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黄山奇松 (2).doc_第1页
16黄山奇松 (2).doc_第2页
16黄山奇松 (2).doc_第3页
16黄山奇松 (2).doc_第4页
16黄山奇松 (2).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2-2013学年第一学期 实验片区五年级语文教学案16 黄山奇松主备学校:镇江实验学校审核:实验片区五语组 课型:阅读 授课时间:两课时 【教材分析】黄山奇松这篇课文是第五单元的第一课,本单元的主题是“祖国各地”,描绘了我国的一些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黄山奇松这篇课文以生动的笔墨描写了“黄山奇松”美不胜收的各种姿态,抒发了作者对黄山松的赞叹和喜爱,以及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文章的表达很有特色,采用了比喻、拟人、排比的修辞手法,把黄山松的奇和美表现的淋漓尽致,令读者赏心悦目,心驰神往,浮想联翩,如身临其境。【学习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2自然段。2.学习本课的6个生字,读准“陡崖、屹立、遒劲”等词语,理解“情有独钟、饱经风霜、或”等词语。会用“屹立、饱经风霜”造句。3.体会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在文章写作中的作用,在朗读、背诵中感受黄山松的奇和美。4.能对祖国的大好河山产生热爱之情。【学习重难点】1. 背诵第2自然段。2. 体会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在文章写作中的作用,在朗读、背诵中感受黄山松的奇和美。【资料链接】黄山雄踞风景秀丽的安徽南部,是我国最著名的山岳风景区之一。黄山集名山之长:泰山之雄伟,华山之险峻,衡山之烟云,庐山之飞瀑,雁荡山之巧石,峨眉山之清凉。明代旅行家、地理学家, 徐霞客两游黄山,赞叹说:“登黄山天下无山,观止矣!”又留“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的美誉。更有“天下第一奇山”之称。可以说无峰不石,无石不松,无松不奇,并以奇松、怪石、云海、温泉、黄山“四绝”著称于世。其二湖,三瀑,十六泉,二十四溪相映争辉。春、夏、秋、冬四季景色各异。黄山还兼有“天然动物园和天下植物园”的美称,有植物近1500种,动物500多种。最著名的黄山松有:迎客松,陪客松,送客松,蒲团松,黑虎松,探海松,卧龙松,团结松,龙爪松,竖琴松这就是黄山的十大名松。第一课时【课时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2自然段。2.学习本课的6个生字,读准“陡崖、屹立、宾客”等词语,理解“情有独钟、饱经风霜、屹立”等词语。会用“饱经风霜”造句。3.在朗读、背诵中感受黄山松的奇和美。【学习过程】一、预习导学1.正确、流利地将课文多读几遍,在不懂的地方做上记号,完成下列填空。(1)读了课题后,你最想知道的是 。(2)读了课文后,你最深的体会是 。(3)课文重点介绍了 、 、 这三大名松,你还知道哪些著名的黄山松 (至少写出3种)。2.工工整整地将下列词语抄写两遍。陡崖 屹立 盆景 宾客 情有独钟 饱经风霜 姿态优美 充满生机 3.请用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的方法理解下列词语。情有独钟: 饱经风霜: 或: 遒劲: 二、课堂助学1.导入我们今天来到了有“天下第一奇山”美誉的黄山,那里有闻名天下的“四绝”:奇松、怪石、云海、温泉。而我们今天要特别领略的是“四绝”之首黄山奇松的风采。2.预习反馈。3.整体感知。课文主要介绍了哪几种名松?板书:迎客松 陪客松 送客松思考:能不能调换叙述的顺序?4.合作探究。课文的第2自然段具体描写了三大名松,语言十分的优美生动,值得我们把它记在脑海中,在学习目标中也有这样的要求,那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读一读,背一背吧。“背诵”最好的方法就是熟读成诵。(1)认真、投入地朗读所要背诵的语句,做到流利、准确。(2)边读边想,从句子中读懂了什么,将自己的理解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表达出来。(3)提出自己的疑问,带着疑问再去多读几遍。迎客松:A迎客松姿态优美,枝干遒劲,虽然饱经风霜,却仍然郁郁苍苍,充满生机。(生长奇)相机理解“饱经风霜”在文中的含义。B知道为什么叫它迎客松吗?它的形态就如同好客的主人欢迎宾客的到来。这句话实际上就写出迎客松的奇特所在。(形态奇)C迎客松已经成为黄山奇松的代表,乃至整个黄山的象征。(意义奇)小结:作者在介绍迎客松时,先介绍了 ,然后介绍了 ,最后介绍了 。作者在介绍陪客松、送客松时也按照了这样的顺序。陪客松:如同一个绿色的巨人站在那儿(比喻的作用,突出“陪”)送客松:它向山下伸出长长的“手臂”,好像在跟游客依依不舍地告别。(作者的想象)现在你能说说黄山奇松“奇”在哪里吗?(姿态万千、生长环境恶劣、生命力旺盛)三、当堂训练1.造句:饱经风霜 。2.按课文内容填空。(1)迎客松 ,枝干遒劲,虽然 ,却仍然 , 。如今,这棵迎客松已经成为 ,乃至 。(2)陪客松正对玉屏楼,如同 , 。(3)送客松 ,枝干蟠曲,游人把它比作 。四、巩固练习阅读短文,完成练习。黄山怪石 闻名中外的黄山风景区在我国安徽省南部。那里景色秀丽神奇,尤其是那些怪石,有趣极了。 就说“仙桃石”吧,它好像从天上飞下来的一个大桃子,落在山顶的石盘上。 在一座陡峭的山峰上,有一只猴子。它两只胳膊抱着腿,一动不动的蹲在山头,望着翻滚的云海。这就是有趣的“猴子观海”。 “仙人指路”就更有趣了!远远望去,真像一位仙人站在高高的山峰上,伸着手臂指向前方。 每当太阳升起,有座山峰上的几块巨石,就变成了一只金光闪闪的雄鸡。它伸着脖子,对着天都峰不住地啼叫。不用说,这就是著名的“金鸡叫天都”了。 黄山的奇石还有很多,像“天狗望月”“狮子抢球”“仙女弹琴”那些叫不出名字的奇形怪状的岩石,正等你去给他们起名字呢!1.短文着重介绍了 、 、 三种怪石。怪石的名字都跟它们的 有关。2.短文中有一个成语概括了黄山岩石的特点,它就是 。拓展阅读:爬黄山来到黄山,一下子就被满眼苍松翠柏吸引住了,奇形怪状的山峰以及石头,高高地耸立,几乎顶住天空。抬起头来,立即产生“高山仰止”的感受。阳光是光明之源,阳光亮堂堂地照在我的脸上、身上,整个人就感觉被它注入了力量。我很幸庆自己赶上了黄山的好天气,虽没见到云海,体会不到黄山的云如神女般形体的美妙,却能在清澈的意境里登山,看四周清澈的景物,领悟澄澈的思想。我是一个登山族,很喜爱登山。我在山道上,随着人群拥挤着、唤喊着,感觉天上突然就掉下来一个街市,也不知道是不是郭沫若先生写的那个天上的街市。我被这个街市包容,很想腾出一小块地方,找个最好的立脚点、最佳的角度去拍照,瞬间捕捉可以融入一种极美的境界。我对这种境界充满了期待,走在山道上,想着天空的事情,就会忘记这山的意义。可是,山就在身边,在高处。抬眼看山,感觉自己是被倚在古松之中,山变得高大宽阔,人却是那样的低矮渺小。也只有在这个时候,才能感到大自然比人有力量得多。我俯视群山之间的高度,却不见一个千年的时空背景,谁的低语会顺着风潜入山的经脉呢。我一直想远离尘世喧嚣,起落的心,逐渐平静,只剩下静默的思想。那些被阳光映染的碎片里,整个山变得透亮起来,它们成为我带回桂北一个诵读的经典。导游是一个苗条秀气的小姑娘,我紧随在她身后,细细地聆听她对黄山详实而生动的讲解。每一个让我陶醉而又产生丰富联想的石山景致,就是黄山之秀奇,就是大自然的完美。有人说,在黄山中,不但要低头看山,还要面面看山。我知道天不变,道亦不变,人不能走进同一条河谷。在黄山山道上,到处都是变化的例子,因为方向一改变,山的样子就迥然不同。例如,从玉屏峰望天都峰,看见旁边一个峰顶上有一块石头很像一只松鼠,正在向天都峰跳过去的样子。这景致就叫“松鼠跳天都”。然而爬到天都峰上望去,这松鼠却就成了一双鞋子。又如手掌峰,从某角度望去竟像一个手掌,五根手指很分明。然而峰回路转,这手掌就变成了一个拳头。又如“罗汉拜观音”、“仙人下棋”、“喜鹊登梅”、“梦笔生花”、“鳌鱼驼金龟”等景观,也都随时改样,变幻无定。因此,我的心情也随着爬行的角度看山峰的改样而变幻不定。山势越来越险,我抓抚石栏,依山势继续上行,看到一排排的爬山人就像黏附在天梯之上,蜗牛一般缓慢地移动。尽管山险,但是爬山人不畏艰辛,他们像长龙扶摇云天,攀爬就成为一种仰视的雕像,攀爬的形象如英雄般树立了起来。而长长的石阶,总有人停驻歇息,气喘吁吁,稍微歇口气,就又开始攀登了,而此时,阳光耀眼,把每个爬山人的脸膛照得贼亮,不是皮肤本色,而是皮肤里渗出的热汗和阳光搅合到一起,油光油光的。阳光把每个爬山人照得白灿灿,一个个像是太阳人。细窄的山道就像从阳光的缝隙中长出来一样,重叠环绕,起起伏伏,弯弯曲曲,恍如垂挂的悬梯。爬山人小心翼翼,紧握两侧的石栏,作螃蟹状横行。登临玉屏,但觉高处不胜寒。清冽的山风,了无阻挡的轻拂,行走间,就那样随风扑面。树是山的语言,黄山的松树多,恭候眺望迎客松、依依话别送客松、并肩齐眉连理松、清雅弹奏竖琴松知名或不知名的漫山苍松,清颀、伟岸、挺拔、孤傲,深深扎根在瘦土岩隙,成为山的代言人。我站立松树下留个影,松峁然无语,人的心中,却刻下一生难忘的印记。黄山的天空蔚蓝得如水般纯净,几缕白云很自然地浮在我的头顶,像一朵一朵等待摘采的棉花。它们无心出岫,随意来往,有时冉冉而降,期待着人去拜访。阳光漫过来,峰峦筑挺于天苍野茫之间,更有几分风流惬意。似乎那些亭台楼宇透出的光影,冷了喧嚣,暖了悲凉。游人在山道上来回挪动的脚步,延伸出黄山坚硬的符号,他们像云彩闪烁的话语,卷起我的梦境,我蓦然回首,却成为调色或补充的生命图画。终于走到了亭台楼宇,我不拜佛也不敬仙,只想远离人群与喧嚣,借黄山那波峰借那谷底,阅读一路的跋涉以及周边万千生灵,想着那山,那云,那松,借助于黄山那些被风吹皱的苍茫,还我前生的倜傥,还我今生的铅华。回望黄山,峰回路转,松也肃穆,影也婆娑,仿佛历经了千年的时光。第二课时【课时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联系课文内容理解“情有独钟”这个词语的意思。在理解“屹立”这个词语意思的基础上,学会用其造句。3.在朗读中感受句与句之间的联系,体会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在文章写作中的作用,再次感受黄山松的奇和美。【学习过程】一、温故预习1.相信你已经记得黄山奇松的第二自然段,试着背一背。在家长面前背诵课文,家长根据正确、流利程度给以成绩评定。( )2.按课文内容填空。迎客松 , ,虽然 ,却仍然 , 。它有一丛 ,如同 ,热烈地欢迎 。如今,这棵迎客松已经成为 ,乃至 。 陪客松正对玉屏楼,如同 , 。 送客松 , ,游人把它比作 。它向山下 ,好像在跟游客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的第一、三自然段。二、课堂助学1. 看“四绝”图导入松树在悬崖上争奇;怪石在山峰上矗立;云海在峰壑中弥漫;温泉四季常暖。大自然的美在这里汇聚,这就是黄山“四绝”。上节课,我们领略了三大名松的风采,欣赏了它们的奇和美。齐背课文的第二自然段。2预习反馈3.合作探究一黄山有“四绝”,人们为什么会对“四绝”中的松树情有独钟呢?默读第一自然段,告诉我们什么?指名读第一句,其他学生思考课文是怎样引出黄山奇松的。这句先写黄山被誉为“天下第一奇山”,接着写黄山因有“四绝”而闻名于世,最后写人们在这“四绝”中最钟情的是奇松。理解“四绝”(“绝”绝妙、精妙)、“闻名于世”、“情有独钟”(“钟”集中,专一。特别偏爱)的意思。通过多种形式的读,体会出人们对黄山奇松的感情专一,特别喜爱之情。人们对黄山奇松的情有独钟是有原因的,你能知道吗?引导学生从“处处”、“潇洒”、“挺秀”等词语体会,这样写为了突出黄山奇松给人们留下的深刻印象。4合作探究二默读课文的第三自然段,说说作者是怎么将黄山奇松的奇和美展现出来的?写作顺序:由近及远、从部分到整体构段方式:总分总修辞手法:比喻、拟人、排比句式变化:“或屹立,或斜出,或弯曲;”着重呈现松树枝干姿态的不同,“或仰,或俯,或卧;”着重呈现松树观察角度的不同,“有的状如黑虎,有的形似孔雀”着重呈现整棵松树形态的不同。总结全文:出示“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黄山集我国众多名山优点,使明朝著名旅行家徐霞客发出“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的感叹,同学们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什么时候到风景秀丽的黄山去看一看吧?三、当堂训练看图,选择一种留给你印象最深的松树,仿照第二自然段的写法写一写。(先写姿态,再写名字的由来) 。四、巩固练习1.造句屹立 2.读句子,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