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马迪竹笛音乐创作中的陕西民歌风格初探 【内容提要】 在当代竹笛曲目的创作中,南、北派风格的笛子曲目已经逐渐被多风格、多地域的笛子曲目所代替,丰富多彩的地方音乐也为竹笛音乐的创作提供了音乐源泉,并且至今已经建立了一套具有不同地域特点的风格体系。马迪在继承传统笛子演奏方法及创作风格的同时,以陕西民歌作为创作基础和素材来源,创作了一大批优秀的竹笛曲目,他的创作形成了其独特鲜明的艺术风格,在笛艺界独树一帜。这不仅拓宽了竹笛音乐创作的广度和深度,而且在中国笛子界引起了广泛的影响。本文通过分析马迪所创作的具有代表性的几首乐曲,探求里面所运用的典型陕西民歌素材。【关键词】 马迪 创作风格 陕西民歌马迪先生是中国著名的笛子演奏家,他在继承传统笛子演奏方法的同时,博采众长,刻苦钻研,勇于实践,不断创新,先后创作了揉音等许多新技法,进一步丰富了竹笛的表现力。其无论在演奏技巧上或作品创作以及教学方法上,都形成了其独特鲜明的艺术风格,在笛艺界独树一帜。在马迪先生数十年的艺术生涯里,创作了塞上风情、纺线线、望乡、春夜喜雨、晨曦、登幽州台歌、山居秋暝、赶牲灵、秦川抒怀、大漠、看秧歌、远韵、跑旱船等数十首优秀乐曲。其中秦川抒怀在海内外影响极广,受到了专家和同行们的高度赞扬。马迪先生的“长安乐派”笛子演奏技法及其艺术风格,既有粗犷豪放激越之情,又不失温婉细腻典雅之韵,其精湛的笛艺及科学的教学方法,博得了民乐界广泛的好评,受到了专家和同行们的高度赞扬。经过多年的艺术实践,马迪逐渐为广大听众所熟悉,并成为中国笛子演奏家中的佼佼者。马迪先生集演奏、作曲于一身,对笛子艺术锲而不舍的追求和精益求精的精神,使他的艺术造诣和才华已臻炉火纯青。他凭一支竹笛弘扬秦风古韵,让世人领略八百里秦川浓郁的西部风情。可以这么说,长安地方,文化深厚,人物荟萃,在这块古老而神奇的土地上,没有理由不出大艺术家和不建立自己的艺术风格和流派! 在谈到自己的创作,马迪先生说过,自己的创作路线有两个,一个是唐诗,一个是陕西音乐。马迪曾经说过:“我还有一个思路就是陕西音乐,关中的碗碗腔、秦腔、眉户,像秦川抒怀这一类的戏曲音乐,我就立足于西北来搞我的创作,陕西的音乐那么丰富,为什么不挖掘它,不利用它,所以我的出发点就是立足于陕西音乐。”是的,陕西是一个古老的地方,它地跨西北和西南,古为雍州、梁州之地(陕北、关中属雍州、陕南为梁州),又称为三秦大地,纵贯南北,连通东西,处于黄河中游和汉江中上游,历史悠久,古老神秘。是中华民族的摇篮和中华文明的发祥地之一。在这块古老的地方,几千年的文化积淀,形成了独特的陕西文化。其中,陕西民歌就是其中一颗璀璨的明珠。马迪通过多年的创作实践,将陕西的民歌运用到自己的竹笛音乐作品之中,同时吸取了长安乐派老一辈作曲家的优点,创作出具有浓厚的陕西音乐风格的作品。马迪成功了,他的成功不是偶然而是必然的。因为,在音乐的创作领域,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马迪的创作吸收运用了大量的民族音乐素材,再加上自己的综合发展,让陕西的音乐魅力又一次走向全国,走向世界。既然马迪的创作大量运用了陕西民歌,在这里,也不得不提一下陕西人和陕西民歌。在陕西,人们的喜、怒、哀、乐,无论哪一种情感,都可以用民歌的形式来表达。无论是站在崇山峻岭之巅,还是走在弯弯曲曲的山道里,或者行进在一马平川的大路上,到处都可以听到顺风飘来的悠扬歌声。陕西民歌是陕西劳动人民精神、思想、感情的结晶,是陕西人民最亲近的伴侣,是陕西劳动人民生活的最直接反映。陕西的民歌种类很多,当地都将之俗称为“山曲”或“酸曲”。主要有信天游、小调、酒歌、榆林小调等二十多种。陕西民歌反映社会生活内容也十分丰富:有的反映社会变革的内容,也有歌唱“长工歌”,这些都反映了陕西人民对封建统治阶级的压迫、剥削的反抗,是一批珍贵的革命历史资料。但大多数作品反映的是平淡的人、平淡的事以及平常的爱情故事,正因为如此,陕西民歌又被称为“爱的海洋”。马迪的笛子音乐创作中借鉴并运用了大量的陕西民歌,如秦川抒怀、塞上风情、纺线线、晨曦、赶牲灵、跑旱船。这些曲目,或是用一部分民歌素材,或是直接根据陕西民歌直接改编。无论哪一首竹笛曲目的创作,还是运用创作手法的不同,最终乐曲都是集中体现了陕西音乐的风格,体现了陕西的风土人情。通过分析马迪近几十年来所创作的作品,不难看出它们之中所包含的陕西民歌及其所体现出的无尽情怀。一 、秦川抒怀秦川抒怀是马迪最具有代表性的作品,这首乐曲创作于1980年,那个时候的马迪才二十四岁,准确的讲还是个学生。这首具有浓厚陕北风味的乐曲一创作出来,立刻就流传于海内外,受到了广大乐友和听众的喜爱。秦川泛指陕西、甘肃秦岭以北的平川地带。乐曲取材于陕西戏曲秦腔和碗碗腔音乐。创造性地运用了笛子“ 揉音”新技法,以笛子模仿板胡的特殊压弦法,使笛子吹出类似板胡演奏“碗碗腔”的效果,使乐曲风格独特,倍添情趣。奔放、细腻的秦风秦韵,激扬豪放的抒发了对欣欣向荣的秦川由衷地赞美之情。秦川抒怀是马迪的第一部作品,这个作品的创作,也奠定了马迪以后的作品风格和创作方向。马迪在谈创作时说过这样一句话:“我在音乐学院的时候,陕西的音乐好像没有人写过笛子乐曲,老师让我多听听陕西的音乐,像碗碗腔,秦腔,陕北民歌,自己也写写东西。”由此可见,马迪的音乐创作从一开始就以陕西丰富的民族音乐资源作为基础,也正是因为这首独特的曲目的创作完成,马迪的笛子音乐创作走向了一个新的阶段。秦川抒怀创作的成功,很大一部分离不开揉音,虽然它也是借鉴弦乐器的技巧,但是我们追根求源,不难发现其中所包含的陕西民歌所特有的东西。陕西是一个大的省份,包括陕北、关中、和陕南。他们当地的歌唱时时的都会产生润腔这个技巧。西北民歌中的润腔其发声特点、音型、发音部位、机能状态及其表现方法等诸方面都与全国其他各地的民歌唱法有所不同。关中不同于陕北和陕南地区的地貌, 它一马平川关,有陕北的黄土高原, 也少有陕南的丘陵山川。因此在本区山歌则很少, 却拥有大量的小调。本地民歌中广泛使用含有微升4和微降7的音阶,以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腔调。这种特殊的音阶的曲调中, 级进下行乐汇较多, 这使本地民歌在高亢、粗犷中加强了旋律的叙事性特征和戏剧性色彩。因此,在马迪所创作中,揉音的根本就是采用了关中特有的音,也就是微降7,在乐器中的表现也就是揉音。在整首乐曲中大量的出现了揉音,这种技巧也使得陕西的浓郁地方风格时时的表现出来。 在秦川抒怀这首乐曲中,主题的音乐是一个慢板,不难听出这个主题运用了在当地流传广泛的要拉你的手这首民歌的素材。要拉你的手这首民歌在陕甘宁地区流传广泛,歌曲炙热而豪迈的表达了西北人所特有的感情特点。乐曲通过运用这一民歌主题,加以变化,清晰的体现出了当地民歌的特点,使乐曲一直处在柔情与豪迈之间,而这也恰恰是陕西人的特点。在整首乐曲的进行之中,要拉你的手在第一部分做为主题出现,而在快板和舒展的第三部分,马迪则大量的运用了秦腔和碗碗腔的音乐素材。从始至终,乐曲中的升4和降7始终在乐曲中出现,这也可以说关中所使用的特殊音阶贯穿了全曲。整首乐曲一气呵成,陕西的地方音乐特点也表现得淋漓尽致。因此,不能不说秦川抒怀这首乐曲的确是马迪竹笛音乐创作中的最具代表性的一首。 二、赶牲灵竹笛独奏曲目赶牲灵是马迪的又一首代表作品。赶牲灵则是根据同名陕北民歌改编而成。乐曲通过模拟铃声、蹄声,以优美轻快的旋律,细致人微地描写了赶毛驴的脚夫苦中作乐, 无拘无束的漂泊生活, 却又充满了对故上的眷恋之情 。乐曲旋律悠扬抒情、音乐情感细腻,淋漓尽致的刻画了妹妹盼望情哥哥归来的焦急心情。这两首作品是非常典型的西北风情的笛子曲, 二十多年来久吹不衰,这对于当时只有二十几岁的马迪来说, 无疑是一个里程碑。也正是因为有了秦川抒怀和赶牲灵的创作, 从而奠定了日后马迪“ 长安乐派”的创作风格。在马迪的创作后记的说明里面,清楚的记载了赶牲灵这首民歌的背景:“旧社会里陕北人民生活贫苦,许多男人靠赶牲灵为生,由于经年累月在外,赶牲灵的家人非常惦念,凡遇到赶牲灵的队伍走来,就有许多妇女、小孩向前探问自己亲人的情况。歌词如此唱到:“走头头的那个骡子呦,三盏盏的那个灯, 啊呀带上了那个铃儿呦噢,哇哇得的那个声。白脖子的那个哈叭呦,朝南得的那个哟,啊呀赶牲灵的那个人儿呦噢,过呀来的那个了。你若是我的哥哥呦,你招一招的那个手,啊呀你不是我那哥哥呦噢,走你的那个路。” 笛子乐曲赶牲灵的创作基本上是以原民歌为主题旋律,通过运用加花、变奏等创作手法创作而成。民歌赶牲灵有四句,基本上是按照起承转合的方式写成。笛子乐曲在马蹄的声音下开始,通过力度的变化,给人一种由远及近的感觉。引子运用民歌赶牲灵的曲调中的高音部分并加上滑音变奏,民歌的主题并没有完全出现。在乐曲的第一部分,马迪的音乐术语标的是“轻盈地”,乐曲仍然是民歌赶牲灵的基本曲调,轻快的速度,给人一种轻松欢快的感觉。一般情况下,乐曲的主题会在这个时候完全的体现出来,可是作者没有,仍然是根据四句民歌的曲调加花、变奏,并在中间大量的运用了叠音、颤音、滑音、历音和单吐、双吐。在乐曲的第一部分的后半部分,作者运用民歌中的特点音程,如2到5等,运用吐连结合的技巧使整个乐曲表现出来的气氛特别活泼。其中还运用了大量的长颤音和短颤音,表现出一种热烈的感觉。还有就是同时运用花舌和颤音同时,运用二三指交替打,演奏下行音阶,模仿骡马的叫声,生动的表现出当地人民看到赶牲灵的队伍的到来那种兴奋欢快的心情。乐曲的第二部分作者标注的是“中板悠扬地”演奏术语。这一段是民歌赶牲灵的旋律完全的出现,中板的速度加上悠扬的演奏,使乐曲主题得到完全的体现。在第二部分的前半部分作者在主题上只是简单的运用滑音、叠音,保持了民歌原本感觉。在第二部分的后半部分是主题的一种变奏,特别是运用颤音,巧妙的表现了一种欢快的鸟叫声。乐曲的第三部分是第一部分乐曲主题的反复,赶牲灵的变奏旋律再次响起。最后乐曲在连续的2音三吐中逐渐结束,音乐由强逐渐渐弱,标志着赶牲灵的队伍在人们的目光中慢慢的消失在道路之上。三 、晨曦笛子独奏曲目晨曦是根据陕北民歌高楼万丈平地起和眉户音乐素材而创作。以黄土高原为背景,面向出生的太阳,感受着阳光洒浴的温暖,满怀激情,讴歌未来。高楼万丈平地起在陕北的民歌中,是特殊的历史年代产生的民歌。这首歌曲旋律流畅,以赞扬和歌颂领袖毛主席为主题,深受人民的喜爱和传唱,旋律富有极其浓郁的地方色彩。马迪在创作晨曦这首笛子独奏乐曲中,将高楼万丈平地起旋律作为乐曲的主题,同时运用眉户的音乐素材,运用典型的慢快慢的曲式结构将整首乐曲有机组织起来。乐曲的第一部分是一个中板,是歌曲高楼万丈平地起旋律的完全的运用。乐曲演奏要求是温柔的、亲切的,其中后半部分则是主题旋律的变奏。在这首曲目里面,音乐里运用的7全是降了半个音的降7。所以,乐曲所运用的音阶也是关中地区所特有的音阶。乐曲的第二部份是一个小快板,作者标记的感情术语为“愉快诙谐的”。乐曲的间奏用了一小节的三拍子,但随后仍转为主题一直用的二拍子,在第二部分的中间又出现四小节的三拍子,紧接着又转回。这一部分音乐的主要素材源自眉户的戏曲音乐。乐曲具有典型的民间戏曲风格,所有的7仍是使用降7,。这里运用了大量的连音、重音、吐音。乐曲演奏情绪上深深的体现了欢快的地域性的民族风格。乐曲的第三部分是一个中慢板的速度,乐曲在这个地方辉煌的演奏出来。主题仍是歌曲高楼万丈平地起的完全旋律的运用,但在调性上却由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的一直使用的G调转到A调。这是一个大二度的升高,使音乐主题较第一部分更加宽广,辉煌,主题也非常到位的体现出来,表现了人民沐浴在晨曦的灿烂阳光中,迎接着美好生活。四、纺线线 竹笛曲目纺线线根据同名的舞蹈音乐而创编。纺线线同时也是一首陕北的民歌,这首歌曲创作于特定的历史时期。1942年底,当时处在延安的中共中央号召边区军民实行大生产运动,“自力更生,丰衣足食”。纺线线这首歌曲就生动的表现了当时人民纺线时的情景。歌曲欢快活泼,体现了边区人民辛勤纺线时的一种愉悦情景。马迪根据歌曲及其它的相关的音乐素材,同时加上了大量典型的北派技巧,如历音,滑音、双吐、花舌等,表现了一种欢快、愉悦的气氛。在结构上,乐曲基本是根据主题的加花变奏。乐曲的第一部分是歌曲纺线线的主题旋律的直接运用。乐曲一开始就是中速,给人一种欢快劳动的感觉。这里除了原先歌曲的旋律的运用,前奏、间奏也得到了作者完全的运用。乐曲的技巧主要是历音和花舌,这两种技巧使全曲洋溢着热烈的情绪。乐曲第一部分的下半部分则是前半部分的变化反复,这种创作技巧经常会在马迪的作品中出现。乐曲的第二部分则是主题的加花变奏,第三部分则是反复了第一部分的部分主题,紧接着就是连续的吐音将全曲逐渐带入到高潮,飞指技巧的运用体现了人们兴高采烈,满怀激情的进行纺线线劳动情绪到达了顶端。紧接着一个放慢的乐句则表现了人们在欢声笑语中,怀着愉悦的心情结束了当天的纺线线劳动。 五、 跑旱船跑旱船是一首竹笛二重奏曲目,由马迪和张延武两个人共同创作完成。乐曲根据我国陕北民歌跑旱船改编创作而来。歌曲跑旱船是流行于陕北的传统舞歌,这是陕北民歌中最具代表性的歌曲之一。每当春节到来之时,陕北各地都要举行一系列活动,如扭秧歌、耍水船、玩龙灯、演小戏。其中,“耍水船”又叫“跑旱船”。“旱船”是我国北方广大农村盛行的一种民间歌舞形式。一般由两个角色,一个由年轻妇女(包头)扮演坐船,一个是手执撑杆的老艄公(小丑),插科打诨,饶有情趣。跑旱船就是在“旱船”表演时演唱的,歌曲生动的表象了跑旱船时的情景。马迪在创作重奏曲目跑旱船时运用了民歌的素材,但是这首曲目和马迪以往创作改编的曲目有所不同,就是全曲用的仅仅是民歌素材,在全曲里面找不到完整的一句和原民歌一样旋律的句子。全曲可以说是从头到尾都在每分钟120拍得速度下一气呵成,其中,运用了大量的吐音。在乐曲的中部,吐音的创作仍然是按照民歌基本旋律进行的创作。既然是一首二重奏曲目,作者在创作的时候,将两只笛子分配的恰到好处,如同两个在歌唱的男女演员,时而重唱,时而同唱又时而对唱,具有浓郁的地方性表演色彩。全曲的整体演奏情绪是热烈的,欢快的,生动的表现出人们在观看和进行跑旱船时那种高兴的心情。六、塞上风情塞上风情是马迪创作的一首比较大型的竹笛与乐队合作演奏的曲目。这首乐曲的创作风格具有浓郁的陕西音乐特点。乐曲根据陕西民歌泪蛋蛋抛在沙蒿蒿林作为主题创作而成。马迪在乐曲简介中写道:“悠扬的信天游回荡在黄土高原上,倾诉着对家乡的深深眷恋之情以及对美好未来的憧憬与向往。全曲分为三段:(引子)信天游;(慢板)眷情;(快板)放歌。” 塞上风情表达的是人性最为质朴、最为原始的感情。“塞上”自古以来就是一个神奇的地方,从它发展的历史脚印来看,无一不充满着奇迹。中国的文化正是从这里起步,炎黄二帝在这里奠基龙的传人,描绘了人类繁衍的蓝图;华夏文明从这里照亮大地;中国共产党在这里把革命推向了胜利。马迪笛子艺术网站叫“秦风古韵”,塞上风情的创作正是反映民风民俗民情的“秦风”代表作。泪蛋蛋抛在沙蒿蒿林是陕西的信天游,是一首对人们对爱情炙热的表达。坡前崖畔,旷野沟谷,豪迈而柔情的信天游唱到“羊勒肚肚手巾三道道蓝,咱们见个面面容易,哎呀拉话话的难;瞭不见那村村瞭不见人,我泪格蛋蛋抛在沙蒿蒿林!” 塞上风情的引子就是运用了这一主题,高亢悠长的信天游,凄美的旋律,一下子就让人感觉如同已经置身在西北的黄土高坡之上。旋律的处理上,马迪用了竹笛的打音和滑音以及最具代表性的揉音。在揉音的里面,陕西的地方性的音乐特点淋漓尽致的表现出来,凄凉、豪迈、柔情。我们可以想象在大西北干涸的黄土,贫瘠的沟壑,死寂的沙丘上,一支孤独的笛子,托物言志,借景抒情,回荡着有情有义的信天游旋律。在引子的最后一句,乐曲将原来的信天游的旋律加以引申,是引子的结束又好似另一个故事诉说的开始。一个间奏之后,乐曲的第一部分也开始出来,如同是在这个古老的黄土地上诉说着古老的生活,让人感觉好似一种断肠天涯的莫名惆怅积蓄在胸中,伴随着寒气袭人的西北风慢慢扩散开来。这一部分乐曲使用了信天游的第一乐句的前半部分作为整个音乐诉说的开始,后面的乐曲就是在这半句后展开,如同是讲不完的故事,说不完的风情。这一部分的创作,作者使用的是一个抒情的速度,旋律的创作也不难听出运用了陕西民歌的风格。乐曲的每个音符里都流露着陕西人民对黄土地深深的眷恋。特别是花舌、垛音、叠音的运用,再加上气息的恰到好处的控制,使乐曲亦刚亦柔。那份纯贞、痴迷、大胆,令人心旷神怡,柔肠百结。乐曲的第二部分是一个快板,这一部分音乐更是将陕西的民间音乐写的如痴如醉。我一直在想,我们民族自己的音乐是任何西方音乐都表达不了的。第二部分的快板和一些具有地方特色的技巧表现,几乎是完美的将竹笛的各个方面的特点完全的发挥出来,再加上独特的创作风格,可以说音乐如同真真切切的表现了一个人在诉说,在歌唱。听那伫立山梁上的笛乐放歌,饱含激情,散发着温馨,还带有一缕感伤,妩媚动人,悠扬的笛声,倾诉着对家乡的深深眷恋之情。最后一部分是乐曲主题的升华,是对黄土地上的生活的放歌,陕西音乐的元素在这一段更是荡气回肠。乐曲紧拉慢唱,外缓内急,情发自内心,音随情走,情真意切,音域起伏跌宕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正版授权】 ISO 4184:2025 EN Belt drives - Classical and narrow V-belts - Lengths in datum system
- cba标准合同范本
- 杭州易租房合同范本
- 服务类合同安全协议
- 农村做生意合同范本
- 机器租用用合同范本
- 卤菜店加盟合同范本
- 劳务派遣位合同范本
- 公司工作餐合同范本
- 印刷笔记本合同范本
- 2025贵州贵安商业资产运营管理有限公司招聘11人考试笔试备考题库及答案解析
- 2025年陕西省行政执法证考试题库附答案
- 学堂在线医学英语词汇进阶(首医)作业单元测验答案
- 儿童共同抚养协议书范文
- DL5000-火力发电厂设计技术规程
- 基于网络流量分析的威胁检测研究
- 艾梅乙健康教育知识讲座
- 体质测试教案
- 15D501建筑物防雷设施安装图集
- 水库工程建设征地移民安置监测评估本底调查报告
- 多参数监护仪产品技术要求三瑞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