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化学(第六版)李发美大部分习题答案.doc_第1页
分析化学(第六版)李发美大部分习题答案.doc_第2页
分析化学(第六版)李发美大部分习题答案.doc_第3页
分析化学(第六版)李发美大部分习题答案.doc_第4页
分析化学(第六版)李发美大部分习题答案.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分析化学(第六版)李发美大部分习题答案 篇一:分析化学第六版仪器分析课后答案李发美 第十一章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思考题和习题1名词解释:吸光度、透光率、吸光系数(摩尔吸光系数、百分吸光系数)、发色团、助色团、红移、蓝移。2什么叫选择吸收?它与物质的分子结构有什么关系?物质对不同波长的光吸收程度不同,往往对某一波长(或波段)的光表现出强烈的吸收。这时称该物质对此波长(或波段)的光有选择性的吸收。由于各种物质分子结构不同,从而对不同能量的光子有选择性吸收,吸收光子后产生的吸收光谱不同,利用物质的光谱可作为物质分析的依据。3电子跃迁有哪几种类型?跃迁所需的能量大小顺序如何?具有什么样结构的化合物产生紫外吸收光谱?紫外吸收光谱有何特征?电子跃迁类型有以下几种类型:*跃迁,跃迁所需能量最大;n*跃迁,跃迁所需能量较大,*跃迁,跃迁所需能量较小;n*跃迁,所需能量最低。而电荷转移跃迁吸收峰可延伸至可见光区内,配位场跃迁的吸收峰也多在可见光区内。分子结构中能产生电子能级跃迁的化合物可以产生紫外吸收光谱。紫外吸收光谱又称紫外吸收曲线,是以波长或波数为横坐标,以吸光度为纵坐标所描绘的图线。在吸收光谱上,一般都有一些特征值,如最大吸收波长(吸收峰),最小吸收波长(吸收谷)、肩峰、末端吸收等。 4Lambert-Beer定律的物理意义是什么?为什么说Beer定律只适用于单色光?浓度C与吸光度A线性关系发生偏离的主要因素有哪些?朗伯比耳定律的物理意义:当一束平行单色光垂直通过某溶液时,溶液的吸光度A与吸光物质的浓度c及液层厚度l成正比。Beer定律的一个重要前提是单色光。也就是说物质对单色光吸收强弱与吸收光物质的浓度和厚度有一定的关系。非单色光其吸收强弱与物质的浓度关系不确定,不能提供准确的定性定量信息。浓度C与吸光度A线性关系发生偏离的主要因素(1)定律本身的局限性:定律适用于浓度小于0.01mol/L的稀溶液,减免:将测定液稀释至小于0.01mol/L测定(2)化学因素:溶液中发生电离、酸碱反应、配位及缔合反应而改变吸光物质的浓度等导致偏离Beer定律。减免:选择合适的测定条件和测定波长(3)光学因素:非单色光的影响。减免:选用较纯的单色光;选max的光作为入射光杂散光的影响。减免:选择远离末端吸收的波长测定散射光和反射光:减免:空白溶液对比校正。非平行光的影响:减免:双波长法(4)透光率测量误差:减免:当0.002T主成分吸收与纯品比E,光谱变形 9为什么最好在max处测定化合物的含量?根据Beer定律,物质在一定波长处的吸光度与浓度之间有线性关系。因此,只要选择一定的波长测定溶液的吸光度,即可求出浓度。选被测物质吸收光谱中的吸收峰处,以提高灵敏度并减少测定误差。被测物如有几个吸收峰,可选不易有其它物质干扰的,较高的吸收峰,最好是在max处。10说明双波长消去法和系数倍率法的原理和优点。怎样选择1和2?11说明导数光谱的特点。(1)导数光谱的零阶光谱极小和极大交替出现,有助于对吸收曲线峰值的精确测定。(2)零阶光谱上的拐点,在奇数阶导数中产生极值,在偶数阶导数中通过零。这对肩峰的鉴别和分离很有帮助。(3)随着导数阶数增加,极值数目增加(极值导数阶数十1),谱带宽度变小,分辨能力增高,可分离和检测两个或者以上重叠的谱带。(4)分子光谱中。往往由于相邻吸收带的重叠使吸收曲线产生峰位移动,峰形不对称。出现肩峰等现象、可因相邻吸收带的强弱差别不同,相隔距离远近以及相重叠的部分多少而变化,这冲变化,有时在吸收光谱曲线上的表现可以是很微弱而不易辨别的。而在导数图上则有明显的表现。12以有机化合物的官能团说明各种类型的吸收带,并指出各吸收带在紫外可见吸收光谱中的大概位置和各吸收带的特征。(1)带:R由含杂原子的不饱和基团的n*跃迁产生,CO;如CN;NN,200400nm,其强度较弱200nm,104。(3)带:B苯环本身振动及闭合环状共轭双键-*跃迁而产生的吸收带,是芳香族化合物的主要特征吸收带,256nm,其宽带,具有精细结构;200。(4)E带:由苯环环形共轭系统的*跃迁产生,也是芳香族化合物的特征吸收带其中E1带180nm,max104(常观 察不到)2带200nm,max=7000。,E(5)电荷转移吸收带:有电子给予体和电子接受体的有机或无机化合物电荷转移跃迁。其范围宽,104。 (6)配位体场吸收带:配合物中心离子d-d或f-f跃迁产生。可延伸至可见光区,102。13安络血的摩尔质量为236,将其配成每100ml含0.4962mg的溶液,盛于1cm吸收池中,在max为355nm处测得A值为0.557,试求安络血的E1cm及值。(E1cm=1123,=2.65104) 1% 1% 2 1%A=E1cmCl A0.557=1123Cl0.49621031M1%236=E1cm=1123= 2.651041010 1%E1cm= 14称取维生素C0.05g溶于100ml的0.005mol/L硫酸溶液中,再准确量取此溶液2.00ml稀释至100ml,取此溶液于1cm吸收池中,max245nm处测得A值为0.551,在求试样中维生素C的百分含量。(E1cm245nm=560)1% (98.39%) Cx= 0.05002.00=0.00100(g/100ml)1001%As=E1cmsCl=5600.001001=0.5600.557CxA100%=x100%=100CsAs0.560(T2=77.46%,T3=46.48%,T4=36.00%) 样= 15某试液用2.0cm的吸收池测量时T=60%,若用1.0cm、3.0cm和4.0cm吸收池测定时,透光率各是多少? 由公式A=lgT=ECll=2.0cm,EC=lgTlg0.60=0.1109l2.0l=1.0cm,lgT1=0.11091=0.1109T1=77.5%l=3.0cm,lgT3=0.11093=0.3327l=4.0cm,lgT1=0.11094=0.4436 溶液中Fe3+的含量(mg/L)。(10.07g/ml) 1%A样E1cmC样lC样=1%=A标E1cmC标lC标 T1=46.5%T4=36.0% 16有一标准Fe3+溶液,浓度为6g/ml,其吸光度为0.304,而试样溶液在同一条件下测得吸光度为0.510,求试样 C样= A样C标0.5106.00=10.1g/ml=10.1(mg/L)A标0.304 172.481mg的某碱(BOH)的苦味酸(HA)盐溶于100ml乙醇中,1cm的吸收池中测得其380nm处吸光度为0.598,将在已知苦味酸的摩尔质量为229,求该碱的摩尔质量。(已知其摩尔吸光系数为2104)(M=619) BOH+HABA+H2O %=E11cm M100.5982291+B32.48110110 2.00104=B=602 M=BOH=602+17=619 3 18有一化合物在醇溶液中的max为240nm,其为1.7104,摩尔质量为314.47。试问配制什么样浓度(g/100ml)测定含量最为合适。 (3.701041.48103,最佳8.03104)吸光度在0.20.7之间时为分光光度法的最适宜范围。设l=1cm 1%E1cm= 1010=1.7104=541M314.47A1%A=E1cmClC=1%E1cml 0.2=3.7104(g/100ml)54110.7上限C2=1.3104(g/100ml)5411故最适宜浓度范围为:3.71041.3104g/100ml下限C1= 19金属离子M+与配合剂X形成配合物MX,其它种类配合物的形成可以忽略,在350nm处MX有强烈吸收,溶液中其它物质的吸收可以忽略不计。包含0.000500mol/LM+和0.200mol/LX的溶液,在350nm和1cm比色皿中,测得吸光度为0.800;另一溶液由0.000500mol/LM+和0.0250mol/LX组成,在同样条件下测得吸光度为0.640。设前一种溶液中所有M+均转化为配合物,而在第二种溶液种并不如此,试计算MX的稳定常数。(K稳=163) A=ClC2= = A10.800=1600C1l0.0005001 0.640A2=0.000400l16001MX0.000400K稳=162.5 MX(0.0005000.000400)(0.02500.000400) 20K2CrO4的碱性溶液在372nm有最大吸收。已知浓度为3.00105mol/L的K2CrO4碱性溶液,于1cm吸收池中,在372nm处测得T=71.6%。求(a)该溶液吸光度;(b)K2CrO4溶液的max;(c)当吸收池为3cm时该溶液的T%。(A=0.145,max=4833,T=36.73%) A=lgT=lg0.716=0.145 max= A0.145=4833Cl3.001051 5 T=10Cl=1048333.0010 3 =36.7% 21精密称取VB12对照品20mg,加水准确稀释至1000ml,将此溶液置厚度为1cm的吸收池中,在361nm处测得其吸收值为0.414,另有两个试样,一为VB12的原料药,精密称取20mg,加水准确稀释至1000ml,同样在l=1cm,361nm处测得其吸光度为0.400。一为VB12注射液,精密吸取1.00ml,稀释至10.00ml,同样测得其吸光度为0.518。试分别计算VB12原料药及注射液的含量。(原料药%=96.62,注射液含量0.250mg/ml) A对0.414=207Cl20.010310011000A10000.400101%E1cml100原料药=100%=20713100%=96.6%320.01020.010A10.5183标示量注射液=1%10=1030.1=0.250mg/mlE1cml102071 1%E1cm= 4 22有一A和B两化合物混合溶液,已知A在波长282nm和238nm处的吸光系数E1cm值分别为720和270;而B在在上述两波长处吸光度相等。现把A和B混合液盛于1.0cm吸收池中,测得max282nm处的吸光度为0.442;max238nm处的吸光度为0.278,求A化合物的浓度(mg/100ml)。(0.364mg/100ml) a+abA282bnm=A282nm+A282nm=0.442a+abA238bnm=A238nm+A238 篇二:分析化学前八章课后习题答案(第六版,李发美) 第二章误差和分析数据处理 1指出下列各种误差是系统误差还是偶然误差?如果是系统误差,请区别方法误差、仪器和试剂误差或操作误差,并给出它们的减免办法。 (1)砝码受腐蚀;(2)天平的两臂不等长;(3)容量瓶与移液管未经校准;(4)在重量分析中,试样的非被测组分被共沉淀;(5)试剂含被测组分;(6)试样在称量过程中吸湿;(7)化学计量点不在指示剂的变色范围内;(8)读取滴定管读数时,最后一位数字估计不准;(9)在分光光度法测定中,波长指示器所示波长与实际波长不符。(10)在HPLC测定中,待测组分峰与相邻杂质峰部分重叠。 答:(1)系统误差;校准砝码。 (2)系统误差;校准仪器。(3)系统误差;校准仪器。 (4)系统误差;控制条件扣除共沉淀。 (5)系统误差;扣除试剂空白或将试剂进一步提纯。(6)系统误差;在110左右干燥后称重。(7)系统误差;重新选择指示剂。 (8)偶然误差;最后一位是估计值,因而估计不准产生偶然误差。(9)系统误差;校准仪器。 (10)系统误差;重新选择分析条件。 2表示样本精密度的统计量有哪些?与平均偏差相比,标准偏差能更好地表示一组数据的离散程度,为什么? 3说明误差与偏差、准确度与精密度的区别和联系。 4什么叫误差传递?为什么在测量过程中要尽量避免大误差环节?5何谓t分布?它与正态分布有何关系? 6在进行有限量实验数据的统计检验时,如何正确选择置信水平? 7为什么统计检验的正确顺序是:先进行可疑数据的取舍,再进行F检验,在F检验通过后,才能进行t检验? 8说明双侧检验与单侧检验的区别,什么情况用前者或后者?9何谓线性回归?相关系数的意义是什么?10进行下述运算,并给出适当位数的有效数字。 1 (1) 2.52?4.10?15.14 6.16?10 4 (2) 3.01?21.14?5.10 0.0001120 ?3 (3) 51.0?4.03?10 ?4 2.512?0.002034 (4) 0.0324?8.1?2.12?10 1.050 2 (5) 2.2856?2.51?5.42?1.8940?7.50?10 3.5462 (6)pH=2.10,求H+=? (2.5410?3;2.98106;4.02;53.0;3.144;7.910?3mol/L)11两人测定同一标准试样,各得一组数据的偏差如下:(1)0.3(2)0.1 0.20.1 0.40.6 0.20.2 0.10.1 0.40.2 0.00.5 0.30.2 0.20.3 0.30.1 求两组数据的平均偏差和标准偏差;为什么两组数据计算出的平均偏差相等,而标准偏差不等?哪组数据的精密度高?(d10.24,d20.24,Sl0.28,S20.31。) 解:d1? d2? n 0.3?0.2?0.4?0.2?0.1?0.4?0.0?0.3?0.2?0.3 10 0.1?0.1?0.6?0.2?0.1?0.2?0.5?0.2?0.3?0.1 10 2 ?0.24?0.24 ?(x S1? i?1 i ?x) n?1 n ? 0.3?0.2?0.4?0.2?0.1?0.4?0.0?0.3?0.2?0.3 9 2222222222 ?0.28 ?(x S2? i?1 i ?x) 2 n?1 ? 0.1?0.1?0.6?0.2?0.1?0.2?0.5?0.2?0.3?0.1 9 2222222222 ?0.31 因为标准偏差能突出大偏差。第一组数据的精密度高 12一位气相色谱工作新手,要确定自己注射样品的精密度。同一样品注射了10次,每次0.5l,量得色谱峰高分别为:142.1、147.0、146.2、145.2、143.8、146.2、147.3、150.3、145.9及151.8mm。求标准偏差与相对标准偏差,并作出结论(有经验的色谱工作者,很容易达到RSD1%)。解:h? 142.1?147.0?146.2?145.2?143.8?146.2?147.3?150.3?145.9?151.8 10 ?146.6 d1=142.1-146.6=-4.5d2=147.0-146.6=0.4d3=146.2-146.6=-0.4d4=145.2-146.6=-1.4d5=143.8-146.6=-2.8d6=146.2-146.6=-0.4d7=147.3-146.6=0.7d8=150.3-146.6=3.7d9=145.9-146.6=-0.7d10=151.8-146.6=5.2 2 n ?(x S? i?1 i ?x) 2 n?1Sh ? 4.5?0.4?0.4?1.4?2.8?0.4?0.7?3.7?0.7?5.2 9 2222222222 ?2.8 RSD?100%?(2.8/146.6)?100%?1.9% 13测定碳的相对原子质量所得数据:12.0080、12.0095、12.0099、12.0101、12.0102、12.0106、12.0111、12.0113、12.0118及12.0120。求算:平均值;标准偏差;平均值的标准偏差;平均值在99%置信水平的置信限。解:x? 12.0080?12.0095?12.0099?12.0101?12.0102?12.0106?12.0111?12.0113?12.0118?12.0120 10 ?12.0104 n ?(x S? i?1 i ?x) 2 n?1 ?0.0012 Sx? 0.0012?0.00038 ?t0.01,9?0.00038?0.0012 14某HCl溶液浓度为(3.60.2)10mol/L,按偶然误差传递规则计算溶液的pH。解:pH=-lgH+=-lg(3.60.2)10-3=2.440.025由于 SRR? 0.2?103.6?10 ?3?3 -3 0.14?0.056,SR=2.44(0.056)= 所以pH=2.440.14 15用重量法测定试样中Fe含量时,六次测定结果的平均值为46.20%;用滴定分析法四次测定结果的平均值为46.02%;两者的标准偏差都是0.08%。这两种方法所得的结果是否存在显著性差别? 解: (n1?1)S1?(n2?1)S2 n1?n2?2n1?n2n1?n2 ? 2 2 SR? ? 5?0.08 2 ?3?0.08 2 10?22410 ?3.5 ?0.08% x1?x2 t? SR 46.20?46.02 0.08 t0.05,8=2.306,存在显著性差别。 16在用氯丁二烯氯化生产二氯丁二烯时,产品中总有少量的三氯丁二烯杂质存在。分析表明, 3 杂质的平均含量为1.60%。改变反应条件进行试生产,每5小时取样一次,共取六次,测定杂质含量分别为:1.46%、1.62%、1.37%、1.71%、1.52%及1.40%。问改变反应条件后,产品中杂质含量与改变前相比,有明显差别吗(0.05时)? 解:x?1.51%t0.05,5=2.571无显著性差别。 17用化学法与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同一复方乙酰水杨酸(APC)片剂中乙酰水杨酸的含量,测得的标示量含量如下:HPLC(3次进样的均值):97.2%、98.1%、99.9%、99.3%、97.2%及98.1%;化学法:97.8%、97.7%、98.1%、96.7%及97.3%。问:两种方法分析结果的精密度与平均值是否存在显著性差别?在该项分析中HPLC法可否替代化学法? 解: HPLC:化学法:F S1S 2 S?0.13%t? ?1.7 x?98.3%x?97.5%1.1 22 S?1.1%S?0.54%F0.05,5,4?6.26 22 ? 0.54 ?4.15 精密度无显著性差别 SR? (n1?1)S1?(n2-1)S2 n1?n2n1?n2n1?n2 2? 22 ? 5?1.1?4?0.54 6?56?56?5 2 22 ?0.90% x1-x2 t? SR 98.3-97.50.90 ?1.5 t0.05,9?2.262 平均值无显著性差别。HPLC法可以替代化学法。 18用基准Na2CO3标定HCl标准溶液浓度,共测定5次,获得如下结果:0.1019、0.1027、0.1021、0.1020、0.1018(mol/L)。用Grubbs检验法决定对可以数据0.1027mol/L的取舍;求出平均值、标准偏差、相对标准偏差。 解:n=5;x?0.1021mol/L;S=3.5410-4mol/L;RSD=0.35% G? 0.1027?0.10213.54?10 ?4 ?1.69G0.05,5=1.71,G 19用HPLC分析某中药复方制剂中绿原酸的含量,共测定6次,其平均值x2.74%,Sx0.56%。试求置信水平分别为95%和99%时平均值的置信区间。 解: 4 P?95%:t0.05,5?2.571P?99%:t0.01,5?4.032 x?t0.05,5x?t0.01,5 SxnSxn ?(2.74?2.571?(2.74?4.032? 0.5660.566 )%?(2.74?0.59)% )%?(2.74?0.92)% 20用巯基乙酸法进行亚铁离子的分光光度法测定。在波长605nm测定试样溶液的吸光度(A),所得数据如下: x(gFe/100m1):01020304050y(AlgI0/I):0.0090.0350.0610.0830.1090.133 试求:吸光度浓度(A-c)的回归方程式;相关系数;A=0.050时,试样溶液中亚铁离子的浓度。 答: n n in n?xiyi?b? i?1 n 2 ?x? i?1n 2i?1 i?1 yi ?0.00247 n?xi?(?xi) i?1 nn ? a? i?1 yi?b?xi i?1 n ?0.010 y0.0100.00247c n ?(x r? i?1n i ?x)(yi?y) n ?0.9997 (yi?y) 2 ?(x i?1 i ?x)? 2 ? i?1 A=0.050时,0.0500.0100.00247c,c16.2g/100m1 第四章酸碱滴定法 1下列各酸,哪些能用NaOH溶液直接滴定或分步滴定?哪些不能?如能直接滴定,各应采用什么指示剂? (1)甲酸(HCOOH)Ka1.810?4(2)硼酸(H3BO3)Ka15.410?10 5 篇三:分析化学(第六版)思考题和习题参考解答 第二章误差和分析数据处理 1、指出下列各种误差是系统误差还是偶然误差?如果是系统误差,请区别方法误差、仪器和试剂误差或操作误 差,并给出它们的减免方法。答:砝码受腐蚀: 系统误差(仪器误差);更换砝码。天平的两臂不等长: 系统误差(仪器误差);校正仪器。容量瓶与移液管未经校准:系统误差(仪器误差);校正仪器。 在重量分析中,试样的非被测组分被共沉淀:系统误差(方法误差);修正方法,严格沉淀条件。试剂含被测组分: 系统误差(试剂误差);做空白实验。试样在称量过程中吸潮: 系统误差;严格按操作规程操作;控制环境湿度。化学计量点不在指示剂的变色范围内:系统误差(方法误差);另选指示剂。 读取滴定管读数时,最后一位数字估计不准:偶然误差;严格按操作规程操作,增加测定次数。 在分光光度法测定中,波长指示器所示波长与实际波长不符:系统误差(仪器误差);校正仪器。 在HPLC测定中,待测组分峰与相邻杂质峰部分重叠系统误差(方法误差);改进分析方法 11、两人测定同一标准试样,各得一组数据的偏差如下: 求两组数据的平均偏差和标准偏差; 为什么两组数据计算出的平均偏差相等,而标准偏差不等;哪组数据的精密度高?解:d? d1?d2?d3?dn n d1?0.24d2?0.24 s? ?di2 s1?0.28s2?0.31n?1 标准偏差能突出大偏差。第一组数据精密度高。 13、测定碳的相对原子质量所得数据:12.0080、12.0095、12.0099、12.0101、12.0102、12.0106、12.0111、 12.0113、12.0118及12.0120。求算:平均值;标准偏差;平均值的标准偏差;平均值在99%置信水平的置信限。解:x? ?xi ?12.0104n ?(xi?x)2 ?0.0012 n?1 s? s? sn ?0.00038 u?x?t sn 置信限?t s 查表2-2,f?9时,t0.01?3.25n ?3.25?0.00038?0.0012 15、解:(本题不作要求) x1?46.20%?0.4620x2?46.02%?0.4602S1?S2?0.08%?0.0008SR?S1?S2?0.0008t? 0.4620?0.6?4 ?3.49 0.00086?4 f?6?4?2?8 查表2?2得t0.05,8?2.306t?t0.05,8,存在显著性差异。 16、在用氯丁二烯氯化生产二氯丁二烯时,产品中总有少量的三氯丁二烯杂质存在。分析表明,杂质的平均含量为1.60%。改变反应条件进行试生产,取样测定,共取6次,测定杂质含量分别为:1.46%、1.62%、1.37%、1.71%、1.52%及1.40%。问改变反应条件后,产品中杂质百分含量与改变前相比,有明显差别吗?(=0.05时)解: x?1.51%S?0.13%Sx?S/n?0.13%/6?0.053% t计? x?Sx ? .51%?1.60% ?1.7 0.053% 查表2-2,t5,0.05=2.571,t计算 所以,改变反应条件后,杂志含量与改变前无明显差别。17.解:HPLC数据: 97.2,98.1,99.9,99.3,97.2,98.1%(6次) x?98.3%,S?1.1% 化学法数据:97.8,97.7,98.1,96.797.3(5次) x?97.6%,S?0.54% 用F检验两种方法结果的精密度是否存在显著差别 1.1%2 F?4.15,查表2?4,f1?5、f2?4时,F?6.262 0.54%F计?F0.05,4,4说明两种方法的精密度没有显著性差别 用t检验平均值是否有显著性差别 t? x1?x2SR n1?n2 n1?n2 (6?1)1.1%2?(5?1)0.54%2 ?0.895% 6?5?2 SR?t? 2 (n1?1)S12?(n2?1)S2 ? n1?n2?2 98.3%?97.6% 0.895% 6?5 ?1.29?t0.05,9(2.262)6?5 说明两种方法的平均值没有显著差别。在该项分析中,HPLC法可以代替化学法。18、解: 0.1019?0.1027?0.1021?0.1020?0.1018 ?0.1021(mol/L) 5 S?0.000354x?G? x可疑?x0.1027?0.?1.695S0.000354 查表2-6,?0.05,测定6次,G临界值?1.89G计算?G临界值?0.1027mol/L这个数据应保留x? 0.1019?0.1027?0.1021?0.1020?0.1018 ?0.1021(mol/L) 5 S?0.000354 S0.000354 RSD?100%?100%?0.35% 0.1021x 19、解: u?x?t S n P?95%时,t0.05,5?2.571 0.56 ?2.74?0.59 6 P?99%时,t0.01,5?4.032 0.56 ?2.74?0.926 u?2.74?2.571? u?2.74?4.032? 第三章滴定分析法概论 7、解:不可直接配制标准溶液的物质: NaOH,化学性质不稳定HCl,不是固体,难得到纯净物H2SO4,不是固体KMnO4,难制得纯度高的纯净物Na2S2O3,难制得纯净物,化学性质不稳定9、(1)读数偏大,结果(HCl)浓度偏低(2)0.12480.1238,结果偏高 (3)HCl浓度比真实浓度低,需要消耗更多的HCl,结果偏低 (4)相同质量的碳酸氢钠比碳酸钠消耗的盐酸少,导致消耗盐酸体积减小,盐酸浓度测定值偏高10、写出下列各体系的质子条件式。解:(1)NH4H2PO4: H+H3PO4=OH+HPO4+2PO4(2)H2SO4(C1)+HCOOH(C2): H=OH+HSO4+2SO4+HCOO(3)NaOH(C1)+NH3(C2): H+C1+NH4=OH(4)HAc(C1)+NaAc(C2): H=OH+Ac-C2(5)H(C1)+NaOH(C2): H+C2=OH+ 11、写出H3AsO4MgBr2水溶液的电荷平衡式。解:OH+H2AsO4+2HAsO4=H 2Mg=OH+Br 12、写出cmol/LZn2Fe()6水溶液的质量平衡式。解:cZn2+=2cZn2Fe()6=2c Fe()6+Fe()5+Fe()4+Fe()3+Fe()2+Fe()+Fe=c 6Fe()6+5Fe()5+4Fe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