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 第一单元 第一次世界大战单元测试 新人教版选修3.doc_第1页
高中历史 第一单元 第一次世界大战单元测试 新人教版选修3.doc_第2页
高中历史 第一单元 第一次世界大战单元测试 新人教版选修3.doc_第3页
高中历史 第一单元 第一次世界大战单元测试 新人教版选修3.doc_第4页
高中历史 第一单元 第一次世界大战单元测试 新人教版选修3.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7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一单元 第一次世界大战一、单选题(共15题;共30分)1.一战爆发后,远离欧洲的日本对德宣战。在对德通牒和宣战诏书中,日本声称是为了“永保东亚和平”及“维护日英同盟的利益”;日本首先发表演说强调日本参战是对德国鼓动干涉还辽的复仇战。这些行为 a.反映了德日矛盾的激化b.意在掩盖参战意图c.维护了英日同盟的利益d.力图保护东亚和平2.战前加入同盟国集团,一战中倒戈加入协约国作战的是 a.俄国b.奥匈帝国c.意大利d.保加利亚3.一战爆发的根本原因是() a.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加强b.资本主义经济政治发展的不平衡加剧c.奥匈帝国皇储被刺d.两大对立军事集团的形成4.英国历史学家霍布斯鲍姆说:“(19世纪末)世界的每一个角落现在几乎均已为人所知,也都或详细或简略地被绘制成地图,除了无关紧要的例外情形,探险不再是发现,而是一种运动挑战”上述材料反映出的本质问题是 a.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向帝国主义过渡b.帝国主义掀起瓜分世界的狂潮c.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d.资本主义各国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加剧5.“三国同盟”与“三国协约”两大军事集团的核心分别是() a.德国法国b.奥匈帝国俄国c.意大利英国d.德国英国6.下列有关到20世纪初才出现世界性战争的原因表述不正确的是( ) a.19世纪末20世纪初整体世界形成b.科学技术为世界性战争提供了必要手段c.少数大国成为拥有全球性利益的大国d.欧洲开始衰落7.一战中提出“施里芬计划”的国家是() a.俄国b.英国c.法国d.德国8.一战前,帝国主义之间矛盾重重。下列表述错误的是 a.法德矛盾源于普法战争,是欧洲大陆主要矛盾b.俄奥矛盾因争夺巴尔干半岛而激化c.英德矛盾是一战前帝国主义间最主要矛盾d.帝国主义间矛盾的实质是资本主义国家之间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9.1917年底,苏俄外交人民委员托洛茨基在视察完前线后给列宁的报告中写道:“俄国的战壕中空无一人,实际上没有任何人在抵抗德国人。”这表明当时( ) a.苏俄社会大众普遍的厌战情绪b.德军乘革命之际消灭大量俄军c.资产阶级的政府无法控制局势d.俄国出现空前的社会经济危机10.全球通史中对一个条约描述如下:“放弃了芬兰、乌克兰和高加索部分地区,这使它不仅放弃了波兰和波罗的海沿岸诸省,割让包括6 200万人口和125万平方千米的领土使新生政权获得宝贵的喘息机会”该条约是( ) a.1907年英俄协约b.1918年布列斯特和约c.1918年11月“一战”停战协定d.1904年英法协约11.俾斯麦早就承认:“在欧洲存在着不可调和的彼此敌对的两大势力。两个大国都希望把世界变成自己的属地,并从属地上获取商业收入。”这里的“两个大国”在一战前最有可能是指 a.俄国和奥匈帝国b.英国和法国c.法国和俄国d.英国和德国12.战争给法国带来深重的苦难,孩子们在垃圾中寻找能吃的东西,有人只能居住在旧果皮箱里。在战争最为激烈的德法边界,村庄和城镇全部化为灰烬。造成这种局面的主要原因是( ) a.法国作为西线的主要战场长期遭受战争的打击和破坏b.德国的速战速决战略c.德国武器先进d.法国武器落后13.两伊战争中,两方互有攻守,当伊朗进攻时,为扫清前面的地雷,伊朗成千上万的少年怀着能升入天堂的梦想,冒着伊拉克炮火,冲进布雷区,被称为“肉弹”。这说明了伊朗少年( ) a.具有大无畏的革命精神b.是一种战争狂热c.是一种极端宗教狂热d.具有爱国主义精神14.世界现代史上大国之间签订的第一个裁军协议是( ) a.四国条约b.五国海军条约c.九国公约d.中导条约15.德国卓越的天才战略家施里芬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前,为德国制订了“施里芬计划”。该计划最突出的特点是 a.注重以发展科技赢得战争b.强调集中兵力和速战速决c.充分重视与盟友的合作关系d.侧重挖掘各兵种作战潜力二、材料分析题(共3题;共35分)16.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 当自然状态中不利于人类生存的种种障碍,在阻力上已超过了每个个人在那种状态中为了自存所能应用的力量。人类集合起来形成一种力量的总和才能够克服这种阻力要寻找出一种结合的形式,使它能以全部共同的力量来卫护和保障每个结合者的人身和财富,并且由于这一结合而使每一个与全体相联合的个人又只不过是在服从自己本人,并且仍然像以往一样地自由。卢梭社会契约论材料二 顺应这些自然本性的各项中央权力,都喜欢和鼓励平等,因为平等特别便于中央行使权力,使中央扩大和巩固权力。政府是爱公民之所爱,并且自然是恨公民之所恨。这种感情一致的共同体,在民主国家不断将每个公民和国家元首结合在同一思想之下,并在两者之间建立起隐秘的和恒久的同情。生活在民主时代的人自然喜欢中央政权,并愿意扩大它的特权;而且,如果这个政权忠实地代表了他们的利益,确切地再现了他们的本意,他们对它的信任就几乎是无限的,并准备将自己所能付出的一切献给它。摘自法托克维尔论美国的民主材料三 康有为于1898年上书光绪皇帝,更明白说道:“自东师辱后,泰西蔑视,以野蛮待我,以愚顽鄙我。昔视我为半教之国者,今等我于非洲黑奴矣。”从利娅格林菲尔德对民族主义兴起之感情动力的论断来看,中国近代民族主义可以说已经略具刍形,呼之欲出。摘编自近代中国民族主义的发展 (1)根据材料一,概括卢梭认为的国家产生的方式。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该思想产生的政治经济背景。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为什么说美国公民和政府是“感情一致的共同体”。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论述中国近代民族主义发展对中国近代社会发展的影响。(要求:联系中国近代社会发展的史实,观点正确,史论结合,言之成理即可。) 17.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摘编自周启先与之比较研宄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从苏俄方面分析布列斯特和约签订的历史意义。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签订所产生的影响。 18.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材料二(凡尔登战役中)法军凡尔登筑垒地域横跨默兹河两岸,正面宽112公里,纵深1518公里;有四道防御阵地,前三道为野战防御阵地,第4道是由要塞永备工事和两个筑垒地带构成的坚固阵地,居高临下,易守难攻。6月下旬,德军首次使用光气窒息毒气弹和催泪弹猛攻苏维耶堡,在4公里宽的正面上发射11万发毒气弹,给法军造成重大伤亡,一度进抵距凡尔登不足3公里处,但终被击退。 (1)材料一中的四幅图片反映的历史现象是什么?对此你有什么更深层次的思考? (2)根据材料一、二指出构成大战的主要特征及战役特点。 答案解析部分一、单选题1.【答案】b 【解析】【分析】材料中日本的声明和演说只是为了其掩盖参战意图。所以本题选b;c、d项是日本方面为了掩盖参战意图的说法,所以排除。a项只是对表象的描述,没有看到历史事件的实质。【点评】一战初期,日本参战,其主要目的是趁机占领德国原来在中国山东和太平洋上的一些岛屿,扩大自己的势力范围,日本趁英国、法国忙于战争之机,加大对他们殖民地的经济渗透,扩充自己的实力。2.【答案】c 【解析】【分析】联系史实可知,1882年,德、奥、意三国同盟正式建立,德国成为三国同盟的核心。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之后,1915年5月,意大利因为英法答应在战后分得阜姆和达尔马提亚,于是投向协约国一方,因此战前加入同盟国集团,一战中倒戈加入协约国作战的是意大利,故此题应选c项。【点评】一战中意大利要注意其前后态度的变化。一战前,德国利用意大利同法国在争夺殖民地中的矛盾,把意大利拉入同盟。1882年,德、奥、意三国同盟正式建立。一战开始后,意大利并未参加同盟国集团作战,反而于1915年4月与协约国签订了秘密的伦敦条约,于一个月后宣战。3.【答案】b 【解析】【分析】图解一战爆发的原因由此可知,abcd项都是一战爆发的原因,但根本原因应是b项,故正确选项为b项。【点评】本题考查一战爆发的根本的原因知识点,阐述历史现象、分析历史成因的能力,难度中等。4.【答案】b 【解析】【分析】材料反映了西方列强绘制世界各地的地图,这显然是为瓜分世界做准备。【点评】世界的发现主要受殖民扩张的影响,资本主义进入帝国主义阶段后对世界的掠夺达到了顶峰。5.【答案】d 【解析】【分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同盟国是指德国、意大利和奥匈帝国,德国实力最强,德国与法、俄、英矛盾最大,三国同盟的形成也主要是德国组织的,三国同盟的核心是德国,而三对主要矛盾中,最主要的矛盾是英德矛盾,三国协约的核心是英国,故排除abc项,d项正确。【点评】三国同盟的核心及其原因核心:德国;原因:为德国实力最强,德国与法、俄、英矛盾最大,三国同盟的形成也主要是德国组织的。6.【答案】d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第一次世界大战原因的认识与理解。依据所学可知,20世纪初的世界,世界已被列强瓜分完毕,全球各国各地区都被纳入资本主义世界体系之中,成为一个整体。同时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矛盾也不断激化。在斗争的过程中,逐渐形成了两大军事集团,疯狂扩军备战。科技进步也为战争提供了必要的手段。这时的国际关系中心依然在欧洲,欧洲实力强大。分析选项,a、b、c均正确,d错误。本题是逆向选择题,故应选d。【点评】一战爆发原因:20世纪初,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经济政治发展的不平衡加剧了,列强之间争夺世界霸权和殖民地的矛盾日益尖锐。欧洲列强之间的矛盾纷繁复杂,其中法德之间、英德之间、俄奥之间矛盾是主要矛盾。1879年在德国宰相俾斯麦的推动下德奥首先缔结了“同盟条约”。1882年,德、奥、意三国同盟正式形成,德国成为同盟的核心。1892年,法国和俄国缔结军事协定。英国分别在1904和1907年与法、俄签定了协约,三国协约正式建立。7.【答案】d 【解析】【分析】为了在新的战争中战胜法国及其盟国,德军总参谋长施里芬在1905年就开始制订作战计划,即施里芬计划,故abc项排除,正确选项为d项。【点评】本题考查历史重大历史事件的再现能力,识记层次,难度小。8.【答案】d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结合所学的知识,有关一战爆发的原因表述中a、b、c三项符合,而d项表述错误不符合史实,因为一战的本质是帝国主义国家争夺世界殖民利益的战争,资本主义国家之间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是帝国主义间矛盾产生的原因或表现而非本质,故答案选d项。【点评】材料考查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原因,对其爆发的原因应该作出仔细区分:萨拉热窝事件导火线;两大军事集团的形成及扩军备战具体原因;列强间矛盾的激化主要原因;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根本原因。9.【答案】a 【解析】【分析】a“俄国的战壕中空无一人,实际上没有任何人在抵抗德国人”说明当时苏俄民众普遍的厌战情绪;b材料未体现出德军消灭大量俄军,故b项错误;c1917年11月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已经被推翻,故c项错误;d俄国出现空前的社会经济危机是在1918年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以后,故d项错误。故答案为a。【点评】本题考查学生阅读材料分析问题的能力俄国的战壕中空无一人,实际上没有任何人在抵抗德国人是关键信息。10.【答案】b 【解析】【分析】由题干信息可知,该条约放弃了部分领土和主权,最重要的是“使新生政权获得宝贵的喘息机会”,联系俄国十月革命后的史实可知,该条约符合1918年苏俄与德国签订的布列斯特和约。11.【答案】d 【解析】【分析】材料中的关键词是“两个大国都希望把世界商业收入”以及“一战前”,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当时英德两国在世界范围内争夺殖民地和市场的冲突激烈,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欧洲主要国家之间的矛盾,在世界范围内英德争夺世界霸权。12.【答案】a 【解析】【分析】法国之所以有大量的村庄和城镇化为灰烬,主要是法国作为西线的主要战场经历了众多大规模的战争破坏导致的。因此a项为正确答案。【点评】试题主要考查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后果,考查学生获取、解读信息的能力。注意把握题干所给材料的主旨。13.【答案】c 【解析】【分析】紧扣题干中的“升入天堂的梦想”,说明当时伊朗少年具有浓厚的宗教色彩,伊朗信奉的是伊斯兰原教旨派,主张可以为了一切而献身,该教派更能激发人们的宗教狂热情绪,故本题选c项。【点评】试题主要考查极端民族主义,考查学生获取、解读信息的能力。注意把握题干所给材料的主旨。14.【答案】b 【解析】【分析】b根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五国海军条约是世界现代史上大国之间签订的第一个裁军协议,但条约本身并没有真正消除竞争,竞争将在以后重新激化,选b是符合题意的,正确;a四国条约以体面的形式埋葬了英日同盟,但不是裁军协议,选项a不符合题意,排除;c九国公约是瓜分中国的一个公约,也不是裁军协议,选项c不符合题意,排除;d中导条约是80年代美苏缓和时期签订的重要军备控制协定,但不是第一个裁军协议,选项d不符合题意,排除;故答案为b。【点评】本题考查学生的基础知识,难度较低,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即可。15.【答案】b 【解析】【分析】根据“施里芬计划”,战争爆发后,首先要在西线集中兵力,先占领比利时,然后向法国发起进攻,争取速战速决,然后再将主力东调,打垮俄国。这个作战计划最突出的特点在于强调集中兵力作战,强调速战速决。【点评】施里芬计划的特点考查。二、材料分析题16.【答案】(1)方式:国家的产生方式是人们达成社会契约。背景:法国是封建专制的天主教国家,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2)原因:天赋人权、人民主权等民主观念深入人心;1787年宪法建立的联邦制。克服了邦联松散的弊端,维护了国家的独立和统一;三权分立的共和政体有效防止了专制,维护了民主;民选总统和议员体现了人民的意志。(3)影响:中国近代民族主义发展推动了反帝反封建斗争,义和团运动、五四运动、国民大革命、抗日战争等展现了中国人民强烈的民族意识,中国各阶级、阶层逐渐联合起来反侵略,求民主。中国近代民族主义发展促进了思想解放,从“师夷长技”、“中体西用”的器物变革,到“维新变法”、“民主共和”的制度变革,再到“民主科学”、“学习苏俄”的思想变革,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不断探索救国之路。在中国近代民族主义的影响下,出现了一批倡导“实业救国”的民族资本家,掀起了抵制日货、提倡国货的群众运动,有力地推动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解析】【分析】(1)依据材料“要寻找出一种结合的形式,使它能以全部共同的力量来卫护和保障每个结合者的人身和财富”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国家的产生方式是人们达成社会契约;结合卢梭所处的时代背景【分析】经济上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政治上是封建专制的天主教国家。(2)根据材料二“生活在民主时代的人自然喜欢中央政权,并愿意扩大它的特权;而且,如果这个政权忠实地代表了他们的利益,确切地再现了他们的本意”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受启蒙思想的影响,1787年宪法确立了联邦制政体和三权分立的体制,总统和议员的产生体现了人民主权的特点等。(3)联系中国近代社会发展的史实,可从政治、经济、思想文化三个角度分析,政治上结合义和团运动、五四运动、抗日战争等史实分析,经济上结合实业救国思潮分析,思想上结合近代中国西学东渐的发展历程分析。【点评】试题主要考查对极端的民族主义与战争的认识,考查学生获取、解读信息的能力。注意把握题干所给材料的主旨。17.【答案】(1)摆脱了帝国主义战争,以空间换时间;有利于巩固苏维埃政权;有利于恢复社会经济。(2)为苏联赢得了备战时间;激化了法西斯集团内部的矛盾;牺牲了弱小民族的利益;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