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自然人之精神损害赔偿在行政赔偿制度中的适用3_第1页
论自然人之精神损害赔偿在行政赔偿制度中的适用3_第2页
论自然人之精神损害赔偿在行政赔偿制度中的适用3_第3页
论自然人之精神损害赔偿在行政赔偿制度中的适用3_第4页
论自然人之精神损害赔偿在行政赔偿制度中的适用3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论 自然人之 精神损害赔偿在行政赔偿制度中的适用 摘 要: 行政赔偿中引入精神损害赔偿存在的问题有:没有明确的法律规定、赔偿数额确定的依据和标准不明确等 。 其必要性为:人权思想的要求、贯彻 宪法精神的需要 、保障公民合法权益的需要、监督 依法行使职权的要求、国际立法的趋势等。 其赔偿 原则有: 财产补偿为主原则、法官自由裁量原则、区别对待原则、 数额适当原则 等。其 数额确定要依据:受害人的身份、职业、知名度 、 社会地位 以及 家庭经济状况、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过错程度 以及 态度、赔偿义务机关承担责任的经济能力、侵权行为发生地的实际生 活水平等。 其 数额的计算标准 为 : 概算规则 、 对比参照规则 、 全部赔偿规则 等。 关键词: 精神损害;行政赔偿;赔偿范围;赔偿数额;计算标准 随着现代法律体系的不断 完善,公民法律意识的不断增强,保障人权 呼吁的不断高涨,损害赔偿案件的不断上升,行政赔偿成为国家司法工作中的一个难点。目前我国的行政赔偿存在着诸多问题,比如精神损害赔偿能否在行政赔偿中适用,精神损害的赔偿范围狭窄以及赔偿数额如何确定等。本文主要从精神损害赔偿在行政赔偿中适用的必要性、可行性、赔偿范围及数额计算标准等方面阐述了如何完善我国的行政侵权精神损 害赔偿制度。 一、 精神损害赔偿的概念、结构、性质 (一)精神损害的涵义及其表现形式 精神损害,就是指对民事主体精神活动的损害。侵权行为侵害公民的人身权,造成的公民生理、心理上的精神活动和公民维护其精神利益的精神活动的破坏,最终导致精神痛苦和精神利益散失或减损。 精神损害表现为两种形式,一是精神痛苦;二是精神利益散失或减损。 1 精神痛苦 精神痛苦产生于两个来源,一是当侵权行为侵害 身体权、健康权、生命权时,给权利主体造成生理上的损害,导致其在精神上产生痛苦。二是侵害自然人心理的损害,当侵权行为侵害自然人的人身权利时 ,导致人的情绪、思维、意识等精神活动发生障碍, 2 使人产生恐惧、焦虑、沮丧、抑郁、绝望等不良情感,造成精神痛苦。 2 精神利益散失或减损 精 神利益散失或减损,是指自然人维护其人格利益、身份利益的活动 受到破坏,因而导致其人格利益、身份利益造成损害。 (二)精神损害赔偿的概念及其结构 精神损害赔偿,是指民事主体因其人身权利或特定的财产权利受到不法侵害,使其人格利益和身份利益受到损害或遭受精神痛苦,要求侵权人通过财产赔偿等方式进行救济和保护的民事法律制度。从 结构 上看,精神损害赔偿包括精神痛苦的抚慰金赔偿和精神利益的损害赔 偿。 精神痛苦的抚慰金赔偿,是对人格权、身份权损害造成精神痛苦的民事救济手段,保护的对象是民事主体不受精神创伤的权利。 精神利益的损害赔偿,主要是对精神性人格权损害的民事救济手段,保护对象主要是名誉权、自由权、肖像权、姓名权、隐私权、贞操权以及个人尊严人格权和身份权。 精神损害赔偿制度形成上述结构的原因在于人身权的复杂性和可划分性。人格权可以分为物质性人格 权 和精神性人格权,依据这两种人格权的不同特点在民法进行保护采取的方式自然不同 , 所以,精神损害赔偿制度必然形成上述两种结构。 二、在行政赔偿中适用精神损害赔偿 存在的问题 “ 1961 年 11 月 24 日 法国最高行政法院在工程部长诉勒都斯兰德案件中的判决中认为:尽管缺乏物质损害,儿子的死亡给父亲造成的痛苦是可以作为给父亲赔偿的充分理由的, 从而在国家赔偿中承认了精神损害赔偿。” 1而在我国 近年的行政赔偿诉讼中请求精神损害赔偿的案件也不断增加 , 但我国目前的立法对于在行政赔偿中引入精神损害赔偿还存在诸多问题 , 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 在行政赔偿中没有明确的关于精神损害赔偿的法律条文 根据 行政诉讼法第六十七条 和 国 家赔偿法第二条 的 规定 , 国 家机关和国家机关工作人员违法行使职权侵犯公 民的合法权益造成损害的,受害人有依法取得国家赔偿的权利。这两部法律及其司法解释中,均没有关于精神损害赔偿的规定。精神损害赔偿历来是民法上损害赔偿的一个问题。英美法系由于没有公私法之分,实际上国家赔偿是适用民事赔偿原则,因此精神损害不会被排除在国家赔偿之外。日本和韩国均在其国家赔偿法中规定了精神损害赔偿条款。而我国民法通则第一百二十一条规定: “ 国 家机关或者国家机关工作 人员在执行职务中,侵犯公民、法人的合法权益造成损害的,应 1 马怀德:国家赔偿问题研究,法律出版社 2006 年版,第 34 页。 3 当承担民事责任。 ” 显 然我国现行的国家赔偿法中有关精神损害赔偿的规定落后于我国民法实践 ,而且落后于国外一些国家。所以应当在行政赔偿中明确规定精神损害赔偿。 (二) 精神损害的赔偿范围过于狭窄 国家赔偿法规定只有侵犯公民人身自由权和生命健康权,造成人身损害的,才能请求国家赔偿。而对于侵犯其他人身权的行为,诸如侵犯名誉权、姓名权、 肖像权、荣誉权 以及隐私权等, 受害人 不能 请求 金钱 赔偿。 国家赔偿法 也没有规定对侵害名誉权、荣誉权、肖像权、姓名权等人格权可以单独提出精神损害赔偿。 根据“有权利就有救济”的原则,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违法行使职权的行为只要侵犯了上述任何一种权利都可能侵犯并形成广泛意义上的损害, 都应该引起国家赔偿责任。精神损害是行政侵权行为所造成的后果之一,理应纳入到行政赔偿的范围 , 应该给受害人提供彻底的权利救济和赔偿途径。 (三) 几乎没有关于精神损害赔偿数额确定的依据和标准 在“少女嫖娼”案中, 麻旦旦 被逼承认“嫖娼”,又两次被公安机关要求去做“ 处检”。这对一个花季少女的一生的影响之恶劣是不言而喻的,然而法院依据国家赔偿法的有关规定,对此作出的一审判决, 麻旦旦 获得了 74.66 元的赔偿金。 麻旦旦 要求得到精神损害赔偿 的请求 却因不符 合 国家赔偿法的规定被驳回。 2国家 赔偿法第二 十六条和 第二十七条只规 定了侵犯人身自由 权 和生命健康权赔偿金的计算标准,其标准主要按照国家上年度职工年平均工资标准计算,其主要目的在于保障伤残受害人和死亡受害人生前抚养的无劳动能力的人的基本生活,而受害人及其亲属精神上所遭遇的损害往往因为我国现存立法上存在的漏洞和不完善,没有充分依据而导致精神损害 赔偿请求权得不到主张。 三、完善行政赔偿中精神损害赔偿制度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一)有关行政赔偿制度中引入精神损害赔偿的争议 关于行政赔偿中是否存在精神损害赔偿,司法界一直存在种分歧,一部分学者认为精神损害赔偿不应纳入到行政赔偿中,其主要依 据有如下几点: “ 精神损害是一种无形损害,不能用金钱来交换和计算。权利主体的精神权利受到损害可以通过恢复名誉、消除影响等非财产性的方法来救济,如果通过金钱来进行赔偿就等于将人与商品等同起来,这是资本主义金钱万能观和人格商品化的体现,也无法达到精神损害赔偿的目的。 ” 3其次 , 中国是发展中国家,而且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国家的财政无力承受精神损害赔 2关今华:精神损害赔偿数额的确定与评算,人民法院出版社 2002 年版,第 325 页 。 3皮纯协、冯军:国家赔偿法释论,中国法制出版社 1996 年版,第 231 页。 4 偿。 而另一部分学者则主张行政赔偿理应包括精神损害赔偿,首先 , 从法律约束的平等性来说,在精神损害赔偿制度在民法上已经确立的情况下,公权力机关更应当给予赔偿,因为公权力的法 律约束力高于私法。其次 , 从公民合法权益的平等保护方面来说,精神权益应当得到与其他权益平等的保护,差异只能表现在赔偿标准方面,而不是是否给予赔偿方面。最后 , 依据“有损害必有赔偿”的原则,公权力机关侵害公民人格权造成的精神损害,可能比 限制人身自由的损害更大。在这种情况下,只赔偿小的损害,而不赔偿大的损害,不可能使受害人得到公平合理的救济。 我认为精神损害赔偿应当在行政赔偿中适用,因为不管是法理还是从可行性方面看,都不存在适用的障碍。下面就从必要性和可行性两方面加以阐述。 (二)在行政赔偿中引入精神损害赔偿的必要 性 1在行政赔偿中引入精神损害赔偿是人权思想的要求 人权观念早在古代社会就已经萌发了 , 随着社会主义国家政权的不断巩固和发展,马克 思主义人权的理论和实践不断得到丰富和发展。进步的学者开始认识到 ,国家和人民之间不是权力服从关系,而是建立在“社会契约”基础上的权利和义务关系,国家主权应受到法律的限制。 这种进步的法律思想动摇了传统 的绝对主权主义观念, 因此,国家无责任的思想日益没落,国家有责任的思想开始出现,国家赔偿责任随之产生。 人权是指作为一个人所应该享有的权利,是一个人为满足其 生存和发展需要而应当享有的权利。从 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中可以知道人的需要包括物质的和精神的 两方面,精神需要是处于上层的,也是很难满足的,所以当精神受到损害是很难恢复的 , 往往行政侵权造成的 伤害和影响更大 。那么在行政赔偿中引入精神损害赔偿是保障人权的必然要求。 2 在行 政赔偿中引入精神损害赔偿是贯彻落实宪法精神的需要 宪法是一国的根本大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是制定其他法律的依据。 现行宪法第四十一条 第三款 明确规定:“由于国家机关和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侵犯公民权利而受损失的人,有依照法律规定 取得 赔偿的权利。” 所以在行政赔偿中引入精神损害赔偿是遵循宪法 的宗旨和目的的要求。 而且我国要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国家,民主要求国家权利运作必须符合人们的利益而不能是维护少部分人的特权;法治要求国家权利必须受到法律的限制而不能无限扩张,要加强对其的监督。所以 在行政赔偿中引入精神损害赔偿也是弘扬社会主义民主法治的要求。 3 在行政赔偿中引入精神损害赔偿是充分保障公民合法权益的 需要 “有权利必有救济,有损害必有赔偿”的古老 法谚表达了人们对正义的向往和追求 。 5 随着近现代社会民主法治的建立和发展,各国纷纷立法,加强对私人权利的救济,使行政损害赔偿制度成为对公民合法权益实施救济的有 效途径。当权利主体的合法权益受到行政侵害产生精神痛苦时,以保护主体合法权益为己任的国家,当然有责任对权利主体的精神损害予以赔偿。 因而把精神损害赔偿纳入行政赔偿制度中为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侵犯公民的合法权益而产生的行政赔偿纠纷的解决提供了完善的制度保障,有利于对公民的合法权益实施充分有效的救济。 4 在行政赔偿中引入精神损害赔偿是保障和监督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依法行使职权的要求 “行政机关的行政活动是行使国家行政权力,其运作呈现出自上而下的放射状结构,每经过一层终结,其放射状态多会有所扩大。” 4同时,行政权力 与人民群众的利益息息相关,能够直接给其带来物质和精神上的利益,因而 权力主体又常会产生扩大权力的本能冲动,使行政权力具有一种无限延伸的动力。行政权力的这种自我膨胀的特性,使得行政机关违法侵权的机会大大增加,行政权力一旦突破其应有的边界,势必会损害私人的合法权益。孟德斯鸠说过:“一切有权力的人都容易滥用权力,这是万古不易的一条经验。有权力的人们使用权力一直到遇有界限的地方才终休止。” 5在行政赔偿中适用精神损害赔偿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遏制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违法行政行为,对行政机关的工作人员的失职、越职和违法行为实 施有效的惩戒,更重要的是能对行政机关的工作人员依法行使职权进行有效的制约和监督,因此,在行政赔偿中引入精神损害赔偿是促使和监督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依法行使职权的需要。 5在行政赔偿中引入精神损害赔偿是国际立法的趋势 从 国际上看,精神损害赔偿已经成为许多国家赔偿制度的通则,如 德国赔偿法第七条规定:“对于损伤身体的完整、健康、自由,或者严重损害人格等非财产损害,应该根据责任大小予以金钱赔偿 。 ” 瑞士债法 第 49 条规定:“人格被侵害者,于其有重大侵害及重大过失时,有抚慰金请求权”。 而法国的国家赔偿中,对确认 能够产生物质后果的精神损害,由国家进行金钱赔偿;对那些虽不产生物质后果,但确定能引起受害方的巨大精神痛苦或者破坏个人尊严、宗教信仰的损害,也进行金钱赔偿。 随着我国 加入WTO 和在国际地位中的不断强大,法律文化的国际交流也 随之 加强,促使我国必须将精神损害赔偿纳入到行政赔偿中去。 (三)在行政赔偿中引入精神损害赔偿的可行性 1 我国的社会发展水平和财政能力能够支撑精神损害赔偿 4 杨临平:行政损害赔偿,人民法院出版社 1999 年版,第 25 页。 5 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上),张雁深译,商务印书馆 1961 年版,第 154 页。 6 2005 年 3 月,温家宝在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确认,我国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发展,综合国力进一步增强;社会事业加 快发展,人民生活继续改善;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道路上又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2007 年 10 月,胡锦涛主席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的报告中确认,经济保持平稳快速发展,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百分之十以上,经济效益明显提高,财政收入连年显著增加,物价基本稳定。 ( 这部分数据最好用国家统计局的最新数据,上国家统计局网站就能查到,或者直接检索 2007 年“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 “ 最高人民法院院长 肖扬向十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作的最高人民法院工作报告称,从 1998 年至 2002 年的五年中,全国法院共办理国家赔偿案件 11321 件,决定赔偿 4013 件。而 2005 年, 他 向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作的最高人民法院工作报告称, 2004 年审结国家赔偿案件 3134 件。 ” 6由此可见,我国虽然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但社会水平在快速发展,财政能力能够支撑行政赔偿中的精神损害赔偿。 ( 这部分数据 只 有 最高院的工作报告中 能 查到, 你再查一下2008 年 3 月的向十一 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作的最高人民法院工作报告 的 最新数据 , ) 2 我国在民事侵权案件中适用精神损害赔偿的经验 民事领域已经通过民法通则和关于确定民事侵权精神损害赔偿责任若干问题的解释确立了民事侵权的精神损害赔偿制度, 对于精神损害赔偿的范围和标准以及赔偿金额的确定都 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 1995 年南京市中级人民法院在审理吴兴旺与江宁县公安局侵犯人身权纠纷一案中, 认为被上诉人江宁县公安局对上诉人吴兴旺收容审查,使用法律、法规错误,收容审查给上诉人吴兴旺造成严重精神损失,可以用金钱赔偿,使其精神得到安慰,增加判决被上诉人江宁县公安局赔偿上诉人吴兴旺精神抚慰金人民币 2000 元。 ” 7由此可见,虽然我国国家赔偿法和行政诉讼法中都没有关于精神损害赔偿的规定,但在司法实践是存在行政赔偿中精神损害赔偿的,参照民法领域中精神损害赔偿的相关规定,对于行政赔偿中精神损害赔偿的范围和标准以及赔偿金额的确定都是 可行的。 四、我国行政 赔偿 中精神损害赔偿责任的行为范围 国家赔偿法规定行政机关有侵犯下列人身权的行为,受害人有权要求赔偿,国家承担赔偿责任。 1违法拘留或违法采取限制人身自由的行政强制措施的行为 行政拘留是公安机关、安全机关对违反治安管理和安全管理的人,剥夺一定时间的 6 /work/200503180013.htm, 加 上访问时间。 7 柳福华:国家赔偿名案点评,人民法院出版社 1997 年版,第 55 58 页 。 7 人身自由 的一种处 罚。行政拘留在限制人身自由的行政处罚当中是最严重的措施, 所以我国法律对行政拘留的对象、实施拘留的行政机关的资格、拘留条件、拘留的程序和期限都作出了严格的规定。如果行政机关违反这些规定拘留公民都属于违法拘留,因违法拘留给公民造成损害的,国家应予赔偿。 行政机关违法实施 劳动教养、强制戒毒、扣留、带离现场、强制约束、强制隔离等限制公民人身自由的行政强制措施造成损害的,国家应当依法予以赔偿。 2非法拘禁或以其他方法非法剥夺公民人身自由的行为。 行政机关极其工作人员执行职务时,非法地对被害人身体实行强制拘禁,如捆绑 、隔离、监禁,使被害人失去行动自由的,构成非法拘禁。因此造成公民自由被剥夺的,国家应予以赔偿。 3以殴打等暴力行为或者唆使他人以殴打等暴力行为造成公民身体伤害或死亡的。 行政机关的工作人员或法律、法规授权组织的工作人员,受行政机关委托行使职权的组织的人员在行使职权时,如有殴打公民致其遭受身体伤害的,或用其他方式,如捆绑、示众、罚跑、罚站以及种种酷刑造成公民身体伤害或者死亡的,国家应当承担赔偿责任。 行政机关工作人员唆使他人相互殴打或施暴造成公民伤害或死亡的,国家也应承担赔偿责任。 4违法使用武器、警械造成 公民身体伤害或死亡的行为。 如果行政机关工作人员没有按照法律规定的条件、程序等使用武器、警械,例如,在不该使用武器、警械的场合而使用武器、警械;使用武器、警械程序与被管理者的行为不相应等等,致公民身体伤害或死亡的,国家应承担赔偿责任。 5造成公民身体伤害或者死亡的其他违法行为。 除上述四类行为外,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在行使职权时,刑讯逼供、打骂、体罚等造成公民人身自由或生命、健康权遭受损害的,国家也应承担赔偿责任。 前文已述,精神损害赔偿是民事主体因其人身权利受到不法侵害或遭受痛苦,对受害人通过金钱赔偿进 行救济和保护的法律制度。那么不管是违法拘留还是非法拘禁都是对公民人身自由权的侵害,都属于精神损害赔偿的范围。而暴力行为和违法使用武器、警械给公民造成的伤害更是对公民健康权和生命权的侵害,给公民身体上造成的伤痛是现而易见的,其给公民精神和心理上造成的创伤是不言而喻的。 所以国家应当对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给公民造成的上述侵害承担精神损害赔偿责任。 五、行政赔偿中适用精神损害赔偿的原则 (一) 财产补偿为主 原则 8 我国国家赔偿法明确 规定了国家赔偿以金钱赔偿为主,以其他赔偿方式为辅的赔偿方式体系。 以金钱赔偿为主的原因 在于, “ 一是金钱有很强的适应性,几乎各种情况的损害 都可以适用。无论是 对 于人身自由、生命健康的损害,还是对于财产的毁损灭失,都可以通过计算或估价 给予 适当的赔偿。二是执行上较为简便易行。无论损害情况如何复杂,损害后果如何严重,都可以按照法定的标准计算出受害人的实际损失数额,赔偿义务机关就可以依照该损失数额进行赔偿。 ” 8相比,在支付手段上显然方便快捷得多。如此,一方面可以使受害人的赔偿请求能迅速得到满足,同时也便于国家机关进行赔偿,摆脱用恢复原状而必须做的大量复杂繁琐的工作。 (二) 法官自由裁量原则 “ 这 一原则 是 确定精神损害赔偿金额的基本原则,它赋予法官在处理精神损害赔偿案件时,依自由裁量权,确定具体数额。但该原则的运用并不是赋予法官无限制的自由权,而是在一定“度”的范围内裁量。 ” 9 关于审理名誉权案件若干问题的解答第 10条规定: “ 公民提出精神损害赔偿要求的,人民法院可根据侵权人的过错程度、侵权行为的具体情节、给受害人造成精神损害的后果等情况酌定。”其中所用“酌定”一词,主要就是指的法官自由裁量权。 (三) 区别对待原则 在法官自由裁量原则的基础上,在具体确定精神损害赔偿金的时候,必须对精神损害的不同利益因素的损害 予以区别对待,根据其不同特点,不同的计算规则,各个计算出应赔偿的数额,最后酌定总的赔偿金数额。 “ 对于财产利益的直接损失,应参照财产损害赔偿的计算规则计算;对于精神利益中财产利益的损害,应依照精神利益中财产利益损害的计算方法计算;对于纯精神利益损害和精神痛苦的损害,按照酌定规则计算;对于侵害自由权的,依照国家赔偿法的规定计算。 ” 10实行区别对待原则,有利于克服自由裁量 原则的不利因素,使精神损害赔偿金的算定更为准确、可行。 ( 四 ) 数额适当原则 在实行法官自由裁量原则的基础上,除了适用区别对待原则外,还应适用数 额适当原则,由于我国没有关于精神损害赔偿金最低限和最高限的规定,曾出现过“一元赔偿”,也存在人们盲目追求高额赔偿的倾向。所以对精神损害赔偿金的数额应当适当限制。对此应考虑赔偿义务机关的财政能力和受害人的家庭经济状况等因素。 11 六、行政赔偿中精神损害赔偿数额确定的依据及计算标准 8 房绍坤、毕可志:国家赔偿法学,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4 年版,第 289 页 9 杨立新:侵权法论,吉林人民出版社 2000 年版,第 697 页 10杨立新:人身权法论,中国检察出版社 1995 年版,第 264 页 11 这部分主要参见 (因为这部分跟别人的结构、语言几乎一样,还是把别人的标出来,上次我发给你的,还有吧?) 9 (一) 精神损害赔偿 数额确定的依据 1受害人的身份、职业、知名度 、 社会地位 以及家庭经济状况 受害人人身权受侵害所造成的精神痛苦往往与受害人的身份、职业、知名度和社会地位有关。一般来说,身份地位高,知名度 高的人,其获得的社会尊重多,满足 也多,在面对侵害时其心理反应一般也比较激烈,精神痛苦也大。根据这种情况,法院在确定精神损害赔偿金时可以适当增加赔偿的数额。对身份社会地位高、知名度高、职业好的人判以较高的精神损害赔偿金是出于充分补偿的目的,绝不是把人分为高低贵贱,据此来决定精神损害赔偿金数额。 具体应考虑的受害人家庭经济状况因素有 : 家庭的财产状况如何,家庭可预期的经济收入如何等。如果受害人家庭经济状况较差而收入又主要依靠受害人获得或是唯一来源,则应判给多一些精神损害赔偿金。 2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过错程度 以及态度 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 过错程度不同对造成受害人精神损害的程度和对精神损害的克服有着明显不同。 过错程度重的对被害人早成影响就越大,所以赔偿机关承担的精神赔偿金应与其侵权人过错程度成正比。 如果侵权人于事后积极承认错误,并积极采取措施抚慰受害人的精神痛苦,易于得到 受害人的理解,受害人精神痛苦的持续时间会减少并易于被克服。相反,如果侵权行为发生后,侵害人态度蛮横,甚至威胁再要实施侵权行为,势必会加重受害人的精神痛苦。 3赔偿义务机关承担责任的经济能力 精神赔偿金主要是补偿和抚慰的功能,如果不考虑赔偿义务机关的经济能力,一方面可能使高 额判决无法落实,最终使受害人得不到应有的法律救济;另一方面,精神损害本身不能以金钱来衡量,而其补偿程度也并不与精神抚慰金的高低成正比。 4侵权行为发生地的实际生活水平 精神损害赔偿金的支付主要在于补偿受害人的精神损失,这种方式主要是基于受害人可以对精神损害赔偿金的利用,获得一定的物质和精神的满足,从而克服所受到的精神损害。而这一作用与受害人居住地实际生活水平密切相关。 (二)数额的计算标准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确定民事侵权精神损害赔偿责任若干问题的 解释第 九 条规定:“ 精神损害抚慰金包括以下方式:致人残疾的, 为残疾赔偿金;致人死亡的,为死亡赔偿金;其他损害情形的精神抚慰金。 ” 国家赔偿法第二十六条规定:“侵犯公民人身 10 自由的,每日的赔偿金按照国家上年度职工日平均工资计算。”第二十七条规定:“侵犯公民生命健康权的,造成 身体伤害的,应当支付医疗费,以及赔偿因误工减少的收入。减少的收入每日的赔偿金按照国家上年度职工日平均工资计算,最高额为国家上年度职工年平均工资的五倍;造成部分或者全部丧失劳动能力的,应当支付医疗费,以及残疾赔偿金,残疾赔偿金根据 丧 失劳动能力的程度确定,部分丧失劳动能力的最高额为国家上年度职工年平均工 资的十倍,全部丧失劳动能力的为国家上年度职工年平均工资的二十倍。造成全部 丧失 劳动能力的,对其扶养的无劳动能力的人,还应当支付生活费;造成死亡的,应当支付死亡赔偿金、丧葬费,总额为国家上年度职工年平均工资的二十倍。对死者生前扶养的无劳动能力的人,还应当支付生活费。 ” 这些规定为行政赔偿的赔偿金的算定提供了基本的标准,但这些标准仅是对侵害人身自由权和生命健康权的规定,而没有涉及到 名誉权、隐私权等其他权利 。 所以在司法实践中,我国精神损害赔偿金的算定还应遵循以下的具体规则: 12 1概算规则 概算法首先是由王利明教授 在其主编的人格权法新论中提出的,他认为确定精神损害赔偿金额时 ,只是抽象的提出总的数额而不一一列出各种单项的赔偿数额,对于总的数额的确定,还应当考虑其他各种因素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