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市场营销经济环境.doc_第1页
国际市场营销经济环境.doc_第2页
国际市场营销经济环境.doc_第3页
国际市场营销经济环境.doc_第4页
国际市场营销经济环境.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0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温 州 大 学商学院课 程 教 案课程名称:国际市场营销学授课单元:国际市场营销经济环境总学时数:36课时教 材:国际市场营销学授课教师:杨龙志授课对象:国际贸易专业2007-2008学年第二学期第3授课单元 授课时间:2课时 授课类型:理论课授课题目(章、节): 第三章 国际市场营销经济环境(2课时)本授课单元教学目标:通过教学重点掌握目标市场国经济环境分析包括的内容,如人口因素、收入因素等,并学习分析一个国际市场潜量的方法;一般掌握现有的国际区域经济组织及其对国际营销的影响;了解全球经济环境的特征;通过实践了解一个国际的经济环境特征。本授课单元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1、目标国家市场潜量分析2、国际区域组织及对国际营销影响教学难点:目标国家市场潜力估计授课对象:国际贸易本科专业教学手段:课堂讲授、课堂讨论、调查研究、案例分析;多媒体教学:有文字、图片、音像、动画等;启发式教学方法:课堂提问,引导学生思考;师生互动。本授课单元教学过程设计:章节教学内容课时安排备注第一节各种经济环境及其层次0.5课时第二节区域经济环境0.5课时重点第三节目标市场国经济环境1.0课时重点合计2.0课时复习上一单元主要知识点:1、国际文化环境的构成要素;2、自我参照准则教学引例与新课导入:美国是世界上最为开放的市场之一,每年的商品贸易进口总额超过11000亿美元。美国是中国的主要贸易伙伴,现在每年由中国制造进入美国的产品己超过1000亿美元,这些产品大多是消费品。1、美国市场容量大。美国市场容量世界最大,美国也是世界上最大的消费品市场。首先是因为美国人消费能力强,美国人人均年收入超过3万美元。其次是美国人消费意识强,美国人不但较少储蓄,而且超前消费,许多人都拥有信用卡,甚至有好几张。第三是美国人对消费品的更新快,很多日用品使用都不超过一年,他们往往不是因为旧的坏了而买新的,而是因为“喜新厌旧”,遇到新鲜时髦,或节假日商品打折都会引起他们的购买意愿。最后是因为美国劳动力成本高,政府规定每小时工资高于5美元,有的地区与行业每小时工资高于10美元,因此,美国劳动密集型的消费品生产多已转移到其它国家和地区。所以美国国内市场上所需要的日用消费品主要靠进口,而且进口需求量相当大。如市场上的服装、鞋类、箱包、礼品、小家电,以及家具、卧具、灯具、文具、工具、玩具、厨具、餐具等等,很多都是进口的。而且这一趋势还在上升,不太可能转变。美国经济的景气指标可能会影响高档商品的销售,但不会减少大众百姓对中国制造,价廉实用的日用消费品的购买。2、美国市场接纳性强。美国是一个移民国家,美国社会又是一个民族大熔炉。美国2.8亿人口中,大多是来自不同国家与地区,不同民族的移民,或是他们的后裔。他们有着不同的文化传统和风俗习惯,美国人口结构的多元化决定了美国消费品市场的多样化。在美国的移民,既习惯于使用本民族及传统的商品,也对世界上其它民族的商品很有好奇性与新鲜感,因此美国大众消费者对市场上各种商品的接纳性很强,极少排斥。其次,由于美国贫富差别较大,高中低收入阶层构成了不同层次的消费群体和不同层面的特定市场,而且规模都相当可观,因此,来自世界各地的高中低档次产品在美国均有很大的需求。第三,美国人较现实,购物消费只重视个人喜欢或方便,不太考虑别人怎么看法,社会上也很少有人对他人消费作议论。因此一些较高收入的人也常到折扣商店买便宜货,甚至逛逛9毛9商店或跳蚤市场。现在值得一提的是,随着美国中等收入人数的增加,美国中等收入阶层如今已成为消费品市场的主体,是商界追逐的主要对象。因此,中国生产的商品要重视提高档次,争取这一消费群体,获取更高的商品附加值。3、美国市场法规健全、行业协会左右市场。美国的市场经济比较成熟,政府对企业的经营范围与经营方式很少限制,但对各行各业产品进出口、以及批发、零售均有极为详尽的法规与执照要求,而且执法十分严厉。尤其在商标、环保、安全、税务、劳工方面。因此在美国从事商务不但必须学习了解,依法办事,而且最好请专业人士来处理,千万不可自以为是,套用在中国大陆的习惯。企业在美从事贸易要聘请律师作法律顾问、也要有会计师邦助处理公司税务,以免误触法规。此外,美国各行各业都有协会,美国的行业协会作用相当大,可以左右政府决策与市场。他们为保护本行业利益,游说政府制订有利的政策,为行业发展举办各类研讨会,为开拓市埸组织展览,出版杂志,向会员提供市场资讯。美国一些行业性法规也往往都是这些协会提出与起草的,比如很多产品的反倾销法案。因此中国企业与产品要进入美国,不但要研究对应的行业协会,还应该加入这些行业协会,参加美国行业协会很容易,交纳会费就能享受相应权益。美国行业协会对会员的服务意识很强。对一些企业而言,成为行业协会会员表示是这个圈子内的人,比较容易被客户认可,尤其是一些历史比较悠久的著名协会。4、美国市场重质量,讲品牌,尤其重视产品安全美国市场对产品质量的含意己扩展为广义的,并不局限于一般的产品用途,技术指标与规格,他们认为这些是产品进入市场本来就应该符合的。他们还将产品的包装质量、产品使用说明质量、尤其是售后服务质量也纳入质量含意之中。而这些往往正是中国企业不太重视的。因此,中国企业对产品质量的要求应该有更深的认识。此外,按美国市场的惯例,美国大零售商都接受顾客退货,只要有发票,既使包装己拆开、商品已被使用,也可退换,而且不用作什么说明。因为退货的损失并不是由零售商承担,所以进口批发商更要对产品质量严格把关。当然,这样做可以保证假冒伪劣产品进不了这种大商场,商场的信誉也自然可以提高。美国消费者对产品品牌的认可度极深,因为品牌很包含了他们对质量概念的理解,而且也比较准确的表示了自己的消费层次,所以他们较多购买有品牌的产品,也愿意付更多的钱。但是,有品牌的产品并非一定高价,美国产品的品牌往往针对不同的消费群体,一般由品牌就可知道其价位,如Macys(梅西)属于中档,WalMart(沃尔玛)则是较为便宜与大众化的。美国市场竞争十分激烈,经销商还要对其商品承担责任险,商家稍不注意就会吃巨额赔偿官司。所以,美国对产品的质量要求都非常严格,各种产品的标签、包装、说明都要符合美国市埸要求,以分清责任。其中最为突出的是安全标准,如电子产品要附合UL标准,打火机要防止儿童开启发生火灾,玩具零件不能脱落而被儿童误吞,对各类食品进口的安全要求就更严格了,也不允许一些商品随意标明有医药功能。5、美国市场销售季节性强。美国消费品市场对各种商品的需求均有较强的季节性,通常分春季(1至5月)、夏季(7至9月)和节日季(11至12月)。每个季节都有商品换季的销售高潮,如感恩节(11月底)开始便是美国人冬季节日购物的季节,特别是圣诞节,是美国商品全年销售旺季,通常要占全年销售额的三分之一。google海外推广美国进口商进口订货均是根据其国内销售季节来组织的,因此,如错过销售季节,这些商品就难以销售,意味着这一年度退出美国市场,甚至被竞争对手长时间排除在市场之外。这就是为什么一些中国企业如果未能按合同日期交货,不但拿不到货款还要被罚款的原因。此外,美国有许多节日,如情人节、母亲节就是商家销售礼品的良机。美国作为移民大国,各个民族都有自己不同的传统节日,这些传统节日也就形成了为数众多的消费市场,商家往往都想方设法利用这些传统节日来促销。通过这个案例,引导学生思考;美国市场大,为什么大,其依据是什么,怎样分析?对这些问题的回答需要很多关于经济环境分析方面的知识。本单元讲授内容与章节:第一节 各种经济环境及其层次除了本国经济环境之外,国际市场营销面临三个层面的经济环境:全球经济环境区域经济环境东道国经济环境一、本国经济环境1、本国消费者的经济条件(1)营销顺序:国内营销国际营销;(2)国内营销是国际营销的基础 2、本国经济形势本国经济形势好,国际营销动力弱;本国经济形势坏,国际营销动力强3、本国的市场竞争性质本国竞争不激烈,可以放心在国外开拓市场本国竞争激烈,企业担心后院起火。日本企业:忙于本国竞争,无暇在华开店。美的:不与国内同行争天下,走出国门闯市场。二、区域经济环境(一)区域一体化的形式1 、自由贸易区 2 、关税同盟 3 、共同市场 4 、经济同盟 不同经济共同体的特征比较一体化的阶段取消关税和配额一致的关税和配额体系取消对要素流动的限制经济、社会和法律政策的综合协调自由贸易区是否否否关税同盟是是否否共同市场是是是否经济联盟是是是是全球主要的经济一体化组织1、欧洲经济联盟EU目前欧盟有27个成员国,人口4.55亿。成员国有:法国、联邦德国、意大利、荷兰、比利时、卢森堡、英国、丹麦、爱尔兰、希腊、葡萄牙、西班牙、奥地利、瑞典、芬兰、马耳他、塞浦路斯、波兰、匈牙利、捷克、斯洛伐克、斯洛文尼亚、爱沙尼亚、拉脱维亚、立陶宛、罗马尼亚、保加利亚。西欧国家推行欧洲经济、政治一体化,并具有一定超国家机制和职能的国际组织。欧洲煤钢共同体、欧洲原子能共同体和欧洲经济共同体的总称。又称欧洲共同市场,简称欧共体European Community。 成立和发展:欧洲统一思潮存在已久,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进入高潮。1950年5月9日,法国外长R.舒曼提出欧洲煤钢共同体计划(即舒曼计划),旨在约束德国。1951年 4 月18日,法、意、联邦德国、荷、比、卢 6 国签订了为期50年的关于建立欧洲煤钢共同体的条约。1955年6月1日,参加欧洲煤钢共同体的6国外长在意大利墨西拿举行会议,建议将煤钢共同体的原则推广到其他经济领域,并建立共同市场。1957年3月25日,6国外长在罗马签订了建立欧洲经济共同体与欧洲原子能共同体的两个条约,即罗马条约,于1958年1月1日生效。1965年4月8日,6国签订了布鲁塞尔条约,决定将欧洲煤钢共同体、欧洲原子能共同体和欧洲经济共同体统一起来,统称欧洲共同体。条约于1967年7月1日生效 。欧共体总部设在比利时布鲁塞尔。1991年12月11日,欧共体马斯特里赫特首脑会议通过了建立欧洲经济货币联盟和欧洲政治联盟的欧洲联盟条约,(通称马斯特里赫特条约,简称马约)。1992年2月1日,各国外长正式签署马约。经欧共体各成员国批准,马约于1993 年11月1日正式生效,欧共体开始向欧洲联盟过渡。 欧共体创始国为法国、联邦德国、意大利、荷兰、比利时和卢森堡 6 国。1973年,丹麦、爱尔兰和英国加入欧共体,1981年,希腊加入欧共体。1986年,西班牙和葡萄牙加入欧共体。1992年12月召开的欧共体爱丁堡首相会议决定,从1993年起开始与奥地利、瑞典、芬兰并稍后与挪威就其加入欧共体的问题进行正式谈判。1993年10月29日,欧共体布鲁塞尔特别首脑会议计划于1994年3月1日前结束谈判,以使4国得以于1995年1月1日加入欧共体。宗旨和组织机构 欧洲共同体的基础文件 罗马条约 规定其宗旨是:在欧洲各国人民之间建立不断的、愈益密切的、联合的基础,清除分裂欧洲的壁垒,保证各国经济和社会的进步,不断改善人民生活和就业的条件,并通过共同贸易政策促进国际交换。在修改罗马条约的欧洲单一文件中强调:欧共体及欧洲合作旨在共同切实促进欧洲团结的发展,共同为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作出应有的贡献。欧共体下设: 理事会。委员会。欧洲议会。2、北美自由贸易区CRFTA:NAFTA(北美自由贸易区)美国、加拿大、墨西哥北美自由贸易区由美国、加拿大和墨西哥3国组成,三国于1992年8月12日就北美自由贸易协定达成一致意见,并于同年12月17日由三国领导人分别在各自国家正式签署。1994年1月1日,协定正式生效,北美自由贸易区宣布成立。协定的宗旨是,取消贸易壁垒;创造公平的条件,增加投资机会;保护知识产权;建立执行协定和解决贸易争端的有效机制,促进三边和多边合作。北美自由贸易协定的签订,对北美各国乃至世界经济都将产生重大影响。首先,对区域内经济贸易发展有积极影响,对美国而言,积极的影响是:第一,不仅工业制造业企业受益,高科技的各工业部门也将增加对加拿大、墨西哥的出口。美国同墨西哥的贸易顺差将会因此而增加。第二,美国西部投资的扩大。第三,由于生产和贸易结构的调整结果,将会出现大量劳动力投入那些关键工业部门。第四,协定对墨西哥向美国的移民问题将起到制约作用。消极影响的主要有:技术性不强的消费品工业对美国不利,为改善墨西哥与美国边境环境条件,美国要付出60亿100亿美元的经济和社会费用,关税削减美国减少大笔收入,加重了美国的负担。协定对加拿大、墨西哥两国同样有很大的影响。最后,对国际贸易和资本流动也会产生影响。北美自由贸易区的建立,一方面扩大了区域内贸易,但另一方面使一些国家担心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对区域外向美国出口构成威胁。北美自由贸易区为墨西哥带来什么:2004年月日是北美自由贸易协定正式生效周年的日子。年前由美国、加拿大和墨西哥积极倡导建立的、覆盖人口达到亿的世界上最大的自由贸易区,究竟给墨西哥这个发展中国家带来了什么?统计数字显示,北美自由贸易协定生效年来,区域内贸易额由1993年的3060亿美元增加到2003年的6210亿美元。其中,墨西哥对美国的出口额由1994年的510.6亿美元扩大到2002年的1430亿美元,增长了近倍;墨西哥对加拿大的出口亦有较大幅度增长。此外,过去年中墨西哥年均吸引外国直接投资高达120亿美元,是印尼的倍;人均收入增加了24,达到4000美元。3、亚太经济合作组织APEC1989年11月,首届亚太地区部长级会议在澳大利亚首都堪培拉举行,亚太地区12个国家的外交、经贸部长参加了会议,APEC由此诞生。 APEC创始国有12个,即澳大利亚、美国、加拿大、新西兰、日本、韩国、菲律宾、马来西亚、新加坡、文莱、泰国和印度尼西亚。1991年11月,经与APEC反复磋商,在“一个中国”原则和区别主权和国家地区经济的基础上,中国作为主权国家正式加入APEC,同时中国香港和中国台北作为地区经济体加入。到目前为止,APEC成员已发展至21个,除前述国家和地区外,智利、墨西哥、秘鲁、巴布亚新几内亚、俄罗斯、越南也相继成为它的成员,使APEC人口达到25亿,约占全球人口总数的40%。APEC是亚太区域国家与地区加强多边经济联系、交流与合作的重要组织。其宗旨和目标是“相互依存、共同利益,坚持开放性多边贸易体制和减少区域间贸易壁垒。”4、东盟(ASEAN)十国1967年8月8日东盟成立。英文缩写为ASEAN。东盟成立的宗旨虽是提倡以平等及合作精神共同努力,促进东南亚地区的经济成长。社会进步与文化发展,但其根本用意却是希望遏制共产势力在东南亚的扩展,政治用意甚于经济涵义。其后,随着国际形势的变化,逐步转为以政治、经济合作为主的区域集团。现东盟己拥有十个成员国,即:印尼、新加坡、秦国、菲律宾、马来西亚、文莱、缅甸、越南、老挝和柬埔寨。东盟十国总面积约450万平方公里,人口约53亿,GDP总值约7,370亿美元(1998年统计数字),1999年GDP平均增长率为33% 。据预测,2000年可实现48-49的增长率。到2010年,东盟GDP总值可望达到9,550亿美元。东盟1999年对外贸易总额约6,206亿美元,中国同东盟贸易额21748亿美元。1999年流入东盟地区的外资达到169亿美元,其中来自美国的投资高达94亿美元之多。实现东盟自由贸易区的重要措施1、关税措施,实施共同有效普惠关税。该关税措施是一项东盟会员国间的合作协议,约定各会员国选定共同产品类别,具体排定减税的程序及时间表,并自1993年1月1日起计划在15年内,逐步将关税全面降低至0-5,以达成设立自由贸易区的目标,即东盟会员国将在区域内彼此间实施CEPT但对非东盟会员国家关税则仍由各国自行决定。但是,有部分产品不适用CEPT制度,如,部分农产品,农产品原料,活动物、动物产品、部分植物产品、调制食用油;动植物蜡、食品、饮料、酒类及醋、烟等。此外,基于维护国家安全、公众道德规范、人类、动植物生命有关物品以及有艺术、历史、考古价值的物品也属例外范围。CEPT减税计划分两种方式实施(自1993年1月1日开始实施):(1)快速减税,即产品税率在20%以上者,应在10年内降呈0-5%,于2003年1月1日前完成;产品税车在20%及其以下者,应在七年内降至0- 5%。2000年1月1日前完成。快速减税包含15项产品,即植物油、药品、肥料、皮革、纸浆、珠宝、水泥、化学药品、纺织品、铜电线、电子产品、木藤制家具品、陶瓷及玻璃制品等产品。(2)正常减税,产品税率超过20%的,分为两个阶段实施,首先在前5-8年(2001年1月1日前)降至20%。再依照经同意的进度在7年内降至0一5%(2008年1月1日前)。产品税率在20%及其以下者,在10年内降至0一5%(2003年1月1日前)。CEPT减税计划必须经由东盟自由贸易区理事会(AFTA Council)核准,符合东盟产品才能适用CEPT关税;所谓东盟产品,即其自制率至少为40%。此40%的自制率可源自单一国或两个以上的东盟会员国并可累计。据东盟秘书处提供的资料显示,东盟原始六会员国提出的42,622项2000年关税调降产品项目,有38,456项已调降至5%以下,占全部清单90.2%。在1999年9月召升的第13届东盟自由贸区理事会议决定,对贸易自由化重中之重的共同有效普惠关税的实施,六原创始国于2002年内对CEPT清单内产品关税全部调降至5%以下,越南于2003年;缅甸及老挝则在2005年。另外,同年11月举行的第二届东盟非正式首脑会议再度宣布,六原创始国于2010年免除所有产品关税,实现完全自由化,而越、老、缅、柬亦于2015年达成自由化目标。2、原产地规定(Rules of Origin)东盟为使区内成员国较非成员国享有较多贸易优惠或较低关税,在1977年东盟各国签订的东盟普惠贸易安排协定的基础上,1992年12月11日AFTA理事会在雅加达研订CEPT原产地条规(Rules of Origin for CEPT)。在CEPT协议下,会员国自另一会员国直接进口东盟国家产制成份比率不低于40%的产品,经出口国家主管机关(AFTA Units)核发产地证明者,可享有优惠关税。一些东盟域外国家认为,AFTA即便是符合WT0要求,但其原产地规定仍可能是一种贸易保护主义,因为该原产地规则是限定东盟自由区内国家,那么就等于对圈外国家是变相贸易壁垒。在原产地规定之限制下,东盟各国保障了区域内国家利益,可吸引许多厂商前来生产。对于圈外国而言,原产地规定具有强烈的排他性。3、推进服务业自由化进程1992年东盟各国决定成立东盟自由贸易区时,对服务业贸易自由化并无具体决议,仅就东盟将继续改进与发展区域邮政及电讯系统,以及将继续其促进旅游及观光等事宜达成共识。直到在1995年12月在泰国召开的第五届东盟首脑会议,服务业自由化才有具体进展。在该会议期间,会员国完成了东盟服务业框架协议(ASEAN Framework Agreement on Services)的签署,希望在WT0服务业贸易,总协议(简称GATS)范外,另寻求加强彼此间服务业的合作、消除服务业贸易限制,以及扩大服务业自由化的深度和广度。1998年12月在河内举行之第六届东协高峰会议中,会员国在特定承诺表上进行较多谈判,并达成了在非WT0会员国成员也享有与WT0成员在GATS规范下相同的待遇,会员国应将特定承诺表的优惠待遇扩及所有其它会员国等项决议。至此,东盟对未来区内服务业贸易发展已有了进一步之共识。东盟服务业架构协议主要内容仍以WT0服务业贸易,总协议(GATS)规范为主。由于发展中国家一般认为,服务贸易利益主要在于发达国家,发达国家应积极协助发展中国家。因此GATS在条文中对增加发展中国家的参与及回合谈判中发展中国家的义务减轻有了具体规定。该规范使得发展中国家依法可拒绝将较大范围的服务部门纳入市场开放承诺,因此相当多数的发展中国家服务贸易承诺表所涵盖的范围极为有限,其开放速度也因而较为缓慢,所以东盟各国间服务业开放速度显得较商品关税减让速度缓慢的多。目前东盟中除越南、老挝及柬埔寨等三国非WTO会员国外,其余七国已成为WTO会员国。现在,新加坡、马来西亚、菲律宾、泰国及文莱等五国服务业占各自国家GDP比重已逐年增加,且都在50%以上,显示这些国家对服务业已日趋开放和重视。根据调查,东盟目前存在的服务业贸易障碍,以限制外资股权比例为最多,且普遍存在于金融、保险及电信等行业。此外,行政程序繁杂(如申办工作准证、临时居住证等流程繁杂及申请延期困难等)、内陆运输不便、通讯设备不足,以及信息取得不易等,也成为服务业贸易发展的瓶颈。东协各国在经历了亚洲金融风暴之后,除着手进行金融服务业重整外,并已加速放宽外资股权比例,积极研究修改有关投资法令,以吸引外资进入,恢复经济成长。例如,马来西亚提高了外国人保险业及批发零售业的持股比例;泰国开放外国人经营批发零售业;印尼允许外商与印尼业者合作设立拍卖公司,经审核合格的批发零售业可拥有100%股权,已登记注册的新银行开放外资拥有100%股权等。4、设立投资区-AIA(The ASEAN Investment Area)为实现东盟自由贸易区目标以及吸引大量投资进入东盟地区,1995年12月,第五届东盟首脑会议倡议成立东盟投资区,1998年10月第三十届东盟经济部长会议签署了东盟投资区框架协议(Framework Agreement on the ASEAN Investment Area)。该协议适用范围为直接投资,至于投资的限制及股权规定,仍受各国国内投资相关法令约束。为促进东盟区域内投资透明化和自由化,协议规定自2010年起对区域内所有会员国的投资者适用国民待遇,并对会员国投资者升放所有产业,2020年起则适用于所有的投资者,并推动资本、熟练工、专家及技术的自由移动。会员国为保护国家安全及公共道德、人类、动物、植物生命或健康以及保障个人隐私权等可提出全面例外清单外,另亦可提出暂时例外清单、敏感清单等措施。AIA理事会由东盟各国经济部长及东盟秘书长所组成,其任务为检视东盟各国所提出之行动计划等,理事会下设有投资合作委员会(Co-ordinate Committee on Investment, CCI)由会员国投资相关部门之资深官员所组成。该委员会将经由经济高级官员会议(Senior Economic Offcia1 Meeting,SE0M)向AIA理事会提出报告。1999年9月召开之第二届东盟投资区理事会,会员承诺除暂时例外清单、敏感清单、全面例外清单外,对会员国的投资者将开放更多产业并给予国民待遇,首先升放的是暂时例外清单中的制造业,将于2003年1月1日全部升放给东盟会员国的投资者。5、东盟工业合作计划(AICO)为在完成自由贸易区之前,加速区域内的贸易自由化、吸引投资、促进零部件与制成品的分工互补以及提升整体国际竞争力,1996年4月在新加坡召升东盟国家经济部长会议,签署了东盟工业合作计划,(ASEAN Industrial Cooperation Scheme简称AIC0,于1996年11月1日开始实施。东盟工业合作计划主要宗旨是:加强东盟在区域及全球市场上制造的竞争力;增进效率与生产力,提高区内工业生产力;提升市场占有率,增进东盟在制造工业中的竞争地位。合作主体必须为:至少由二个不同东盟国家之公司共同申请该计划。参与资格:必须是在任一东盟会员国注册、营运的法人;公司股权至少30%为当地股权。(注:在1998年河内宣言中,东盟各国同意将本项规定豁免实施三年)。愿意从事资源共享、工业互补或工业合作活动。优惠措施包括:经过核准的产品可享有0至5%的优惠关税。参与AICO计划的国家所制造出的产品视为国内产品,可纳入其国内自制率内;自其它当事国进口同一申请计划的半成品或原料,视同进口国制造的产品,可列入进口国自制率计算。可享受其它非关税优惠措施,如迸口数量限制等。6、此外,东盟会员国间还签有相互认证架构协议,(建立各种产品领域的相互认证机制);运输便捷化协议(为促进简化区域内物品的通关手续,包括免除海关检查)等。东盟探讨加强与有关国家或区域的经济合作关系。1、东盟自由贸易区-澳、新紧密经济关系协议(AFTA-CER)、(AFTA-the Ministers from the countries of the Australia-New Zealand Closer Economic Relations Trade Agreement, CER)。AFTA-CER的对话首次开启了关税、信息、标准检验,如IS014000以及贸易、投资数据库等方面的新合作。1999年10月1日在新加坡举行的第四届东盟国家同澳、新两国年度经济部长协商会议决定,在2010年前AFTA将与CER成立自由贸易区,并成立由菲律宾前总理比拉塔为主席的专门工作委员会开展研究工作,并于2000年10月向在泰国举行的东盟贸易部长会议提出可行性研究报告。2、东盟十加三联合宣言1999年1月,第三届东盟非正式领导人会议在菲律宾马尼拉召开时,东盟十个成员国加上应邀与会的中国、日本及南韩三个国家元首,在会后发表共同联合公报,称为东盟十加三联合宣言。宣言中明确表示十三国同意在六个经济领域进行合作,其重点包括强化信息科技和电子商务,以加速贸易、投资、科技转移与技术合作。东盟还设想与中国、日本及南韩等东亚三大经济体研拟建立东亚共同市场乃至区域货币计划,向可能成为全世界最强大的经济集团的方向发展。菲律宾总统艾斯特拉达在该会议开幕致词中曾表示,东盟推动贸易自由化的长期目标就是,成立东亚共同市场、东亚货币及东盟共同体。5、大阿拉伯自由贸易区(22国):大阿拉伯自由贸易区英文为The Greater Arab Free Trade Area, 简称GAFTA,拥有22个成员国,分别是:阿尔及利亚、巴林、科摩罗、吉布提、埃及、伊拉克、约旦、科威特、黎巴嫩、利比亚、毛利塔利亚、摩洛哥、阿曼、巴勒斯坦、卡塔尔、沙特阿拉伯、索马里、苏丹、叙利亚、突尼斯、阿联酋和也门。(二)区域经济一体化对国际营销的影响1、促进了集团内部的贸易自由化,从而对各成员国企业间国际营销提供宽松的经济环境;2、地区经济一体化具有不同程度的保护性与排他性,对非成员国企业的国际营销构筑起环境障碍: 特惠效应:区域内生产贸易企业受到优惠,区域外企业受到歧视 ; 增长效应:市场规模的扩大导致区域内企业生产规模扩大,以替代区域外企业 三、全球经济环境(一)全球经济发展概况1 、国际贸易与国际投资迅速发展 2 、各国经济之间相互依赖性提高 3 、全球竞争提高 4 、全球经济更加复杂化 (二) 全球市场环境全球市场的发展阶段1 、根据人均GNP 来划分一个国家所处的发展阶段 2、罗斯托Rostow的划分方法美国经济学家罗斯托Rostow在经济成长的阶段中提出,世界各国经济的发展大致可归纳为下列五大阶段。传统社会:处于传统社会阶段的国家,生产力水平低,未能采用现代科技方法从事生产,人们的知识文化水平很低,大部分人为文盲或半文盲,甚至有些地方尚处在自给自足的经济状态中。这是一个十分有限的国际营销市场。起飞前夕 :起飞前夕阶段是经济起飞阶段的过渡时期。在此阶段内,现代的科学技术知识开始应用在工农业生产方面,各种交通运输、通讯及电力设施逐渐建立,人们的教育及保健亦受到重视, 只是规模还小,不能普遍施行。这些国家通常会出现收入和财富分配不均,贫富悬殊,中产阶级不多。因此进口产品的种类和档次差异很大。起飞阶段 :大致已形成了经济成长的雏形,各种社会设施及人力资源的运用已能维持经济的稳定发展,农业及各项产业逐渐现代化。这类国家工业发展具有一定规模,国民生产总值增长比较快,工业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越来越大。这些国家往往需要进口先进的机器设备等,以完善自己的工业体系,对工业制成品的进口逐渐限制、减少。趋向成熟阶段:起飞阶段的后一个时期就是趋向成熟阶段,在此阶段内,不但能维持经济的长足发展,而且更现代化的科技手段也应用于经济活动中,同时,在此阶段的国家,都能多方面地参加国际市场营销活动。在这些国家中,消费者的购买动机注重产品特性和质量,喜欢高质量、毋需修理、 高档定型的产品。这些国家出口大进口也大,进口产品各种各样,包括原料、半成品、劳动密集型产品、奢侈品等等,是国际营销规模较大的市场。高度消费时期:高度消费时期的经济阶段,注重永久性消费产品及各项服务业的发展,个人收入猛增,公共设施、社会福利设施日益完善,整个经济呈现大量生产、大量消费状态。在这些国家中,整个社会“富有”和“贫穷”的人数极少,大多数消费者属“中产阶级”。消费者偏重理智动机,极少情绪动机,因此产品必须既经济又可靠。追求生活质量阶段 前三个阶段的营销特征:工业品市场:偏重多使用劳动力;节省资金的劳动密集型生产设备消费品市场: 侧重产品的功能和实用 ; 推广活动受到文化水平低和媒体少的限制 ; 价格因素重于质量;后三个阶段的营销特征:工业品市场:侧重于资本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设备;消费品市场:强调款式、功能、特色 ;适合进行大规模的广告宣传;质量重于价格发达工业国家对生产资料的需求比落后的农业国家对生产资料的需求大;(三)国际收支状况一国的收支状况对该国经济及企业国际营销的影响:1 、国际收支状况是影响该国汇率的变化,进而影响该国国际贸易及国际营销的直接因素。 2 、国际收支状况对本国的货币金融政策措施发生直接的影响 第二节 目标市场国经济环境一、目标市场国人口环境1、人口数量与市场规模人口总量越大,其市场潜在容量越大;人口密度越大,其市场营销难度越小;人口增长意味着生活必需品的需求增加;人口增长太快的国家或地区,需求层次一般比较低 联合国承认的二百多个国家中,只有125个拥有100万以上的人口,这些人口较多的国家经常会成为企业感兴趣的市场;世界上有大约1/4的国家拥有1000万以上的人口这对各类企业来说都是更具潜在利益的市场。资料1:世界主要人口大国:中国 1,286,975,468 、印度 1,049,700,118 、美国 290,342,554 ;印尼 234,893,453 、巴西 182,032,604 、巴基斯坦 150,694,740 、俄国 144,526,278 ;孟加拉 138,448,210 、尼日利亚 133,881,703 、日本 127,214,499 、墨西哥 104,907,991资料:我国的一些发达城市,人口密度问题是何等严重。仅在上海670平方公里的中心城区里,就有911万人口,平均人口密度1.36万人/每平方公里。个别行政区,如黄浦区,人口密度甚至高达5.5万人/每平方公里,平均每人只拥有18平方米的城市活动空间,拥挤程度可想而知。除了人口数量,另外两个有关人口的数据也值得人们注意:年龄分布和地理分布或人口密度。消费者在他们的生命周期中,有着不同的需求和购买力。这样,市场营销人员就必须分析给定人口的年龄分布,来评估潜在市场。比如许多发展中国家,人口中的40%多处于014岁年龄组,他们通常是要依赖别人、没有独力经济能力的。与此相对比,德国只有大约20%的人口在014岁年龄组,而65岁以上年龄组的人口比例,却是发展中国家的两倍多。这些区别表明,在相同人口规模的不同国家,不仅存在着不同的潜在市场,还需要不同类型的商品和服务。人口密度与市场营销的关系也很密切。市场越是集中,企业也就越是容易得到统计资料,进行通讯联系。比如说,人口密度为平均每平方英里850人的荷兰,就比挪威更有吸引力,挪威平均每平方英里只有30人。因为国际市场营销企业通常要涉及多个外国市场,而不仅仅局限在某一外国市场,所以,企业通常要考察一定区域范围的人口密度。有资料表明,西欧就是一个颇有吸引力的大市场,因为它的人口密度是非洲的8倍,是南美洲的6倍。德国人口地域分布较分散,仅三分之一居住在10万人以上大中城市,60%左右生活在2000至10万人的小城镇,约8%生活在2000人以下的村庄。另外,德国人口年龄结构不断老化,2002年60岁以上人口比例高达24%,机动性较低的人群所占比例越来越高。资料2:2000年不同国家人口的年龄分布情况 (单位:千)年龄组中国德国印度日本乌干达人数(%)人数(%)人数(%)人数(%)人数(%)0-919906715.6181399.8923717323.32120539.49862336.7210-1921840517.13939011.4121083620.731404711.06569124.2320-2921916517.19955411.6117201816.921852114.58384716.3830-3923112018.121416117.2114257214.021692613.3220948.9240-4916962013.301202514.6110629010.451673613.1713365.6950-591090878.55992112.06712887.011919815.119674.1260-69765176.00968611.77476054.681477611.635782.4670-79408393.2065557.97230432.2799657.842851.2180+113970.8928533.4761100.6048123.79640.27总数1275217100.0082284100.001016935100.00127034100.0023485100.00数据来源:根据联合国网站数据编制。2、人口结构与三个潜在市场女性市场:70%的收入都是经过女性消费的;犹太人秘诀:瞄准女人的钱袋儿童市场:人口数量多(14岁以下3亿);支配收入多(1:2:4)银发市场:老龄社会(10%);冲动性与性别的调查【老龄化标准】:国际上通常看法是,当一个国家或地区60岁以上老年人口占人口总数的10%,或65岁以上老年人口占人口总数的7%,即意味着这个国家或地区的人口处于老龄化社会。自然人口的变化反应在他们的年龄结构上。典型的情况如印度,不只是人口数量众多2000年已经超过10亿,而且,年轻化的趋势也非常明显,20岁以下人口的比例高达43%,正是高出生率导致了该国较高的人口增长率。乌干达虽然人口总数远不及印度,但年轻人的比例更大,20岁以下人口的比例超过60%,由于经济和卫生保健相对较差,老年人的比重很低,60岁以上老年人的比例不到4%。与此相反的情形发生在日本和德国,都在步入老龄化社会。这两个国家20岁以下人口的比例分别为20.6%和21.3%,而60岁以上老年人的比例却更高,分别为23.3%和23.2%。原因在于卫生保健水平很高,人的寿命越来越长,同时观念的改变使得出生率处于较低水平。对营销者来说,人口数最多的年龄组构成了主要的营销环境。在印度,牛奶、尿布、学校用品和玩具的市场很大,而在日本更要努力开发老年人用品市场,如保健用品等。2000年不同国家人口的性别分布情况中国德国印度日本乌干达男性比例(%)51.4348.8151.5748.9549.63女性比例(%)48.5751.1948.4351.0550.37数据来源:根据联合国网站数据编制。人口的性别结构也包含了重要的商业信息。如表格5-3所示,中国和印度的男性比例略高于女性,在中国香烟是个巨大的市场。而日本和德国的女性比例略高于男性,化妆用品和时装有着不小的顾客群。3、人口的家庭结构以家庭为单位的消费品需求数量增加;产品设计和包装制作小型化二、目标市场国收入状况1、衡量消费品市场潜力的重要目标:人均收入从收入方面来看,国民生产总值是衡量国家或地区总体经济实力与购买力的指标,对于评价工业品市场规模尤其重要;收入是消费者在扣除了各种费用之后得到的收入,是消费者用来购买生活品的经济来源,所以,它和消费品的购买显著相关。人均收入以及个人可支配收入、个人可自由支配收入与消费品购买力呈正相关,当然一个国家或地区收入分配分布不均会使这项指标的意义大打折扣;家庭收入与以家庭为单位的消费品,如家用电器、厨房用品、家具、汽车等呈正相关关系;收入分配分布是否均匀对于营销有着重要的影响,许多国家存在着收入分配方面的两极分化现象,处于两极的人口,具有不同的购买力和需求,代表着不同的市场,国际企业的营销必须区分不同的市场,采取不同的策略。【案例】印尼作为东南亚最大的国家,其对运动鞋的需求很大,因此,Nike在印尼有几家运动鞋生产商。即对那些人口很多,虽人均收入不高,但生产基本商品,生活必需品的公司仍需注意。2 、衡量工业品市场潜力的指标:国民生产总值GNP一个国家的GNP或GDP高,用于购买工业品的比例就大。卡塔尔和乌干达:卡塔尔是中东收入最高的国家,人均收入40000美元;而乌干达则是非洲比较贫穷的国家之一,人均收入仅仅400美元。印度与丹麦:印度人均收入340美元,而丹麦人均收入19000美元;但印度的GNP是丹麦的3倍,印度的工业品市场是丹麦的3倍左右。2005年人均GNP按购买力平价计算)单位:美元1卢森堡 65,120 、2 挪威 40,784 、3 美国 39,711 、4 爱尔兰 37,894 、5 丹麦 33,252 6 加拿大 33,104 、7 冰岛 32,843 、8 奥地利 32,059 、9 瑞士 30,366 、10 比利时 30,007 11 澳洲 29,814 、12 荷兰 29,663 、13 瑞典 29,544 、14 香港 29,239 、15 德国 29,204 16 日本 29,165 、17 芬兰 29,095 、18 英国 28,877 、19 意大利 28,670 、20 法国 28,145资料:通常有两种衡量收入大小的方法,被用来估计潜在市场的规模人均收入和国民生产总值。这两个指标分别描述了市场购买力的不同侧面。市场营销企业对人均收入特别感兴趣,因为它与消费者的购买习惯、购买能力密切相关。事实上,从国际范围来看,收入差距已成为不同国家消费者产品购买差距的最主要解释。人均收入超过12000美元的国家有加拿大、瑞典、瑞士和美国等,而不足200美元的主要是一些非洲、亚洲国家。不同国家消费者购物篮子里的商品差别,是收入差距的最现实的写照。人均收入的确是一个能够说明国家经济情况的十分有价值的数据。从一般意义上说,国内大多数人应接近这个水平。但不幸的是,许多国家存在着两种收入分配方式,一小部分人的收入远远高于国内平均水平,而大部分人的收入则不到平均水平。这些国家存在着双重经济(只有穷人与富人之分,没有中产阶级),这时人均收入并不反映这些国家真实的市场购买力情况。例如,在印度,大约6000万人的收入接近欧洲水平,而有5亿人的收入低于印度公布的人均收入数字。针对这样的例子,营销企业就应该对这个国家的不同经济部分分别作出分析,不能仅从人均收入得出错误的结论与判断。第二个说明市场规模的收入衡量方法是国民生产总值。这是一个更为可靠的描述商品潜在需求的指标。让我们再来分析一下这两个作为市场指示器的收入数据的用途与限制。从人均收入来看,像利比亚这样的国家似乎比印度更有吸引力,因为利比亚的人均收入达到7500美元,是印度的3倍。但是,印度的人口却是利比亚的200倍,国民生产总值是利比亚的7倍。再作一个更为典型的比较,如丹麦与印度。丹麦的人均收入超过11000美元,是印度的40倍,不考虑巨大的人口差异,对于某些商品来说,丹麦的市场要比印度大。如丹麦比印度需要多两倍以上的小卧车,需要更多的彩电和电话等。从国民生产总值这方面来说,印度是丹麦的3倍多,它就需要消费更多的工业用品,如印度比丹麦最起码需要多3倍的卡车、公共汽车、钢铁和水泥。这就可以发现,用收入数据来估计市场规模时,应根据不同产品进行具体分析。三、目标市场国的消费结构1、消费支出结构恩格尔定律:不同收入水平的家庭,其食品支出在总的消费支出中的比重不同;收入水平越低的家庭,其食品支出比重越高;收入水平较高的家庭,其食品支出比重较低。 恩格尔定律的市场意义:在恩格尔系数比较高的国家或地区,主要需求是生活必需品;在恩格尔系数比较低的国家或地区,是奢侈品、精神消费的主要市场。近几年,世界各国恩格尔系数,以及与此有关的消费支出和消费结构,表现出以下特征。(1)西欧、北欧、南欧、北美、日本、澳大利亚和中东石油富国的恩格尔系数显著下降,许多国家降到25%以下,而发展中国家的恩格尔系数几乎都超过45%,其购买力仍集中于食物消费 。(2)发达国家消费者新建改建住房,逐步加强室内现代化,这方面开支比重增加,发展中国家的住房建设、衣着开支也有所增加。(3)用于小汽车、奢侈品、旅游、娱乐等方面的支出,发达国家的增速高于发展中国家。(4)居民消费支出占国民生产总值和国民收入的比重上升,许多国家的消费者甚至大量提取个人存款或举债购物。多层次的消费风潮在世界范围内流行。3、居民储蓄与信贷较高的储蓄率会推迟现实的消费支出,加大潜在的购买力分析一个国家或地区储蓄的主要经济指标:储蓄额、储蓄率、储蓄增长率消费者的信贷可以创造更多的购买力,主要以来以下几个因素:分期付款的期限、首付金额的大小。各国储蓄率资料:韩国36%、台湾27%、香港32%、新加坡50.8%、泰国36.2%、马来西亚37.2%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