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9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贵州省湄潭县2016-2017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第三次月考试题第i卷 阅读题一、现代文阅读(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批评是灵魂在杰作中的探险文艺批评是整个文化生态中重要的一环,是富于智慧的人们对于文艺现象的评说与解释,批评言说的必要,在一个文艺蓬勃发展的年代里显得尤其突出,这是出于精神创作生产规律的一种必然需求一切来源于人类精神创造的自觉冲动,因为,只有精神创造能够使人类更加明白自身的使命与高贵,知道这个世界的无限丰富多彩及浩瀚可靠,正如美国现代艺术评论家约翰拉塞尔说过的那样,“假如这个世界上还有什么可相信的话,那么,它就是艺术。正是艺术帮助我们生存,而不是为了其他的原因它包罗了人类整个历史,告诉我们比自己更聪明的人在想什么、做什么。它讲述人人想听的故事,并永久地固定了人类进化史中诸多的关键时刻。”正是文艺批评,遵循着自身的规律,与作家艺术家们精神创造的努力同行,以自己的见识、智慧、力量,含蕴历史烟云、揭示人类内心,见证时代进步的一些关键时刻,助益于人性进步。但要意识到,批评很可能是一种最讲究发现的艺术,优秀批评家须像法国作家法郎士指出的那样,延伸各自灵魂在杰作中的探险,不落后于时代与艺术,从而让自己的言说经得起时间考验。文艺评论之为探险,其中一个题中之义,是要找寻有益的价值。文艺创作作为饱含价值取向的精神劳动,是由艺术地反映生活,审美化地评判生活来实现的。世界上不存在没有价值裁定和是非观的文艺作品,正如不存在没有意义的话语一样。俄罗斯著名文学批评家杜勃罗留波夫说过,真正的批评“应当像镜子一般使作者的优点和缺点呈现出来,指示他正确的道路,又向读者指出应当赞美和不应当赞美的地方”,文艺评论要增强价值评判意识,是由其言说的理性、引领性所决定的,批评主体按照一定的理论主张和标准,对文本和文艺现象进行分析、鉴别、阐释、判断,从而作用于文艺现实,通过理性评判,对作品和文艺现象做出价值判断,对其文本意义进行适当的价值裁定,表达批评者的立场、观点和价值取向,才能完成文艺评论的使命。人们需要文艺批评,很大程度上在于希望看到文艺评论对文艺现象、思潮、作品的理性评判和估价。没有价值判断的文艺批评会使言说陷于无灵魂、琐碎与苍白。鲜明的价值立场能够点亮文化言说。目前在文艺评论实践中,那种将艺术言说蜕变为细致解读的批发所、华丽辞藻集散地的情况是普遍的,在涉及价值评判的问题上变得言不由衷和不及物,是文艺评论的一大弊端。有位法国学者说过,批评是一种老得最快的东西,对抗时光的磨损,要积极弘扬在变当中其实永远不变的那些价值,以热情批评的真诚和人性体温,匡正创作风气,提振诗性精神。增强价值彰显意识,要加强文艺批评价值、评判标准建设,缓解文艺批评的文化、理论与精神价值的资源短缺紧缺状况。要学习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尊重文本、从文本出发的精神,坚守主流价值,以“历史的”“美学的”观点开展文艺批评。要积极吸收古代文论的有益资源,以作为文艺鉴赏、评论重要尺度、依据和标准,鲜明体现中国人的善恶美丑观、义利观、责任观,体现中国文化的爱憎与是非观,发挥先进价值观引导文化思潮的作用。(选自中国文化报)1. 下列关于“文艺批评”的理解,不正确一项是( )(3分)a.文艺批评是整个文化生态中重要的一环,是富于智慧的人们对于文艺现象的评说与解释。b.文艺批论是必要的,这种必要性源自人类精神创造的自觉冲动。c.在一个文艺蓬勃发展的年代里,文艺批评的必要显得尤其突出。d.任何文艺作品都存在价值裁定和是非观,这和话语一样都是有意义的。2. 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 (3分)a文艺批评的含义就是探寻文艺作品中的有益的价值。 b文艺批评以自己的见识、智慧、力量来揭示人类内心,见证时代进步,有助益于人性进步。c人们需要文艺批评,很大程度上在于希望看到文艺评论对文艺现象、思潮、作品的理性评判和估价。 d文艺批评能积极弘扬在变当中其实永远不变的那些价值,匡正创作风气,提振诗性精神。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a.文艺批评的灵魂在于价值判断,没有价值判断的文艺批评论陷于无灵魂、琐碎与苍白,而鲜明的价值立场能为评论增色。b.当前,文艺批评的弊端之一在于崇尚对文本的细致解读和语言表述的华丽,而忽视了其根本,即对文艺作品与现象的价值评判。c.从古代文论中吸收有益资源,以“历史的”“美学的”观点开展文艺批评,对加强文艺批评价值、评判标准建设、繁荣文艺批评至关重要。d.文艺批评的重要作用在于弘扬恒久不变的价值,坚守主流价值,通过评论载体体现先进价值观,从而以先进价值观引领文化思潮。(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14分)。冬夜的歌太阳像一只橙黄的圆橘,渐渐被灰蒙蒙的暮云遮去。呜呜鸣响的西北风摇撼着树木,摇撼着电线杆。狂舞的雪片碰撞在窗玻璃上,开始了它化为冰凌的再生坐在温暖如春的屋里,靠近银白色热烘烘的暖气片,我在阅读欧亨利的名作最后一片叶子。写字台上的两盆腊梅和玉兰,给房间增添了淡淡的幽香。那圆的、扁的、方的、长的,从海滩捡回来的五彩石,点缀于花盆之间,望去完全没有冬日的景象。妻悠然斜倚于沙发上,正在织一件米黄色的毛线衣。纤细的手指,轻盈地抖动。不知从何处,传进耳鼓一阵时断时续的悠远的喊声:“各家各户注意啰小心煤气中毒防火防盗”这声音由远而近,在寒风凛冽的冬夜回响着,使我油然产生一种苍凉之感。读书的兴致完全被搅乱了。我刚看到“老贝尔门是住在她们这座楼房底层的一个画家。他年过六十,有一些像米开朗琪罗的摩西雕像那样的大胡子”便就此打住,折页合书,忍不住问:“这是谁?神经病?深更半夜在街里大呼小叫的,不怕惹人烦?”“你才出差回来,不知道咱们街里出现的新鲜事儿。”妻继续织着毛线衣,没抬头,“这是一个部队离休的老干部,回来跟女儿、女婿养老的,半个月前开始,天天这么喊呐!”“嘿,干嘛不住干休所?”我诧异了。“大约是怕寂寞。”妻按自己的理解说。“他女儿、女婿也够呛,父亲辛劳了一辈子,晚年应该让他在家享享清福,怎么会让老人到街上干这呢?难道是缺钱花吗?”我不满地嘟哝。“哪里话,他的钱多的花不完,给区幼儿园送了三百,国库券买了一千。”妻抬起头来辩解说,“人家夜间值班,完全是尽义务。”我呆了,有些不可思议。听那喊声越来越大,已接近我居住的楼下。“各家各户注意啦,提高警惕,防火防盗,防止煤气中毒!”这声音倏忽间变得顺耳起来,可以听出是走南闯北、有点走了调儿的中原乡音,带着其特有的悠长的拖腔,容易使人联想到草原上的牧人,在广阔的原野呼唤走失的骏马“喂,这是谁家的自行车?谁的车?快搬进去,天不早啦!” 那绝不是民警们手中拿的那种半导体喇叭。是纸喇叭筒,还是铁皮的?我猜测,并直起身来,想看清楚这吆喝的老人的模样。窗玻璃上蒙着一层薄冰。室外是浓深的夜色和飞扬的雪花。 “呀,真该死,是我的自行车忘搬了!”妻的脸上含着些微的惊慌。 “我去搬!”穿上外套我飞步下楼。刚走到二楼楼梯口,见妻的那辆“凤凰”车已搁在梯口的空档上。 我的心热了。此后,每天傍晚至深夜,我的耳边都回响着这老人的吆喝声。渐渐习惯了。像听风声、车声、雨声、树声一般习惯。这吆喝声,穿越深深的夜空,把人安然地带入了温暖甜美的梦乡。因为工作忙,业余时间要赶写技术论文,最后一片叶子一直没有读完,真有点对不住欧亨利先生。也对不住妻,她读了多遍,向我介绍。不过,那吆喝声却必不可少。每当此刻,耳神经似乎变得特别敏锐灵巧。“咦,是时候了,怎么那老人没出来?”我在写字台边不安地问妻子。“哦,他作为区街系统的先进代表,到市里出席劳模会去了!”妻在读英语九百句,乐呵呵地告诉我。“我说呢!”心,释然了。“还有亲爱的,瞧瞧窗子外边,瞧瞧墙上那最后一片藤叶。难道你没有想过,为什么风刮得那样厉害,它却从来不摇一摇,动一动呢?唉,亲爱的,这片叶子才是贝尔门的杰作就是在最后一片叶子掉下来的晚上,他把它画在那里的。”我终于读完了最后一片叶子,这最后一段大约是小说的文“眼”吧?我大声地读给刚进门的妻听。妻的眼眶湿润了。肯定是为了贝尔门的献身精神。我看看表,该是老人吆喝的时间了。我凝神静听,没有。我挨近窗户,还没有,我不安起来。贝尔门的死和妻子的泪给我带来了不祥的预感。我拉开门,要到阳台上去“别等了,”妻在身后喊,声音有些哽咽,“他在结冰的街上滑了一跤。从夜校回来时我看到了他,难站起来了”妻变得泣不成声。这难道是真的吗?泪水模糊了我的视线。“各家各户注意啰防火防盗小心煤气中毒”不,我分明听到了那亲切的永不消逝的喊声!像一首动听的灼人心胸的歌。 4.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a.小说中描写了屋外寒风凛冽、雪花飞舞的景象,与室内温暖如春,梅兰幽香、花盆间的五彩石对比,为主人公的出场作铺垫b.小说塑造一位巡夜老人,对老人每晚巡夜的吆喝声运用了侧面描写,对老人的部队离休干部身份运用了正面描写,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使人物形象更为丰满c.小说通过“我”的妻子之口叙述了主人公的社会关系、生活与工作现状等情况,表达了她对老人不可思议的行为的不解d.小说用欧亨利小说最后一片叶子中的“贝尔门”与本文的巡夜老人作对比,反衬出巡夜老人无私奉献的精神5.小说中的“我”在全文中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5分)6.请结合全文,试从小说内容及艺术手法两大方面探究标题“冬夜的歌”的妙处。(6分)(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12分)。共和国绿色事业的先行者 1949年9月21日,梁希作为科学界的代表出席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国委员会,被任命为林垦部(后改为林业部)部长。这是梁希没有想到的。他一生淡泊名利,在国民党统治时期,国民党多次以高官相诱,他坚决拒绝。而共产党任命他为林垦部部长时,梁希说:“为人民服务,万死不辞。”新中国的林业建设,就是从这里起步,走向了大江南北、长城内外。身为林垦部部长,梁希面临的任务是艰巨的。对于中国林业的现状和家底,他心中有一本非常清楚的账。他知道,在国民党统治时期,森林的遭遇只有摧残,没有抚育;只有破坏,没有建设。按照当时的估算,我们面对的是40多亿亩的荒山荒地,是年年有不同程度的种种自然灾害的袭击,仅存的只占国土面积5%的残破林相。梁希下定决心要改变这种局面。 新中国的一切都要从头开始,梁希和李范五等商量,决定首先抓3件事:一是搭架子,组建林垦部机关和在全国范围内建立健全林业机构;二是摸清情况,查明全国现有森林资源;三是打好基础,为林业事业的大发展做准备。为了办好这几件事,梁希常常是亲自动手,细查、细问、细算,并和周围同志反复研究。 梁希非常注意深入实际调查研究。1950年至1955年,他先后6次,用300多天时间亲赴西北、东北及浙江等地林区进行实地考察,其中花时间最多、下工夫最大的是对黄河流域水土保持和林业建设问题的考察。1950年9月,梁希率领6名林业科技人员,赴渭水和小陇山林区调查。为了弄清在小陇山林区东岔河右岸修筑一条森林铁路进行采伐是否科学合理,梁希在考察完渭水后又赶赴小陇山。小陇山在渭水南岸,那里的森林起着保土作用,流出的水透明见底。如果大规模采伐,可能会导致河水变浊。林区道路十分难行,梁希先乘牛车,后又换骑小毛驴,行走20公里才到伐木现场。他在现场连续考察好几天,早出晚归,进行调查,最后做出决定:停建即将开工的为运输木材而修的窄轨铁路,设立育林实验站,把秦岭林场在小陇山的业务范围扩充到护林造林,伐木为副业,调东北枕木支援大西北。梁希离开小陇山时为伐木场负责人题写了两句唐诗:“却愿所来径,苍苍横翠薇。”梁希从事教学30多年,讲授森林利用学、林产制造化学、木材学和木材防腐学等课程,培养了一批又一批林业专门人才。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他继续为新中国的林业教育事业做出了重大贡献。 梁希在30多年的教学实验中,编写了许多讲义。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他花了一生心血编写成的林产制造化学,这是一本60多万字的教科书。遗憾的是,他生前未能见到该书的出版,直到他去世后,1983年才由他的学生们将原稿加以整理出版。该书内容充实,体例严密,立论精辟,是一本价值很高的林业科学巨著,对当前中国林产化学生产的发展仍有重要指导作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林业得到了发展,林业技术人才匮乏问题凸现出来。梁希身为林业部部长,深感培养新中国林业技术干部的重要性,立即与林业部几位领导商议,提出了尽快发展林业教育,解决干部缺乏问题的意见。1952年,在梁希的建议下,经国务院领导同意,林业部配合教育部,对农林高等院校做了调整,分别在北京、哈尔滨、南京成立了3所独立的林学院,并在13个农学院扩大了森林系,增加了招生名额。从此,林业界形成了“办学热”。作为民主党派成员,梁希担任中华人民共和国林业部部长长达9年,他十分尊重和信赖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同中国共产党真诚合作。不但对中央的林业方针政策能诚恳地提出建议,对中央在政治方面的政策也能直言不讳地发表意见。1983年12月15日,梁希百年诞辰前夕,全国政协、九三学社中央、中国科协、林业部、中国林学会、中国农学会在北京联合举行纪念大会,回顾了梁希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的一生,高度赞扬他是“中国共产党的真诚朋友,我国林业界的一代师表,我国科技界的一面旗帜”。 (摘编自党史纵览 )相关链接暮从碧山下,山月随人归。却顾所来径,苍苍横翠微。相携及田家,童稚开荆扉。绿竹入幽径,青萝拂行衣。欢言得所憩,美酒聊共挥。长歌吟松风,曲尽河星稀。我醉君复乐,陶然共忘机。(李白下终南山过斛斯山人宿置酒)留下的东西有:一张病假条、一支派克钢笔、一个用了一半的笔记本、一个半旧的牛皮公文包、一架老花镜、一叠厚厚的诗稿。他的秘书周惠明含着泪水,把那些遗物交给组织,而诗稿则放进自己的抽屉里,悄悄保存起来。(李青松记新中国第一任林垦部部长梁希)7.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梁希一生淡泊名利,所以他根本没想到自己会出席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国委员会,并被任命为林垦部部长。b.梁希上任伊始,首先抓了建立健全林业机构等三件事,这表明梁希在林业建设工作方面既有高瞻远瞩的战略思想,又善于掌握要害。c.通过实地考察,梁希判定在小陇山林区修筑一条森林铁路进行采伐是不科学的,并要求秦岭林场在小陇山的一切业务就是护林造林。d.梁希所编写和讲授的林产制造化学讲义,是一部内容充实,体例严密,立论精辟的林产化学著作,最能代表他的教育成就。8.为什么说梁希是“共和国绿色事业的先行者”?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4分) 9.作为开国部长,梁希有哪些优秀品格?请结合材料谈谈自己的看法。(5分) 二、古诗文阅读(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0-13题。(19分)周勃,沛人。其先卷人也,徒沛。勃以织薄曲为生,常以吹箫给丧事。高祖为沛公初起,勃以中涓从攻胡陵。从入汉中,拜为将军。还定三秦,赐食邑怀德。以将军从高祖击燕王臧荼,赐爵列侯,食绛八千二百八十户。以将军从高帝击韩王信于代,迁为太尉。燕王卢绾反,勃以相国代樊哙将,击下蓟,从高帝得相国一人,丞相二人,将军、二千石各三人;别破军二,下城三,定郡五、县七十九,得丞相、大将各一人。勃为人木强敦厚,高帝以为可属大事。勃不好文学,每召诸生说士,东乡坐责之:“趣为我语。”其椎少文如此。勃既定燕而归,高帝已崩矣,以列侯事惠帝,惠帝六年,置太尉官,以勃为太尉。十年,高后崩。勃与丞相平、朱虚侯章共诛诸吕。迎立代王,是为孝文皇帝。文帝即位,以勃为右丞相,赐金五千斤,邑万户。居十余月,人或说勃曰:“君既诛诸吕,立代王,威震天下,而君受厚赏、处尊位以厌之,则祸及身矣!”勃惧,亦自危,乃谢请归相印。上许之。岁余,陈丞相平卒,上复用勃为相,十余月,上曰:“前日吾召列侯就国,或颇未能行,丞相朕所重,其为朕率列侯之国。”乃免相就国。岁余,每河东守尉行县至绛,绛侯勃自畏恐诛,常被甲,令家人持兵以见。其后人有上书告勃欲反下延尉逮捕勃治之勃恐不知置辞吏稍侵辱之勃以千金与狱吏狱吏乃书牍背示之曰以公主为证公主者,孝文帝女也,勃太子胜之尚之,故狱吏教引为证。初,勃之益封,尽以予薄昭。及系急,薄昭为言薄太后,太后亦以为无反事。文帝朝,太后以冒絮提文帝,曰:“绛侯绾皇帝玺,将兵于北军,不以此时反,今居一小县,顾欲反邪!”文帝既见勃狱辞,乃谢曰:“吏方验而出之。”于是使使持节赦勃,复爵邑。勃既出,曰:“吾尝将百万军,安知狱吏之贵也!”勃复就国,孝文十一年薨,谥曰武侯。 (摘编自汉书卷四十)10.下列对文中加波浪线句子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3分)a.其后人有上书告勃/欲反下/廷尉/逮捕勃治之/勃恐/不知置辞/吏稍侵辱之/勃以千金与狱吏/狱吏乃书/牍背示之曰以公主为证/b.其后人有上书告勃欲反/下廷尉/逮捕勃治之/勃恐/不知置辞/吏稍侵辱之/勃以干金与狱吏/狱吏乃书牍背示之/曰/以公主为证/c.其后人有上书告/勃欲反下廷尉逮捕,勃治之/勃恐不知置辞吏/稍侵辱之/勃以千金与狱吏/狱吏乃书牍/背示之曰/以公主为证/d.其后人有上书/告勃欲反下廷尉/逮捕勃治之/勃恐/不知置辞/吏稍侵辱之/勃以千金与狱吏/狱吏乃书牍/背示之曰以公主为证/11.下列对文中加横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a.迁,古代指升官。如“予左迁九江郡司马”,表示升官的词语还有擢、拜、除、署等。b.石,占代的容量单位,十升为一斗,十斗为一石;也是重量单位,一百二十斤为一石。c.薨,指诸侯死。古人讳言“死”,以专称代替,天子死叫崩,大夫死叫卒,士死叫不禄。d.谥,是中国古代帝王或高官死后,朝廷根据其平生功过给予的褒贬称号,如“文”“厉”。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a.周勃出身贫寒,生活艰辛。他祖先是卷人,后迁徙到沛,以编织竹器为生,常在别人家的丧事上吹箫以养家糊口。b.周勃南征北战,军功赫赫。他追随刘邦起兵反秦,入关灭秦,还定三秦,先后平定燕王、韩王等叛乱,所向披靡。c.周勃木讷刚强,质朴敦厚。他不喜欢文辞,召见儒生说客时不行主宾之札,说话直白,汉高祖据此认为可把大事托付给他。d.周勃位高权重,仕途顺利。他以军功受封绛侯,历任太尉、右丞相,深受汉高祖、汉惠帝、汉文帝等多位皇帝的倚重。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前日吾召列侯就国,或颇未能行,丞相朕所重,其为朕率列侯之国。(5分) (2)岁余,每河东守尉行县至绛,绛候勃自畏恐诛,常被甲,令家人持兵以见。(5分)(二)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4-15题。(11分) 秋日赴阙题潼关驿楼 【唐】许浑 红叶晚萧萧,长亭酒一瓢。 残云归太华,疏雨过中条。 树色随山迥,河声入海遥。 帝乡明日到,犹自梦渔樵。14.下列对这首诗的内容和表现手法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5分)a.首联写红叶萧疏,长亭饯别,交代了季节、地点,描绘出一幅孤寂的秋日行旅图。b.颔联大笔勾勒,雄浑苍茫。骋目远望,残云缭绕太华山,稀疏的秋雨洒落中条山,c.颔联以“残云”点染太华山,以“疏雨”烘托中条山,于沉静中显出飞动的意趣。d.颈联写出山色和树色迥然不同,东海与黄河一起咆哮,绘声绘色,意境壮阔辽远。e.尾联在前三联充分描绘山水景物的基础上,转为描写长安的都市繁华,宛如梦境。15.全诗表达了作者哪些思想情感?请简要分析。(6分)(三)名句名篇默写(每空一分,共5分)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中表明诗人旷达之情的句子是 “ , 。”李白在蜀道难中写出水石相激、山谷轰鸣的惊险场面的句子是:“, 。” 李煜的虞美人中,把无限愁思写得生动形象的一句是“ 。” 第ii卷 表达题五、语言文字应用(20分)17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3分) “九一八”事变后,为避劫难,国民政府决定“国宝”南迁。一批有爱国之心的文物工作者承接了这项 的文物大迁徙工程。1939年2月,他们将部分“国宝”藏在贵州安顺严华洞,虽然贵州曾遭敌机轰炸, 文物安然无恙。一位当事人说:“事后回想, 。不过,在万里辗转中,我们一行人的脊梁确乎愈挺愈直了!”a. 史无前例 所幸 心有余悸 b. 绝无仅有 索性 惊魂未定c. 绝无仅有 所幸 惊魂未定 d. 史无前例 索性 心有余悸18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3分)a汉字作为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遗产,是传承历史与文化的载体,其在中华文明的延续过程中所起到纽带作用功不可没。b2016年底,以色列与巴勒斯坦冲突再起,双方交战激烈程度堪称极致,目前造成的人道主义危机已引起全球高度关注,巴以双方由冲突迈向和平再度被阴云笼罩。c11月9日至12日,中国将出现今秋以来最大范围降水情况。降温雨雪天气范围将波及除西藏、云南外的中国大部分地区d神州11号飞船在轨飞行期间,各分析系统和有效载荷性能稳定,运行良好,取得了大量宝贵的飞行试验和科学数据。19填入下面横线的句子,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世界是如此不同,人与人是那么不相似,各种文化也是缤纷多彩这些在很多书中都能看到。 , , , , , , 。走得远了,见得多了,看到了想象以外的世界,就会足够宽容。承认世界的不同,其实在内心也是一种勇气。更加包容 完全超出我的想象让我对世界更加热爱也对人世间有了更多理解就会觉得各种不同尺度之大但当亲眼看到、思考过、感受过对错综复杂的社会有了更深切的感知a. b. c. d. 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8个字(5分)。 世界上有两种风景,一种是自然的风景,。自然的风景需要我们走进山山水水,不仅要有闲暇,还要有金钱。但是,在精神的风景面前,我们有更加平等的机会。文字是精神风景的重要组成部分,文字的秀丽与壮美,绝不亚于任何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与文字打交道的人有两种人,一种是写作的人。读书的人是幸福的,因为他可以欣赏世界最美丽的精神风景。写作的人更是幸福的,因为他不仅可以欣赏美,。 21、下面是某校学生会“论语吟诵比赛”工作的构思框架,请把这个构思写成一段话, 要求内容得当,表述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过90字(6分)。 四、写作题(60分)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2017年春晚的相声新虎口遐想很火,人落虎口旁,衍生出一堆笑料包袱,可现实中人落虎口的代价,容不得“戏说”。2016年7月23日,北京八达岭野生动物园东北虎园内,发生了一起现实版的“虎口脱险”事件:赵女士在园区内下车被老虎拖走,赵女士的母亲救女心切从车里冲了出去;在园方工作人员的努力下,赵女士获救,而她的母亲却丧身虎口。这一事件引起了各大媒体的报道和全民关注,网友们在各大网络平台争相发表自己的看法。与网友们对其他全民关注事件表现出来的观点各异的情况不同,这次网友们一边倒地认为事故的责任在于受害者自身对规则的无视,甚至有网友认为受害者活该、“素质低下”、“不作就不会死”,并人肉了受害者的情况将之公布在网上。但也有人同情受害者,认为园方的确在注意事项告知、安全保障、施救方面做得不够,应承担事故主要责任。请综合材料内容及含义作文,表明你的态度,阐述你的看法。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高一月考参考答案:1. b(源自“必然需求”)2. a(原文是“含义之一”)3. c(原文是以“历史的”“美学的”观点开展文艺批评在“要学习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语境下说的,不能放在“从古代文论中吸收有益资源”之后)4.a; 解析: b.以对老人每晚巡夜的吆喝声运用了正面描写,对老人的部队离休干部身份运用了侧面描写;c.表达了她对老人的钦佩与敬重;d.欧.亨利小说最后一片叶子中的“贝尔门”献身精神与本文的巡夜老人无私奉献的精神属于类比,两者互为映照。5.“我”是小说的线索人物,贯穿全文;推动情节发展,以“我”不满、心热、释然、不安心理变化过程来写巡夜老人,使情节波澜四起;侧面衬托主人公形象,以“我”的误会衬托巡夜老人暮年仍发挥余热、无私奉献的精神;突出主题,以“我”对老人的态度从不满,到心热、钦佩,表现老人的奉献精神对社会的积极影响,表达作者对老人的赞美和敬意;以“我”亲历故事,是故事的见证人,增强了小说的真实感。6.标题中的“冬夜”指明了故事发生在冬夜,小说中多处作了环境描写,如北风、飞雪、冰凌、薄冰,浓深的夜色等景象,衬托了巡夜老人不怕寒冷,每晚在小区吆喝,维护小区安全的行为;“歌”运用了比喻手法,小说结尾把老人巡夜“亲切的永不消逝的喊声比喻成一首动听的灼人心胸的歌”,是作者对老人高尚品质所喵响的一曲赞歌;小说紧扣标题“冬夜的歌”描写冬夜摸象,营造氛围,表达对巡夜老人不畏寒冷、发挥余热的无私奉献的赞美之情,景与情相结合,呈现散文文化风格。7.b (a项,没想到的只是被任命为林垦部部长。c项,“一切业务就是护林造林”错,原文说“伐木为副业”。d项,张冠李戴。林产制造化学是其讲义的代表而不是教育成就的代表。)8.他是开国部长,新中国的林业建设,就是从他那里起步。他深入实际调查研究,查明全国现有森林资源,领导制订了建国初期的林业工作方针和建设规划。他对中国林业教育事业做出重要贡献,是我国林产制造化学的奠基人,为林业事业的大发展做准备、打基础。9.服务百姓,造福人民。国民党多次以高官相诱,他坚决拒绝;而共产党任命他为林垦部部长时,他“万死不辞”。事必躬亲,踏实践行。为明断方针政策,梁希非常注意深入实际调查研究,而不怕辛苦。精诚合作,肝胆相照。他十分尊重和信赖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一切从实际出发,提出自己的建议和意见。淡泊名利,廉洁奉公。留下的遗物只有一张病假条、一支派克钢笔、一个用了一半的笔记本、一叠厚厚的诗稿等。 10.b; 11.a; 12.d;13.(1)前几天我命令列侯回到封国,还有不少人没有成行,丞相是我器重的人,应当为我做到列侯就因的表率。(2)一年多后,每当河东郡的守尉巡行到绛县,绛侯周勃自己总担心被杀,常常披着盔甲,让家人手执兵器接见守尉。14.de; 15.孤凄之情。萧萧红叶、飘飘残云、渐渐秋雨使诗人顿感孤寂与凄冷。不舍之情。长亭秋晚,把酒话别,依依不舍。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之情。诗人将到都城长安,却仍然梦到家乡的渔憔生活之乐,足见诗人的隐逸情怀。16. 1.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2.飞湍瀑流争喧豗,砯崖转石万壑雷; 3.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17.(3分)a 18.(3分)c(a句式杂糅,b、d成分残缺,)19.(3分)b 20. 一种是精神的风景; 一种是读书的人; 还可以创造美21. 答案: 拟于9月28日在礼堂举办“论语吟诵比赛”,通过网上投票海选15人今日决赛,决赛设9个奖项,由5位评委现场打分,当场颁奖,赛前赛后以电视、网站、报纸宣传报道。22. 解析: 从批判受害者的角度来看,这些人尤视规则,是导致悲剧发生的最直接原因。由此可以写“遵守规则”。从批判动物园的角度来看,虽然是受害者本身的无视规则造成了最后的悲剧,但是园方在安全、保护、施救方面的确存在漏洞,对悲剧的发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由此可以写“重视细节”“勇于承担责任”。从网友的过激言行角度看,虽然不守规则造成了事故,但是无论什么情况下,生命都是令人敬畏的,死者已矣,应该停止对受害者的二次伤害。由此可以写“敬畏尊重生命”“防止网络暴力”“理性看待事情,“营造文明和谐的网络环境”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监理工程师《建设工程监理案例分析(交通运输工程)》真题及答案
- 2025年生产经理高级面试模拟题及答案解析
- 2025注册验船师考试(C级船舶检验专业综合能力)仿真试题及答案二
- 2025年市场营销专业笔试全真模拟题及答案速递
- 2025年农村生态系统中碳汇管理知识要点与模拟题详解
- 桥梁养护法规与规范课件
- 2026届云南省昆明市外国语学校高三化学第一学期期中达标测试试题含解析
- 2025年老年护理学考查课试题及答案
- 2025年注册验船师资格考试(B级船舶检验专业基础安全)复习题及答案二
- 2025年陪诊医师考试题及答案新版解析
- YY/T 1766.3-2023X射线计算机体层摄影设备图像质量评价方法第3部分:双能量成像与能谱应用性能评价
-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测试题(含答案)
- 艺术概论PPT完整全套教学课件
- 电气施工图设计审图要点
- 西方语言学史讲稿
- 烟草香味化学
- 临时用水施工专项方案
- GB∕T 9286-2021 色漆和清漆 划格试验
- 720全景照片制作方案及发布流程
- 工作责任心主题培训ppt课件(PPT 26页)
- 除尘器基础知识培训资料(54页)ppt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