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国史学史导论史学史概念的提出:梁启超中国历史研究法史学史意识的产生和发展:东汉班彪史记后传、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史传、唐刘知几史通、宋册府元龟“国史部总序”、南宋郑樵通志.总序、清章学诚文史通义史学史研究的任务:(1)研究关于史学的发展过程及其阶段性的特点;(2)研究史官、史家与史学思想;(3)研究史学与社会的关系;(4)研究史学发展与相关学术文化领域的关系;(5)研究史学发展的规律性等。瞿林东中国古代史学批评纵横(中华书局1994年)尹达主编中国史学发展史(中州古籍出版社1985年)吴泽主编中国近代史学史(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年)仓修良中国古代史学史简编(浙江人民出版社1983年)吴怀祺中国史学思想史(安徽人民出版社1996年)(6)李炳泉等主编中国史学史纲,(辽宁师大出版社1997年)。第一章中国史学的起源和发生第一节:远古的传说和原始的历史意识一、远古的传说:有巢氏、燧人氏、大禹治水、黄帝战蚩尤等。居住的情况:庄子盗跖:“古者禽兽多而人民少,民皆巢居以避之。”“暮栖木上”。饮食情况:韩非子五蠹“上古之世,有圣人作,钻燧取火以化腥臊,而民悦之,使王天下,号曰燧人氏”。生产工具:易系辞记伏羲氏“作结绳而为网罟,以佃以渔”。神农氏“斲木为耜,揉木为耒”。婚姻状况:商君书开塞“民知其母,而不知其父”。吕氏春秋恃君览“无亲戚夫妻男女之别、上下长幼之道”。人类征服自然的情况:大禹治水,女娲补天(见淮南子览冥训)、羿射九日(见淮南子本经训)等。二、原始的历史意识:(1)在对待人与自然关系上产生两种思想:人定胜天、对自然的迷信。(2)衡量英雄人物的主要标准,看其能否献身公共利益。(3)重视生产斗争知识。第二节史学产生的基本条件和年代一、史学产生的基本条件:文字的发明、历法的产生、史实的发生、统治阶级的需要。二、史学产生的年代:始于夏朝。尚书是我国古代最早的一部历史文件的汇编。尚书.甘誓是夏启讨伐有扈氏的誓师词。据专家考证,该篇成于商代。第三节先秦史官的设立及其职责一、我国古代早期史官的设立及职掌:史的含义;商朝的史官:“作册”、“史”、“尹”、“太史”、“内史”等及其职掌。二、周朝史官的设置及分工:“大史掌建邦之六典”、“小史掌邦国之志,奠世系,辨昭穆”、“内史掌王之八枋之法”、“外史掌书外令,掌四方之志,掌三皇五帝之书”、“御史掌邦国都鄙及万民之治令,以赞之冢宰”。第四节孔子以前的史学和孔子修春秋一、孔子以前的史学:传说中的三坟、五典、八索的不可信。可信的史书:晋乘、郑志、楚梼杌、鲁春秋、秦秦记等大多数亡佚。二、孔子据鲁史修春秋:记事的原则“据鲁”、“亲周”。三、孔子删定春秋对史学贡献:(1)开创了私家修史的先河;(2)创立了编年史的雏形;(3)属词比事,提出了一套历史编纂方法;(4)重人事而不宣扬鬼神。第五节战国时期的史学成就一、完备的编年体巨著左传:关于左传的作者;左传与春秋的关系;左传完成了编年体的创造;左传记事的特点;左传的局限性。二、多种史著的撰述:编年体:竹书纪年、穆天子传;谱牒类:世本;语类:国语、战国策(战国纵横家书)。其它史著:逸周书、仪礼、周礼、山海经等。思考题:史学产生应具备哪些基本条件?春秋是怎样一部史学著作?孔子对中国古代史学的发展作出了哪些贡献?左传是怎样一部史学著作?战国时期主要还有哪些史著第二章封建史学的形成时期秦汉第一节秦朝史学概述先秦和秦王朝的史官设置;秦朝的修史;秦代史书的散佚。秦朝史学概述:第二节司马迁与史记一、司马迁生平:司马迁(前145前87?),字子长,左冯翊夏阳(今陕西省韩城县)人。其父司马谈是汉武帝建元年间的太史令。司马迁: 10岁之前“耕牧河山之阳”“年十岁则诵古文”.20岁后漫游祖国大地.元封元年前110:汉武帝登泰山举行封禅,司马谈因病滞留洛阳。元封六年前108:司马迁继父职为太史令。太初元年前104:主持太初历的修订,并开始史记的写作。天汉二年前99:遭“李陵之祸”。太始元年前96:出狱,任中书令。继续撰写史记。约征和二年前91:完成史记的撰写。二、司马迁的史学成就:1创立了完备的纪传史体: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全书由十二本纪、十表、八书、三十世家、七十列传组成。2在史料搜集和取舍上为后世史家树立了典范。史料来源:当时流传的先秦典籍;皇家收集的文献档案;实地调查得来的材料。史料取舍奉行的原则;“考信于六艺”;“择言其言尤雅者”。3史记是历史和文学统一的典范。三、司马迁的史学思想:(1)“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是其撰写史记的宏伟目的,也表明了他进步的历史观。(2)重视人在历史上的作用。(3)重视用社会经济的发展来探索历史发展的原因。史料一:魏世家:“吾适故大梁之墟,墟中人言曰:”淮阴侯列传:“吾如淮阴,淮阴人为余言:”项羽本纪:“吾闻之周生。”赵世家:“吾闻冯王孙曰:太史公自序:“二十而南游江淮,上会稽,探禹穴,窥九嶷,浮于沅湘,北涉汶、泗,讲业 齐鲁之都,观孔子之遗风,乡射邹、峄,厄困鄱、薛、彭城,过梁楚以归。”太史公自序:“余死,汝必为太史;为太史,无忘吾所欲论著矣”。迁俯首流涕曰:“小子不敏,请悉论先人所次旧闻,弗敢阙。”汉书。司马迁传:“盖西伯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氐贤圣发愤之所为作也。草创未就,适会此祸,惜其不成,是以就极刑而无愠色。史料二:伯夷列传:“夫学者载籍极博,尤考信于六艺。”殷本纪:“余以颂次契之事,自成汤以来,采于诗书。”大宛列传:“故言九州山川,尚书近之矣。至禹本纪、山海经所有怪物,余不敢言之也。”李斯列传:“李斯年少时为郡小吏,见吏舍厕中鼠,食不洁,近人、犬数惊恐。斯入仓,观仓 中鼠,食积粟,居大庑之下,不见人、犬之忧。于是,李斯乃叹曰:人之贤、不肖,譬如鼠矣,在所自处耳。乃从荀卿学帝王之术。”项羽本纪:钜鹿之战鸿门宴霸王 别姬东城快战乌江自刎留侯世家:“沛公入秦宫,宫室、帷帐、狗马、重宝、妇女亦千数,意欲留居之,樊哙谏沛公出舍,沛公不听。”贪财好色萧相国世家:“上已闻淮阴侯诛,使使拜丞相为相国,益封五千户,令卒五千人一都尉为相国卫。”猜忌功臣叔孙通列传:“叔孙通者,薛人也。秦时以文学征,待诏博士及项梁之薛,叔孙通从之。败于定陶,从怀王。怀王为义帝,徙长沙,叔孙通留事项王。汉二年,汉王从五诸侯入彭城,叔孙 通降汉王。汉王败而西,因竟留汉。”三、司马迁的史学思想:(1)“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是其撰写史记的宏伟目的,也表明了他进步的历史观。(2)重视人在历史上的作用。(3)重视用社会经济的发展来探索历史发展的原因。第三节汉书的史学成就及班固的史学思想一、班固及撰写汉书的经过:班彪史记后传,班固整理史记后传感叹“所续前史未详”,立志欲竟其业。明帝永平元年(58)开始撰写汉书,五年后被告“私改国史”,被捕入狱。经其弟班超辩白,出狱被任命为兰台令史、校书郎,奉诏撰修国史。章帝建初五年(80):基本完成汉书的撰写,因卷入政治斗争而死于狱中。其妹班昭(曹大家)与其弟子马续完成“八表”和“天文志”的纂修。二、汉书的史学成就:(1)首创了纪传体断代史;(2)在史记记载的基础上,扩大了记载范围保存了丰富的史料;三、班固的史学思想:(1)宣扬“天人感应”的神学史观;(2)宣扬人性分为“三品”的唯心观点;(3)浓厚的封建正统观。第四节汉代其他史家和史著一、东观汉记:我国第一部官修纪传体国史。在纪、表、志、传之外,创立了“载记”新体例,用以记载所谓“群盗”、“叛臣”的事迹。二、荀悦汉纪:我国第一部编年体断代史。将80万字的汉书改编为18万字的汉纪,“辞约事详”。思考题:史记是怎样一部史书?试加简介。什么叫“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汉书在体例内容上与史记有哪些异同?东观汉记、汉纪各是怎样一部著作?第三章封建史学的发展时期魏晋南北朝时期第一节陈寿三国志及裴松之注一、陈寿修三国志的过程二、三国志的内容、特点:纪传体分国史,记载了从东汉灵帝光和七年(184)西晋灭吴(280)前后近百年的历史。特点:(1)分记三国历史,以魏为正统;(2)选材十分慎重;(3)能反映魏晋时期品评人物的风气;(4)叙事简约,以至疏略。三、裴松之注三国志:裴松之其人、裴注的特点:补缺、纠谬、评论、备异。第二节范晔与后汉书一、范晔其人二、后汉书的史学价值:(1)在编纂体例上因袭汉书但有自己的创见;(2)叙事以类相从,编次周密;(3)据事直书,立论持平。三、范晔的史学思想:(1)把忠义作为衡量历史人物的重要条件;(2)反对佛教、图谶和阴阳禁忌。第三节其他史家与史著一、沈约宋书二、萧子显南齐书三、魏收魏书四、常璩华阳国志五、郦道元水经注六、杨衒之洛阳伽蓝记七、刘义庆世说新语及刘峻注思考题:(1)三国志是怎样一部史书?裴松之的三国志注具有哪些特点?(2)后汉书创立了哪些新传?关于东汉未年的史事记载,后汉书与三国志哪部书记载更可靠?为什么?(3)华阳国志、水经注、洛阳伽蓝记各自作者、性质、内容。(4)南北朝时期三大名注指哪三部书?有何特点?第四章封建史学的繁荣时期隋唐五代第一节隋朝修史的成就及失误一、修史机构与史官的设置二、修史的成就:魏澹重修魏书;王劭作隋书、齐志;牛弘修周史。三、隋朝修史的失误:禁止私人修史;无切实宏大的修史计划和明确的分工合作;修史者多非其才。第二阶唐初史馆制度的确立及史书的修纂一、唐初史馆制度的确立:贞观三年(629)唐太宗决定把史馆移到门下省,修史工作统由宰相监修。从此,纪传体正史的编纂全由政府掌握。二、八部“正史”的修纂:(1)梁书、陈书修纂;(2)北齐书的修纂;(3)周书的修纂;(4)隋书的修纂;(5)晋书的修纂;(6)南史、北史的修纂。第三节刘知几与史通一、刘知几其人:唐代彭城丛亭里人(661721),20岁考中进士,任获嘉县主簿。武后长安二年(702)担任史职。参与编写唐书、重修则天实录。中宗景龙三年(709)从事史通写作。二、史通的内容:内篇原有39篇,今缺三篇,主要评论纪传体史书体例及史书编纂方法的得失;外篇13篇,主要叙述历代史官的建置沿革,并评论某些历史著作。其中涉及到史料搜集、鉴别和取舍、史书编纂的态度、方法等。三、刘知几对史学的贡献:(1)首次系统地总结了唐以前史学发展的状况(2)揭露了古史记载的虚伪(3)提出“史才三长论”:史学、史才、史识.“史才须有三长,世无其人,故史才少也。三长:谓才也,学也,识也。夫有学无才,亦犹有良田百顷,黄金满籝,而使愚者营生,终不能致于货殖者矣。如有才而无学,亦犹思兼匠石,巧若公输,而家无楩柟斧斤,终不果成其宫室者矣”。(旧唐书刘子玄传)(4)倡导秉笔直书,反对曲笔讳饰(5)提出改造旧史的主张第四节杜佑与通典一、杜佑其人:唐京兆万年杜曲(今陕西长安杜曲)人,历任工部郎中、金部郎中、御史大夫、礼部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他以刘秩政典为蓝本,博采群书,写成通典二、通典的内容和编纂方法:第一部典章制度通史。分为:食货、选举、职官、礼、乐、兵、刑、州郡、边防九门。三、通典在史学上的地位:(1)创立了典制体通史体裁(2)对历代典章制度作了探本穷源的工作(3)通过“序论”发表精辟的见解四、局限性:礼典100卷,占全书的二分之一,造成全书的臃肿不协调;在兵典中,不记兵制的沿革,而专记用兵之道,甚至记载火鸟、火兽之类近于荒谬的传说。思考题:史馆修史制度确立于何时?唐修“八史”中,有哪几种出于史馆所修?史通是怎样一部著作?它的性质、内容如何?通典是怎样一部著作?它将历代典章制度分为那几大类?第五章封建史学的顶峰时期宋辽金元第一节旧五代史新唐书新五代史的修纂:(1)薛居正与旧五代史的修纂(2)欧阳修与新唐书、新五代史的修纂(3)新旧唐书、五代史的比较:内容、体例、编纂指导思想、史料价值第二节司马光与资治通鉴一、司马光与编纂通鉴的过程:宋仁宗嘉祐年间编写历年图七卷,接着在历年图基础上,编成编年史通志八卷。英宗治平三年(1066)受命设史局于崇文院,选拔刘攽、刘恕、范祖禹三人为助手编纂分三步进行:(1)收集资料,编成“丛目”(2)编写“长编”(3)润色定稿二、通鉴的著作特点:(1)材料丰富,考证精详(2)完善了传统的编年体叙事法(3)通过史论表明自己的态度和观点三、司马光的史学思想:(1)突出史学的经世致用的作用(2)主张据事直书,反对正统观念;(3)反对在史书中记载神鬼怪异之说四、通鉴的影响:模仿续补之作:(1)南宋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2)南宋李心传建炎以来系年要录(3)清毕沅续资治通鉴五、胡三省资治通鉴音注:胡三省,字身之,浙江宁海人,南宋理宗宝祐四年(1256)进士,与文天祥、陆秀夫同榜。做过扬州江都丞、江陵县令、怀宁县令,后改任寿春府学教授。胡注内容:字音字义、名物典故、地理注释;辨证前人注释的错误;考辨史事记载的错误;对历史事件、历史人物进行评论第三节袁枢与通鉴纪事本末一、袁枢其人:二、通鉴纪事本末撰写的初衷及特点:将通鉴全书的内容,区分门类,以类排纂,总括1362年史事,分为239条目,始自“三家分晋”,终于“周世宗征淮南”,每事一篇,自为起讫。三、评价及影响:后世仿效之作:宋杨仲良皇朝通鉴长编纪事本末;明陈邦瞻宋史纪事本末、元史纪事本末;清谷应泰明史纪事本末、近人黄鸿寿清史纪事本末等。第四节郑樵与通志一、郑樵其人:字渔仲,南宋兴化军莆田人。在夹漈山居住三十年,对各种学问作了有计划、有系统的研究。二、通志的内容及其评价:是一部纪传体通史,纪传部分史料价值不高,全书精华所在“二十略”。三、郑樵的史学思想:(1)反对断代为史,力主编写通史;(2)崇尚实学;(3)批判神权主义的“欺天之学”第五节马端临与文献通考一、马端临及其文献通考的编纂经过二、文献通考的编纂方法和内容:共分为24门:田赋、钱币、户口、职役、征榷、选举、学校、职官、经籍等。三、马端临的史学思想:(1)继承和发展了前人的“会通”思想;(2)把民心的向背看作是政权存亡的关键;(3)重视社会经济的发展。思考题:通鉴的编纂经过哪几个步骤?各自有何特点?胡三省通鉴音注具有怎样的特点?通鉴纪事本末在编纂上有何特点?为什么说通志“二十略”是全书的精华所在?文献通考与通典在体例、内容上有何异同?新旧唐书在编纂方法、内容等方面有哪些异同?第六章封建史学的衰落时期明清第一节明代设馆修史一、编修元史二、编修明实录、明会典:三、永乐大典的编修:第二节明末的私家修史:一、对前代史的改编与续写:二、当代史的撰修(1)概况(2)谈迁与国榷(3)计六奇的明季北略、明季南略:第三节王世贞和李贽的史学成就和史学思想一、王世贞的史学成就与史学思想:史学著作:嘉靖以来首辅传、弇山堂别集等。史学思想:(1)进一步阐发“六经皆史”说:(2)开创了考史的风气:史乘考误(3)重视对历史人物的评价:(4)反对宗教迷信:二、李贽的史学成就与史学思想:史学著作:藏书、续藏书史学思想:(1)肯定统一国家者;(2)肯定实行变革富国利民之士;(3)敢于打破“忠臣不事二主”论第四节、清初的史学概况一、顾炎武与日知录:顾炎武,字宁人,初名绛,字忠清,明亡后改名炎武。后因避仇,变姓名为蒋山佣,学者称为亭林先生。江苏昆山人,(16131682)是明末清初杰出的思想家和著名的史学家。日知录是他一生考证史事的结晶,是一部包含学术思想、政治见解在内的重要著作。全书32卷,前七卷论经义,812卷论时事;13卷论世风;14、15卷论礼制;16、17卷论科举;1821卷论艺文;2224卷杂论名义;25卷论古事真妄;26卷论史法;27卷论注书。二、王夫之和他的读通鉴论:王夫之,字而农,号姜斋,湖南衡阳人。明末清初重要思想家和历史学家。晚年定居衡阳石船山,故学者称他为船山先生。读通鉴论30卷,其中评论秦史一卷,两汉史八卷,三国史一卷,两晋史四卷,南北朝史四卷,隋史一卷,唐史八卷,五代史三卷。每卷分成若干篇,对这一时期的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进行分析和评论。这是一部根据通鉴所载史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烟台市芝罘区卫生类事业单位公开招聘高层次人才(11人)考前自测高频考点模拟试题及完整答案详解一套
- 2025年菏泽市省属公费师范毕业生专项招聘(421人)模拟试卷及答案详解(夺冠)
- 2025年上海城投集团社会招聘考前自测高频考点模拟试题附答案详解
- 2025年安庆宿松县二郎镇选聘石咀村村级后备干部2人考前自测高频考点模拟试题附答案详解(考试直接用)
- 2025年泉州市考试录用公务员暨公开遴选公务员集中工作模拟试卷及答案详解一套
- 国际贸易合同范文
- 2025年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公开招聘博士研究生131名模拟试卷及一套完整答案详解
- 有关派出所民事调解协议书(530字)6篇
- 2025年新能源汽车制造智能化生产线布局与技术创新报告
- 2025年成人继续教育线上学习模式创新与教育伦理研究报告
- 一次性餐具配送投标方案
- 《公共艺术设计》课件
- 2024年中国教育出版传媒集团有限公司招聘笔试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老年综合评估课件
- 冬季作业安全技术交底
- 代写公司简介范本
- GB/T 25283-2023矿产资源综合勘查评价规范
- 译林版九年级英语上册Unit 4 Task 示范公开课教学课件
- 华北理工采矿学课件14采矿方法分类
- 16G362 钢筋混凝土结构预埋件
- 支部委员会委员选票一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