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建坝与反坝.doc_第1页
当代建坝与反坝.doc_第2页
当代建坝与反坝.doc_第3页
当代建坝与反坝.doc_第4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当代反坝运动以怒江之争为例 收稿日期:2011-6-32 作者简介:XXX(1989-),男,汉族,XX省XX县人,水利水电专业学士3 通讯作者:XXX,学生,XXXXXX(XX大学 水利水电工程系,北京 1000XX) 摘要:2011年中央一号文件关于发展水利的消息激励了许多水利水电专业人士和水电公司,搁置已久的怒江水电开发被又一次放到了决策者的眼前,同时,环保主义者、移民、部分媒体组成的反对集团和以水电公司、当地政府组成的赞成集团的冲突又一次升级。面对着反对怒江开发的呼声,作为一个水利专业人员,个人认为双方争执焦点不仅在于利益的冲突,还有双方意图的尖锐对立,互不相容。在目前国内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时期,能源需求量还很大,同时我国能源结构尚不健全。水电作为一种清洁能源,水能开发势在必行,但是在具体实施过程中需要适当听取各方意见。关键字:反坝运动;生态影响;发展;社会效益;怒江中图分类号:F407.9 Anti-dam movement-argument on Nujiang RiverXxxxxxxxx( )Abstract:In the year2011,the State Council No.1 Document which is about the development of conservancy construction incentive many water professionals and hydroelectric companies. The long-delayed Nujiang River cascade development is again putted in the sight of the decision makers. Meanwhile, conflict between opposition groups composed by environmentalists, reservoir emigrants and some media people and support group composed by hydroelectric companies, local government is upgraded once again. Facing the voice of against the Nujiang River cascade, as water conservancy profession personnel, I think the focus of the confrontation not only lies on the conflict of benefit but also on the serious opposing opinion. In the period of domestic economic rapid development, energy demand is still very huge, while our energy structure is not developed. Hydropower is a kind of clean energy. Hydropower development is imperative. However, in the concrete implementation process parties opinions are required.Key Words:Anti-dam movement; ecological effect; social benefit; development; Nujiang River中国是目前世界上假设大坝最多的国家,其次是美国,中国拥有世界上52%的大坝,这个数字是美国的3倍。于此同时,中国的水能资源开发率仅有30%多,却远不如日本蜗牛、美国和一些欧洲国家,世界上尚未开发的水能资源中约有20%分布在中国。伴随着中国经济高速增长和对能源需求逐渐扩大的时机,中国掀起了新一轮的修坝高潮,尤其是今年伴随着中央一号文件的出台,搁置已久的怒江水利水电开发又一次提上了日程,2010年6月24日至26日,耗时八年编制完成的怒江流域综合规划报告,终于在北京通过了水利部主持的审查,这意味着:怒江水电开发终于“正式行动”了,于此相对的,是在2011年2月,四位中国地质界的专业学者以联名信方式,上书国务院领导,发出了对怒江水电开发的最新意见,认为怒江待开发地段位于断裂带,筑坝存在很大的地质风险,媒体的炒作,环保主义者、原生态主义者又一次开始了反攻不可否认的是,人类从奴隶社会就开始了筑坝,作为取水、灌溉、养鱼等用途,不过在将谁能大规模用于发电、高坝出现之前,由于建筑的坝一般为天然材料,规模比较小,人类关于水坝对自然生态环境的影响了解还不是很多。进入二十世纪,尤其是随着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发展,水坝的规模不可同日而语,首先是在欧洲和美国,新建了许多高坝,这些高坝带来的电能以及灌溉、防洪效益及大地促进了国家经济发展。中国近代筑坝的第一轮高峰从上世纪50年代开始,主要用途是拦蓄洪水和灌溉,六七十年代为第二高峰期,当时筑坝的中心已经开始偏向发电,二十世纪末,大批水电建设项目上马,涌现出一大批高坝,这些水坝的主要功能一般是发电和防洪,包括三峡、龙羊峡、二滩等。关于水坝建设的争议主要从西方国家开始,在上世纪80年代之前,对于水坝的争议主要针对特定工程,如关于阿斯旺大坝的国际争论。1984年英国两名生态学家出版了大型水坝的社会与环境影响,宣称大坝引起的问题并不是具体工程或地区特有的,而是大坝技术本身所固有的。这是第一本收集了反大坝主要观点的书,标志着全球范围内抵制水坝运动的开始。此后,一批学者、环境保护者和大坝受害者组织起来,形成了一些有影响力的反坝组织,例如美国的国际河网 ( International Rivers Network) ,加拿大的国际调查组织 ( Probe International)。国际反坝组织发起了一系列旨在反对水坝的运动。1994年由 44 个国家的两千个组织签署的曼尼贝利宣言 ,呼吁世界银行对贷款的水坝项目进行综合审核。1997年在巴西的库里提巴召开了第一次世界反水坝大会 ,将每年的3月14日设定为世界反水坝日。这次大会标志着抵制大坝的运动进入一个新阶段 ,国际反坝运动开始在国际政治舞台上扮演重要角色,持续的反坝运动促使世界水坝委员会在2000年末发表水坝与发展新的决策框架 ,宣称:水坝对人类发展贡献重大 ,效益显著 ,然而 ,很多情况下 ,为确保从水坝获取这些利益而付出了不可接受的、通常是不必要的代价 ,特别是社会和环境方面的代价该报告反映了国际反坝运动的最新动向 ,它的发表在国际上引发了新一轮围绕水坝功过是非的争论。伴随着反坝运动的此起彼伏,拆坝运动也在悄然展开,美国、瑞士、加拿大、法国、日本相继开始了拆除水坝的行动。但是从整体情况来看,拆除的都是一些年久失修的小型坝,例如美国拆除的1000多座水坝,最大坝高为18m(Logans Reserve Pond,位于宾夕法尼亚州,属于高险坝),其他坝高一般都在10m以下 美国建坝与拆坝附表2,汪秀丽,董耀华,2006.03.J水利水电科技 第32卷第1期。一个主要的原因是关于高坝拆除方式以及拆除后对于生态环境的影响评估目前还不是太成熟,而且国家也不情愿损失一部分水电资源。80年代之前,我国的大坝建设刚刚起步,讨论的主要在于大坝本身的经济技术可行性和社会影响评估(淹没土地和移民),对于生态的影响还没有提上日程。例如60年代初修建的三门峡水库,尽管备受争议,但是争议的主要着眼点还是在泥沙淤积和水库移民问题上。随着改革开放我国逐渐融入国际社会,中国高速发展的大坝建设更为广泛地为全球所关注,例如,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在国际河网组织的反坝活动中,三峡工程就是其中的焦点之一。随着互联网经济时代的到来,国家反坝组织的呼声进入国内,首先是介绍反水坝相关的知识和数据,最著名的就是2001年的大坝的生态和政治学(在国内被翻译成大坝经济学),这本书的发行对国内反坝运动影响很大。同时,国际反坝组织游说世界银行等贷款机构,通过施加压力减少对发展中国家(包括中国)的水利大坝类的贷款,或者是提高生态环保要求。另外,目前中国的水能资源主要集中在西南,这里多为国际河流,如澜沧江和怒江,国际反坝组织联合一些国际机构、下游国家政府和民间组织,向中国政府施加压力,反对在这些河流的上游建坝的计划。八十年代开始的三峡工程建设大讨论让很多人意识到了大坝的多种风险,但是这些问题的关键点还是在于泥沙问题和移民问题、以及气候、安全问题,生态问题虽然也在讨论的话题之内,但是不是主要的问题。后来经过人大投票,三峡工程建设获得通过并于2006年最终完成,这个经历了两三个世纪的梦想终于变成了现实。但是,由于当年三峡的讨论,现在的情形是:不论三峡上下游发生什么问题,媒体始终会怀疑到三峡身上,比如98洪水、汶川地震、西南干旱以及今年的长江中下游大旱。在这持续的纷争中,关键在于利益的博弈与均衡,由于三峡已经完成建设,所有的纷争的结论不再是简单的只针对三峡,而是开始转向正在规划或者即将上马的项目。国内随着NGO(Non-Governmental Organization)运动的兴起,国内环保人士和一些记者组成的环保NGO,联合部分移民,主要通过媒体来实现自己的发言权保障。这些人士大部分为有环保或者生态专业背景,但是水电专业知识不足,其中的代表人物有汪永晨(她创办的组织为“绿家园”),这些人领导的NGO组织主要通过媒体宣传来达到抵制水电开发的目的。2003年怒江整体水电梯级开发规划送审,汪永晨得知后立即联手环保局官员组织专家座谈会并召集签名活动,呼吁“请保留最后的生态河怒江”,同年,在,“世界河流与人民反坝”会议上,中国民间环保组织以大会的名义联合为保护怒江签名。联合签名书递交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舆论的引导下展开了一场前所未有的大讨论。2004年,温家宝总理批示:“对这类引起社会高度关注,且有环保方面不同意见的大型水电工程,应慎重研究,科学决策。”怒江开发再次被打入冷宫,开发明显减缓。与此同时,国家环保部门一再提高环评要求,造成大量项目无法在环保部门通过,水电开发在2004年以后放缓。此后,中国反坝运动的主要模式为由NGO组织,媒体跟进宣传,组织专家讨论会或者签名等形式进行干预,并向国家环保部门施压。如今,网上关于怒江开发的媒体论调大部分保持“慎重”。目前国内反坝组织坚持主要的观点有以下几个:1) 大坝对当地生态环境以及气候条件会产生不可估量的影响,包括物种减少,极端气候增加,地质灾害增加,河流生态发生改变,气候的缓慢变化等。2) 从经济学角度考虑没有必要修建大坝来补充国家短缺的电能,而且常未能达到预期的经济效益(包括防洪、发电等),存在使用年限,水库提前淤积等风险。水库建成后社会成本往往被低估,利益分配不均,导致社会不安定。3) 水库移民往往不太成功,主要的案例就是三门峡水库移民和三峡大移民,涉及的问题主要是居民区域文化破坏和经济利益分配,当地政府被指责与发电集团联手获得经济利益。4) 大坝安全性,在战争、核威胁、恐怖袭击中大坝是一个重点目标,如果溃坝或者失事会给下游带来灾难,国内外都有不少这样的实例。5) 尤其是梯级开发通过连续的水库将完整的河流截断,不利于河流生态,甚至会造成河流生态系统的完全丧失,恢复极其困难。6) 对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产生破坏性影响,最著名的就是三峡水库淹没古迹。7) 国外发达国家现在基本停止水电开发,并开始拆坝,美国已拆除水坝上千座。国内支持建坝(包括发电、取水等)的观点:1) 相对于火电来说水电是一种较为清洁的能源,可再生,而且基本不产生温室气体,有利于节能减排。目前核电发展缓慢,风电、太阳能发电不太成熟,面对我国持续的“电荒”,发展水电是目前最好的选择。2) 修建水库具有很好的防洪效益,我国旱涝频发,修水库是最好的办法(相比于分洪区建设),这一点在三峡、刘家峡水库得到很好的印证。在干旱时,水库可以加大下泄流量来缓解旱情,提供抗旱用水。3) 水电具有调峰作用,上网电价低,稳定等特点。4) 水库对环境的影响在较长时间内可以达到平衡。而且通过加大移民投入以及前期预算可以将自然、社会影响降到最低。5) 水电开发可以改善区域经济。以怒江为例,库区人民生活水平还很低,通过水电开发可以帮助当地经济发展,同时减少毁林开荒等环境破坏行为。6) 水坝拆除技术目前很不成熟,尤其是对于高坝,基本还没有先例。拆除水坝后对水坝周围已经形成的区域环境会产生影响。7) 国外目前已经拆除的坝基本都是小坝,而且运行时间已经比较长,接近期限。国外水电已开发比例已经很高,可开发空间不大,而我国水电开发还有很大潜力。从上面的论点来看,反坝人士主要认为大坝既不经济也不环保,他们对于中国的能源短缺现状认识不够,偏向于生态环境保护,崇尚自然和原生态;支持建坝的主要观点在于我国能源短缺和温室气体排放,本来,在短时间内要实现减排和增加电能供给,仅靠发展火电和新能源是远远不够的。从目前现状来看,虽然怒江开发已经开始,澜沧江、雅鲁藏布江开发也指日可待,但是中国反坝运动不会就此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