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2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最新【精品】范文 参考文献 专业论文公司担保合同的效力评价公司担保合同的效力评价 摘 要 如何认定公司在违反公司法第16条第1款的规定的情况下订立的担保合同的效力,司法实践和理论研究中一直存在着较多争议。法院和学者从不同的角度出发对这个问题进行了阐释。目前的研究多倾向于从对16条的规范属性的认识和适用 合同法第50条的规定来处理该类案件。本文在总结法院和学者的意见后,展开了对以规范属性确定合同效力的观点以及公司法第16条为债权人设立了审查义务的观点的批判。最后在尝试以无权处分合同的相关法律规定来分析此类担保合同的效力。 关键词 逻辑批判 债权人 无权处分制度 作者简介:倪莞,四川大学法学院,法律硕士。 中图分类号:D922.2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592-(2014)05-074-02 一、引言 现代公司对外担保行为已十分普遍,这一方面促进社会资金融通和经济发展,并使得参与担保的公司获得直接或间接的各种商业利益;另一方面,容易导致公司资产遭受或然风险,可能殃及公司、公司股东甚或公司其他债券人的利益。 基于公司对外担保对市场可能产生的的巨大影响,公司法应当对公司担保制度给予更为明确的和清晰的指引。然而公司法第16条第1款对于公司担保行为的规制显然没有达到这一目的,该款虽然规定了公司为他人提供担保的决议程序,却没有明言违反该规定的法律后果。这使得在司法实践和理论研究中对于违反该决议程序而订立的担保合同的效力出现了不同的解释和适用。其中颇受支持的一种理论便是公司担保合同相对人应当承担一定的审查义务。而本文,主要是对这种理论的反思与否定。 二、相对人审查义务来源的逻辑批判 (一)规范类型方法的批判 仅以最高法院裁判案件为例,2006年创智信息公司借款保证合同案与 2011年中建材集团进出口公司案,出现了两种不同的裁判结果,而两种裁判结果的出发点都在于,该款到底是效力性规范还是非效力性规范。如果该款属于效力性规范,则可以直接引入合同法52条及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若干问题的解释(二)第14条的规定裁判违反该款订立的合同无效。 对于这种观点,笔者认为,效力性规范的理论本身存在着一定的瑕疵。通说认为,强制性规定可以分为效力性规定与管理性规定。理由在于效力性规范着重于违反行为之法律行为价值,以否定其法律效力为目的;管理性规范着重于违反行为之事实行为价值,以禁止其行为为目的。 而事实这一分类欠缺逻辑上的合理性与实务中的可行性,二者的区分缺乏严谨清晰的判断标准,“实际上是以问答问, 仍然缺乏可操作性,而且还会造成误解,使人误以为行政法上的禁止规定为取缔规定,其违反不生私法效果,仅民法上的禁止规定为效力规定,其违反原则上为无效。” 实务中的类似案件不同处理的现象就已经证明适用规范类型的判断方法本身就可能产生两种截然不同的结论,因为该款本身缺乏效力性规范的显著特征,难以适用规范类型理论,此处应当摒弃这种思考方式,以免产生有争议的结论。 (二)纯粹价值判断方法的批判 学界对于担保合同效力判断的理论路径大概分为两种,一种是以价值判断为主,另一种以严格的法律解释为出发点。但二者的对这一问题达成了共识:对于违法担保的行为应当按照合同法第50条的规定处理,但对于公司担保合同中善意第三人的认定标准,却产生了分歧。第一种观点认为公司法的普遍约束性,第16条第1款的规定使得公司章程对担保合同相对人产生了拘束力,债权人在接受公司担保时,应当审慎地确认该担保的意思表示是否通过符合公司法规定的决议程序做出。 唯有履行这一义务,才能成为“善意的相对人”。第二种观点认为,公司章程对担保权限和程序的设定只是内部规范,即使公司章程在公司登记机关备案或通过其他途径予以公示,也仅属于公司内部治理规范性文件,不具有对世效力。 既然未明文加诸债权人以审查义务,自然依照一般善意标准即可。 笔者支持第二种观点,该法条并未直言相对人具有此类义务,而且这一法条约束的主体显然是公司内部的意思形成过程和公司内部决策行为。第一种观点虽然表面上看起来极有道理但其论据在剥去为了更大的社会利益和效率的口号之后是站不住脚的,单从担保合同来看,担保权人在获得担保的同时,势必让渡了更高的利率收益以降低风险。担保的设定是一个效率事件,博弈各方将会自行通过博弈达到均衡,并不存在一方单纯收益而一方单纯利益减损。 三、法经济学反证 持前述第一种观点的学者还有着更为重要的理由是,由担保全人负担审查义务能够最大程度的降低规避担保风险的成本。设置债权人的审查义务,可以使得规避合同无效风险的成本最低。但笔者并不认同。 (一)风险转嫁缺乏正当性 风险应当由制造风险的一方消除或降低,为债权人设定义务显然不具有正当性。公司担保带来的风险分为两种,一种是担保的天然风险,及净资产损失的或然性,另一种则是越权代表给公司造成损失的风险。前者是法人行为,由法人自行承担;后者形成的原因是公司自身管理和决策不善,将这种由公司自身制造的风险转嫁给他人承担降低义务,其正当性合理性有待商榷。 (二)由公司自身规避管理风险才是降低合同无效风险的合理途径 公司更为了解本公司的情况,而16条第1款显然指向了公司内部决策行为的要求,与第三人无涉。由公司自身设立风险规避机制更为合理和高效。债权人与担保公司的关系往往是“一锤子买卖”,一次交易结束后未必会有后续交易。要求债权人仅仅因为法律规制了公司内部决策程序而负担有需要花费时间精力和金钱调查公司章程和章程实践情况,本身是降低效率行为。 (三)债权人承担形式审查义务无价值 有学者对第(二)点提出质疑,认为当债权人要求提供章程和决议才能担保时,担保公司必当自发地提供相应材料。但如果债权人仅仅承担形式审查义务,可能使得该项义务设定的目的落空。既然代表人已经决定以违反公司章程的方式签订担保合同,其极有可能会伪造相关文件,规避形式审查。在这种情况下,债权人如果视为已验视了相关文件的表面真实性,即决议程序形式上符合了章程规定,而相对人已尽善良人注意义务,担保合同必然有效,则该义务设定与否,意义不大。 (四)债权人承担实质审查义务成本过高,风险增大 如果要求债权人承担实质审查义务,则意味着债权人和保证人双方都必须承担更高的交易成本。债权人需要在公司登记机关获取公司章程,核对公司章程了解公司决议会议召开程序和决议程序是否合法。此间费用自不必说,艰难程度亦有可能阻碍担保实现。例如,公司章程对单笔担保数额有限额规定时,债权人承担审查义务相对可行,但如果公司章程仅对担保总额有限额规定时,债权人如何承担审查义务,则不无疑问。基于信息不对称,债权人根本无法知道公司为其提供担保时是否超过了公司章程规定的总额。如果公司为债权人提供担保时事实上已经超过了公司章程规定的总额时,是否应当认定债权人为 “恶意”呢? 四、无权处分制度下的思考路径 综上,公司担保合同的效力不应当以违反第16条第1款的规定而当然无效,也不应当因为该款的规定加诸当事人以审查义务,使得当事人善意标准提高,根据合同法50条一般规定判定此类合同有效即可。但笔者仍然尝试从16条的立法目的及合同法中无权处分合同的效力角度来探讨违反16条第1款的担保合同的效力应当如何看待。以期对于公司签订的担保合同的效力进行较为新颖的论证,并以一套法律制度下得出相同结论来从侧面印证以上观点。 (一)公司法第16条第1款的立法目的 公司法第16条的立法背景是公司为大股东担保等违规担保现象屡见不鲜,上市公司尤甚。为规范公司内部决议形成的严谨和严格控制对外担保风险,才有这一条出现。 从基本原理分析,公司作为一个独立的民事主体,公司财产实际上属于公司所有。公司的机关行为就应该视为公司的行为,否则独立法人资格的意义就不复存在。16条第1款的规定实际是对公司处分权(公司处分自己的财产)的限制,即需要通过公司章程规定的股东(大)会或者董事会的决议才能处分这一部分财产。因此,由于其是规范公司自身行为,则公司章程不具有溢出效应,不对担保人附加“通知”而产生的义务。 (二)无权处分合同规则的适用 根据以上论证,公司作为独立法人,享有处分自己财产的权力,但是在违反第16条规定时,公司是公司财产的所有权人和无权处分人,此时不能适用合同法第51条的规定,因为51条规定的是“处分他人财产”,而应当适用合同法第132条的规定的反面解释,合同法第132条规定:“出卖的标的物,应当属于出卖人所有或者出卖人有权处分。法律、行政法规禁止或者限制转让的标的物,依照其规定。”此时,公司对外担保实际是在对公司财产进行处分,应同时适用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买卖合同纠纷案件适用法律问题的解释第三条的规定:“当事人一方以出卖人在缔约时对标的物没有所有权或者处分权为由主张合同无效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出卖人因未取得所有权或者处分权致使标的物所有权不能转移,买受人要求出卖人承担违约责任或者要求解除合同并主张损害赔偿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根据此条规定,在债权人根据法律做出进一步的法律行为前,该担保合同应当是有效合同。第1款中,债权人不得主张担保合同无效,根据第2款规定,债权人可以要求担保公司承担侵权责任或者要求解除担保合同并承担损害赔偿。 因此,通过这种分析路径,也可以得出相似结论,在公司违反公司法关于担保的规定时,担保合同仍然被认定为有效。 五、结论 在对法律进行解释的过程中,应当尽量避免对应当由当事人意思自治的事务的干预,以免在法条解释过程中过分保护一方法益影响公司法整体的利益分配。本文对规范性质方法和债权人应负审查义务的观点的批判以及以无权处分合同制度分析公司对外担保行为的效力得到的结论基本相似:原则上应当认为该类担保合同有效,第三人不须承担审查义务。 注释: 朱慈蕴.公司法原论.清华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第159页. 史尚宽.民法总论.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0 年版.第303 页. 苏永钦.私法自治中的经济理性.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第43 页. 梁上上.公司担保合同的相对人审查义务.法学.2013(3);宁金成.公司违反章程规定对外担保的效力研究以公司法第 16 条第 1 款的适用为分析背景.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7月刊;朱晓娟.论我国公司担保制度的规范属性与司法适用对公司法第 16 条规定的解析与适用.中国政法大学学报.2012(5);高圣平.公司担保相关法律问题研究.中国法学.2013(2). 陈冲,丁冬.公司对外担保效力问题研究基于司法裁判的分析与反思.金融法苑(2011 年总第83 辑).中国金融出版社.2011 年版.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现在进行时用法课件
- 2025年Python数据库应用培训试卷:实战演练与押题解析
- 2025年中学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知识与能力专项训练模拟试题版
- 2025年计算机技术与软件专业技术资格(水平)考试模拟试卷 程序设计专项训练
- 2025年高考物理电磁学难题解析冲刺试卷
- 2026届河北省石家庄市辛集中学化学高三上期末达标测试试题含解析
- 玩水安全知识培训内容课件
- 吉林省白城市洮南第十中学2026届化学高一上期末联考模拟试题含解析
- 研究生法律类题目及答案
- 个人信息保护协议格式
- 兽药销售业务培训教材
- 2025年湖北省农村义务教育学校教师公开招聘小学语文真题(附答案)
- 2025-2030中国医疗护理器械行业市场发展现状及发展趋势与投资风险研究报告
- 2025四川绵阳市医学会招聘2人笔试模拟试题及答案解析
- 测绘法规与管理课件
- 湖南省安仁县2025年上半年事业单位公开招聘试题含答案分析
- 2025-2026学年秋季第一学期学校德育工作安排表
- 2025-2030中国汽车工程服务外包(ESO)行业现状调查与前景趋势研究报告
- 外墙排水管施工合同
- 2022年十部经典的三级片电影
- 顶推法钢箱梁安装施工方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