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区域工程地质.ppt_第1页
山东区域工程地质.ppt_第2页
山东区域工程地质.ppt_第3页
山东区域工程地质.ppt_第4页
山东区域工程地质.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山东区域工程地质 目录 一 山东简介二 自然地理概况三 地形地貌四 地质构造五 气象六 水文地质条件七 部分地市工程地质简介 一 山东简介 山东简称 鲁 先秦时期隶属齐国 鲁国 故而别名齐鲁 文化名人 儒家学派创始人孔子 能工巧匠尊为 祖师 的鲁班 宋代词人李清照 聊斋志异的作者蒲松龄等著名景点 泰山 趵突泉 蓬莱阁等 二 自然地理简况 山东省位于中国东部沿海的东北段 地处黄河下游 东临渤海 黄海 介于东经114 122 北纬34 38 之间 东西最长约700公里 南北最宽420公里 陆地总面积15 67万平方公里 境域包括半岛和内陆两部分 山东省位于我国地势划分中的第三大阶梯 海拔高度除一小部分山地超过千米以外 大部分山地丘陵都在500m左右 地势起伏较小 相对高度多为200 350m 坡度在20 以下 山东省的地貌基本特征 一是地势中部高四周低 水系呈放射状 全省地势以泰鲁沂山地为中心 海拔高度向四周逐渐降低 泰山 鲁山 沂山共同组成鲁中山地的主体 构成山东省中部一条东西向的分岭 全省地势中南部凸起 东部地势稍低 缓丘起伏 西北部地势低平 黄河 大运河穿行其间 90 的地面在海拔50米以下 由历史上形成的黄河冲积扇 泛滥平原和近代黄河三角洲组成的平原呈弧形环抱于中南部山地的西 北两侧 在山麓冲积平原和黄河冲积平原之间为低洼地带 形成带状湖群 三 地形地貌 三 地形地貌 众多的山间盆地和山间平原散布于低山丘陵之间 海拔高度都在200米以下 山东海岸北依渤海 东及东南濒临黄海 除黄河三角洲与莱州湾沿岸为淤泥质海岸以外 大部分海岸为岩石的侵蚀海岸 海岸曲折 多港湾 岛屿 山东省的最高点是位于中部的泰山 海拔1545米 最低处是位于东北部的黄河三角洲 海拔2米至10米 山东省地形以平原丘陵为主 平原 盆地约占全省总面积的63 山地 丘陵约占34 河流 湖泊约占3 四 地质构造 山东的地质构造多种多样 鲁东没有沉积岩覆盖 只有老的结晶岩基底 属单层结构型 鲁西则在古老结晶岩基底之上 还有较新的沉积岩层履盖 属双层结构 山东的地质构造主要有褶皱构造与断裂构造 在构造分区上分为鲁东 沂沭断裂带和鲁西三个构造区 五 气候 山东省处于暖温带干旱半干旱季风气候区 气候温和 四季分明 全省年平均气温11度 14度 年平均降水量500毫米 900毫米 无霜期沿海地区180天以上 内陆地区220天以上 受季风和地形的影响 年降水量各地域分布不均匀 东部 南部降水量多于西北部 山区多于平原 鲁中南 鲁东沿海多年平均降水量 而鲁西北平原多年平均降水量为 年内降水量集中于 月份 约占全年降水量的 六 水文地质条件 山东省分属于黄 淮 海三大流域 水系比较发育 境内主要河流除黄河横贯东西 大运河纵穿南北外 其余中小河流密布山东省 河湖交错 水网密布 干流长50公里以上的河流有100多条 黄河自西南向东北斜穿山东境域 流程610多公里 从渤海湾入海 京杭大运河自南向北纵贯鲁西平原 长630多公里 湖泊集中分布于鲁中南山地丘陵区与鲁西南平原之间的鲁西湖带 以济宁为中心分为两大湖群 以南为南四湖 以北为北五湖 前者以微山湖为首 后者以东平湖最大 五 水文地质条件 山东省水资源主要来源于大气降水 多年平均天然径流量为222 9亿立方米 多年平均地下水资源量为152 6亿立方米 扣除重复计算多年平均淡水资源总量为305 8亿立方米 另外 黄河多年平均入境水量为385 8亿立方米 90年代因干旱入境水量减少为222亿立方米 山东海岸线长度仅次于广东 位居全国沿海省份第二 长达3121公里 占全国大陆海岸线总长度六分之一 因此是名符其实的海洋大省 自北向南依次有滨州 东营 潍坊 烟台 威海 青岛 日照共七个滨海地级市 庙岛群岛屹立在渤海海峡 是黄海与渤海的分界处 山东海岸大都由地壳断裂上升或海积作用形成 黄河入海口处的岸线由黄河携带的泥沙冲击而成 此地多滩涂 成三角至岚山头 以曲折的岩岸位置间杂沙质海滩岸线 根据山东地貌类型的区域分布规律 可将全省划分为三个地貌类型区 即鲁西北平原区 鲁中南山地丘陵区和鲁东低山丘陵区 菏泽 菏泽市位于山东省西南部 处于黄河冲积平原的前缘 地形呈西高东低 南北高中间低平的簸箕状向东逐渐缓降 地层分布上 除巨野县核桃园东部有少量古生界基岩出露外 其余均被第四系松散层所覆盖 以聊考断裂为界 西部属华北平原地层分区 东部属鲁西地层分区 鲁西北平原工程地质区 该区的工程地质与地貌特征 新生代第四纪松散沉积层分布广泛 厚度大 其成因为冲积 湖积 海积及沼泽沉积 但以冲积为主 主要沉积物为粉砂 粉砂质粘土 粉土 淤泥质软土和盐渍土等 菏泽地壳较不稳定 地震烈度为7 8度 泰山 泰山简介 泰山位于泰安市中部 又称岱山 岱宗 岱岳 泰岳 为五岳中的东岳 主峰玉皇顶海拔1545米 气势雄伟磅礴 有 五岳之首 之称 自秦始皇封禅泰山后 历朝历代帝王不断在泰山封禅和祭祀 并且在泰山上下建庙塑神 刻石题字 古代的文人雅士更对泰山仰慕备至 纷纷前来游历 作诗记文 泰山宏大的山体上留下了20余处古建筑群 2200余处碑碣石刻 泰山形成过程泰山的形成经历了一个漫长而复杂的演变过程 大体上分三个阶段 古泰山形成 海陆演变 今日泰山形成 古泰山形成 在距今25亿年前后 鲁西地区发生了强烈的造山运动泰山运动 原先形成的岩层褶皱隆起 形成巨大的山系 古泰山就是这些山系的一部分 伴随着岩层的褶皱隆起 产生了一系列断裂 大量的中酸性岩浆侵位 并发生了区域变质作用 从而逐渐形成了表壳变质岩系和分布广泛的闪长岩花岗岩类的古老侵入岩体 具有明显的期次 这类岩石约占泰山主体面积的95 以上 是泰山主体组成的物质基础 海陆演变 耸立在海平面上的古泰山经过18 19亿年的风化剥蚀 地势渐趋平缓 古生代初期 华北广大地区大幅度下降 海水侵入 古泰山也随之沉没到海平面以下 在古泰山的风化剥蚀面上沉积了近2000米厚的寒武奥陶纪的海相地层 中奥陶世末 在加里东运动的影响下 华北地区整体上升为陆 经历了一个相当长期的沉积间断 至中石炭世初 发生短暂的升降交替 泰山地区处于时陆时海的环境 在中奥陶统的剥蚀面上 沉积了中 晚石炭纪的海陆交互相合煤岩系 而后 泰山地区持续上升 进入大陆发展阶段 距今1亿年左右的中生代晚期 在燕山运动影响下 泰山南麓产生了数条北东东向高角度正断层 处于断裂北盘的古泰山一方面不断掀斜抬升隆起 另一方面又遭受各种风化剥蚀 最后在山体的高处 把原来覆盖在古泰山上的2000多米厚的沉积盖层全部剥蚀 古老的泰山杂岩得以重新出露于地面 从而开始形成今日泰山的雏形 泰山的塑造和形成离不开距今约3千万年前开始的构造运动 它以垂直升降为主 运动的阶段性和间歇性十分明显 位于泰山南麓的北东东向泰山山前断裂在古近纪重新发生强烈的掀斜活动 北盘的泰山大幅度抬升隆起 并遭受风化剥蚀 而南盘的泰莱盆地则不断沉降接受沉积 由于断块的掀斜 泰山南坡的上升量比北坡大 南坡的侵蚀切割程度比北坡强 造成了主峰南陡北缓的地貌格局 泰山美景 济南简介 济南市 简称 济 因境内泉水众多 被称为 泉城 素有 四面荷花三面柳 一城山色半城湖 的美誉 该区的地质作用 工程地质与地貌特征 基岩地层出露广 主要出露古生代寒武纪 奥陶纪的石灰岩 白云岩 前寒武纪的花岗质变质侵入岩和片岩 片麻岩等变质岩 地壳上升 剥蚀 切割作用强烈 地形地貌起伏变化大 常发育 崩滑流 崩塌 滑坡 泥石流的简称 等不良工程地质现象 地震烈度6度 济南泉水来源于市区南部山区 大气降水渗漏地下顺岩层倾斜方向北流 至城区遇侵入岩体阻挡 承压水出露地表 形成泉水 济南南部山区为泰山余脉 自南而北有中山 低山 丘陵 至市区变为山前倾斜平原和黄河冲积平原的交接带 高差达500多米 这种南高北低的地势 利于地表水和地下水向城区汇集 在地质构造上 南部山区属泰山隆起北翼 为一平缓的单斜构造 由于北侧断裂切断 形成许多小断块 其中千佛山堑断块是构成城区泉群的构造基础 山区以前震旦系变质岩为基底 上布有1000多米厚的寒武系和奥陶系石灰岩岩层 岩层3o 15o倾角向北倾斜 至市区埋没于第四系沉积层之下 在漫长的地质年代 这些可溶性灰岩 经过多次构造运动和长期溶蚀 岩溶地貌发育 形成大量溶沟 溶孔 溶洞和地下暗河等 共同组成了能够储存和输送地下水的脉状地下网道 市区北部为燕山期辉长岩 闪长岩侵入体 质地细密 岩质坚硬 隔水性能好 千佛山断块西有通过纬一路的千佛山断层 东有穿过解放桥和老东门的羊头峪断层 这样就组成了东西北三面阻水岩体 构成了三面封闭的排泄单元 南部山区 在灰岩出露和裂隙岩溶发育的地方 吸收大量的大气降水和地表径流 渗入地下形成了丰富的裂隙岩溶水 这些裂隙岩溶水 受太古界变质岩的隔阻 沿岩层倾斜的方向 向北作水平运动 形成地下潜流 至城区遇到侵入岩岩体的阻挡和断层堵截 地下潜流大量汇聚 并由水平运动变为垂直向上运动 促进了岩溶发育和水位抬高 在强大的静水压力下 地下水穿过岩溶裂隙 在灰岩和侵入岩体的接触地带及第四系沉积层较薄弱处夺地而出 涌出地表 形成天然涌泉 图 从地形方面来看 济南南部为泰山余脉 北部为平原 地势南高北低 为地下水提供了由南向北汇集运动的地形条件 从地质方面来看 济南市区南部主要以石灰岩分布为主 石灰岩由于受到流水的溶蚀 地下多孔隙或溶洞 这为地下水提供了汇集和流动的空间 济南市区北部为坚硬的辉长岩 地下水很难进入 因此在济南市区附近形成了相对较大的地下水压力区 由南部山区源源不断输送而来的地下水便在济南市区冒出 形成泉 趵突泉美景 烟台简介烟台地形是低山丘陵区 山丘起伏和缓 沟壑纵横交错 山地占36 62 丘陵占39 7 平原占20 78 洼地占2 90 低山区位于市域中部 主要由艾山 罗山 牙山 磁山 昆嵛山 招虎山等构成 山体多由花岗岩组成 海拔在500米以上 最高峰为昆嵛山 海拔922 8米 丘陵区分布于低山区周围及其延伸部分 海拔100 300米 沟谷内冲洪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