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险化学品事故应急预案最新版本.doc_第1页
危险化学品事故应急预案最新版本.doc_第2页
危险化学品事故应急预案最新版本.doc_第3页
危险化学品事故应急预案最新版本.doc_第4页
危险化学品事故应急预案最新版本.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危险化学品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编写:吴忠强审核:李树仁批准:徐洪有日期:2011年5月18日天津市津南区振华化工厂危险化学品事故应急救援预案一、制定目的:为了保证天津市津南区振华化工厂职工生命及财产的安全,为了在机械设备故障、操作失控工因地震、洪水等自然灾害而发生重大化学事故时,能以最快的速度、有序、有效的抢险、抢修、实施应急救援,从而达到尽快控制事态发展,降低事故损失,保护环境,减少环境污染的目的。本着“预防为主、自救为主、统一指挥、分工负责”的原则,根据天津市津南区振华化工厂的具体情况,特制定天津市津南区振华化工危险化学品事故应急救援预案。二、公司厂区基本情况:2.1地理位置:天津市津南区振华化工厂,坐落在天津市津南区葛沽镇南辛房村,东、西两侧均为农田;北距丹拉高速公路100米;南距津沽三线公路150米,隔公路为大沽排污河。其周边500米内无居民区和其它企业。2.2厂区占地面积:8164.34m2,建筑面积2303 m2。2.3企业简介:天津市津南区振华化工厂成立于1993年,为集体企业,坐落在天津市津南区葛沽镇南辛房村,是以生产染料为主的化工生产企业,设计能力年产各类染料500吨,现年产量为260吨,所用原料有:酸性嫩黄ZG、酸性红B、酸性媒介棕RH、直接黄R、直接耐晒黑G、直接红棕RN、酸性金黄G、对硝基苯胺、H酸、硫化钠、间苯二胺、1,4-氨基萘磺酸钠、1-萘酚-4-磺酸(尼文酸)、对氨基苯磺酸钠、DSD酸、盐酸、氢氧化钠、亚硝酸钠、硝酸钠、精盐。该企业所使用的危险化学品不属于剧毒化学品,也未列入重大危险源名录,故不构成重大危险源。天津市津南区振华化工厂现有职工98人,其中管理人员10人、生产人员88人。2.4厂区地理位置图及周边概况:(详看该预案后面的附图)2.5生产工艺及特点天津市津南区振华化工厂生产的主要产品为各种直接染料,一般采用各种苯磺酸钠盐与亚硝酸钠在低温下进行重氮化,重氮盐与偶合剂进行偶合生产中间体,将中间体溶液控制温度,并调整PH值至反应终点后,加入精盐盐析过滤、烘干、粉碎、拼混得染料。由于在生产过程中涉及亚硝酸钠、盐酸、硫化钠、对硝基苯胺、氢氧化钠等危险化学品,其危险化学品在设备检修、操作失控、撞击或地震、水灾等自然灾害中有发生危险物泄漏,从而引发火灾、人员中毒、环境污染等严重事故的潜在危险。2.6 生产原料的物质危险性由于企业在生产染料过程中,使用多种危险化学品为原料,因此本厂存在火灾、爆炸、灼烫、中毒等危险。使用的危险化学品主要危险性如下:盐酸危险有害因素识别表标识中文名盐酸英文名hydrochloric acid分子式HC1相对分子量36.46CAS编号7647-01-0化学类别酸危险性类别第8.1类酸性腐蚀品UN编号1789危规号81013理化性质外观性状无色或微黄色发烟液体,有刺鼻的酸味。熔点()-114.8(纯)沸点()相对密度(水1)1.2相对密度(空气1)108.6(20%)饱和蒸气压(kPa)30.66(21)燃烧热(kJ/mol)1.26临界温度()临界压力(Mpa)溶解性与水混溶,深于碱液。健康危害接触其蒸气或烟雾,可引起强急性中毒,出现眼结膜炎,鼻及口腔粘膜有烧灼咸,鼻衄、齿龈出血,气管炎等。误服可引起消化道灼伤、溃疡形成,有可能引起胃穿孔、腹膜炎等。眼和皮肤接触可致灼伤。慢性影响:长期接触,引起慢性鼻炎、慢性支气管炎、牙齿酸蚀症及皮肤损害。危险特性不燃,具强腐蚀性、强刺激性,可致人体灼伤。能与一些活性金属粉末发生反应,放出氢气。遇氰化物能产生剧毒的氰化氢气体,与碱发生中合反应,并放出大量的热。具有较强的腐蚀性。灭火方法用碱性物质如碳酸氢钠、硝酸钠、消石灰等中和。也可用大量水扑救。泄露应急处理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安全区,并进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防酸碱工作服。不要直接接触泄漏物。昼可能切断泄漏源。小量泄漏:用砂土、干燥石灰或苏打灰混合,也可以用大量水冲洗,洗水稀释后放入废水系统。大量泄漏: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用泵转移至槽车或专用收集器内,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急救:皮肤接触:立即脱去污染的衣着,用大量流动清水冲洗至少15分钟。就医。眼睛接触:立即提起眼睑,用大量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彻底冲洗至少15分钟。就医。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食入:用水漱口,给饮牛奶或蛋清。就医。亚硝酸钠危险有害因素识别表标识中文名盐酸英文名Sodium mitrite分子式NaNO2相对分子量69.01CAS编号7632-00-0化学类别无机盐类危险性类别第5.1类氧化剂UN编号1500危规号51525理化性质外观性状白色或淡黄色细结晶,无臭,略有咸味,易潮解。熔点()-114.8(纯)沸点()320(分解)相对密度(水1)1.2相对密度(空气1)无资料饱和蒸气压(kPa)30.66(21)燃烧热(kJ/mol)无意义临界温度()临界压力(Mpa)无意义溶解性易溶于水,微溶于乙醇、甲醇、乙醚。健康危害毒作用为麻痹血管运动中枢、呼吸中枢及周围血管;形成高铁血红蛋白。急性中毒表现为全身无力、头痛、头晕、恶心、呕吐、腹泻、胸部紧迫感以及呼吸困难;检查见皮肤粘膜明显紫绀。严重者血压下降、昏迷、死亡。接触工人手、足部皮肤可发生损害。危险特性无机氧化剂。与有机物、可燃物的混合物能燃烧和爆炸,并放出有毒和刺激性的氧化氮气体。与铵盐、可燃物粉末或氰化物的混合物会爆炸。加热或遇酸能产生剧毒的氮氧化物气体。灭火方法消防人员须戴好防毒面具,在安全距离以外,在上风向灭火。灭火剂:雾状水、砂土。泄露应急处理隔离泄漏污染区,限制出入。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防尘面具(全面罩),穿防毒服。勿使泄漏物与还原剂、有机物、易燃物或金属粉末接触。不要直接接触泄漏物。小量泄漏:用洁净的铲子收集于干燥、洁净、有盖的容器中。大量泄漏:收集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皮肤接触:脱去污染的衣着,用肥皂水和清水彻底冲洗皮肤。眼睛接触:立即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彻底冲洗。就医。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食入:饮足量清水,催吐。就医。对硝基苯胺、4-硝基苯胺危险有害因素识别表标识中文名对硝基苯胺、4-硝基苯胺英文名p-nirtoaniline 4-nitroaniline分子式C6H6N2O2相对分子量138.13CAS编号100-01-6化学类别危险性类别第6.1类毒害品UN编号1661危规号61777理化性质外观性状黄色结晶或粉末。熔点()148.5沸点()331.7相对密度(水1)1.42相对密度(空气1)无资料饱和蒸气压(kPa)0.13(142.4)燃烧热(kJ/mol)3181.0临界温度()无资料临界压力(Mpa)无资料溶解性不溶于水,微溶于苯、溶于甲醇、乙醚、丙酮,易溶于醇。健康危害本品毒性比苯胺大。可通过皮肤和呼吸道吸收,是一种强烈的高铁血红蛋白形成剂。吸收后数小时内可出现紫绀。并有溶血作用,可发生溶血性贫血。长期大量接触可引起肝损害。危险特性遇明火、高热可燃。受热分解放出有毒的氧化氮烟气。与强氧化剂接触可发生化学反应。灭火方法采用水、泡沫、干粉、二氧化碳灭火。泄露应急处理隔离泄漏污染区,限制出入。切断火源。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防尘面具(全面罩),穿防毒服。不要直接接触泄漏物。小量泄漏:避免扬尘,用洁净的铲子收集于干燥、洁净、有盖的容器中。大量泄漏:用塑料布、帆布覆盖。然后收集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皮肤接触:立即脱去污染的衣着,用肥皂水和清水彻底冲洗皮肤。就医。眼睛接触:立即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彻底冲洗。就医。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食入:饮足量清水,催吐。就医。间苯二胺、1,3-二氨基苯危险有害因素识别表标识中文名间苯二胺;1,3-二氨基苯英文名m-phenylene diamine、1,3-diaminobenzene分子式C6H8N2相对分子量108.14CAS编号108-45-2化学类别危险性类别第6.1类毒害品UN编号1673危规号61789理化性质外观性状无色针状结晶。熔点()63沸点()282284相对密度(水1)1.14相对密度(空气1)3.7饱和蒸气压(kPa)0.08(100)燃烧热(kJ/mol)无资料临界温度()无资料临界压力(Mpa)无资料溶解性溶于水,乙醇、乙醚。健康危害因挥发性很小,不易吸入中毒。口服则毒作用剧烈,与苯胺同,引起高铁血红蛋白血症,使组织缺氧,出现紫绀。危险特性遇明火、高热可燃。受热分解放出有毒的氧化氮烟气。灭火方法采用雾状水、二氧化碳、砂土灭火。泄露应急处理隔离泄漏污染区,限制出入。切断火源。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防尘面具(全面罩),穿防毒服。不要直接接触泄漏物。小量泄漏:避免扬尘,用洁净的铲子收集于干燥、洁净、有盖的容器中。大量泄漏:收集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皮肤接触:立即脱去污染的衣着,用肥皂水和清水彻底冲洗皮肤。就医。眼睛接触:立即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就医。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食入:饮足量清水,催吐。就医。硫化钠危险有害因素识别表标识中文名盐酸英文名Sodium sulfide分子式Na2S相对分子量78.04CAS编号7757-83-7化学类别危险性类别第8.2类碱性腐蚀品UN编号1849危规号82011理化性质外观性状无色或米黄色颗粒结晶,工业品为红褐色或砖红色块状。熔点()1180沸点()无资料相对密度(水1)1.86相对密度(空气1)无资料饱和蒸气压(kPa)无资料燃烧热(kJ/mol)无资料临界温度()无意义临界压力(Mpa)无意义溶解性易溶于水,不溶于乙醚、微溶于乙醇。健康危害本品在胃肠道中能分解出硫化氢,口服后能引起硫化氢中毒。对皮肤和眼睛有腐蚀作用。危险特性无水物为自燃物品,其粉尘易在空气中自燃。遇酸分解,放出剧毒的易燃气体。粉体与空气可形成爆炸性混合物。其水溶液有腐蚀性和强烈的刺激性。100时开始蒸发,蒸气可侵蚀玻璃。灭火方法采用水、雾状水、砂土灭火。泄露应急处理隔离泄漏污染区,限制出入。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防尘面具(全面罩),穿防酸碱工作服。从上风处进入现场。小量泄漏:避免扬尘,用洁净的铲子收集于干燥、洁净、有盖的容器中。也可以用大量水冲洗,洗水稀释后放入废水系统。大量泄漏:收集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皮肤接触:立即脱去污染的衣着,用大量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彻底冲洗至少15分钟。就医。眼睛接触:立即提起眼睑,用大量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彻底冲洗15分钟。就医。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食入:用水漱口,给饮牛奶或蛋清。就医。氢氧化钠的理化性质和危险特性 标识及危险性描述中文名:氢氧化钠,烧碱英文名:Sodiun hydroxide; Caustic soda分子式:NaOH 分子量:40.01CAS号:1310-73-2危险性类别:第8.2类 碱性腐蚀品。生产火灾危险性类别:丁类危险性综述:本品不会燃烧,遇水和水蒸气大量放热,形成腐蚀性溶液。与酸发生中和反应并放热,具有强腐蚀性。健康危害:本品有强烈刺激和腐蚀性。粉尘或烟雾刺激眼和呼吸道,腐蚀鼻中隔;皮肤和眼直接接触可引起灼伤;误服可造成消化道灼伤,粘膜糜烂、出血和休克。 救措施皮肤接触:立即用水冲洗至少15分钟。若有灼伤,就医治疗。眼睛接触:立即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至少15分钟。或用3%硼酸溶液冲洗。就医。 燃爆特性与消防 燃烧性:不燃; 危险特性:本品不会燃烧,遇水和水蒸气大量放热,形成腐蚀性溶液。与酸发生中和反应并放热,具有强腐蚀性。 灭火方法:雾状水、砂土。 泄漏应急处理隔离泄漏污染区,周围设警告标志,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好防毒面具,穿化学防护服。不要直接接触泄漏物,用洁净的铲子收集于干燥洁净有盖的容器中,以少量加入大量水中,调节至中性,再放入废水系统。也可以用大量水冲洗,经稀释的洗水放入废水系统。 操作处置与储存 操作处理注意事项:须经过培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 储存:储存于高燥清洁的仓间内。注意防潮和雨水浸入。应与易燃、可燃物及酸类分开存放。分装和搬运作业要注意个人防护。搬运时要轻装轻卸,防止包装及容器损坏。雨天不宜运输。 暴露控制/个人防护 中国MAC(mg/m3):0.5 化特性外观与性状:白色不透明固体,易潮解。熔点():318.4 沸点():1390相对密度(水=1)2.12溶解性:易溶于水、乙醇、甘油,不溶于丙酮。 稳定性和活性稳定性:稳定。 聚合危害:不能出现。 避免接触条件:接触潮湿空气。 禁忌物:强酸、易燃或可燃物、二氧化碳、过氧化物、水。 煅烧(分解)产物:可能出现有害的毒性烟雾。 运输信息危险货物编号:82001 UN编号:1823 包装类别: 包装标志:20三、公司职业安全卫生保障系统 公司成立安全生产委员会,负责全公司的安全生产、环境保护、化学事故应急救援等工作。同时设有化学事故应急救援等指挥部,下设消防工作领导小组、后勤保障急救小组。3.1 安全生产委员会:主任: 徐洪有安全生产负责人: 李树仁设备负责人: 李树仁技术负责人: 吴忠强安委会成员:王树岭 李树发 陈学义主要负责公司安全生产、环境保护、安全考核、事故处理,危险化学品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的编写与修订,各种安全制度的制定等工作。3.2 消防领导小组:组长: 徐洪有安全生产负责人: 李树仁设备负责人: 李树仁技术负责人: 吴忠强消防小组成员: 曹洪利 王树岭主要负责公司的消防安全工作,保障消防法的贯彻实施,普及消防知识,强化消防安全意识,保证各项消防安全制度和措施的落实,预防火灾事故的发生。公司配有消防器材:消防水池和水塔各1个,手提式干粉灭火器30个,地上消防栓10个,消防水泵两台。四、化学危险品目标的确定和分布:4.1 根据本公司使用、储存化学危险品的品种、数量、危险性质以及可能引起化学事故的特点,确定危险化学品库房、染料生产车间内的反应合成工序(重氮化-偶合)、盐酸储罐为应急救援危险目标。1号目标:危险化学品库房(原材料)主要分布:厂区东南侧及厂区中部。主要储存物料有:对硝基苯胺、H酸、硫化钠、间苯二胺、1,4-氨基萘磺酸钠、1-萘酚-4-磺酸(尼文酸)、对氨基苯磺酸钠、DSD酸、盐酸、亚硝酸钠、硝酸钠、精盐等。2号目标:染料生产车间的反应合成工序主要分布:厂区中部。主要使用:对硝基苯胺、H酸、硫化钠、间苯二胺、1-萘酚-4-磺酸(尼文酸)、对氨基苯磺酸钠、DSD酸、盐酸、氢氧化钠、亚硝酸钠等。 3号目标:盐酸储罐主要分布:各生产车间门口。目标序号化学品名称发生事故部位事故涉及的范围一般事故重大事故1号对硝基苯胺、亚硝酸钠等危险化学品仓库厂区周边界区2号亚硝酸钠、盐酸、二氧化氮等计量罐、缩合釜厂区周边界区3号盐酸 盐酸储罐厂区厂区五、应急救援指挥系统5.1 指挥机构:公司成立了应急救援指挥领导小组,成员组成见下表:总指挥: 徐洪有成 员: 副厂长:李树仁 设备部:李树仁技术部: 吴忠强 曹洪利 吴宝明当企业发生重大危险化学品事故时,以指挥领导小组为基础,成立化学事故应急救援指挥部,公司厂长徐树有任总指挥,副厂长协助,负责全公司的应急救援和指挥工作,指挥部设在生产技术部。5.2 职责:5.2.1 指挥领导小组(1) 负责公司危险化学品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的编写与修订。(2) 组建应急救援队伍,并组织实施和演练。(3) 检查督促做好重大事故的预防措施和应急救援预案的各项准备工作。(4) 发生事故时,由指挥部发布和解除应急就援命令、信号。(5) 组织、指挥救援队伍实施救援行动。(6) 向上级汇报和向周边单位通报事故情况,必要时向有关单位发出求援请求。(7) 组织事故调查,对应急求援工作进行总结。5.3 指挥部人员分工:5.3.1 总指挥(徐洪有)负责统一指挥调度企业的灭火、抢险、抢救以及现场突发性处置等应急求援工作。提供处置紧急事故所需的人力、物力、财力,总协调各部部门在处置紧急事故过程中的分工与协作,并对重要事故项 做最后决定。5.3.2 安全负责人(李树仁)协助总指挥做好应急求援工作中的制订应急计划、事故报警、情况通报及事故处理工作,处置紧急事故过程中的各项安全管制、抢险工作,协调好应急指挥部与外部求援机构的联系,做好治安保卫、疏散及道路管制工作。5.3.3 生产技术负责人(吴忠强)(1) 负责事故处理时生产系统的停车、开车调度工作。(2) 负责事故现场的全面分工协调工作,以及有毒有害物质的进一步监督、预测工作并及时上报指挥部。(3) 必要时代表指挥部对外发布有关信息。5.3.4 设备负责人(李树仁)协助总指挥负责企业生产设备、电器事故的抢修及抢修的协调工作。5.3.5 后勤人员负责人协助总指挥做好现场医疗救护及中毒、受伤人员的分类抢救、转院联系和护送工作。5.3.6 司机负责救护车、转移伤员车辆和运输物资车辆的统一紧急调配。六、应急求援救援队伍的组成和分工:6.1 职责与任务公司全体员工与各职能部门责任都负有化学事故应急救援的责任。救援队伍是化学事故应急救援的骨干,担任公司各类事故的救援处置任务,一旦发生事故,公司总经理和当班组长是现场第一指挥官,所有抢险救援人员都要听从指挥。6.2 组织及分工6.2.1 现场指挥与通信联系:由厂长、副厂长负责现场抢险指挥及各部门之间和对外联络任务。6.2.2 治安:由技术、设备负责现场治安、交通指挥、设立警戒、指导职工疏散任务。6.2.3 消防组织:由公司消防领导小组及成员负责事故现场的灭火、洗消和人员抢救任务。6.2.4 抢险抢修队伍:由生产、设备和维修人员负责抢险抢修任务。6.2.5 医疗救护:由财务和化验人员负责受伤、中毒人员的就地抢救及转院治疗工作。6.2.6 物资供应服务队:后勤负责伤员、中毒人员的必需品、抢险物资的供应、应急生活安排等任务。6.2.7 运输队:由司机等人员负责抢救人员、物资供应等的交通运输任务。七、通讯信息联络及规定:本单位员工联系电话序号姓名职务手机住宅电话1徐洪有厂长138021343092李树仁副厂长286953783吴忠强技术132076550954曹洪利车间主任286902025王树岭司机139021580346吴宝明班长28694548报警电话名称电话备注公安110消防119医疗卫生120安监部门28399103质检部门环保部门28391598厂应急电话28690042 八、化学事故应急处置方案:8.1 在事故情况下应采取以下应急救援措施:8.1.1 一号目标:危险化学品库房(原材料)1、危险化学品库房发生火灾(1) 发现可燃物品起火,若火灾在初期易于控制,应立即使用附近的灭火设施,将火扑灭。针对不同的物料应采用针对性地灭火设备,一般情况下,使用干粉灭火器,可使用雾状水冷却周围物料和厂房(保证周围物料没有遇水燃烧或反应的物品)。若有较大烟雾或有毒气体应尽快佩戴好防护设备,在上风向处在进行扑救。无论火灾情况如何都应立即上报公司领导,以组织厂内消防队待命,防止火势扩大。(2) 若火灾在初期没有及时被扑灭,应组织厂内消防队进行扑救和控制。若有时间和机会尽量转移附近的危险化学品,并用雾状水对周围设施和厂房等进行冷却保护,建立隔离带疏散无关人员,对附近车辆实施管制。并报火警。注意救火人员的个人防护,对火源保持适当的距离,若发现有异常的声响或空气变色应立即撤离,采取有效措施对可能发生的爆炸冲击部进行防护(如在地势较低地区卧倒双手抱住头部)。(3) 若火势无法控制,火场温度过高,应对周围的危险源进行紧急处理后(具体措施有各部门制定),迅速撤离火场,待消防队进行处理。此时还要维持好火场周围的秩序,并有专人负责引导消防车从最有利于灭火的方向进入火场。(4)火灾扑灭后不要擅自进入或靠近火灾现场,应在专业人员对火灾现场取证,评估后再进入。火灾后的建筑其材料的结构和强度可能已经发生变化,不要进入和靠近以免发生坍塌事故。2、危险化学品泄漏应急措施:(1) 易燃化学品泄漏建议应急处理人员尽可能切断泄漏源。防止流入下水道、排洪沟等限制性空间。少量泄漏:用活性炭或其它惰性材料吸收。对与水不反应的物质也可以用大量水冲洗,洗水稀释后放入废水系统。杜绝一切可能产生的火源。大量泄漏: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用泡沫覆盖,降低蒸气灾害。用防爆泵转移至槽车或专用收集器内,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2) 毒害品泄漏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安全区,并进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切断火源。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防毒服。不要直接接触泄漏物。尽可能切断泄漏源。防止流入下水道、排洪沟等限制性空间。小量泄漏:用洁净的铲子收集于干燥、洁净、有盖的容器中。也可以用活性炭或其它惰性材料吸收。残留物用大量浅水冲洗,对废水进行无害化处理。大量泄漏: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用泡沫覆盖,降低蒸气灾害。用泵转移至槽车或专用收集器内,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3) 腐蚀品泄漏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安全区,并进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切断火源。应急处理人员穿防酸碱工作服。不要直接接触泄漏物。尽可能切断泄漏源。防止流入下水道、排洪沟等限制性空间。8.1.2 二号目标:染料生产车间的反应合成工序(1) 投料过程物料着火:立即用石棉布盖住入孔,切断电源和与其它设备连接,关闭夹套蒸气。打开冷凝水降温。如果火势较大且不能在短时间内熄灭应该及时转移釜内物料。转移火源附近易燃物质。用水喷淋周围设备。如不能控制火势应该在发生爆燃前,组织人员撤离。及时报告公司负责人。(2) 急性中毒:人员在短时间内如吸入有毒物料发生人员中毒,现场人员可立即将中毒人员脱离现场转移到安全地带空气新鲜处实施现场急救,采用人工呼吸等方法后,转送医院治疗。(在车上仍进行人工呼吸)(3)酸性物质烧伤:操作人员一旦被酸类物质喷、溅到眼睛和皮肤上,现场人员立即将受伤害者送到紧急喷淋处用大量的水冲洗眼睛和皮肤20分钟后,送医院治疗。(各种溶剂烧伤也是用此方法)(4)机械伤害、高空坠落事故:将受伤人员可用简易担架将伤者抬到救护车内,谨防骨折处伤到身体内脏或加重骨折的损坏程度,如有伤口可进行现场包扎,防止伤员失血过多。其它类别伤害:可参考以上求助方法进行。8.1.3 三号目标:盐酸储罐、计量罐(1) 盐酸泄漏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安全区,并进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切断火源。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防酸碱工作服。不要直接接触泄漏物。尽可能切断泄漏源。防止流入下水道、排洪沟等限制性空间。少量泄漏: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用泵转移至槽车或专用收集器内,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2)酸性物质烧伤操作人员一旦被酸类物质喷、溅到眼睛和皮肤上,现场人员立即将受伤害者送到紧急喷淋处用大量的水冲洗眼睛和皮肤20分钟后,送医院治疗。8.2 人员紧急疏散、撤离(1) 疏散、撤离组织负责人:事故发生后,现场当班负责人或到达现场的指挥人员作为疏散、撤离组织负责人,若指挥不在现场,安全管理人员作为疏散、撤离组织负责人。(2) 撤离方式:事故现场人员向上风或侧向风方向转移,指定专门人员引导和护送疏散人员到安全区,并逐一清点人数。在疏散和撤离的路线上设立哨位是,指明方向,人员不要在低洼处滞留;查清是否有人留在污染区与着火区。如有没有及时撤离人员,应指派配戴适宜防护装备的抢险队员进入现场搜寻,并实施求助。当事故威胁到周边地区的群众时,及时向当地政府部门或上级应急救援中心求援,由公安、民政部门、街道组织抽调力量负责组织实施。(3)撤离路线描述:依据可能发生事故的场所,设施及周围情况、化学事故的性质和危害程度,当时的风向等气象情况确定撤离路线。(4)非事故原发点现场人员的紧急疏散现场指挥人员,根据事故可能扩大的范围和当时气象条件,抢险进展情况及预计延展趋势,综合分析判断,对可能涉及的生产装置决定是否紧急停车和疏散人员,并向他们通报这一决定。防止引起恐慌或引发派生事故。(5) 周边区域的单位、社区人员的疏散根据危险化学品事故的危害特性和事故的涉及或影响范围,由总指挥决定是否需要向周边地区发布信息,并与政府有关部门联系,如果政府部门决定对周边区域的单位、社区人员进行疏散时,立即组织广播车辆和专业人员协助公安及其他政府有关部门的人员进行动员和疏导,使周边区域的人员安全疏散。九、 地震9.1 天津市津南区振华化工厂厂区地震灾害分析本厂区发生6级以上地震的概率非常小,但破坏力非常大,本预案主要从发生6级以上地震时引发其它事故,如因地震而造成设备及各原材料储罐等损坏,管道、阀门、接口扭曲断裂而引发的危险品泄漏方面考虑如何进行应急救援。9.2 地震发生时应急处置的原则发生地震时,将引发的是厂内各岗位的全方位的事故的发生。因此要求指挥部门要全面的考虑全厂事故状态下的统一救援行动的展开。此时,各应急救援小组要听从指挥部的统一调遣和指挥,首先去处理情况最严重、危险性最大的事故,具体的应急救援行动的实施,应参照前面化学事故应急救援处置方案进行。地震发生时,除需要抢险救灾应急人员外,其他人员要立即撤离现场,远离危险地至上风头较安全的地方,同时也一定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