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结构炭黑在不同并用胶内的性能评估.pdf_第1页
高结构炭黑在不同并用胶内的性能评估.pdf_第2页
高结构炭黑在不同并用胶内的性能评估.pdf_第3页
高结构炭黑在不同并用胶内的性能评估.pdf_第4页
高结构炭黑在不同并用胶内的性能评估.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世界橡胶工业 高结构炭黑在不同并用胶内的性能评估 朱永康 中 橡 集 团 炭 黑 工 业 设 计 院 四 川自 贡6 4 3 0 0 0 编 译 摘要 炭黑是橡胶工业的常用补强剂 该文评估了三种高结构炭黑 N 3 3 9 N 3 4 7 N 3 7 5 分别在四种 胶料 天然橡胶 溶聚丁苯橡胶 聚丁二烯橡胶 丁苯棣胶 中的补强性能及其对胶料性能的影响 关键词 高结构炭黑 聚集体尺寸 吸碘值 表面活性 中图分类号 T Q 3 3 0 3 8 1文献标识码 B文章编号 1 6 7 1 8 2 3 2 2 0 0 6 0 9 0 0 0 8 0 9 橡胶工业中经常用炭黑作为填料 提供补 强性能来改变橡胶的定伸应力或拉伸强度 但 是 人们并不清楚橡胶在补强前后结构上的差 异 也不清楚不同品种的炭黑配合进胶料时是 如何使结构紊乱的 简而言之 炭黑基本上都 是以极微细粒子形式存在的元素碳 这些微粒 在缩合芳环的微晶排列中具有部分无定形分子 结构 微晶排列在无定形物质内的取向似乎是 无序的 因而在粒子表面 大多数微晶排列在分 层敞开的边缘上 这些敞开的边缘提供了大量 具有化学活性点的不饱和碳键 应用时 炭黑 粒子的诸多有益性能均来源于其形态学特性 而其他性质则归因于其表面活性 炭黑由熔结 的 称为 聚集体 的原生粒子簇所组成 倘若 其原生聚集体由大量含有相当多支化和链化的 原生粒子构成 那么它就被称为 高结构炭黑 在这里 结构 用 D B P吸收值来表示 据报 道 撕裂强度随着炭黑氮吸附面积 N z S A 和 D B P 吸收值的增大而提高 与随着氮吸附面积 的增大而提高相比 撕裂强度随着 D B P吸收值 的增大而提高更为明显 相关性更好 原生聚 集体及构成它们的球状粒子的特性是决定炭黑 性质的重要因素 较高的比表面积是由较细的 原生粒子炭黑赋予的 润湿和分散时都需要更 多的能量 从 M R 傅里叶转换红外微量分 析 光谱观察到 随着炭黑 D B P吸收值的增大 光谱中1 4 5 0 c m 谱带至1 4 3 3 c m 谱带的比例 略有增加 从红外线光谱资料注意到 高结构 炭黑能够被橡胶表面所吸收 并促进适合橡胶 的大部分反式构造的成长 真实情况很可能是 这样的 炭黑原生聚集体或高结构聚集体通过 缠结和机械连锁力增强了橡胶的结构 炭黑表 面含有化学络合物 它们要么源于生产期间的 氧化 要么来 自特意的表面后处理 这些络合 物是化学吸附的氧基团 其存在形式为梭基 酉 昆 基 内醋基和酚基 另一方面 补强炭黑不参与 聚合物网络和炭黑内部的任何交联 这一推断 与近来报导的炭黑填充天然橡胶 N R 的核磁 共振 N M R 测试的松弛结果特别吻合 该研究 中的松弛结果表明 在硫化 N R的过程中 与不 活泼的炭黑相比 活泼的炭黑会导致交联密度 下降得更多 文中选取了三种高结构炭黑 力图评估它 们与不同聚合物所形成的并用胶的性能 从而 识别不同炭黑和聚合物性质对胶料行为的影 响 1 实验 详细配方列于表 1 一1 选取三个炭黑品 种 即 A D I T 9 3 N 3 3 9 A D I T 7 4 N 3 4 7 和 A D I T 5 7 N 3 7 5 所选择的四种聚合物是天然橡胶 I S N R 3 C V 溶聚丁苯橡胶 S S B R 聚丁二烯 橡胶 P B R 1 2 2 0 和丁苯橡胶 S B R 1 7 1 2 这些 聚合物的选取和各种配合剂的添加系根据实际 采用的普通轮胎配方及轮胎制造商的常用工艺 进行 N R是分子量非常高的聚合物 因此要预先 对N R 进行塑炼 以使 N R与其它配合剂相混 塑炼可以缩短橡胶的分子链 导致分子量降低 及在 N R中分布均匀 只有这样 配合剂才会 均匀地分布在橡胶基质内 为此 使用了双辊 开炼机 其它聚合物未进行塑炼 而是直接投 人加工 表 1 2 列出了研究所涉及的混炼和加工 步序的细节 我们使用1 5 L 密炼机进行初炼 第3 3 卷第 9 期朱永康 高结构炭黑在不同并用胶内的性能评估 9 终炼和下片则在直径6 in 1 i n 二 2 5 4 m m 下 同 宽 1 3 i n 的双辊开炼机上进行 胶料的硫化依据 A S T M D 4 1 2 方法 采用尺 寸为1 5 2 m m x 1 5 2 m m x 1 9 0 m m的镀铬模具 于室温下冷却 8h 后在 1 8 0 t 平板硫化机中进 行 表 1 一1 配方单份 p h r 配方编号 1 01 11 2 1 0 01 0 01 0 07 57 5 7 5 5069 5069 506965 7030 7030 00 月3 配合剂 NR S S B R P BR 1 2 2 0 2 52 52 5 S B R 1 7 1 2 N 3 3 9 A D 1 1 9 3 N 3 4 7 A D I 1 7 4 N 3 7 5 A D I T 5 7 芳香油 氧化锌 硬脂酸 6 P P D M C蜡 P VI 聚乙烯异丁基醚 4 75 57 0 4 75 57 06 5 65204222 70304122 5512523 1 21 23 03 02 02 0 477523 0 1 50 1 50 1 50 2 00 加0 2 0 硫黄 促进剂 N O B S N 氧二亚乙基苯并唆 噢 2 一 次磺酞胺 合计 2 52 52 52 02 02 0 0 60 60 6 0 80 80 8 1 6 6 8 1 6 6 81 6 6 8 1 7 9 51 7 9 51 7 9 521 2 02 1 2 02 1 2 02 1 6 82 1 6 8 2 1 6 8 起始温度 一段 时间 m i n 0 1 5 1 5 3 0 3 0一4 5 4 5 4 8 4 8 5 0 表 1 一2 加工顺序 5 0 0 C 1 5 L 密炼机 装料 添加生胶 添加 1 2 炭黑 Z n O 硬脂酸 添加剩余炭黑 十 油 清扫 排料 在 1 1 0 0 C 一1 1 5 0 C排料 熟化期 2 h 双辊开炼机 装料 加热母炼胶 添加流化剂 出片 在室温下冷却 表 2 炭黑的物理化学性质 理化性质单位 AD 件 5 7 N 3 7 5 AD口 9 3 N 3 3 9 ADI T 7 4 N 3 4 7 J月 103 878093丘巧 二段 时间 m i n 0一2 2 4 5 6 吸磺值 C T AB N Z S A N Z S A 一 碘 着色强度 平均聚集体尺寸 DB P A C D B P A D B P C D B P 灰分 甲苯透光率 m g k g m Z g m s g I T RB nm 8 8 4 8 9 6 8 7 1 8 8 7 8 8 0 8 2 0 一0 4一6 4 1 0 4 4 9 8 4 m1 1 0 0 m l 1 0 0 8 2 0 1 2 0 3 9 3 0 ml 1 0 09 4 3 1 8 8 9 7 8 2 2 5 1 2 7 2 1 0 0 3 721l3 2 7 0 砂 按照A S T M标准方法表征三种炭黑的物理 化学性质 表 2示出了这三种炭黑的主要特 性 以及理化分析时所采用的试验方法 D1 5 1 0 D 3 7 6 5 D 6 5 5 6 D 3 2 6 5 D 2 41 4 D 3 4 9 3 D1 0 5 6 D1 6 1 8 0 4 40 3 00 2 0 T D rf l j 一4 2 5 n m 一3 3 8 n m 颗粒平均硬度 9 6 0 4 0 6 9 8 0 6 5 8 9 9 4 8 5 0 1 0世界橡胶工业 2 X 拓 以下是表征炭黑理化性质和胶料性能所采 用的设备 D B P E型布拉本德 D B P机 配备 H i t e c 公司的D A D S 软件 N 2 S A Q u a n t a c h ro m e 聚集体尽寸 B i D C P B ro o k h a v e n 仪器公司 着 色强度 E r i c h s e n测色仪 甲苯透光率 T D S h i m a d z u 紫外光谱仪 粒子硬度 I P H T H i t e c 公司 门尼粘度 M V 2 0 0 0 阿尔法技术公司 流变性 M D R 2 0 0 0 阿尔法技术公司 硬度 I R H D W a l l a c e 拉伸强度 Z w i c k U T M 分散 性 D i s p e r g r a d e r 1 0 0 0 G T O p t i g r a d e A B 相对密 表 3 度 W a l l a c e 公司 磨耗 Z w i c k 6 1 0 2 型磨耗试验 机 回弹性 Z w i c k 5 1 0 9 不同温度下的 t a n 8 和生热 固特里奇挠度仪n型 龟裂出现及增 长 D e m a t t i a挠度仪 红外线研究 P e r k i n E l m e r G X光谱仪公司 2 结果与讨论 胶料性能示于表 3 0 胶料性能 配方 一朴一1129 一脚一1131 一撒一1129 橡胶性能单位 胶料相对密度 M L I 4 1 0 0 0 C 门尼焦烧 1 3 5 0 C 最小值 1 5 口 d n U 5 3 25 2 45 4 8 姗一 521 35 115 49 4 0 S N 3 7 5 1 1 51 5 4 7 2 拓33 6 83 7 4 1 4 042 8 5 72 6 4 5 乃鱿 1 3 5 流变性 1 4 5 0 C 加1 8 5 5 一 28 3 饭 W I 3 3 5 吕3 4 仍3 2 1 1 打 肠682416 配 匕473417叹 D6 2 口 润 1 6 i n1 4 肠 2 0 3弓13 6621 43 1 4 0 2 21 l 扫 1 7 6 5 1 1 3 1 7 2 6 吕1 2 5 2 2 7 4 11 3 2 3 93 2 5 82 9 3 1 翩吻 1 4 8 0 C x引 川1 1 4 5 0 C x 4 3 mi n M57 砂 5458x34 45o 54肠 6873 困75 1 0 0 印5 9 6 2 6 2 1 4 5 0 C x 2 6 m i n 9 0 9 2 2 0 2 0 8 3 81 5 2 4 5 2 2 9 3 8 2 4 7 0 4 7 7 3 2 1 3 加 4 7 4 1 3 9 3 9 印研 幻肠 种 63 x23 45o 6567 资歹 硬度计 A iI H D 应 力一 应 竺凿雳 3 0 0 定伸应力 拉伸强度 撕裂强度 拉断伸长率 磨耗损失 回弹性 D I N 5 3 5 1 2 N二5 交联密度 6 0 0 C生热 1 0 0 C生热 1 0 H z 1 0 应变 仙 8 0 0 C m n 8 2 3 0 C m n 8 7 0 0 C ts n 8 1 0 0 0 C 割口出现 5 0 0 C 下千次循环 割口出现 5 0 0 C下万次循环 9 5 1 2 27 67 8 14豹46159 146l 811662 1465 l317 5ll65 3 3 45 1 0 57373 8 37 6 MPaMPa肌 mg 3 8 2 4 2 64 3 24 3 1 8539 2 7 92 8 54 m3 9 93 7 6 3929 363l 3634 1 5 3227 197951392们川4036 23107532引48732326刘 蒯 d 凸1 C 3 0 C 0 2 3 2 1 0 3 5 20 28 90 2 8 7 1 0 2 4 40 270 4370 2 4 30 3 0 70 2 8 3 91 兜543100503326邓 啊 97刘 519阴506322 四02M 幻卯 压乃甘 I75l55 0 2 1 80 2 2 40 2 6 20 2 4 3 1 033 1 6 8 7 4 1 4 5 0 C x 2 9 m i n 1 1 6 1 5 6 2 3 7 7 8 5 3 9 4 2 8 2 3 6 2 9 0 4 0 2 0 3 5 5 0 2 0 9 0 1 4 7 N i 3 7 0 2 8 9 1 0 2 2 80 21 5 l7ll75 0 21 9 0 2010 167 0 0 2 0 700 2 0 6 1 0 2 8 20 1730 164 0 144453 0 1 7 50 1 3 90 1 5 1 1 0 1 7 50 1 6 6 妙D1415吵吵吵呻吵D5963D1054 呱呱哪哪岭姗 46555 州 1 331 0NI N I 怪 170202 让53 吕 33 33 33 9 3 6NI15几 4 2 0 4 3 2 1 5 6 1 0 3 N I 二 在一百万次循环后没有出现龟裂 2 1 炭黑理化特性分析 炭黑的尺寸和结构对胶料的最终性能有较 大影响 2 1 1 尺寸 关于炭黑粒子的尺寸可通过许多测定结 果 如 吸碘值 A S T M D 1 5 1 0 N 2 S A A S T M D 6 5 5 6 C T A B比表面积 A S T M D 3 7 6 5 聚集体 尺寸分析 激光聚集体尺寸分析仪 和着色强度 A S T M D 3 2 6 5 来理解 2 1 2 吸碘值 吸碘值 以m g 碘 k g 碳表示 是指在给定 质量的炭黑表面上 从碘化钾溶液中所能吸收 第 3 3 卷第9 期朱永康 高结构炭黑在不同并用胶内的性能评估 oo80 的碘的量 吸碘值是确定不同炭黑比表面积的 主要指标 在实验中 三种炭黑的吸碘值均于 8 7 m g g 一 8 9 m g g 附近 2 1 3 凡S A N 2 S A 是指在给定质量的炭黑表面上所吸 附的氮的量 高比表面积与较好的补强作用及 较高的表面能有关 缺点是分散和加工更困难 滞后性增大 业已发现 N 3 7 5 具有比另外两种 炭黑更高的N Z S A值 从理论上讲 在正常的 氧化状态下 碘的离子半径为0 2 1 6 n m 氮的离 子半径为0 1 7 1 n m 由于氮离子较小 在炭黑 表面上有更小的微孔和空隙 由氮和碘之间的 比表面积测定值之差 可得到炭黑的粗糙度 换 言之 这就是 表面活性 已经观察到 这一性 质通过平均聚集体尺寸和着色强度对胶料的磨 耗产生直接的影响 对于N 3 7 5 试样 N Z S A和 吸碘值之差为正值 这表明该炭黑品种的表面 活性较高 由3 3 8 n m时的T D结果观察到了类 似的情况 后文将对此详细进行讨论 2 1 4 聚集体尺寸 熔结的炭黑粒子簇构成了聚集体 在决定 给定炭黑品种在橡胶配方中的效用方面 聚集 体分布和平均聚集体尺寸起着主要作用 较小 的聚集体有助于提高橡胶的补强性能 可是也 会使得分散更困难 回弹性更差 既然聚集体 尺寸或比表面积是决定补强性能的主要因素 选择炭黑首先要做的第一步就是评估所需要的 补强级别 并基于这一级别来选择比表面积的 范围 必须考虑到胶料的要求 如拉伸强度 耐 磨性 胎面磨耗和抗撕裂强度 应记住 通过选 择更高的比表面积可改善这些性能 研究发 现 三种炭黑试样的平均聚集体尺寸 d 仍为 7 2 n m一 9 3 n m 研究发现 这一性质与吸磺值 不存在相关性 与其它炭黑品种相比 N 3 7 5 炭 黑具有很窄的分布 图 1 较高的比表面积是 由原生粒子更细的N 3 7 5 赋予的 其润湿和分散 需要的能量更多 它们也趋向于每单位质量的 碳与更多的橡胶结合 致使胶料的硬度比含有 粗糙炭黑 如 N 3 4 7 和 N 3 3 9 的胶料高 2 1 5 着色强度 在本项试验中 将少量炭黑与氧化锌和油 P a r a p l e x G 6 2 混后成膏状 再将该膏状物的 3 7 5 3 3 9 3 4 7 604020 罗 喇彩略 OL 己 翻 口 0 0 2 0 0 60 1 0 0 1 8 0 2 4 0 3 0 0 3 8 0 4 4 0 5 2 聚体集尺寸 p m 图1 聚集体尺寸分布的累积f 反射率跟基于国际上认可的标准着色参比炭黑 I T R B 3 的类似膏状物反射率加以比较 现代炭黑理论认为 着色强度与聚集体直 径成反比 在一项未发表的研究论文中 在较 宽的炭黑参数范围内对实测着色强度与平均聚 集体直径进行比较 显示出着色强度的变化大 多 约9 0 是由于平均聚集体直径的变化引 起的 着色强度还在相当高的程度上表明了炭 黑的最终补强潜力 研究发现 着色强度与比 表面积密切相关 并随着聚集体尺寸的增加而 降 低 炭 黑的 着 色 强度提高 聚 集 体尺寸的 分 布随燃烧气流速率的增大而变得更窄 在这 3 种炭黑试样中 测出N 3 7 5的着色强度值最高 2 1 6 C T A B比表面积 设计 C T A B比表面积试验 旨在克服吸碘 值试验和 N 2 S A试验中出现的问题 因为被吸 附的分子 即澳化十六烷基三甲基按 要远比氮 分子大 并且还是效率很高的润湿剂 研究发 现 C T A B比表面积与聚集体尺寸的分布十分吻 合 2 1 7 表面活性 目前尚不存在直接测定表面活性的手段 但是对于油炉法炭黑品种 尤其是研究中涉及 的硬质炭黑试样 有两个相对较为简单的量度 指标 在生产过程中碳粒子表面被氧化时 表面 即出现了凹陷 这就会扰乱吸碘值 粒径和 N 2 S A之间的关系 凹陷或微孔的内表面可明 显增大N Z S A 而粒径和吸碘值则相对保持不 变 对于有凹痕的炭黑 称之为 高活性炭 黑 凡S A与吸碘值之差应为一正值 渐渐 地 N Z S A与吸碘值之差变成了负值 可见橡胶 补强性能在不断退化 研究发现 N 3 4 7的 N 2 S A 与吸碘值之差为负值 这可能是紧密堆 世 1 2 世并保服 一业乙 砚 月 力界橡胶 0 0 6 积的密实炭黑结构造成的 研究还发现该品种 的吸碘值与 C T A B比表面积相似 这表明其具 有紧密堆积的结构 炭黑表面活性的第二个量度指标是 T D试 验值 炭黑生产早期人们就注意到 由溶剂颜 色的深度来判断对炭黑试样进行抽提后反应的 完全程度 通常选用的滤色器可以产生4 2 5 n m 的波长 用扫描分光光度计对可抽提物进行的研究 发现 在较短的波长处也出现了吸收峰 相当 大的吸收峰发生在 3 3 8 n m波长处 生产炭黑 时 若对于给定比表面积的炭黑的反应时间短 那么在这一波长范围内能获得很低的读数 接 近于零 如此 仍然能满足 4 2 5 n m的规定 经 过最低程度的热处理和氧化 在3 3 8 n m呈现低 透光率的炭黑 往往会发现它具有很高的活性 在研究用的试样上观察到了类似的结果 N 3 7 5 在3 3 8 n m波长处具有低得多的 T D值 这就说 明其表面活性更高 与其说 表面活性是暴露于表面及毗邻碳 键上可能存在的化学基团的函数 不如说 是该 处开放边缘平面层数的函数 该理论与对这一 过程的经验性观察相吻合 提供最高补强性能 表面积比的炭黑 是用最短的反应时间生产的 产品 即N 3 7 5 该炭黑成品的瞬时前体是由熔 结的微晶排列组成的表面非常粗糙的粒子就证 明了这一点 这些微晶排列将最先以完全随机 的形式出现 而后其中大部分将取向 取向方式 为将平面的末端暴露于大量不饱和碳键中 这 便是 N 3 7 5比其它两种炭黑表面更活泼的原因 2 1 8 结构 炭黑结构与炭黑的大小有关 可通过显微 镜法 吸油值法和小角度散射 X射线衍射法来 测定 炭黑拥有两种结构 即一次结构和二次 结构 2 1 9 邻苯二甲酸二丁醋吸收值 D B P A 该试验采用吸收仪来测定在特定扭矩水平 下 炭黑由散粒状粉末改变为粘性膏状物所需 的D B P 油量 结果表示为每1 0 0 g 炭黑所需的 D B P 体积 m l 正如 D B P A所表明的那样 炭 黑的结构会抑制胶料的弹性 从本质上看 胶 料中填充的球状聚集体将在一定程度上抑制胶 料的弹性 但当这些聚集体具有一定的形态因 子 有很大的维数 时 它们所起的作用就宛如 极短的纤维一样 干扰其填充聚合物的弹性活 动度 因此 这种硬化效应对于结构的影响比 对聚集体尺寸的影响更甚 结构度的提高会以 许多相关的方式体现出来 粘度 定伸应力 硬 度和分散性能均提高 2 1 1 0 C DB P 在对炭黑施加机械力时 D B P值会减小 这显然是从最脆弱的部位开始的 逐渐破坏粒 子之间出现的架桥键 这些桥键是如此脆弱 在分散进入橡胶基质的过程中就会断开或 破裂 结构中的这些脆弱成分导致了所谓的瞬 时结构 即这一结构仅存在于进行 D B P试验 时 而在最终的胶料内并不存在 为了更接近 于混炼后残存的结构 设计了一项试验 在进 行正常的D B P 试验之前 于2 4 0 0 0 p s i 1 p s i 6 9 k P a 下对炭黑试样加压四次 这种反复压 缩破坏了附聚体及一些聚集体的某些脆弱的连 接 业已观察到 结构较高的炭黑其 C D B P亦 高 不过D B P 和C D B P 之间的差别也大 这说明 二次结构增多 2 2 胶料性能 2 2 1 交联密度 硫化胶的性能取决于交联的性质和交联键 分布及交联密度 对温度和密度进行校正 可 算出原先的固体和凝胶间的体积溶胀比 为了测量交联密度 要小心地对硫化试样 进行称重 WO 然后于2 5 0 C士 2 0 C下在试剂级 甲苯 E m e r c k 内浸渍 7 2 h 间或进行搅拌 随 后小心地对试样称重 W g 把试样置于6 0 0 C 电炉内干燥 直到其质量恒定不变 然后称取最 终 质量 W d 采用的 公式是交联密度二 W 一 W W K 1 式中K是溶剂 2 5 0 C时甲苯 0 8 6 5 g m l 与聚合物 N R 0 9 2 g S B R 二 0 9 4 留 mi 的密度比 详细情况示于图2 受 交联键和聚合物链缠结的制约 溶胀比与试样 改变尺寸的可能性成正比 溶胀比数值高 表明 其交联程度低 溶胀比低则表明交联增加 我 们观察到硬度和回弹性随着交联密度而提高 研究发现N 3 3 9 的溶胀比最小 说明其硬度高 这与定伸应力不无关系 对于大多数胶料来 说 拉伸强度与交联密度并没有任何线性关系 第 3 3 卷第 9 期朱永康 高结构炭黑在不同并用胶内的性能评估 N R配方 1 一 3 和配方 4 一 6中所有炭黑的行为 几乎如出一辙 研究发现配方7 一 9的溶胀比 最低 配方 1 0 一 1 2 的溶胀比最高 这可能归因 于配方 1 0 一1 2 的炭黑填充量不足 2 2 2 图2 交联密度 门尼粘度 门尼粘度就是未硫化胶料的硬度 就压 延 挤出或模压的胶料而言 这是一项特别重要 的加工指标 高结构炭黑的门尼粘度较高 随 着炭黑填充量的增加 高结构炭黑与低结构炭 黑的门尼粘度的差距拉大 当往胶料内添加炭 黑时 每种胶料门尼粘度的变化率不尽相同 研究发现 N 3 7 5 在大多数配方中呈现较高的粘 度 至于最大扭矩 如同研究流变性时所观察 到的那样 所有含 N 3 3 9的配方的胶料的门尼粘 度总是最高的 2 2 3 伸长率 伸长率代表试样破裂时长度的增加情况 以初始长度的百分比表示 低结构炭黑其伸长 率往往较高 加大填充量常常会使伸长率降低 从图3 可以看出 N 3 4 7 虽然 D B P值最高 但无 论采用哪个配方其伸长性能均不错 时 会发生这样的情况 2 2 4 拉伸强度 由于所有橡胶制品在应用中都要经受应 力 大部分胶料的设计意图不外乎是满足拉伸 强度的要求 拉伸强度是使哑铃状试样破裂所 需的力 拉伸强度对炭黑用量的响应速率随炭 黑和聚合物品种不同而变化 随聚集体尺寸的 减小而提高 炭黑粒子的表现犹如应力均化 剂 它们使应力在聚合物链中滑移和重新分配 这有助于在炭黑和橡胶之间形成牢固的键合 聚合物链的机械性破裂也有助于炭黑与橡胶的 结合 如此就会增大拉伸强度 由图4 所示 就 任何炭黑品种而言 所有 1 2 个配方胶料的拉伸 性能均未表现出特殊的趋势 看来 基础聚合 物及炭黑的理化性质共同决定了拉伸性能 时d芝 侧卿哥 划 000000000000 6仁J4气 一1 岁 瓣事任 每粼 配方编号 图3 拉断伸长率 通常 炭黑粒子总是试图形成枝状聚集体 流体力学性能归因于吸留橡胶 或附聚体 填 料网络吸留橡胶 当结构较高时 有效填料体 积增大 在胶料混炼期间 二次结构部分消失 有效填料体积减小 因此 依附于二次结构 的聚合物成为游离态 归因于二次结构的破 坏 使伸长率增大 正如D B P 和C D B P 之差所 表明的那样 在使用 N 3 4 7 有更多的二次结构 图4 拉伸强度 在轿车胎面胶料中使用的基础聚合物为 B R S B R 炭黑的填充量为6 5 p h r 一 7 0 p h r 在 该胶料中 N 3 3 9 表现出比另外两个品种更好的 拉伸强度 由此我们不难理解 就以B R十 S B R 作为基础聚合物的轿车胎面胶料而言 提高中 等结构炭黑 如 N 3 3 9 的填充量可获得更高的 拉伸强度 高结构炭黑 N 3 4 7 不能提供较好的拉伸性 能 这也许是因为所用胶料中的二次结构较多 这表明高的一次结构与低的二次结构的比例对 拉伸性能有帮助 就货车胎面胶料而言 基础聚合物采用的 是N R 炭黑填充量为4 7 p h 一 5 5 p h r 在该胶 料中 N 3 7 5 表现出比其它品种更高的拉伸强 度 就以N R作为基础聚合物的货车胎面胶料 而言 减少低结构炭黑的填充量可获得更好的 拉伸性能 2 2 5 撕裂强度 不同炭黑混炼胶的撕裂强度示于图5 由 图发现 N R配方胶料的撕裂强度高 而没有 N R 的配方胶料其撕裂强度低 这就说明 正是N R 世橡胶 0 0 6 1 4 世界保股上业L 损失最小 而另外两个炭黑品种的磨耗损失则 不相上下 表和 对撕裂强度有贡献 在三种炭黑当中 现出更高的撕裂强度 其余依次为 N3 7 5 N3 4 7 N 3 3 9 除了炭黑之外 聚合物类型在撕裂强度 中起着主要作用 在研究中观察到趋势为 N R N R B R S S B R B R S B R P B R OCnnnnn目n目n 一10n R7 Ull 4 如已 水辐寨恤 配方编号 d芝 侧卿毋翔 2 3 4 5 6 7 8 9 1 0 1 1 1 2 配方编号 撕裂强度 2 2 6 图 5 定伸应力 图7 磨耗损失 其原因在于 N 3 7 5 具有最高的着色强度和 较窄的聚集体粒径分布 着色强度越高 聚集体 粒径分布越均匀 这就导致胶料的补强性能越 高 补强性能高又赋予胶料更好的耐磨性 N 3 7 5的另一性能是 D B P和 C D B P之差最小 聚集体粒径分布窄 二次结构低 使得 N 3 7 5 的 耐磨性好 而与配方和炭黑的填充量无关 2 2 9 冲击弹性 冲击弹性 回弹性 表示摆锤落在试样上 时 弹回能量的百分比 回弹性随着填料添加 量的增加而降低 配方7 一 9 添加7 0 份炭黑 图 8 与此相比 高结构对回弹性提高表现出的 影响就不那么明显了 同时 回弹性随着炭黑 添加量的增加而降低 或随着炭黑聚集体粒径 的减小而降低 岁 划承回 定伸应力是指将试片拉伸到一定长度单位 的横截面面积上所需的力 也可将其视为伸长 的阻力或硫化胶的硬度 定伸应力可能受橡胶 品种 粘度 和硫化体系的影响 从图6可以看出 无论采用哪一个配方 N 3 3 9 均提供了比其它炭黑品种更高的定伸应 力 定伸应力主要取决于补强性能 后者又与 炭黑的粗糙度有关 炭黑结构和填充量都会影 响定伸应力 随着填充量的增大 胶料的定伸 应力提高 高结构炭黑通常会提供较高的定伸 应力 看来 过了某一数值后 炭黑结构对于定 伸应力提高的影响力并不那么直观 有趣的 是 门尼粘度与胶料的定伸应力且有直接的相 关性 配方编号 曰山芝 只创幸侧岁 阶 配方编号 图6 定伸应力 2 2 7 硬度 橡胶的硬度定义为抗压的能力 它表征为 与测定用仪器的标度有关的数值 硬度是由填 料的量和种类 分散程度和交联密度决定的 研究中发现 N 3 3 9 提供了最高的I R H D 国际橡 胶硬度 而与配方无关 2 2 8 磨耗 如图7 所示 在所有的配方中N 3 7 5 的磨耗 图8 回弹性 炭黑填充胶料的滚动阻力行为非常复杂 可以说几乎所有的性能对它都有影响 玻璃化 温 度 T g 低的聚合物具有高回 弹性 T e 高的聚 合物具有低回弹性 这也反映出胶料的回弹 性与炭黑的性质无关 在不同的配方中 看不 出炭黑性质对回弹性有显著影响 不过 用N R 作为基础聚合物时观察到了高回弹性 2 3 动态力学性能 2 3 I t a n s t a n s 是周期性变形期间损耗的能量与储 存的能量之比 它表征了变形期间所存在的滞 第3 3 卷第 9 期朱永康 高结构炭黑在不同并用胶内的性能评估 后量 这种滞后量与储存模量和损耗模量有 关 而两者分别对应于胶料的弹性和粘性 研 究中观察到了如下现象 见图9 图 加 6 在所考察的胶料中配方对 t a n 8 起着主要 作用 研究发现 在 0一1 0 0 的所有试验温度 下 采用 N R的配方有着较低的 t a n 8 值 在配 方4 一 6 和 1 0 一1 2中可观察到炭黑的影响 N 3 7 5 提供的t a n 8 值最低 在配方7 一 9中 N 3 7 5 的0 c C t a n 8 值最高 7 0 C t a n 8 值最低 这是 N 3 7 5 特有的行为 2 3 2 割口产生及增长 如图 1 0 所示 从 D e M a t t i a的研究得出了如 下评述 几乎所有的配方中 N 3 3 9在龟裂开始 时表现最佳 在采用 N R的配方中 发现其龟裂 开始时比其它配方表现差 与此相关的是聚合 物而非炭黑的性质 不同的胶料与炭黑组合之 龟裂速率均不同 见图1 1 0 长 在添加 N 3 7 5 的场合 发现在配方 1 0 一1 2 中 龟裂增长最小 这或许应归结于该炭黑的平均 聚集体尺寸小 着色强度高 比表面积大 故 而在相同的配合量下其有效体积更大 2 3 3 生热 H B U 以下是对生热进行的评述 图 1 2 在6 0 O C 时配方 1 一 3 N R 的生热最低 研究 t a n 8 时也 看到了类似的趋势 在 1 0 0 时配方7 一 9的生 热最低 配方 4 一 6 在6 0 和 1 0 0 下的生热均 最高 在6 0 时发现各配方中 N 3 3 9的生热最 低 例外的是配方 1 一 3 N 3 7 5的生热最低 在 l o o 时 N 3 3 9 生热最低 例外的是配方 1 0 一1 2 N 3 7 5 的生热最低 45朋35302520巧10 000000以氏 吟 日 尸 族州 翻6 0 1 0 0 图1 2 生热性 3 结论川 80 60c400200 愉黔形伟 翁羌口扁 配方编号 图1 0 割口产生值 一千次循环 日日 事州口扁 配方编号 图1 1 一万次循环后的龟裂增长 研究发现 N 3 3 9 在 N R配方中的龟裂增长 最小 配方 1 0 一1 2 S B R十 P B R 有较大的龟裂增 3 1 炭黑对橡胶的补强 炭黑可以两种方式对橡胶进行补强 聚合物分子链段的吸附 这种吸附发生 在紊乱及多少有些孔隙的粒子表面 炭黑的聚 集体尺寸分布和着色强度对 N Z S A起着关键的 作用 聚合物与残留氢 氧基化学基团在粒子 表面的化学键合 聚合物链被吸引到这些点上 与炭黑 而不是本身相互之间形成牢固的键合 根据3 3 8 n m处的T D推断 这一作用可能是通 过炭黑的表面活性来发挥的 3 2 炭黑对橡胶的影响 炭黑极大地改善了胶料的物理性能 这种 影响受业已讨论过的两项性质 即比表面积 或 聚集体尺寸 和结构的支配 较窄的聚集体粒 径分布及较高的有效比表面积可以提供高补强 性能 这不仅会导致胶料拉伸强度的提高 而 且能赋予高耐磨性 世橡胶 1 6 世界裸股上业1 U 1 6 含大聚集体的结构具有较高的胶料粘度 这些结构的定伸应力也较高 因而其橡胶制品 的硬度较高 胶料的流变性能 M H 与定伸应 力具有极好的相关性 研究发现 N 3 3 9 最符合 这一观察结果 通过提高炭黑的着色强度和一次结构的含 量 耐磨性增大 研究表明 不论采用哪一个配 方 N 3 7 5 产生的磨耗损失均最小 炭黑的结构 一次结构和二次结构 对伸长 性能起着重要的作用 业已观察到不论采用哪 一个配方 N 3 4 7 所提供的伸长性能都较好 基础聚合物的组合和炭黑粒子的理化性质 影响着拉伸性能和撕裂强度 如此一来 高比例 的一次结构同低比例的二次结构相结合 就能 提供较好的拉伸性能 含N R和N 3 7 5 的配方 这两种性能最佳 为了补充对表面活性较高的 N 3 7 5 的观察结果 我们进行了 F T I R 傅里叶转 换红外微量分析 研究 发现 N 3 7 5比另外两个 品种有更多的表面基团 与4 2 5 n m相比 采用 3 3 8 n m波长的甲苯 透光率 T D 显然更好 有助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