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古学及博物馆学专业论文)山东地区西周陶器研究.pdf_第1页
(考古学及博物馆学专业论文)山东地区西周陶器研究.pdf_第2页
(考古学及博物馆学专业论文)山东地区西周陶器研究.pdf_第3页
(考古学及博物馆学专业论文)山东地区西周陶器研究.pdf_第4页
(考古学及博物馆学专业论文)山东地区西周陶器研究.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考古学及博物馆学专业论文)山东地区西周陶器研究.pdf.pdf 免费下载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原创性声明 本人郑重声明 所呈交的学位论文 是本人在导师的指导下 独立进 行研究所取得的成果 除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内容外 本论文不包含任何 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科研成果 对本文的研究作出重要贡 献的个人和集体 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 本声明的法律责任由本人 承担 论文作者签名 堡垒 霞 日期 堡垒 生 堡 关于学位论文使用授权的声明 本人完全了解山东大学有关保留 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 同意学校保 留或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 允许论文被查阅 和借阅 本人授权山东大学可以将本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 数据库进行检索 可以采用影印 缩印或其他复制手段保存论文和汇编本 学位论文 保密论文在解密后应遵守此规定 论文作者签名 酶导师签名 孟趁乒 日期 堡生 主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中文摘要 本文全面收集了山东地区西周时期的考古发掘资料 在汲取国内外一些研究 成果的基础上 参考最近的考古新发现 详细探讨了山东地区西周陶器的演变轨 迹 分析了不同时期 不同地区的陶器制作技术传统 变迁及其以此划分的制陶 工业小区 并初步探讨了与西周陶器变化相关的社会历史原因 本文首先对所要研究的遗址进行重新分组 断代 把原归为商代晚期或商末 周初的一大批遗址 如前掌大 宁家埠 朱家桥 王推官等定为西周早期 而有 些原定为西周早 中期的遗存 如王府 西吴寺 薛故城等的时代则往后移 在 此基础上 对山东地区西周时期的各类陶器进行了类型学分析 将其演变大致分 为三期六段 每期相当于西周旱 中 晚三期 通过分析发现 西周早 中期间 的陶器变化最大 而中 晚期的联系性比较紧密 西周时期 山东地区至少存在土著式 夷人式 后商式和周式三大制陶技术 传统 各自都有自己相应的陶器群 这三类陶器制作传统在不同时段 不同地域 的存在形式和相互之间渗透 融合的程度并不相同 早期阶段 周式陶器发现的 数量不是很多 也不很典型 而后商式和土著式陶器的比重相对较大 到西周中 期 各地的陶器均表现出一种以周式陶器为标准的 周式化 过程 本文按时代 对山东地区西周时期的陶器制作业进行了区域划分 西周早期 划分为以后商式 陶器为主的鲁西地区 土著式与后商式陶器并重的鲁北潍 淄河流域地区和以土 著式陶器为主的胶东半岛地区三个小区 中 晚期则划为鲁中南鲁 滕地区 鲁 北齐 纪地区和胶东半岛地区三个区域 前两区均以周式陶器为主 其中前者还 有少量后商式陶器 后者则存在少量土著式陶器 而胶东半岛地区这三类陶器的 比重都差不多 西周初期 周人虽经过东征 殖民 分封等 但其对东方地区的控制力并不 很强 因而此时周式陶器的比重较小 自康王后期的大规模东征后 周人才基本 控制了东方地区 因而到了西周中期 各地陶器都表现出以周式陶器为标准的融 合 商代后期复杂的政治格局和周人不同性质的封国也是造成各地存在不同制陶 业的原因 西周早 中期之间 不仅陶器发生了大变化 而且村落居址也发生了 巨变 这种巨变可能与周王朝通过强制性搬迁原住居民进行社会组织重构以推行 国野制度有关 关键词 技术传统工业区域划分国野制度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a b s t a c t t h i st h e s i si sb a s e do nc o l l e c t i n ga l l p r e s e n t l ya v a i l a b l ea r c h a e o l o g ym a t e r i a l s a b o u tw e s t e r nz h o ud y n a s t yi ns h a n d o n g p r o v i n c ea n dd r a w i n gu ps o m es t u d yr e s u l t s a b o a r da n dh o m e w i t ht h er e f e r e n c eo f t h el a t e s ta r c h e o l o g y f i n d i n g s t h ea u t h o ra m p l y d i s c u s s e st h ee v o l u t i o nt r a c e so ft h ew e s t e r nz a h o ud y n a s t yp o t t e r i e sa n da n a l y s e st h e d i f f e r e n tt e c h n o l o g yt r a d i t i o n so fm a k i n gp o t t e r yi nd i f f e r e n tp e r i o d sa n dd i f f e r e n t a r e a s w i t l lw h i c hd i f f e r e n tr e g i o n a l i s a t i o n sa r ep l o t t e do u t a tl a s ts o m ec o r r e l a t i v e s o c i e t yr e a s o n s a r ea l s od i s c u s s e d p r i m a r i l y a tt h e b e g i n n i n g t h ea n t h e rr e s t u d i e st h ea g eo f t h em a j o rs i t e sa n dc o n c l u d e s t h a t s o m es i t e sw h i c hw e r el o o k e do na sl a t es h a n gd y n a s t yo n e s i nf a c t b e l o n gt oe a r l y w e s t e r nz h o u d y n a s t y w h i l eo t h e rs i t e sw h i c hw e r eb e l i e v e de a r l ya n dm i d d l ew e s t e r n z h o ud y n a s t ys h o u l db ep u s h e db e h i n d t h ea u t h o ra l s om a k e sat y m l o g ya n a l y s i so n p o a e f i e sa n dp l o t st h e mi n t ot h r e ep e r i o d sw h i c he q u a l st h ee a r l y m i d d l ea n dl a t e w e s t e r nz h o ud y n a s t ys e p a r a t e l y w ec a nf i n do u tf r o mt h ea n a l y s i st h a tt h e r ei sa h u g e p o r e r yd i v e r s i c a t i o nb e t w e e ne a r l ya n dm i d d l es m g e w h i l et h er c l a f i o nb e t w e e nm i d d l e a n dl a t ep e r i o di sr e l a t i v e l yt i g h t i nt h i st h e s i st h et e c h n o l o g y 仃a d t i o no fm a k i n gp o t t e r yi s s e p a r a t e di n t ot h r e e s t y l e s n a m e l yi n d i g e n o u ss t y l e p o s b s h a n gs t y l ea n d z h o u s t y l e t h ee x i s t e n c ef o r m so f t h et h r e e 仃a d t i o n sa r ed i f f e r e n ti nd i f f e r e n tp e r i o d sa n dd i f f e r e n tr e g i o n sa n dt h ed e g r e e o fp e n e t r a t i o nb e t w e e ne a c ho t h e ri s i n e q u a b l ea sw e l l a c c o r d i n gt ot h i s t h ea u t h o r d r a w sac o n c l u t i o nt h a ti ne a r l yw e s t e r nz h o u d y n a s t y t h e r ea r et h r e ei n d u s t r yr e g i o n so f m a k i n gp o r e r yn a m e dl u x i l u b e ia n dj i a o d o n gb y l a n da r e a s w h i l ei nm i d d l ea n dl a t e w e s t e r nz h o u d y n a s t y a n o t h e rt h r e e i n d u s t r yr e g i o n s a r e p l o t t e d w h i c ha r e l u z h o n g n a n l u b e ia n dj i a o d o n gb y l a n dr e g i o n s i nt h el a s tp a r to ft h i s 也e s i s t h ea u t h o ra l s od i s c u s s e ss o m e p r o f o u n ds o c i a la n d h i s t o r i a lb a c k g r o u n d s a tt h eb e g i n n i n go f t h ew e s t e r nz h o u d y n a s t y t h ec o n t r o lo f z h o u r a c e t ot h e e a s tw a sn o ts o s t r o n g t h o u g ht h e y r e a l i z e dt h e i rd o m i n i o n b y w a r s c o l o n i z i n ga n ds oo n n i si sw h yf e wp o t t e r i e so fz h o us t y l ea r cf o u n di nt h i s s t a g e u pt om i d d l ew e s t e m z h o ud y n a s t y p o r e f i e so fz h o us t y l et r a d f i o np l a y e dt h e m a i nr o l eb e c a u s et h a tt h ez h o ur u l e r sc o n t r o l l e d 也ew h o l ee a s tt h r o u g hah u g es c a l eo f w a ra tl a t ek i n gk a n gp e r i o d t h ea n t h e ra l s ot h i n k st h a tt h e r ew a sa h u g ev a r i e t yi n s e t t l e m e n t sb e t w e e n e a r l ya n dm i d d l ew e s t e r nz h o ud y n a s t ya n db e l i e v e st h a tt h i sm a y b er e l a t i v ew i t ht h eg u o y e s y s t e m k e yw o r d s t e c h n o l o g yt r a d i t i o n i n d u s t r yr e g i o n a l i s a t i o n t h eg u o y e s y s t e m 2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山东地区西周陶器研究 经过几十年的考古发掘与研究 山东地区己初步建立了后李文化一北辛文化 一大汶口文化一龙山文化一岳石文化的相对完整的新石器时代中期至青铜时代初 期的考古学文化谱系 综合性的研究也使得山东地区的考古学文化发展脉络逐渐 清晰起来1 但相对于史前时期的考古研究 山东地区的商周考古则是山东先秦考 古研究中相对薄弱的环节之一 近年来 有关山东地区的商代 东周时期的陶器 分期等研究也取得了令人欣慰的成果2 与之相比 西周时期的陶器编年基础性研 究及其他相关方面的探讨却因为资料等各方面的原因而无大的突破 本文结合近几年的考古新发现和研究 对山东地区西周陶器的分期 陶器制 作业 区域划分以及一些相关的问题进行探讨 请各位专家给予批评指正 第一章概述 一 山东地区西周考古的发现 研究现状 1 9 3 0 年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考古组就在山东龙山城子崖遗址发现过西 周早期的陶鬲 双耳罐等遗物3 之后 又在临淄齐国 曲阜鲁国 滕县滕国故城 等地做过一些考古工作 后来日本人关野雄 驹井和爱等也在临淄 曲阜做了些 工作 并调查了薛国故城4 3 0 4 0 年代 外国学者在济南的王舍人庄 路家洼 梁王庄等遗址进行实地考古调查时 也发现过西周遗存5 5 0 至7 0 年代 鲁北地区 考古工作者主要是在临淄齐国故城做工作 并在临 淄 青州 寿光 潍坊等地调查和发掘了一批西周时期的遗址和墓地 如临淄河 i 如a 栾丰实 海岱地区考古研究 山东大学出版社 1 9 9 7 年 b 张学海 张学海考古论集 学苑出版社 1 9 9 9 年 c 高广1 2 海岱地区先秦考古论集 科学出版杜 2 0 0 0 年 2 如a 徐基 山东地区商文化研究述论 苏秉崎与当代中国考古学 科学出版社 2 0 0 1 年 b 陈淑卿 山东地区商文化编年与类型研究 华夏考古 2 0 0 3 年i 期 c 崔乐泉 山东地区东周考古学文化的序列 华夏考古 1 9 9 2 年2 期 3 傅斯年 李济 吴金鼎等 城子崖 山东历城龙山镇之黑陶文化遗址 中国考古报告集之一 南京 1 9 3 4 年版 4 关野雄 前汉鲁灵光殿 遗迹 载 考古学杂志 第3 l 卷第9 号 1 9 4 1 年出版 驹井和爱 曲阜鲁城 遗迹 载 考古学研究 第二册 1 9 5 1 年出版 关野雄 滕城邑薛城t t 考古学杂志 第3 3 卷第6 号 1 9 4 4 年 转引白黄川田修 曲阜以前 晷圈 所在c 对于办 弑输一中圜山柬省前掌大遗跻赭同 题一一 考古翠箍毽 第8 6 卷第3 号 2 0 0 1 年 5d r a k e l 9 3 9 4 0 这几处遗址的资料全部转引自黄川田修 济南遗址群 诸问题 亚洲学报 创刊号 2 0 0 2 年1 0 月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e e 目 e l l e l i l l l l l l l 崖头 阚家 青州郑家 老刘 张家河圈 曲于 寿光丰城高家 潍坊姚官庄1 胶县西蓬2 等 济南地区 主要是调查 试掘了大辛庄遗址3 该遗址曾出土少量西 周遗存 另外还在济阳刘台子还发掘了西周贵族墓地4 正式发掘的平阴朱家桥遗 址5 出土了大量西周遗物 只是简报作者把其划为商代遗存 鲁南地区 主要是 在邹县 滕州 曲阜等县的考古调查中发现了一些西周遗址并出士了一批西周陶 器 如在邹县南关窑厂遗址6 邹县野店7 滕州滕国故城8 等遗址都发现有西周遗 存 胶东地区 主要是在黄县 今龙口 归城一带发现了一批带铭文的西周青铜 器9 还出土了少量陶器 这些遗存的发现说明 最晚至昭王时期 周势力已到达 了胶东半岛地区 8 0 年代至今 全省各地新发现并发掘了大批西周时期的遗址 所获资料颇丰 鲁北地区 考古部门发掘了青州苏埠屯1 0 凤凰台 赵铺1 2 i 临淄东古1 3 两醇1 4 后李 董褚1 6 广饶五村 昌乐邹家庄1 8 寿光呙宋台伸 淄川北沈马2 0 桓台 史家 唐山 等遗址和墓地 获得大批西厨陶器 多数资料都己发表 另外在邹平 青州 昌乐 寿光 广饶等地区还做了大量考古调查工作 在鲍家2 2 河西2 3 古 城2 4 兰家2 5 等遗址还采集了一大批西周陶器 这些发现基本上能反映出该地区西 1 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等 山东潍坊姚官庄遗址发掘报告 文物资料丛刊 5 文物出版杜 2 山东省昌潍地区文物管理组 胶县西蓬遗址调查试掘简报 文物 1 9 7 7 年4 期 3 a 山东省文物管理处 济南大辛庄遗址试掘简报 考古 1 9 5 9 年4 期 济南大辛庄商代遗址勘查纪要 文物 1 9 5 9 年1 1 期 b 蔡风书 济南大辛庄商代遗址的调查 考古 1 9 7 3 年5 期 4 撼州行署文化局文物组等 山东菸阳刘台于西周早期墓发掘简报 文物 1 9 8 1 年9 期 5 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山东发掘队 山东平阴朱家桥殷代遗址 考古 1 9 6 1 年2 期 6 中国社会科学皖考古研究所山东工作队等 山东邹县古代遗址调查 考古学集刊 第3 集 文物出版社 1 9 9 0 年 7 山东省博物馆 山东省考古研究所 邹县野店 文物出版社 1 9 8 5 年 8 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山东工作队 山东邹县膝县古城址调查 考古 1 9 6 5 年1 2 期 9 李步青林仙庭t 山表黄县蛤城遗址的调查与发掘 考古 1 9 9 t 年l o 期 l o 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等 青州市苏埠屯商代墓发掘报告 海岱考古 第一辑 山东大学出版杜 1 9 8 9 年 1 1 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等 青州市凤凰台遗址发掘 2 文物出版社 1 9 8 1 年 b 王锡平 试论山东地区的素面陶鬲 中国考古学会第九次年会论文集 文物出版杜 1 9 9 3 年 2a 栾丰实 t 东夷考古 山东大学出版社 1 9 9 6 年 b 朱风翰 古代中国青铜器 南开大学出版社 1 9 9 5 年 c 齐文涛 摄述近年来山东出土的商周青铜器k 文物 9 7 2 年5 期 d 李学勤 试论山东新出青铜嚣的意义 文物 1 9 8 3 年1 2 期 e 魏成敏等 u 末地区商同时期的殉人问题 刘敷愿先生纪念文集 山东大学出版社 1 9 9 8 年 3 邵望平 考古学上所见西周王朝对海岱地区的经略 燕京学报 新十期 4 a 黄川田修 t 曲阜以前 鲁匿 所在e 对亍南 弑麓一中国山柬省前掌大追踌堵圊题l 考古卑摊菇 第 8 6 卷第3 号 2 0 0 1 年 山囊癣繇南朋遣址之研究一西周畴代 黄河下流域o 样相 明治大学 人 文科学研究纪要 第4 3 册 2 0 q 1 年 请南遗踌群 褚蠲题一露周畴代 土器群 分析它中e 亚 洲学菇 创刊号 2 0 0 2 年1 0 月 b 黄川田修 日 著许宏译 西周王朝周边文化的年代再认识一一以鲁西南地区诸遗址为中心一一 华 夏考古 2 0 0 4 年1 鞠 5 如a 张学海二 关于齐鲁文化的几个坷题 考古学文化论集 f 2 文物出版社 1 9 8 1 年 b 钱益汇 试论齐文化的分期与特征 山东大学考古系2 0 0 2 年硕士论文 6 许宏 曲阜鲁国故城之再研究 先秦城市考古学研究j 北京燕山出版社 2 0 0 0 年 7 禚柏红 莒文化研究 山东大学考古系2 0 0 3 年硕士论文 8 王迅 东夷文化与淮夷文化研究 北京大学出版社 1 9 9 4 年 9 王青 海岱地区周代墓葬研究 山东大学出版技 2 0 0 2 年 1 0 王力之 闺文化分压研究 北京太学考古文博学院 2 0 0 3 年博士论文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往往被归为夷式陶器 大量殷遗民的遗存也给忽视了 土著式陶器多被简单地划 为夷入遗存等 此外 解释周代陶器遗存的性质 面貌 递变轨迹时也多未考虑 商代晚期商文化 土著文化在山东地区的分布态势 也没有参照传世文献和金文 的研究成果 因而极大地影响了我们对山东地区西周陶器 乃至周文化总体特征 的把握 也使我们无法了解山东地区西周陶器的嬗变轨迹 各类制陶业的技术传 统与演变 以及分布区域等情况 最新的考古发现和研究成果表明 原来划为晚商或商术周初的遗址如滕州前 掌大墓地除调查的一座残墓为商代外 其他墓葬可基本定为西周早期 中期 中 期只有个别墓葬 青州苏埠屯一号大墓周式车马器 如銮 轴饰 衡末饰 盖弓 帽等 的发现 个别墓葬周代陶器的出土 我们可认为苏埠屯墓地的时代从商末 一直延续到西周初期 鲁北滨县兰家 阳信李屋 鲁南邹县南关遗址2 殷墟四期遗 存的发现和判定 我们可把章丘宁家埠 王推官庄 董东 平阴朱家桥 邹县南 关砖瓦窑等许多原归为商代或商末周初的遗存划入西周 临淄后李遗址西周时期 小型墓葬出土的大批后商式 周式和土著式陶器 后文有解释 以及淄川北沈马 居址出土的各类陶器为我们重新界定潍 淄河流域地区这类遗存的性质与编年框 架提供了参照和标尺 而定为西周早 中期的遗址如兖州西吴寺 曲阜鲁国故城 等的时代则要后移 这些遗存年代和性质的重新认定基本上改变了我们对山东地 区西周考古的认识 使我们不得不重新审视土著居民的遗存和重视殷商遗民的物 质遗存 此外 那些具有都邑性质的大遗址 可能是文献所说的国 与一般小居 址 小墓地 可能是文献所说的野 出土的陶器群和形式存在的差异 可能是西 周时期国野制度内不同社会群体的反映 另外 周原地区周文化遗存的大规模发掘和重新研究3 北京琉璃河燕国墓地4 洛阳北窑墓地5 长安张家坡墓地6 鹿邑长子口墓地7 天马 曲村晋国墓地8 等 i 资料尚未发表 现存于临淄工作站 见燕生东等 山东阳信李屋发现商代生产海盐的村落遗址 中国 文物报 2 0 0 4 年3 月5 日 2 国家文物局考古镇队培书q 班 山东邹县南关遗址发掘简摄 文物 1 9 9 1 年2 期 3a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沣西发掘队 1 9 6 7 年长安张家坡西周墓葬的发掘 考古学报 1 9 8 0 年4 期 b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沣西发掘队 1 9 7 6 1 9 7 8 年长安滓西发掘报告 考古 1 9 8 1 年1 期 c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沣西发掘队 1 9 7 9 1 9 8 1 年长安沣西 沣东发掘简报 考古 1 9 8 6 年3 期 d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滓镐工作队 1 9 8 4 11 9 8 5 年沣西西周遗址 墓葬发掘报告 考古 1 9 8 7 年l 期 e 中国社会科学皖考古研究所 张家坡西周墓地 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 1 9 9 9 年 f1 9 9 9 年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沣镐工作队 1 9 9 7 年沣西发掘报告 考古 2 0 0 0 年2 期 4 北京市文物研究所 琉璃河西周燕国墓地 1 9 7 3 一1 9 7 7 文物出版社 1 9 9 5 年 5 洛阳市文物工作队 洛阳北窑西周墓 文物出版社 1 9 9 9 年 6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 张家坡西周墓地 中国犬百科全书出版社 1 9 9 9 年 7 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 周u 市文化局 鹿邑太清宫长 日墓 中国古藉出版社 2 0 0 0 年 8 北京大学考古系商周组 山西省考古研究所 天马一曲村 1 9 8 0 1 9 8 9 科学出版社 2 0 0 0 年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有关资料的公布以及河北邢台地区周代陶器的分期研究1 都为我们系统分析山东地 区西周陶器提供了重要的 直接的可参照 比较的材料 二 本文的研究方法和目的 本文全面收集发表的资料 汲取国内外学术界对山东地区西周的研究成果 参考新近发掘的考古材料 运用考古地层学 器物形态学等方法 对西周时期的 陶器进行分类 分期研究 探讨各类陶器的嬗变轨迹 根据各类陶器的制作传统 演变轨迹 空间分布及封国 方国的版图 对山东地区的西周陶器进行制陶业的 区域划分研究 此外 还参考对传世文献及相关青铜器铭文的研究 对陶器群的 分类 递变规律 分布特点 区域差异 聚落变迁等诸方面与历史变迁的关系作 初步探讨 第二章山东地区西周陶器的编年研究 一 主要遗址发掘 研究概况及其断代 一 济南地区 目前 该地区发掘的西周遗址主要有济阳刘台子 平阴朱家桥 章丘宁家埠 王推官庄 董东 济南王府 大辛庄 长清仙人台等遗址 1 济阳刘台子遗址 位于济阳县姜集乡刘台子村西约2 0 0 米处 面积2 万多平方米 自1 9 6 7 年发 现以来 曾对该遗址进行过三次发掘 发现一批贵族墓葬 m 2 随葬陶鬲和陶罐 m 4 出土黑陶罐和原始青瓷器盖各一件 m 6 是刘台子遗址县前发现的西周墓葬中 规模最大的一座 随葬器物共有1 9 0 7 件 陶容器只有鬲和罐各2 件 其中陶鬲 m 6 3 2 与m 2 的陶鬲 m 2 1 相似 方厝 束颈 宽斜沿 矮平裆 扁方体 形态与河北邢台南小汪遗址2 出土的西周早期晚段的陶鬲 x l m l 2 9 2 相同 柱状 足陶鬲 m 6 l 图九 5 也与南小汪遗址所出的西周早期偏晚阶段的同型鬲 南 小汪m 8 i 相近 从上述刘台子遗址出土的器物特征看 该墓地的年代应主要属 西周早期阶段 就出土的铜器铭文看 该墓地应与 逢 国有关 2 平阴朱家桥遗址 位于平阴县 旧东平县 西南的一处山丘上 1 9 5 8 年 1 9 5 9 年分别进行过两 l 贾金标任亚掘郭瑞海 邢台地区西璃陶器的初步研究 三代文明研究 科学出版社 1 9 9 9 年 2 河北省文物研究所等 邢台南小汪周代遗址西周遗存的发掘 文物春秋 1 9 9 2 年增刊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次发掘 所获陶器资料颤丰 简报作者把该遗址的年代定为商代晚期 笔者对此 持有异议 从居址及墓葬所出土的资料看 1 v v 鬲通体饰粗绳纹 无实足根 特别是i i i 式敞口弧裆鬲 简报图六 4 更与张家坡墓地西周早期m 1 7 8 1 2 所出土 的鬲相近 遗址中出土的陶瓤 简报图七 3 与9 7 沣西3 h 1 8 所出土的陶颇 h 1 8 5 9 极像 这些皆为西周早期陶瓤的典型特征 还有 i v 式柱状足分裆绳纹磊 并不 见于该地区的商代遗存 而与周原地区西周早期的遗物特征接近 另外 遗址中 所出土的腹饰三角形划纹的陶簋 简报图六 5 虽与殷墟四期的同类器相似 但其口沿明显加宽 圈足外撇 也不同于商代晚期的近直壁高圈足簋 这说明朱 家桥遗址的陶簋是在该地区晚商陶簋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演变而来的 其时代已 经进入西周早期阶段 以上分析可知 己发表的平阴朱家桥遗址的陶器的时代定 为西周早期较妥 3 章丘宁家埠遗址 位于章丘市宁家埠乡北1 公里的高地上 遗址于1 9 8 8 年4 月一1 9 8 9 年6 月进 行了发掘 该遗址以龙山和周代文化遗存为主 其中西周时期的遗存比较丰富 主要遗迹有房址 灰坑 水井 墓葬等 出土的完整及可复原的陶器计5 0 件 多为灰陶 也有少量红褐陶和黑陶 纹饰以绳纹为主 器形有鬲 鼎 簋 圈足 尊 豆 盆 罐 盔形器等 原报告将遗存分为三段 分别与晚商 殷墟四期和西周中期偏早阶段相对应 但从早段的粗绳纹弱底 无安是根鹄锾瘪裆鬲 q i2 微侈口韵绳纹盆 h 2 舒国 和双耳罐 h 4 1 1 看 它们与周原西周早期的同类器相近 经过比较 笔者认为 该遗址的遗存可分为两大段 一段以h 2 6 7 h 4 1 h 7 2 为代表 时代相当于西周 初期 二段以f 8 m 6 1 原报告误写为m 6 j 6 h 9 和f 3 h 2 4 8 t 1 2 5 8 m 2 等为代表 时代相当于西周早期偏晚阶段 因此 该遗址西周陶器的时代定为西 周早期 4 章丘王推官庄遗址 位子章丘市北约1 5 公里处的宁家埠乡王推宫庄村南 西北距宁家埠遗址约1 公里 1 9 8 9 年一1 9 9 0 年进行了三次发掘 通过发掘可知 该遗址主要包括岳石 商周和汉代三个时期的遗存 原报告根据四组层位叠压 打破关系把商周遗存分 为四段 并认为这四段分别与殷墟二 三 四期及西周早期相对应4 但经笔者分 析 该遗址的年代似可作进一步讨论 h 1 5 2 出土的a 型i 式鬲 h 1 5 2 2 和b 型 1 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山东发掘队 山东平阴朱家桥殷代遗址 考古 1 9 6 1 年2 期 2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 张家坡西周墓地 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 1 9 9 9 年 3 中屠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丰镐工作酞 t 1 9 9 7 年律两发掘报告 考古学报 2 0 0 0 年2 期 4 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 山东章丘市王推官庄遗址发掘报告 华夏考古 1 9 9 6 年4 期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i 式i 鬲 h t 5 2 3 皆为残器 i 1 部与殷墟二期的器物无相似之处 而断代敏感的部位 足及裆部又残 故笔者认为 该灰坑的年代尚不能断定早到殷墟二期 原报告中 认为二 三段的器物 特别是陶鬲 周身布满粗绳纹 无实足根 殷墟时期的盘 口痕迹也基本不见 h 1 3 3 h 1 3 2 h 1 3 1 等单位所出土的三角划纹簋已出颈 且口 沿加宽 这些都是西蜀早期陶器的显著特征 以上分析可觅 王推官庄遗址中的 二 三期遗存的年代定为西周早期为宜 5 济南王府遗址 王府遗址是近年来鲁北地区发掘的一处资料较为丰富的周代遗址 它位于济 南市槐荫区段店镇王府村北的山前冲积平原上 该遗址总面积约 0 万平方米 1 9 9 7 年对其进行了发掘 文化遗存以周代为主 另有岳石 商 汉代的文化遗存 据报告 第 层为西周遗存 遗迹以灰坑为主 另有陶窑 房屋 水井 灶坑和墓葬 西周时期的灰坑数量众多 相互闻打破关系也比较复杂 出土物十 分丰富 夹砂陶主要是鬲 罐等 泥质陶则主要有豆 盆 罐 簋 盂 陶器多 颜色斑驳不纯 以灰陶为主 纹饰以绳纹为主 报告将西周遗存划为三个年代组 第l 2 组属于西周中期 而第3 组属于西周晚期或末期 笔者基本同意这一断代 结论 但从对器物的类型学分析方面看 将分裆鬲 弧裆鬲 瘪裆鬲混为一型不 如分开进行研究的较妥 因为不同的形制可能代表不同的文化传统 后文将详细 分析 另外 笔者将西周时期的典型单位的时代作了进一步划分 划为四段 第 一段以h 2 1 h 1 0 5 h 9 i h 6 3 h 1 y 1 y 2 为代表 时代相当于西周中期早 段 第二段以h 1 3 0 h 1 0 3 h 3 2 h 1 1 7 h 1 4 5 h 2 3 0 h 7 8 h 1 6 4 h 1 8 l 为代 表 时代相当于西周中期晚段 第三段以h 9 0 i 1 9 8 h 1 2 0 h 2 2 5 为代表 时代 相当于西周晚期早段 第四段以h 1 5 2 h 1 7 2 h 1 4 2 为代表 时代相当于西周末期 或西周晚期的晚段 综上 王府遗址是一处以西周中 晚期遗存为主连续发展的 居址遗址 对山东地区西周陶器的编年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6 其他遗址 除以上介绍的五处遗址外 还有长清仙人台遗址 济南大辛庄遗址和章丘董 东遗址等 仙人台遗址1 位于济南市长清县五峰山镇北黄崖村 是一处以墓葬资料为主的 部国贵族墓地 另外还有灰坑 房址 陶窑等西周遗迹 其中m 3 为西周晚期遗存 另外 从m 2 出土的带凸棱的微折沿浅盘豆 m 2 4 看 该墓葬的年代约为西周末年 相对于墓葬资料 仙人台居址的灰坑 房址 陶窑中所出土的西周遗物更为丰富 la 山东大学考古系等 山衷长请县仙人台周代墓埴l 考古 l 9 9 8 年9 期 b 任相宏 t 山东长清县仙人台周代墓地及相关廊蹶初探 考古 1 9 9 8 年9 期 c 山东大掌考古系等 山东长清县仙人台遗址发掘简报 文物 1 9 9 8 年9 期 1 0 山东大掌硕士掌位论文 一些 时代亦更早 从所出土的盘1 3 带凹槽沿的扁体绳纹鬲及带三角刻划纹的陶 簋等遗物看 其时代应当不晚于宁家埠西周早期的居址年代 应为西周初期 大辛庄遗址位于济南市东郊大辛庄村东南的隆起高地上 文化遗存以商代为 主 但含有少量西周时期的遗物 历年的考古调查发掘中都发现有西周时期的遗 物出土 例如 1 9 5 5 年的勘查中所发现的小型弧裆鬲及凸棱柄的陶豆 1 9 8 2 年清 理的m i 出土弧裆鬲 及1 9 8 4 年发掘清理的m 1 7 其中的遗物特征鲜明 均为 西周中期之遗存 董东村遗址位于章丘市党家乡董东村 南距城子崖遗址约5 公里 文物部门 曾对该遗址进行过多次调查并试掘2 该遗址包含有大汶口 兹山 商周时期的遗 存 其中商周时期的遗物发现较少 有陶鬲 豆 罐 从发表的陶器资料看 鬲 皆为加砂褐陶 无实足尖 通体饰绳纹 具有西周早期鬲的特征 二 鲁中南地区 主要有前掌大 鲁故城 西吴寺 庄里西等遗址 1 前掌大墓地 位于滕州市南2 5 公里的官桥镇前掌大村 分南北两区 北区墓地位于村北一 处高地上 俗称 河崖头 南区墓地位于村南4 0 0 米的高地上 俗称 南岗子 该墓地于1 9 6 4 年由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山东队在调查中首次发现 并 在1 9 8 1 年至1 9 9 9 年间先后进行了1 0 次发掘3 发掘面积近5 0 0 6 平方米 清理墓 葬8 0 余座 车马坑5 座 殉马坑3 个 出土的各类随葬品包括青铜器 玉器 漆 器 木器 陶器 石器 金器 原始瓷器 印纹硬陶器等各类文物近万件 但发 表资料不多 有关前掌大墓地的年代 很多学者认为除1 9 9 8 年发掘的m 1 1 9 为西周早期外 其余的多为商代晚期 近年来 不少学者根据墓地出土的铜器 陶器及玉器等 对该墓地的年代提出了质疑 有学者从车马器的角度进行研究 认为前掌大墓地 1 9 9 1 年发掘的m 3 中所出土的车马器中有周式车軎 节约等实用器 特别是周制 中代表仪节的铜銮 从而认为m 3 的年代应为西周初期4 近来 日本学者黄川田 1 a 山东省文物管理处 济南大辛庄商代遗址勘查纪要 文物 1 9 5 9 年1 l 期 b 蔡风书 济南大辛庄商代遗址的调查l 考古 1 9 7 3 年5 期 c 任相宏 济南大辛庄龙山 商代遗址调查 考古 1 9 8 5 年8 期 d 徐基 1 9 8 4 年秋济南大辛庄遗址试掘述要 文物 1 9 9 5 年6 期 2 济南市文化局文物处等 山东章丘县西部原始文化遗址调查 海岱考古 第一辑 山东大学出版社 1 9 8 9 年 3 a 简报未正式发表 但1 9 8 1 年m 2 0 2 的部分资科于 磁器 诞生 原始瓷器 一书 日本山口县立簌美 术馆 浦上纪念馆 中见过有报道 b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山东工作队 滕州前掌大商代墓葬 考古学报 1 9 9 2 年3 期 c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山东工作队 滕州前掌大遗址有重要发现 中国文物报 1 9 9 5 年1 月8 日 d 贾笑冰 滕州前掌大商墓发掘获新成果 中国文物报 1 9 9 9 年3 月1 4 日 c 谢治秀主编 山东重大考古新发现 山东文化音像出版社 2 0 0 3 年 f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山东队 t t h 东碡州市前掌大商周墓地1 9 9 8 年发掘简报 考古 2 0 0 0 年7 期 4 吴晓筠 商至春秋时期中原地区青铜车马器形式研究 古代文明 第1 卷 文物出版社 2 0 0 2 年 前掌大墓地的部分陶器 西 里1 里3 雯5 周 靖 虽 1 9 9 l 期 星 m 3 段 西 匿 1 2 期 段 82 0 五 宵 囤 少 晚 段 二7 2 1 2 6 六 口h嬗 少 期 岁段 1 02 7 1 c i 式细柄豆 芝水三期t 4 1 4 3 3 2 c i i 式细柄豆 西吴寺s 卜k i o 5 3 c i i i 式细柄豆 王府h 1 0 3 2 4 c i v 式细柄豆 岳家河w 1 3 4 3 5 c v 式细柄豆 广饶草轿 号不详 6 a i 式折腹罐 后李m 9 2 4 7 a l l 式折睦罐 寿 光后王 4 8 a i i i 式折腹罐 大辛庄i v l i m l 7 3 9 a i v 式折艇罐 寿光后王1 7 3 1 0 a v 式折腹罐 鲁故城 m 1 2 0 2 1 1 b 1 式折腹罐 后李m 9 3 2 1 2 b i i 式折腹罐 河西5 4 4 4 1 3 b i i i 式折腹罐 姚官庄 0 1 5 4 1 4 c i 式折腹罐 东古m 1 0 0 2 3 1 5 c i i 式折腹罐 古城 号不详 1 6 c i i i 式折腹罐 草桥 号不详 1 7 d i 式折腹 罐 苏埠电m 1 6 6 1 8 o l i 式折膜罐 王推官h 1 3 6 2 1 9 d i i i 式折腹罐 寿光贾家庄8 l 2 2 0 d i v 式折腹罐 寿光后王 5 2 l d v 式折腹罐 鲁故城n 1 5 4 2 2 e l 式折腹罐 赵铺m l 3 2 3 e l i 式折腹罐 草桥 号不详 2 4 e l i i 式折腹罐 鲁故城n 1 2 4 3 2 5 e i v 式折腹罐 岳家河m 1 3 2 1 2 6 e v 式折腹罐 岳家河m j l 8 5 2 7 e v i 式折腹罐 鲁故城m 3 2 5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b 型折腹罐的演化规律可总结为 折腹位置靠近肩部且不断下移 c 型 整体长方形 侈口 大卷沿 深腹斜直下收 小平底 肩部饰凹弦纹 和刻划重山纹 可分为三式 i 式 折腹位置在肩部 东古m 1 0 0 2 l 图六 1 4 i i 式 圆拆腹位置下移 古城 号不详 图六 1 5 i i i 式 折肩位置居腹中 广饶草桥 号不详 图六 1 6 c 型折腹罐的演化规律为 折腹或圆折腹位置不断下移 由肩部移至腹中部 d 型整体近长方形 小侈口 矮领 圆折腹下收 小平底 可分为五式 i 式 圆肩微折 苏埠屯m 1 6 6 图六 1 7 i i 式 圆折腹位置偏上 近肩部 王推官h 1 3 6 2 图六 1 8 i i l 式 圆折腹位置下移 寿光贾家庄8 1 2 图六 1 9 i v 式 圆折腹位置下移近腹中 寿光后王 5 图六 2 0 v 式 圆折腹位置下移近腹中部 鲁故城m 1 5 4 图六 2 1 d 型折腹罐的演化规律为 圆折腹位置不断下移 由肩部移至近腹中 e 型整体近方型 侈口 折肩或折腹 平底内凹 多素面 可分为六式 i 式 折肩明显 位置靠上 斜直腹下收 赵铺m 1 3 图六 2 2 i i 式 折肩位置下移 斜直腹下收 广饶草桥 号不详 图六 2 3 i i i 式 高领 圆折腹 折腹位置略近腹中 鲁故城m 1 2 4 3 图六 2 4 式 整体方形略扁 折腹位置下移 岳家河m 1 3 2 1 图六 2 5 v 式 领加高 圆折肩近中腹 岳家河m 1 1 8 5 图六 2 6 v i 式 领较高 圆折腹近中 鲁故城m 3 2 5 腹饰弦纹 图六 2 7 e 型折腹罐的整体演化特征可归纳为 由折腹变为圆折腹 折腹位置由肩部逐 渐下移至腹中 领部不断加高 f 型 整体近方型 制作不甚规整 直口 直领 折腹或圆折腹 腹下收 平底 素面 可分为六式 i 式 直口微侈 折腹位置偏上 平阴朱家桥m 1 2 号不详 图七 1 i i 式 近直口 圆折腹位置下移 赵铺m 2 l 颈 肩饰有弦纹 图七 2 式 折腹位置靠上 平底内凹 鲁故城m 5 7 5 图七 3 i v 式 圆折腹位置近腹中 青州北高村 l 图七 4 v 式 圆折腹位置近腹中 平底内凹 鲁故城m 1 0 7 1 7 图七 5 v i 式 直口微侈 圆折腹下移 居腹中部 鲁故城m 1 5 5 图七 6 f 型折腹罐的演化规律为 折腹位置不断下移 鼓腹罐整体呈方形 窄沿较矮 圆鼓腹下收 平底 可分为五式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i 式 直口 最大腹径在肩部 前掌大1 9 9 8 m 1 1 9 5 8 图七 7 i i 式 直口微侈 最大腹径居中偏上 邹城岳庄 号不详 图七 8 i i i 式 小侈口 最大径下移至腹中 广饶草桥 号不详 图七 9 i v 式 侈口 平底微凹 鲁故城m 1 1 9 3 图七 1 0 v 式 敛口 鼓腹近折 最大腹径居腹中 鲁故城m 5 0 1 4 图七 1 1 鼓腹罐的演化规律可总结为 直口逐渐变为侈口或敛口 最大腹径不断下移 由肩部渐移至腹中部 双耳罐整体长方形 鼓腹 完整者圆底 颈部附两对称耳 通体饰绳纹 可分为四式 式 直口微敛 微鼓腹 宁家埠h 4 1 2 图七 2 i i 式 微侈口 圆鼓腹 宁家埠h 5 2 7 2 图七 1 3 i i i 式 大口微侈 微鼓腹 大圜底 王府h 1 0 5 2 5 图七 1 4 i v 式 中口微侈 鼓腹下收 尖圜底 王府h 7 8 l l 图七 1 5 双耳罐的演化规律为 圜底变为尖圜底 盆种类 数量都相对较少 根据其整体形态可分两型 a 型大盆口径一般大于3 0 厘米 敞口 宽折沿 深腹缓收 平底或鼠底 内凹 周身布满绳纹 可分为五式 i 式 宽折沿斜直 腹部较浅 邹县庙户营 号不详 图七 1 6 i i 式 宽折沿趋平 腹加深 西吴寺h 2 1 1 0 1 2 图七 1 7 i i i 式 宽折沿趋平 上腹近直 下腹下收 西吴寺t 1 2 8 4 1 3 图七 1 8 式 折沿近平 沿面稍弧 腹部加深 西吴寺h 5 4 4 1 图七 1 9 v 式 折沿近平 腹部更深 鲁故城t 1 3 l 图七 2 0 a 型盆的演化规律可归纳为 宽折沿由斜直逐渐变为近平沿 腹部渐深 b 型小盆 口径一半小于3 0 厘米 敞口 宽沿 鼓腹较深 小平底或圄底 内凹 饰有绳纹 可分为六式 i 式 敞口微侈 鼓腹较深 北沈马f 4 l 图七 2 1 i l 式 宽折沿斜直 圆鼓腹 西巷m i 号不详 图七 2 2 i i i 式 宽折沿趋平 微鼓腹 鲁故城t 1 1 0 h 2 4 2 图七 2 3 r v 式 口沿近平 小圜底下收 鲁故城t 1 1 0 h 2 0 f 4 图七 2 4 v 式 口沿近平 深腹略浅 鲁故城t 1 0 9 y 1 l 图七 2 5 v i 式 折沿近平 腹部更浅 王府h 1 3 2 8 图七 2 6 b 型盆的演变规律为 折沿由斜直逐渐变为近平沿 盆腹由深略浅 盂折腹 整体近方形 敞口微侈 宽折沿 深折腹下收 平底 素面 上 折腹罐 鼓腹罐1 双耳罐 盆 盂 f 型a 型 ib 型 早 期 段 啮i 霭l l 誊 1 21 6 l 1 涵 2 7 l1 3 礓l 2 2 l2 8 由 期 l l 嗡 霭1 酉l 口 3 8 1 4 1 7 i 2 3 i 2 9 四 段 l l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