琵琶行教案 师用.doc_第1页
琵琶行教案 师用.doc_第2页
琵琶行教案 师用.doc_第3页
琵琶行教案 师用.doc_第4页
琵琶行教案 师用.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教 学 设 计第 周 星期 年 月 日教学内容琵琶行课型基本阅读课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理解文中重要语句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学会运用比较法品味语言。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以文中“同是”为突破口,指导学生认真阅读全诗,把握作者和琵琶女产生共鸣的基础。教材分析重点诵读难点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学情分析普通班,学生能力比较差,学习语文的积极性不高学习用具多媒体教学过程第一课时 立足于解读文本一、导入导入一:白居易一直有一个人生理想,他也在一并实现着他的这个人生理想:“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解释?),这句话来自孟子。导入二:唐宣宗的诗 缀玉连珠六十年,谁教冥路作诗仙?浮云不系名居易,造化无为字乐天。童子解吟长恨曲,胡儿能唱琵琶篇。 文章已满行人耳,一度思卿一怆然。这首唐代的皇帝唐宣宗的诗赞颂的是谁呢?大家能不能看出来?白居易。追问:你怎么知道的?今天我们就学习他的琵琶行。初中我们学习过他的卖炭翁,谁来给大家介绍一下白居易?人生理想和文学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强调和继承我国古典诗歌的现实主义优良传统,反对“嘲风月,弄花草”而别无寄教学过程托的作品,是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在文学史上有重要地位。二、阅读第一步:初步了解课文内容。引导学生初步感知课文:默读一遍。检查(合上书本):琵琶女弹奏的是什么曲子?霓裳(霓裳羽衣曲)、六幺。弹奏技艺如何?高超。你怎么知道的(请用诗中语句回答)?本文写了几次演奏?三次。你是怎么知道的?你能说出本文比较有名的句子有哪些吗?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问:哪位同学用简练的语言来讲述一下本文的故事?简练的语言。这首诗说的是元和十年,诗人被贬到九江郡,第二年送客湓浦口,听到琵琶女弹琵琶,勾起了心中没落的情感,他听了琵琶女的弹奏并为他作了一首词。把握梳理课文内容结构,全诗按时间顺序分为五段:(请按文章内容填出空白处)(一) 江头送客闻琵琶 (二) 江上聆听琵琶曲:(邀见歌女;演奏名曲;听者陶醉) (三) 歌女倾诉身世苦:(少年欢乐;晚年凄凉;悲苦心境) (四) 同病相怜伤迁谪(五) 重闻琵琶青衫湿第二步,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共同深入钻研课文。请大家仔细阅读课文,作业:有不懂的地方提出来;有收获的地方记下来,大家共享;有疑问的地方提出来,大家共同探讨(如果学生没有问题,教师就提几个问题,并强调,有问题是正常的,没有问题就没有必要学习了)。初步阅读,总有点感受,请随意谈;肯定也有问题和困惑,提出来,共同研究解决。可以解决一些,有些留待下面研讨。注意读音 铮(zhng) 悯然(mng) 转徙(x) 浔阳(xn) 枫叶(fng) 瑟(s) 声声思(s) 捻(nin) 霓裳(nchng) 秋月白(b) 衣裳(chng) 红绡(xio) 钿头银蓖(din b) 谪居(zh) 整顿衣裳(chng) 还独倾(hun) 间关(jin)三、解读任务:再一次朗读课文,大家能不能发现文中的主旨句是什么(表达全文中心的句子),并说出理由(为什么这句是主旨?)。“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这是公认的主旨句,为什么?引导学生解释本句(详细,翻译和理解)。紧扣“同是”二字,看到两个人物哪些地方相同?归纳,“类似的遭遇”(引导学生细读课文,概括)是:琵琶女:色艺超群、红极一时白居易:官至左拾遗(谏官) 屡次上书针砭时弊诗艺出众琵琶女:年长色衰、处境寂寞; 白居易:谪居卧病,孤独寂寞;琵琶女的转折原因:弟走从军,阿姨身死,年长色衰;被无情的岁月抛弃。白居易的转折原因:屡次上书针砭时弊,得罪宪宗和官僚集团,被被上层社会抛弃(贬官)。这里运用了对比、反衬的手法:用过去衬现在,突出了两人寂寞孤独,无人理解的艰难处境。类似的遭遇、一样的体验、相同的感受。诗中既刻画了一个漂流沦落,凄楚孤苦的琵琶女形象,又通过“同是天涯沦落人”的感慨,抒发了作者自己“谪居卧病浔阳城”后的苦闷心情,塑造出作者横遭贬谪,郁郁寡欢的形象。总结:经过上面的分析可以理出本文的线索和思路:白居易琵琶女(暗线) (明线)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交汇点)问:两条线索我们搞清楚了,现在我们研究一下题目,再来体会一下本文线索的主次轻重。题目是“琵琶行”,“行”只是一种体裁的标志,也就是写琵琶的意思。按照本文的人物来看,写的是琵琶还是琵琶女,还是另外有别的意思?学生思考、讨论。(你们说白居易写本文的目的是什么?)处处写琵琶女,实际在处处写白居易自己,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用暗线写,正是白居易手法的高超,如果不仔细品读,还真以为是在写琵琶女呢,让人误解的时候,也让人明白:我白居易不爱表现自己,原来他是含蓄地表现自己。教学生学会运用比较法品味语言。诗歌是最精练的语言艺术。品诗,除了要好好朗读外,就是对语言的咀嚼推敲,体味诗人炼字的高超技巧。品词语。品味、讨论: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映、透)月。品味、讨论:别有幽(忧)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品句子“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改成“一声呼唤就出来,抱着琵琶来见面。”请大家赏析。比较赏析三次“月”的描写。先让学生找出有关语句再赏析。比较赏析诗中的音乐描写。体会用比喻和不用比喻的区别。音乐美妙美妙美美妙,声音好听好听好好听!这样写行不行?作业:比喻,就是用熟悉的来比方不熟悉的,使人容易理解,那么请大家用自己想到的合适的比喻来描绘一下本文高超的演奏技艺。第二课时 拓展篇一、师生共同分析、欣赏:作者用了哪些手法来描摹音乐?这些手法有何好处? 1、比喻(找出比喻句并分析各比喻句描摹出了音乐的什么特点?并分析比喻描写的好处。) 大弦嘈嘈如急雨(粗重急促) 小弦切切如私语(亲切细柔) (轻柔尖细、委婉缠绵)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错落有致、清脆圆润) 间关莺语花底滑(婉转优美)(悠扬婉转、悦耳动听) 幽咽泉流冰下难(低沉凝涩) 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激越雄壮、高亢激昂) 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凄厉) “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这里写乐曲旋律的变化是:DA.由舒徐流畅逐渐沉咽间歇停顿激越雄壮B.由激越雄壮逐渐沉咽间歇停顿舒徐流畅C.由舒徐流畅间歇停顿逐渐沉咽激越雄壮D.由激越雄壮舒徐流畅间歇停顿逐渐沉咽好处:把抽象无形的音乐变成形象可感的实体。 2、叠词和联绵词: 叠词:弦弦、声声、续续、嘈嘈、切切 联绵词:间关(叠韵)、幽咽(双声) 使音节悦耳动听 3、正面描摹与侧面烘托 正面描摹: 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 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 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侧面烘托: 东船西舫悄无言,惟见江心秋月白。 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发。 凄凄不似向前声,满座重闻皆掩泣。 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写听众的反映,突出了琵琶曲感人的艺术效果。 4、曲中带情:以听者的感受衬托音乐的声情并茂。 琵琶曲如此感人,除了琵琶女弹奏之技艺高超之外,是否还有其他原因?一个十分重要的原因就是感情。琵琶女是带着感情了弹奏的,而诗人也是带着感情来听、来描摹的。(找出有关感情的诗句): 琵琶女以情演曲 未成曲调先有情 似诉平生不得志 说尽心中无限事诗人以情绘声 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 问:从中我们分明可以感受到琵琶女在演奏中融入了自己的身世之感。而诗人也从乐曲中听出了其中的感情。诗人为何能听出? a、诗人是音乐大家。 b、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相似的身世遭遇使然。 所以,带着感情去描摹音乐也是本诗描摹音乐成功的重要原因之一。 附:说一句题外话,古人有的责备白居易不该于谪居中夜入离妇之船,认为有违礼法。我们倒认为,白居易能冲破封建的等级观念,平等地看待一个地位卑贱的琵琶女,将自己的仕途坎坷同她的昔为倡家女、今为商人妇的遭遇作类比,是非常难能可贵的。我国古代诗人虽有自比美人芳草的传统,但大都比的是纯洁的少女或者高尚的贵妇,自比歌伎是较少见的。5、小结: 描写特色:A、大量运用比喻,化抽象无形为形象可感;B、巧用拟声词和叠词; C、正面描摹与侧面烘托结合; D、带着感情去描摹音乐。三、总结全诗、布置作业。附录:韩愈听颖师弹琴:昵昵儿女语,恩怨相尔汝。 (琴声袅袅升起,轻柔细屑,仿佛小儿女耳鬓厮磨,窃窃私语)划然变轩昂,勇士赴敌场。 (琴声变得昂扬激越起来,就像勇猛的战士挥戈跃马冲入敌阵)浮云柳絮无根蒂,天地阔远随飞扬。(由刚转柔起伏回荡,如浮云柳絮飘浮不定,若有若无 难于捉摸,却逗人情思。)喧啾百鸟群,忽见孤凤凰。 (蓦地,百鸟齐鸣,啁啾不已,安谧的环境被喧闹的场面所代替。 在众鸟翩跹之中,一只凤凰翩然高举,引吭长鸣。)跻攀分寸不可上,失势一落千丈强。 (这只不甘与凡鸟为伍的孤傲的凤凰,一心向上,饱经跻攀之苦,结果还是跌落下来。这里除了用形象化的比喻显示琴声的起落变化外,似乎还另有寄托。联系后面的“湿衣泪滂滂”等句,很可能包含着诗人对自己境遇的慨叹。) 以上是正面描写,多用比喻,且带感情。 嗟余有两耳,未省听丝篁。自闻颖师弹,起坐在一旁。推手遽止之,湿衣泪滂滂。颖师尔诚能,无以冰炭置我肠!(写自己听琴的感受和反应,从侧面烘托琴声的优美动听。) 从侧面烘托琴声的优美动听简析:喜惧哀乐,变化倏忽,百感交集,莫可名状,这是韩愈听颖师弹琴的感受。读罢全诗,颖师高超的琴技如可闻见,难怪清人方扶南把它与白居易的琵琶行、李贺的李凭箜篌引相提并论,推许为“摹写声音至文”了。 诗分两部分,前十句正面摹写声音。琴声袅袅升起,轻柔细屑,仿佛小儿女在耳鬓厮磨,窃窃私语。忽然,琴声变得昂扬激越起来,就像勇猛的战士挥戈跃马冲入敌阵。接着琴声又由刚转柔,呈起伏回荡之姿。此时,天朗气清,风和日丽,远处浮动着几片白云,近处摇曳着几丝柳絮,它们飘浮不定,若有若无,难于捉摸,却逗人情思。蓦地,百鸟齐鸣,啁啾不已,安谧的环境被喧闹的场面所代替。在众鸟翩跹之中,一只凤凰翩然高举,引吭长鸣。这只不甘与凡鸟为伍的孤傲的凤凰,一心向上,饱经跻攀之苦,结果还是跌落下来。这里除了用形象化的比喻显示琴声的起落变化外,似乎还另有寄托。联系后面的“湿衣泪滂滂”等句,很可能包含着诗人对自己境遇的慨叹。“湿衣”句与琵琶行中的“江州司马青衫湿”颇相类似,只是后者表达得比较直接、显豁罢了。后八句写自己听琴的感受和反应,从侧面烘托琴声的优美动听。这种感情上的强烈刺激,实在叫人无法承受!阅读提示听颖师弹琴一诗在音乐的描写上也十分地成功,试与琵琶行作一比较分析。参考解说相同:1.两诗均运用了“以形喻声法”。在描摹琴声的时候都能以形喻声,赋形于声,特别是比喻句的反复运用,形象地描绘出音乐的节奏和旋律,将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琴声巧妙地转换成有形的立体的视觉形象,使人产生如临其境之感。2. 都运用了“以情传声法”,将自己的倾听的感受写进去,并传达给读者,从而产生感情的共鸣。3. 都运用了“正侧面相结合的描写法”,均以正面描写为主,侧面衬托为辅。不同:1.琵诗不仅描写了琵琶女弹唱的起始发展高潮结束的全过程,而且对弹唱的每一个阶段均作了声声入耳、句句铭心的细致描写;听诗虽也写出琴声时而高扬、时而低沉的节奏感,但没有对颖师整个弹琴的全过程作具体的描写。2. 琵诗的设喻角度是多方位的;而听诗主要是从视觉设喻。3.琵诗不但写有声,也写无声,声中有情,声情并茂;而听诗主要是摹声。另外,听诗在形式上采用的长短不一的杂言体,与忽高忽低的琴声及诗人忽起忽落的感情相适应。总之,两诗对音乐的描写虽然有所不同,但都能曲尽其妙,有着很强的艺术感染力。附录:1 琵琶女为何选择嫁给商人?提示:是不是商人有 钱?可不可以嫁给“董永”那样的农民呢?2 、她的选择是自愿的,还是无奈?3、琵琶女值不值得同情?4、白居易会不会爱上琵琶女? 提示:同情与爱情有区别吗?附录:课外扩展:赏析苏轼的一首写琵琶声的词水调歌头。昵昵儿女语,灯火夜微明。恩怨尔汝来,弹指泪和声。忽变轩昂勇士,一鼓填然作气,千里不留行。回首暮云远,飞絮搅青冥。 众禽里,真彩凤,独不鸣。阶攀寸步千险,一落百寻轻。烦子指间风雨,置我肠中冰炭,起坐不能平。推手从归去,无泪与君倾。附录:作者简介及背景提示白居易,唐代著名现实主义诗人,字乐天,晚年号香山居士,生于河南省新郑,青年时家境贫困,对社会生活及人民疾苦有较多的接触和了解。二十九岁中进士,官至左拾遗(谏官)。有“兼济天下”的理想,屡次上书针砭时弊。写下了新乐府、秦中吟为代表的“讽喻诗”,反映了劳动人民的痛苦生活,揭露了统治阶级的腐朽和罪恶。由于得罪了宪宗和官僚集团,被贬官。著有白氏长庆集七十一卷,今存书近三千首。在文学上白居易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强调和继承我国古典诗歌的现实主义优良传统,反对“嘲风月,弄花草”而别无寄托的作品,是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在文学史上有重要地位。作品以通俗流丽著称。琵琶行是我国文学史上著名的长篇叙事诗,是白居易的代表作品之一。初中学过他的作品卖炭翁。 三、本诗的相关文体常识。1、 关于歌、行、引: 这两句写出了自己与琵琶女之间身世的共同点“同是天涯沦落人”。他们之间虽然出身、经历有很大的不同,但是也有相似之处:1、一个“本是京城女”,一个“去年辞帝京”,都是从京都长安来到遥远地僻的江州; 2、一个是名满京都的名艺人,一个是才华横溢的大诗人,都有出类拔萃的才能; 3、一个因年长色衰而嫁商人,一个因直言相谏而遭贬谪,都有由荣至衰的不幸遭遇,都同样怀着满腹的“幽愁暗恨”,过着冷落凄清的寂寞生活。正因为如此,诗人写琵琶女高超的技艺,正是为了表现琵琶女的悲凉身世唤起人们对琵琶女的同情;而诗人写琵琶女的悲凉身世又是为了表现自己政治上的失意,抒发郁积心中的左迁之愁、贬谪之恨。这正是作者的写作动机,这两句是全诗的主题所在。诗人通过沦落天涯的歌女的一生,来抒发自己忧国遭贬的政治苦闷。把对琵琶女的无限同情,对被贬谪的满腔幽愤,对封建社会冷酷黑暗的揭露完全交织在一起,是封建社会一种带有普遍意义的典型情绪。现成了人们表达同病相怜,互相慰籍的名句。这两句直抒“天涯沦落”之感。附录:琵琶行是否有真感情琵琶行是白居易的一首非常著名的诗。开头的几句是:“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一般人都认为白居易与他所送之客有很深的感情,所以舍不得他走,亲自送客,并送到江边送上船。但是,如果联系本诗背景,可能会发现白居易的热情好客未必是真。白居易被贬江州任司马,落魄之极,以前在京时的“朋友”们未必有多少人会千里迢迢地来看望他,所以白居易是很孤寂的。这时,有一个文友来了,白居易自然欣喜若狂,饮酒赋诗,游山玩水,自不在话下。但客人终归是要走的,白居易一而再再而三地挽留,但还是留不住了,只好送别。这里我们应注意,白居易一再挽留客人,并非是他俩感情甚笃,许是在这偏僻的江州实在是找不出人跟他说知心一点的话,这位朋友可能还能说上几句的。我们来看原诗,送别的时间是晚上,说明白居易留客之辛苦,实在是再也留不住了,一推再推到晚上客人也要走。实在没办法,那也只好让客人走,他就一直送到江边。但越送自己越觉得孤独,就送上了客人的船。送上了船还觉不够,还要再次喝酒。我们可以想像,他们是刚刚在家里喝了酒出来的,在船上还要喝酒这只能说明白居易内心真的空虚无聊。所以,白居易送客未必能说明他与客人有多深的感情。这里也为下文偶遇琵琶女埋下了情感方面的伏笔。在没有知音的情况下,耳闻京都声,这是多么激动人心的事啊。况且琵琶女与作者“同是天涯沦落人”,自然相见恨晚了。我们还可以这样设想,假如白居易在京城遇上这个琵琶女,他未必会如此兴奋吧,因为京城到处都是像这个琵琶女一样的人。从这一点我们还可以看出,白居易专门为一个“年长色衰”的“倡女”写“凡六百一十六言”的长诗,实在是因为白居易“谪居卧病浔阳城”,找不到朋友啊。我们从这里也可看出白居易写“送客”这一情节的良苦用心。无独有偶,李白有一首诗也值得玩味。这是他的赠汪沦:“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沦送我情。”乍一看,我们还以为汪沦与李白有“深千尺”的感情,而事实果真如此吗?汪沦是个酿酒的,与李白这个文人是不可能怎么相交的。但汪沦又想请李白这个名人为他的酒作“广告”,怎么办呢?他向李白发了一封请柬:“我们这里有十里桃花,万家酒店。”李白有两大爱好,其一是喝酒,其一是游山玩水。看到这个请柬,自然心花怒放,欣然前往。但到那儿一看,情况并非如此,只有一个小潭,名“十里桃花潭”,还有一家酒店,名“万家酒店”。李白顿时知道汪沦请他非饮酒游潭而是另有用意了。他可能还是在那里住了几日,然后就扫兴而归了。李白走的时候没有向汪沦打招呼,他乘舟欲行,“忽”闻岸上有歌声,这个“忽”字表明是预料之外的。这时看见汪沦提着酒,踏着歌,来为李白送行了。汪沦为什么要来送行,是因为他请李白来的目的还没达到。李白也想起了汪沦的用意,于是专门为汪沦写了这首诗。这首诗是特为提高汪沦的知名度而写。我们可以看到诗中有“李白”和“汪沦”两个人的真名,这种情况在别的诗中不多见吧。何况古人称呼别人一般称“字”而不称“名”,而这首诗直呼“汪沦”,更进一步地说明李白是特地将汪沦这个名字与自己的名字并列,意思就是说:“汪沦是我的朋友,汪沦的酒我喝过,汪沦的酒,好酒!”所以,赠汪沦这首诗并不见得李白与汪沦感情有多深,而可能是一首地地道道的“广告诗”。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发。在枫叶飘飞、荻化凋零、凉风瑟瑟的深秋时节,作者和朋友饮酒作别,几杯浊酒赶不走因朋友离别而带来的悲伤,借酒浇愁愁更愁,于是只好默默望着倒影江中的月亮。这里的“茫茫”,既写出作者与朋友分别后,朋友将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