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1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附表三:太原理工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选题计划表研究生姓名: 崔剑荣 指导教师: 朱志宏 专 业: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所属院(所): 政法学院 2011年 4 月 13 日研究生姓名 崔剑荣专 业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导师姓名 朱志宏研究方向毕业论文题目罗斯直觉主义伦理学研究论文类型理论研究应用研究用于生产其它选题目的和意义:1903年GE摩尔(以下简称摩尔)出版了划时代的伦理学名著伦理学原理(Principia Ethical),标志着在西方两千多年中占统治地位的规范伦理学被打开了一个缺口,被西方伦理学界称之为本世纪英国伦理学史上的一次“哥白尼式的革命”。以摩尔为开端,包括普里查德(HAPrichard,18711947)、罗斯(WDRoss,1877一1971)等为代表的直觉主义(intuitionism)在20世纪初引起了广泛的反响,构成了元伦理学发展的重要阶段。摩尔、普里查德、罗斯虽然同属直觉主义流派,但他们的理论有很大的不同。摩尔从“善的”一般价值角度来考虑伦理学问题,因而学术界把摩尔的伦理学称为“价值论直觉主义”。而普里查德、罗斯认为伦理学的核心范畴不是“善”或“善性”等道德价值概念,而是“责任、“义务”、“正当”等道德义务范畴,所以学术界把他们称为“义务论直觉主义”。罗斯是一个过渡的人物。他的伦理思想不但修正了普里查德的极端义务论,并在批判的基础上调和了普里查德的义务论与摩尔价值论之间的理论分歧,罗斯在他著名的正当与善(1930)一书中提出了一种多元的规范伦理学理论来解决功利主义和康德的义务论无法解决的问题,这就是他的“显见义务论”。罗斯作为一个直觉主义学派的集大成者,他的伦理思想在国外研究的比较多,而在国内研究得比较少,尤其是专门研究罗斯伦理思想的文献就更少了。在国内,学者对摩尔的伦理思想有一些研究,但对同为直觉主义学派的罗斯的伦理思想研究得非常少,基本上是在研究摩尔的时候顺便带过。笔者在阅读他的两本伦理学专著正当与善(The Right and the Good,1930)、伦理学基础(Foundations of Ethics,1939)的基础上,基于自身的兴趣并结合国内外的相关文献对他的伦理思想进行一些粗浅的研究。以期对他的义务论直觉主义伦理思想有更深的认识,以便为我国元伦理学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国内外研究动态:国内学者研究罗斯伦理思想的文献主要有如下一些:(1)万俊人(1988)著现代西方伦理学史(上卷)在该书第二篇第五章直觉主义伦理学中,对罗斯的伦理思想进行了叙述并评析。他指出罗斯的直觉主义伦理学基本上是倾向义务论的。罗斯之前的摩把“善”看作是伦理学的基本概念;普里查得把“义务”、“正当”等概念视为伦理学的本原,并完全把义务、责任、正当等范畴与善、善性分割开来,并否认他们之间的联系,强调其区别。罗斯大胆修正了普里查德极端义务论,他把正当或义务、一般的善、道德上的善共同作为伦理学中的三个最主要的概念,以此调和摩尔价值论与普里查德的义务论之间的理论分歧,创立了一种“温和的义务论直觉主义伦理学”。该书较全面的评述了罗斯的伦理思想。但作者并没有就罗斯的“显见义务论”提出的背景进行深入的探索,因而也就不能对该理论的意义进行进一步的探讨。(2)孙伟平(2004)年著伦理学之后现代西方元伦理学思想在该书第二章第三节中分四部分对罗斯的伦理思想进行了介绍。分别是:1伦理学的研究对象和方式2两类基本道德概念:“善”与“正当”3“正当及其基础”4基本道德原则的自明性。在对道德原则之间的矛盾和冲突的问题上,摩尔、普里查德、罗斯的回答各不相同。对于这一难题,摩尔遵循的是功利主义的原则,即凡是能产生最好结果(“产生最大量的可能的快乐”)的原则就是应该遵循的原则,但此原则在实际运用过程中往往遭受非议。该书简略地对罗斯的伦理思想进行了介绍,但较少对其进行评价。(3)向敬德(2006年)著西方元伦理学。作者在该书第六章直觉主义的内部分歧中通过对罗斯的两本著作正当与善和伦理学基础的解读,着重阐述了罗斯的伦理思想与摩尔及普里查德伦理思想的异同,指出罗斯和普里查德把“正当,或“义务,视为伦理学的核心概念,从而在他们的伦理学理论与摩尔的价值论直觉主义伦理学之间划出了一条界线。该书从原著出发对罗斯的伦理思想进行了评述。(4)李爱国(西南大学2008年硕士学位论文)。该作者认为罗斯的伦理思想基本上是倾向于义务论,但他的义务论与康德等人的义务论不同。康德等人的义务论侧重于寻求道德行为正当性的终极标准,即决定一个行为正当与否的标准只有一个,但康德等人的理论在应用过程中常常遇到一些无法解释的反例。罗斯为解决功利主义伦理学、康德等人的义务论伦理学无法解决的道德困境,而提出了一种多元性的规范伦理学理论,这就是他那著名的显见义务论。该论文恰当全面的分析了罗斯义务论直觉主义,对我论文写作有很大帮助。国外学者研究罗斯伦理思想的文献主要有如下一些:(1)美V.弗姆(1984年)等编道德百科全书。在该书“罗斯”条目中,作者对罗斯的理论进行了一些简略地叙述和评析。首先,作者认为罗斯的关于正当观点的主要方法来自普里查德,并认为罗斯的观点“动作及其道德属性与正当性毫无关系,某种动作之所以是正当的或错误的,其原因仅仅在于它引起或没有引起某种确定的事态”容易使人产生误解。其次,作者评述了罗斯区分了“两种义务”。指出罗斯通过此种学说,实现了把教条直观主义和知觉直觉主义综合于他的责任理论之中的目的。再次,作者指出罗斯的价值理论几乎完全相似于他的义务理论,二者都是多元论的,一个包含着许多致善之特性的最小因子,另一个包含着许多形成之正当特性的最小因子。二者都对教条的与直觉的直观主义进行了综合。最后,作者指出罗斯的伦理思想包含有情感主义的成分。该书对罗斯思想的评析是比较客观的。(2)美丹尼斯、怀特(2002年)等编伦理学经典选读(英语版)该书主要选编了罗斯的“显见义务”论,并对罗斯的伦理思想进行了一些简略地评述。作者认为罗斯的伦理思想与摩尔的伦理思想有很大的相似之处,比如,二者都认为内在善是事物不可定义的品质,事物内在善的品质是自明的。然而,在有关“义务”概念的地位上,二者又有很大的不同。摩尔认为,“正当、“应该”和“义务”等概念是从属于“善”概念的,它们与内在善的最大化有关联。而罗斯受他老师普里查德的影响,认为“正当”是行为一个明显的、不可定义的特性,它不依赖于该行为是否能产生“善”,而是依赖于该行为之本身。同时,作者认为在罗斯的“显见义务”论中,当人们面临义务冲突的时候该怎样确定哪一个“显见义务”是“实际义务”时,最终会考虑行为的结果,这有利用功利主义原则之嫌,但罗斯是反对功利主义的。 主要内容:第一章 序论 本章主要介绍罗斯生平简介、学术成就和影响力及国内外学者研究状况等。第二章 本体论研究 首先阐述道德实在论。在罗斯所著的正当与善一书中,作者详细介绍了他的道德实在论及其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特色。罗斯将道德秩序看作是绝对的,永恒的,是“任何有道德的行动者存在的可能宇宙”的根本性的一部分。而反映道德秩序的道德命题(具体而言就是罗斯提出的显见义务)则是永恒的普世价值。人类道德的发展无非是一步步逼近这些普世价值罢了。这与马克思主义道德起源说和发展说(罗国杰伦理学)相矛盾。还包括反道德实在论的唯心主义倾向和西方元伦理学的实在性与道德实在论的价值。元伦理学否认道德实在论,认为实在论即不可证明又不可证伪,没有研究价值与意义。他们将道德判断的真假局限于道德理论的词句逻辑。其次阐述了道德属性的简单性和道德属性的非自然性。这里将分层次进一步详细说明。第三章 罗斯伦理规范理论研究首先是罗斯对后果主义的批评,进而是罗斯对自我主义,行为功利主义,和规则功利主义的批评,这里包括各个主义的概述,罗斯的批评和对罗斯批评的评价。然后引出了罗斯的显见义务。包括基本的显见义务和派生的显见义务。显见义务的含义等。最后阐述了一般善及其优先顺序。第四章 罗斯伦理认识论研究 首先是罗斯基础主义认识论的要点。其次引出了罗斯直觉主义认识论。包括显见义务的自明性,直觉主义认识论要点及对罗斯直觉主义伦理认识论的批评。再次阐述了思想实验在罗斯道德认识论中的运用。最后阐述了思想实验在伦理学研究中的必要性和局限性。结语实验设计方案:第一章 绪论第二章 本体论研究2.1道德实在论 2.1.1 罗斯的道德实在论及其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特色 2.1.1.1 罗斯的道德实在论 2.1.1.2 罗斯道德实在论的唯物主义倾向 2.1.1.3 罗斯道德实在论的形而上学特色2.1.2 反道德实在论的唯心主义倾向 2.1.2.1 情感论 2.1.2.2 康德义务论简介2.1.3 西方元伦理学的实在性与道德实在论的价值 2.1.3.1 西方元伦理学简介 2.1.3.2 道德实在论的价值2.2 道德属性的简单性 2.2.1 何谓道德属性的简单性 2.2.2 对罗斯论证的质疑2.3 道德属性的非自然性 2.3.1 正当与善的非自然属性论证 2.3.2 对罗斯论证的质疑2.3.2.1 简单的与自然的是俩个不同的问题,无逻辑必然性。2.3.2.2 如果正当与善可以定义,罗斯的论证就不能成立。2.3.2.3 善与正当时可以定义的,道德原则背后的道德秩序是社会存在2.3.2.4 非自然定义道德实在论的危害在于含导致神秘的直觉主义认识论第三章 罗斯伦理规范理论研究3.1 罗斯对后果主义的批评3.1.1 后果主义的概述3.1.2 罗斯对自我主义的批评 3.1.2.1 自我主义概述 3.1.2.2 罗斯的批判3.1.3 罗斯对行为功利主义的批评 3.1.3.1 功利主义的概述 3.1.3.2 罗斯的批判 3.1.3.3 对罗斯批判的评价3.1.4 罗斯对规则功利主义的批判 3.1.4.1 规则功利主义概述 3.1.4.2 罗斯的批判3.2 显见义务 3.2.1 基本的显见义务与派生的显见义务 3.2.1.1 基本的显见义务 3.2.1.2 派生的显见义务 3.2.2 显见义务的含义 3.2.2.1 对显见义务的误解与解释 3.2.2.2 显见义务是相对于实际义务而言的 3.2.3 显见义务与实际义务划分的意义3.3 实际义务落实的困难 3.4 一般善及其优先顺序 3.4.1 内在善的含义 3.4.1.1 德行作为内在善 3.4.1.2 快乐作为内在善 3.4.1.3 公正作为内在善 3.4.1.4 知识作为内在善 3.4.2 内在善的可比性 3.4.3 内在善之间的不可比较性 3.4.3.1 德行和知识与快乐的不可比较性 3.4.3.2 德行与知识的不可比较性3.4.4几点评价第四章 罗斯伦理认识论研究4.1基础主义认识论4.1.1基础主义认识论概述4.1.2罗斯基础主义认识论要点4.1.2.1认为派生道德真理可以通过基本的道德真理来认识。4.1.2.2认为伦理学具有自主性因而只能是自明的,显而易见的。4.1.2.3评价4.2直觉主义认识论4.2.1显见义务的自明性4.2.2“显见义务”的认识论基础直觉主义认识论4.2.2.1直觉主义认识论概述(查资料)4.2.2.2罗斯直觉主义认识论要点4.2.2.3罗斯直觉主义伦理认识论批判4.3思想实验在罗斯道德认识论中的运用4.3.1思想实验概论4.3.1.1什么是思想实验4.3.1.2思想实验的优缺点4.3.2罗斯道德认识过程中思想实验的运用4.3.2.1在“显见义务”论证中的应用4.3.2.2在“实际义务”论证中的应用4.3.2.3在一般善及其优先顺序中的应用4.3.3思想实验在伦理学研究中的必要性与局限性4.3.3.1必要性 4.3.3.2局限性总结准备工作情况和主要工作措施:在选好一个题目之后,做论文前的准备工作主要是进行相关资料、相关素材的搜集以及相关书籍的购买工作。期间需要注意的事项包括:一 及时和指导老师交流沟通指导老师对写作论文的作用是十分巨大的。指导老师可以帮助我们把握研究方向,并随时纠正文章的错误之处。因此保证每周和老师交流一次;时时和老师保证邮件畅通是十分有必要的。二 相关中文资料、文献的准备这部分资料主要从中国知网、万方网站进行寻找。为了保证资料的完整性,尽可能多的搜集相关资料,我把和课题相关的博士论文、硕士论文、报纸期刊尽可能多进行下载阅读,并将这些资料的相似文献内容也一一进行查阅。并把相关下载打印,方便随时阅读。三 相关外文资料、文献的准备对于外文资料的搜集,比较棘手。除了在Science Direct等英文文献检索的网站上进行检索之外,还可通过英文网站搜索。在论文写作时要尽量参考较多外文资料,为论文增彩。四 相关书籍的购买、租借准备书籍的购买一门很有学问的事情。时下比较流行的书籍我都会选择在当当网站上进行购买;实在不好找的一些老旧书籍,我会选择在孔夫子旧书网上进行购买;剩下一些绝版书籍就只能向老师同学或是学校图书馆进行借阅了。搜罗进行多的有关书籍对论文的写作有很大帮助。论文进度安排及预期达到研究结果:工作计划及阶段进度:2010.012010.03: 收集各类相关资料、素材,查阅、购买所需书籍2010.042010.05: 编撰选题报告2010.062011.01: 完成初稿的大体工作,同时撰写并发表专题论文2011.022011.04: 修订及完善阶段2011.05: 论文答辩发表相关论文一篇 文献综述:(4000字以上,参考文献30篇以上,其中至少10篇外文参考文献)一、罗斯生平简述及伦理思想 (威廉)大卫罗斯爵士Ross,sir(William)David1877年出生于苏格兰。他在爱丁堡大学和牛津白利奥学院接受教育。从1900年到1929年间,他在牛津奥里尔学院任讲师、研究员和指导教师;从1929年到1947年退休,一直任奥里尔学院院长。此外1923年至1928年,他还出任牛津大学道德哲学的怀特副教授;1935年至1936年,任阿伯丁大学(Aberdeen University)的吉福德讲师;1938年至1939年,还是哥伦比亚大学的客座教授。在1941年至1944年间,他任牛津大学副校长,1944年至1947年,任代理副校长。1938年他受册封为爵士。在哲学方面,他主要以编辑、翻译和注释亚里士多德的著作,以及伦理学上的系统著作而知名。他的两本伦理学专著正当与善和伦理学基础属于20世纪伦理学领域中为数不多的最重要的著作之列。罗斯作为直觉主义的重要代表人物,它的伦理思想在很大程度上继承了摩尔、普里查德的伦理思想。比如,罗斯与摩尔都认为内在善是事物不可定义的品质,事物内在善的品质是自明的。但同时与摩尔认为“正当”可以定义为“最大的善不同的是,罗斯认为“正当”、“义务等伦理学概念也是不可定义的;“正当”或“义务是自明的,因而是无需推理的。罗斯作为普里查德的学生,他的伦理思想直接继承了普里查德的伦理思想。比如,两者都认为,“正当”或“义务”是伦理学中的最基本的概念,他们是客观的、绝对自明的。人们既不能从别的非伦理学事实或非伦理的属性中推出“义务”,也不能把它归约为任何其它的伦理属性。但与普里查德的伦理思想具有某种极端性不同(这种极端性突出表现在:他完全把义务、正当等范畴与善、善性分割开来,并否认他们之间的联系),罗斯的伦理思想力图克服这种极端性,以此来调和普里查德与摩尔理论之间的矛盾。其次,罗斯的伦理思想对以康德为代表的义务论伦理学也进行了批判改造。 罗斯义务论直觉主义伦理思想在直觉主义学派中占有重要地位。他的伦理思想基本倾向是义务论的。他关于伦理学本性的观点:对义务、正当等范畴的分析;以及对两种义务的区别和比较等等,构成了他伦理学的全部中心内容。特别是他的“显见义务论理论在一定程度上克服了功利主义与康德义务论伦理学的缺陷,为伦理学的研究提供了新的方法论,对当代西方规范伦理学产生了重大影响。最重要的是罗斯较为全面地探讨了义务与善性的关系,是价值理论与义务理论达到新的结合。它的本质就是一种道德折衷主义。二、 国外学者研究简况如下 (1)英M.瓦尔诺克(1978年)所著1900年以后的伦理学在该书的第二章直觉主义中对罗斯的著作伦理学基础所包含的伦理思想进行了简略地论述。他认为罗斯所谓的要通过直觉来把握行为的正当性的这种观点是浅显的。人们凭着长期的经验当然能够做出道德问题的归纳和概括。接着他举例:“如果我们经常观察到说谎的事例,并且注意到在他们的其他性质之间存在着那种道德上的不正当的性质,那么我们就能概括起来讲说谎是不正当的。如果我们将它改成我们不应当说谎这种法规形式,那它就成为一条道德规则;于是,这条道德规则约束着我们,尽管不是一种绝对的约束。我们有一种应当遵从它的明显职责。如果我们不愿意遵从它,那末我们就有义务表明为什么不遵从。由于道德概括同任何概括一样当然有缺陷,不可能在任何场合都严格地适用。所以,我们又不能不将我们的直觉能力运用于我们所面临的个别场合,在这一场合看看我们能否在说谎中发现道德的正当性而不是道德的不正当性”。同时他认为罗斯赋予人们的直觉能力是极小的;只能在司空见惯的领域起作用;罗斯的论证只是旨在驳斥其他哲学家的观点;认为同普里查德和摩尔一样,罗斯的论证也不能一贯地为那样一些观点论证:如果人们对问题思考清楚了,那么这些观点应该是自明地真的,或至少是确定的。并且认为罗斯在论述的时候,既无摩尔的热情,亦无普里查德的偏执,只是以一种冷漠的语调进行陈述、划分、再划分以及进行分类。进而认为整个直觉主义者的道德哲学是一种骗局。该书对罗斯观点的评价有些偏激,他看到了摩尔、普里查德及罗斯理论的一些缺陷,但他没有对罗斯的理论尤其是他的“显见义务论”理论迸行深入地研究,因而他就不可能看到该理论的可取之处,进而得出上述结论,所以是片面的。(2)美V。弗姆(1984年)等编道德百科全书在该书“罗斯”条目中,作者对罗斯的理论进行了一些简略地叙述和评析。首先,作者认为罗斯的关于正当观点的主要方法来自普里查德,并认为罗斯的观点“动作及其道德属性与正当性毫无关系,某种动作之所以是正当的或错误的,其原因仅仅在于它引起或没有引起某种确定的事态”容易使人产生误解。因为当罗斯谈到,产生某种事态的成功与失败是对履行义务的唯一检验时,他就承认这种起因与后果,义务与后果的关系。这一承认似乎与他的义务论不一致,特别是与他所断言的动作的正当性仅仅依赖于其内在本性的观点相矛盾。其次,作者评述了罗斯区分了“两种义务”。指出罗斯通过此种学说,实现了把教条直观主义和知觉直觉主义综合于他的责任理论之中的目的。再次,作者指出罗斯的价值理论几乎完全相似于他的义务理论,二者都是多元论的,个包含着许多致善之特性的最小因子,另一个包含着许多形成之正当特性的最小因子。二者都对教条的与直觉的直观主义进行了综合。最后,作者指出罗斯的伦理思想包含有情感主义的成分。该书对罗斯思想的评析是比较客观的,对我在阅读罗斯原著中客观地理解他的伦理思想帮助很大。(3)美丹尼斯、怀特(2002年)等编伦理学经典选读(英语版)该书主要选编了罗斯的“显见义务”论,并对罗斯的伦理思想进行了一些简略地评述。作者认为罗斯的伦理思想与摩尔的伦理思想有很大的相似之处,比如,二者都认为内在善是事物不可定义的品质,事物内在善的品质是自明的。然而,在有关“义务”概念的地位上,二者又有很大的不同。摩尔认为,“正当、“应该和“义务”等概念是从属于“善”概念的,它们与内在善的最大化有关联。而罗斯受他老师普里查德的影响,认为“正当”是行为一个明显的、不可定义的特性,它不依赖于该行为是否能产生“善”,而是依赖于该行为之本身。同时,作者认为在罗斯的“显见义务”论中,当人们面临义务冲突的时候该怎样确定哪一个“显见义务”是“实际义务”时,最终会考虑行为的结果,这有利用功利主义原则之嫌,但罗斯是反对功利主义的。然而,罗斯的理论并不能给人们以太多的指导。显然,上述理论指出了罗斯“显见义务论的缺陷,无疑是有道理的。2三、国内学者研究简况 (1)万俊人(1988)著现代西方伦理学史(上卷)在该书第二篇第五章直觉主义伦理学中,对罗斯的伦理思想进行了叙述并评析。他指出罗斯的直觉主义伦理学基本上是倾向义务论的。罗斯之前的摩尔把“善”看作是伦理学的基本概念;普里查得把“义务”、“正当”等概念视为伦理学的本原,并完全把义务、责任、正当等范畴与善、善性分割开来,并否认他们之间的联系,强调其区别。罗斯大胆修正了普里查德极端义务论,他把正当或义务、一般的善、道德上的善共同作为伦理学中的三个最主要的概念,以此调和摩尔价值论与普里查德的义务论之间的理论分歧,创立了一种“温和的义务论直觉主义伦理学”。他还认为罗斯关于“善的语义分析,在一定程度上洞穿了摩尔价值论直觉主义的某些困难,但却在某种观点上滑向了情感主义伦理学的立场。这不仅损伤了直觉主义伦理学的逻辑严谨性,而且客观上也暴露出直觉主义伦理学本身的矛盾性和不彻底性。最后他认为折衷调和主义是罗斯伦理学的基本特征,也是整个现代直觉主义伦理学的必然逻辑归宿。该书较全面的评述了罗斯的伦理思想。但作者并没有就罗斯的“显见义务论”提出的背景进行深入的探索,因而也就不能对该理论的意义进行进一步的探讨。(2)孙伟平(2004)年著伦理学之后现代西方元伦理学思想在该书第二章第三节中分四部分对罗斯的伦理思想进行了介绍。分别是:1伦理学的研究对象和方式2两类基本道德概念:“善”与“正当”3“正当及其基础”4基本道德原则的自明性。在对道德原则之间的矛盾和冲突的问题上,摩尔、普里查德、罗斯的回答各不相同。对于这一难题,摩尔遵循的是功利主义的原则,即凡是能产生最好结果(“产生最大量的可能的快乐”)的原则就是应该遵循的原则,但此原则在实际运用过程中往往遭受非议。普里查德认为,自明的原则之所以会发生冲突,是因为这些原则存在着等级的不同。当碰到互相冲突的道德原则时,行为者应该找到构成自己最大责任的原则,并遵循它。可是,问题的关键在于如何确定最大的责任,如何比较互相冲突的原则的轻重缓急。而罗斯提出的“显见义务”和“实际义务”的区分,在一定程度上解释了道德原则、义务之间的矛盾和冲突,在一定意义上克服了普里查德极端义务论的片面性,但是没有提出如何确定实际义务的办法,也没有提出衡量不同的自明的道德原则的标准,因而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难题。该书简略地对罗斯的伦理思想进行了介绍,但较少对其进行评价。(3)向敬德(2006年)著西方元伦理学。作者在该书第六章直觉主义的内部分歧中通过对罗斯的两本著作正当与善和伦理学基础的解读,着重阐述了罗斯的伦理思想与摩尔及普里查德伦理思想的异同,指出罗斯和普里查德把“正当”,或“义务”,视为伦理学的核心概念,从而在他们的伦理学理论与摩尔的价值论直觉主义伦理学之间划出了一条界线。但同时,虽然罗斯也把“正当”或“义务”,看成不可定义的伦理概念,但是他认为“义务”可以通过“实际经验”进行归纳和分类:或者说,道德上的“正当”可以通过一系列具体的义务体现出来。因此,他进一步将“直观的义务”归纳为六种;罗斯和普里查德一样,也批评享乐主义、功利主义等传统经验主义伦理学用行为所带来的快乐和幸福感来决定行为本身的正当性,但罗斯的义务论直觉主义伦理学也具有浓厚的经验主义成分。最后作者指出罗斯在关注“正当”、“义务”等伦理学基本概念的同时也十分重视对“善”,这一伦理学概念的分析和探讨,但探讨和分析“善这一伦理学概念的目的是为了解释“正当”或“义务”的涵义。该书从原著出发对罗斯的伦理思想进行了评述,对我理解他与摩尔、普里查德伦理思想的异同帮助较大。(4)李爱国(西南大学2008年硕士学位论文)。该作者认为罗斯的伦理思想基本上是倾向于义务论,但他的义务论与康德等人的义务论不同。康德等人的义务论侧重于寻求道德行为正当性的终极标准,即决定一个行为正当与否的标准只有一个,但康德等人的理论在应用过程中常常遇到一些无法解释的反例。罗斯为解决功利主义伦理学、康德等人的义务论伦理学无法解决的道德困境,而提出了一种多元性的规范伦理学理论,这就是他那著名的显见义务论。该论文恰当全面的分析了罗斯义务论直觉主义,对我论文写作有很大帮助。参考文献:1龚群罗尔斯政治哲学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6.2江畅现代西方价值理论研究M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化版社,1992.3宋希仁等当代外国伦理思想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4石毓郴、杨远二十世纪西方伦理学M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19865石毓郴、程立显、余涌等当代西方著名哲学家评传道德哲学M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19966孙伟平伦理学之后现代西方元伦理学M南昌:江西教育出版社,20047唐凯麟等西方伦理学流派概论M长沙: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8王海民新伦理学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19向敬德西方元伦理学M长沙: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10英西季威克伦理学方法M廖申白等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311张传有伦理学引论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12朱贻庭等伦理学大辞典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0413章海山西方伦理思想史M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198414周辅成等西方著名伦理学家评传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715周辅成西方伦理学名著选辑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716陈江进善何以定义正当论罗斯对理想功利主义的批评及其启示J兰州学刊,2006(2)17江畅现代西方评价理论研究述评J人文杂志社,1992(1)18江雪莲元伦理学的理论地位和价值J齐鲁学刊,1996(2)19刘军论哲学和伦理学中的自然主义求是学刊J,1996(6)20唐文明现代元伦理学论伦理学的性质J浙江学刊,2002(4)21ATWELL, J., Ross and Prima Facie Duties,Ethics,88.22BERAN, H., Ought,obligation and Duty,Australasian Philosophy 50,20721.23GALVIN,R.F., Prima Facie Duty:an Analysis,Southwest Philosophy Studies,1002,415224JACK,HH,More on Prima Facie Duties,Journal of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心理素质训练预案
- 油田污水回收利用方案
- 业务标准化与质量管理
- 2025中国邮政储蓄银行威海市分行招聘4人考试备考试题及答案解析
- 2025至2030年中国报关行业市场发展现状及投资前景展望报告
- 2025浙江绍兴市疾控中心招聘编外人员1人笔试模拟试题及答案解析
- 书籍如明灯照亮前行之路
- 仪表工业智能化规划方案
- 网络推广新思路与方法
- 农业绿色发展总结
- 1.1.1 地球的宇宙环境(第1课时 地球在宇宙中)(原卷版)
- 8古诗二首 登鹳雀楼 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1
- 选必上:中国人民站起来了(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 2024年新课标高考化学真题试题(原卷版+含解析)
- 碳化硅外延层厚度测试 红外反射法-编制说明
- (高清版)JTGT 3365-02-2020 公路涵洞设计规范
- 2024年注册安全工程师考试题库及参考答案【完整版】
- 新制度经济学课件
- 智能硬件简介演示
- 旅游景区旅游安全管理制度
- 药物发展简史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