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4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论文摘要 清代是女性创作的黄金期 大江南北出现大量的闺秀作家以及为数众多的诗 词作品 这时期钱塘闺秀词人大规模崛起原因有三 一 钱塘地区繁荣的经济 令闺秀具有一定的物质条件去进行创作 二 钱塘灵秀的风景不仅滋养了闺秀的 灵秀气质 也给予她们创作的素材 三 历史上钱塘文学积淀的丰厚以及当时男 性文人对女性为文的鼓励使得闺秀获得一个良好的发展空间 清代钱塘闺秀词的 发展大致经历三个阶段 前期以蕉园诸子为代表的闺秀词人的兴起 为钱塘女词 的中兴作了准备 中期以随园女弟子为代表的女词兴盛 为钱塘闺秀词的高峰 清代后期钱塘女词零散不成气候 只有郑兰孙 凌祉媛 关镆等少数闺秀创作比 较活跃 女词最终衰落 钱塘闺秀的文学生活有三个突出特征 一 f j 风雅 一个家族的几代女性通常都能吟诗作词 二 彼此唱酬 这些女性不仅在家族内 部女性之间 更与男性文人间接席联吟 三 结集英华 当时的闺秀产生了一种 自觉的立言意识 因此她们有意识地为自己或者为他人结集 或者她们的作品经 由夫婿或其他男性文人结集 从而使得她们的文学成果能够保留下来 以上三方 面也从一定程度上说明了当时闺秀文学活动之盛 钱塘闺秀的创作在内容上也有 特定的指向 相思离别 伤春悲秋是其主要的表达内容 也形成了一批咏物词和 题画词 但总体上而言她们的词作尚属于传统词的范围 在词的风格上大都是清 丽温婉的 关键词 清代钱塘闺阁词文学生活清丽 a b s t r a c t i nq i n gd y n a s t y w o m e np o e t si nq i a n t a n gr e g i o nt u r n e du po na l a r g es c a l e a n d t h i so w e dt ot h r e ea s p e c t s f i r s t l y t h ep r o s p e r o u se c o n o m yi nq i a n t a n ga tt h a tt i m e c r e a t e dt h em a t e r i a lc o n d i t i o n sf o rt h ew o m e np o e t st o w r i t e s e c o n d l y t h e b r e a t h t a k i n gs c e n e r yi nq i a n t a n gn o to n l yb u i l tu pt h ew o m e np o e t s e l e g a n tc h a r a c t e r b u ta l s op r o v i d e dt h e mw i t ht h es o u l c em a t e r i a l st ow r i t e t h i r d l y t h el i t e r a r y a c c u m u l a t i o n si nq i a n t a n ga n dt h em a l el i t e r a t i se n c o u r a g e m e u tt o w a r d sw o m e n c o m p o s i t i o na l s om a d ew a y f o rw o m e nt od e v e l o pt h e m s e l v e s t h ed e v e l o p m e n to ft h ep o e m sb yw o m e n p o e t si nq i a n t a n gc o u l db ed i v i d e di n t o t h r e ep e r i o d s i ne a r l ys t a g e w o m e np o e t sa r o s e d a m o n gw h i c h t h ej i a o y u a nw o m e n p o e t sw e r es y m b o l a n ds e t t l e dt h ef o u n d a t i o nf o rp o e m sb yw o m e np o e t st 0p r o s p e r i nm e d i u mt e r m p o e m sb yw o m e np o e t sf l o u r i s h e d a m o n gw h i c ht h es u i y u a n y o u n g s t e r sw e r es y m b o l a n db r o u g h tw i t hi tt h ep e a ko ft h ep o e m sb yw o m e ni n q i a n t a n g i nl a t e rp e r i o d w o m a np o e t si nq i a n t a n gt u r n e ds p o r a d i c w i t ho n l ya m i n o r i t yo ft h ew o m e np o e t sl i k ez h e nl a n s u n l i n gz h i y n a na n dg u a ny i i l gw r i t i n g a c t i v e l y w o m e np o e t r yf i n a l l yd e c l i n e d t h el i t e r a r yl i f eo fw o m e ni nq i a n t a n gs h o w e dt h r e eo u t s t a n d i n gf e a t u r e s f i r s to f a l l p o e t se m e r g e di nt h es a m ef a m i l y m o r eo f t e nt h a nn o t w o m e ni nd i f f e r e n t g e n e r a t i o n si nt h ef a m i l yw e r ea b l et oc o m p o s ep o e m s a n dt h e yl e a r n tf r o me a c h o t h e rb ye x c h a n g i n gt h e i rw o r k m e a n w h i l e t h ew o m e np o e t sc o m m u n i c a t e dw i t h o t h e 话t h r o u g hw r i t i n gp o e m s f o ri n s t a n c e w o m e np o e t sm i g h tw r i t eap o e m a n d s h o wi tt os o m eg o o df r i e n d s a m o n gt h e s ef r i e n d st h e r ew e r ep e r s o n sm a l eo rf e m a l e i nh e rf a m i l y a n d t h e yw e f es u p p o s e dt ow r i t ep o e m so nas a m et o p i ci nr e t u r n l a s t l y p o e m sw r i t t e nb yw o m e np o e t sw e r es p e c i a l l yc o l l e t e d a tt h a tt i m e t h ea w a r e n e s so f a u t h o r s h i pa r o u s e di nw o m e np o e t s t h e yb e g a nt oc o l l e c tp o e m sb yt h e m s e l v e s m a l e l i t e r a t ic o l l e t e df o rt h e mt o o i nt h i sw a y t h e i rl i t e r a r ya c h i e v e m e n tw e r ep a s s e d0 n t h e r ea r ec e r t a i nd i r e c t i o n si nt h ec o n t e n t so ft h ep o e m sb yw o m e np o e t si n q i a n t u n g t h em a i ni d e a sa r et h es a d n e s so fd e p a r t u r ea n dt h es o r r o wa r o u s e db yt h e c h a n g e so ft h es e a s o n t h e r e f o r eaq u a n t i t y o fp o e m sd e s c r i b i n go b j e c t sa n d i n s c r i b i n gd r a w i n g sc a l t l ei n t ob e i n ga tt h es a m et i m e s t i l l i ng e n e r a l t h ep o e i t mb y w o m e np o e t si nq i a n t a n gb e l o n g e dt ot h et r a d i t i o n a lr a n g e a n dt h es t y l e sw e r em o s t l y f a i r m i l ea n di n d i r e c t k e yw o r d q i n g d y n a s t y q i a n t a n g l i t e r a r yw o m e n c l i t e r a r yl i f e i n d i r e c t 学位论文独创性声明 本人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我在导师的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 取得的研究成果 据我所知 除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内容外 本论文 不包含其他个人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 对本文的研究做出重 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 均已在文中作了明确说明并表示谢意 作者签名 喇日期 塑晕 兰l 学位论文授权使用声明 本人完全了解华东师范大学有关保留 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 学 校有权保留学位论文并向国家主管部门或其指定机构送交论文的电 子版和纸质版 有权将学位论文用于非赢利目的的少量复制并允许论 文进入学校图书馆被查阅 有权将学位论文的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 行检索 有权将学位论文的标题和摘要汇编出版 保密的学位论文在 解密后适用本规定 学位敝储娩 余鳓导师鲐糊 日期 趟尘生 日期 上 生 弩i i 前言 女性文学研究 从二十世纪九十年代起渐成热门 且有越来越多的女性学者 投身于此 这于学术界应该说是件值得高兴的事 然笔者在广泛阅读与研习的过 程中发现 在古代女性文学研究领域 各位方家更多地将目光执着于文学史上诸 如蔡文姬 班昭 李清照 朱淑真 沈善宝 顾太清 吴藻 秋瑾等某几位特定 女性的个体研究 而群体性的研究相对冷清 基本集中于吴江沈氏词人群 常州 词派妇女词和随园女弟子 其中也出现了寥寥几本有关女性文学史的著书 如梁 乙真 王蕴章的 清代妇女文学史 梁乙真的 中国妇女文学史纲 苏之德的 中国妇女文学史话 曾道敦的 中国女词人 谭j 下壁的 女性文学史 张 明叶的 中国古代妇女文学简史 邓红梅的 女性词史 等 这些著作对女性 文学的梳理作出了极大的贡献 铺的面也十分宽广 然却更像是将古代文学史上 一系列个别的女作家研究做一串连 从而突出一个 史 的概念 而疏于某一地 域或者某一群体深入地 有机地研究 实乃古代女性文学研究的一大缺憾 于是 时值硕士毕业论文开题之际 笔者将一直以来萦绕于脑际的想法付诸 行动 希望能够以地域性女词人研究为基础 以群体性研究为拓展 使两者有机 结合 之所以将目光锁定杭州 是因为其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 历来骚人墨客层 出不穷 也不乏家喻户晓的女性 如朱淑真 苏小小 吴藻等 因此 笔者便决 定就杭州这一地域的女性文人进行研究与梳理 但在资料搜集过程中发现 杭州 这一地域的女性文人之多超出了我原先的预想 更不用说将整个文学史中的杭州 女文人进行整理了 那将是多么浩大的一项工程啊 且这于一篇硕士论文的规模 似乎大了很多 于短短一年的写作时 自j 似乎仓促了许多 于笔者专业知识的积淀 与素养也难以很好地驾驭 于是 结合专业实际 笔者将题目锁定在清代钱塘闺 阁词人研究 选择 钱塘 这一地域概念 一是凡论杭州之人 必提及钱塘 同时 钱 塘自古繁华 在这方土地上滋养的女词人也格外多 笔者希望通过对钱塘这一 地域女词人的梳理与研究 从而能对清代杭州女词人创作有一个大概的把握 再 现当时女性创作的概貌与特征 以此略窥整个清代女性文人的创作盛况 同时也 希望能对家乡的人文与历史作出一点微不足道的贡献 至于锁定 闺阁 而排除 青楼 宫廷与方外 乃是考虑到欲窥一方文学之现状 从普通民众着手更易于体 现地方特色 也更易于把握历史的真实 本文的时间上限为清初 下限为光绪 绪论 我们探究一件事情发生之缘由 通常讲究天时 地利 人和 那么这于文学 同样适用 笔者之所以选择钱塘女词进行研究 是因为在广泛的阅读中发现 清 代的钱塘闺秀创作了大量的作品 闺秀创作群体的涌现 是有清一代普遍的现象 还是钱塘所独有的现象 尽管我们不否认清代女性文学的创作已然进入一个更 繁盛的阶段 但是一个地域如此繁盛的文学创作 必定有着某种原因 某一特定的地域 必造就某一特定的群体 闺秀词人在钱塘的崛起 正乃天 时 地利 人和的杰作 钱塘地区相对繁荣的经济 秀丽的风景以及浓厚的文化 气息 无不为闺秀词人的崛起作了有利的准备 钱塘自古繁华 其地处江南 相对安定 在纷乱的战争年代 他是国人躲避 战乱的理想之所 钱塘县不仅有山川湖泽之利 而且土地肥沃 筑堤排水 便 可改造成良田 因而 在此发展经济有先天优势 宋朝 杭州成为南宋的经济 文化和政治中心 当时丝绸 印刷 瓷器 造船等手工业都在全国占重要地位 到了元朝 杭州的经济发展也相当迅速 当时的商贸十分发达 马可波罗盛赞杭 州是 世界上最美丽最华贵之城 据其记载 当时杭州 小市无数 大市周围 两哩 每星期有三个市日 有四 五万人参加集市贸易 大市后面是大运河 即 盐桥大河 在河堤上建筑了楼房 外国商人都在这里储藏货物 城中百工分十 二行 大约有一万二千家 每家至少十二人 多的有二十至四十人不等 离城二 十五哩是澉浦 船舶云集 载运各种货物 往来于印度等地 而当时的西湖周 围 环湖宫殿屋宇 湖上有二洲 楼阁富丽堂皂 湖中画舫游艇星罗棋布 笙歌 昼夜不绝 繁华可见一斑 明代中叶 杭州成为东南沿海丝绸业与商业的著名 城市 明清杭州一直是浙江省的省会 清朝二百六十多年中 因杭州是东南财 赋之地 朝廷比较重视 作为地处杭州的钱塘县 其经济之繁荣也就不足为奇 了 而正是经济的繁荣 使得小家富足 钱塘闺秀大都出身较好 起码这些女子 无需为柴米油盐整日忧愁 无需为屋漏偏逢下雨的尴尬境地悲叹 如梁德绳出于 簪缨贵族 回 而其他闺秀不是官宦之妻女 便是显赫子孙之母 这些家庭得 益于当时富庶的钱塘经济 而一定的经济基础 也给了钱塘闺秀创作充分的物质 条件 她们具有充裕的时间和平和的心态来舞文弄墨 也有一定的物质基础进行 结社或集体出游 吟诗作词 钱塘风景秀美 所谓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 钱塘的灵山秀水不仅孕育了钱塘 闺秀的灵慧气质 也给予她们创作无数的灵感 至于杭州钱塘秀丽的风景 自古 以来 史料记载不绝 赞叹声亦不绝于耳 临安风俗 四时奢侈 赏玩殆无虚 e t 西有湖光可爱 东有江潮堪观 皆绝景也 杭郡系南渡驻跸于此 地倚 2 山林 抱江湖 多有溪潭涧浦 缭绕郡境 实难描其佳处 而尤令古往今来文 人骚客为之倾倒的西湖风光 更是奇绝 苏堤春晓 曲院风荷 平湖秋月 断 桥残雪 柳浪闻莺 花港观鱼 雷锋夕照 两峰插云 南屏晚钟 三潭映月 春 则花柳争妍 夏则荷榴竞放 秋则桂子飘香 冬则梅花破玉 瑞雪飞瑶 四时之 景不同 而赏心乐事者亦与之无穷矣 o i 而杭州又拥有北高峰 天马山 天竺山 五云山 飞来峰 南高峰 玉皇山 凤凰山 孤山 葛岭 宝石山等峻山奇岭 更令无数游客流连忘返 在这样一个山青水秀的人间天堂 钱塘闺秀占尽天地灵 气 早慧现象层出不穷 她们自小便显出了过人的聪慧和才气 如梁小玉 七岁 赋落花诗 八岁摩大令贴 长而游猎群书 作 两都赋 半载而就 西王倩 琬红幼多慧 解蝶粉黏纨扇 蜂鬓浴砚池 七龄时所作诗也 汪端 汪 宜人聪颖天授 七岁赋春雪诗 读者谓不减柳絮因风之作 因以小蕴呼之 诗格 幼即高雅 尝取唐宋元明及国朝人诗阅一过辄弃去 郑兰孙从小失去双亲 投靠外祖父家 外王父孙公博雅士也 爱其慧 教之读 六岁通四声 九岁能 为小诗 至十四五工书画 且善为唐宋人小令 凌祉嫒 生而颖慧 七岁母 朱安人授以毛诗内则诸篇已窥大义 十岁通音律 能吟咏 性幽娴凝重 戚里罕 睹其面 女红之暇以咏诗作字自娱 问为小词曼声自度 飘飘然有出尘之概 1 2 这些女词人 自小的聪慧也给她们日后的进一步创作与提升奠定了基础 也为词 这一体裁注入了灵气 同时 秀美的风物除了熏陶钱塘闺秀灵慧的性情外 亦进 入闺秀文学观照的视野 成为她们笔下吟咏的对象 如林以宁的 钱塘观潮 毛娓的 西湖 等诗词 钱塘文化气息浓厚 经济的发达带给杭州甚至钱塘的不仅是充裕的物质 更 带来教育的相对发达 早在宋代 杭州设有南宋的最高学府 太学 还有武 学 医学 算学 历学等专科学校 经济上的优越必定希望其在政治上也有 一席之地 因而钱塘文人十分注重科举仕途 历代如此 从清代江南进士分县 杭 州府 统计表来看 当时杭州府迸士分布分别为 钱塘3 3 9 人 仁和3 7 9 人 海 宁1 1 7 人 富阳1 7 人 余杭2 4 人 临安8 人 新城5 人 昌化3 人 h 由此可 见 钱塘和仁和两县进士人数遥遥领先 进士数量之多从某种意义上而言也可反 映出当时学风之盛 同时 当时钱塘造纸业和出版业的发达也使得文化传播极其 便利 科举仕途而外 才子学者常常舞文弄墨 吟诗作词 互相切磋 不仅如此 他们还欣赏和鼓励闺秀也加入到吟风弄月的行列中来 更出现了诸如袁枚 陈文 述等亲自传授女弟子的教育家 这些文人学者不仅给家族闺秀在文学上以一定的 影响和熏陶 也给家族之外的闺秀创造了一个相对良好的文学环境 c h i n e s e w o m e n sw r i t i n gr e a c h e di t sg o l d e na g ed u r i n gt h em i n ga n dq i n gd y n a s t i e s f e m a l e e d u e a t i o nw a sf a rm o r ep o p u l a ra m o n gt h ee l i r ei nt h i sp e r i o dt h a ne v e rb e f o r ei n c h i n a sh i s t o r y c l e a r l yl i t e r a c yi n s p i r e ds o m ew o m e nt ot h i n kf a rb e y o n dt h ec o n f i n e s o ft h e i rt r a d i t i o n a lf e m a l es p h e r e d e s p i t et h ec o n s t r a i n t sf a c e db ye d u c a t e dc h i n e s e w o m e n e d u c a t i o nw a si naw a ye m p o w e r i n gf o rw o m e n g i v i n gt h e mam e a l l 8o f s e l f e x p r e s s i o na n dp a r t i c i p a t i o ni nt h ef o r m a t i o no fa ne l i t ec u l t u r e f e m a l el i t e r a c y w a se n c o u r a g e di nt h eu p p e rc l a s s e s t h el i t e r a t il i k e dt om a r r yl e a r n e dw o m e na n d e x c h a n g e p o e m s w i t h t h e m s a i d k a n g is u n c h a n g 1 5 译 明清时期中国女性 文人的创作达到了黄金期 这个时期上层社会妇女接受教育比中国历史上任何其 他时候都要来得流行和普遍 很显然 文化和教养致使一些女性的思维远远超越 了传统女性的思维局限 尽管受到教育的中国女性依然受到制约 但是教育从某 种方式上又使她们获得一种自我表现的方式 尤其是表现在精英文化上 k a n g i s u nc h a n g 说 女性文学在上流社会得到鼓励 文人也喜欢和有才华的女子结 婚并与她们切磋诗作 钱塘闺秀便在这样一个优越的文学环境中逐渐成才 当 然我们也不能忽略在钱塘这块土地上女性文学自身传承的因素 如苏小小 朱淑 真等前代钱塘女子的文学才华以及她们的作品给清代钱塘闺秀一种潜移默化的 影响和感染 总之 种种因缘 使得闺秀词人在钱塘崛起 也终究使得她们成为清代女性 文学颇为瞩目的一群人 4 第一章钱塘女词人的历史演进 清代 是女性文人创造自己历史的时代 她们的作品蔚为大观 国朝闺阁 诗钞以外 又有人刻百家闺秀词 宣统元年 民国前三年 又刻有闺秀词钞十六 卷 说是补前从刻百家词所未及 中录有五百二十一家 词一千五百九十一首 足见清代女子作词的亦极多 1 6 而有清三百年间 钱塘闺秀也在词坛上留下了 属于她们的印痕 让整个清代词坛热闹非凡 总体来讲 这个时代的钱塘女性文 学 大体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 从清初到雍正朝 可视为清代女词创 作的初兴期 这一期以蕉园诸子为代表 使钱塘女词继明代的死寂后得到复苏和 振兴 第二个阶段 乾隆和嘉庆年间 并延续到道光前期 这一期是清代女词创 作的高潮期 围绕袁家三妹和随园女弟子形成了一个庞大的女性文学圈 作品数 量层出不穷 质量尤为可观 第三个阶段 道光中后期直到光绪年问 这一期是 清代女词的衰落期 由于清朝由鼎盛走向衰落 钱塘女词也从一个群体性的创作 转而为零散的创作 除了关镁 凌祉媛 郑兰孙等少数几个女词人独撑门面外 其余基本不成气候 女性词坛已显露出末世的萧条 本章节女词人年代的分期 大致以施淑仪的 清代闺阁诗人征略 为准 第一节渐入佳境 清前期以蕉园诸子为代表的词人群 易代的惨痛 总能在男性文人的心头或笔下留下或抗争的悲歌 或颓唐的哀 叹 一种悲哀的文学 关乎国家社稷 关乎社会民生 关乎旧朝新痛 总在朝代 更迭之际奏响 直至历史已无法更改 时间荡平一切 经济逐渐复苏 文人渐已 忘却旧时的伤痛 他们的文学又步入正轨 为高潮的到来做铺垫 而女性的文学 则不同 作为封建社会的女性 她们与政治总是间离的 不管在哪个王朝的统 治下 普通人总要活下去 选择新主子还是旧主子 主要是士大夫的事情 女人 永远面对着男人 即使国难当头 女人所感受的痛苦一般还是以家庭的形式表现 出来的 1 7 于是 我们便无须惊讶于易代之际女性的文学流淌的依旧是个人的 情感为主 而少有国恨家仇之作 这一点 在钱塘闺秀的词作里尤为明显 易代 并没有使得她们的词作变成历史的哀歌 而一旦新朝进入平稳发展的时期 她们 的创作热情也随之增长 文学史上称 词死于明 这一点对钱塘闺秀词人来讲 未必确切 因为明末之际 女词已经开始复苏 而到清初 钱塘闺秀的创作热情 有增无减 在清初直至雍正朝 出现了梁小玉 张琼如 翁桓 黄修娟 顾若璞 吴柏 梁盂昭 吴芳华 吴湘 陆梓行 王璋 蕉园诸子 杨绣 闵怀英 许学 蕴 吴蕙 周志蕙 柴源 吴瑛等许多闺秀作家 其中蕉园诸子的兴起 使得清 初的钱塘女性文学引来了第一个高潮 也为中世文学的繁盛做好了充足的准备 在介绍蕉园诸子之前 不得不先提到顾若璞 清初钱塘闺秀文学真正开始兴 旺 当从其始 若璞字和知 副榜茂梧室 著有 卧月轩稿 又称 啸余吟稿 她二十八岁即守寡 支持门户 亲自教授两个孩子 从 小学 到古文词都亲自 口授 并对子孙能文尤为鼓励 因而诸孙及孙女辈都能拈韵赋诗 而若璞也以此 欣慰万分 她自己闲暇常吟诗作词 文多经济大篇 有西京气格 墙 她经常 与闺中好友宴坐 讲究一些河漕 屯田 马政 边备等大计 钱塘妇学 自卧 月轩顾氏之后数十年 至蕉园诸子乃大昌 其后繁衍孕育者又数十年 至袁子才 出而益盛 可见 顾若璞在钱塘妇学的兴盛中 起着一个先导作用 这多少 与她对子女及下一辈的提倡奖掖与影响有关 也与她自己在文学上的成就分不 开 另一位需要一提的闺秀则是蕉园诗社的号召者 尽管她没有加入到蕉园诗社 中 但是她的鼓励 却使得清代钱塘女性的第一个也是唯一一个诗社成立 且声 名大振 从而使得钱塘妇学影响深远 她便是顾之琼 之琼字玉蕊 著有 亦政 堂集 工诗文骈体 有声大江南北 尝招诸女作蕉园诗社 有蕉园诗社启 2 0 从某种意义上讲 她是蕉园诗社的倡导者 而以上两位闺秀 与蕉园诗社联系紧 密 如诸子中的钱风纶 是顾之琼的女儿 顾若璞的曾孙妇 林以宁是顾之琼的 儿媳 蕉园诗社的成立 预示着清初钱塘女性文学的兴盛 围绕着蕉园诗社 形成 了一个女性文学圈子 这些闺秀之间互相交游 吟咏 成为一时美谈 而钱塘闺 秀吟诗作词的风气 也逐渐鼎盛 通常在文学史上 有蕉园五子之说 亦有蕉园 七子之说 蕉园五子之社成立在前 五子即徐灿 柴静仪 朱柔则 林以宁 钱 凤纶 徐灿为之长 其中朱柔则与柴静仪为婆媳关系 林以宁与钱风纶为姑嫂关 系 而蕉园五子并非完全由钱塘人组成 如徐灿则是江苏吴县人 后来 林以宁 又与同里顾姒 柴静仪 冯娴 钱风纶 张吴 毛娓等七人成立蕉园七子之社 即后来的蕉园七子 林以宁为之长 可见 蕉园诗社真正有两群闺秀组成 蕉园 五子之称在前 蕉园七子之称在后 且五子与七子又有交叉 如柴静仪 林以宁 钱风纶始终参与其中 故蕉园七予者 蕉园诗社之别帜也 自来闺秀之结社联 吟 提倡风雅者 当推蕉园诸子为盛 2 1 蕉园诸子结社湖上 闲暇即事吟咏 分题角韵 接席联吟 极一时艺林之 胜事 风和日丽 春光明媚的e t 子 也通常是她们思绪起伏 集体进行文学活 动的好时机 是时武林风俗繁侈 值春和景明 画船绣幕 交映湖淆 争饰明 铛翠羽髯蝉毅以相夸炫 季娴独漾小艇 偕冯又令 钱云仪 林亚清 顾启姬诸 大家 练裙椎髻 授管分笺 邻船游女 望见则俯首徘徊 自愧不及也 2 2 这里 柴静仪带领冯娴 钱风纶 林以宁 顾姒诸人漾舟湖上 从事文学活动 6 也羡煞周围的女性 尽管她们吟咏 一般限于闺房之乐 朋友之情 逃脱不了传 统女词的内容 详见第四章 此概因生活所限 有发展她的天才的机会的女性 大都是物质生活优越的女性 所以女性文学多数没有富裕的内容 2 3 诚然 我 们纵观有文字传世的钱塘闺秀 大都出身小康之家 仅蕉园诸子来看 林以宁的 夫君钱肇修是钱塘御史 顾姒夫君为诸生曾鄂 柴静仪则为用济 在址两别驾之 母 冯娴为诸生钱廷枚室 钱凤纶为进士安侯女 张吴为钱塘人孝廉坛女 然而 她们的词 尽管没有富裕的内容 但是在关注情感自身 不论是亲情 友情 还 是感人至深的爱情 却是真诚的 对于生活的理解 她们也有独到的见解 冯娴 词 如梦令 事事浑如棋局 一任围珠绕玉 冷眼盼韶华 又见庭垂金粟 堪掬 未 许西风相触 词中将世事喻成扑朔迷离的棋局 冷眼 一词更表明了词人跳出世间藩篱的态 度 无怪乎 名媛诗话 谓冯娴 襟怀恬淡 颇得隐居之乐 当然 尽管这些 闺秀未有太大的生活范围 但是她们也努力跳出生活的局限 通过想象 来感受 男性的世界 尽管这些词作数量十分有限 但也可以看出闺秀不一样的情怀 如 柴静仪的 风入松 拟塞上词 少年何事远从军 马首日初曛 关山隔断家乡路 回首处 但见黄云 带月一行哀雁 乘风万里飞尘 茫茫塞草不知春 画角那堪闻 金闺总是 书难寄 叉何用 归梦频频 几曲琵琶送酒 沙场自有红裙 清初之妇女文学 商 黄 卞 顾倡于前 蕉园七子兴于后 风气所播 遂以 成一时词坛之盛 其后分道扬镳 各自授受 二百余年来之妇女词坛 要不无受 其影响 诚然 蕉园诸子用她们的文学实践 当之无愧地成为了清初钱塘闺 秀词坛的中心 终清之世 钱塘妇学 为东南妇女之冠 其孕育滋乳之功 厥 在此也 清初还有部分闺秀 尽管未参与蕉园诗社 却也值得一提 徐德音 字淑则 淑则幼嗜学 长益博雅 林亚清倡蕉园诗社 时淑则未与 阅十余年 相遇京 师 亚清目 得子之诗 政复后来居上 2 6 吴瑛 字若华 从小酷爱吟咏 从许太夫人德音游 若华少慧 能为诗文小词 赋办流便 有姿致 2 7 其有词 集 芳荪书屋存稿词 醉桃源 云 碧天日落冷清闺 哗栖鸟啼 一枝梅影弄风低 疏帘人向西 扶密竹 走闲堤 霞飞鸡已栖 柳梢星断浸银溪 烟浮归路迷 全词清丽流转 意境优美 清初以蕉园诸子为中心的闺秀词人群的兴起 使得清代女词渐入佳境 也 为即将到来的女词全面中兴做好准备 7 第二节性灵共鸣 清中期以随园女弟子为代表的词人群 乾嘉之际 清代在经历了百多年的统治后 政治 经济 文化等各方面逐渐 成熟与完善 整个社会呈现出盛世的繁华 遗老遗少已入土为安 易代的动荡已 成为历史 清朝已经在每个现世之人的心中根深蒂固 社会的太平必然带来文学 创作的热情 这个时期 在男性文坛 各种文学流派交相辉映 诗词文赋戏曲平 分秋色 文人们一甩衰世的哀歌与怒号 开始为太平盛世点缀升平 而向来以繁 华和人文气息浓厚著称的钱塘地区 自然成为文人理想的处所 他们游山玩水 吟风弄月 美丽的景色激发了无数的灵感 留下了脍炙人口的篇章 与此相对应 的是 钱塘女性词坛也迎来了她的繁盛期 乾嘉之际 国运方盛 士大夫多优 游于文学 而仓山碧城诸人 又复提倡风雅 故妇女作家 亦多如过江之鲫 2 8 如果说当易代之际钱塘女性的笔触并未对政治有过多的接触 而依然故我地反映 她们生活的本质与小我之情感的话 那么太平盛世的钱塘闺秀 物质生活拥有了 更稳定的保障 在男性文人硕果累累的激励与刺激下 也更执着于文学的创作 钱塘妇学 自蕉园诸子而后 才嫒辈出 如方芳佩之疏朗 梁德绳之超落 黄 焦卿姊妹之整娴雅靓 沈湘佩姊妹之识见卓绝 凡此诸人 皆能独步当时 称霸 吟坛 又不仅钱塘一隅之秀也 迨后汪端挺出 益为钱塘张目 而这些闺秀 在文坛的活跃程度也引起了彼时社会乃至后世的瞩目 而这 不得不归功于两位 男性文人的努力与倡导 袁枚和陈文述 袁枚对整个清代的女性文学 都起到了重要作用 他对女性教育的重视和对 女子受教权利的维护 以及对女性文学的推崇 使得传统的女性在一定程度上拥 有了更多的文学自由 他在世时 不顾世俗眼光 广收女弟子 随园先生 风 雅所宗 年登大耋 行将重宴琼林矣 四方女士之闻其名者 皆钦为汉之伏生夏 侯胜一流 故所到处皆敛衽扳地 以弟子礼见 先生有教无类 3 0 而钱塘妇学 也受其影响匪浅 至袁子才出而益盛 子才名权 号简斋 乾隆间以名进士出 知江南 所至提倡风雅 奖挹后进 其影响所及 南至闽粤 北极燕鲁 钱塘为 其桑梓之乡 金陵乃所久居之地 故两地妇女 被其声教者尤广 3 1 作为桑梓 之乡的钱塘 自然也成袁枚众女弟子最佳的聚会和切磋的场所 随园十三女弟 子湖楼请业图 前跋云 乾隆壬子三月 余寓西湖宝石山庄 一时吴会弟子 各以诗来受业 3 2 而乙卯春 他又一次到湖楼 重修诗会 可见 钱塘是其进 行文学活动的重要场所 而钱塘闺秀受其影响之深 并无须多说 就其身边形成 的一批随园女弟子中 钱塘闺秀数量之多 可见一斑 而袁枚对女学的大力提倡 也逐渐改变了世人对女性教育的保守看法 从而使得当另一位对钱塘妇学颇具影 响的人物陈文述再度兴起女学时 舆论的压力显然小了很多 陈文述门下也有一 8 批碧城女弟子 随园的女弟子 曾受当时一般所谓 正人君子 也者的非难和 攻击 陈文述较后于袁 那时风气已变 所以便无人再为反对 3 3 陈文述是 提倡妇女文学之一大诗人 他著有 碧城仙馆诗抄 颐道堂集 西冷闺咏 等 钱塘人 其门墙红粉 虽无随园之盛 然影响于妇女文学 亦非浅鲜 3 4 因 而 清中期钱塘妇学的繁盛 离不开袁 陈两位男性文人的鼎力提倡和身体力行 的影响 当然 影响的因素还有很多 诸如从整个层面而言 清前期长达一百多年的 钱塘女词在内容 情感 艺术等方面的文学积淀 给中期钱塘女词的兴盛 做了 充分的铺垫 从个体层面而言 钱塘闺秀文人家族式的特征 使得清中期的闺秀 在文学上因家族的文学积淀更快地接近于成熟 以上的种种 使得清中期钱塘闺 秀词人亦层出不穷 除随园女弟子 碧城仙馆女弟子之外 还有梁瑛 金士珊 戴若瑛 高韫珍 施澧兰 许韫辉 赵淑 李倩茬 陈文鸾 许英 高祥 王倩 王湘娥 周归妹 汪恂 潘佩芳 梁德绳 姚坤 孙苕玉 孙会祥 王兰佩 夏 伊兰 管筠 陈滋会 邵兰 汤漱玉 汪菊孙 黄履 项绲章 项级 鲍靓 包 韫珍 孟景韩 盂师韩等诸闺秀 随园女弟子是清中期钱塘词坛的主力军 袁枚所提倡的 性灵 诗派在当时 文坛引起了巨大的反响 当时文坛一个突出的热门语词便是 性灵 它代表了 一种重性情 追求自我 崇尚真情的文学 因而成为时代的主流 而作为钱塘闺 秀 除因袁枚影响之深而深受熏陶外 她们自身的女性气质也与 性灵 暗合 除随园女弟子 当时文坛更多的钱塘闺秀深受影响 袁枚的随园女弟子遍布大江 南北 凡四十余人 而就杭州而言 就有十二人 孙云风 孙云鹤 张瑶英 汪 缵祖 汪婶 汪姊 陈长生 钱琳 孙廷桢 徐裕馨 张钰 叶令仪 而钱塘地 区就占了六人 即孙云鹤 汪缵祖 汪婶 陈长生 钱琳 徐裕馨 另外 袁家 三妹即袁棠 袁杼 袁机也可以视为广义上的随园女弟子 因为她们与袁枚言传 身教直接相关 如关于袁棠有这样的记载 当袁枚做客袁棠家中时 袁棠 探刺 余少休 便值值然捧草稿出 拭几磨墨 映余而笑 余戏日 女弟子又索珍诗 耶 应声日 何兄之聪也 3 5 这里袁枚即以女弟子呼之 可见袁家三妹为 随园女弟子 名副其实 而文学史上 随园女弟子尽管以诗名 然她们的词作同 样沾染了性灵的光泽 徐裕馨 字兰韫 鹧鸪天 芙蓉 云 一片霞光映绿萝 美人睡醒艳情多 试妆赢得春风面 十里秋江听踏歌 烟织绮 月声波 闲将风味语湘娥 今朝颜色还如昨 送别兰桡惯是他 词作中对芙蓉的描写 可谓细致入微 灵动细腻又颇有生气 尽管写芙蓉一物 却又隐约传达出了词人的悠闲自得与雅兴 陈文述门下活跃的碧城女弟子中属于钱塘的有管筠 沈善宝等人 仁和以吴 9 藻最为优秀 在钱塘则以沈善宝最杰出 其 虞美人 云 问春欲去何归处 怪底春无语 商量无计把春留 又见杜鹃啼血蝶舍愁 落花飞絮多情绪 也欲随春去 阑干十二独徘徊 胜得青青满眼是莓落 如梦令 不寐 云 半壁灯光孤立 一缕炉烟弦直 梦断小楼中 何处数声长笛 幽绝 幽 绝 恰好疏帘淡月 沈善宝论诗日 诗犹花也 牡丹芍药 具国色天香 一望知其富贵 他如梅品孤 高 水仙清洁 李桃裱艳 兰菊幽贞 此外则或以香胜 或以色著 但具一致 皆足赏心 何必泥定一格也 然最怕翦彩为之 毫无神韵 令人见之生倦 可 见其诗讲究性情流露 自然真率 而非矫揉造作 裁红剪绿 那么其词也如此 字字句句皆是至情流露 虞美人 对春去之无可奈何的感伤和独自徘徊的孤寂 表现得恰到好处 如梦令 不寐 更是将自身在孤灯 青烟里的茕茕孑立自然 真切地表现出来 词人内心之寂寥更从数声冷清的长笛中悠扬传出 然而 尽管随园女弟子和碧城女弟子门派不同 但她们之间并非是毫无交往 的 她们与整个钱塘女性文坛也绝非孤立 事实上 这两个门派问的女词人 以 及这些女词人与其他的钱塘闺秀 甚至是钱塘以外的闺秀都有唱酬往来 诗词切 磋 而正是这种互动 也使得钱塘女性词坛出现一番欣欣向荣的景象 也引来了 清代女词的真正中兴 第三节烟花易逝 清后期的钱塘闺秀词人概况 道咸以后 清室内优外患 清代由鼎盛时期走上衰亡之旅 封建社会已现出 种种末世的征兆 原先在太平盛世里沉醉于文学的士大夫们已无心创造与探究文 学 他们或以 国家兴亡 匹夫有责 的积极入世精神为重振清室奔走呼告 或 一味沉迷于歌舞酒宴中以麻痹自己痛苦的心灵 用消极的心态等待这座大厦的倾 覆 故他们无复有高扬的热情来激励 欣赏 切磋闺秀的才情 因而 钱塘闺秀 词坛 也进入到一个寂寥时期 一方面 道咸之后 清室多故 士大夫既无心 优游文学 而随园碧城之风 亦已就寝 文学潮流至此 其势微矣 3 7 随园碧 城兴起的女教之风消歇 甚至受到了后世的诟病 清代后期于钱塘闺秀文学的提 倡 已没有强有力的人物出现 曾一度师门络绎不绝的状况就此绝迹 钱塘闺秀 退回到一个独家散户的学习状态 另一方面 该时期的闺秀创作处于一种零星的 创作 再没有如蕉园诸子 随园女弟子 碧城仙馆女弟子等群体性的创作出现 文学活动也相应减少 而多限于闺阁之内的吟咏 此外 从钱塘闺秀词人的数量 上而言 也比中期文学少了许多 尽管于文坛活跃的闺秀有袁嘉 袁绶 袁淑 1 0 袁婶 王静姑 吴婉宜 吴淑仪 张藻 汪曾琴 丁纯 陈孺人 查慧 吴芳珍 汪倌 孙菊如 郑兰孙 金舜仪 孙兰蕴 王修玉 孙传芳 锁瑞芝 凌祉媛 关镆 朱迪珍 虞仲莹 陈钰 王孺人 邹坤成 沈桐风 朱磷 郑佩珩 汪清 哄 孙佩兰 沈畹香 许之雯 朱承芳等人 但真正能独挡一面的闺秀却寥寥 生活圈子的更加狭小 词作内容的尤其局促 艺术技巧的难于创新 以及才情的 相对不及 因而整个清后期的词坛 再没有争妍斗丽的状况出现 清代的钱塘女 词 也走向了末世的衰落期 当然 这一时期也出现了郑兰孙 凌祉媛 关镁三 位闺秀 尽管她们无力改变整个钱塘闺秀词坛的走势 但她们毕竟用她们的创作 给清后期的闺秀词坛增添几许亮色 郑兰孙 字娱清 著有 莲因室诗词集 郑兰孙从小便显现出过人的才情 孺入别字蘅洲 幼孤 鞠于外家 其外王父孙公博雅士也 爱其慧 教之读 六岁通四声 九岁能为小诗 至十四五工书画 且善为唐宋入小令 邛当然其 在文学上的成就也与其过人的聪慧和对文学的酷爱有关 据有关资料记载 咸丰 三年 方粤寇之初陷扬州也 从其姑孙太夫人仓猝出城 服物皆不复顾 惟奉 先世画像及高宗赐文穆公本诗墨迹 并司马为太夫人所书诗词手册以行 卵生 死关头之际 她弃实用的 物质的东西全然不顾 却带一些文学之类的书籍 犹 可见文学在她生活中的分量 而她稍有闲暇 便吟咏不止 苏幕遮 忆外 云 白蒴洲 黄叶渡 云静天空 人逐飞鸿去 目断斜阳天欲暮 远水孤帆 细草轻烟路 漏声沉 桐影午 江阔山遥 有梦还难度 帘外寒生风不住 明月扁舟 今夜知何处 其在 浣溪纱 词中又写到 细雨霏微疏灯明 灭旧游如昨 人感重生 幻梦疑 烟 情悲隔世 明明玉镜晚妆 慵写双蛾 薄薄罗衾 瘦骨自怜新病 春蚕未死 空余旧日缠绵 以上两词盖作于其夫君因公务任职期间 其夫徐鸿谟为扬州 府经历 咸丰年间 多事之秋 因而夫妇分离的时光尤其多 苏幕遮 忆外 一词表达了词人在夫君离开后的孤独 凄清 以及对身处于千山万水之外的夫君 的万分想念 此词属一般的相思离别之作 而 浣溪纱 则更融入了词人深深的 回忆和无限的悲哀 当贼寇第二次攻陷扬州时 当时传言郑兰孙夫君在杀贼过程 中因受伤已殁 此词概作于这个时期 尽管后来郑兰孙亲自前往 知道其夫君只 是受伤并没有死 但是对于一个深爱夫君的人而言 听到夫君已殁的消息定会震 惊以及生出无限的悲哀 情悲隔世 空余旧日缠绵 等 无不表达了词人于 生死离别后的无限悲痛与感慨 乃至于自身体瘦如柴且又添新病 无心打理自己 亦在情理之中 全词情真意切 绝无为赋新词强说愁的矫揉造作 清后期世事的 动荡 也间接给予了闺秀词一种悲哀的意境和更深重的情感内涵 凌祉嫒 字芷沅 著有 翠螺阁诗词稿 祉嫒 生而颖慧 七岁 母朱安 人授以毛诗 内则 诸篇 已窥大义 十岁通音律 能吟咏 性幽娴凝重 戚里 罕睹其面 女红之暇 以咏诗作字自娱 间为小词 曼声自度 飘飘然有出尘之 概 蚰她二十岁嫁给丁丙为妻 侍奉舅姑 扶持夫君 对功名利禄看得极其淡 薄 当其丈夫屡屡在功名场受挫 她劝夫君 读书志圣贤 岂在区区之科名邪 见解之深 实乃令男儿汗颜 而她也在书中自得其乐 暇则与夫子相唱酬 只可 惜她嫁后一年 便去世了 对于她的英年早逝 同邑闺秀韩菊瑛有 忆江南 二 阙题其 翠螺阁诗词稿 表达对才女的深深惋惜 其一云 聪明误 冰雪擅才华 秋雨芙蓉人似玉 春风杨柳笔生花 云锦织流霞 其二云 聪明误 才藻损年华 胜有新编工柳絮 堪嗟薄命比桃花 鸾驭返烟霞 凌祉媛的词从内容上看 多表达闺秀的闲愁 往往从身边环境的改变而生出无限 感慨与惆怅 而少有沉郁悲愤之作 概与其相对宁静的生活有关 由于其在世时 间极短 道光十一年 1 8 3 1 生 成丰二年 1 8 5 2 卒 因而少受社会政治的影 响 其未出阁时深受父母喜爱 嫁后与夫家相处极其融洽 她的生活是安定而幸 福的 因而她的词境界虽小 却是清新的 真挚的 凌祉嫒的词作有 菩萨蛮 云 檐铃惊破红闺梦 晚妆人怯馀寒重 纤手卷帘衣 风前放燕飞 落红 纷似雪 倦了寻香螺 楼外易斜晖 春归人未归 又有 浣溪纱 云 柳絮飘零满径飞 酴醵落尽雪霏霏 一年花事又将离 坐树啼莺窥镜 槛 衔泥飞燕蹙帘衣 无人庭院绿阴肥 她的词用 清逸无俗韵 4 1 来概括 尤其恰当 关镆 字秋荚 才学富多 著作颇丰 著有 梦影楼词 三十六芙蓉诗存 闺雅 等 浙派词中 妇女倚声 在有清中叶以后 当推吴藐香 关秋芙二 人为最 4 2 由此 也可以说关镆是清后期钱塘闺秀词人的佼佼者 至于 梦影 楼词 由来 关镆在其自序里说 余学道十年 绮语之戒 誓不堕入 于归后 蔼卿肇率 卒蹈故辙 然闺房唱酬 得亦旋弃 自交沈湘佩 湘涛诸君 笺筒往 来 人始有知余词者 迩来篇章较多 蔼卿为存数十酋 梓行之 尘世于是知有 梦影楼词 矣 蔚然尽管关镁所谓 绮语之戒 誓不堕入 但其 嫁后诸作 伤离怨别 情语绸缪 爱根终在 岂能扫除重障耶 如其 清平乐 云 画梁春浅 帘额风惊燕 不信天涯人不见 草也池塘生遍 东风吹淡 屏纱 飞飞多少杨花 何怪儿家夫婿 一春长不还家 池塘已经长遍了青草 连屏纱都因为东风不断地吹拂而褪色了 无数的杨花已经 落下 多少时光过去了 夫婿还不见回家来 整首词无一个 思 字 却处处体 1 2 现出作者对丈夫的思念和一种翘首期盼的焦灼之情 然而 关镆之所以能在清后 期词坛鹤立鸡群 还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GB/T 45945-2025家用和类似用途电器中功能材料测试与评价指南
- GB/T 21097-2025家用和类似用途电器的安全使用年限和再生利用通则
- 陕鼓资产管理办法
- 浙江创新券管理办法
- 陕西二建管理办法
- 煤矿计划员管理办法
- 临床检验师管理办法
- 环境监理管理办法
- 鲜肉库存管理办法
- 省日常养护管理办法
- 校园安全管理策略
- 非新生儿破伤风诊疗规范(2024年版)解读
- 四川省南充市第五中学校 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学期第一次诊断考试数学试题(无答案)
- 2024注册安全工程师《安全生产管理》考前十页纸
-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 初中语文九级上册第三单元大单元整体教学设计 人教版
- 重庆市纤维增强改性发泡水泥保温装饰板外墙外保温系统应用技术规程
- 了解DSA-200型受电弓结构及作用讲解
- 周至县中小学生转学证明表
- (高清版)JTGT 5214-2022 在用公路桥梁现场检测技术规程
- 威图电柜空调SK3304500使用说书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