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5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县实施农业综合开发项目调查*县在实施农业综合开发项目中,各级领导高度重视,真抓实干,把贯彻落实上级精神和本地实际结合起来,坚持以改造中低产田土为主要任务,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在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促进粮食增产、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一、项目开发基本情况 2001年至2006年度,*县的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分别在刘官镇、旧营乡、板桥镇、水塘镇等四个乡(镇)实施,通过开发治理,累计实施中低产田土改造8.66万亩,取得了良好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六年来,项目区完成了一大批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明显改善了农业生产条件。在水利措施方面,共新建和维修防渗引水渠道110公里,防洪河堤14.34公里,排渍排涝沟6.7公里,建设小水窖131口,项目区共新增灌溉面积9900亩,改善灌溉面积23080亩,改善除涝面积4400亩;在农业措施方面,共采取施用石灰和种植绿肥改良中低产田土41175亩,实施坡改梯工程8020亩,组织实施玉米制繁种基地1600亩,优良品种示范推广15000亩,采取骨干培训、普通培训和现场培训等方式培训农民5万人次,农民科技意识有所增强,提高了对新品种、新技术的接受能力;在林业措施方面,采用松、柏、竹等树种营造水土保持林32000亩,建设经济林3000亩。项目建设累计完成总投资3490万元,其中财政资金2553万元,群众投劳投物折资937万元。二、工程运行使用情况通过对刘官镇、旧营乡所实施的水利工程、林业项目运行管理的调查了解,水利工程的完好率高,除1999年度发现个别工程有水毁现象外,其它年度工程没有水毁和损坏的现象,群众普遍反映较好,特别是干旱年景,效果十分明显。工程运行管理一般都是村委会统一组织维护,损坏程度小的由受益户投工投劳修复,水毁严重的由乡(镇)帮助解决材料费,村委会组织维修。2001年度旧营乡水利工程杨松灌溉渠和水口灌溉渠有两处在2006年的大雨中因泥石流和地质下沉出现倒塌,旧营乡政府以每1方浆砌石补助65元资金,由村委会组织农民修复;刘官镇董家坡村对水利工程管理纳入了村规民约,他们这样规定:“渠道管理,农忙之前由群众投劳清淤,损坏后受益户集资修建,谁损坏,谁负责”。2001年度该村大地头一条渠道,有两处因是软基经常出现下沉,是群众自发组织维修保证通水。对水保林的管理,旧营乡2004年以前管理是按自然村分片管护,2005年通过林业部门认定纳入公益林管理,每亩给3元管护费,通过现场了解,旧营乡水保林保存率在70%左右。刘官镇实施的水保林,2004年以前林业部门给了2万多元管护费,管护人员和管护责任都比较落实。2005年纳入国家公益林进行管理,每亩给5元的管护费。刘官镇实施的水保林因种植时采用的主要是营养袋苗定植,种植标准高,管理到位,成活率高,现在保存率在8%以上。三、项目开发取得的成效一是水利措施和坡改梯工程发挥的作用十分明显,大量农田得到有效灌溉,农业生产防灾抗灾能力增强,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普遍提高。通过调查了解,在灌溉水源保证的情况下,水稻能实现提前栽插15天左右,能有效避开后期低温为害,每亩产量可增产100公斤以上。据刘官镇董家坡村的群众反映,灌溉渠道修好后,单产可增长50%以上,同时,可节约管水劳力50%;旧营乡罗家田村和平田村的群众介绍,2005年是特别干旱的年份,农发修建的沟渠保证了大面积的育秧和大田移培用水,在非项目区普遍减产的情况下,农发水利工程的灌区内还比往年有所增产。坡改梯工程的增产效果也很显著,坡改梯能达到有效控制水土流失,增厚耕作层,提高土壤肥力的作用,普遍增产都在30%以上。*县旧营乡大坪地村有100户人家,耕地全为坡耕地,通过2000年实施完成坡改梯500亩以后,由于耕地实现了“保水、保土、保肥”功能,这片土越种越肥,从原来的低产地变成了中产地,单位面积产量比1999年以前增长1倍以上,农户杨应录介绍,他家当年实施了3.5亩坡改梯,原来总产只收450公斤左右的包谷,2005年达到了1000公斤;坡改梯工程除了能提高单位面积产量以外,还能扩大耕地面积,板桥镇灰窑坡村2001年度实施坡改梯1653亩,通过炸石扩土,新增的有效耕地面积就有95亩。二是农业项目带来的增收效果好。种植绿肥和石灰改土,增加土壤有机质,改善土壤理化性状,每亩可增产量50公斤以上;良种基地及优良品种推广种植示范带动能力强。*县2001年度通过农业综合开发在旧营乡、刘官镇、板桥镇实施玉米新品种示范3000亩,现已发展到2005年的万多亩,所推广的*玉2号、4号、5号品种,产量高,品质好,深受农民欢迎,比原来的老品种单位面积增产幅度在30%以上;项目区从单一的种粮到引种示范经济作物,增效显著,农民尝到实惠。*县水塘项目区2002年度从山东引种花生鲁花1号与玉米间作,在玉米保证产量的基础上,每亩生产花生100公斤左右,增收300元。三是按规划区域组装各类项目,项目区综合效益好。*县刘官镇和旧营乡的大部份土地面积属于朱昌河小流域,1999年到2001年度,在这个流域范围内的高官村、三十亩村、猴场屯村、三角田村、大坪地村、平田村和罗家田村等,规划实施了引水灌溉渠道43.24公里,防洪河堤3.9公里,新增和改善灌溉面积.5万亩,除涝面积2000亩,实施坡改梯6000亩,种植水土保持林17469亩,修建机耕道和人行便道6公里,石灰改土6100亩,水田基本上做到了能灌能排,坡耕地实现了保水、保土,农业生产条件有了显著的改善,生态环境明显好转,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不断提高,农业生产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明显增强。四、主要做法、认真贯彻执行国家农业综合开发“两个着力”、“两个提高”的指导思想和省“统筹规划,突出重点,强化科技,择优扶持,注重效益,富裕农民”的总体要求,坚持以改造中低产田土为主,并做到与生态环境建设和农业科技推广相结合,注重质量,突出效益。在工作中,加强了农业综合开发的规划,形成了重点扶持和集中开发的工作思路,改变了过去项目布局分散,重点不突出,效益不明显的状况。、领导重视,层层负责,严格把关,狠抓落实。一是做到“四个到位”,即:参与规划选项到位,能严格按立项要求,尊重实际,尊重农民,尊重科学,突出效益优先,合理确定项目区和子项目;落实配套资金到位,把各年配套资金纳入年度财政预算,足额落实到位;宣传发动到位,在新项目区启动前,县分管领导亲自参加开工动员大会,讲解农发政策和实施要求;检查督促到位,在项目实施过程中,经常到施工现场检查督促,参与解决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二是做到“严把四关”,即:工程队伍选择关,实行招投标,公开、公平、公正确定施工队伍,选择懂技术,会管理,讲信誉的施工队伍承建工程项目;工程质量关,农发办从领导到职工,分工负责,分片把关,严格技术要求,工程达不到设计不付工程款;工程进度关,科学调度工程进度,保证各项目平衡发展,做到工程不留尾欠,资金不留缺口。项目验收关,工程竣工后,认真组织验收,严格核实工程量和建设质量,不合格不验收。三是做到“四个落实”,即:组织领导落实,工作责任落实,行政措施落实,解决问题落实。、采取以“小区域”、“小流域”、“小坝区”和“旱坡地”为单元的治理开发模式,强化工程措施、生物措施和农艺措施的组装配套,改变了以往那种单一项目、单项措施治理而综合效益不明显的问题。*县板桥水塘项目区,按“小流域”治理开发,2002年至2004年度累计建设引水渠道70公里,防洪河堤13公里,坡改梯1653亩,种植水保林13584亩,建沼气池560口,项目区农业生产条件和生态环境明显改善,农业发展后劲增强。、加强新技术推广应用,提高农发项目的科技含量。一是在引水灌溉工程的实施方面,采用了“U”型渠设计施工技术,*县至年度水塘板桥项目区田间支渠全部推广“U”型渠设计施工技术,既实用实效,又美观大方,既保证了使用功能,又节约了工程造价。二是加大项目区优质品种和农业适用技术推广力度,促进项目区农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县在组织实施农业综合开发项目中,加强了自主开发品种*玉二号、四号、五号的试验示范,带动了面上大面积的推广普及,在水塘板桥项目区还开展了旱地分带轮作以及粮经、粮药、粮菜间作示范,农业生产的科技含量和经济效益不断提高。、强化项目和资金管理,严格执行有关规定。一是认真做好前期工作,深入项目区认真调研,实事求是,科学规划;二是严格执行批复计划,对上级批复的项目计划总是认认真真执行,超计划完成,没有出现擅自调资金、调项目、调规模的情况;三是严格执行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和资金管理办法,实行“三专”管理和县级报帐,县级配套资金按时足额到位,上级有偿资金按期归还。五、几点建议 *县的农业综合开发虽然取得了较大成绩,但也还存在着开发面铺得过大,资金投入比较分散,综合配套治理力度不够,生态治理措施较薄弱,旱地治理措施跟不上,农业结构调整难度大,优势农产品不突出等问题。因此,为进一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保护和利用好资源,建设可持续的山区农业,对*县今后的农业综合开发提出以下几点建议:、进一步在“综合”二字上下功夫。一是要加强对旱耕地的综合开发,进一步挖掘土地的生产潜力。“九五”至“十五”期间,*县的农业综合开发主要在水作农业区,而大面积的旱地开发还是一个薄弱环节,旱地还存在着干旱、瘦薄、土壤偏酸和水土流失等限制因素,要提高整个农业的综合生产能力,把开发重点逐步转移到“旱坡地”的综合治理上。二是拓展开发内容,要真正体现山水田林路综合治理,农林牧副协调发展。按照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奋斗目标,农业综合开发更要有新的思路。因此,在项目布局上,要进一步体现工程措施、生物措施和农业措施的组装配套,特别要重视林业生态措施,以保证农业的持续发展;在硬件建设上,着重解决工程性缺水问题,建设引水灌溉工程,发展旱地小水窖,完善防洪排涝设施。同时要完善道路建设,把项目核心区内机耕道路、田间步道和村寨道路建设结合起来,和农村沼气建设、改厕改圈结合起来,改善村容村貌;在软件开发上,要加强科技服务体系建设,强化农民技术培训,不断引进和推广新品种、新技术,提高农业生产的科技含量。三是加大综合投入力度,在统一规划的前提下,在农发资金投入的基础上,引导其它资金投入项目区,加大投资强度,提高综合效益。2、加强农业生态环境建设,把对资源的开发、利用和保护结合起来。保护和改善农业生态环境既是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也是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重要措施。要根据项目区的具体条件,规划实施好水土保持林,要做好与国家西部大开发生态环境建设工程的结合,统筹规划,突出重点,提高综合效益。同时对条件较好的旱坡地,要因地制宜规划种植一些经济林木,使之在保持水土的情况下,让农民有一定收入。3、把农业综合开发和调整结构结合起来,提高经济效益。在项目区结合土地治理项目发展高产、优质、高效、安全的优质粮食品种、饲料作物、无公害蔬菜、优质水果等区域特色农业。同时要提高结构调整的质量和效益,把建设规模、实施质量和效益目标统一起来。要千方百计提高建设标准和管理水平,要解决重发展轻管理的现象。进一步强化项目建设管理,实行项目法人负责制和目标管理责任制,搞好项目建设期全过程的管理,保证项目如期达到效益。、加强科技示范,促进农业适用技术的推广应用。农业综合开发项目要加大对各项农业适用技术的推广应用,提高科技贡献率。在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区,要组织实施对粮食增产和农民增收有引导作用的科技示范项目,发挥科技在提高农业生产力上的重要作用。要重点抓好对农民的培训,增强农民吸收、消化、利用先进农业适用技术的能力;抓好良种繁育体系的建设,提高优良品种在项目区的推广面积;搞好项目区农作物规范化栽培,搞好各种优质农产品商品基地建设及综合加工利用技术应用;加强节水农业示范和设施农业示范。5、完善项目建后管护机制。县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由于人员和机构职能所限,主要是负责项目前期工作和实施期间的管理工作,建议项目竣工验收后,要将项目后续管理纳入行业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GB/T 10593.4-2025电工电子产品环境参数测量方法第4部分:凝露
- 2025年安全生产知识重点题及解析
- 2025年数字孪生应用技术员初级面试预测题
- 2025年安全检查表考试题及答案
- 2025年客户服务团队负责人面试题及解答指南
- 2025年旅游行业市场营销经理招聘面试预测题集
- 2025年质量检验员考试题及答案
- 2025年无人机巡检港口航道笔试题库大全
- 2025年宠物宠物行为分析师中级模拟试卷
- 2025年金融工程师专业技术资格考试试题及答案解析
- 《中国动漫发展史》课件
- 学校安保合同范本
- 六年级阅读题打印20篇
- 《液压传动》教案(劳动版)
- GB/T 32124-2024磷石膏的处理处置规范
- 集成光电子器件及设计-4集成光有源器件
- 2025届浙江省新英语高三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含解析
- TCECA-G 0304-2024 数字化碳管理平台 总体框架
- DL∕T 976-2017 带电作业工具、装置和设备预防性试验规程
- 近几年大学英语四级词汇表(完整珍藏版)
- 儿科护理学教学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