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武汉市第三寄宿中学九年级语文下册 青年教师竞赛A组 第1课《我爱这土地》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doc_第1页
湖北省武汉市第三寄宿中学九年级语文下册 青年教师竞赛A组 第1课《我爱这土地》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doc_第2页
湖北省武汉市第三寄宿中学九年级语文下册 青年教师竞赛A组 第1课《我爱这土地》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doc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我爱这土地【选点说明】1.关于作者:艾青是继郭沫若、闻一多等人之后又一位推动一代诗风,并产生过重大影响的诗人,他创作高峰期的时代被文学评论家称为“艾青的时代”。2.关于作品:这首小诗,体量虽小,但却具有相当于核弹头般磅礴的能量,震撼着一个时代,激起了广泛的共鸣。学习这首诗,引导学生树立和坚持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领会知识分子的责任感、使命感和担当精神,增强做中国人的骨气和底气。3.教学切入点:通过反复诵读,理解诗歌意象,领会诗人深沉的情感。在现代诗中,诗人主要从自然以及生活中选取物象于作品中来抒发自己的情感,这些物象也就是我们所说的意象。在学习过程中我们要让学生用心去体会这些意象背后所蕴含的作者的情感,体会诗的意境。现代诗教学,具有培养审美情感,陶冶高尚情操的作用。深入挖掘诗歌中的情感因素,激起学生相应的情感体验,即把诗歌中的“此情此景”变成学生的“我情我景”,让学生在学习中“入情”,在“入情”中达到潜移默化的情感熏陶的目的,以收到良好的教育教学的效果。【策略说明】1.资料导入在诗歌教学开始,我们可以利用在情感教育中相关的内容,引领学生进入情感体验,从而达到激发学习兴趣,点燃学习热情的目的。2.朗读指导文心雕龙中有言:吟咏之间,吐纳珠玉之声;眉睫之前,卷舒风云之色。现代诗语言精炼,含蓄,有丰富的意境,能表达强烈的思想感情。在教学过程中,反复诵读也就成为有效的手段。诵读有利于学生去理解诗美,感受诗美。语文教学正是运用诗歌教学来感染学生的心灵,陶冶学生的性情,从而达到培养学生纯正趣味提高文学素养的目的。诵读就成为不可忽视的环节。在教学实践中,以示范朗读-学生模仿-自由朗读-学生试读-学生齐读的教学流程来进行诵读这一环节的教学。3.小组合作利用小组合作,调动每一个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扩大学生的参与面,达到教是为了少教不教的目的。4.迁移拓展引导学生由这一篇文章,联系到那个时代的这一类文艺作品,最后拓展到每个时代都有这样的一大批知识分子,他们是民族的脊梁。从而达到以此开拓学生视野,深化学生思维的目的,并且使学生能够深切领悟到炎黄子孙的爱国情怀、使命感和责任担当。【过程设想】教学目标:反复诵读诗歌,理解本诗意象,领会诗人深沉的情感。教学过程:一、 导入激趣1.由我们国家盛大的阅兵式导入。2.回顾77年前,我们祖国的样子。(提供相关的时代背景的资料。)3.揭示课题我爱这土地(设想:借抗战七十周年阅兵激发学生兴趣并进行时代对比。)二、 初读感知1.教师范读2.自由朗读用自己喜爱的方式朗读诗歌,体会这首诗所表达的情感。3.小组互读4.互读互评(设想:通过教师示范和反复朗读,初步感知诗歌情感内容,为后面深入学习打好基础。)三、 共研释疑(一)诗人爱怎样的土地?1.默读诗歌,诗中哪几句在描述诗人所爱的土地? 2.品味事物背后的深刻含义。(暴风雨 河流 风 黎明)3.小组讨论。先各自作批注,完成后,小组为单位交流自己的体会。4.指导朗读这四句诗。(二)诗人怎样爱这块土地?1.诗人是怎样去爱这块土地的呢?他为这块土地做了什么? 2.为什么诗人将自己化作一只鸟呢? 而且是一只喉咙嘶哑的鸟呢?3.揣摩写鸟的四句怎样读出情感来。4.八行诗后还有一节,这节诗有什么作用? 5.全诗朗读展示(设想:形成两个主问题,由浅入深,引导学生领会诗歌中的意象内涵,从而更好地领悟作者情感,并通过朗读指导表现出来。)四、迁移拓展1.一个人:其实,在那样一个灾难深重的时代,深爱自己这方热土的岂止艾青一人?这是当时被誉为“时代鼓手”的诗人田间的作品假如我们不去打仗:(ppt投影)2.一群人:不仅仅是“忧郁的诗人”艾青、“时代的鼓手”田间,还有那掀起万丈狂澜的黄河颂、那力争上游的白杨礼赞、那风在吼马在叫的保卫黄河、那激荡人心的义勇军进行曲(ppt投影)国家兴亡,匹夫有责。这就是一个时代的知识分子和爱国者的良知、责任、使命和担当! 3.一类人:回溯中华民族的历史长河,其实在每一个时代都不乏这样的一群人(ppt投影)(设想:由这一首诗迁移拓展,由点到面,由这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