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施项目管理.doc_第1页
实施项目管理.doc_第2页
实施项目管理.doc_第3页
实施项目管理.doc_第4页
实施项目管理.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实施项目管理服务转型发展 应县南河种镇党委我们南河种镇地处山西省朔州市应县东南部,全镇辖25个行政村,3.75万口人,在册耕地面积11.9万亩,是一个传统的农业经济区域。镇党委下设33个支部,1023名党员。其中,农村党支部25个,农民党员927名。去年来,我镇借助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围绕农村党建项目化管理,积极探索党委服务转型发展的有效途径,走出了一条“党委服务在产业上、支部建设在产业上、党员活动在产业上”的新路,使“转型”内涵渗透到各个领域,促进镇域经济社会发展有了新起色,基层党的执政能力得到了新加强。近年,镇党委、镇政府先后30多次受到中央、省、市有关部门表彰奖励,被评为全县“红旗乡镇”、全市“五好乡镇党委”、全省“文明和谐乡镇”、全国“创建文明村镇工作先进村镇”等。我们的做法是: 一、引领发展,党委服务在产业上 我镇是全县蔬菜产业化龙头乡镇。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我们坚定不移推进蔬菜产业化,形成了以接马峪蔬菜市场为龙头、以6万亩蔬菜基地为龙身、以30多家蔬菜加工制冷企业为龙尾的龙型经济格局。近几年,面对“如何转型发展?如何跨越科学?”这个命题,我们把党委自身建设定位在“服务产业、引领发展”上,强化了四项服务。一是决策服务。镇党委科学分析全镇各类产业发展放缓甚至徘徊不前的现实,认为要想实现新的跨越,必须在农业转型增效上做大文章、下硬功夫。基于这样的共识,镇党委科学决策,确立了“以农业四项建设为推手,积极构建现代农业新格局;以小城镇建设为重点,加速城乡一体化进程;以五个全覆盖为重点,全面推进新农村建设;以办好人民满意教育为目标,全力振兴农村教育”的经济社会发展新思路,为全镇今后一个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定下了主调,指出了一条好路子。二是政策服务。为推动各项产业健康发展,镇党委、镇政府多次出台优惠政策,进一步强化政策激励措施,助推产业发展。如在发展设施农业中,规定为规模发展温室大棚的农户特别是投资商提供十项“优先”。前年秋冬,在镇党委、镇政府的组织下,全镇完成了21个规模化日光温室示范园区的规划和土地流转工作,同时完成了规划区内“三通一平”工程,向上申报了3个设施蔬菜基础建设项目。这些政策的制定和措施的落实,调动了镇内外人士兴建温室大棚的积极性。目前,全镇已基本建成2个千亩以上设施农业园区、12个百亩以上设施农业园区。三是技术服务。镇党委认真总结前几年发展农村经济的经验教训,认为产业发展的关键在于科技。去年,为推进设施农业建设,我们分5批组织各村党员干部远到寿光、近到天镇和怀仁等地参观学习,选择引进了技术优势比较领先的第五代日光温室。为了破解日光温室施工难题,由镇政府出面协商,引进寿光温室建设专业队,采取工、料承包的施工方式,承揽我镇温室建设工程,保证了温室建设标准化。为了保障安全生产、规范生产,我们一方面邀请市、县专业技术人员开展培训指导,一方面高薪聘请寿光方面的设施蔬菜生产技术员常驻我镇,进行技术培训和实地生产指导。扎实有效的技术服务,为设施蔬菜高产高效奠定了基础。四是资金服务。由于我镇富裕程度还不太高,农民自筹能力有限,资金紧缺成为发展各类产业的最大难题。对此,镇党委、镇政府通过多种方式,积极寻求金融部门信贷支持,争取简化信贷程序,降低信贷门槛,方便群众贷款。特别建立了镇村两级组织和镇村干部贷款担保机制,先后为发展蔬菜加工、奶牛养殖及设施农业的农民提供了1亿元多元的信用担保。同时,我们不等不靠,想尽办法挖掘镇内民间资金,大张旗鼓引进外来投资,通过鼓励支持发展民间信贷业务聚集镇内资金,通过招商引资引进外来建设资金,有效化解了各项建设资金紧缺难题。 二、创新发展,支部建设在产业上近年来,我们十分注重发挥农村党组织“推动发展、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促进和谐”的重要作用, 按照党管协会的基本原则,努力把支部建立在产业上,重点在全镇范围内推行了“支部+协会”工作模式,有效拓展了农村党建工作覆盖面。“支部+协会”模式推广以来,全镇围绕蔬菜、畜牧、林果、旅游四大主导产业,建立各类农村专业协会47个,覆盖全镇95%的村,为全镇主导产业的健康发展起到了强有力的推动作用。但同时,由于各支部和各类协会单兵作战,缺少紧密联系,难以发挥联动效应。就是同一类产业链上的各个支部和各个协会,也都是自我发展,没有形成协调有机的运作整体,一定程度上抑制了产业的发展。去年,为在全镇范围内推进设施农业建设,我们提出,支部不仅要建立在产业上,而且要卓有成效地建设在产业上,支部与支部之间、支部与协会之间、协会与协会之间,都要整合力量,围绕设施农业统一运作,共同为发展设施农业服务。一是发挥支部在产业发展中的核心组织作用。鉴于我镇正处于大规模发展设施农业的初级阶段,为了规避风险,减少盲目性,我们由支部牵头,围绕镇党委决策,全面组织实施产业发展规划,大力强化“统”的功能。在温室大棚建设中,实行了党支部领导下的“七个统一”,即统一规划、统一建设模式、统一流转土地、统一施工标准、统一生产技术、统一品牌开发、统一市场销售,有力地促进了日光温室规模化建设。比如在政策性较强的土地流转工作中,我们充分发挥基层组织的主导作用,多种模式落实大棚温室建设用地4000多亩,较好解决了投资商和建棚农户的用地问题。二是发挥支部协会在产业发展中的协调服务作用。我们根据过去同一产业链上支部和协会结合不紧的实际,把全镇规划发展温室大棚的21个村分成2个大片,每个片委派1名党委副书记专抓片内各支部的工作协调;以镇成立了设施蔬菜开发总会,把分布在设施蔬菜产业链上的农资服务中心、市场营销协会、无公害技术服务公司、蔬菜加工储藏合作社、营养土育苗公司等12个协会全部“收编”到一起,共同发展设施蔬菜,取得了明显实效。如北曹山村支部和北曹山工业园区陶瓷协会联手运作,引进天美瓷业资金3200万元,在北曹山村兴建千亩现代农业园区,一期建成日光温室220个、移动大棚200个。实现了设备现代化、种植科学化、管理企业化、扩展集团化,成为山西省有机蔬菜生产基地、农业产业化重点企业,该公司创建的“天懿”牌蔬菜畅销全国各地市场,成为上海世博会指定产品和中央电视台农业频道重点推介产品,年生产新鲜有机蔬菜600万公斤。特别在北曹山村支部和北曹山工业园区陶瓷协会的组织下,天美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吸收300多名低收入农户承包温棚生产,学到了技术,增加了收入,解决了贫困农民进入设施农业领域的难题。三是发挥支部和协会在产业发展中的培育带动作用。我们在发展各类主导产业中,坚持实施“三培三带”工程,即把能人培养成党员、把党员培养成能人、把能人党员培养成干部,实现带头致富、带领群众致富、带动产业发展的目标。我们努力提高“三培三带”对象的整体素质,在镇干部、农民党员和致富能人中开展了一帮一“结对子”活动。镇里特别规定,每个镇干部,至少帮扶一户温室户或养殖户,从建设到生产到进入市场,一帮到底,帮不出效益的下年继续承包帮扶。每个村两委干部,至少兴建一个温室大棚或兴办一个养猪场,并带动一户农民发展相关产业。如全镇已经开工的温室大棚,70%是干部党员帮扶、带动兴建的。 三、助推发展,党员活动在产业上我们紧紧围绕“服务转型”这一工作主题,在广大农村党员干部中深入开展了“活思想、亮身份、定岗职、领项目、架桥梁”活动,依托活动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推进各类产业发展。活思想:就是在建设温室大棚、发展养殖园区、开发农产品加工业、搞活市场流通的过程中,把因循守旧的党员激活为开拓创新型的党员、把思想观念封闭的党员激活为开放型的党员、把利己型的党员激活为服务型的党员、把落后型的党员激活为模范型的党员、把扯皮型的党员激活为合作型的党员。亮身份:就是各党组织在党务公开栏上公示每个党员干部在发展各类产业中的工作职责等相关内容,亮明身份,要求以实际行动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接受群众监督。定岗责:就是根据产业发展实际,按照“按需设岗、以岗定责、责任到人”的原则,在广大农村党员中设立联系和服务群众的岗位,引导和安排有能力的农村党员在带头示范岗、结对帮扶岗、招商引资岗、科技培训岗、市场流通岗、加工增值岗等10多个岗位上服务群众,发挥作用,全镇90%的党员活跃在产业服务岗位上,做出了贡献。如接马峪村杨余栋等3名经营日光温室多年的农民党员,主动深入全镇各村,共向1200余名农民传授了温室栽培技术和经验。领项目:就发动是鼓励干部党员带头领办现代农业项目,全镇有60多名党员干部领办了设施蔬菜、奶牛养殖、农产品加工、干果经济林等项目。如接马峪村党员郭有义,投资900万元,领办了全镇规模最大的蔬菜恒温保鲜库;如常乐村党员薄成仕,牵头上马了一个年产20000吨的草酸项目,一期完成投资6500万元,现已竣工并投产。架桥梁:就是引导农村党员干部领办各类专业协会或渗透进协会,发挥上联协会组织、下带基地农户的积极作用。全镇设施蔬菜产业链上的12个专业协会,都是由干部党员领办的,带动农户1000多户。如王宜庄村支部书记王永军,牵头成立鑫宇现代设施农业合作社,建设300亩日光温室,带动会员农户27人。我镇围绕项目化管理推进农村党建转型,以党建转型引领经济社会全面转型,取得了明显实效:一是深化了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激活了创先争优活动,使学创活动始终看得见、摸得着,环环相扣,持续深入;二是充分发挥了基层党组织引领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龙头作用,创新了基层党的建设,涌现出一大批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的“五好五带头”先进党组织和优秀党员;三是促进了产业升级和农村发展,全镇开始实现七大转型跨越:(1)以发展设施农业为标志,蔬菜产业正在实现由大路菜向精细菜、由露地种植向设施栽培、由季节性生产向常年性生产、由传统品质向高效益的转型跨越;(2)以发展养殖小区为标志,畜牧业正在实现由粗放散养向规模健康养殖的转型跨越;(3)以培育边山经济林带为标志,林业建设正在实现由单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