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器械产业消费升级.doc_第1页
医疗器械产业消费升级.doc_第2页
医疗器械产业消费升级.doc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医疗器械产业消费升级 三季报披露完毕,A股医疗器械板块再受追捧。同花顺数据显示,前三季度,18家医疗器械公司合计实现营业总收入84.32亿元,同比增长16.89%;合计实现净利润30.18亿元,同比增长10.25%,业绩增幅排名医药生物各子行业第二位。而单季度财务指标显示,自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来,医疗器械板块是医药生物6个子行业中唯一未出现过业绩下滑的板块。清科研究中心11月1日向中国证券报记者提供的数据显示,目前国内医疗器械市场规模占医药总市场规模的14%,与全球42%的占比水平相差较大。另外,与全球人均医疗器械消费水平相比,国内人均消费还有5至6倍的提升空间。消费升级及产品更新换代等方面的需求都会引领医疗器械领域投资升温。2000亿元新增产值推高盈利医疗器械盈利能力最为稳定,连续三年来销售毛利率保持在42%上下,在A股各行业中居上游水平。前三季度,18家医疗器械上市公司中的14家实现净利润同比上升。毛利率的稳定和市场刚需的扩大,使医疗器械板块业绩喜人。业内人士认为,新医改走向深入是推升医疗器械板块业绩的外因。基层医疗机构正成为我国医疗器械市场的消费主体,农村地区的常规医疗器械需求也将快速释放。根据科技部2012年的规划意见,“十二五”期间国内新增医疗器械产值预计达2000亿元。政策层面上,强化创新引导、加大政府投入、统筹多渠道融资等众多扶持举措的落实,有望拉动行业产值的快速攀升。国产高端医疗器械的成长壮大,则为行业发展增加了内生动力。同花顺数据显示,前三季度净利润增幅前10的A股医药器械公司中,超过6家公司的主营业务由高端医疗器械构成。销售毛利率超过50%的公司则清一色被高端医疗器械公司占据,其中,主营脑膜建-生物型硬脑(脊)膜补片的冠昊生物 (300238)的销售毛利率高达93.70%。长期以来,国内高端医疗器械市场被外资企业垄断,是产业崛起的掣肘之痛。据中国医药保健品进出口商会医疗器械部数据,仅在CT设备领域,西门子、飞利浦、东芝等五家企业占国内市场的份额就高达90%。在此背景下,政策层面扶持力度的加大,有望使国内医疗器械企业分享到2000亿元“蛋糕”中的更多份额。科技部2012年初表示,将推进医疗器械企业兼并重组,优化产业结构,扶持40至50家创新型高技术企业,显著提升医疗器械产业的国际竞争力,并重点开发需求量大、应用面广以及主要依赖进口的医疗设备和医用材料,扶持创新医疗器械产品发展。这些措施将刺激更多医疗器械企业提高在产业链上的竞争力。投融资提速激发创投热情医疗器械的这种坚实发展前景,无疑将吸引各路资本的更多关注。清科研究中心数据显示,在经济不振导致国内VC/PE投资低迷的背景下,前三季度医疗器械行业投资仍稳步推进,发生的24个投资案例中,启明创投、华平投资、浩然资本、软银中国、天一资本等众多业内知名机构积极参与。从投资类型来看,多数VC/PE更愿意投资成长期的医疗器械企业。在2012年的案例中,有11个投向了成长期企业、6个投向初创期企业、5个投向成熟期企业。这种投资动向与产业发展特点和投融资格局的完善息息相关。 相比医药研发类公司,医疗器械行业表现出开发周期短、投资回报快、风险系数低的投资优势,因而被VC/PE看好。软银中国一位投资合伙人表示,医药研发周期很长、风险很高,而基金的周期是有限的,因此对成长期的医疗器械企业会表现出较高热情。从宏观环境看,医疗器械市场的快速成长则加速吸引资本驻入。美国华平投资集团执行董事方敏此前表示,医疗器械真正的市场需求还远远没有满足。在美国,整个医疗器械上市公司的市值与制药企业市值非常接近;而在中国,这一比例却不到三分之一。此外,国内医药生物投融资格局的完善也推动各路资本敢于加大对医疗器械的投资步伐。业内人士表示,医药生物投融资机制的不足曾是制约国内医药产业壮大的巨大障碍,研发成果市场流通程度低,导致股权流通不够顺畅,部分VC/PE因此对初创期的企业望而却步,使资本“接力”无法形成。而随着战略性新兴产业扶持举措的落实,这种状况正被扭转,多元化的投融资渠道开始涌现,逐渐夯实VC/PE的投资信心。同花顺数据显示,资本市场对医疗器械行业的扶持已开始提速。上世纪,A股市场仅有华润万东(600055)一家医疗器械公司上市,进入21世纪,医疗器械上市公司的数量迅速增多,2010年前有6家公司上市,而进入“十二五”,仅2011年和2012年就有11家公司登陆A股资本市场,其中10家实现在创业板上市。退出渠道的畅通,无疑有助于VC/PE对医疗器械行业施展拳脚。此外,投融资渠道的多元化将丰富医疗器械领域的投资主体。中国证券报记者了解到,国家开发银行“十二五”期间对医药生物产业的融资将达到1000亿元,而许多商业银行业开始推出创新金融产品服务于医疗器械等科技型企业,如北京银行2011年对医药生物产业的信贷额度达96亿元,与政府部门、VC/PE、投资银行等合作为企业提供服务支撑。医疗器械企业无疑将从中受益。新三板的扩容也为扶持医疗器械产业发展提供了重要渠道,医疗器械公司新眼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