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三单元 纵论人生 阐释哲理单元检测(150分,150分钟)第卷(阅读题,共70分)甲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中国模式”蕴含的价值理念辛鸣中国在30多年的改革开放发展中走自己的路,形成了一种充分彰显中国特色的“中国模式”,西方社会对之予以了高度的关注。他们的关注是有道理的。因为“中国模式”决不仅仅是一条民族复兴、国家富强之路,其所蕴含、所体现的和谐发展的理念同时也是实现世界和平发展的价值支撑。清晰明白地向世界阐述“中国模式”的价值理念,不仅可以为中国更进一步发展赢得良好空间,还可以为构建和谐世界做出中国人的贡献。首先,和谐发展是以“不同”为前提的。“中国模式”告诉世界,发展模式是可以多种多样的,发展模式也必须是多种多样的。不同国家、不同社会其“不同”是客观存在的,在审慎把握自身不同的基础上,扬长避短,就成为了不同社会的当然选择。中国有句古话说得好,“和实生物,同则不济”。强求一律,只会导致人类社会僵化衰落,不管哪种模式看起来是多么的先进、多么的现代、多么的科学。30多年来,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成功实践表明,“中国模式”不是对“西方模式”的“克隆”,而是对西方发展模式的突破与超越。在西方模式内发展,中国可能会有小的进展,但难有大作为。只有“跳出西方发展的三界外,不在西方发展的五行中”,才能真正地发展起来。在这个意义上,“特色”不是一种借口,而是一种本能,一种策略。有的人担心,过多地讲“中国模式”,过多地强调与西方发展的不同,会引发争议,要低调一些,甚至不主张提“中国模式”。其实恰恰相反。有道是“和而不同”,旗帜鲜明地表明“不同”,其实是为了更好地和谐相处;大大方方地表明“不同”,才能更好地和谐相处。其次,和谐发展是着眼于“各取所需”的。“中国模式”告诉世界,不同的发展模式之间不是你死我活,而是可以互利的。这种互利不仅仅体现在经济领域的贸易合作,更多地体现在文化政治领域的交流借鉴。比如,中国文化中“仁爱”的精神对于西方发达国家改变霸权思维,与各民族国家和平相处具有极其现实的意义。西方某些大国出于自己的利益和为了维护有利于自己的现有国际秩序,以所谓“国际公理”“人类普遍价值”,向其他民族和地区的民众强加自己的价值观、文化观乃至宗教观,其他民族和群体稍有不接受就“非我族类,其心必异”,进行大肆讨伐,这当然是不能为其他民族和群体所接受的。再次,和谐发展不希望也不主张“一花独放”。“中国模式”告诉世界,不同发展模式是会长期存在并长期和谐相处的。有人会问,中国社会发展模式的成功会不会取代西方社会的发展模式呢?有的西方学者业已得出肯定的判断。但我们的回答是,在可预计的相当长时期内,中国社会的发展模式与西方社会的发展模式之间不存在谁终结谁的问题。从某种意义上讲,“中国模式”的成功,不是消除了西方社会发展模式,而是提升了两种发展模式之间相互竞争的水平。(摘自2010年1月4日深圳特区报)1下列选项中关于“中国模式”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中国模式”是中国在30多年的改革开放发展中走自己的路而形成的一种充分彰显中国特色的发展模式。b“中国模式”不仅是一条民族复兴、国家富强之路,也是实现世界和平发展的价值支撑,引起了西方社会的高度关注。c“中国模式”蕴含着自己的价值理念,清晰明白地向世界阐述这些价值理念,可以为中国更进一步地发展赢得良好空间。d“中国模式”突破并超越了西方的发展模式。30多年来,中国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成功实践证明了这一点。2下列不属于中国模式所蕴含的价值理念的一项是()a由于不同国家、不同社会其“不同”是客观存在的,所以世界和谐发展的前提是“不同”。b不同的发展模式之间可以互利,不是你死我活,各国和谐发展要着眼于“各取所需”。c在今后相当长的时期内,中国社会的发展模式与西方社会的发展模式之间不存在谁终结谁的问题。d过多地讲“中国模式”,过分强调与西方发展的不同,会引发争议,这样不利于中国与西方各国的和谐相处。3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从某种意义上讲,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的“特色”不是一种借口,而是一种本能,一种策略。中国要真正地发展起来,就要“跳出西方发展的三界外”。b不管哪种模式看起来是多么的先进、多么的现代、多么的科学,都不能强求一律,各国只有在审慎把握自身不同的基础上,扬长避短,才不会使人类社会僵化衰落。c西方学者普遍认为中国社会发展模式的成功会取代西方社会的发展模式,但我们认为中国社会发展模式不会消除西方社会发展模式,而是提升了两种发展模式之间相互竞争的水平。d中国文化中“仁爱”的精神对于西方发达国家改变霸权思维,与各民族国家和平相处具有极其现实的意义,今后我们可以在文化政治领域与世界各国做更多的交流借鉴。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一)文言文阅读(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马仁瑀,大名夏津人。十余岁时,其父令就学,辄逃归。又遣于乡校习孝经,旬余不识一字。博士笞之,仁瑀夜中独往焚学堂,博士仅以身免。常集里中群儿数十人,与之戏,为行阵之状,自称将军。日与之约,鞭其后期者,群儿皆畏伏。又市果均给之,益相亲附。及长,善射,挽弓二百斤。汉乾祐中,周祖镇邺,仁瑀年十六。周祖素闻其勇,既见,甚喜,留置左右。广顺初,补内殿直。世宗嗣位,命卫士习射苑中,仁瑀弓力最劲,而所发多中,赐锦袍、银带。会太原刘崇入寇,世宗亲征至高平,周师不利,诸将多引退。仁瑀谓众曰:“主辱臣死,安用我辈!”乃控弦跃马,挺身出阵射贼,毙者数十人,士气益振,大军乘之,崇遂败绩。世宗至上党,诸将坐失律诛者七十余人。擢仁瑀为弓箭控鹤直指挥使,及还京,又迁散指挥使。从征淮南,至楚州,攻水砦。砦中建飞楼高百尺余,世宗观之,相去殆二百步,楼上望卒厉声嫚骂,世宗怒甚,命左右射之,远莫能及。仁瑀引满,应弦而颠。及淮南平,身被数十创,赐以良药,迁内殿直都虞侯。先是,薛居正知贡举,仁瑀私嘱所与者,榜出,无其人。闻喜宴日,仁瑀酒酣,携所嘱者诣居正切责之。为御史中丞刘温叟所劾,帝优容之。太祖征晋阳,命仁瑀率师巡边,至上谷、渔阳。契丹素闻仁瑀名,不敢出,因纵兵大掠,俘生口、牛羊数万计。明年,群盗起兖州,贼首周弼、毛袭甚勇悍,材貌奇伟,弼号曰“长脚龙”。监军讨捕数不利,诏仁瑀掩击。仁瑀率帐下十余卒入泰山,擒弼,尽获其党,鲁郊遂宁。开宝四年,迁瀛州防御使。兄子尝因醉误杀平民,系狱当死。民家自言非有宿憾,但过误尔,愿以过失杀伤论。仁瑀曰:“我为长吏,而兄子杀人,此怙势尔,非过失也。岂敢以私亲而乱国法哉?”遂论如律,给民家布帛为棺殓具。太平兴国七年卒,年五十。赠河西军节度,葬事官给。 (节选自宋史列传第三十二)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十余岁时,其父令就学就:求(学),上(学)b日与之约,鞭其后期者 鞭:鞭策,鼓励c毙者数十人,士气益振 振:振作,奋发d携所嘱者诣居正切责之 诣:到,前往5下列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现马仁瑀“英勇善战”的一组是(3分)()及长,善射,挽弓二百斤乃控弦跃马,挺身出阵射贼,毙者数十人,士气益振仁瑀率帐下十余卒入泰山,擒弼,尽获其党,鲁郊遂宁及淮南平,身被数十创,赐以良药,迁内殿直都虞侯仁瑀弓力最劲,而所发多中我为长吏,而兄子杀人,此怙势尔,非过失也abcd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马仁瑀从小就不喜欢读书,曾夜焚学堂,但却常聚集乡里几十个孩童,玩行军打仗的游戏,自称为将军,成人后,力大善射。b马仁瑀十六岁就投奔周世宗,后随周世宗讨伐太原刘崇至高平,因战功被赐予锦袍、银带,并被提升为弓箭控鹤直指挥使。c马仁瑀曾密托薛居正让他所结交的人考中,但发榜之日却发现没有此人,闻喜宴日马仁瑀趁酒酣之时,赶到薛居正处予以痛切指责。d宋太祖曾出征晋阳,命马仁瑀率军巡边到上谷、渔阳一带,契丹素闻仁瑀名,不敢出,马仁瑀趁机纵兵大肆抢掠,俘获百姓及牛羊数万计。7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世宗怒甚,命左右射之,远莫能及。译文:_(2)兄子尝因醉误杀平民,系狱当死。民家自言非有宿憾,但过误尔,愿以过失杀伤论。译文:_(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89题。有美堂暴雨苏轼游人脚底一声雷,满座顽云拨不开。天外黑风吹海立,浙东飞雨过江来。十分潋滟金樽凸,千杖敲铿羯鼓催。唤起谪仙泉洒面,倒倾鲛室泻琼瑰。注此诗为苏轼任杭州通判时所作。有美堂位于西湖东南的吴山之上。8这首诗境界宏阔,气势奔腾不羁。请结合颔联中的动词进行赏析。(5分)答:_9诗的颈联运用了什么表达技巧?请简要分析。(6分)答:_(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1)苟全性命于乱世,_。 (诸葛亮出师表)(2)沉舟侧畔千帆过,_。(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3)_,羡长江之无穷。(苏轼赤壁赋)(4)_,不尽长江滚滚来。(杜甫登高)(5)此情可待成追忆?_。(李商隐锦瑟)(6)银瓶乍破水浆迸,_。(白居易琵琶行)乙选考题(任选一道大题)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高树鸣蝉每个季节的到来都是以某种东西为标志的。对夏天来说,是蝉。国人对蝉有着复杂的情结。爱之、咏之者众,伤之甚至厌之者亦不少。古往今来,描述蝉的诗文可谓不胜枚举。爱之高洁者,如“高蝉多远韵,茂树有余音”;歌之清雅者,如“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这都是因喜蝉声境界高远、卓然遗世所致。但另一方面,蝉鸣又易使人联想到逝去的时光,司空曙的新蝉堪为代表:“今朝蝉忽鸣,迁客若为情?便觉一年老,能令万感生。”蝉声就这样来了,又是一年。蝉鸣有一种恬静之愉,无蝉,则如无酒不欢,食不甘味,夏意便少了几分酣畅与淋漓。当是时也,可以簟枕邀凉,蒲扇把风,绿茶啜口,琴书换日,摆龙门阵,逍遥走过漫长而烦躁的时光。在这样的氛围里,人是闲适而从容的,甚至可带点慵懒或倦怠炎炎烈日,或许是老天爷赐予人们的礼物呢。消夏,尽可如斯。一出“智取生辰纲”把“公子王孙把扇摇”斥为反角,事实上,若是有条件,农夫何不想如此。人的本性总是趋同的。周美成满庭芳有云:午阴嘉树清圆。人静乌鸢自乐。先安簟枕,容我醉时眠。反映的却正是普通的人性。这首词的主题“夏日溧水无想山作”,想来也极富韵味。蝉有时的确代表着这样的“无想”象征。忽然听见蝉鸣有些异样了。声音不再连在一起,分隔成数段,也不再嘹亮,有点怯怯的尾巴。这是秋的讯息。记忆中刚上大学那年,在校园里听到的蝉鸣,是最难忘的。黄昏,一个人走在陌生的校园,听到蝉鸣,就像电影苔丝见过的场景:安吉尔坐在高处,面向西方,吹奏哀怨的长笛。此时方觉得蝉声竟是如此凄婉。以前在老家从未如此。蝉鸣在一瞬间完成了质变,所有与离别、伤逝有关的情绪便统统指向蝉了,也明白了古人感怀的种种缘由:寒蝉凄切、冷蝉声残由夏入秋,原本无辜或者可爱的蝉蒙上了悲秋的传统色彩。如同怕见飞花,此时却是怕听蝉鸣了。怕蝉扰乱了本来平静的心思,越往后,秋蝉、蟋蟀这些东西,叫一声,也要令人断肠。这样的经历多了,直至熟读了姜白石,心中才始告豁然。他说:“高树晚蝉,说西风消息。”寥寥几句,呼应的是他一贯的清空风格,却耐人寻味。没有过多的情绪寄托,用的是白描,高树、晚蝉、西风,类似于马致远的天净沙。但妙在前有“岑寂”二字,蝉鸣在耳朵里似乎听不见了,周围唯有清寂一片。无论赞美,还是愁怨,对蝉的百般情结,都化归原本的自然。蝉声终于渐稀,面对西风,那时,再不会有鸣蝉。作为长达数月的听众,我们准备好了么?一直呆在高树枝头的蝉,要说再见了。在这段有蝉的长长时光里,我们是否早已宠辱不惊,有了也无风雨也无晴的“禅”境?不能因喜转悲,来苛求这位每年拜访我们的老朋友。还是抛开太多的拟人化因素,以科学精神看待蝉好了。恰如法布尔所说,4年泥土下的黑暗,1个月阳光下的歌唱,经历了化蛹为蝶般的蝉是伟大的,它们完全值得尊敬,唱响的是对生命的礼赞。这种体悟的最佳标本应当是听夜蝉。暮云四合之时,万籁渐寂,而蝉还在沉吟。在浓密的暗夜中,对那些虫儿来自心灵的呓语也陡然觉得深刻起来,没有在同样的黑色中长时间的涅槃,何来如此持久、坚韧的声音?周围的高树绿了又黄,黄了又绿,叶儿无声地诉说季节的轮回。我们更应想念那些餐风饮露、择高而栖的蝉,年复一年,它们与我们同在,一起奏响着前方悠远的岁月。(1)下列对文章的理解,正确的两项是(5分)()a文章开篇直接入题,行文扣住蝉声所包含的无限意蕴来抒发情怀,结尾与题目呼应,含意悠长。b文中异样的蝉鸣,传达的是秋的讯息,这种讯息凄婉哀怨,让人联想到离别与伤逝,觉得有一种清空风格。c作者在文章中把飞花、秋蝉、蟋蟀归为一类,是因为这些事物能够引起人们相似的感受。d文中“面对西风,那时,再不会有鸣蝉”这句话,表达了要与蝉说再见时,作者心中难以尽数的悲凉、落寞与惆怅。e本文采用了先抑后扬的手法,“抑”人闻秋蝉之声而生愁怨,“扬”宠辱不惊、也无风雨也无晴的“禅”境。(2)第段说“蝉有时的确代表着这样的无想象征”。请解释句中“无想”的含义,并指出这句话在结构上的作用。(6分)答:_(3)文中对蝉的感情是多层面的,请你理出作者的感情线索并简要分析。(6分)答:_(4)根据文章内容,请你谈谈对“它们完全值得尊敬,唱响的是对生命的礼赞”的理解与感悟。(8分)答:_四、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1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博士越多越好吗?记者肖舒楠实习生刘跃近日,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通过腾讯教育频道,对3 291人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76.1%的人认为博士不是越多越好,博士生教育应回归精英教育。参与调查的人中,本专科学历、硕士学历和博士学历者分别占到51.0%、27.1%和11.2%。功利化目的使博士生教育俨然成了“职业教育”去年4月,国务院学位办主任杨玉良透露,2008年中国大陆拥有博士授权资格的高校超过310所,美国只有253所。2007年,我国博士人数超过5万人,2008年这一数字继续上升,超过美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博士学位授予国家。据了解,随着博士生教育的迅猛发展,如今除高校教职岗位、科研机构的研究岗位需要从业者有高学历之外,其他一些本不需要高学历的岗位也“水涨船高”,纷纷提高学历门槛。比如有的地方招聘处级干部,就明确提出应聘者学历须为博士;还有的地方,在人才晋升中,学历也是明文或者不明文的重要标准。有人指出,这样的结果就是,一些人仅仅为找好工作或者为晋升而读博,使得培养研究型顶尖人才的博士生教育俨然成了“职业教育”,读博功利化现象突出。北京市某高校教师李晓霞坦言,自己读博就是为了评职称。上世纪90年代进入高校工作的李晓霞,在教师岗位上工作了10多年,近年来她发现,新同事都是清一色的博士,学校也开始把博士学历作为评职称的必须条件。这个现实逼得她不得不在临近40岁时重回课堂,读起了在职博士。此次调查中,59.2%的人认为,人们读博是为了在评职称和晋升上更有竞争力。“一些单位不应惟学历取人。”我国高等教育管理专家、教育家,北京大学原常务副校长王义遒教授,在接受中国青年报记者采访时说,如今部分单位,比如高校在录用教职人员时都会盯着博士,这不是一个好现象。王义遒说,哈佛大学虽然是美国首屈一指的高校,但它的教职人员整体学历水平并不高。上世纪90年代的一项调查甚至将哈佛大学的教师整体学历水平排在全美最后一位。“不过,这和我们的一些评估体系有关系,高校需要有较强研究能力的教师为学校出成果,加分数。但一些实践能力强,技术高明的人才高校也很需要。”调查中,43.5%的人认为,人们选择读博是因为找工作不顺利,通过读博推迟就业;39.2%的人认为人们读博只是为了获得进入高校或科研单位的“敲门砖”。“每个导师最多带3个人比较合理”有学者用“大跃进”“泡沫化”形容当下博士生数量急剧膨胀及博士生质量下降的情况,认为博士生作为学历教育的“塔尖”,其教育水平不仅反映了一国最高教育水平和科研水平,也影响着一国知识创新能力和学术水准。长此以往,不仅难以保证博士生的质量,还会带来博士生就业难的问题,出现“高学历,低就业”现象。而近年来屡见不鲜的博士论文抄袭现象,更是加剧了人们对博士质量的担忧。去年9月,中国科协的一项调查显示,对一直以来都令社会不齿甚至愤怒的“学术不端行为”,分别有39%和23%的博士认为是“值得同情”和“可以原谅”的。这种“宽容”实在令普通人感到难以理解。此次调查中,44.1%的人对博士生的印象是“抄袭严重,水分很多”。此外,56.8%的人认为一心为搞研究读博士的人太少了;50.6%的人感到现在的博士越来越多,已经不稀罕了;还有29.0%的人对博士的印象是“书呆子,创新能力较弱”。“现在我们很多博士论文都能上国际前沿杂志,这在10年前是很难想象的。所以从我个人看来,现在的博士水平也没有大家说的那么差。”王义遒告诉记者,他在参与北京大学博士生论文答辩时发现,很多博士论文质量远超过10年前的水平,加之现在国内的各种实验仪器、设备已经和国际接轨,博士生的眼界和能力也大大提高,“不过各个大学的情况不一样,博士生教育也存在优劣。不过有一个很严重的问题就是博士太多,师资不够”。据调查,我国博士生导师数量远远不能满足日益增长的博士生数量的要求,使得当下我国每名博士生导师平均要带58名博士研究生,高于国外每名导师带2至3名学生的比例。“每个导师最多带3个人比较合理。”王义遒曾问某高校博导“学生的论文情况如何”,那个博导很坦率地告诉他,自己没有看学生的论文,只是大致浏览了一下论文框架,“像这样的情况,据我所知不在少数。”王义遒说,我们国家需要大量的博士人才,但现在的增长速度太快了,“我很赞同博士生教育回归精英教育的说法。”(选自文萃2009年第12期,有删节)(1)下列对这篇调查报告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a大多数被调查者认为博士不是越多越好,博士生教育应回归精英教育。对此,作者持反对态度。b作者认为,随着博士生教育的迅猛发展,人们读博只是为了在评职称和晋升上更有竞争力。c读博功利化现象突出,具体表现是:多数人都在为评职称、晋升和推迟就业、获得进入高校或科研单位的“敲门砖”而读博。d博士生数量急剧膨胀及博士生质量下降,将给我们带来的后果是:不仅难以保证博士生的质量,还会带来博士生就业难的问题,出现“高学历,低就业”现象。e王义遒认为,现在的博士水平很好,不过各个大学的情况不一样,博士生教育也存在优劣。(2)怎样理解“功利化目的使博士生教育俨然成了职业教育”的含义?(6分)答:_(3)本文谈到了我国博士教育中的诸多问题,请结合本文,谈谈本文涉及了博士教育中的哪些突出问题?(6分)答:_(4)本篇调查中,包括一些专家和学者在内的76.1%的调查对象认为博士不是越多越好,博士生教育应回归精英教育,请结合本文和你的体会,谈谈你对这个观点的看法。(8分)答:_第卷(表达题,共80分)五、语言文字运用(20分)1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3分)()a初唐的书法家们对王羲之顶礼膜拜,却丢失了王羲之藐视权威的独创精神,苦苦地心摹手追,胶柱鼓瑟,却往往苦不可及。b应当说,如果没有蒋孝勇的言传身教和蒋家祖辈向来严苛的家教,或许蒋友柏很有可能沦为主流价值观中众口铄金的“纨绔子弟”。c鉴识专家李昌钰证实了陈水扁的伤口确实是枪伤,但他也曾语带玄机地称:“自己打伤的可能性很低,暗杀的可能性也很低。” d中国的三大球能不能赶上世界强队,关键在于运动员、教练员乃至主管部门有没有穷则思变的勇气和打翻身仗的决心。1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a国际形势发生了很大变化,美国越来越难以得心应手地对付这些挑战。未来美国的全球地位是否会下降,将取决于美国有效调整自己的霸权模式,适应新的世界。b叶正明对有些文章和书籍说叶挺在和党断了联系期间生活异常困难,靠开饭馆、摆小摊、卖油条等等维持生计的谬传比较反感,说这些都是假的。c中秋是丰收的时节,人们利用中秋节俗表达人们对丰收的庆祝。祭祀月亮时的时令果品,既是对月亮的献祭,更是对劳动果实的享用。d长久以来,以大摩和高盛为代表的一批从事证券买卖、为客户提供咨询服务、同时比从事储蓄和贷款业务的传统银行受到更少监管,一直是华尔街的“形象代言人”。 15填入下列句中横线处的语句,顺序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今天晚上,这感情又来袭击我了,仿佛二十多年来我并没有几乎每天都和它在一起厮混过一样,_;_;_;_。这湖当然是一个大勇者的作品,其中毫无一丝一毫的虚伪!他用他的手围起了这一泓湖水,在他的思想中,予以深化,予以澄清,并在他的遗嘱中,把它传给了康科德。我从它的水面上又看到了同样的倒影,我几乎要说了,瓦尔登,是你吗?这儿,去年冬天被砍伐了一个森林,另一座林子已经跳跃了起来,在湖边依旧奢丽地生长还是同样水露露的欢乐,内在的喜悦,创造者的喜悦,是的,这可能是我的喜悦同样的思潮,跟那时候一样,又涌上来了啊,这是瓦尔登,还是我许多年之前发现的那个林中湖泊a bc d16阅读下面的文字,为“给力”一词作解释。(5分)2010年,“给力”一词突然流行起来,并在世界杯期间被广泛使用。究其根源,它竟出自一部由网友进行中文配音的动画片搞笑漫画日和中的西游记:旅程的终点一集:唐僧师徒历经磨难到达天竺时,发现所谓终点只是一面写有“天竺”二字的小旗子,孙悟空便对唐僧抱怨:“这就是天竺吗?不给力啊老湿。”后来“给力”一词不仅在网络,而且在现实生活中的使用频率也在急剧上升。比如在课堂上,学生们说“这课上得好枯燥,不给力呀”;在公司,职员们私下议论公司涨工资时,人们说“这boss真给力啊”;在魔兽世界或者是dota游戏中,如果看到好的装备,玩家会喊出“这装备真给力啊”可见,“给力”一词的意思有多重,_17阅读下面的文字,在处补写出结论性的句子,每句补写不超过15个字。(6分)中国正在进入长寿国家的行列。2001年中国人均预期寿命已达71.8岁,接近发达国家的人均预期寿命75岁。而在20世纪上半叶,中国人均预期寿命仅有35岁,不到百年即翻一番,发达国家的历史状况也与此相似。有位“基因专家”曾经据此极其可笑地预言,按照这种速度,再过不到百年,人均预期寿命就能再翻一番,达到150岁!为什么说这种推理极其可笑呢?这是因为近百年来人类平均寿命的增加,是通过改进卫生和营养条件、提高医疗水平,从而大幅度减少了夭折特别是婴幼儿的夭折而达到的。越来越多的在自然状态下将会死亡的人在医学的帮助下得以进入老年,从而_,但是_。六、写作(60分)18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堵”是生活中使用频率很高的词语,它可以指勇敢决绝的行动,可以指及时补救的措施还可以形容交通不畅,心情不悦请以“堵”为题目,写一篇文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不少于800字。答案1b实现世界和平发展的价值支撑的是“中国模式”所体现出来的和谐发展的理念,而并非是“中国模式”本身。2dd项所阐述的恰恰与“和谐发展”的理念相违背,因为和谐发展强调“和而不同”。3c不是“西方学者普遍认为”。最后一段的表述是“有的西方学者业已得出肯定的判断”。4b“鞭”这里是“鞭打”之意,不是“鞭策”与“鼓励”。5c是说马仁瑀力大善射。是说其射箭技术高超。是表现其不徇私枉法。6b马仁瑀十六岁投奔的是周太祖而非周世宗;“被赐予锦袍、银带”则是周世宗命卫士习射苑中的事情。7(1)世宗非常愤怒,命身边的随从射杀他,因为太远没有人能射中。(2)他哥哥的儿子曾经因为喝醉了酒误杀了一位平民,押在监狱里(按照法律)应当判处死刑。被害人的家属自己说两家并没有积怨,只是酒后误伤而已,希望只以过失杀伤论处就行了。解析关键词:(1)“莫”“及”,(2)“尝”“系”“宿”“憾”“但”。参考译文马仁瑀,大名夏津人。十几岁的时候,父亲送他上学去读书,他总是逃学回家。后来又到乡校学习孝经,十多天都没学会一个字。教书先生因而给了他几鞭子,他竟在半夜里独自跑到学堂放了一把火,教书先生仅仅逃脱一条命。马仁瑀经常聚集乡里几十个小孩,和他们一起玩行军打仗的游戏,自称为将军。每天和他们约好时间,来晚的就要被马仁瑀鞭打,小孩们都怕他。他又买来水果分给小孩们,小孩们也更加亲附他。长大成人后,擅长射箭,能挽二百斤的弓。后汉乾祐年间,后周太祖镇守邺城,马仁瑀当时十六岁。后周太祖向来听说他勇猛,召见以后,非常高兴,把他留在自己身边。广顺初年,任内殿直。世宗继位以后,命令卫兵在打猎的场所学习射箭,马仁瑀弓力最强,所发的箭大多能射中(猎物),世宗赐给他锦袍、银带。恰逢太原刘崇入侵,世宗到高平亲征,周朝出师不利,将领们大多退却。马仁瑀跟众人说:“主公受辱大臣死,要我们这些人做什么!”于是拉弓上马,挺身出阵射杀敌军,杀死了几十人,士气大振,大军乘胜追击,刘崇于是被打败。世宗到了上党以后,诛杀了七十几个违反纪律的将领。提拔马仁瑀为弓箭控鹤直指挥使,回京以后,又升为散指挥使。跟从世宗进攻淮南,到了楚州,攻打水寨。水寨中建有一百多尺高的飞楼,世宗查看飞楼,大概相距有二百步远。楼上的守兵厉声叫骂(世宗),世宗非常愤怒,命身边的随从射杀他,因为太远没有人能射中。马仁瑀拉满弓,守兵应弦而倒。等到淮南平定,马仁瑀身受几十处伤,世宗赐给他良药,升为内殿直都虞侯。在这之前,薛居正负责朝廷科举事务,马仁瑀曾私下嘱托他让他所结交的人(考中),待到张榜时,并没有他所嘱托的那个人。在闻喜宴上,马仁瑀借着酒劲儿带着嘱托的那个人来到薛居正处,严厉斥责了薛居正一顿。被御史中丞刘温叟弹劾,皇帝因为他有战功,宽容了他。宋太祖征战晋阳的时候,命令马仁瑀率领军队到上谷、渔阳巡边。契丹向来听说马仁瑀的名声,不敢出来,马仁瑀趁机大肆掠夺,俘获百姓及牛羊几万之多。第二年,一群强盗在山东兖州起兵,首领周弼、毛袭非常勇猛剽悍,身材相貌奇特伟岸,周弼号称“长脚龙”。监军几次抓捕都没有成功,皇帝下诏让马仁瑀抓捕。马仁瑀率领帐下十几个士兵进入泰山,抓住了周弼,并且捕获了其他党羽,山东的周边于是就安宁了。开宝四年,升任瀛州防御使。他哥哥的儿子曾经因为喝醉了酒误杀了一位平民,押在监狱里(按照法律)应当判处死刑。被害人的家属自己说两家并没有积怨,只是酒后误伤而已,希望只以过失杀伤论处就行了。马仁瑀说:“我是现任的当地长官,而我的侄子却杀了人,这是仗势欺人啊,不是什么过失杀人。我怎么敢因为私情而乱了国家的法律呢?”于是按照法律将侄子处死,并给受害人布帛妥善处理了殡殓安葬事宜。太平兴国七年去世,终年五十岁。朝廷追赠他河西军节度封号,丧葬事宜由朝廷供给。8此联写暴雨突来,风起云涌之势。(从天那边黑空中吹来的暴风,把海水吹得站立了起来;浙东的暴雨,也都被狂风吹得飞过江的这边来。)“吹”的对象是“海”,极写风势之大,“立”字,极言风势之猛,活现了海浪汹涌之貌。后句用“飞”“过”“来”三个动词,极为生动地展示出大雨由远而近、横跨大江、呼啸而来的壮观奇景。一系列动词的运用增强了诗歌的气势。9比喻。前句写江水高涨,似突出江岸,就仿佛是斟满了的酒溢出了杯面。后句写急骤的暴雨声就像千根鼓槌急遽地敲打着羯鼓而发出的响亮之声。用这两个比喻来写雨势猛、雨量足、雨声大,使本来有形的暴雨更为形象、生动,从而给人以如临其境、如闻其声之感。10(1)不求闻达于诸侯(2)病树前头万木春(3)哀吾生之须臾(4)无边落木萧萧下(5)只是当时已惘然(6)铁骑突出刀枪鸣11(1)acb项“清空”是姜白石的一贯风格。d项“作者心中难以尽数的悲凉、落寞与惆怅”与文意不符。e项“先抑后扬”不对,作者对“蝉声”的描写,主要是借蝉抒发情怀,结尾处已表明作者的态度。(2)“无想”代表着一种闲适从容或悠闲逍遥的心境。在结构上,这句话对上面两段有总结或收束的作用。解析考查理解关键词语的含义以及重要语句在文中的作用。“无想”即为没有欲望、需求的超然境界。在结构上,依据句意和位置(第段),可以推断具有总结上面两段的作用。(3)要点:赞美愁怨豁然。(答出其中的意思即可)赞美爱之,咏之,歌之清高,给人带来恬静,让人消夏,愁怨感情变为让人悲秋,感到时光易逝的愁怨,最后的豁达归于自然,充满“禅”境和涅槃。解析考查概括作者情感的能力。题干中明确要求梳理出作者的感情线索,因此要先结合文章的结构,理清作者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施工现场环境风险管理防控措施
- 市政管网工程质量保障措施
- 航空公司安全部职责及岗位职责
- 大型企业办公用品集中管理流程
- 2025新课程改革线上教学心得体会
- 农产品直供食堂从业人员培训计划
- 消防工程确保无线基站安全生产的技术组织措施
- 学生资助工作监督领导小组职责
- 四年级语文上册家长辅导计划
- 幼儿园家长学校科学教育汇报范文
- 2024年广东省广州市市中考英语试卷真题(含答案解析)
- 设备部物资管理岗位试题
- 2024年广东省英语小升初模拟试卷与参考答案
- 国家开放大学专科《办公室管理》期末纸质考试第五大题案例分析总题库2025版
- 2024广西壮族自治区博物馆招聘历年【重点基础提升】模拟试题(共500题)附带答案详解
- 护理专业《健康评估》课程标准
- 信息化教学评价工具的应用研究与实践
- (正式版)YBT 6173-2024 钢铁行业冲击负荷平抑用飞轮储能系统技术规范
- 西藏自治区昌都市2021-2022学年七下期末数学试题(原卷版)
- 生产员工激励方案
- 装饰设计公司利润分析报告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