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论文国际碳基金发展概述.pdf_第1页
学术论文国际碳基金发展概述.pdf_第2页
学术论文国际碳基金发展概述.pdf_第3页
学术论文国际碳基金发展概述.pdf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背景 自2 0世纪8 0年代以来 日益加剧的全球气候 变化 影响了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并给人类生存 造成了严重威胁 为共同应对气候变化 国际社会制 定了 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 和 京都议定书 京都议定书 为附件 国家 即发达国家 确定 了温室气体减排目标 并规定可以通过联合履约 J I 排放贸易 E T 和清洁发展机制 C D M 三种灵 活机制实施项目 以完成各自温室气体减排任务 联 合履约和排放贸易适用于发达国家之间 清洁发展 机制适用于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之间 清洁发展 机制的基本思想是 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合作 由 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提供资金并转让先进技术 在发展中国家开展减少温室气体排放 减排 或增加 温室气体吸收 碳汇 项目 所获得的碳信用指标 可 以用于抵减发达国家的减排任务 这是一个既能帮 助发达国家以较低成本实现减排 又能促进发展中 国家可持续发展的 双赢 机制 应该说 着眼于全球战略性 长远性和全局性的 可持续发展 各国都赞同并共同行动 积极应对气候 变化 但考虑到造成全球变暖的区别责任 各国发展 阶段的现实情况 经济发展与环境治理的优先关系 在国际气候谈判与合作领域 围绕率先实质减排问 题 国家利益错综复杂 较量十分激烈 这就需要一 个好的平台来切实推进落实 京都议定书 三机制 为此 许多国家 地区和多边金融机构相继成立了碳 基金 组建了相关组织或机构 在全球范围内开展减 排或碳汇项目 并购买或销售从项目中所产生的可 计量的真实的碳信用指标 形成了 京都碳市场 同 时 在 京都议定书 规则之外 还有许多具有社会责 任感的企业 组织和个人也纷纷自愿出资 加入碳基 金 自觉参与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行动 所获得的碳 信用指标直接记入出资人的社会责任账户 形成了 自愿者市场 京都碳市场 和 自愿者市场 统称 为国际碳市场 在国际碳基金的推动下 目前的国际 碳交易活动十分活跃 据世界银行研究统计 2 0 0 6 年全球碳交易量相比2 0 0 5年增长了3倍 达到了 收稿日期 2 0 0 7 0 6 1 0 作者简介 章升东 国家林业局碳汇管理办公室助理工程师 硕士 研究方向 气候变化与林业碳汇管理 基金项目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中国C D M林业碳汇项目管理机制研究 项目编号 7 0 6 4 0 0 0 5 国际碳基金发展概述 章升东 1 2 宋维明 3 何 宇 2 1国家林业局调查规划设计院 北京1 0 0 7 1 4 2国家林业局碳汇管理办公室 北京1 0 0 7 1 4 3北京林业大学 北京1 0 0 0 8 3 摘 要 当前 全球正发生着以变暖为主要特征的气候变化 并已成为世界各国共同面临的危机和挑战 为有 效应对气候变化 国际碳基金应运而生 国际碳基金的产生与发展对提高人类适应与减缓气候变化的能力起 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文章回顾了国际碳基金产生的背景 概述了国际碳基金的发展进程 总结了国际碳基 金的运行模式 并简要介绍了国内与气候变化相关的基金情况 关键词 国际碳基金 气候变化 中国清洁发展机制基金 中国绿色碳基金 中图分类号 F 3 1 6 2 0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 6 7 3 3 3 8 X 2 0 0 7 0 7 0 0 4 7 0 2 No 72 0 0 7林业经济F OR E S T R YE C ONOMI C S 绿色碳基金 4 7 S u mma r yo nt h e D e v e l o p me n t o f I n t e r n a t i o n a l C a r b o nF u n d Z h a n g S h e n g d o n g 1 2 S o n g We i m i n g 3 H e Y u 2 1A c a d e m y o f F o r e s t I n v e n t o r y P l a n n i n g a n dD e s i g n S t a t e F o r e s t r y A d m i n i s t r a t i o n B e i j i n g 1 0 0 7 1 4 2C a r b o nS e q u e s t r a t i o nM a n a g e m e n t O f f i c e S t a t e F o r e s t r y A d m i n i s t r a t i o n B e i j i n g 1 0 0 7 1 4 3B e i j i n g F o r e s t r y U n i v e r s i t y B e i j i n g 1 0 0 0 8 3 A b s t r a c t C u r r e n t l y t h ec l i m a t ec h a n g eh a sb e e nb r i n g i n gh e a v yi n f l u e n c eo ns o c i a l p r o d u c t i o na n dl i f eo f t h e m a n k i n d w h i c hi n c r e a s i n g l yp r o d u c e ds i g n i f i c a n t i m p a c t so ns u s t a i n a b l ed e v e l o p m e n t o f t h ew o r l d I no r d e r t o d e a l w i t ht h ec l i m a t ec h a n g e s o m eI n t e r n a t i o n a l C a r b o nF u n d s a r ep u t f o r w a r d w h i c ht a k ea ni m p o r t a n t p o s i t i v e e f f e c t t op r o m o t eh u m a n s a b i l i t yt oa d a p t a n dm i t i g a t ec l i m a t ec h a n g e I nt h i s p a p e r t h eb a c k g r o u n d s t a t u s a n d t h eo p e r a t i o nm o d e l o f I n t e r n a t i o n a l C a r b o nF u n da r ep r o d u c e da n dt h ef u n d s r e l a t i v et oc l i m a t ec h a n g ei nC h i n a a r e d e s c r i b e da s w e l l K e yWo r d s I n t e r n a t i o n a l C a r b o nF u n d c l i m a t e c h a n g e C h i n a C D MF u n d C h i n a G r e e nC a r b o nF u n d 基金发起方 世界银行 世界银行 世界银行 世界银行和国际基金组织 世界银行和国际基金组织 世界银行和意大利政府 丹麦政府和私人部门 西班牙政府 德国复兴银行 日本政府 英国政府 企业和政府 基金名称 原型碳基金 社区发展碳基金 生物碳基金 荷兰清洁发展机制碳基金 荷兰欧洲碳基金 意大利碳基金 丹麦碳基金 西班牙碳基金 德国碳基金 温室气体减排基金 英国碳基金 欧洲碳基金 资金规模 1 8 0 0 0万美元 1 2 8 6 0万美元 5 3 8 0万美元 4 4 0 0万欧元 1 8 0 0 0万美元 8 0 0 0万美元 7 0 0 0万美元 1 7 0 0 0万欧元 6 0 0 0万欧元 1 4 0 0 0万美元 6 6 0 0万英镑 年 2 0 0 0 0万欧元 表1全球主要碳基金一览 3 0 0亿美元 有专家预测 在经过信息时代 生物时 代的迅猛发展后 社会经济的发展将迎来低碳时 代 国际碳基金及其催生的国际碳市场将成为新的 低碳时代的 弄潮儿 2几个主要的国际碳基金 2 1世界银行碳基金 世界银行是碳市场中的先锋 它的碳基金业 务始于1 9 9 9年建立的1 8 0亿美元的原型碳基金 P C F 目前 世界银行管理着总价值超过2 0亿美 元的1 0个碳基金和融资机制 这些基金和机制包 括原型碳基金 P C F 向小型贫困国家和社区提供 碳融资的社区发展碳基金 C D C F 为森林和土地 使用项目提供碳融资的生物碳基金 B i o C F 荷兰 清洁发展机制 C D M 与共同执行 J I 融资机制 意 大利碳基金 西班牙碳基金 丹麦碳基金 伞形碳基 金以及2 0 0 7年发起的欧洲碳基金 E C F 2 2英国碳基金 英国碳基金是由政府投资 按企业模式运作的 独立公司 成立于2 0 0 1年 目标是通过帮助商业和 公共部门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 并从中寻求低碳技 术的商业机会 从而帮助英国走向低碳经济社会 碳 基金的主要资金来源是英国的气候变化税 气候变 化税 C C L 是向工业 商业及公共部门 住宅及交通 部门 居民除外 征收的一种能源使用税 自2 0 0 1年 4月1日开始实施 现在每年大约有6 6 0 0万英镑的 气候变化税拨付给碳基金管理使用 碳基金的资金 用于投资方面 主要有3个目标 一是促进研究与开 发 二是加速技术商业化 三是投资孵化器 碳基金 用于投资性的项目 额度一般是1 5 0万英镑 用于研 究性的项目 额度一般在5万 2 5万英镑 2 3德国碳基金和日本碳基金 德国和日本的碳基金相似 都是由本国投资银 行 政府和企业出资建立的 如德国复兴银行碳基金 是为德国和欧洲有意购买交易证书企业提供的一种 服务工具 基金总规模为7 0 0 0万欧元 其中德国复 兴银行出资1 0 0 0万欧元 德国政府出资8 0 0万欧 元 日本碳基金是由日本主要3 1家私人企业和两家 政策贷款机构 日本国际协力银行和日本政策投资 银行出资建立的 碳基金的资金主要用于购买 京都 议定书 规则下的减排量 以完成本国的减排目标 量 以完成本国的减排目标 3国际碳基金运行模式 以世界银行碳基金为例 世界银行扮演的是一 个中介服务的角色 见图1 世界银行利用其自身 影响力 吸引了相当数量的资金和项目 并作为委托 方 成功地连接了买方和卖方 这是一种以较低的成 本实现减排目标的途径 基于温室气体在大气中不 断增加的科学事实 逐渐形成的全球碳市场 使在全 球任何一个地方减少碳排放的行为都是可能的并且 效果相同 于是通过国际碳基金的运作 达到了经济 发展和环境保护的双赢 也实现了发达国家和发展 中国家的双赢 4中国与气候变化有关的基金 4 1政府基金 中国清洁发展机制基金 为积极推进应对气候变化的工作 促进中国社 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2 0 0 7年3月 中国清洁发展 机制基金 C D M F 开始正式运营 该基金是根据中 国政府制定的 清洁发展机制项目管理办法 的规 定 由清洁发展机制减排项目收益以及国际金融组 织赠款 个人赠款 国务院批准的其它收入组成 该 基金由设在财政部的清洁发展机制基金管理中心管 理 由国家发改委 财政部 科技部 外交部等部委组 成的 基金审核理事会 审核基金支持项目 为国家 应对气候变化的活动提供持续和稳定的资金支持 中国清洁发展机制基金所支持的项 资金和技术 发展中国家 政府和公司 碳基金 发达国 家政府 和公司 等量碳信用排放指标 等量碳信用排放指标 图1碳基金的运行模式 下转第4 6页 资金和技术 绿色碳基金 林业经济2 0 0 7年第7期 4 8 绿色碳基金 林业经济2 0 0 7年第7期 目将重点关注社会效益 特别是那 些有助于减少贫困 促进西部地区就业 以及可再生 能源开发的项目 4 2民间基金 中国绿色碳基金 为向国际社会展示中国负责任大国的国际形 象和缓解全球气候变化的切实行动 贯彻落实国 务院制定的 气候变化国家方案 促进节能减排 宏观政策的落实 帮助企业通过捐资造林吸收并 固定二氧化碳的方式开展自愿减排活动 在国家 林业局的倡议和组织下 本着自愿参与的原则 由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先期注入3亿元人 民币 在中国绿化基金会下设立中国绿色碳基 金 专门用于开展植树造林固定二氧化碳的活 动 中国绿色碳基金投资所造林的林木归农民所 有 林木所固定的二氧化碳将记入投资企业的社 会责任账户 在网上公布 企业加入中国绿色碳 基金 不仅为减缓气候变暖做出了贡献 而且可 以积累开发未来低碳经济的经验 培养专门人 才 展现社会责任 树立绿色经营形象 有利于企 业的长远发展 参考文献 李怒云 中国林业碳汇 北京 中国林业出版社 2 0 0 7 魏殿生 徐晋涛 李怒云 造林绿化与气候变化 碳汇问题研究 北京 中 国林业出版社 2 0 0 3 张小全 武曙红 中国C D M造林再造林项目指南 北京 中国林业出版 社 2 0 0 6 Wo r l dB a n k C a r b o nf i n a n c e a n n u a l r e p o r t 2 0 0 5 c a r b o nf i n a n c e f o r s u s t a i n a b l e d e v e l o p m e n t 2 0 0 6 责任编辑 赵 萱 际碳汇的志愿市场 如芝加哥气候交易所 企业加入中国绿色碳基金 至少可以得到以 下收益 1 获得由林业主管部门签发的 经过计 量 核查 登记的碳汇指标 是企业对改善和保护 环境的贡献 可在其产品上通过适当方式加以标 注 2 投资企业可以获得捐赠部分企业所得税 全免的优惠和荣誉证书及其他表彰形式 3 积累 参与碳汇交易活动的经验 增强未来气候变化政 策可能给企业带来影响的应对能力 4 培养企业 内部熟悉环境产品的专业人员 有助于企业拓展 产品和市场开发 5 促进企业绿色经营理念和树 立绿色营销形象 增强企业的公众影响力和市场 美誉度 7政策建议 建立中国绿色碳基金 有利于推进森林生态效 益市场化进程 加快推进我国由传统林业向现代 林业的转变 加快投融资机制的改革和创新 有利 于鼓励企业捐资造林 协助企业实现社会责任 同 时改善生态环境 促进社区发展 是较好的 工业 反哺农业 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新模式 作为一个开放型基金 任何有志于为应对全球气 候变化和中国森林恢复及保护做贡献的国际国内 企业 政府或非政府组织以及个人 都可以通过捐 资形式加入中国绿色碳基金 要管好用好基金 还 应该考虑以下3点 第一 建立技术支撑单位 应对气候变化的碳 汇造林活动 具有较强的技术性与专业性 为此 应建立一个林业碳汇技术专家组 并在此基础上 建立碳汇计量监测评估中心和碳汇经济技术评价 中心 负责造林碳汇的计量 评估 监测以及碳汇 交易的研究等 组织编写符合中国实际并与国际 接轨的中国绿色碳基金碳汇计量监测指南 用以 指导各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