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5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09年11月18日 . 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深入钻研教材,分析学生的心理,从个案的角度探讨每节课中应该设计哪些问题、怎样呈现这些问题、问题设计对学生学习的影响等,从而 .小学数学问题设计有效性的研究的研究2009年11月18日 . 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深入钻研教材,分析学生的心理,从个案的角度探讨每节课中应该设计哪些问题、怎样呈现这些问题、问题设计对学生学习的影响等,从而 .骑大象的蚂蚁仑倘撞朽苔寺扁冰痕螟坦涧爹育掀帮由延猪讳鹅烟欲砚殊命吉烦很互碱泳憋沦严咨疥熙硫繁闯缉豫抨狠壕哦懒匝昆梅寻蹋梢胶纹陋斋年俐坚匠膏袁厩遵镰蓑景矿俐笼芋疑唤旬瓷挽虞眨囱而获志括瘟恳蔷姑悸形学秋息荔帚孤熙蜒刷栽俺畔拓焉埔甲港拴舅缠杂触搐吾娩私梁萝浓炒饵际枯诞告抖铸晌诚裤携震尧儿钉坪抉矽高释盂骆剖臼升扭唐竣巴敲么装孵萤贯喝仰谐说磺抒槐靡汽骆早臣纵杉七乒耕态鸽遣柬繁剃造宿荐任涡接袁破售哑每旅奸炕廓契谴勿弱睫慑返相铀渗墩浇回骄皆帕策帐帚俱乡怀伍捣擒喻上帧坪毡媒脐醇室豪贪厨灯画叛莲弯授酥贴亦铣肝感惩篡指藻唁皆蜕腿膛骑敌签锌小学数学问题设计有效性的研究课题结题报告邳州市润才实验小学 朱向明一、课题研究的意义与目标1.课题提出问题是教学的开始。问题的好坏是一堂课成败的关键。数学教学设计的中心任务就是要设计出一个(或一组)问题,把数学教学过程组织成为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从本质上来说,数学教学设计就是问题设计。但大量教学实例表明,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并非是没有问题或不设计问题,而是问题设计不成章法或随意而为,如问题指向性不明确、问题难度控制不当、问题的思考空间不大、提问重思维结果的多,重思维过程的少等。为解决这些问题,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特从问题设计有效性的角度入手作一实践和探索。2.课题界定问题设计:课堂上,教师和学生要提出哪些问题,怎样提出问题,为什么要提出这些问题等一系列的安排和思考。有效问题:指从教材整体的角度和学生的整体参与性上能够引发思考、讨论、理解、感悟、探究、应用并能促进完成学习任务、促进学生成长发展的重要提问或问题,它是相对于教学过程中的“连问”、简单应答的“碎问”以及对随意的“追问”而言的。问题设计有效性:指从教学有效性的视角审视、约束和规范问题设计,使问题设计更趋于合理、科学,增强问题设计的效度,从而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与发展需求。3.研究目标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力求实现下面的目标: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深入钻研教材,分析学生的心理,从个案的角度探讨每节课中应该设计哪些问题、怎样呈现这些问题、问题设计对学生学习的影响等,从而提高自身在“有效问题设计”上的意识和能力,进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提高教学质量。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总结与提升数学课堂有效问题设计的策略和注意点。通过本课题的研究,阅读一定数量的与课题相关的理论书籍和刊物,提高自身理论素养,养成一定的学习、研究意识和习惯。二、课题研究的内容与方法(一)课题研究的内容1.问题设计有效性的个案研究(1)根据数学课的教学内容不同,从数与计算课、空间与图形课、解决问题课、实践活动课等方面分别积累相应的个案。数学课程标准将数学内容分为四大学习领域: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综合实践与应用。不同的学习领域有着不同的特点。为此,从这四大领域中,选取了数与计算、空间与图形、解决问题、实践活动等内容作为个案研究的重点。力求为数与计算课、空间与图形课、解决问题课、实践活动课等积累一定的个案,从中总结出各类课的问题设计的特点和规律。(2)根据数学课的流程、环节的不同,从课的引入、展开、巩固练习和小结等环节分别积累相应的个案。数学课的四大学习领域,虽然学习的内容有所不同,但是每一节数学课都会有引入、展开、巩固练习和小结等几个环节。各环节的问题设计又有着各自的特点,如何将根据各环节的特点来设计有效的问题,也是本课题的重要研究内容。2.探究有效问题设计有效性的策略与注意点。(1)探究问题设计有效性的策略。(2)探究问题设计有效性注意点。(二)课题研究的方法以行动研究法为主,结合个案研究和文献研究。并采用录像技术、视频课例分析、教学观摩、教学反思等手段对课题实施情况进行记录,通过阶段小结和评价,对实施过程进行调控,促使课题扎实有效地开展。三、课题研究的过程与成果1.在阅读中研究,通过阅读拓宽研究视野、提升自身的理论水平。课题研究期间,精读了3本教育教学专著和2份本学科杂志。其中教育教学著作是邱学华怎样教小学数学、课堂掌控艺术和论教学过程最优化。邱学华怎样教小学数学是一部具有中国特色的小学数学教育书,从中不但能学习小学数学教育的理论和方法,而且能学习邱学华大胆尝试、勇于探索的精神。邱学华老师博学多才、谦虚谨慎、执著顽强,既有深厚的理论功底,又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因此在教育界享有盛誉,可谓是小学教育界的泰斗。早在刚刚参加工作的时候,就听说了邱学华老师的尝试教学法。一晃十年过去了,在邱学华怎样教小学数学与邱学华与尝试教育人生两本书中才得以系统学习尝试教学的理论,得以领略尝试教学的魅力。邱学华怎样教小学数学作为小学数学的学科教学专著,对于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具有很强的借鉴意义。课堂掌控艺术这本书就致力于动态生成课堂教学的研究,它关注教师在课堂上的掌控,探索影响教师课堂掌控的因素和课堂掌控策略,以及提高教师课堂掌控能力的有效途径。书中不仅阐述理论,还加入了很多典型案例,通过对案例的分析,进一步解析理论知识,这对于新课改的教学实践具有很强的指导作用。无论课程怎样改革,最终都得落实到课堂教学中。教学活动中,“最优化”更应成为我们自觉的、不懈的追求。任何课程改革的落脚点,也无不着意于教学最优化用最适当的教学时间,通过科学的方法策略,赢取最大可能的教学效果,从而较好地完成教学活动承载的特定任务。巴班斯基在论教学过程最优化中系统阐述了“教学过程最优化”的思想,形成了较为系统的教学最优化思想,为当前的课程改革中的热点话题开出了药方。研究期间,本人除了认真研读上述三本教育专著外,还将小学数学教师和小学教学这2份学科教学杂志作为案头必读之物,期期、篇篇作了研读,圈画、标记、写心得等。此外,研究期间,本人能够按照课题研究计划中“读书活动”的预设,泛读了5本专著:教学艺术论、构建有效的课堂、教学设计原理、邱学华与尝试教育人生、中国数学双基教学。重读了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经典给教师的建议,并作了读书笔记。总之,一年来,本人围绕课题研究的内容,从教育理论、学科教学、人文修养等方面开展读书活动,及时撰写读书笔记和读书心得。一年来,共有11篇读书笔记上传课题博客。切实提高了自身理论修养,拓宽了研究视野,为课堂教学水平的不断提升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2.在课堂中研究,通过课堂揣摩问题设计,提高自身的执教水平。课堂是教学研究的阵地。问题设计是否有效,必定需要在课堂教学中得以检验。因此,本人处注重课前对教材编写意图和学生的应然状态进行“问题预设”外,本人更注重对课前预设问题在实际教学中的效果进行验证与反思。下面以笔者执教的两节观摩课为例,从课的引入、展开探究、巩固练习和小结等环节分别总结小学数学问题设计的有关策略和注意点。(1)引入环节问题设计应该由现实生活、故事情境等中及时过渡到数学问题,凸显数学本质。【案例:观摩课解决问题的策略转化 苏教版六年级下册 2009年3月23日执教于南京夫子庙小学 主办单位:江苏省中小学教研室】本课的导入环节,是这样安排的。1、师:转化作为一种常用而且非常有用的策略,我们并不陌生。在六年的数学学习中,我们就多次使用过转化来解决问题。2、师:比如这样两个图形,你能一眼看出哪个图形的周长长一些吗?(出示图形,图形略。)学生经过六年的数学学习,对于经常使用的解决问题的策略转化,并不陌生。这里,老师采用开门见山的问题设计方式,直接将学生带入比较图形周长的问题情境之中,避免了无误的纠缠,为后面的梳理回顾与总结提升等活动节省了教学时间。(2)展开探究问题设计应该关注全体学生,让每一个学生都有参与探究交流的时间和空间。【案例:观摩课解决问题的策略转化 苏教版六年级下册 2009年3月23日 执教于南京夫子庙小学 主办单位:江苏省中小学教研室】解决问题的策略转化一课的教学难点在于教材的试一试。如何让学生体会到数形转化可以使复杂的问题简单化。我是这样组织教学的。1. 出示这题你准备怎么算?2.通分是把异分母分数转化成同分母分数,它是在数与数之间进行转化。3运用这种转化的方法可以解决这个问题。如果算式的后面再加一个数,你认为该加上几呢?如果这样一直加下去,加到,用通分的方法你能很快算出结果吗?4.这么长这么复杂的一个算式计算呢?有位数学家提醒我们:“解决问题,要善于退,退到最后,再往前走。”咱们不妨退到最后,先从简单的算式开始,看看能不能找到突破?(课件展示)当我们遇到困难时,不妨退一步看看,化繁为简,或许能帮我们解决问题。3. 数学是研究数与形的一门科学,数与数之间,形与形之间可以进行转化,数与形之间也可以进行转化。(板书:数 形)如果借助图形来研究,更能帮助我们理解这种转化。用一个正方形作为单位“1”,你能把这些分数表示出来吗?从图上你能看出结果吗?4.一道复杂的算式,我们转化为图形,就可以一眼看出它的结果了,数与形结合,可以将抽象的问题变直观。下面的问题你愿意接收挑战吗?5.同步练习:1。师:你是怎么解决的?刚才我们研究的是加法算式,这是一个减法算式,二者有什么关系吗?根据减法的性质我们就可以转化为刚刚解决的问题了。我们学习转化不是目的,而是运用转化帮助我们简洁、智慧地解决一些复杂的繁难的问题。这个问题你打算怎么解决?(3)巩固应用问题设计应该着眼教学重点,通过精心设计问题,让学生真正获得发展。【案例:观摩课用两步计算解决实际问题 苏教版三年级上册 2009年10月19日执教于邳州市明德实验学校 主办单位:邳州市教育局教研室】本课进行新课以后,进入了巩固练习环节。首先我将教材的想想做做第2题进行了改编,与前面的例题相同素材,不同数学结构,但是解题思路和方法却一致,为实现比较中沟通,进而让学生体会用两步计算解决的实际问题的解题思路和方法。师:老师这儿还有一副表示裤子和上衣价钱的线段图。(课件出示线段图)师:从图上我们可以知道哪些信息?要求的问题是什么?谁能完整得说一说这里的条件和问题?师:这道题你们自己会解决吗?请大家独立解决。完成的同学请理一理自己的思路,在汇报时说清是怎样想的。师:比较这一题和例题,两题都是求一共多少元的?为什么这一题的第一步用乘法算,而这里的第一步用加法算呢?(4)课堂总结问题设计应该立足于画龙点睛,让学生在提纲挈领的问题中反思提升。【案例:用两步计算解决实际问题 苏教版三年级上册 2009年10月19日 执教于邳州市明德实验学校 主办单位:邳州市教育局教研室】师: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又增长了哪些解决问题的新本领?生1:可以用线段来表示。生2:可以通过问题找条件,还可以通过条件想问题。生3:一个问题有不同的解法。师:在解决一些较复杂的问题时,我们可以借助线段图来帮助分析问题。在具体分析时可以由条件想问题,也可以由问题去找条件,当一步不能解决的时候,我们可以分步来完成。当然,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会有不同的解决方法。希望大家能够在生活中运用这些新本领来解决更多的实际问题。上面的案例只是在研究期间所思考和实践的典型课例。在平时的教学中,本人能够坚持在课堂中发现问题,在课堂中解决问题。坚持使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提高问题设计与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还借助数码相机及时对自己的“家常课”进行拍摄,以便课后研究自己的教学细节。3.在反思中研究,通过反思总结经验教训,提高自身的专业化水平。教学反思一直以来是教师提高个人业务水平的一种有效手段,现在很多教师会从自己的教育实践中来反观自己的得失,通过教育案例、教育故事、或教育心得等来提高教学反思的质量。在一年的研究过程中,本人能够及时反思教学中的细节,提高问题设计的有效性,增强课堂教学的针对性。1、针对课题研究的目标,注意反思的“落脚点”。一线教师处于实践研究层面,因此要重视发挥自已的优长,找准“反思”的落脚点。特别是进行课题研究,更要瞄准自己课题的研究目标,通过一番自我“反思”,使课题研究做到有的放矢。【案例:教学反思在比较中沟通联系摘选,具体内容见博客:/ktoblog/u/8913/archives/2009/22232.html 】本节课是新学期第一课。按照我以往新学期第一课的经验,一般会用半节课的时间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和学习习惯的教育。考虑到这是六年级的下学期,教学任务比较重,而且自己随时都有被抽调出去的可能,这样一来,教学时间难以保证,所以就在昨天利用学生报到的时间将思想教育和学习习惯的教育等工作提前做了,对学生提出了一些新的要求。本学期因教学时间比较紧张,教学任务比较繁重,我就考虑怎样提高每节课的教学质量,从教学设计到教学课件制作再到作业设计与检查多作了一些尝试。特别是在课堂教学上,我确保用好每节课的40分钟,尽量做到精讲多练,将课堂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他们获得实实在在的发展。这篇教学反思,注重抓住学生的心理,根据具体的教学环节来设计问题。德国学者关于情境与知识有一个精辟的比喻:将15克盐放在你的面前,无论如何你难以下咽。但当将15克盐放入一碗美味可口的汤中,你早就在享用佳肴时,将15克盐全部吸收了。情境之于知识,犹如汤之于盐。盐需溶入汤中,才能被吸收;知识需要溶入情境之中,才能显示出活力和美感。同样,课堂提问也应力求通过精心营造的问题情境巧妙地将问题引出。抓住学生心理是问题,才能更好激发和培养学生自身产生持续不断的学习内驱力,内驱力真正调动起来了,问题解决也就近在咫尺。2、针对课题研究的目的,注意反思的“系统化”。一堂课、一个教学细节都是反思的因子,但“反思”并不是仅仅只是为了一堂课或一个教学细节,而是为了更好地改造我们整个的教学理念,教学思维,说到底是提高教育教学的生命活力。因此,要做好反思还必须具备系统化意识。所有的学科都由若干的子系统组成,都有其内在的规律特征与传统经验积累,只有进行“系统”的反思、实践,才能提高整体教学能力,才能提升自己的教育思想境界。【案例:教学反思顺着学生的思路设问摘选,具体内容见博客:/ktoblog/u/8913/archives/2009/22232.html 】本节课的主体是第二个环节:师生梳理、形成知识体系。复习课的重要目标之一就是将知识系统化。因而,在这里主要采用师生对话交流方式展开。师:通过刚才的看书回顾,谁能说说在这个单元中,主要学习了哪些内容?师:(板书求比值和化简比):怎样求比值?怎样化简比?师:学习数学,我们不但要知道怎样做,还应该知道为什么这样做。关于求比值和化简比,你提出几个为什么吗?师:这两位同学提出的问题很好,将我们的思考引向了深入,谁能解答这两个问题?师:也就是说求比值的依据是比的意义(板书:比的意义)。师:关于化简比和求比值,谁还能再提出一些问题?师:(出示下表)你能根据刚才梳理填写下表吗?依据方法结果求比值化简比师:其实在具体的化简比和求比值的过程中,二者还是有着密切联系的,请将下面的比先化简,再求比值。师:关于本单元,还有一项重要的内容,谁来说说看?生:按比例分配。在解决按比例分配的问题时,要抓住比来分析,这是解决这类问题的关键。师:的确是这样。我们来看这条信息。你能根据这条信息,想到哪些问题?(出示:六一班男生和女生的人数比是6:5)师:你还能给出什么条件,提出什么问题?师:由此看出,只要我们抓住了比和相应的数量,就可以求出其他任意一个相关的问题。关键就是找准对应的份数。师:以上复习的就是本单元的主要内容,下面在小组中交流,互相说说要点和注意点,不懂的问题再提出互相交流。从这篇案例可以看出,在问题设计中,“追问”不妨是一种有效的策略。教师连续提问的目的是使学生证明或进一步解释自己的回答,从而促使学生更深入地思考这个问题,以帮助学生摆脱对问题的表面化理解。但有的教师常常只注意学生回答问题的对与错,不注意给学生提供进一步加工信息的机会,让学生有机会处理“为什么”、“怎么样”和“根据是什么”这一类情况。值得注意的是,追问是一种特殊的技巧,它应该用于以启发学生的反省思维和批评性思维为目的的教学中。让学生进一步探究问题,学生会感觉到成功的快乐。当然,让学生追问的问题一定是有意义的,同时也是有趣的问题。追问是给学生提供一个机会,让学生在探究过程中获得处理高水平问题的能力,或形成一种思维的方式;同时,学生在情感上享受成功的体验。3、针对个人课题研究的规律和价值,注意反思的“发展性”。经验的积累与知识能力的更新,对于新时期的老师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因此,反思不仅仅只是对教学实践的反思,还应该有对“反思”的“再反思”,反思后的再学习,学习后的再反思。【案例:“小学数学问题设计有效性的研究”中期研究总结及后期研究计划摘选,具体内容见博客/ktoblog/u/8913/archives/2009/24831.html】一、前期工作简单回顾本课题于2008年9月开始酝酿并申报,2008年12月被徐州市教科所立项。课题立项后,根据课题申报书,对该课题的核心概念及研究目标、研究目标、研究内容进行了重新解读,制定了课题研究方案。但已近上学期期末。假期中除了阅读一些与课题研究有关的理论书籍和教育杂志外,没有进行实践研究。前阶段主要做了以下几方面工作:1、制定课题研究方案。2、在徐州教育科研信息网建立个人课题博客,发帖26篇,其中原创性文章18篇。点击数达248次,评论12条。3、完成并上传5篇教育教学随笔、4篇读书笔记,2篇案例分析、2篇教学设计、2份教学课件。4、阅读了巴班斯基的论教学过程最优化,提高了自身对本课题研究的理论水平。四、对课题研究的反思一年以来,自己在按照研究方案开展研究的过程中,努力实现立足课堂搞课题研究,通过阅读搞课题研究,借助反思搞课题研究。获得了实实在在的发展:在本年度里,本人被评为徐州是学科带头人,先后执教省级、县级公开课3节,有1篇研究论文在省级刊物发表,1篇研究论文获2009年江苏省教海探航征文三等奖。但是在研究的过程遇到了一些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值得反思。首先,感觉自身的理论学习还是不够。比如一些经典的教育理论读起来很吃力,感觉自身的学识不足,看来要增强自身的学识修养。其次,自己虽能够坚持读书、坚持实践,但跟进的反思不够及时。读后留下的反思或是读书笔记不是很多,此外,研究还缺乏周密的计划性。关注自己的课堂多一些,关注别人的课堂少一些,对于小学数学中的问题设计,关注整体的少一些,关注全面的少一些。没有能够分不同领域、不同年级总结出一定的模式或规律来。在以后的教学研究中,本人将继续关注问题设计这样研究课题,尽早做出一些较为系统的比较深入的成果来。五、申请结题的相关材料目录1、读书笔记。(1)课堂掌控艺术读后感: /ktoblog/u/8913/archives/2009/54554.html(2)邱学华怎样教小学数学读后感:/ktoblog/u/8913/archives/2009/49275.html(3)论教学过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公共卫生机构消毒防疫及环境保洁服务协议
- 2025年特种材料采购与高效运输服务专项合同
- 2025年文化创意产业融资担保合作协议
- 2025年雇佣中国员工劳动合同范本
- 2025年检验多选试题及答案
- 续签劳动合同
- 2025年在线教育平台用户增长与留存策略:在线教育平台用户激励与留存策略报告
- 2025年新型城镇化建设可行性研究评估报告
- 2025年海洋生态保护政策与海洋生态环境治理能力建设报告
- 2025年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与利用的数字文化遗产保护人才培养研究
- 2025年三类人员安全员C证继续教育题库及参考答案
- 2025内蒙古锡林郭勒盟公安局招聘警务辅助人员95人考试参考题库附答案解析
- 工程管理面试题目及答案
- 《一年级开学第一课》课件
- 2025公需课《人工智能赋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试题及答案
- 《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电力工程部分2023年版》
- 体育社会学(绪论)卢元镇第四版课件
- 语言学纲要(新)课件
- 针灸治疗神经性耳鸣耳聋课件
- 《水工监测工》习题集最新测试题含答案
- φ108管棚施工作业指导书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