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面回采地质说明书.doc_第1页
工作面回采地质说明书.doc_第2页
工作面回采地质说明书.doc_第3页
工作面回采地质说明书.doc_第4页
工作面回采地质说明书.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1207工作面回采地质说明书概况煤层名称二22煤水平名称-398m水平采区名称112采区工作面名称11207 地面标高(m)+72.4+73.1工作面标高(m)-296-337井下位置及四邻采掘情况工作面位于112采区轨、皮上山东南侧,位于该采区中部。距本工作面下方250m的11201工作面目前正在回采过程中。位于112采区轨皮上山西北侧,距本工作面下方140240m的11206工作面正在送巷。回采对地面设施影响该面对应地表为农田,古城乡周庄、刘庄处在该面周围。古城电厂2#、3#水源井管道和7#井位于工作面上方。工作面回采后,地表塌陷会对以上村庄和管道造成影响。走向长(m)425440432.5倾斜长(m)96面积(m2)41520煤层情况煤层厚度煤层结构煤层倾角稳定程度可采指数变异系数(%)3.7局部火成岩侵入798较稳定114煤质情况W(%)A(%)V(%)Q(MJ/Kg)P(%)S(%)视密度(t/m3)工业牌号0.9515.3131.826.130.0080.851.4PM煤层顶底板情况顶底板名称岩石名称厚度(m)岩性特征老顶粉砂岩12.01深灰色,含黄铁矿,局部为细粒砂岩,铁质胶结,f=2.09直接顶砂质泥岩15.19灰色、深灰色,含植物茎叶化石,见黄铁矿薄膜,底部含炭质较多,f=2.78伪顶炭质泥岩1.7灰色,深灰色,层理紊乱,具光滑面,易脱落,f=0.97直接底火成岩5.7灰白色,块状构造,钾长石、石英为主,多为正长斑岩,顺层侵入,f=10.54老底砂质泥岩15.95灰色,含铝土质鲕粒,含黄铁款结核,局部为粉砂岩,并有火成岩侵入,f=2.51地质构造情况概述:1、该工作面地层(煤层)为一单斜构造,在接近CK10和CK1钻孔前后,煤层走向产状发生明显变化。走向由近东西向转为近南北向。河南省煤田地质局物测队进行的首采区三维地震结果显示DF2、DF22、DF23、DF24均在此工作面上下拐弯、尖灭。但在11207轨道巷掘进中发现DF24和DF2连接通过此区,位置稍微有移动,落差约为3m,由于该断层的出现造成该段地压增大,巷道无法维护,被迫报废巷道,后退重新开切眼,缩短工作面走向长度。2、经焦作宏舟矿山水业有限公司2010年6月26日对工作面坑透物探和上下巷掘进揭露,该工作面内火成岩侵入范围较大,并呈不规则形状侵入煤体,使煤层变薄,加上该工作面的伪顶为炭质泥岩,厚度1.34.0m不等(局部为泥岩),给该工作面回采造成很大困难。3、经坑透物探查明胶带巷在距112皮带上山巷270m处存在一条小断层,落差1.0m左右,有向工作面内延伸的趋势。构造名称走向倾向倾角()落差(m)性质对掘进影响程度DF24EWS7009正断层DF2EWS70010正断层影响开采的其它地质因素地温20 地压没有地压观测资料。瓦斯CH4=2.17m3/t CH4=1.86m3/min 煤尘有煤尘爆炸性。煤的自燃本煤层属III类,不易自燃。储量计算 块段号走向长(m)倾斜长(m)斜面积(m2)煤厚(m)容重t/m3工业储量(万吨)可采储量(万吨)回采率432.596415203.71.4021.520.4395%问题及建议1、工作面回采过程中将揭露CK10钻孔,该钻孔终孔太灰,资料显示封孔合格,但仍需编制专门的过钻孔安全措施,确保安全生产。2、该面普遍发育一层12m厚伪顶,为炭质泥岩,层理紊乱,岩石破碎易冒,回采时加强顶板管理。附图1、11207工作面底板等高线图(1:1000)2、11207工作面皮带巷地质素描图(1:200)3、11207工作面轨道巷地质素描图(1:200)4、11207工作面切眼地质素描图(1:200)5、11207工作面井上下对照图(1:2000)6、11207工作面坑透物探成果图7、11207工作面煤岩层综合柱状图(1:500)水文地质情况及探放水措施一、邻区水文地质情况:该面北侧的11201工作面涌水量约170m3/h,南大巷2#太灰观测孔现水压0.65MPa。二、上覆煤层水文地质情况:上覆老空水情况:上覆无邻近煤层,不存在老空积水。三、本面水文地质情况:(一)隔水层情况:该面隔水层度为6.417.03m,平均厚13.2m,自上而下分别为火成岩、二21煤、粉砂岩。火成岩:多为正长斑岩,平层侵入12层,厚度为5.5-6.75m,平均厚6.0m。二21煤:厚00.28m,平均0.2m。大部分缺失。粉砂岩:厚0.910.0m,平均7.0m。(二)含水层情况:影响该面常回采的主要含水层为太原群灰岩承压含水层、奥陶系灰岩承压含水层、二22煤顶板砂岩裂隙含水层。1、太原群灰岩承压含水层该工作面太原群共发育灰岩25层,普遍发育2层,自上而下为:L6灰岩含水层:厚7.812.6m,平均10.2m,初始静压0.13.3 MPa,是威胁该面主要含水层。 L5灰岩含水层:厚1.010.3m,平均5.0m。 L4灰岩含水层:厚02.12m,平均1.46m。 L3灰岩含水层:厚00.30m,平均0.15m。 L2灰岩含水层:厚04.2m。2、奥陶系灰岩承压含水层。奥灰厚230m,局部岩溶裂隙发育,富水性不均一,属强含水层,水压4.0MPa。上距二22煤平均厚70m,正常块段奥灰与太原群灰岩承压含水层不发生水力联系。3、二22煤顶板砂岩水为二22煤顶板直接充水含水层,局部裂隙发育,富水性不均一。根据11201工作面揭露顶板砂岩水情况,预计工作面推采至断层或顶板裂隙发育地段时,顶板砂岩水将以滴水、淋水的方式流入工作面,最大水量约50m3/h。四、突水系数计算1、L6灰岩含水层突水系数计算:Ts-突水系数(Mpa/m)P-隔水层承受的水压(Mpa),取4.04M-底板隔水层厚度(m), 6.417.03m取最小值计算得Ts=0.63Mpa/m0.1 Mpa/m,根据防治水管理有关规定,应进行底板注浆加固,目前部分钻孔已施工完毕。2、奥灰岩含水层突水系数计算:Ts-突水系数(Mpa/m)P-隔水层承受的水压(Mpa),取4.04M-底板隔水层厚度(m)取70.0m计算得Ts=0.06Mpa/m0.1 Mpa/m,正常块段奥灰对工作面回采无威胁,但该系数是把太原群含水层作为隔水层计算而得出的。五、底板加固厚度底板注浆钻孔终孔层位确定在太灰和奥灰定界之间的粉砂岩中,正常块段加固厚度为50m,受构造破坏块段加固厚度为67.3m。六、底板注浆改造11207工作面共设计注浆钻孔58个,其中包括检查孔5个。注改工作自2010年3月开始,截止到7月31日,共施工钻孔31个,总进尺2643米。单孔最大涌水量100m3/h,平均涌水量42.2 m3/h。总注浆量11757吨,平均单孔进浆量560吨,最大单孔注浆量3038吨,最小3吨。水灰比1:9.8,注浆材料为325标号水泥,浆液比重1.31.5,封孔压力4.08.0 Mpa。剩余工程量27个孔,约1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