从秦川出发。C、您亲自率领益州的民众从秦川出发。D您亲自率领益州的军队向秦川出兵。5上句中,“身”的意思是 ,本文中还有一个词和它同义,这个词是 。6根据文意,将诸葛亮向刘备提出的具体战略方针排列顺序。礼贤下士,收罗人才; 安抚边境各民族; 广布“仁义”;结好孙权,搞好外交; 巩固荆、益基地; 利用帝室之胄的身份,打出“正统”旗号; 选择时机,两路出兵北伐; 搞好内政。正确顺序是: 7诸葛亮替刘备策划的最终日标是 。 (用文中的6个字来概括)针对性训练一、选择题l下列加点字的渎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乐毅(yu) 造诣(y)沔(min) 帝室之胄(zhu)B庶民(sh) 要挟(xi)殆(di) 陇亩(1ng)C、屏退(bng) 投笔从戎(1ng)承祚(zu)D、颍川(yng) 存恤(x)躬耕(gng) 倾颓(tu)2下列各句中没有异读字的一项是( )。A孤不度德量力,欲信大义于天下B好为梁父吟C、东连吴会西通巴、蜀D益州险塞,沃野千里3对下列各句中通假字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唱:通“倡”,首发。)B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错:通“措”,置。)C、将军身被坚执锐(被:通“披”,穿着。)D、欲信大义于天下(信:通“伸”,申诉。)4加点的字在句巾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此人可就见 一蹴而就 B、遂用猖蹶 贤能为之用C、将军宜枉驾顾之三顾茅庐 D、时人莫之许也 长二尺许5下列各句中的“为”可以理解成“是”的一项是( )。A好为梁父吟 B谓为信然C士卒多为用者 D、为之,则难者亦易矣6下列各句中没有词类活用现象的一项是( )。A乃丹书帛曰“陈胜王” B死国可乎C、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 D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7、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古今没有变化的一项是( )。A、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 B遂用猖蹶,至于今日C、总揽英雄,思贤如渴 D、或以为死,或以为亡8、对下列加点字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将军宜枉驾顾之 (枉:委屈。) B.而智术浅短,遂用猖蹶 (遂:于是,就。)C、挟天子而令诸侯 (挟:挟制。) D此诚不可与争锋 (诚:诚实。)9下列句式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句是( )。A君谓计将安出? B将军岂有意乎?C将军岂愿见之乎? D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10下列对语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凡三往,乃见”写的是刘备三顾茅庐的故事,说明了刘备思贤若渴,课文中略写是为了突出诸葛亮这一形象。B“每自比于管仲、乐毅,时人莫之许也”说明诸葛亮自命清高。C、“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一句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刘备对诸葛亮的需要。D、“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是诸葛亮给刘备制定的战略方针。二、填空题l隆中对节选自 ,作者 , 代史学家。2解释下列加点的字词。A于是与亮情好日密( ) B徐庶见先主,先主器之( )C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 ) D欲信大义于天下( ) 谓为信然( )书信往来( )E孤不度德量力( )关山度若飞( )F此殆天所以资将军( )高祖因之以成帝业( )三、翻译下列句子1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2孤不度德量力,欲信大义于天下,而智术浅短,遂用猖蹶,至于今日。3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4今操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而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四、课内阅读亮答曰:“自董卓已来,豪杰并起,跨州连郡者不可胜数。曹操比于袁绍,别名微而众寡。然操遂能克绍,以弱为强者,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今操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而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孙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 国险而民附, 贤能为之用,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荆州北据汉、沔利尽南海, 东连吴会。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国,而其主不能守,此殆天所以资将军,将军岂有意乎?益州险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高祖因之以成帝业。刘璋暗弱,张鲁在北,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智能之士思得明君。将军既帝室之宵,信义著于四海,总揽英雄,思贤如渴,若跨有荆、益保其岩阻,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平?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1、用“”标出下列语句的朗读停顿(标一处)。A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 B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C、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2、用横线在文中画出与“汉室倾颓,奸臣窃命,主上蒙尘”相照应的句子。3用“|”把本段分成三个层次,并简述层意。4用语段中的原句回答。诸葛亮给刘备制定的最终目标是 ,战略方针是 。5下列对本段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此段中诸葛亮分析了当时的形势,并提出了刘备应对的策略。B充分赞扬了曹操和孙权的军事才能,希望刘备暂时避开其锋芒。C从地势、资源等方面分析荆、益二州,为刘备勾画未来蓝图。D本段表现了诸葛亮卓越的政治、军事才能。一、创新题下面的一副对联概括了诸葛亮一生的主要功绩。参考示例,从列出的六项中任意选出两项,写出具体所指。收二川,排八阵,六出七擒。五丈原前,点四十九盏明灯一心只为酬三顾。取西蜀,定南蛮,东和北拒,中军帐里,变金木土爻神卦,水面偏能用火攻。示例三顾:三顾茅庐六出: 东和: 七擒: 北拒: 火攻: 排八阵: 出师表文言知识及检测练习备战中考一、文学常识填空:1诸葛亮,字 ,琅邪阳都(今山东沂水县南)人, 时蜀汉丞相,历史上有名政治家、军事家。其文学成就主要以 著称。著有诸葛亮集。其代表作称为“前出师表”的 和称为“ ”的建兴六年上言。2诸葛亮在出师表中插入段对往事的追忆,说明亲贤远佞是关系到国家存亡的大事,他认为只要对“忠贞死节之臣”“亲之信之”就将带来一个好的结果,在文中表明这个重要结果的语句是:“ , 。” 诸葛亮集中有这样的话: “赏不可不平,罚不可不均”,这与出师表中的“ , ”意思一致。3本文以 的言辞,针对当时的局势,反复 刘禅要继承先王刘备的遗志,开张圣听,赏罚分明,亲贤远佞,修明政治,以完成“ ”的大业,表现了诸葛亮“ ”的坚强意志和对蜀汉 不二的品格。二、下列词语中加点宇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崩殂(c) 性行(xng) 臧否(fu) 裨补阙漏(b)B、陛下(b) 费祎(wi) 咨诹(zu) 夙夜(s)C、菲薄(fi) 猥自枉屈(wi) 陟罚(zh) 行阵(hng)D、弩钝(n) 攘除(rng) 忠谏(jin) 以遗陛下(y)三、下列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陟罚已臧否(善恶) 性行淑均(平)夙夜忧叹(早) B中道崩殂(死亡) 悉以咨之(询问)此皆良实(善良、诚实) C、平明之理(治) 臣本布衣(平民)以彰其咎(表明、显扬) D、咨诹善道(询问) 引喻失义(适宜、恰当)危急存亡之秋(时)四、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古今意义最相近的两项是( )A、先帝知臣谨慎 B今当远离,临表涕零C先帝不以臣卑鄙 D未尝不痛恨于桓、灵也E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 F苟全性命于乱世五、下面各组中加点词词义相同的一项是( ) A、危急存亡之秋 一叶落而知天下秋B忘身于外 敌国外患者 C盖追先帝之殊遇 笼盖四野D、以塞忠谏之路也 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六、分别选出下面句中加点的“以”字与例句中的“以”字用法相同的一项:1“以光先帝遗德”( )A、悉以咨之 B咨臣以当世之事C、以昭陛下平明之理 D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2与“以塞忠谏之路也”( )A、以伤先帝之明 B以告先帝之灵C、愚以为宫中之事 D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七、“于”宇在句中的含义,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 B不求闻达于诸侯C、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D受任于败军之际八、下列句中停顿不正确的是( )A、是以众议举宠为督 B躬耕于南阳,苟且性命于乱世C今天下三分 D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九、先指出下列哪些词语后来成为成语,然后解释其含义:1危急存亡 2察纳雅言 3妄自菲薄 4悉以咨之5作奸犯科 6感激涕零 7夙夜忧叹 8不知所言答: 十、阅读下面的选文。然后回答问题。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十艮于桓、灵也。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宣之隆,可计日而待也。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予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狠自枉屈,三顾臣于草芦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弛。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 ,尔来二十有一年矣。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讳、允之任也。1找出选文中第段中的三个错别字,并改正: 改 改 改 2把选文第段空白处应填写的句子写在下面:答: 3解释句中加点的词语:(1)此悉贞良死节之臣( )(2)可计日而待也( )(3)臣本布衣( )(4)不求闻达于诸候( )(5)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6)深入不毛( )4下列各句中,加点词“以”与“临崩寄臣以大事”中的“以”意义相同的一句是( )A、定神细视,以丛草为林,以虫蚁为兽。 B臣以王吏之攻宋也,为与此同类。C不以物喜,不以已悲。 D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5选出卜列加点字意思相同的项( )A、悉以咨之此悉贞良死节之臣 B今南方已定是亦不可以已乎C尔来二十有一年矣问君何能尔 D亲贤臣,远小人幽泉怪石,无远不到6请概括选文第段作各提出的建议:答: 7第段中陈述作者临危受命的千古名句是:“ 。”第段文字中,表明出师条件已具备的语句是:“ ”。8第段说“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大事”在本段中具体指什么?请用原文中的4个四字短语回答: 9两段文字回顾了对作者人生有重大影响的三件往事,它们分别可以概括为 、临危委重任和 。作者回顾这些往事的目的是 (用自己的话概括作答)。10下面的一副对联概括了诸葛亮一生的功绩。参考示例,从列出的六项中任意选出两项,写出具体所指:收二川,排八阵,六出七擒,五丈原前,点四卜九盏明灯,一心只为酬三顾。取西蜀,定南蛮,东和北拒,中军帐里,变金木上爻神卦,水面偏能用火攻,、示例三顾:三顾茅庐(1)六出: (2)东和: (3)收:川: (4)七擒: (5)北拒: (6)排八阵: 针对性训练一、选择题l、下列加点的字注音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猥(wi) 斟酌(zhn zhu) 疲弊(b)B夙夜(s) 攘除(rng) 驽钝(n)C裨补阙漏(b) 崩殂(c) 恢弘(hng)D陟罚臧否(zh p) 咨诹善道(zu)2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诚宜开张圣听(扩大) B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仇恨)C先帝不以臣卑鄙(道德低下) D、谓为信然(动词。“是”)3 下列各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A、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 B、尔来二十有一年矣。C欲信大义于天卜。 D则汉室之隆,可计口而待也。4文中有些问语至今人们仍经常使用,它们分别是( )。A、开张圣听 妄白菲薄 陟罚臧否 B平明之理 引喻失义 开张圣听C妄自菲薄 引喻失义 作奸犯科 D、作奸犯科 陟罚臧否 开张圣听5下列朗读停顿划分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B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C、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D、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E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6下列对课文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表,是古代向帝王言事的一种文体,用于向君主陈说作者的请求和愿望,一般内容无外乎叙事和议论,一般不带有感情色彩。B、诸葛亮写这篇表文的目的在于抒发自己对先帝的感激和效忠刘氏父子的心愿。C诸葛亮提的三条建议中,反复强调的是“广开言路(即开张圣听)”。D文中分析形势,在于让刘禅认清蜀国处于“危急存亡”的关键时刻,从而警策他要发愤图强。修明政治。二、填空题1出师表选自 ,作者 。“表”是 的一种文体。2 在这篇文章里,诸葛亮表达了自己 的感情和 的决心。3、据原文内容填空。(1) , ,此先汉所以兴隆也; , ,此后汉所以倾颓也。(2)先帝不以臣卑鄙, , ,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 , (3)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 4写山下列各句中加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护士执业资格考试《护理理论》备考题库及答案解析
- 2025年环境工程师《环境影响评价与治理技术》备考题库及答案解析
- 商铺租赁水电改造协议2025
- 商铺租赁合同协议2025年版本
- 汽车维修保养合同协议2025年标准
- 2025年同工同酬与薪酬公平性考试试题及答案
- 2025年年终奖金分配方案与计算办法考试试题及答案
- 地上种植物转让协议书
- 喷淋养护采购合同范本
- 外墙喷漆安全合同范本
- 工业园区物业知识培训课件
- 2025年事业单位工勤技能-广东-广东地质勘查员二级(技师)历年参考题库典型考点含答案解析
- 2025年秋人教鄂教版(2024)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我们的呼吸》教案
- 功能母料技术解析与应用
- 2025 医药数字化增长策略报告:以用户为中心用内容和服务打造第二增长曲线
- 制冷初级工培训课件
- 2025年初级养老护理员考试理论知识模拟试题(带答案)
- 2026年高考第一轮复习英语第01讲 北师大版2019单词 短语(必修1~必修3)重点易考单词变形 词义辨析( 复习课件)
- 甘肃教辅管理办法
- 《HJ 212-2025 污染物自动监测监控系统数据传输技术要求》
- 养老护理课件2024版本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