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天心区一中教师备课本课题 春秋笔法 晋灵公不君教学目标知识目标积累常用的文言实词、虚词及句式,识记文中的名句。能力目标引导学生比较系统地了解中国古代历史著作的体例,体会左传的叙事风格情感目标引导学生了解中国古代史学的实录精神,探究“春秋笔法”的文化内涵。教材分析课堂教学紧扣晋灵君不君,而“相关读物”所选史通是中国史学理论名著,节选部分论述史书的“直书”原则,列举了大量事例说明直书的难能可贵,有助于学生了解中国古代史学的优良传统。“大视野”所选翦伯赞怎样研究中国历史是同类文章较浅近的,文章对古代史书的体裁、史学的发展历程、史学研究的基本方法等问题,都有深入浅出的解说,这两篇都布置学生自己在课后自学。实施教学过程及设计一、单元知识介绍: 何谓春秋笔法? 所谓“春秋笔法”,顾名思义,一种笔法而已,或者说一种使用语言的艺术,是孔子首创的一种文章写法。 春秋,鲁国史书。相传为孔子所修。经学家认为它每用一字,必寓褒贬,后因以称曲折而意含褒贬的文字为“春秋笔法”。历史上,左丘明发微探幽,最先对这种笔法作了精当的概括:“春秋之称,微而显,志而晦,婉而成章,尽而不污,惩恶而劝善,非贤人谁能修之?”(译文:春秋的记述,用词细密而意思显明,记载史实而含蓄深远,婉转而顺理成章,穷尽而无所歪曲,警诫邪恶而褒奖善良。如果不是圣人谁能够编写?) 由于孔子编写春秋,在记述历史时,暗含褒贬,行文中虽然不直接阐述对人物和事件的看法,但是却通过细节描写,修辞手法(例如词汇的选取)和材料的筛选,委婉而微妙地表达作者主观看法。后世作者为了阐述孔子的思想,撰写了专门的著作以解释春秋的内在涵义,特别是其中涉及礼的一些细节。这种作法被称为微言大义,或者春秋笔法,被中国古代的传统所褒扬。 史学知识简介: 中国古代修史的传统非常悠久。中国现存最早的历史著作是尚书和春秋。尚书是历史文献集,春秋是编年体史书。这两部书后来成为儒家经典,列入经部。中国的史学在春秋战国时期经历了第一个高峰,出现了许多优秀历史著作,但这些史书大多在后来的流传过程中散佚了。流传至今的有国语左传战国策等。两汉时期中国史学继续发展,史记和汉书是这个时期最重要的两部史书。史记创立了纪传体史书体例,汉书则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这两部书成为后代正史的典范。魏晋南北朝是中国史学的第二个高峰。这个时期史学逐渐成为一门独立的学问,并出现了许多新的史书体裁,史书的地位也逐渐提高到仅次于经的一大部类。隋唐五代在中国史学发展史上承上启下的作用,这个时期诞生了我国第一部史学理论著作史通(刘知几),对唐以前的史学和史书发展做了系统的总结。两宋时期是史学的第三个高峰,无论是史籍的种类、数量和质量都超过了前代,且为元明所不及。这个时期最重要的历史著作是司马光主编的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元明时期史学没有大的发展,值得一提的史书只有马端临的文献通考。史学在清朝获得了较大的发展。清代史学的主要成就是史考和史论。 随着史学的发展,史书的体裁也逐渐丰富起来。其中影响最为深远的是编年体、纪传体和纪事本末体。编年体:以年代为线索编排有关历史事件。编年体史书以时间为中心,按年、月、日顺序记述史事。纪传体:东亚史书的一种形式,是以本纪、列传人物为纲、时间为纬、反映历史事件的一种史书编纂体例。纪事本末体:是以事件为中心的著史体裁。纪事本末体裁,每事一题,为一专篇,把分散的材料,按时闲先後加以集中叙述,兼有编年体和纪传体的优点,详於记事,方便阅读。 二、 导入: 长勺之仗在春秋中就只有一句话:“十年春,王正月,公败齐师于长勺。”左传中有了曹刿论战(初语教材)文字。 再看春秋中的一句话:秋九月乙丑,晋赵盾弑其君夷皋。 看来这个赵盾是个阴谋家了。事情究竟如何呢,请看左传中的晋灵公不君。 三、文化文学常识简介: 1)左传又名左氏春秋,是我国最早的编年体史书。全书共60卷,记载从鲁隐公元年(前722年)至鲁悼公四年(前464年)二百五十余年间各国的政治、军事、外交等有关活动及重大事件(其叙事更至于悼公十四年(前454年)。其内容包括天文历法、政治制度、社会经济等各个方面,是我国研究先秦历史的重要文献。 左传之后,司马迁发展了左传的传统,写出了亦史亦文的史记,宋代司马光的资治通鉴不仅内容上与之相接续,体裁、手法亦以之为法。宋人对左传太史公书、韩文、杜诗,皆熟读暗诵,“虽支枕据鞍间,与对卷无异”(陆游杨梦锡集句杜诗序)。可见左传对我国后世影响巨大,在我国文史界占有较高的地位。 2)释题:本文选自左传宣公二年,题目是编者后加的。晋灵公,从其谥号“灵”可见,他不是一个好国君。晋灵公,名夷皋,晋襄公之子,文公之孙,历史上有名之暴君,鲁文公七年即位,在位14年,鲁宣公二年被大臣赵穿所杀。谥号曰“灵”,谥法称“乱而不损曰灵”。此为无道君隐讳的说法 不君不行君道。君:名词用作动词。 四、文本研读: 1)通读全文,找出难读字音并进行标注。 2)齐读。 3)梳理文章第一自然段: 字词、翻译见课件。 作者首先从晋灵公的劣迹写起,表明晋灵公被杀完全是咎由自取。(问题:作者开篇写晋灵公写了几件事?分别表现了晋灵公什么特点?)作者开篇就写了三件事:第一件事:“厚敛以雕墙”。这表现了他的贪婪;第二件事:“从台上弹人,而观其辟丸也”。这表现了他的荒唐;第三件事:“宰夫胹熊蹯不熟,杀之,置诸畚,使妇人载以过朝。”这又表现出他的残暴。 接下去大臣们对晋灵公的劝谏。在这里,作者运用了繁简对比的手法。用繁笔写的是士季进谏。在下段则是简笔写了赵盾的进谏。(问题二:士季如何上谏?灵公如何应对?) 齐读感悟。 4)梳理文章第二自然段: 字词略,见课件。 本段写赵盾骤谏,招来杀身之祸。一方面可以看出赵盾的忠诚,另一方面也能深刻地记住鉏麑的光辉形象。鉏麑奉灵公之命来刺杀赵盾,但当他看到“盛服将朝”的赵盾时,他产生了强烈的心理矛盾,最后他选择了自杀。 问题三:鉏麑当时就死了,死前的内心独白从何而知? 明确:“悬揣”根据当时的情境、事情的结果和人物的性格行为进行的合理想象。 符合人物性格,合理解释结果,非但不觉得失实,反而有历史“带入感”。 5)课文第三、四段: 字词译文见课件 写晋灵公设宴,计划在酒席上刺杀赵盾。这次出场的是两个武士,提弥明和灵辄。 问题四:提弥明是怎样的一个人?在课文中找出具体的语言品读。 提弥明在赵盾赴宴后知道了灵公的阴谋,他不是贸然出击,而是首先讲礼法:“臣侍君宴,过三爵,非礼也。”以此作为让赵盾离开的理由,表现出机智的一面。晋灵公不仅没有理睬提弥明所讲的君臣之理,反而唤猛犬去咬赵盾,这再次表现出晋灵公的“不君”。提弥明与猛犬和甲士们英勇搏斗,最终不敌身亡。 提弥明勇猛善战,而且讲究策略。 问题五:灵辄又是怎样的一个人? 灵辄是在提弥明在与甲士们搏斗中出场,他本是灵公的甲士,却反戈一击,救出了赵盾。当赵盾询问恩人姓名时,他只说是“翳桑之饿人”。在灵辄此次出场前,作者 运用了插叙的手法,补充交代了当年赵盾在首阳山救灵辄的一段往事。 灵辄则是知恩图报,是非分明。 (提醒学生注意插叙手法的使用) 6)课文第五段: 字词、译文。 本段写晋灵公行为不符合君道被杀,赵盾听说后返国。表现了赵盾对祖国的一片赤诚之心。同时这段也是解释“赵盾弑其君”的最重要的一段。 问题六:赵盾为何会背上“弑君”之罪名? “子为正卿,亡不越竟,反不讨贼,非子而谁?” 第一,他逃亡,却没有逃出国境。按照当时的礼法,臣下逃离了国境,君臣之义就断绝了,就可以不承担效忠君主的责任了。第二。他回来后没有声讨赵穿。赵穿是赵盾的族人,晋灵公的女婿,按照礼法,赵穿杀死国君是大逆不道的行为,赵盾作为正卿,返回国都后应该立刻声讨赵穿,但据左传记载他没有。 问题七:董狐书“赵盾弑其君”体现了他什么样的精神?你赞同他的看法吗? 明确:不畏权贵、秉笔直书良史直笔 直书认为,“董狐之书法不隐,赵盾之为法受屈,彼我无忤,行之不疑,然后能成其良直,擅名今古”。又认为,这是“仗气直书,不避强御”。盛赞了一种刚直无畏、秉笔直书的史家精神。春秋左传中很多事情是用“礼”和“非礼”来评价的。礼是宗法社会的道德和行为规范。在董狐和孔子看来,赵盾作为晋国正卿,“亡不越竟,反不讨贼”,应对晋灵公之死承担责任,所以记做“赵盾弑其君”是合乎礼法的。所谓“为法受恶”,“法”即“书法”,也就是记事的原则。晋国太史董狐的记事原则是不隐讳事实真相,评价事实的标准是当时被普遍认可的礼。孔子认为赵盾是国之良臣,对他寄予同情,却又认为他背负“弑君”的罪名是“为法受恶”,不算冤枉。 另一方面,特别是春秋中的记载,模糊了事情的真相,会给后人造成误解,左传写董狐之记载,于礼合,于事乖,还是有些问题的。 五、总结拓展: 1)主旨:本文写晋灵公搜刮民财,残酷暴虐,最终被臣下杀死的故事,赞扬了赵盾的敢于直谏、忠于国事和董狐的不畏权贵、秉笔直书的精神。同时把儒家“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道理做了形象化的说明。 2)拓展问题:熟读全文,试分析文章如何体现儒家“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思想观念的? 1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意思是:君像个君样,要按君道去做,臣像个臣样,要按臣道去做,父子也一样。 2晋灵公不君,是说晋灵公不行君道。厚敛以雕墙,从台上弹人,屠杀宰夫,不但知错不改,还暗杀、谋害忠臣,哪里像个国君呢? 3.赵盾按臣道,做到了“敬”。他尊敬国君,对国君最忠,这表现在他的直言敢谏。赵盾对晋灵公滥杀宰夫是谏诤了,且由此引起晋灵公谋害。这不能说不是直言敢谏,尽了忠君之职。所谓敬,还有一个内容,就是敬业,对工作重视认真。赵盾在职守上是做到了宵衣旰食。为了上朝,他起得很早,以至坐而假寐,并且是盛服等待,这是敬业,所以鉏麑这个杀手,也不能不感叹说,赵盾是不忘恭敬。在这里赵盾确是做到其行已也恭,其事上也敬了。赵盾能做到体贴下情。当其打猎遇到灵辄饿得很时,就给了他吃的,知道其家中还有老母,舍不得吃时,就叫他吃完,又带上一袋饭和肉回家。 从以上种种表现看,赵盾确乎是按臣道而行的一个良臣。 4写灵辄虽然着墨不多,却写出了一个孝子的形象。灵辄按子道而行,三天没吃饭,都快饿死了,当得到一点吃的,还不忘留下一半带给母亲。这可谓是大孝。 5董狐认为是赵盾弑君。这看起来不公,但文章结尾为赵盾婉惜说:为法受恶,惜也。这里所说的这个法就是儒家的君臣之道啊!最后,春秋是阐述孔子政治理想的,左传号称是解释春秋的。春秋说赵盾弑君就是要求一个臣子要忠之至,忠到极致才成。也就是说赵盾忠的还不够,责备他呀!这是名分所在! 3)自主阅读直书和课后的阅读指南,掌握春秋笔法。 4)字词归纳及译文: (1)文言基础知识 A通假字 从台上弹人,而观其辟丸也辟-避 宣子田于首山田-畋 子为正卿,亡不越竟竟-境 反不讨贼反-返 衮职有阙,惟仲山甫补之阙-缺 我之怀矣,自诒伊戚诒-贻 B词类活用 晋灵公不君不君:不行君道。名作动。 饮赵盾酒饮:给喝。使动用法。 提弥明死之死之:为之死。之:指赵盾。为动用法。 C宾语前置句 莫之继也那么没有谁能够接着您去劝谏了。 其我之谓矣大概是说得我吧。 D、重点字词 宰夫胹熊蹯不孰,杀之,寘诸畚,使夫人载以过朝。 (宰夫,厨子。过朝,经过朝堂。) 谏而不入,则莫之继也 (没有人接着您进谏了。莫之继也即莫继之也。莫:否定性的无定代词,没有谁。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森林防火领域开展违规违纪自检自查报告
- 制造行业数字化工厂建设与管理方案
- 《小学美术创意手工活动策略》
- 工科材料学专业毕业论文
- 轨道运输系毕业论文
- 风电场电气系统检测与维护方案
- 物流管理毕业论文3000
- 矿产权评估师高频题库及答案2024
- 空域管理与优化流程方案
- 电商平台的用户增长策略
- TCCEAS001-2022建设项目工程总承包计价规范
- 《植物生理学》课件第五章+同化物的运输
- 质量成长记-过程模式作业表
- 漆黑的魅影-精灵分布图鉴
- 工厂规章制度员工守则.doc
- 《只有一个地球》说课课件课件
- 医疗质量与安全分析报告范文
- 200T钻具点压校直机技术方案
- 挡土墙计算书(共19页)
- 供配电技术实验指导书(09318)
- 商铺销售基础知识培训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