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介对留守儿童成长的影响调研报告.doc_第1页
媒介对留守儿童成长的影响调研报告.doc_第2页
媒介对留守儿童成长的影响调研报告.doc_第3页
媒介对留守儿童成长的影响调研报告.doc_第4页
媒介对留守儿童成长的影响调研报告.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4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二届(2008)西湖媒介素养高峰论坛论文媒介对留守儿童成长的影响调研报告 以安徽涡阳吕湖行政村为例浙江工业大学新希望农村发展促进会严月萍 杜蒙蒙 朱功玉 李萌 吴行勇 陈文庆 林琴琴 李迪敏 罗觅 郑润洁指导老师: 浙江工业大学教授 卢冶飞 浙大附中高级教师 施永忠摘要: 本文以安徽涡阳吕湖村为例,展开了对媒介素养的研究。团队调研了当地各种媒介的使用情况及其对留守儿童成长的影响,调查发现农村中小学媒介素养教育情况堪忧,本文从农村实际情况出发,积极探索了媒介素养教育的途径。关键字:媒介素养,媒介素养教育,留守儿童,电视Abstract: This paper takes example for Lvhu village , Guoyang , Anhui province and make a study of media literacy. Our team mostly makes an investigation on the usage of different local medias and the influence medias make to the stay-at-home children. The investigation indicated that the media literacy of rural primary and junior students is not so fine as that people hope for these years. This paper positively explores the methods of media literacy education on the condition of rural practical circumstances . Key words: media literacy, media literacy education, stay-at-home children, television一、前言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上世纪80年代开始农村劳动力大规模的流入城市,这给我国的经济建设注入了新的活力,促进了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和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但同时也造成未成年子女赖以生存和成长的家庭环境的大幅度变动。很多民工在进城时无力解决子女进城和就读的问题而只能将子女留在农村托人代为照看,从而形成了农村留守儿童这个群体。据统计,目前,我国有农村留守儿童2000多万,他们在成长中面临的许多困难和问题,不仅影响到儿童的健康成长,而且也关系到新农村的建设和社会的和谐稳定。从近年的研究来看,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对留守儿童的影响大多是负面的,留守生活给这些儿童带来了各种问题和困难,他们的成长处于不利环境之中,他们成了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的监护类型主要有隔代监护、父亲或母亲单亲监护、亲戚监护、同辈监护和自我监护。由于监护人精力不足、责任心有限、重养轻教育等问题的存在,这样的成长环境无疑会对他们的成长特别是心理、人格的健康成长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在这些留守儿童中,普遍存在以媒介为保姆、为朋友、为亲人的感情依赖,学业失教、生活失助、心理失衡、道德失范、感情缺失等问题表现严重。鉴于上述情况,本研究小组认为在客观深入地了解媒体信息对受众的影响的基础上,研究如何提高媒介对受众的健康服务具有现实而深远的重要意义。也就是说,为了给受众提供一个良好的信息环境,建立媒体与受众的良性互动,培养受众的媒介素养是至关重要的。媒介素养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迫切实行。所谓媒介素养,就是指公众面对各种媒体信息的解读和批判能力以及使用媒体信息为个人生活、社会发展服务的能力。对未成年人进行媒体素养教育,就是要帮助他们掌握基本、必要的媒体知识,从而知道怎样合理地获取、利用信息,辨别和传播信息,尤其要帮助他们建立必要的心理防范意识和抵制能力。随着科技的迅速发展,信息的传播方式越来越多,速度越来越快,报纸、期刊、广播、电视、网络、短信等媒体,对未成年人的影响力日益深入。一方面,未成年人处于身心快速发展,道德信念和知识结构尚未成熟,人生观、价值观等正处于形成的关键时期。他们求知欲旺盛,好奇心强,模仿性大,对媒体缺乏正确的认知能力和辨别能力。另一方面,我国的大众传媒对媒介素养宣传的缺失,学校、家庭更是缺乏媒介素养的教育,至使未成年人难免受到大众传媒消极因素的影响和浸染。而留守儿童这一群体,由于其存在的特殊性,对其开展媒介素养方面的研究和教育更有必要性和紧迫性。二、调研本调研组以安徽涡阳吕湖行政村为例,就“媒介对留守儿童成长的影响”这一课题进行了研究,以安徽涡阳吕湖行政村为例。安徽涡阳留守儿童的情况是中国中西部地区农村留守儿童的集中体现。这些地方的显著的共同点是:留守儿童比例高,家庭收入低,留在村里的大都是老人、妇女和小孩,地方经济落后,社会风气低下,信息不发达,教育水平低下,升学率低,大多数儿童处于“流放”状态。本调研旨在了解媒介对安徽留守儿童成长的影响,深入留守儿童内心,挖掘他们心里的矛盾和困惑,加强社会对留守儿童的关注,号召社会对留守儿童援助,加强对留守儿童的媒介素养教育,以使他们能够更好地趋利避害,从媒介接触中获得教益。本调研组调查了吕湖行政村及其自然村和附近几个村庄,总计约1000户,其中留守儿童近300人,当地主要媒介有报刊杂志、广播、电视、网络等4种。调研中,我们了解到当地的电视普及率100%,拥有家庭电脑的只有一两户。村子里有公共的广播,播放的时间随机,没有固定规律。表一是当地报纸订阅情况:表一:吕湖行政村及其周边报刊杂志订阅情况吕湖村行政村无个人订报吕湖行政村村委亳州报、农民日报现代农业周刊、 安徽日报(农村版)、农民日报、都友 、中国青年报、安徽报 复新志愿者学校南风窗、上海文学报、中国青年报吕湖小学安徽日报、亳州报、安徽法制报、 半月谈张心宅行政村无个人订报张心宅行政村村委亳州报、农民日报现代农业周刊、 安徽日报(农村版)、农民日报、都友 、中国青年报 张心宅小学安徽日报、亳州报、半月谈、特别关注、特别文摘、文摘周刊、 安徽法制报其中:亳州报日报,农民日报现代农业周刊周刊,安徽日报(农村版)2次/周,农民日报日报,都友杂志,中国青年报日报,南风窗月刊,上海文学报2次/年,安徽日报5次/周,安徽法制报3次/周,半月谈半月刊,特别关注月刊,特别文摘半月刊,文摘周刊周刊,安徽报5次/周由以上信息我们可以了解到吕湖行政村及其自然村和附近几个村庄,总计约1000户的报纸订阅情况是何其少,而且没有完全适合小龄儿童阅读的报刊杂志。当地的村民几乎也不看报刊报纸,除了学校和村委的工作人。我们发现,留守儿童父辈及以上的成人中,村子里有广播的时候会听广播,没有人去上网,其余了解信息的媒介渠道就只有电视,一般就看新闻或者电视剧。儿童的长辈对媒介传播内容的理解、认知、接受和批判的能力,也就不能很好的指导孩子科学去接触各种媒介信息。当地学校没有专门开设使用媒介方面的课程。张心宅小学教室有配备电脑,有比较好的远程教育,但是学校没有利用。根据当地实际情况,设计调研方案与实施情况如下:1.调查方法采用问卷调查,结合访谈的形式,即通过和留守儿童沟通进行深度访谈来完成问卷及相关问题。2.调查方案问卷调查部分,通过分层抽样方法确定被调查对象,即以5个自然村(吕湖村、慕小庄、王小庄、房庄、于庄)为单位,根据各个村留守儿童人数,按比例抽取100个样本,而在每个村样本的选取中,再根据年龄抽取同等比例的各年龄段儿童,年龄段分为:7-9岁,10-12岁,13-15岁,16 -18岁。3.统计结果根据以上抽样原则,投放问卷100份,回收100份,其中有效问卷81份,7-9岁回收17份,10-12岁回收24份,13-15岁回收27份,16-18岁回收13份。统计结果如下:表二:留守使用媒介情况媒介种类使用频率7-9岁使用频率10-12岁使用频率13-15岁使用频率16-18岁使用频率报刊杂志49.38%41.18%25.00%55.56%92.31%广播19.75%17.65%8.33%25.93%30.77%电视97.53%94.12%100.00%100.00%92.31%网络12.35%5.88%8.33%14.81%23.08%媒介部分通过调查,结果如表二所示,从媒介种类上看,电视作为主流媒体,在农村已经具有很高的普及率,通过电视获取信息,成为信息传播的主要途径。有97.53%的留守儿童把电视作为主要媒介手段,而报刊杂志只占12.35%,曾经在农村生活中非常重要的广播媒体也逐渐退居二线,只占19.75%,电视成为留守儿童生活中真正的主流媒体。从年龄上看,随着年龄的增加,报刊杂志和网络的使用比例明显增加,其中报刊杂志的阅读率随着年龄增长的变化十分显著。而电视始终是主流媒体,由于电视的普及率极高。而广播的使用率并不随年龄增长而增加。因此本次调研特别针对97.53%看电视的留守儿童和49.38阅读报刊杂志的留守儿童进行了分析。关于电视节目的观看情况如下表四所示:表三:各年龄层次儿童报刊杂志的阅读率报刊杂志类型7-9岁10-12岁13-15岁16-18岁时事政治5.88%0.00%7.41%15.38%体育娱乐0.00%12.50%44.44%46.15%文学11.76%0.00%11.11%15.39%时尚0.00%0.00%3.70%23.08%漫画29.41%8.33%33.33%23.08%学习17.65%8.33%18.52%30.77%童话17.65%8.33%电视节目类型7-9岁10-12岁13-15岁16-18岁新闻35.29%12.50%25.93%33.33%动画片100.00%83.33%48.14%33.33%连续剧52.94%75.00%66.67%83.33%体育节目35.29%0.00%33.33%41.67%娱乐节目0.00%29.17%55.56%75.00%广告0.00%4.17%7.41%0.00%表四:各年龄层次儿童电视节目的收看率由于7-9岁的儿童由于智力发育的不完善、学习及辨识能力不足等客观原因,我们又特别针对10-12岁的儿童进行了掌握媒介情况的分析。由表三可知,留守儿童随着年龄的增长,阅读报刊杂志的比率明显增加。对于时事政治、体育娱乐、时尚、漫画及学习类报刊杂志的阅读比率基本上呈增长形式。而对童话书的阅读率则随着年龄的增长而下降。在电视节目的收看率方面,由表四可知,对动画片的收看率随着年龄的增加而下降。而对新闻节目、连续剧、体育节目和娱乐节目的收看则随着年龄的增长而上升,并就总体而言,对连续剧的收看率居高不下,一直占据着留守儿童收看电视节目的绝大部分。而且尽管新闻节目、体育节目和娱乐节目的收看率都随着年龄的增长而上升,但后两者上升的速度要明显大于前者。媒介素养部分由于7-9岁的留守儿童自身对媒介的认识基本处于模糊状态,为了更好的了解这一群体的媒介素养及其教育的状况,本调研组侧重对10-18岁阶段的留守儿童进行了相关研究调查。在10-18岁这一年龄段中,留守儿童主要有64人。图一:各种媒介平均使用时间由图一可知,留守儿童花大量时间接触媒介,且主要接触媒介为电视,进一步统计如下:其中,以休闲娱乐和消磨时间为主要媒介接触目的的分别占67.19%和53.13%,比重较大,而相对地,以获取时事新闻和学习新知识为目的的所占比率相对较低,分别是15.63%和28.13%,另外,被动接受媒介的亦占4.69%,虽然比率较少,但由此可知,存在一定比率的留守儿童在选择媒介上不具选择权。获取体育新闻和娱乐新闻信息的占总体人数25%和48.44%,而国内新闻和国际新闻分别占10.9%和12.5%,比率有较大幅度的下降,至于经济、军事和文教卫生新闻所占比率更小,都不到10%,也证实了这一群体接触媒介的主要目的为休闲娱乐。由统计结果可知,留守儿童对媒介的利用率还是保留在表层上,主要为休闲娱乐和消磨时间,对于深层利用,如获取新闻和学习新知识上就相对比较欠缺。在获取新闻信息上,也集中表现在体育和娱乐新闻,对其他新闻类型的关注和解读比较少。对待新闻时事类的信息,留守儿童明显地缺乏兴趣,而这一类信息时加强留守儿童思考,增加媒介素养的关节点。可以说,留守儿童缺乏媒介素养。就学生的控制能力来说,在对媒介选择的控制方面,10-12岁的学生主要选择了“有时能有时不能”这一选项,占了41.67%,不能控制的占29.17%,比重也较大,完全能的占20.83%;13-15岁和16-18岁的学生选择完全能的分别占48.15%和46.15%,我们有理由相信,随着年龄的增长,学生的控制能力在一定程度上有所提高,但是,针对“有时能有时不能”这一选项,13-15岁选择此项的比率为25.93%,相反,16-18岁选此项的比率上升至38.46%,这主要是因为高年级学生接触媒介的内容更加广泛,选择的余地更多,且这一年龄段的叛逆心理比较强,是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特殊时期,一旦被不健康媒介信息所左右,便会在一定程度上受其影响,反而自控能力下降;在时间的控制方面,可以从下图中看出,对时间的调配严重失衡,大部分时间都花的收看电视既节目上,对于读书听广播却不是十分热衷。就分辨能力来说,三个阶段的学生觉得能分辨的都占比较大的比率,其中,10-12岁的为45.83%,14-15岁的占70.37%,16-18岁的占69.23%,觉得不能分辨的分别占20.83%、14.81%、7.69%,可知,高年级学生对媒介的认知和辨别能力还是比较强的。就媒介的可信度来说,20.31%的学生更愿意相信报刊杂志,9.38%的学生更愿意相信广播,而相信电视和网络的学生分别占5.56%和6.25%,通过这一关于媒介可信度的调查,可知,报刊杂志在留守儿童眼里还是比较具有权威性的,真实性比较强,而相比较电视和网络,在留守儿童看来,其可信度还值得商榷。由上述调研结果可知,留守儿童在媒介素养方面存在着很大的欠缺。首先,他们过分依赖于电视,并以电视为主要的感情寄托,可接触媒介的单一性使留守儿童对电视产生了强烈的依赖感,一天要花好几个小时的时间看电视;其次,他们的接触媒介的目标很盲目,通常情况下他们不知道自己接触媒介的真正需求是什么,这就导致了他们整天无所事事,生活没有方向,成天过着以看电视等媒介打发消磨时间的日子;再次,他们的辨别能力及自控能力很差,并且由于电视媒介主要以图像为传播媒介,直观的图像降低了留守儿童接受信息分析信息的能力,很容受媒介所带来的不良信息的影响,电视上传播的暴力色情等不良信息很容易被流动儿童模仿,进而导致了他们整天沉迷于虚拟的空间里而不可自拔,甚至会有学生走向极端化,最终扭曲人生方向。媒介素养教育部分留守儿童媒介素养的教育情形则更是令人担心。49.38%的家长对子女观看的电视节目持无所谓的态度,48.15%的教师对学生观看电视节目持无所谓的态度。这种不闻不问的态度使得学生看电视更加肆无忌惮而无所控制。57.41%的家长没有告诉过子女哪些电视节目或网络信息是不适合看的,55.56%的教师也没有教导学生哪些电视或网络信息是不适合看的。而在剩下的42.59%的家长教导过的子女中,有69.57%的子女因此而没有偷看,在44.44%教师教导过的学生中,有70.83%的学生因此而没有去偷看,由此可见媒介素养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从调研情况看来,媒介素养教育中小学生除了学校学习和做功课之外,他们花大量时间看电视、读图书和看卡通等,媒体信息的好坏对他们影响很大。他们处于身心发育和成长时期,辨别和抵抗能力比较弱,帮助他们成为媒体信息的主动接受者而非被动接受者,使他们具备正确使用和有效利用媒体的能力,对他们的社会化和健康成长必不可少。进行媒体素养教育可以使他们掌握必要的媒体知识和技能,懂得怎样合理地接受媒体的信息,科学地行使自己使用媒体的权利,从而更好地促进学习和生活。三、增强留守儿童媒介素养的对策与意见针对以吕湖村为例的留守儿童在媒介素养和媒介素养教育上的缺失,我们认为可以在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媒介素养教育。首先,培养农村中小学教师的媒介素养。中小学老师应在媒介素养上起到一个积极的引导作用,这就要建立在中小学教师本身需要一定的媒介素养。但是农村中小学老师普遍缺乏媒介素养。针对这样的情况可采取多种渠道加快对现有教师的培训,向其传授基本的媒体素养教育的知识和方式,并将其融人各科教学中。有条件还可以对中小学部分教师进行专门培训,使其胜任不同阶段的媒介素养课程。另外,目前由于农村家庭平均生活水平较低,设备引进较城市慢等原因,网络在农村还未普及,但是从长远的发展角度来看,农村网络的普及化事在必行,中小学教师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