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2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宦海多沉浮 山水聆清音苏东坡黄州五年专题学习学案一、专题名称: 宦海多沉浮 山水聆清音“苏东坡的黄州五年”专题学习二、专题内容: 本专题学习由人教版必修二第三单元中苏轼的赤壁赋延展而来,定位截取苏东坡波澜跌宕的一生中最关键的五年因乌台诗案被贬黄州的五年(公元10801085年),这是苏东坡人生中第一次重大的人生打击,也是他由痛苦、矛盾、孤独逐渐走出,走向成熟、旷达的五年。本专题选取苏轼在这五年当中重能体现他的心路历程,最具有代表性的诗、词、散文作品,及后世作者一些助读文章,通过阅读、赏析、改写、推断、思考、写作论文,全面提升学生的阅读思维写作能力,将思与写的能力训练统一到一个专题学习当中。三、专题准备一)学情分析1、 执教学段:本专题针对首铁卫校2016级本护专业的学生,在一年级第二学期进行。而本专题是本专业学生进行的第三个专题学习内容前二个专题分别是毛泽东诗词专题和“诗经中的爱情诗”专题;人教版必修二的第三单元是古代散文,学生在第一学期已经经过了古代诗歌鉴赏训练、实践,又有了古代散文阅读方法的指导与实践,在此阶段做这样一个综合的专题学习,积累的时机和学生的心智发展都是比较适合的。2、 学前测试: 本专题教学之前,高中阶段尚未接触苏轼的作品,学生在初中阶段仅仅是读过苏轼的几首诗词。故而在专题进入之前,通过头脑风暴的方式,做了关于苏轼既有知识的前测。前测问题只有一个:当听到苏轼这个名字的时候,将你所能想到的任何与之相关的信息写出来。 前测的结果,苏轼在06本护二个班的学生头脑中的所有信息,按照写出的人数多少排列是这样的:东坡肘子东坡肉眉州东坡酒楼宋朝人写过明月几时有豪放派词人唐宋散文八大家苏小妹的哥哥读过江城子.悼亡妻(一个学生)。所有的认知,没有超出这些之外。3、 教学价值为什么以“苏东坡黄州五年”为核心一是从苏轼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来看:苏轼在诗、词、文、书法、绘画等诸多方面都有较高造诣,其词别具一格,不仅有宋代豪放派代表作,也有婉约等其他风格的诸多作品;其诗别有洞天,咏物怀古哲理等不拘一格;其文名列唐宋八大家之中,是中国古代散文的杰作,苏轼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一颗光耀千古的巨星。作为一个中国人,不了解苏东坡是一个极大的缺失和遗憾。二是从苏轼的人生态度给我们的启示来看:苏东坡的黄州五年,经历了他的人生中第一次重大的打击,面对死里逃生后远谪荒处,体会世态炎凉后的孤独,壮志难酬的遗恨,苏东坡一点点的从痛苦中走出,他的逐渐成熟,走向旷达的过程应该为青年人知晓,了解到苏轼不是永远没有痛苦,从来不知孤独的天生的乐天派,人生中他受到的打击是伴随他整个的后半生的,从他坎坷的人生、为人处世的经验里获得人生的养分,激励学生在生活中积极面对来自各方面的生活难题。三是从获取知识、培养学生的思维与写作能力来看:以专题的方式学习,专题的搭建是根据学生的缺失和学习期待设计的,具有较强的针对性。本专题所选的诗、词、文,有助于学生全面深入理解苏东坡其人、其诗词文章,能够全面带动学生达成多个学习目标古诗、文赋、文言文阅读能力的加强,达成学生在阅读、写作多方面的能力提升。 四、文本材料:本专题由哪些材料组成(依据专题实施过程资料的先后循序排列):视频资料: 康震百家讲坛之苏东坡(八集版)配合专题进程,选集观看。文本资料: 苏轼原作诗、词:1、 初到黄州(1080年初)“自笑平生为口忙”2、 卜算子.黄州定惠院寓居作(1080年)“缺月挂疏桐”3、 西江月.中秋(1080年)“世事一场大梦”4、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1076年)与西江月.中秋对比5、 江城子.黄昏犹是雨纤纤(1080年冬)6、 东坡(1081年)雨洗东坡月色清7、 念奴娇.赤壁怀古(1081年)大江东去8、 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1082年)9、 临江仙.夜归临皋(1082)夜饮东坡醒复醉10、 满庭芳.蜗角虚名(1082)11、 浣溪沙(1083年)山下兰芽短浸溪12、 水调歌头13、 水调歌头.黄州快哉亭赠张偓佺(1083年)苏轼原作文1、 前赤壁赋2、 后赤壁赋3、 方山子传助读资料:1、 苏轼年谱简编2、 苏轼主要的政治功绩及影响3、 苏轼:缥缈孤鸿鲍鹏山4、 来生嫁给苏轼梁衡5、 余秋雨作品:苏东坡突围6、 是新宇作品:试论苏轼诗词中的旷达情怀(根据学生学习兴趣与学习的吃进状况决定取舍)五、计划课时:16-20课时六、实施过程: 第一课段:专题导入前测了解学情激趣视频导入:看康震百家讲坛.苏东坡第一集:少年成名 。观看要求:边看边听中,记录下你认为有用的知识点。 走近苏轼1、 阅读苏轼年谱简编,标记出苏轼人生中移动的轨迹:考科举,职务平调,贬谪,划出具体的时间、地点。可用不同颜色的笔标记出来。2、 阅读苏轼的政绩及影响一文:结合苏轼年谱,对应的标出,他所创建的政绩是在他怎样的政治状态之下(正常为官之际、遭陷贬官之时)。3、 完成第一学段作业:请你划出苏轼人生地图为官路线图、遭贬路线图(选作:标记出他的政绩所在或主要作品年代与写作所在)苏轼年谱简编 苏轼 (1037-1101),字子瞻,初字和仲,号东坡,四川眉州眉山人。祖父苏序。父苏洵,北宋学者,与子轼及辙俱以文著名,世称三苏,亦为唐宋古文八大家其中三家。母程氏。 宋仁宗景佑三年丙子 (1037) 一岁苏轼生於四川眉山县城纱谷行。时为十二月十九日,依公历推算,是1037年1月8日。庆历二年壬午 (1042) 七岁开始读书。知欧阳修、梅尧臣文名。庆历三年癸未 (1043) 八岁入小学,师为天观道士张易简。庆历五年乙酉 (1045) 十岁听母程氏讲授汉书范滂传,奋发有当世志。至和元年田午(1054) 十九岁娶四川青神县进士王方之女王弗为妻。至和二年乙未(1055) 二十岁到成都,谒张方平。张待以国士。 嘉佑元年丙申 (1056) 二十一岁与弟辙随父赴汴京(今河南开封)应试。嘉佑二年丁酉(1057) 二十二岁春,与弟辙应试礼部,兄弟同科进士及第。深受欧阳修赞赏,谓老夫当避此人放出一头地!是时苏氏父子三人名震京师。四月,母程氏卒於眉山,奔丧归里。嘉佑四年己亥(1059) 二十四岁与弟辙及父洵再赴汴京,途中所作诗文为南行集。是年长子苏迈生。 嘉佑五年庚子(1060) 二十五岁至京。授河南福昌县主簿,弟辙渑池县主簿,俱未赴任。 嘉佑六年辛丑(1061) 二十六岁参加制科考试,中第三列三等。除大理评事,凤翔府签判。十一月与弟辙别於郑州,作和子由渑池怀旧。十二月到任。 嘉佑七年壬寅(1062) 二十七岁在凤翔。春,赴宝鸡、虢、郿、盩屋四县减决囚犯。 嘉佑八年癸卯(1063) 二十八岁在凤翔。始识陈慥。慥为新任凤翔知府陈希亮第四子。 英宗治平元年甲辰(1064) 二十九岁在凤翔。与文同订交於歧下。同字与可,善画竹。十二月罢凤翔任,赴长安,游骊山。治平二年乙巳(1065) 三十岁正月还朝。判登闻鼓院,直史馆。五月,妻王弗卒於京师。 治平三年丙午(1066) 三十一岁在京师。四月,父苏洵卒。 治平四年丁未(1067) 三十二岁与弟辙护父丧返川。 神宗熙宁元年戊申(1068) 三十三岁十月,续娶王弗堂妹、王介幼女王闰之为妻。冬,与弟辙携家赴汴京,途中在长安度岁 。 熙宁二年己酉 (1069) 三十四岁二月还朝,在京任殿中丞直史馆判官告院。是年王安石始行新法。 熙宁三年庚戌 (1070) 三十五岁在京师。弟辙以议新法忤王安石,自三司条例司属官出为陈州学官。第二子苏迨生。 熙宁四年辛亥 (1071) 三十六岁春间,自判官告院改权开封府推官。上书神宗,论朝政得失,忤王安石。四月奉命通判杭州。七月出京,赴阵州见苏辙,初识张耒。九月与弟辙赴颍州谒欧阳修。十一月到杭州任。作游金山寺、腊日游孤山访惠勤惠思二僧、戏子由等诗。 熙宁五年壬子 (1072) 三十七岁在杭州。冬间,赴湖州相度堤岸利害,晤湖州太守孙觉。作吴中田妇叹、山村五绝等诗,反映民间疾苦,有所托讽。少子苏过生。 熙宁六年癸丑(1073) 三十八岁在杭州,行部富阳、新城,始识晁补之。协助陈襄修复钱塘六井。在常州、润州赈饥。作法惠寺横翠阁、饮湖上初晴後雨、山村五绝等诗。 熙宁七年甲寅(1074) 三十九岁在杭州。纳妾王朝云。行部至於潜,识诗僧参寥。十一月改知密州。是年郑侠上流民图,王安石罢相。 熙宁八年乙卯(1075) 四十岁知密州。重葺超然台,作记。作江城子记梦,悼念亡妻王弗。二月王安石复相。 熙宁九年丙辰 (1076) 四十一岁在密州。作水调歌头丙辰中秋。十二月以祠部员外郎直史馆移知河中府,离密州。是年王安石再罢相,不复出。 熙宁十年丁巳(1077) 四十二岁改知徐州。四月到任。七月河决澶渊,亲率军民防洪,徐州得以保全。作河复等诗。 元丰元年戊午(1078) 四十三岁在徐州。建黄楼,重阳大会宾客。秦观来谒。与参寥游百步洪。作九日黄楼作、百步洪等诗。 元丰二年己未(1079) 四十四岁三月改知湖州。四月到任。七月御史李定等交章弹劾所作诗文言涉讪谤,被逮。八月下御史台狱。十二月出狱,责授黄州团练副使,本州安置。 元丰三年庚申(1080) 四十五岁二月到达黄州贬所,州守徐大受待之厚。初居定惠院,後迁城南临皋亭,筑南堂。作梅花等诗。元丰四年辛酉(1081) 四十六岁在黄州。躬耕东坡。陈师仲自杭州来书,告以编成超然、黄楼二集。撰易传、论语说成。 元丰五年壬戌(1082) 四十七岁在黄州。筑东坡雪堂,自号东坡居士。两游赤壁,写前後赤壁赋和念奴娇大江东去。 元丰六年癸亥(1083) 四十八岁在黄州。参寥来访。 元丰七年甲子(1084) 四十九岁迁汝州团练副使。游庐山、石钟山。过金陵访王安石。年底到泗州,上表求常州居住。作题西林壁、石钟山记。 元丰八年乙丑(1085) 五十岁得神宗诏旨,允许常州居住。六月自常州起知登州。十月到任才五日,被召还朝任礼部郎中,迁起居舍人。 哲宗元佑元年丙寅(1086) 五十一岁在京师。自起居舍人升为输林学士,知制诰。对司马光尽废新法有所保留。是年王安石、司马光相继去世。元佑二年丁卯(1087) 五十二岁在京师。因政见不洽,四上札乞外任,不许。 元佑三年戊辰 (1088) 五十三岁在京师。因言遭新旧两党攻击,又连上札乞郡,仍不许。 元佑四年己已(1089) 五十四岁在京师。连章请郡,三月以龙图阁学士充两浙西路兵马钤辖知杭州军事。五月过南,都谒张方平。七月到达杭州任所。时方旱饥,疏浚茅山、盐桥二河,以工代赈。 元佑五年庚午(1090) 五十五岁在杭州。春夏间,疏浚西湖,建堤桥,即苏堤。秋,大雨,太湖泛滥,上疏请求救灾。作赠刘景文等诗。 元佑六年辛未(1091) 五十六岁三月被召入京,任翰林学士,知制诰,兼侍读。还京时绕道视察湖州、苏州水灾。八月出知颖州军州事。 元佑七年壬申(1092) 五十七岁在颍州。春,疏浚颍州西湖。被命移知扬州军州事。八月以兵部尚书召还。十一月迁端明殿学士兼翰林侍读学士守礼部尚书。 元佑八年癸酉(1093) 五十八岁在京任端明殿学士,左朝奉郎、礼部尚书。八月,妻王闰之卒於京师。九月出知定州军州事。 绍圣元年甲戌 (1094) 五十九岁在定州。四月以讽斥先朝罪名贬知英州。未至贬所,八月再贬宁远军节度副使惠州安置,不得签署公事。十月二日到达贬所,时詹范守惠州。苏迈、苏迨归宜典,苏过与朝云同行。 绍圣二年乙亥(1095) 六十岁在惠州。作荔支叹等诗。 绍圣三年丙子(1096) 六十一岁在惠州。买白鹤观地筑屋。助修惠州东西二桥。七月,朝云病故。作悼朝云等诗。 绍圣四年丁丑(1097) 六十二岁在惠州。白鹤峰新居落成。子苏迈来惠探望。四月责授琼州别驾昌化军(属今海南岛)安置。五月遇弟辙於藤州。六月渡海。七月抵贬所,儋守中待之甚恭。元符元年戊寅(1098) 六十三岁在儋州。被逐出官屋,在城南桄榔林下买地筑屋,名曰桄榔庵。潮州人吴子野渡海从苏轼学。元符二年己卯(1099) 六十四岁在儋州。琼州进士姜唐佐从苏轼学。从惠州至儋州,除继续修改易传、论语外,又作书传十二卷。著志林,未完稿。 元符三年庚辰(1100) 六十五岁在儋州。五月量移廉州。施改舒州团练副使,永州安置。行至英州,得旨奉朝奉郎提举成都玉局观。年底越南岭归。 徽宗建中靖国元年辛巳(1101) 六十六岁正月抵虔州。五月至真州,作自题金山画像诗。暴病,止於常州。六月上表请老,以本官致仕。七月二十八日卒。 崇宁元年壬午(1102)六月葬於汝州郏城钓台乡上瑞里。 ( 摘自三联书店苏轼诗选) 苏轼的政绩及其影响 苏轼在杭州任杭州通判,权领州守事,判官妓从良灭蝗灾任杭州通判,与太守陈襄修浚西湖六井、沈公井,欲修浚运河宋史载:轼二十年间,再莅杭州太守任,浚治运河杭州太守任,上书裁减高丽贡使馆赐予之费,朝庭从之杭州太守任,上书振济浙西七州杭州太守任,上书论雇役法之害杭州太守任,为杭州争取度牒杭州太守任,捐黄金50两,建安乐坊,三年医愈千人杭州太守任,疏浚茅山、盐桥二河,修六井,筑西湖堤,后守林希将其命名为苏公堤,西湖因苏轼今天得以存在苏轼在密州除密州蝗灾遇旱灾,祈雨罢给田募人充役,极大地方便了民众上书论京东河北盐专卖之害平息强盗苏轼在徐州黄河泛滥,徐州城下水深二丈八尺九寸,苏轼禁富民出城,亲临城上,带领军民抗洪,夜宿于城上,筑长堤984丈,洪水渐退。苏轼防洪受到神宗奖谕;为防洪水入徐州,修筑木岸,筑高徐州城上书建利国监(徐州城东北70里,富商聚集之地)冶户武装,以防盗贼在城西南白土镇之北发现煤,解决了徐州燃料问题,作石炭诗苏轼在湖州筑苏湾堤苏轼在登州上书乞罢登莱搉盐状,请求改食官盐为食自产盐,皇帝准;上书登州召还议水军状,要求固定驻军,教习水军,加强海防建设,皇帝准;写登州海市诗,一时天下传阅,使建成仅20年的蓬莱阁蜚声中华,成为天下“四大名楼”之一苏轼在颍州 上申省论八丈沟厉害状二首,以避颍州水患,皇帝准;乞度牒振济淮浙流民;治理颍州西湖;修建颍州西湖东西二桥。苏轼在扬州罢扬州芍药万花会,深得民心;上书或准暂缓催收积欠,使久困之民得以温饱;奏请改革仓法,改不支仓俸金为“重禄法”;奏请改革税务,废除卖盐及税务监官、江务监官等年终赏金;识破道士巫术。苏轼在定州奏请弓箭社入户以巩固边防。弓箭射入户即发挥边关百姓擅射的优势,发给百姓弓箭,人人皆兵;奏请修盖禁军营房,整饬军政,成效明显;奏请降低米价振济灾民及部队;要求官吏贷粮者以便利。首创监狱医师制度在武昌,上书太守要求禁杀婴儿,尤其是女婴。成立救儿会,救活婴儿数千人。在惠州,向太守建议捐资修建惠州东、西两座铁索桥。在惠州、儋州等地打凿东坡井,解决当地百姓饮水问题。在广州,发明自来水,解决当地百姓饮苦、碱水的问题。在儋州,传学与海南学子,其学生姜唐佐考中海南历史上第一个进士。 学生作业留存: 第二课段:原作研读东坡黄州五年一、 视频导入康震百家讲坛.大难临头(22分钟)要求:了解苏轼遭遇大难时的年龄、原因、名称、相关人物、年月等等。二、苏轼生平文字概述:自题金山画像,对他的后半生作一总结:心似已灰之木,身如不系之舟。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在黄州:四十五岁到五十岁,五年;在惠州:五十九岁到六十二岁,三年;在儋州:六十三岁到六十六岁,四年!1037-1069,变法前,初入仕途.为人坦荡,讲究风节,有志于改革朝政且勇于进言。1069-1085,变法中,忤王安石.调离中央,先后知杭,密,徐,湖州。“乌台诗案”、黄州。 1085-1093,元佑更化期,神宗去世,哲宗继位,高太后垂帘听政,旧党入朝任要职.召还,遭两党攻击,出知杭,颍,扬,定州。1093-1101,高太后去世,哲宗亲政,打击旧党.被惩处,五十九岁贬惠州.六十二岁 贬儋州。三、乌台诗案:元丰二年(1079年),苏轼被调到湖州做地方官,他照例给朝廷写封感谢信湖州谢上表,表中苏轼流露了对当政朝臣的轻蔑。与保守党对立的新党,便抓住这个机会,把这些话曲解,还以苏轼所写的百余首诗词作为罪证。他们指苏轼借古讽今,谤讪朝廷,影射皇帝,弹劾苏轼欺君妄上。结果苏轼被冠以“文字毁谤君相”的罪名而被捕,解往汴京下狱。后神宗拒绝了处死他的上奏,改判为贬谪到黄州,世称“乌台诗案”。 乌台即御史台。汉代时御史台外柏树很多山有很多乌鸦,所以人称御史台为乌台。由于这案的发起者都是御史台的言官,因此称为“乌台诗案”。 四、贬谪黄州苏轼出狱后于元丰三年(1080年)二月一日到达黄州贬所,名义上是团练副使,其实要受地方官员的监督管制,形同囚犯。为了排遣内心郁闷,他在住地临皋东面的山坡上盖了房子,取名“雪堂”,自号东坡居士。每天早饭后他就到那里去读书,跟朋友谈论,或浏览风景。有时也到稍远的地方走走,到过赤鼻矶(当地人误以此为“赤壁”)、岐亭等地。苏东坡成全了黄州,黄州也成全了苏东坡。苏东坡写于黄州的那些杰作宣告着苏东坡进入了一个新的人生阶段。五、原作研读:下面几首词是苏轼在黄州时期创作的,由于创作时间的不同,透露出作者不同的心境,请你朗读诗作,抓住意象,设想场景,体悟意境,体会诗人的思想情感,探索苏轼在黄州经历的心路历程。 1.初到黄州 (1080初)苏轼自笑平生为口忙,老来事业转荒唐。长江绕郭知鱼美,好竹连山觉笋香。 逐客不妨员外置,诗人例作水曹郎。只惭无补丝毫事,尚费官家压酒囊。 【注】 外置:指定额以外的官员,苏轼此时授检校水部员外郎。 水曹郎:水部员外郎。梁代的何逊,唐代的张籍,宋代的孟宾子皆以诗名,且都曾任水部郎。 压酒囊:宋代官俸一部分用实物来抵数,叫折支。这里说,检校官的“折支”,多用官府中酿酒用剩的酒袋来抵数。 1)题为初到黄州,诗中哪一联紧扣“初到”题意?请简要分析。2)这首诗的语言有何特点?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2.卜算子黄州定惠院寓居作(1080年)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典型意象:诗境素描: 思想情感: 3.西江月 中秋(1080年)世事一场大梦,人生几度新凉?夜来风叶已鸣廊,看取眉头鬓上。酒贱常愁客少,月明多被云妨。中秋谁与共孤光,把盏凄凉北望。典型意象: 诗境素描: 思想情感: 【同题链接比较】 4.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序)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q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注】1 辰:指公元1076年(宋神宗熙宁九年)。达旦:至早晨;到清晨。 子由:苏轼的弟弟苏辙的字。思考:两首中秋词,题材相同,情调迥异,请试着在两首词的对比中,体悟它们的异同。(思考一下,从哪里入手?) 5.江城子. 黄昏犹是雨纤纤(1080)大雪,有怀朱康叔使君,亦知使君念我也,作此以寄之。黄昏犹是雨纤纤。晓开帘。欲平檐。江阔天低,无处认青帘。孤坐冻吟谁伴我,揩病目,拈衰髯。使君留客醉厌厌。水晶盐。为谁甜。手把梅花,东望忆陶潜。雪似故人人似雪,虽可爱,有人嫌。(1)“江阔天低,无处认青帘”在词中有什么作用?(4分)(2)请结合全词,简要赏析“雪似故人人似雪,虽可爱,有人嫌”一句。(4分)6.东坡 1081年雨洗东坡月色清, 市人行尽野人行。莫嫌荦确坡头路,自爱铿然曳杖声。典型意象:诗境素描: 思想情感: 7.念奴娇 赤壁怀古(1082年)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典型意象:诗境素描: 思想情感: 8.定风波(1082年)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典型意象:诗境素描: 思想情感: 9.临江仙夜归临皋元丰五年 1082夜饮东坡醒复醉,归来仿佛三更。家童鼻息以雷鸣,敲门都不应,依仗听江声。长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夜阑风静彀纹平。小舟从此适,江海寄余生。” 典型意象: 诗境素描: 思想情感: 10. 满庭芳 元丰五年(1082) 苏轼 蜗角虚名,蝇头微利,算来着甚干忙。 事皆前定,谁弱又谁强。 且趁闲身未老,须放我、些子疏狂。 百年里,浑教是醉,三万六千场。 思量,能几许? 忧愁风雨,一半相妨。 又何须抵死,说短论长。 幸对清风皓月,苔茵展、云幕高张。 江南好,千钟美酒,一曲满庭芳。【注释】1. 蜗角:极言微小。庄子则阳谓在蜗之左角的触氏与右角的蛮氏,两簇常为争地而战。 2. 蝇头:本指小字,此取微小之义。 3. 些子:一点儿 4.百年里三句:语本李白襄阳歌:“百年三万六千日,一日须倾三百杯。” 5. 能几许三句:意谓计算下来,一生中日子有一半是被忧愁风雨干扰。6.抵死;老是 7.苔茵两句:以青苔为褥席铺展,把白云当帐幕高张。11.浣溪沙(1083年) 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萧萧暮雨子规啼。 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典型意象: 诗境素描: 思想情感: 12.水调歌头黄州快哉亭赠张偓佺 1083年 落日绣帘卷,亭下水连空。 知君为我新作,窗户湿青红。 长记平山堂上,欹枕江南烟雨,杳杳没孤鸿。 认得醉翁语:“山色有无中。” 一千顷,都镜净,倒碧峰。 忽然浪起,掀舞一叶白头翁。 堪笑兰台公子,未解庄生天籁,刚道有雌雄。 一点浩然气,千里快哉风。 【本词作于东坡贬居黄州的第四年,是苏轼豪放词的代表作之一。全词通过描绘快哉亭周围壮阔的山光水色,抒发了作者旷达豪迈的处世精神。】 助读资料: 助读资料的呈现是为帮助学生理解诗词阅读中的疑难,突围难点,整体把握苏轼黄州时期自我救赎的成熟过程。此时阅读主要作为工具书的性质使用,可重点看诗词部分,散文的理解可略过。苏轼:缥缈孤鸿鲍鹏山我们大多都知道苏轼的这样一句名言:吾上可陪玉皇大帝,下可以陪卑田院乞儿。眼前见天下无一个不好人。东坡先生果然平等而爱人。我想,“眼前见天下无一个不好人”是一种极高境界,表明他已超越了动辄从道德角度对人下判断的中国知识传统,他对人的人生选择有了更多的宽容与同情。但我们还要知道东坡先生的另一面:好骂。这被他的同代人作为他文章的缺点提出来的特点,则正是东坡先生脾气的活写真。他说他眼中无一个不好人,但并不表明他没有是非观念,更不表明在他眼里这世界一切都是可爱的。不,不可爱的人与不可爱的事到处都有。我等俗人碰到了,往往隐忍不发,甚至一些人还把这鼓吹为修养。大家视东坡先生的修养如何?但他一遇到这类事便会骂,他生性不耐烦,我觉得“不耐烦”是人性纯洁的标志之一。他说他碰到不喜欢的人与事,就“如蝇在食,吐之乃已”。反过来想,能把蝇自吞下肚去的,大概不是修养高,而正可能是人恶心。我有一个自以为是的观点:伟大的作家一定具备看似矛盾的两点:一是他须具有慈悲心肠,有广博的怜悯与推己及人的宽容;二是他又须具有嫉恶如仇、路见不平拔刀相助的大无畏精神。庄周先生不正是这样的人?孟轲先生不正是这样的人?鲁迅先生不正是这样的人?东坡先生也具有这类品质。当然,这后一点往往给作家带来很多的麻烦。但人生在世,以一己个幸存在于广大的世间,岂能没有麻烦?岂能没有与他人及社会的冲突?恰恰相反,人格越伟大,这种冲突越激烈,麻烦也就越大。当东坡先生一再写诗,对他所见所闻的王安石新法流弊进行批评时,御史台的小官僚们便有了莫大的“道德义愤”作为臣子,怎么能谤讪圣上?舒亶在上给皇帝的表状中诘问道:“轼之所为忍出于此,其能知有君臣之义乎?”所以他“不胜忠愤恳切之至”地要求神宗“付轼有司,论如大不恭,以戒天下之为人臣子者”(南宋朋九万乌台诗案)。于是,皇帝派人赶往湖州,革去刚刚到湖州上任的苏轼的官职,押回京师审问。这就是有名的“乌台诗案”(“乌台”是御史台的代称)。苏轼从元丰二年(1709)七月二十八日被捕,八月十八日被送进监狱,到十二月二十九日,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限制居住,不得擅离,并且无权签署公文。第二天,也就是除夕这一天,出狱。再一日,即元丰三年(1080)新春初一,前往黄州。苏轼一生中政治上最黑暗的岁月到来了,但他文学上最辉煌的时刻恰在此时此地开始。刚到黄州时,他没有住处,便暂时寓居在定惠院,写下了名篇卜算子黄州定惠院寓居作: 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 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幽人是谁?作者?孤鸿?“影”是什么影?是“孤鸿”之影?抑或“孤鸿”本来即是“幽人”之影?关于本篇的主旨,说法很多,其实,不过是东坡先生“自写在黄州之寂寞”(黄蓼园蓼园词选)。你看他写的意象,月为缺月,桐为疏桐,这世界就这样稀疏、零落、残缺。人为幽人,鸿为孤鸿,一分伶仃,十分孤傲,是世界抛弃了他,还是他自绝于世界?“幽人”已寂寞,却又“独往来”,蹑手蹑脚,怕惊动世界,还是怕惊醒自己的寂寞?幽人独往来,却又“谁见”,躲躲闪闪,是无颜见世界还是不忍见世界?已然安静,却又“惊起”,是幽人惊了世界,还是世界惊了幽人?惊起却回头,这一回头,是对这世界回眸一笑,告知世界“我欲乘风归去”,还是在疑惑“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到底有留恋啊,可这份缠绵却又“有恨无人省”,哪怕我们舍不得这世界,这世界又何曾是我们的巢穴?哪怕我们愿意栖止在这个世界,可这世界之枝,是“寒”的,是让人“心寒”的。我们不肯栖,却又在不肯栖之前,已是“拣尽寒枝”,且还要“拣”下去。可见我们的缠绵,可见我们的不舍,可见我们的耐心,又可见我们多么寒心。再看他的定惠院寓居月夜偶出一诗:幽人无事不出门,偶逐东风转良夜。参差玉宇飞木末,缭绕香烟来月下。江云有态清自媚,竹露无声浩如泻。已惊弱柳万丝垂,尚有残梅一枝亚。清诗独吟还自和,白酒已尽谁能借。不辞青春忽忽过,但恐欢意年年谢。自知醉耳爱松风,会拣霜林结茅舍。浮浮大甑长炊玉,溜溜小槽如压蔗。饮中真味老更浓,醉里狂言醒可怕。但当谢客对妻子,倒冠落佩从嘲骂。这一次他是明确地告诉我们他自己就是“幽人”了。这幽人在夜半三更时幽幽地走出屋子,来追逐清风,沐浴月辉,让灵魂从桎梏中出来放放风。此刻,他看到的世界一片宁静,这万籁俱寂的夜的世界,是属于他一个人的。这世界仍是那么丰富,有诗意,但他的心境,却已被破坏他不无后悔地想起自己醉中的失态,以及妻子的嘲骂。他那“可怕”的醉里狂言是什么?大约总是“骂人”吧。他从“乌台诗案”一出来,他的弟弟苏辙就暗示他从此以后要管住自己的嘴巴。但他真是无可救药。苏轼之可爱,不仅在于他境界高,还在于他从不作“高人”姿态。这种真实、真醇,是他的天性,也可能是从陶渊明那里悟来的。初到黄州的苏轼,一如初到永州的柳宗元,还没有和贬谪之地建立感情,作为流放地,这黄州是他苦难与失败的象征,是人生黑暗的象征。看他的寓居定惠院之东,杂花满山,有海棠一株,土人不知贵也一诗:江城地瘴蕃草木,只有名花苦幽独。嫣然一笑竹篱间,桃李满山总粗俗。也知造物有深意,故遣佳人在空谷。自然富贵出天姿,不待金盘荐华屋。朱唇得酒晕生脸,翠袖卷纱红映肉。林深雾暗晓光迟,日暖风轻春睡足。雨中有泪亦凄怆,月下无人更清淑。先生食饱无一事,散步逍遥自扪腹。不问人家与僧舍,拄杖敲门看修竹。忽逢绝艳照衰朽,叹息无言揩病目。陋邦何处得此花,无乃好事移西蜀。寸根千里不易致,衔子飞来定鸿鹄。天涯流落俱可念,为饮一樽歌此曲。明朝酒醒还独来,雪落纷纷那忍触。大约在他的想象中,他也如同一株名花,为幽独地遗落“陋邦”而苦,此诗境界未必高,但情怀真实。后得故人马正卿帮助,“为郡中请故营地数十亩,使得躬耕其中”。这片地位在黄州城东,故名“东坡”,他为之作东坡八首。他是陶渊明之后亲执耒锸的诗人。“东坡”的别号,亦由此来。实际上,在中国民间,“苏东坡”比“苏轼”更为知名。这是元丰四年(1081)的事。“东坡”自此便成苏轼在黄州生存之依靠,无论是物质的,还是精神的。他不仅自己在上面劳动,甚至弄得“垦辟之劳,筋力殆尽”,而且闲暇时,还在上面徜徉,躺在上面看云卷云舒,农人会提醒他不要睡得太沉,以免牛羊踩着他。看他的临江仙:夜饮东坡醒复醉,归来仿佛三更。家童鼻息已雷鸣。敲门都不应,倚杖听江声。长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夜阑风静彀纹平。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他在东坡与人饮酒,醉醺醺地在月下回到家门口,却又在敲门不应之下,回转身来,静听江水之声。这事件的小小转折,使他没能进屋睡觉,而是在月色、江声以及人的鼾声中静观世界,并了悟“此身”的荒谬。我们当感谢这个贪睡的家童,是他促成了这首词的诞生。同年的三月七日,苏轼与朋友们去沙湖,归途中遇雨,而雨具却被先行者带走,一时大家都很狼狈。但只有他不以为意:人生的大风大浪都经历过,这点风雨算什么呢?看他为此写的定风波: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我们可以从中读出苏东坡对人生中碰到的无聊倾轧的轻蔑,可以从中读出他的傲慢与坦荡,当然还有自信既是道德上的自信,也是智力上的自信。这种“吟啸且徐行”的人生太高贵,太优越了,李定、舒亶等一帮小人对他无端加之的种种打击与碾压,不仅不能使他气馁与不安,倒更使他坚定与宁静。人生固有“萧瑟”“狼狈”之时,但是当我们的心灵足够坚定与超脱,就“也无风雨也无晴”了。苏轼的这种心态当然是自足的,自涉的,但同时也是他涉的,因为这简直是视对方如无物,这是无以复加的轻蔑:轻蔑对手,轻蔑人生的一切挫折,甚至轻蔑命运我自有我的坚定。后来,章惇就是从苏轼的从容里感受到了他对自己的轻蔑,从而被激怒,再把苏轼从惠州贬到海南以泄愤。元丰五年(1082)七月十六日,苏轼一场赤壁夜游,前赤壁赋诞生。如果说,“赋”这种文学形式,自枚乘、司马相如以来便带有一种原罪的话,那么,只要有一篇赤壁赋,就可赎尽一切罪愆。有了赤壁赋,谁还能说“赋”这种形式不能与诗、词、曲及散文、传奇并肩而立,自立于文学之林?这是诗情、画意、哲学水乳交融的美文,在1082年的农历七月十六日夜,大自然奉献出清风、明月、流水,而苏轼则参之以万端感怀与智慧。他无比的寂寞、失意与被遗忘的恐惧都在文中得到充分的展现。全文由乐到乐极生悲,再到“喜”,是他几年来内心世界矛盾斗争而终至于平静又不平静的缩影。是的,这是一篇心灵之文,是心灵的外化。开头一节写赤壁夜游,天上一轮,地下万顷,如梦如幻,如诗如画,“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白露横江,水光接天”,纵一苇小舟而凌茫茫万顷,又如神如仙,如醉如痴。这一切让他飘飘欲仙,于是“饮酒乐甚,扣舷而歌”。这一歌,便是乐极生悲的楔子。“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这一切让他迷恋,可他仍在眺望远方,他的心在那“天一方”的“美人”能救他出此禁锢之地的神宗皇帝身上。所以,我们说,他的心灵,是平静的,又是不平静的。东坡的麦苗青郁,可以娱心悦意,却不能让他心满意足。他还缺少成就感,还缺少事业。在赤壁,在这一曾经“一时多少豪杰”的地方,在这一成就英雄与事业的地方,对比前人的辉煌与煊赫,遭受严重挫折的他不免顾影自怜,心理失衡。最终引出有名的“水月之辩”,在哲学的安慰下,重新得到心灵的平静。大约也写于此时的词念奴娇赤壁怀古表达了同样的主题: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对比手法的精彩运用是此词的中要特点,可以说,对比在此词中不仅是一种修辞手法,而且还是谋篇布局的关键。具体来说对比在此词中表现为三个方面:就人物言,是古今人物对比:古代的周瑜少年得志,功业盖世,而今日的自己老来荒唐,一事无成。就赤壁言,是古赤壁与今赤壁的对比:当初(赤壁大战时)的赤壁是英雄云集,天下注目,而今日的赤壁则是唯“我”独在,被人遗忘。即便是“游”,也是身游与神游的对比:对今赤壁,是身游,一切寓之于目。乱石穿空,惊涛拍岸,浪花千叠,大江滔滔,是以景物取胜,但景中自然含有六朝旧事随流水,唯有青山如壁的感慨。而对古赤壁,当然是“神游”,作者一边以目观今赤壁之风光,一边遥想当年英雄,那些已被时光淘尽的英雄人物,尽在怀想中复活。在这些对比中,比出了人生感慨,比出了今不如昔,比出了自己的渺小与失败,比出了心理上的严重失衡。怎么办?“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以一杯酒浇灭一切苏轼本来就有极强的自我调节能力。这一年注定成为中国历史上的文学年,到了十月,苏轼的后赤壁赋诞生。由于前赤壁赋太优秀、太有名了,人们有意无意地忽略了这写于同年十月十五日的后赤壁赋。其实这一篇赋,自有拓出的意境,正如写于七月十六日夜秋凉中的前赤壁赋还带着夏的余温,还有未尽的热情,这写于冬季的后赤壁赋则尽带冬的寒冷,冷静、客观、峻刻而悲怆。全赋可分为四段:是岁十月之望,步自雪堂,将归于临皋。二客从予过黄泥之坂。霜露既降,木叶尽脱,人影在地,仰见明月,顾而乐之,行歌相答。已而叹曰:有客无酒,有酒无肴,月白风清,如此良夜何?客曰:今者薄暮,举网得鱼,巨口细鳞,状如松江之鲈。顾安所得酒乎?归而谋诸妇。妇曰:我有斗酒,藏之久矣,以待子不时之须。从雪堂归临皋,中间这一段过木叶尽脱的黄泥之坂因为有明月,有朋友,有心境而变得极有诗意。明月在上,人影在地,诗情画意,不禁且行且歌。但他们还是很快发现了在这“有”中的“无”:虽有客,却无酒;便有酒,也无肴。这岂不辜负了月白风清?可是,这缺憾很快就得到了弥补:佳客有鱼,贤妻有酒。人生亦有如意事!于是携酒与鱼,复游于赤壁之下。江流有声,断岸千尺;山高月小,水落石出。曾日月之几何,而江山不可复识矣!文章若至此结束,虽不能说太好,也是见好就收,因为既一切皆“有”,下文能写出的,也就是如何消受这既“有”的一切。月白风清,美酒佳肴,还有贤妻良朋的关照与陪伴。如此,苏轼在黄州真不乏绝,不,真是极其丰富。但这样写来,就极有可能落入前赤壁赋的思路:天地之间,物各有主,我享我有。但苏轼居然在第三节毫无道理地转折而去,竟然转出一片新天地: 予乃摄衣而上,履谗山旁岩,披蒙茸,踞虎豹,登虬龙,攀栖鹘之危巢,俯冯夷之幽宫。盖二客不能从焉。划然长啸,草木震动,山鸣谷应,风起水涌。予亦悄然而悲,肃然而恐,凛乎其不可留也。反而登舟,放乎中流,听其所止而休焉。时夜将半,四顾寂寥。适有孤鹤,横江东来。翅如车轮,玄裳缟衣,戛然长鸣,掠予舟而西也。从叙事言,这一段有一大问题:上文写到携酒与鱼,与朋友复游赤壁,下文应写如何与朋友饮酒食鱼,共游赤壁。可这一段却写他突然抽身而去,既不写鱼与酒,亦不写客,直与上文事不相关,只写他自己独自“摄衣而上”,一路披荆斩棘,履险涉难,一意孤行,固执己见,直至弄得“二客不能从焉”。他突然对酒、鱼、客都没了兴致,他从这些“有”中剥离了出来,剥离出赤条条孤独独的一个人:一切都去了,只剩自己,他顿然失去了寻欢作乐的兴致,而去追寻那份孤独。月白风清没了,美酒佳肴没了,同游的朋友没了,只有自己独步孤绝之境,“悄然而悲,肃然而恐”此境界方为人生真相也!但此境界可偶一睹其峥嵘面目,岂可久留?苏轼毕竟属于世俗。所以他“反而登舟”,又回到朋友中间,但他显然已没有与他们打成一片的心境。他的心仍在孤游,此时竟心灵感应一般,一孤鹤横江东来,戛然哀鸣,掠舟而西。这真是一鹤吗?抑或是心灵的幻影?第一段、第二段,写寻欢作乐的兴致,如此大张旗鼓,似乎不达目的,决不收兵,而终止于如此偃旗息鼓,兴味索然,无一言可记,最后作鸟兽散。盖他未及“对酒当歌”,即已悟彻“人生几何”了。李白寻欢作乐,源自他天真的心灵:他真诚地相信人生本该如此,作为大自然的孩童,这人生一场,如同游园,当以寻欢作乐为目的。他是热情洋溢的。苏轼寻欢作乐,则自有其理性在,有其思考在。盖其自知人生不过尔尔,则何为不乐?须臾客去,予亦就睡。梦一道士,羽衣蹁跹,过临皋之下,揖予而言曰:赤壁之游乐乎?问其姓名,俯而不答。呜呼噫嘻!我知之矣。畴昔之夜,飞鸣而过我者,非子也邪?道士顾笑,予亦惊寤。开户视之,不见其处。他回到了现实,“须臾客去,予亦就睡”,何其萧条,甚至颇为无聊。好在还有一梦,聊可慰寂寥之怀。偏双方各有一问,而双方又各自不答:他不答道士,道士亦不答他,只相视一笑,而已莫逆于心在“惊悟”之后,开户视之,看到了什么?空寥寥的天地,本来无一物!如果说前赤壁赋是写因旷达而乐:人生何处不可歇;那么,这后赤壁赋则是写悄然而悲:人生到头一场空。赤壁之游乐乎?此真乃自古一大问题。写完后赤壁赋后差3天一整年的“元丰六年(1083)十月十二日”,苏轼又写了一篇短小的笔记记承天寺夜游: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初中地理模拟试题:2025年学业水平考试灾害防治案例分析及解析
- 2025年消防安全知识培训考试题库:消防应急救援指挥员消防设施操作试题
- 2025年乡村医生农村慢性病管理试题:健康档案管理与随访
- 2025年专升本艺术概论考试模拟卷:艺术与科技融合的跨文化研究试题
- 2025年中学教师资格考试《综合素质》教育理念辨析题及答案展示
- 2025年消防应急救援指挥专业考试:消防安全知识法规应用案例分析试题集
- 2025年护士执业资格考试题库(营养护理学)营养护理健康教育效果监测试题
- 2025年消防应急救援指挥培训考试题库:消防安全知识简答题库
- 2025年统计学期末考试:t检验与卡方检验在统计推断中的应用比较试题
- 2025年教师资格证考试《综合素质》心理辅导案例解析试题及答案
- 印章U盾管理办法
- 携手筑梦新学期共育成长向未来-2025-2026学年高二上学期开学家长会-
- 2025年重庆市永川区社区工作者招聘考试笔试试题(含答案)
- 残疾儿童孤独症康复服务定点机构项目方案投标文件(技术方案)
- 家畜繁殖员上岗证考试题库及答案
- 甘肃省兰州市某校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 历史试卷
- 食品经营规范管理办法
- 网赌网贷专题教育
- 智慧物流课件模板
- DB42 1537-2019 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水污染物排放标准
- 2025秋人教版(2024)八年级上册地理 【教学课件】1.1.1 《疆域》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