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 专题5 近代中国思想解放(教师学案)2013.10.doc_第1页
5 专题5 近代中国思想解放(教师学案)2013.10.doc_第2页
5 专题5 近代中国思想解放(教师学案)2013.10.doc_第3页
5 专题5 近代中国思想解放(教师学案)2013.10.doc_第4页
5 专题5 近代中国思想解放(教师学案)2013.10.doc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丹阳五中高三历史学案 必修三 专题五 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专题五 第1课 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知识梳理】一、地主阶级抵抗派睁眼看世界(“新思潮的萌发”)1、背景:民族危机和封建统治危机日益加深。鸦片战争失败的刺激下,先进知识分子开始觉醒。林则徐、魏源在与西方人打交道中改变了对西方看法。2、代表:主 张实 践林则徐向西方学习设立译馆; 积极仿制西方战舰;编译图书:四洲志(近代中国第一部系统的世界地理志)华事夷言(主要介绍外国人对中国的看法)各国律例魏 源师夷长技以制夷魏源在四洲志基础上编写海国图志。性质:第一部由中国人编撰的最详备的史地著作。3、评价启迪人们挣脱闭关锁国的牢笼,重新认识世界,探索救国之路,是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开端。一方面带有鲜明的时代印记;一方面又保留着浓重的封建纲常色彩;学习西方限于口头。二、地主阶级洋务派中学为体,西学为用1、背景:内忧外患:外有西方列强的侵略(第二次鸦片战争)、内有太平天国运动的打击。2、代表:奕訢、曾国藩、李鸿章、张之洞、左宗棠等3、主张:“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师夷长技以自强”4、目的:挽救清政府统治。5、实践:掀起洋务运动(19世纪6090年代)内容前期,旗号“自强”,创办军事工业;后期,旗号“求富”,创办民用工业;70年代中期起,筹划海防,建成北洋、南洋、福建三支海军。创办新式学堂(如京师同文馆),培养人才,选派留学生出国深造。结果:甲午战争失败,洋务运动破产。【失败根源:只学西方技术而不学制度(即:布新不除旧)】作用引进了西方的近代科技,培养了一批近代科技人员,产生第一批近代企业;客观上刺激中国民资本的发展;对外国经济扩张起到一定的抵制作用,对本国封建经济起到一定的解体作用创办新式学堂开了近代教育的先河。是中国近代化的起步。三、资产阶级维新派维新变法思想(一)早期维新思想:背景:外国资本主义侵略的加深和洋务运动的展开、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时间:19世纪60年代以后代表:从洋务运动中分离而出,冯桂芬、王韬、薛福成、郑观应等。主张:经济:发展民族工商业,与外国商战;文化:兴办学校,学习西方自然科学;政治:主张革新,实行君主立宪制评价:对引导知识分子从工商科技转移到政治制度方面起了启蒙作用;没有形成完整理论,未付诸行动(二)康梁维新思想:1、背景:甲午战败后,帝国主义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使民族危机深重。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民族资级登上政治舞台。(19世纪末)西方资产阶级民主思想的影响和早期维新思想奠定基础。2、代表人物及思想代 表地 位主 要 思 想康有为维新变法第一人发表新学伪经考孔子改制考,系统阐发变法理论。内容:借用进化论观点,论证君主立宪制符合历史潮流。特点:把西方资产阶级的政治学说与儒家思想相结合 意义:他的思想被称为是“思想界之大飓风”、“火山大喷火”。梁启超维新思想主要宣传者发表变法通议,宣传伸民权、设议院、变法图存的思想。用进化论阐述君主立宪取代君主专制的必然性。严 复中国启蒙思想第一人中国西学第一人翻译天演论借用“物竟天择,适者生存”的原则阐明变法的道理,坚信“世道必进,后胜于今”的进化论观点意义:增强无数仁人志士救亡图存的信心。3、影响:(即作用)是近代中国先进知识分子探索救国救民真理的一次爱国运动。是一场资产阶级思想启蒙运动。对封建制度的批判,客观上有利于资产阶级革命思想的传播。维新派与顽固派的论战内容要不要维新变法;要不要兴民权、实行君主立宪;要不要废八股、倡西学、改革教育制度性质是资本主义维新思想同封建主义思想的一次交锋;是中国近代第一次思想解放潮流。影响使维新思想冲破重重阻挠顽强地传播开来;形成一次影响深远的思想解放运动;三、资产阶级革命派民主共和思想1、资产阶级共和国方案:方案提出:1894年兴中会“驱逐鞑虏,恢复中华,创立合众政府”。正式确立:1905年同盟会“驱逐鞑虏,恢复中华,建立民国,平均地权”。初步实现:1912年1月1日,中华民国的成立。革命派和改良派(维新派)的论战阵地改良派的新民丛报与革命派的民报内容要不要推翻清政府。要不要建立共和政体。要不要改变封建土地制度。实质围绕三民主义开展论战。(即改良道路与革命道路,君主立宪政体与民主共和政体之争)影响大大促进了民主思想的传播,为民主革命的爆发做好了舆论准备。共和国的主张得到进步人士的拥护,扩大了革命影响,壮大了革命的阵营。【知识拓展】1、比较维新派与革命派的异同:相同点:阶级属性:都代表资产阶级利益。主要目的:走资本主义道路; 改变封建专制制度; 挽救民族危机。不同点:特点:维:把西方资政治学说同传统儒家思想相结合 革:以西方天赋人权、自由平等学说为思想武器思想:维:实行君主立宪制,但未触及封建土地制度 革:提出共和国方案,提出“平均地权”土地纲领政体:维:维护清朝统治前提下改良,实行君主立宪制 革:以暴力革命推翻封建统治,建立资民主共和国;第2课 新文化运动和马克思主义的传播【考试说明】1、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和主要内容、新文化运动的影响。2、五四运动前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马克思主义对中国历史发展的重大意义。【知识梳理】一、新文化运动1、原因:经济:一战期间,民族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资产阶级要求实行民主政治。(根本原因)政治:辛亥革命推翻封建帝制;但中国社会性质没有改变,袁世凯专制独裁、复辟帝制。思想: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而袁世凯掀起尊孔复古逆流(直接原因)。2、兴起:兴起标志: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后改为新青年)代表人物:陈独秀、李大钊、蔡元培、胡适、鲁迅等主要阵地:新青年运动中心:北京大学。(原因:蔡元培的学术方针,新文化运动的干将汇集北大)学术方针:蔡元培的“兼容并包,思想自由”。(实质是让新文化占领封建文化的阵地)指导思想:前期民主和科学(即德先生和赛先生) 后期宣传马克思主义3、内容:前期:三提倡三反对(核心内容是民主科学,即德先生赛先生,是新文化运动的两杆大旗)主要内容代表人物及代表作备注提倡民主科学反对专制和愚昧陈独秀敬告青年,揭开新文化运动的序幕。民主:指西方资产阶级的民权和平等思想科学:主要指西方的自然科学。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鲁迅狂人日记指出封建礼教吃人的本质。吴虞 提出“打倒孔家店”口号。旧道德:以孔教为核心的儒家传统道德。新道德:追求个性解放、男女平等。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胡适文学改良刍议:提出用白话文取代文言文陈独秀文学革命论:建设平易、新鲜、通俗新文学鲁迅狂人日记,孔乙己狂人日记:揭露封建统治和封建礼教的吃人本质,把反封建内容与白话文形式有机结合,成为文学革命的典范。后期:歌颂十月革命,宣传马克思主义李大钊:法俄革命之比较观庶民的胜利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率先举起社会主义旗帜4、评价:性 质:资产阶级反封建的思想文化运动。进步性:弘扬了民主科学;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使人们思想得到空前的解放。为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奠定思想基础,对五四运动爆发起到宣传作用,也推动自然科学的发展。是一场文化转型运动,对中国社会各个方面产生深刻影响,白话文的使用有利于文化的普及与繁荣局限性:没有同群众运动相结合;对东西方文化存在绝对肯定或绝对否定的倾向。(导致这一局限性的根本原因在于新文化运动领导者的阶级局限和思想认识的局限)二、马克思主义传播(新文化运动后期主要内容)1、原因:阶级基础:民族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工人阶级队伍壮大。思想基础:新文化运动解放了人们思想,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提供了条件。政治基础:五四运动的爆发促进马克思主义和工人运动的相结合。国际条件:十月革命第一次把马克思主义从理论变为现实,为中国革命指明新的出路。 2、传播:开始传入新文化运动后期 1918年李大钊发表法俄革命之比较庶民的胜利布尔什维主义率先举起社会主义旗帜广泛传播五四运动爆发后著书:1919年新青年出版马克思研究专号李大钊发表我的马克思主义观比较全面介绍马克思主义论战:问题与主义之争(实质:马克思主义与反马克思主义的第一次交锋)组织:一批先进的中国人成为马克思主义者并建立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刊物:劳动界劳动者劳动音。讲学:李大钊在北大等学校开设有关课程。3、特点:与各种非马克思主义作斗争,如李大钊与胡适的“问题与主义之争”。在传播过程中与中国的工人运动相结合。4、意义: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改变了新文化运动的方向和性质。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为中共的成立奠定了思想基础。指导了中国革命,成为先进的中国人改造旧社会建设新国家强大的思想武器。【知识拓展】1、近代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三个政治派别的比较派 别维新派革命派激进派主张君主立宪民主共和民主科学手段改良方式暴力革命彻底批判封建专制思想实践“百日维新”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结果变法未涉及君主立宪问题,且未能发动群众,最终失败建立共和国,颁布临时约法,但革命果实为袁世凯窃取,共和国方案未能真正实施,未完成民主革命任务和改变两半社会性质动摇了封建思想正统地位,使人们的思想得到空前解放,为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奠定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