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论框架下的儿歌翻译——以《阿丽思漫游奇境记》中的儿歌为例.pdf_第1页
目的论框架下的儿歌翻译——以《阿丽思漫游奇境记》中的儿歌为例.pdf_第2页
目的论框架下的儿歌翻译——以《阿丽思漫游奇境记》中的儿歌为例.pdf_第3页
目的论框架下的儿歌翻译——以《阿丽思漫游奇境记》中的儿歌为例.pdf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语言文字 目的论 框架下的儿歌翻译 以 阿丽思漫游奇境记 中的儿歌为例 刘立香 集美大学外国语学院 福建厦门 361021 摘 要 翻译目的引导翻译行为 决定翻译策略的选择 儿歌的翻译目的应该与整个翻译行为的目的相适 应 忠实原作还是忠实读者要根据翻译目的而定 阿丽思漫游奇境记 汉语译本有着广泛的读者群 其中儿 歌的翻译体现出了不同的翻译策略和目的 美与忠实的矛盾在儿歌翻译中尽显无遗 究竟要采用何种策略 倾向哪一个阵营 仍然要由翻译目的而定 关键词 目的论 翻译行为 翻译策略 作者简介 刘立香 1981 女 山东无棣人 集美大学外国语学院讲师 厦门大学博士研究生 研究方向 英 语教学与翻译研究 一 引言 Reiss 2 为了 便于吟诵 常采用生活中语言的自然节奏 否则拗 口难听 3 主题多为描述儿童的生活 探讨儿童的 内心世界 情感与愿望 4 由于儿童重在形象思 维 弱在逻辑思维 一般少用抽象词 多用表达色 彩 声音与形状的词 多用短句 标注出关联词用 以引导儿童读者来联系上下文 5 主题一般升华 到普遍性原理 具有正面导向作用与启蒙教育目 的 因此 译者在确定翻译对象为儿童时 就要考 虑到这几个因素 让孩子们在了解外国文化时 更 多地享受阅读的快乐 发挥译文的教育作用 三 几首儿歌的译本分析 阿丽思漫游奇境记 是著名作家刘易斯写给 教父的女儿的作品 后来广为流传 成为儿童文学 的一部分 若把它译成汉语 译给中国的儿童 首 先要看原作者的意图和译本是否符合目标语的情 境 以文中的一首诗歌为例 How doth the little crocodile Improve his shining tail And pour thewaters of theN ile On every golden scale How cheerfully he seem s to grin How neatly spread his claws And w elcome littlef ishes in With gently smiling jaws 91 第 27卷第 2期 攀枝花学院学报 2010年 4月 Vo l 27 No 2 Journal ofPanzhihuaUniversity Apr 2010 这首诗歌是阿丽思在几经变化以后 发现自 己不知道究竟发生了什么事 试着背 小鳄鱼 来 看自己是谁的时候说的怪词 这首诗是根据英国 诗人艾萨克瓦茨 IssacW atts 1674 1748 的说教 诗 反对懒惰和胡闹 写的 在当时英国的读者看 来是很熟悉的 然而 时至今日 人们对原诗的了 解已经很少 在翻译的时候 译者可以考虑到目的 语读者的文化素质和水平而翻译 作为儿童文学 的一部分 译者要本着为儿童服务的准则 争取译 出简单明了 而又颇有情趣的作品 在无法传递某 些信息的时候 适当地改译或增加一些内容 这是 儿歌翻译中必须要注意的问题 看下面几则译 文 1 小鳄鱼 尼罗河上晒尾巴 片片金光鳞 洒点清水罢 笑咪咪 爪子摆得开又开 一口温和气 欢迎小鱼儿来 赵元任 译 2 小鳄鱼怎样保养 它闪亮的尾巴 把尼罗河水灌进 每一片金色的鳞甲 它笑得多么快乐 伸开爪子的姿势多么文雅 它在欢迎那些小鱼 游进它温柔微笑着的嘴巴 e book 3 小鳄鱼 尾巴亮 怎样使它亮又亮 尼罗河水哗哗响 冲得鳞甲闪金光 咧开嘴 笑得欢 伸开爪 多灵巧 张开两覨眯眯笑 欢迎小鱼往里跳 陈复庵 译 译文 1 是赵元任的译作 2 来自电子文 本 3 是陈复庵的译文 三者基本上都是描写小 鳄鱼的神态和动作 但表达方式略有不同 译文 1 简洁明快 读来琅琅上口 其中也不乏情趣 例如 晒尾巴 洒点清水 一口温和气 等 可 爱的鳄鱼形象呼之欲出 这种写法符合儿童阅读 的心理 简单有趣 能够吸引小孩的注意力 给他 们带来一点欢乐 同时赵译押 a 韵 节奏明快 读起来更上口 更易于中国的小朋友记忆 译文 2 直译的成分更多一些 句子稍长 难以记忆 虽 然原诗的意义基本传递出来了 但译文读来缺少 了一些情趣 译文 3 在照顾原文的同时 又修饰 了译文的词句 读起来更顺口 更欢快 有儿歌的 味道 三个文本虽各有千秋 但基本都照顾了原 作者的意图 也考虑到了目标语读者的审美情趣 和文化水平 另外 比较有争议的诗歌是 小蝙蝠 的译文 原文如下 Tw inkle t w inkle little bat How Iwonder what you are at Up above theworld you fly Like a tea tray in the sky Tw inkle t w inkle 这首诗是仿照英国诗人简泰勒 Jane Tylor 1792 1853 的一 首著 名 的诗 星星 The Star 而作的打油诗 今天的小朋友对 星星 这 首歌也不陌生了 因此读来也要有熟悉的感觉 并 且意趣盎然 看以下两则译文 1 赵译 汀格儿 汀格儿 小蝙蝠 好好儿说来你何所欲 飞在天上那么高 像个茶盘儿飘呀飘 汀格儿 汀格儿 92 第 27卷 攀枝花学院学报 第 2期 2 陈译 一闪 一闪 小蝙蝠 不知你往哪里扑 高高飞翔离地面 象个茶盘在天边 一闪 一闪 赵译音译 Tw inkle为汀格儿 而陈译则保留了 原词的意义 这两种译法各有特色 赵译时间久 远 那时的孩子们恐怕还不知道 小星星 这首歌 因此音译更容易让儿童接受 而陈译是 1981年 的译本 改革开放的时候正值引进学习西方的初 始阶段 直译虽然会使儿童感到好奇 小蝙蝠怎么 会一闪一闪的呢 但是 通过加注说明 也基本传 递了原文的意义 陈译如今应该更受欢迎 因为 今天的儿童对这首歌已经很熟悉了 再读这首译 诗也会想起 小星星 这首歌 或许会有一些启发 第二句的译文 at表明了蝙蝠飞的方向 赵译用了 文言味十足的 好好儿说来你何所欲 不知道小 孩读到这里能否明白 而陈译直接翻译成了 不知 你往哪里扑 则比较简洁明快 直接生动地描述 了蝙蝠的动作 下面两句的译文赵译用了 那 么 茶盘儿 飘呀飘 这种儿童喜欢的语言 更亲切生动地表现出了原文的情趣 不仿综合两 种版本的优点 合成为更为儿童喜闻乐见的译文 一闪 一闪 小蝙蝠 不知你往哪里扑 飞在天上那么高 像个茶盘儿飘呀飘 一闪 一闪 徐德容 4 33在 儿童文学翻译刍议 中从儿童 文学的语体特征 儿童情趣和跨文化交际三个方 面 分析了儿童文学的特点及译者应该注意的问 题 他指出 儿童对具体形象性很依赖 韵律和节 奏给儿童以审美愉悦 能够激发他们的情绪 因 此 译者遣词造句要琅琅上口 有较强的节奏感和 音乐性 从上文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 译者基本 注意到了这一点 在使用词语时力求明白如话 意 义充实而情趣盎然 另外 在海龟唱 美味的汤 的一节中 我们发 现各种译文的差距不小 赵译把 beautiful soup译 成了 体面汤 而其它两个译本都是 美味的 汤 因此在用词方面各不相同 尤其在抒情的几 行 赵译用了 半夜起来喝面汤 体面汤 半夜起 来喝面汤 体面汤 涕洟糜餍汤 涕洟糜餍汤 而其它两个译本都是 晚餐用的汤 美味的汤 晚 餐用的汤 美味的汤 美 味的汤 汤 美 味的汤 汤 显然 赵译改译了歌曲的内 容 把假海龟的憨态用 面汤 体面汤 俩子 儿汤 表现出来了 而另外两个直译的译本 虽然 忠实地传达出了原文的内容 却没有赵译有趣 更 能吸引儿童读者 并且 这首歌曲是仿照当时的 歌曲而作 时隔境迁 这种情趣已经很难传递到今 天 更别说外国了 因此 只能靠加注的方式告知 读者 但这种方式丝毫不能增加人们对歌曲的感 觉 译者应该适当处理原文 把目的转到假海龟的 身上 让人们对假海龟的憨态举止更感兴趣 让儿 童读者对故事中的人物印象更加深刻 见赵译如 下 体面汤 浓又黄 盛在锅里不会凉 说什么山珍海味 哪儿有这么样儿香 半夜起来喝面汤 体面汤 半夜起来喝面汤 体面汤 涕洟糜餍汤 涕洟糜餍汤 半夜起来喝面汤 体面汤 涕漓涂卤汤 体面汤 黄又烫 鱼翅燕窝比不上 谁不肯为了这味儿弄到破家荡 破家荡产叫碗汤 俩子儿汤 破家荡产俩子儿汤 体面汤 涕洟糜餍汤 涕洟糜餍汤 天亮起来喝面汤 体面汤 啼哩吐噜唏哩呼噜汤 半夜起来喝面汤 体面汤 半夜起来喝面汤 体面汤 涕洟糜餍扬 涕洟糜餍汤 93 第 27卷 刘立香 目的论 框架下的儿歌翻译 第 2期 目前 阿丽思漫游奇境记 有好多译本 然 而 优秀的译本并不多 就连赵译也受到了质疑和 批评 在 名著与名译 一文中 叶至善 5 评价赵 译说 据说原作到处妙趣横生 这位赵老先生只 怕体现不出来 译的时候费尽心思 这样一本名 著名译 原式原样印出来供专门家研究 看来很有 必要 让孩子们自己读恐怕难 很难 如果是为了 学习英语的需要和研究需要 忠实的译文是有帮 助的 可以让学习者和研究者尽快接近原文和原 作者 理解原文的意义和写作风格等 但是 如果 为了孩子们翻译儿歌 那么最有发言权的就是孩 子们 如果他们喜欢则说明译文可读 如果孩子们 看不懂或不喜欢 就说明译者的策略选择错误或 水平有限难以实现译文可读性 在处理儿歌翻译的过程中 译者往往受制于 原文的内容和框架 虽然努力做到了字面 忠实 却没有考虑儿童读者的特点 尤其没有考虑到儿 童的阅读和欣赏水平 原文是想给孩子们带来乐 趣 而译文却造成了很多阅读困难 不容易激发儿 童的兴趣 从而原文的目的无法在译文中实现 与原文相比 各个译本都略有失彩的地方 儿歌 翻译的读者是儿童群体 译者要充分考虑到本国 文化的特点和本国儿童的心理 坚持创作的精神 摆脱原文形式和内容的束缚 才能做出读者喜闻 乐见的译本来 更加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 四 小结 文章从目的论的角度出发 考察了儿歌翻译 的目的和策略 通过比较 阿丽思漫游奇境记 中 几个典型的儿歌译本 发现译者在翻译儿歌的过 程中 有的侧重原文意义的忠实传递 牺牲了诗歌 的韵律和儿童读物的趣味性 有的译本虽然保留 了韵律 考虑到了读者的需要 但不够忠实 在评 价这些译本的得失时 我们要充分考虑译者的翻 译目的 如果为了研究原文需要 忠实的翻译要 更合乎翻译目的 如果为了愉悦儿童读者 有趣的 翻译更合乎翻译目的 翻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