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鲍西娅的立体艺术形.doc_第1页
论鲍西娅的立体艺术形.doc_第2页
论鲍西娅的立体艺术形.doc_第3页
论鲍西娅的立体艺术形.doc_第4页
论鲍西娅的立体艺术形.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论鲍西娅的立体艺术形象重读威尼斯商人 雨阿姐 摘要:鲍西娅是威尼斯商人中起决定性作用的人物,在剧中有着丰富而鲜明的形象。本文采用细读文本的方法,结合剧中几幕有代表性的情节,从多方面分析了鲍西娅的立体形象。笔者认为她并不是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新女性的代表,提出她既具有美丽、聪慧等优点,还有自私、残忍以及宗教上的偏狭等性格上的弱点。文章最后指出威尼斯商人所引发的对当代人在道德层面上的思考。 关键词:鲍西娅,美德,人文主义,性格弱点,恶行Abstract: Portia is a decisive character in The Merchant of Venice, with clear and profound features. This paper explores the stereoscopic image of Portia from several aspects by means of thorough reading and analyzing some representative plots in the play. The author think that Portia is not a new woman in the period of Renaissance and point out that though she is equipped with such merits as beauty, intelligence, and brevity, she also has some shortcomings such as selfishness, cruelty , and intolerance in religion. Some moral issues in The Merchant of Venice that needs us contemporary people to think are raised at the end of the paper.Key words: Portia, virtue, humanism, disposition weaknesses, evil deeds 引言 威尼斯商人是莎士比亚最著名的戏剧之一,剧中的女主角鲍西娅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对于鲍西娅的艺术形象,文学评论家们津津乐道,除了少数对她的言行不以为然外,众多的评论者总是对其大加赞扬。有的说鲍西娅“聪明、美丽、温柔、热情,同时又机智、勇敢、果断、练达”,有的认为“判决夏洛克的案件大快人心”。梁实秋先生认为“鲍西娅是全剧中最体面的”。安娜 詹姆逊夫人在一本题名为道德的、诗的和历史妇女性格中写道:“莎士比亚注在他许多女性人物身上的那种可人的特质,鲍西娅也有她相应的一份;但她除了女性一般具有的端庄、和蔼和温存之外,还有她所独有的特殊禀赋:超人的智力、热烈的情感、坚定的意志和使人愉快的活泼性格。”因此,鲍西娅在大家眼中便成了光彩照人的女性,成了文艺复兴时期新女性的代表。但是这样的评论既显不足,有偏于溢美。 只要细读威尼斯商人,我们便会发现鲍西娅并非完美的,更不能称作是人文主义新女性。她的确具备智慧、慷慨和博学等才能,但同时她的性格中也有狭隘的一面。特别是在法庭审判那一幕中,鲍西娅展现的并不是迷人的风采,而是残忍、狡猾和宗教上的偏执。而且剧中也多处体现了她只是在男性世界抑制下,并妥协于这个世界的软弱女性。本文结合了剧中的几个典型场景,具体分析了鲍西娅立体形象的多重性。 鲍西娅的美德 鲍西娅无疑是漂亮而又温柔的。在巴萨尼奥的眼中她当然是秀外慧中,而且“这个大千世界也没有漠视她的好处,四面八方的风从每一处海岸带来了各色各样的求婚者”,而那些求婚者不远千里,也只能碰运气,而且他们发誓一旦选错了匣子,便立刻回国,终身不在向任何女子求婚。这些事实,从侧面反映了鲍西娅的美貌于德行。 鲍西娅还是慷慨的。当听说丈夫的朋友因欠债遇到麻烦,她立刻说:“还他六千块,把那借约毁了;两倍六千块钱,或者照这数目再加三倍钱都可以,可是万万不能因为巴萨尼奥的过失,害这样一位朋友损伤一根毫毛。”并且她还亲自赶往法庭出手搭救安东尼奥。 幽默、俏皮是鲍西娅博得大家喜爱的一面。法庭审判结束后,化装成博士的鲍西娅向巴萨尼奥索要作为他们定情信物的指环,借此戏弄了巴萨尼奥。她的活泼俏皮使得她浑身洋溢着青春气息。 然而,这只是鲍西娅形象的一小部分,是其性格的表层体现,剧中更多的是她性格中的弱点以及局限性。所以我们需要拨开感性印象,做一番冷静的理性分析。 鲍西娅并非人文主义新女性 文艺复兴是指从中世纪蒙昧主义的黑暗中解脱出来的对古典(希腊和罗马)艺术和科学的复兴,是十四世纪到十六世纪先后发生在欧洲许多国家的一场新兴资产阶级反封建反教会的思想文化运动,其核心思想是人文主义。人文主义提出了“以人为中心的思想,要求人性、人的尊严、人的自由意志、主张顺从你的意欲而行”。那么鲍西娅的形象是否闪烁着人文主义思想的光辉呢? 在“选匣择亲”那一幕中,且看鲍西娅的话:“说什么选择!一个活着的女儿的意志,却要被一个死了的父亲的遗嘱所钳制。”这反映了当时女性普遍的处境地位低下,没有婚姻自由。但是鲍西娅并没有做出反抗,也没有做出努力去争取自己的幸福。尽管她讨厌摩洛哥亲王、阿拉贡亲王、那不勒斯亲王但她仍温顺地遵从父亲为她的终身大事所做的安排,都让他们挑选匣子。她没有挣脱身上的封建道德,只是听天由命,而且只能发出这样的哀叹:“我这小小的身体已经厌倦了这个广大的世界了。”即便鲍西娅对爱情怀有美好的憧憬,她是否就真的赢得了自己的爱情和幸福呢? 先来看看巴萨尼奥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我最大的烦恼就是怎么可以解脱我背上这由于挥霍而积欠下来的重债”巴萨尼奥并没有因为思念鲍西娅而烦恼,他只是奢侈地生活,挥霍无度,成了夏洛克所说的“靠借债过日子的败家精”。要不是安东尼奥支助,他早就无法维持这份体面。而他却还大言不惭地说:“我在学校练习射箭的时候,每一次把一支箭射的不知去向,便用另一支同样射程的箭向着同一个方向射去,眼睛看准了它掉在什么地方,就往往可以把那失去的箭找回来;这样冒着双重的危险,就能找到两支箭我欠了您很多债,而且像一个不听话的孩子,把借来的钱也一起挥霍完了;可是您要是愿意向您放射第一支箭的方向,再射出您的第二枝箭,那这一回我一定会把目标看准,即使不把两支箭一起找回来,至少也可以把第二支箭交还给您,让我仍旧对您先前给我的援助做一个知恩图报的负债者。”他要冒双重的去追求的也只是金钱。“只要我有相当的财力,可以和他们中间的无论哪一个匹敌,我觉得我就有充分的把握,一定会如愿的。”当他提到鲍西娅时,也是先说她是“一位富家女”,其次是美貌,最后才提到德行。可见,向鲍西娅求婚他并没有凭借自己真挚的爱去与其他人竞争。 而鲍西娅对此却全不知情,虽然只见过一面,她却断定巴萨尼奥是文武双全的贵族。选匣过程中,鲍西娅说:“我可以教你怎样选才不会有错;可这样我又违反了誓言,那时万万不能的”她最终没有教给巴萨尼奥不选错匣子的方法,所幸的是巴萨尼奥选中了装有鲍西娅小像的铅匣子,终于得到了自己的“意中人”。设想一下,要是巴萨尼奥没有选中怎么办? 鲍西娅只是按照父亲的遗嘱办事,等待某个前来“赌运气”的人娶她为妻,却没有采取任何行动来主动争取自己的幸福。她相信“造孽的那是命运”,选对与否都是命运的安排。要是巴萨尼奥选错了,“让他像天鹅一样在音乐声中死去我的眼睛就是他葬身的清流。”她并没有勇气去殉情。 这些对鲍西娅的评价并不是基于现代的爱情观。仲夏夜之梦中的女主人公赫米娅与鲍西娅有着相同的处境,但是赫米娅并没有向世俗的道德低头,她敢于挑战封建统治和家长权威,为了坚守自己的爱情甘心受罚;同样,罗密欧与朱丽叶中的女主人公朱丽叶敢于对抗世俗的压迫,勇敢地通自己的爱人同生共死。尽管他们以悲剧结尾,但朱丽叶因敢于追求幸福,积极维护自己的爱情而散发出人文主义的光辉。 在幸运之神降临到鲍西娅和巴萨尼奥身上时,鲍西娅说:“她有一颗柔顺的心,愿意把它奉献给您,听从您的指导,把您当作她的主人、她的统治者和她的君王。我自己以及我所有的一切,现在都变成您所有了;刚才我还拥有一座华丽的大厦,我的仆人都听从我指挥,我是支配我自己的女王,可是就在现在,这屋子、这些仆人和这一个我,都是属于您的了,我的夫君。”此时的鲍西娅主动放弃了自己的平等和自由,甚至是作为女性的尊严,让自己处于卑微的地位,那么她身上何来的人文主义精神呢? 在“法庭审判”一幕中,可以说,鲍西娅一人力挽狂澜。与她相比,那些束手无策的威尼斯公爵以及安东尼奥等人确实逊色很多,这一幕使许多人认为是鲍西娅树立新女性形象的关键所在。但仔细分析一下,便会发现这并不是女性的胜利。 鲍西娅是化装成年轻律师的。如果她不化装成男性,那么就无法进入法庭,更谈不上以雄辩击败夏洛克了。而鲍西娅得以进入法庭的另一个关键条件就是其表兄的培拉里奥博士的一封介绍信。如果没有这封介绍信,鲍西娅能在法庭上树立威望吗?她的辩辞还有多少可信度呢?可见,鲍西娅胜利的首要条件是她放弃自己的女性身份,以男性代言人的身份出现,而作为女性她仍然没有发言权,因此,也谈不上女性的平等,女性的解放了。 在该剧结尾处的指环风波中,即使鲍西娅着实戏弄了巴萨尼奥,但也暴露了她在这次“赌运气”中的失败。当年轻的律师想要指环作为纪念时,巴萨尼奥的回答是“它是个不值钱的玩意儿,我不好意思把这东西送您。”后来回到贝尔蒙特,鲍西娅向巴萨尼奥索要指环时,巴萨尼奥的理由是:“要是您了解我是为了什么理由把这指环送人,而我又是多么舍不得这指环,可是人家偏偏什么也不要,一定要这个指环,那时你就不会这么生气了。”可是细读剧本,我们会发现在法庭审判后,鲍西娅也并没有非拿到指环不可。并且在法庭上巴萨尼奥对安东尼奥说:“为救你的生命,我愿意丧失一切,把他们献给这恶魔做牺牲,来救出你的生命。”这里的“一切”当然包括他的新婚妻子鲍西娅。然而,巴萨尼奥把定情信物转送给别人后,为了弥补过失还说:“我用我的名誉,我的灵魂起誓”,“原谅我这一次的错误,凭着我的灵魂起誓,我以后再不违背对您所发的誓言”。多么虚伪的人!而面对这样一个轻易许诺却又不守信的人,鲍西娅所做的只是轻易的原谅了他,对于这种不尊重她的人,鲍西娅也并没有做出任何抗议。鲍西娅只是在封建道德的约束下,安分守己的遵从“妇德”,在她身上并没有人文主义提出的“自由,平等,追求个人意志”等精神。 鲍西娅性格的弱点及她的恶行 法庭一幕是全剧的高潮部分,也是全剧矛盾冲突的集中点,不仅有“善”与“恶”的冲突,还有种族冲突。然而也正是在这一幕让鲍西娅的形象大打折扣,偏狭、自私、残忍等性格上的弱点甚至是一些恶行暴露无疑。要全面,客观地分析鲍西娅的形象,先得看看夏洛克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以及他的处境。剧中的夏洛克因坚持要按约割取安东尼奥的一磅肉而臭名昭著,然而仔细分析一下,夏洛克其实是一个值得同情的悲剧人物。 安东尼奥在商人集合的地方当众辱骂夏洛克,并多次在交易所里骂他,说他是“异教徒”,“杀人的狗”,并把唾沫吐在他的有犹太长袍上。身处异国他乡,夏洛克只能“总是忍气吞声,耸耸肩膀。”他没有争辩,“因为忍受迫害就是本民族的特色。”当安东尼奥向他借钱时,夏洛克只能用这样的话语表示反抗: “您把唾沫吐在我的胡子上,用您的脚踢我,好像我是您门口的一条野狗;现在您却来向我借钱,我应该怎样对您说呢?我要不要这样说,一条狗会有钱吗?一条恶狗能借人三千块钱吗?或者我应不应该弯下身子,像个奴才似的低声下气、恭恭敬敬地说,好先生,您在上星期三用唾沫吐在我身上;有一天您用脚踢我;还有一天您骂我是狗;为了报答您这许多恩典,所以我应该借给您这么些钱?” 这些话表达了多少委屈和无奈!安东尼奥却说:“我恨不得再这样骂你、唾你、踢你。”甚至在法庭上,葛莱西安诺还在骂道:“万恶不赦的狗,看你死后不下地狱!”“可是你的财产现在充了公,就连一根绳子也买不起啦,所以还得公家破费把你吊死。”“要是我做了法官,我一定给你请十二个教父,送你上绞架。”多么恶毒的话!这是对夏洛克多么大的侮辱! 夏洛克是一个靠放债取利谋生的商人,如果仅仅因为放高利贷就遭到如此唾骂,那么那些基督徒们的罪恶远比夏洛克做的坏事有过之而无不及。那么安东尼奥等人骂他的原因是什么呢?除了夏洛克是犹太人外,另一个更重要的原因恐怕就是对夏洛克能放债取得利息的嫉妒。因为字当时的社会,基督教会禁止基督教徒借钱牟利。因此,安东尼奥只能以破坏夏洛克的公众形象来打击他的商业机会。然而,夏洛克也不是冷酷无情的高利贷者。在立契约时他说安东尼奥“这个人是靠得住的”,因此,他是觉得可以拿回放出的债才签的契约,并不是真的想割下安东尼奥的一磅肉。况且,夏洛克完全可以不借钱给安东尼奥,而他不仅借了,而且不要利息,他这样做也是想和安东尼奥等人和好,并且改变一下自己在别人心中的形象。当听到安东尼奥的船出事时,他说“又是我的一桩倒霉事”,如果说,安东尼奥等人撺掇杰西卡带着夏洛克的钱财跟着罗兰佐私奔是他的第一桩倒霉事,那么这就更可以说明夏洛克签条约时意在拿回本钱,割肉只是一个玩笑。正是由于失去女儿,还有不能拿回本钱才使得夏洛克要割下安东尼奥的一磅肉出口恶气。犹太人曾经遭受过大规模的迫害,数以千记的犹太人惨遭杀害,更有数以万记的被剥夺了财产,四处漂流,备受屈辱与欺压。那些不幸的遭遇使得他们天生就有反抗的性格。“难道犹太人没长眼睛吗?难道犹太人没有五官四肢、没有知觉、没有感情、没有血气吗?他不是吃着同样的食物,同样的武器会伤害他,同样的医药能疗治他,冬天同样会冷,夏天同样会热,就像一个基督徒一样吗?你们要是用刀剑刺我们,我们不是也会流血吗?你们要是搔我们的痒,我们不是也会笑起来吗?你们要是用毒药谋害我们,我们不是也会死吗?要是你们欺侮了我们,我们难道不会复仇吗?假如在别的地方你我都一样,在这一点上也是彼此相同的。”这是饱受磨难的犹太人发出的痛苦的呐喊,他们对基督教徒的仇恨也不是天生就有的,他们更不是天性残忍的。“要是一个犹太人欺侮了一个基督徒,那基督徒会怎样表现他的谦逊?报仇。要是一个基督徒欺侮了一个犹太人,照着基督徒的榜样,那犹太人应该怎样表现他的宽容?报仇。”如果说夏洛克做的是以牙还牙,那么鲍西娅也没有本着公正,用慈悲与宽容来化解这段冲突。她和其他基督徒一样口口声声称夏洛克为“犹太人”,“异邦人”,这分明就是种族歧视。更要看清的是,鲍西娅出庭的目的并不是主持公道,而是为了解救安东尼奥等人。当葛莱西安诺当庭辱骂夏洛克时,她对此熟视无睹。她先是一再强调法律的不可变更性,与夏洛克周旋,借此给他设下圈套。而她又说;“这约上并没有允许你取他的一滴血,只是写明一磅肉”。割肉要流血是不言而喻的,也是应该包括在契约里的,而鲍西娅玩弄文字,首先违反契约,还说:“既然你要求公道,我就给你公道,而且比你所要求的更公道。”这分明是在故意扭曲契约后所找的托辞。 她一出庭就说:“慈悲不是出于勉强,它是像甘霖一样从天上降到尘世;它不但把幸福给受施的人,也同样把幸福给施与的人;它有超乎一切的无上威力,比皇冠更足以显出一个帝王的高贵;御杖不过象征着俗世的威权,使人民对于国君的尊严凛然生畏;慈悲的力量却高出于权力之上,它深藏在帝王的内心,是一种属于上帝的德性,执法的人倘能把慈悲调剂着公道,人间的权力就和上帝的神力没有差别。”“我们既然祈祷上帝的慈悲,就应该按照祈祷的指点,做些慈悲的事。”可见,鲍西娅所说的慈悲也只不过是基于基督教道义上的“慈悲”。她先是劝夏洛克用慈悲的心怀放弃割肉,但在形势完全扭转之后,她自己的行为却并没有体现出宽容。当夏洛克想要还款时,鲍西娅说:“这犹太人必须得到绝对的公道,他除了照约处罚以外,不能接受其他的赔偿。”当夏洛克只想要回本钱时,鲍西娅又说了:“他已经当庭拒绝过了,让他履行原约。”此时的夏洛克只好放弃这场官司,而鲍西亚又进一步援引法律条文:“威尼斯的法律规定:凡是一个异邦人企图用直接或间接手段,谋害任何公民,查明却有实据者,他财产的半数应归受害一方所有,其余的半数没入公库,犯罪者的生命悉听公爵处置,他人不得过问。”就是这么一位“公正”、“慈悲”的法官,一步步把夏洛克逼上了绝路,而他们却以恩典的名义要把他的全部财产传给罗兰佐和杰西卡,并且要夏洛克立刻改信基督教。这是多么残忍的判决!它不仅让夏洛克失去了“活命的根本”,更是卑鄙的民族同化,从精神彻底打垮了夏洛克。 而鲍西娅却问夏洛克:“犹太人,你满足了吗?”夏洛克说:“我满足了。“这样的回答无不充满屈辱与痛苦,这是一个失去物质和精神支持的人的无奈。在他这句简单的回答背后,我们可以读出夏洛克的心声:这就是你所说的慈悲?这就是你所表现的宽容?是的,鲍西娅说:“慈悲不但把幸福给受施的人,也同样把幸福给施与的人。”但是,这样的判决对于施与“慈悲”的基督徒来说是幸福,而对于受施的犹太人夏洛克来说却是灾难!这与鲍西娅自己所宣扬的“慈悲”的说法形成了强烈的讽刺! 也许有人会说鲍西娅是本着法律行事,这样才能体现她的公正。可这又是一个什么样的法律呢?“凡是一个异邦人”,法律已带有种族歧视色彩,况且鲍西娅关于“割肉不流血”的谬论已经违反了契约,是强盗逻辑,那么她又怎能拿着法律不放,非要置夏洛克于死地呢?这分明是以“公正”为幌子的冷酷无情的表现,这些基督徒们是倚强凌弱。由此可见,鲍西娅暴露的不仅是自私,还有宗教上的偏狭和残忍。 结语 威尼斯商人通过丰富的故事情节以及多个矛盾冲突,不仅树立了鲜明的人物形象,而且表现了当时的社会问题,其中宗教冲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