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触电的预防.doc_第1页
第2章触电的预防.doc_第2页
第2章触电的预防.doc_第3页
第2章触电的预防.doc_第4页
第2章触电的预防.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一、 预防触电叫同志,听我言,触电就在你身边。要问谁先被电死,法国木匠第一人。预防触电有诀窍,安全用电大检查,安全措施都完善,安全制度要健全。 说明:由于电的广泛应用,接触电的机会也随之增多,如果不了解电,就不能正确地使用电,就有可能发生触电事故。因此,我们在利用电能的同时,必须认真地搞好电气安全工作。1879年世界上第一个木匠被电死后,人们就着手开始研究触电的机理和原因以及方法措施。通过大量实验,知道了有电流经过了人体就是触电,通过电压越高、电流越大、时间越长、环境越潮湿,或者身体欠佳,危险性就更大。为防触电事故,应每年开展一次安全用电大检查,检查绝缘电阻是否合格;设备外露部分是否有防护;保护接地(或接零)接地电阻是否符合要求,正确牢靠;熔丝、熔片等各项保护装置是否合乎规定,电气安全用具及消防器材是否齐全,设备安装是否符合规定,安装位置是否合理;室内、外线路是否符合安全要求;各项用电安全制度是否健全等,并及时整改。二、 电的特性 电的流动有特性,地下跑,走捷径,还有几个大弱点,间距屏护绝缘层。要保安全不触电,堵截回路绝缘限,虽说电虎很凶狠,化险为夷是安全。说明:电有回归中性线或大地的特性,并特别爱往地下跑,爱走直路、捷路,有不愿走远路的惰性。为了不让电与地面构成闭合回路,我们常用绝缘阻隔电与大地的通路,或者用间距保持一定距离,另外利用电有惰性特点,有意增加爬电距离,在绝缘表面做成凹凸不平的曲线,例如将有刻刻的瓷套管用于线路的绝缘子串上,目的是让电流不易通过。另外可以把电屏蔽隔离起来,不让人接触得到,如绝缘电线等。总之,让电流按照人们的意志流动,这样电老虎不仅不吃人,还会驯服的为人类服务。三、 鸟在电线上为啥不触电有人惊讶发奇问,鸟站高压不触电?要问原因我知道,站在电线离地面。鸟线同是等电位,没为电流搭牵线,哪有电流经鸟体,安然无恙是正理。说明:当接触带电体但不构成闭合回路时,则具有与带电体相等的电位,没有电位差。而只有电路在构成闭合的情况下,电流才经过鸟的身体。鸟停歇在几万伏高压线上,虽然鸟体会导电,但由于鸟体仅接触的是其中一相高压电,与该相具有相等电位,并不与大地或者其他电线构成闭合回路,鸟体就没有电流通过,所以鸟能够安然无恙。同样道理,人若不为电路搭桥,离地只接触一根导线,同样也不会触电,电力工人检修电路时,进行带电作业就是基于这个道理。四、 触电的机理电老虎,虽凶狠,绝缘敢摸低压电,要是有人不相信,可以当场做实验。触电机理明白了,知道不防可不行,人们把电比老虎,老虎吃人不认人。说明:我们知道触电的机理是:当人没有绝缘时,电流就会通过人体,流向另一相或大地、中性(零)线,形成闭合回路。这样使神经、呼吸循环系统损伤,肌肉出现强烈痉挛,造成呼吸困难窒息,心跳骤停,直到死亡。如果人体与大地绝缘,只接触一相,就是与相(火)线接触也不会触电,因为没有电位差,人体与相线是等电位的,所以说人体绝缘,敢摸低压电。五、 触电的分类人为什么会触电,就因大地电位零,加上人体能导电,没有绝缘祸水生。电流要向地下跑,如同水往低处流,站在地面可危险,接近带电要触电。说明:大地是零单位,电与大地是绝缘的,又因为人体是导电的,电总想千方百计的往地下流,当人体失去绝缘而碰触带电体时,人就为电流搭了桥,造成触电。 触电原因常见四种情况:单相触电,即人体在没有绝缘的情况下,碰触了带电体(相线),或者一相一零线,如落地电线,带电接火等,承受的是相电压。两相触电,即人体同时接两相(火)线,人体承受的是线电压。跨步电压,是由于落地高压线在地面形成距离电压,当人在这个范围内走动时,两脚之间有电位差,电流在两脚之间流过,称跨步电压触电。接触电压触电,通常发生在电气设备有接地短路时,所有与接地极相连设备外壳不仅带上电位,而且使接地极附近也产生电位差,如人站立在电位较低地方时,所引起的触电称接触电压触电。另外触及大型实验用串联电阻,或是高压带电作业中的绝缘构架等,具有不同电位两点之间所引起的触电也叫接触电压触电。六、 触电的伤害要用电,防触电,触电究竟啥原因,与电搭桥牵了线,电通人体叫触电。电压电流关系大,电击电伤心受损,大脑缺氧神不清,昏迷假死不易醒。说明:触电,即为电流经过了人体,也就是说人体为电流搭了桥。触电分电击和电伤,电击为内伤,是最危险的,因为电流作用于控制心脏工作的神经中枢,破坏了正常的生理活动。从而造成人体各种器官组织损伤,人体肌肉强烈收缩,可使人摔向一边,如果不及时摆脱电源,就会死亡。电伤就是电灼,它使皮肤发肿形成一层坚硬的膜。触电与人体电阻、体形状态、环境潮湿度、电流大小、电压高低、频率的多少、通电的时间、途径及触电方式都有关系,当电流通过了心脏时最厉害,首先心室受损,心脏供血不足或停止跳动,从而使大脑缺氧,造成神经麻痹,昏迷、假死直到真死。七、 触电的危害叫同志,听我言,强国富民靠电能,电是商品但特殊,视而不见状无形。违反安规是大禁,祸起瞬间灾难生,电虎伤人看不见,不吐骨头夺人命。说明:人类自法拉第找到产生电能的方法以后,电能已成为人们生活中的主要能源,它具有其他能源所无法替代的优点:输送电能比喻送其他能源(煤、石油等)容易,且经济得多;它通过各种电器后,能够容易地转换成其他形式的能量,如电灯通上电,电能转换成了光能(和一部分热能),电动机通上电,电能转换成了机械能,电动机就能够转动。电的用途很广,在整个国民经济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工农业生产、交通运输、国防建设、科学研究、文教卫生以及人民生活的各个方面,都离不开电。可是,如果用电的时候不注意安全,就可能造成触电。我们知道电是商品,但有它的特殊性,无影无形,当你感觉到的时候,就已经触电了,无法自我摆脱,轻者受伤,重者残废甚至被电老虎吃了,因此安全用电显得格外突出。八、 电击和电伤高压触电多烧伤,低压伤害肤色浅,细看表面有通道,内伤可比外伤险。左比右手触电狠,掌比手背狠十分,痉挛抓住难摆脱,接触时长会送命。说明:电流对人体伤害,通常有电击和电伤,有时也有两种伤害复加于人体。电击和电伤都是由于电流通过人身或影响到人体而造成的。所不同的是电击较重,电伤较轻。电击是人体直接接触了带电导线或设备的带电部分,这样就有电流通过人体,按电流的大小表现出各种现象,以肌肉竟宽直至心脏麻痹而死亡。电伤有烧伤、电烙印、皮肤金属化等。烧伤的特征是皮肤红肿、起泡或烧焦,与火烫伤相同。烧伤一般是由电弧造成的,也有的是电弧熔化金属飞溅到人体造成的。电烙印是在人体留下形状不同的痕迹。这种电伤虽不及烧伤严重,也破坏了皮肤组织,使皮肤硬化,但短期可痊愈。皮肤金属化是在发生电弧时,将熔化或蒸发的金属微粒喷射到皮肤上,并渗入皮肤内,它对皮肤组织的破坏较轻,恢复的时间也短些。一般手掌接触比手背危险大,受电刺激的手掌会发生痉挛,会本能的抓住电线,好象被电吸着一样。左脚与左手离心脏近,因而遭到电击时危险性更大。所以说左手比右手接触触电狠,而手掌比手背接触触电更厉害。九、 防触电基本对策触电对策有三条,屏护间距和绝缘,有了这些怕什么,保你平安不触电。由于大地电位零,采用接地才安全,接地电阻么要求,阻值越小越可行。说明:防触电的基本对策有三条,屏护、间距和绝缘。屏护就是把带电体同外界隔离,控制不安全因素。间距,指与对带电体保持一定的安全距离,在带电体与大地之间或其设备、设施相互之间的距离。绝缘物是指电子不易离开原子核的物质,即不传导电流,电阻率一般在109欧姆以上,如陶瓷、玻璃、橡胶、塑料等。另外还把电气设备的机壳进行接地,避免人身、设备事故。十、堵住电流三条路 要想人体不触电,堵住电流三条线,不论高压和低压,人体不要接近电。一堵站地不触地,二堵不碰两电线, 三是悬空接触电,身体不碰零地线。说明:人们为了防触电,找到了防触电的注意方法,第一,在没有专业技术防范的情况下,始终应与电,保持一定距离。站在地面去接触带电体时,应把自身绝缘起来,防止电流经过人体流入大地,造成单相触电。第二,不同时碰触两根带电体(电线),电流同样不会经过人体构成回路。第三,悬空,只接触了一根相线,就像鸟一样与电是等电位的,没有与电搭桥,就不会有电流通过人体。这样也可以避免单相、三相、2电压和接触电压触电的危险。十一、防跨步电压触电 高压电,可危险,落地起火草难生,电流地面不均匀,相继产生压差电。步行之间跨步压,触电防止有办法,双脚并拢跳离电,八米以外才安全。说明:高压电线断线落地后,将在落地点处有相当大的电流流入大地,枯草季节还可能引起火灾。离落地点越远,电位会越低,如步行人会在两脚之间产生电位差,即跨步电压触电。防止跨步电压触电的方法是双脚并拢或单脚跳离故障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