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4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8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 第五单元 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发展与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综合过关规范限时检测 岳麓版必修1 (必修一第五单元)(时间:5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的)1(2016海南七校联盟)列宁曾说:“巴黎公社最终结束了这一资产阶级改革的发展过程,只是由于无产阶级的英勇,共和制这种最明显地表现出阶级关系的国家组织形式才得以巩固起来。”这表明(a)a工人斗争推动了法国共和制度的建立b法国共和观念孕育于无产阶级革命中c巴黎公社尝试建立无产阶级专政d1875年宪法使法国共和制度建立解析依据题干材料“只是由于无产阶级的英勇,共和制这种最明显地表现出阶级关系的国家组织形式才得以巩固起来”可以看出法国共和制的建立是巴黎公社的推动,故a项正确。法国的共和观念是深受启蒙思想影响,并不是在无产阶级革命中孕育的,故b项错误;巴黎公社尝试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的说法是正确的,但却不是题干材料所强调的,故c项错误;依据题干材料可知强调的是巴黎公社与法国共和制的关系,而不能表明1875年宪法使法国共和制建立,排除d项。2恩格斯在论权威一文中认为,巴黎公社这个政治形式,既具有“帝国的对立物”(在初期阶段)即民主共和国的性质,又具有工人政府(资产阶级代表退出公社以后)即社会共和国的性质。这就是巴黎公社具有的“帝国的对立物”和工人政府的两重性。由此可知,恩格斯认为巴黎公社(c)a要求推翻法兰西第二帝国,实现城市自治 b践行马克思主义,具有社会主义性质c追求民主、共和,实现社会公平与公正 d主张推翻君主统治,完善民主政治解析本题考查巴黎公社的特点以及学生获取材料信息的能力。题干中“具有帝国的对立物(在初期阶段)即民主共和国的性质”的信息反映了巴黎公社追求民主、共和,“具有工人政府(资产阶级代表退出公社以后)即社会共和国的性质”的信息反映了巴黎公社追求公平、公正,故c项正确; a、b、d三项表述不全面,排除。3(2017湖北百所重点中学联考)德国著名女革命家罗莎卢森堡在评价十月革命时指出:“他们走在国际无产阶级的前面,夺取了政权并且提出了实现社会主义这一实践问题,他们在全世界把资本和劳动之间的决战大大向前推进了。”在卢森堡看来,十月革命(c)a超越了时代要求b完成了工人阶级愿望c具有启发意义d违背了马克思主义解析在卢森堡看来其并没有超越时代的要求,这些问题也是当时无产阶级面临解决的问题,a项错误;十月革命完成无产阶级的愿望,但材料并没有体现,b项错误;根据材料“他们走在国际无产阶级的前面,夺取了政权并且提出了实现社会主义这一实践问题,他们在全世界把资本和劳动之间的决战大大向前推进了”可知,卢森堡认为十月革命在很多方面都具有开创性,因此是具有启发意义的,c项正确;材料中并没有看出卢森堡认为十月革命违背了马克思主义,d项错误。4(2016临沂)1922年,中国共产党第一任总书记陈独秀在上海法租界被租界当局逮捕,蔡元培和胡适等人为了营救陈独秀,拟打电报给上海法国领事,其主要考虑是法国领事(c)a能够施压中国北京政府b同情求民主的进步人士c实际掌有管辖该案之权d足以代表法国政府立场解析本题考查近代列强的侵华特权。由材料可知,1922年陈独秀在上海法租界被租界当局逮捕,蔡元培、胡适等人拟打电报给上海法国领事;其原因在于依据南京条约附件中租界、领事裁判权的规定,法国领事拥有独立的司法权等管辖权力,故选c。a、d两项不符合材料主旨,b项表述错误,故排除。5(2017皖南八校)1944年,正面战场丧失国土20多万平方公里,但国统区农民所负担的田赋却由1943年的6200万石增至8000万石,1945年增至1亿石,从而保证了正面战场官兵和非农业人口粮食供应。这说明了(c)a国民党政府对农民的剥削严重b在农民的支持下,抗战进入反攻阶段c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是抗战胜利的保证d国民政府牺牲农业来发展非农产业解析本题考查抗日战争。农民田赋的加重是为了保障前线的抗战,说明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领导下全国人民同仇敌忾,保证了抗战的胜利。因而答案为c项。6(2016湖北联考)1938年1月8日,国民政府在武汉召开军事会议,军训部长白崇禧提出:“积小胜为大胜,以空间换时间,以游击战辅助正规战,与日本人作长期抗战。”同年5月毛泽东发表论持久战,驳斥了当时流行的速胜论和亡国论,通过分析中日双方的优势和劣势,指出抗日战争是持久战,最后的胜利一定属于中国。这反映出二人(c)a主张实行全民族抗战b所主张的抗战路线不同c对抗战的方针进行理性思考d对抗战持有感性认识解析材料表达的主旨是白崇禧、毛泽东都认为与日本人的战争是持久战。白崇禧是国民党军训部长,执行的是国民党的作战路线,与中共的全面抗战路线确有不同,但不是材料反映的主旨意思,a、b两项均排除;1938年1月上海已失守,民族危机空前严重,白崇禧、毛泽东二人都认识到对日本的战争将是长期的、持久的,是对抗战方针的理性思考,而不是感性认识,c项正确,d项排除。7(2016永州)1926年6月9日,蒋介石在日记中记述:“看法国革命史,乃知俄国革命之方法、制度,非其新发明,十之八九,皆取法于法国,而改正其经验也,然而益可宝贵也。” 这表明蒋介石(b)a直接仿效法国大革命的经验b对俄国革命持肯定态度c遵循新三民主义的基本原则d准备与中国共产党分裂解析材料反映出蒋介石对俄国革命的赞赏,与直接仿效法国大革命的经验无关,故a项错误;俄国革命之方法、制度,“然而益可宝贵也”,蒋介石对俄国革命持肯定态度,故b项正确;蒋介石的观点是遵循三大政策中“联俄”的基本原则,故c项错误;材料没有反映出蒋介石准备与中国共产党分裂,故d项错误。8(2016广州)1937年8月上海等地大量的民营工厂在国民政府的组织下开始内迁,多数厂家内迁地点集中在四川、湖南、广西、云南等省,个别厂家在共产党的帮助下迁到了陕甘宁边区。这反映了(b)a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b国民政府准备持久抗战c国共内战争夺战略资源d经济中心已转移到西部解析从材料“1937年8月”“在国民政府的组织下开始内迁,多数厂家内迁地点集中在四川、湖南、广西、云南等省”中可以看出,抗战开始后,国民政府准备持久抗战;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于1937年9月;c、d两项材料中没有体现。所以答案选b。9(2017保定)1937年9月27日,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设立工矿调整委员会,开始全面负责战区工厂的内迁工作。沿海和临战地区的民营工厂和国营工厂,特别是兵工厂陆续内迁。其主要目的在于(c)a改变工业布局不平衡的状态b保证官僚资本稳定快速发展c重建国防工业支持抗日战争d为战时“陪都”建设打基础解析据材料“1937年9月27日,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设立工矿调整委员会,开始全面负责战区工厂的内迁工作”,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其主要目的在于重建国防工业支持抗日战争,故c项正确。改变工业布局不平衡的状态,没有反映抗战的大背景,故a项排除。保证官僚资本稳定快速发展,不符合材料信息和抗战的背景,故b项排除。战时“陪都”为重庆,材料未涉及,故d项排除。10(2016湛江)1941年10月,苏联通过红色间谍中西功获悉:日军正在濑户内海、台湾集结,其后勤保障部采购了大量夏装军服。苏联据此判断,日军将(c)a北进西伯利亚,攻击苏联b攻打华北,扫荡中共的抗日根据地c南下太平洋,与美英作战d进攻中国西南,消灭重庆国民政府解析10月北进西伯利亚不需要夏装军服,故a项错误;同理,攻打华北,也不需要大量夏装军服,攻打华北,扫荡中共抗日根据地,开始于1939年,时间与史实也不符,故b项错误;日军在濑户内海和台湾集结,应该是准备海战,后勤采购大量夏装军服,应该南下,故c项正确;进攻中国西南,攻打重庆,有悖于日军在濑户内海和台湾集结,故d项错误。11(2016长沙)1942年2月蒋介石出访印度,英国舆论认为中国“以远东眼光共保合作,为惟一解决英属地途径”,美国舆论认为蒋“动员印度之庞大潜力,则所予同盟国之帮助,实不可限量”。中国领导人的这次印度之行(a)a有利于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b唤醒国际社会关注远东事务c促进世界反法西斯联盟建立d准备中印对日作战转入反攻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抗日战争。根据材料“以远东眼光共保合作,为惟一解决英属地途径”“动员印度之庞大潜力,则所予同盟国之帮助,实不可限量”描述得知英国和美国的舆论对蒋介石出访印度一致给予肯定,体现了中国作为大国参与国际外交,有利于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故本题正确选项为a;1942年蒋介石出访印度的目的,一是协调远东战区防务,保障援华物资的供应和交通畅通等问题;二是调解英国殖民当局与以甘地和尼赫鲁为首的要求印度民族独立的力量之间的对峙,以使英国能够把印度人力、财力和物力充分调动起来,全力抗击日本侵略,故b、d两项错误;1942年元旦,26个国家在华盛顿签署了联合国家宣言,宣言的签署和发表标志着国际反法西斯联盟正式建立,故c项错误。12毛泽东在复李济深等56人电中说:“(蒋)求喘息谓为求和平,待外援名曰待谈判,口诵八条,眼望美国,脚向广州”。当时的历史背景是(d)a抗日战争刚刚取得胜利 b国共第一次合作宣告破裂c渡江战役刚刚取得胜利 d三大战役中共取得胜利解析抗日战争刚刚取得胜利,虽然有进行重庆谈判,但与根据材料“八条”信息不符,故a项错误;国共第一次合作宣告破裂,蒋介石刚建立政权,没有进行和谈,故b项错误;渡江战役刚刚取得胜利,国民党统治被推翻,故c项错误;信息“和平”“ 谈判”“八条”等信息可以判断是北平和谈,北平和谈中共提出八项条件,北平和谈是在三大战役中共取得胜利的历史背景下发生的,故d项正确。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13题25分,14题12分,15题15分,共计52分)13( 25分)(2016湘西)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面对深重的政治危机和社会危机,统治集团内一部分官僚、士人,开始对东汉政权的前途感到担忧。安帝、顺帝统治时期不断扩大太学规模,顺帝时太学生达三万余人。各地郡国学校也纷纷建立起来,史称“四海之内,学校如林”。这些太学生们同官价士大夫有着密切的联系,因此太学也便成为反对外戚、宦官专权的中心,太学生运动深刻影响了东汉政局。摘编自史仲文中国全史 材料二事件发生的近因为山东问题,既发之后,在未获满意解决之前,热血沸腾的学生自不甘罢休,政府的高压手段与顽固的态度,愈增加了他们的愤怒。5月5日,为援救被捕学生,继续要求惩办卖国官员,拒绝巴黎和约,实行罢课。上海、天津与留学日本的学生,以及南北名流、社会团体,一致支持。总统徐世昌为所震慑,将被捕学生释放,各校复课,学生得到初步的胜利当日军蚕食华北诸省时,中国的领导人不能再保持和解了。未能阻止日本对华北的侵略,激发了学生组织公开反抗不准示威游行的禁令。1935 年12月9日,数千学生在北平游行,手持反日标语,并要求中国领导人停止内战及团结全国反对日本帝国主义。摘自近代中国史纲剑桥中华民国史下卷(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概括东汉太学生运动和近代中国两次学生运动的背景。(12分)(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学生运动对当今社会造成的影响。结合中国近代现代历史,就学生运动谈谈你的认识。(13分)答案(1)背景:东汉太学生运动:外戚、宦官专权引发政治危机;统治集团内部分有识之士的推动;太学规模扩大。(6分) 近代中国两次学生运动:新文化运动带来的思想解放促成学生对政治的关心;列强侵华给中国带来了严重的民族危机;政府对外政策的软弱。(6分) (2)影响:学生运动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国家政策,影响国内政治走向。东汉时期,学生运动是对外戚、宦官专权的反抗,形成了对外戚、宦官专权的抨击浪潮;五四运动迫使政府拒绝在巴黎和约上签字,一二九运动则对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起到了推动作用。(6分) 认识:青年学生是社会最富活力的阶层之一,学生关注时政并积极参政提高了社会对时政的关注度,有利于政府妥善处理社会问题;同时学生缺乏社会经验,也应警惕一些别有用心之人对学生的利用。(7分)解析(1)据材料一“面对深重的政治危机和社会危机”“太学也便成为反对外戚、宦官专权的中心”可知,东汉太学生运动的背景为外戚、宦官专权引发政治危机和社会危机;“统治集团内一部分官僚、士人,开始对东汉政权的前途感到担忧”,可见统治集团内部分有识之士对运动有推动;同时,“安帝、顺帝统治时期不断扩大太学规模,顺帝时太学生达三万余人”,可知太学规模扩大也是运动背景之一。结合所学知识,近代中国两次学生运动背景有:新文化运动带来的思想解放促成学生对政治的关心;列强侵华给中国带来了严重的民族危机;政府对外政策的软弱。(2)第一小问影响,根据材料和结合所学知识,学生运动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国家政策和国内政治走向。东汉时期,学生运动反对外戚、宦官专权,形成了对外戚、宦官专权的抨击浪潮;五四运动迫使政府拒绝在巴黎和约上签字,一二九运动推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 第二小问认识:据材料和结合所学知识,从学生运动及学生运动的影响中我们可以认识到:青年学生是社会最富活力的阶层之一,学生关注时政并积极参政提高了社会对时政的关注度,有利于政府妥善处理社会问题;同时学生缺乏社会经验,也应警惕一些别有用心之人对学生的利用。14(12分)(2016湖北联考)2015年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中华民族的抗战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做出了重大贡献。试从上图关键词中,任选三个,提炼一个主题,并对该主题进行论述。(要求:主题明确,逻辑清晰,史论结合。)答案【示例一】关键词:淞沪会战滇缅会战张自忠主题:国民党坚持抗战,为抗日战争的胜利做出了重要贡献。在抗战防御阶段,国民政府组织了一系列大规模的会战如淞沪会战、徐州会战、武汉会战,粉碎了日本“速战速决”的企图,极大地消耗了日军的力量,推动抗战相持阶段的到来。抗战进入相持阶段后,尽管国民党抗战态度较初期消极,但还是坚持了抗战,如张自忠将军指挥的枣宜会战、豫湘桂战役等。正是国民党的正面战场,牵制了大量日军,为抗战的最终胜利奠定了坚实基础。1942年初,国民政府派遣远征军入缅作战发动滇缅会战,开辟境外战场,配合了其他地区的反法西斯战争,扩大了中国抗战在国际上的影响。从整个抗战过程来看,国民党政府坚持抗战,从而保证了抗战的最后胜利。【示例二】关键词:治外法权开罗会议联合国主题:中华民族的抗战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的抗日战争赢得世界人民的赞誉和尊重,提高了中华民族的声望。1942年10月9日,鉴于中国是抗击日本的主要力量,美、英两国政府声明,愿即时放弃在华治外法权及其他有关权益。治外法权的废除,它是中国外交史上的重大胜利,是中国人民坚持抗战并长期斗争的结果。二战后期(1943年11月22日至26日),中国参加了开罗会议,与盟国共商打败日本法西斯的战略,并探讨处置战后日本问题和亚洲被压迫民族问题,参与制定并签署了开罗宣言波茨坦公告等反法西斯的国际法规性文件。1945年10月联合国宪章生效,中国成为联合国创始会员国和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中国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形成的大国地位在抗战胜利后通过联合国宪章得到国际法的正式确认。总之,战时中国的大国地位,是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经过中国人民浴血奋战赢得的。其他主题,言之成理即可。提炼主题2分,论述8分,总结和升华2分。评分标准参见下表等次得分观点论证表述第一等912分主题正确,能多角度分析问题史实准确,史论结合密切思路清新、表达确切第二等58分主题基本正确,分析不够全面史实基本准确,史论结合不够密切有基本思路,表达不够确切第三等04分主题不准确,分析问题模糊未能结合史实,仅列举部分史实缺乏条理性,表达欠通顺15.(15分)(2016晋中)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某地举行“中国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展览时,陈列了一块主题为“国军抗日十大名将张自忠”的展板,主要内容如下:张自忠当选第一名将首先是由战绩决定的,他曾在台儿庄战役中重创日寇坂垣师团,获得临沂大捷;收复枣阳桐柏,获得鄂北大捷;还获得过襄东大捷,被老百姓称为活关公。同时还因为他是抗战时期牺牲的国军最高将领(同时也是二战中盟国牺牲的最高将领)。这样一位正直的、人格高尚的爱国者却曾被误认为汉奸而人人喊打,简直是奇耻大辱。最后张自忠为这一耻辱主动选择了牺牲,以生命的代价表达自己的清白,真正是悲剧英雄。张自忠将军殉国后,日军设在汉口的广播电台在张自忠死后当日发出报道称张自忠为“壮烈战死的绝代勇将”。周恩来写下文章,称赞张自忠“其忠义之志,壮烈之气,直可以为中国抗战军人之魂”。从此蒋介石的办公桌上就摆上了张将军的遗像,后被追授为陆军上将, 1982年4月16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批准张自忠为“革命烈士”。2009年9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押题宝典教师招聘之《幼儿教师招聘》考试题库及答案详解(必刷)
- 2025年学历类自考中国对外贸易-政治经济学(财经类)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5卷)
- 蛋糕学徒合同(标准版)
- 2025年学历类自考中国古代文学史(一)-秘书参谋职能概论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5卷)
- 2025年学历类自考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二)-学前教育政策与法规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5卷)
- 基础强化四川师范大学附属第一实验中学7年级数学下册第四章三角形专题攻克试题(含答案解析版)
- 2025石嘴山银行笔试题库及答案
- 2025-2030中国复方浓缩颗粒市场经营策略分析及未来销售趋势调研报告
- 2025-2030中国商用空气炸锅行业市场发展趋势与前景展望战略研究报告
- 2025-2030中国吸风柜市场营销策略与未来发展潜力调研报告
- (正式版)DB3302∕T 1180-2025 《高速公路建设韧性指标体系》
- 中康科技腾讯健康:2024年消费者健康洞察呼吸系列报告-鼻炎鼻窦炎篇预览版
- 2025年IT技术支持工程师招聘面试问题及答案解析
- 挤压模具工特殊工艺考核试卷及答案
- 2025-2026学年外研版八年级英语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 (2025年标准)灵活用工协议书
- 发廊租工位合同协议模板
- 服装厂质检知识培训内容课件
- 2025年教师资格考试趋势分析与模拟试题洞察未来方向(含答案)
- 2025浙江省旅游投资集团人才招聘17人(第四批)考试模拟试题及答案解析
- 上消化道出血药物指导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