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2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顺昌县生态功能区划顺 昌 县 环 境 保 护 局二四年三月目 录1、前言 12、工作范围 23、区划依据 24、目标 25、区划原则 36、区域自然和社会经济概况 36.1、自然环境 46.2、社会经济 67、生态环境保育建设和重大生态环境问题分析 77.1、生态环境保育和建设成绩 77.2、重大生态环境问题分析 88、生态功能区划 108.1、生态功能区划相关的重要自然和人文环境类型 108.2、生态功能区划背景图编制 128.3、生态功能区划图编制 128.4、生态功能小区说明 138.4.1、顺昌东部中、低山、丘陵林业生态环境和水源涵养生态功能小区(110572101) 138.4.2、顺昌北部、东北部中、低山、丘陵林业生态环境生态功能小区(120472101) 148.4.3、顺昌郭岩山自然保护和重要文化遗产保护生态环境功能小区(120472102) 158.4.4、顺昌西部中、低山、丘陵重要文化遗产和林业生态环境生态功能小区(120472103) 158.4.5、顺昌中部低山、丘陵农业生态环境生态功能小区(120572101) 168.4.6、顺昌南部中、低山水土保持(恢复)生态功能小区(120472104) 178.4.7、顺昌南部中、低山、丘陵林业生态环境和水源涵养生态功能小区(120472105) 188.4.8、顺昌中北部工业环境生态功能小区(120572102) 188.4.9、顺昌华阳山自然保护区和重要饮用水源生态功能小区(120572103) 198.4.10、顺昌西部低山、丘陵农业生态环境和林业生态环境生态功能小区(120572104) 208.4.11、顺昌中部城镇和工业环境生态功能小区(120572105)208.4.12、顺昌元坑矿山生态保护(恢复)生态功能小区(12057106) 21参考资料 23附件一:顺昌县生态环境、服务功能和敏感类型图斑登记表附件二:顺昌县生态功能区划工作实施方案附件三:顺昌县生态功能区划专家审查意见附件四:顺昌县生态功能区划图1、前言生态功能区划是根据区域生态环境要素、生态环境敏感性与生态服务功能空间分异规律,将区域划分成不同生态功能区的过程。其目的是为制定生态保护和建设规划、维护区域生态安全以及资源合理利用和工农业生产布局、区域生态环境保育提供科学依据,并为环境管理部门和决策部门提供管理信息和管理手段。顺昌地处福建西北部,闽江上游富屯溪、金溪汇合处,位于东经11729401181447,北纬263810271204。东北与建瓯相依,东南与南平衔接,南与沙县为邻,西与将乐接壤,西北与邵武毗连,北与建阳交界。东西长74公里,南北宽31公里,全县土地总面积1991.95平方公里。全县辖双溪、水南、元坑、郑坊、大干、埔上、洋墩、仁寿、洋口、际会、建西、大历、岚下、高阳共14个乡(镇),共13个居委会,129个行政村,997个村民小组。2000年末全县总人口为242468人,人口密度为121.7人/平方公里。顺昌资源丰富,被誉为“林海粮仓”、是全国十个“中国竹子之乡”之一,是我省重要林业县和世界重要杉木产区。进入新世纪以来,顺昌确定了“建设具有竞争优势的资源利用型产业为主导的生态经济县”的战略定位,把生态作为产业来保护和经营,实现自然再生产和社会再生产的最佳结合,具有强大的可持续发展后劲。随着经济的发展,顺昌的经济实力迅速增强,进一步调整产业结构,对外开放步伐加快,人民的生活环境、生活条件也同样发生巨大的变化。同时,人们对环境影响的方式及环境的要求也随着不断变化,在这总背景下,在全省的生态功能区划中,顺昌划为闽北闽西山地盆谷生态区建溪流域亚区建溪流域西南部山地生态公益林和可持续林产业协调建设型生态功能区,闽北闽西山地盆谷生态区富屯溪流域亚区富屯溪流域山地生态公益林和可持续林产业协调建设型生态功能区、富屯溪干流河谷与泰宁将乐盆谷地生态农业与城乡协调建设型生态功能区。为此,我们根据顺昌内部不同地域的自然和社会经济差异及其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和要求,根据是生态环境的敏感性和服务功能。同时考虑顺昌生态环境在国家、福建及闽江水源生态保育中的地位和作用,根据全国生态保护纲要提出的划分重要生态功能区、生态良好区和资源开发生态保护和恢复区划分的要求,基本按全国生态功能区划暂行规程以及福建省生态功能区划分类方案与编码系统(暂行)的要求,对全县进行生态功能小区的划分,以便为生态环境的保育、管理及区域产业的合理布局,提供科学依据和空间定位目标。2、工作范围区划工作范围为顺昌县行政界内。3、区划依据(1)福建生态省建设总体规划纲要(2)全国生态环境保护纲要,国务院,2000年11月26日印发,国发200038号(3)生态功能保护区规划编制大纲(试行),国家环保局,环办20028号(4)生态功能区划技术规范(建议稿),全国自然生态保护工作会议文件,2000.3(5)中国21世纪议程,1994.3.25,国务院常务会议通过(6)全国生态示范区建设规划纲要,国家环保局,1995.7.19,环然1995444号(7)福建省可持续发展行动纲要,2000.3.18,闽政2000文81号(8)顺昌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五”计划和远景目标(9)顺昌县生态环境现状调查报告(10)县域生态功能区划办法(11)生态功能区划暂行规程4、目标(1)明确顺昌县生态系统类型的结构及其空间分布特征;(2)明确顺昌县主要生态环境问题成因及其空间分布特征(3)明确生态环境敏感性的分布特征与生态环境高敏感区;(4)评价不同生态系统类型的生态服务功能及其对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作用;(5)提出生态功能区划,明确各生态功能区的生态环境与社会经济功能,生态保育的目标、任务和主要措施。5、区划原则根据生态功能区划的目的,区域生态服务功能与生态环境问题形成机制与区域分异规律,生态功能区划应遵循以下原则:(1)可持续发展原则:生态功能区划的目的是促进资源的合理利用与开发,避免盲目的资源开发和生态环境破坏,增强区域社会经济发杂货内的生态环境支撑能力,促进区域的可持续发展。(2)发生学原则:根据区域生态环境问题、生态环境敏感性、生态服务功能与生态系统结构、过程、格局的关系,确定区划中的主导因子及区划依据。(3)区域相关原则:在空间尺度上,任一类生态服务功能都与该区域,甚至更大范围的自然环境与社会经济因素相关,在评价与区划中,要从全省、流域、全国甚至全球尺度考虑。(4)相似性原则:自然环境是生态系统形成和分异的物质基础,虽然在特定区域内生态环境状况趋于一致,但由于自然因素的差别和人类活动影响,使得趋于内生态系统结构、过程和服务功能存在某些相似性和差异性,生态功能区划是根据区划指标的一致性与差异性进行分区的。但必须注意这种特征的一致性是相对的一致性。不同等级的区划单位各有一致性标准。(5)区域共轭性原则:区域所划分对象必须是具有独特性,空间上完整的自然区域。即任何一个生态功能区是完整的个体,不存在彼此分离的部分。6、区域自然和社会经济概况6.1自然环境顺昌属福建西北山地丘陵区,地处武夷山系杉岭东伸支脉,分别由东北部、西北部和西南部向中部伸延,形成由东北向中部,西北向东部,西南向中部递降的趋势。除东南面外,县境均有千米以上的中山环抱,最高为岚下境内的郭岩山,海拔1383.7米。境内有富屯溪、金溪两条主要河流,汇集于城关向东流入延平的闽江。整个地形是山峦起伏连绵,纵横交错,河谷错综其间,水系发达,切割强烈,地形变化复杂,沿河两岸多河谷盆地。地理轮廓大致是“八山一水一分田”的比例格局。气候属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温暖湿润、雨量充沛、四季分明。全县年均日照时数1716.8小时。年平均气温18.7度,无霜期330天,年平均降雨1648毫米,年平均相对湿度82.25%,夏无酷暑,冬无严寒,适合多种农作物的生长发育。据气象统计资料,顺昌县主导风向西北风,地面风速小,年平均风速1.2m/s,主导风向NNW,风频11.4%,次主导风频NW,频率9.1%,年静风频率41.8%。境内有富屯溪和金溪两条干流和集雨面积大于50平方公里的仁寿溪、高阳溪、麻溪、鹭鹚溪、蛟溪等11条支流,水系发达,水能资源丰富开发潜力大。全县地表水充足,富屯溪、金溪等主要支流多年平均径流量为142.03亿立方米,枯水年94.75亿立方米,平水年138.46亿立方米,人年平均占有地表水资源8492立方米,高于全国、全省的平均水平。全县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为142.0326亿立方米,2000年地表水资源总量20.83亿立方米,地下水资源量5.04亿立方米。土壤主要以红壤为主,还有黄壤、水稻土、紫色土、潮土、草甸土共6个土类,15个亚类,45个土属,42个土种。全县耕地中生产潜力较高的一、二级土壤占51;非耕地以红壤为主,一、二级土壤占99.79。据2000年土地利用现状调查,全县土地总面积为199195.19公顷,其中耕地面积16836.76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8.45%;园地面积9125.63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4.58%;林地面积157827.98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79.23%;居民点及工矿用地3440.95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1.73%;交通用地1462.18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0.73%,水域面积3960.88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1.99%;未利用土地6540.79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3.28%;全县人均土地面积0.82公顷,人均耕地面积0.069公顷。全县林业权属有林地面积15.78万公顷,其中天然林面积4.05万公顷,人工林面积8.10万公顷,毛竹面积3.803万公顷,是全国十大“中国竹子之乡”之一,森林覆盖率77.8。全县活立木蓄积量1229.73万立方米,毛竹立株数7726万根,林木种类1390多种。植被属中亚热带海洋性季风雨常绿阔叶林带。建国初林分面积组成是6阔4针,体现了典型地带性森林。现在的林分面积已逆向演变为7针3阔。森林植被11个群系纲,种类有187科713属1399种,蕨类33科58属106种,裸子植物9科l9属30种,被子植物145科636属1263种。国家一级保护的珍稀树种有6种,主要有樟木、楠木、檫树、三尖杉、红豆杉、银杏等。国家二级保护的珍稀树种有14种,省重点保护的种类有10种。野生动物主要分布在我县天然林、毛竹林、县级自然保护区、小区森林中。全县野生动物116种,国家一级保护的5种,如黄腹角雉、山鸡、华南虎、金钱豹等。国家二级保护的12种,如鸳鸯、角鸡、大灵猫等,省级保护的13种,一般性保护的86种。顺昌境内矿产资源丰富,已探明有色金属、非金属25个矿种,127个矿点,主要有石灰石、花岗岩、高岭土、铅锌矿、蛇纹石、萤石等,其中石灰石储量最大,达2.77亿吨。顺昌拥有雄伟绚丽的奇山秀水,悠久灿烂的传统文化以及多姿多彩的风土人情,它们共组成了品类众多、独具特色的旅游资源,境内华阳山、宝山、百座僧侣墓葬群等风景名胜。华阳山风景区占地约5平方公里,动植物资源丰富,风景以瀑布、奇洞、怪石见胜,有“中华生态藤园”的美誉。宝山峭拔秀丽,奇松、怪石、日出、云海、佛光堪称“五绝”,宝山寺2001年被列入第五批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其元代仿木石构建筑为全省唯一、全国罕见。6.2社会经济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九五”期间顺昌县国民经济和社事业取得了快速的发展。2002年全县国内生产总值191870万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9.0,人均国内生产总值8368元。其中:第一产业完成增加值47411万元,增长3.4;第二产业完成增加值62193万元,增长12.8;第三产业完成增加值82266万元,增长9.7。三项产业的结构比为24.7:32.4:42.9,三项产业对GDP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10.0%、44.8%、45.2%,分别拉动GDP增长0.9、4.0和4.1个百分点。产业结构调整为24.7:32.4:42.9。与上年对比,第一产业下降1.6个百分点,二、三产业比重分别上升1.1和0.5个百分点。全年农林牧渔总产值达73662万元,占工农业总产值的29.7%。(其中:农业产值34588万元,占46.92;林业产值9365万元,占12.71;牧业产值12656万元,占17.18;渔业产值17053万元,占23.15)。城乡居民收入增加,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据城镇住户抽样调查,2002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432元,增长11.9。人均消费支出4824元,增长4.6。其中:食品支出2008元,占消费性支出比重为41.6%。据农村住户抽样调查,2002年农民人均纯收入达3442元,比上年增长6.2。人均生活消费支出2297元,其中:食品支出1174元,占消费支出比重为51.1。年末城乡居民储蓄存款128803万元,比年初增加7069万元。在经济不断发展的同时,顺昌县的科教文卫等各项社会事业也得到协调发展。文化事业稳步发展。2002年末共有广播电视设施201个,卫星地面接收站200座,电视差转台1个,广播人口综合覆盖率98.02,电视人口综合覆盖率98.02。全县有文化馆15个,公共图书馆、博物馆、电影院等文化设施齐全。 教育事业继续发展。2002年全年普通中学招生6081人,比上年增招383人,在校生16901人;职业中学招生510人,增招72人,在校学生1124人;小学招生3207人,在校学生23859人,幼儿园在园幼儿4273人。小学毕业生升学率100,初中毕业生升学率60.10,高校录取人数712人。卫生事业不断进步。2002年末全县共有卫生医疗机构149个,床位672张,卫生技术人员960人。在卫生机构中,医院2个,乡镇卫生院13个,村卫生所114个,各乡镇有医院或卫生院,村村有卫生所。7、生态环境保育建设和重大生态环境问题分析7.1生态环境保育和建设成绩建国以来,顺昌在生态环境保护保育和建设方面做了许多有成效的工作,主要有:(1)封山育林,保护自然资源。至1998年封山育林小区1840个,总面积1.77万公顷,占全县林地面积11.59%;停止批采阔叶林,大力发展毛竹生产,强化自然生态资源保护。森林覆盖率从1953年的53%提高到2002的77.8%,国道、省道和金溪、富屯溪沿岸得到绿化。(2)积极探索生态农业模式。实行“山顶戴帽、山腰种果、山脚种稻”梯度开发,推广“猪沼果”生态模式,发展“稻萍鱼”立体种植,培育“稻稻菜”、“瓜稻菜”多熟轮作,水体混养,综合利用,大力发展绿色食品,建成国家商品粮基地项目18个。(3)建有各类水利工程2215处。其中蓄水工程67处,引水工程2038处,提水工程110处,建成防洪堤6.76公里,共有小(一)型水库5个,小(二)型水库7个,拥有大小水电站95处195台机组,装机容量7.21万kw,年发电量3亿度,供电量4亿度。(4)大力推进城乡炊事能源结构调整。居民炊事能耗,城镇以电和液化气为主,气化普及率达92%以上,占全县用户的20.76%;农村以烧薪材为主,辅以沼气、电、液化气等清洁能源,农村清洁能源占全县用户的11.77%。(5)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1998年全县规划4个县级保护区、46个自然保护小区,生物多样性保护区面积达16.4万亩。(6)加大生态功能区保护。已划定生态公益林48.4万亩,组建了205人的生态公益林护林队伍,设立大小护林碑牌1035个。建立生态功能保护区、小区50个(保护区3个,小区47个)。(7)大力开展农业生态试点县和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建设。将全县区划分为高山木竹菌生态区、半高山粮果牧生态区和沿河综合型生态区,重点建设生态农业、生态林业、生态工业、生态城镇、生态旅游、自然保护区和生态恢复等七个方面环境保护工程。(8)划定规模化畜禽养殖场规划布局和生活饮用水源保护区。根据我县实际情况,科学引导规模化畜禽养殖业的健康发展,划定了禁养区、禁建区和适养区。对位于禁养区和禁建区内现有的规模化畜禽养殖场进行限期治理或搬迁。在生活饮用水源保护方面,划定了水南水厂和北门水厂的一级保护区和二级保护区,并制定规范性文件,加强对生活饮用水源保护区的监督和管理。7.2重大生态环境问题分析根据顺昌自然环境能特征、社会经济发展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和对生态环境的要求,需要特别关注如下问题:(1)农业基础设施薄弱和水土流失问题以农田路、水利、农田防护林网为代表的农业基础设施还比薄弱,全县农田基本上还没有建立合理的排灌系统,泉水以串灌为主,大部分山垅田没有三沟(防洪沟、排水沟、灌溉沟)设置,造成地下水位高,土壤还原性强,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较差。山地林果茶园的水土流失较严重,主要是由于造林方式和果茶园生产措施的不当造成的。在造林方法上采用先炼山,后开垦整地,挖穴栽苗,每遇梅雨季节,降雨量大,一经暴雨,地表径流量大,造成山洪爆发、水土流失。果茶园生产上由于中耕除草,秋冬深翻后,没有大面积采取保护、套种等防护设施,雨水的冲刷使表土流失,造成地力下降。因此在山地开发上,应注重开发与保护相结合,工程措施和生物措施相结合,提高水土保持的能力。(2)矿产资源开发与保护问题全县开发利用矿种10种,占已发现矿种的60%,总体结构不合理,某些重要矿种占总产值比重大,如石灰岩占了总产值的34.7%。由于地堪工作投入不足,导致目前市场较紧缺的矿种开发力度不大,影响了矿业经济的发展。目前全县仅石灰岩开发具有一定规模,其余均为小规模的民营个体矿业,资源浪费严重,经济效益有待提高。明显表现有紫砂土、蛇纹岩、萤石、铅锌矿销售原矿而深加工作滞后,科技含量低,境内除洋菇山、其科等地石灰岩、粘土矿产外,其它地区矿产堪查工作程度均较低,部分矿种储量消耗与储量增长不平衡,更多的矿种未经勘探就开采,未能做到“难易兼采、贫富兼采、大小兼采和远近兼采”的原则,造成了较严重的资源浪费。矿产资源开发缺乏系统规划,矿业开发尚未充分纳入法制轨道。在矿山开发中保护环境意识弱,往往先开采后治理,从而造成水土流失,生态环境遭破坏。矿坑回填、复垦率不高,地质灾害监测不足,矿渣、废渣堆放、污水排放不规范等,引起一系列矿业生态环境问题和地质灾害问题,给国民经济建设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4)森林结构不合理和天然林逐年减少问题森林面积中,人工纯林多,占75.9%,混交林仅占24.1%,森林植被单纯。林分年龄龄组结构上近成过林面积小,蓄积量少,幼壮林面积大,蓄积量大,除了抚育间伐,可采伐资源不大,持续经营不易解决。在现有环境条件下,天然林是生态林业的主体。由于建国以来,过量采伐天然林,天然林从1953年的110万亩减少到2000年的57.5万亩。大量采伐天然林,发展杉木、毛竹、果树,使得杉木面积从1953年的21.8万亩发展到2000年的78.4万亩,毛竹林从1953年的20.3万亩发展到2000年的55.3万亩,是造成天然林面积减少重要原因之一。许多原生状态的以阔叶林为主体的许多珍贵稀有树种被采伐,而针叶纯林已形成主导地位占乔木林分的66.7%,造成珍稀野生动物、植物数量减少,森林生态逆向演替,森林生态功能脆弱,给实施生态林业示范区建设,优化生态环境带来影响。(5)工业企业污染、农村面源污染和居民生活污染控制和治理问题。1996年以来,顺昌县通过取缔关停“15小”, 开展闽江流域水环境综合整治和水泥粉尘业污染整治,实施“一控双达标”工作等,加大了污染源治理的力度,省、市、县级重点工业污染源全部实现达标排放,环境质量得以明显的提高。但这仅为部份污染因子达标的低水平达标排放,现今尚有一部份工业企业不做到全部污染因子达标排放,因而造成了局部环境污染,今后需要实施再提高工程,在“十五”期间做到全面达标排放。以畜牧养殖业污染为主的农村面源污染未能得到全面治理,也造成局部污染。必须大力开展规模化畜禽养殖场污染综合治理,推行生态养殖,综合利用,变废为宝,全面实现畜禽养殖业的达标排放。在居民生活污染方面,城区生活污水量占总废水排放量的40,生活污水中COD排放量占总排放量的79,生活污水中BOD5排放量占总排放量的92.7,生活污染源污染负荷比为88.79。因此,城区生活污水是水体的主要污染源,今后治理生活废水是工作的重点。8、生态功能区划8.1生态功能区划相关的重要自然和人文环境类型根据福建省生态功能区划重要环境类型分类系统,顺昌县生态功能小区划分中涉及的重要自然和人文环境,与生态有关设施及环保设施有如下类型(编码系统按省分类系统试行方案):100 重要生态功能区环境130 重要水文和水资源调蓄环境131 重要水系和水库的水源涵养环境133 重要饮用水源集水地134 重要饮用水源水体140 坡地水土流失和地质灾害危害区和敏感环境141 水土流失敏感区142 地质灾害敏感区143 水土流失危害区160 重要背景景观或特殊景观元素161 重要江河干流重山景观162 重要水库库沿重山景观163 重要交通干线视域景观164 重要城镇视域景观165 重要自然与人文遗迹200 生态良好区环境210 自然保护区214 自然保护小区240 风景名胜区260 良好农业环境261 受污染较少的成片农业区263 绿色食品生产基地300 资源开发利用生态影响环境310 产业污染影响环境312 规模化养殖场314 港口、工业和城镇排水污染影响的环境315 大气污染影响环境320 矿山和工程建设生态破坏区和可能破坏区321 矿山和工程建设生态破坏区330 旅游生态影响区350 城镇建成区和规划区360 生态公益林区400 景观生态廊道和生态保护设施410 重要交通干线420 防洪堤坝430 水库500 重要区域性环境污染治理设施510 污染处理设施511 污水处理厂520 垃圾处理场522 垃圾无害化处理厂8.2生态功能区划背景图编制依照上述分类系统和有关部门提供的资料和图件,经过野外校核,把上述重要生态功能环境的分布区综合编绘在1/10万地形图上,编绘成生态功能区划的背景图。背景图上每一图斑均按类型编码,一个类型分布在不连续区域上的,在末2位编出顺序码。其中生态公益林与水土流失区、自然保护区、饮用水源集水区有重叠,用专门符号标出;重要自然与人文遗迹、规模化养殖场、水库、污水处理厂和垃圾无害化处理厂等,因面积太小,用非比例点状符号标出;堤坝、绿色交通干线等线状类型用非比例线状符号标出。8.3生态功能区划图编制在全省生态功能区划的三级区中,顺昌县所属位置是:一级区:闽北闽西山地盆谷生态区二级区:建溪流域亚区、富屯溪流域亚区三级区:建溪流域西南部山地生态公益林和可持续林产业协调建设型生态功能区、富屯溪流域山地生态公益林和可持续林产业协调建设型生态功能区、富屯溪干流河谷与泰宁将乐盆谷地生态农业与城乡协调建设型生态功能区。在生态功能区划背景图的基础上,根据顺昌各类生态功能的分布区的集散状况,根据省生态功能区划中顺昌所属生态功能区定位(1105、1204、1205),按区划原则,确定出各区域的主导功能,划出第四级生态功能小区及其界线,编制生态功能区划图。生态功能小区用9位码标识,14位码为省生态功能区划的一、二、三级区的编码,其中第1位码为生态区,第2位码为生态亚区,第3、4位码为生态功能区;第5、6、7位码为县(市、区)行政编码,顺昌的编码为721;第8、9位码是县域内的生态功能小区编码,顺昌共分13个生态功能小区。8.4生态功能小区说明8.4.1 顺昌东部中、低山、丘陵林业生态环境和水源涵养生态功能小区(110572101)范围:顺昌东部高阳乡全境,面积236.5平方公里。生态环境特点:这一小区位于顺昌县东部,与南平市延平区、建瓯市交界,下辖13个行政村和1个良种场,总人口2.21万人,人口密度为93.4人/平方公里。境内高阳溪发源于建瓯鹞子岩,经建瓯的房道、七道、赤岐进入高阳、振科、大榜,又流入建瓯仁墩,在房村口汇入建溪。在顺昌境内有大外溪、花桥溪、小筒溪等分支流,流域面积262平方公里,河长31公里,建有贡桥和历口两个水电站,装机容量690千瓦。该区全年气候温和,雨量充沛,森林覆盖率达75%。地层岩性以紫红色砂砾岩为主,矿产资源丰富,主要有铁矿、铅锌矿、黄铜矿、紫色页岩、花岗岩等。其中铅锌矿矿体具有一定规模,尚见金属Pb及重砂异常,成矿条件较好。本区是全县毛竹的主要产区,主要产品有清水笋、活性炭、麻将席、竹筷等竹木制品,盛产柑桔、笋干、竹荪等农副土特产品。主导功能:林业生态辅助功能:水源涵养生态建设和保育方向:(1)重点:加强林业生态公益林管护(36025,3602836030),实施天然林保护项目,采取封山育林,人工促进天然林更新,促进林业生态的形成。(2)其他相关任务:做好禹溪伐木场木源(14107)的水土流失治理,采取有效措施,恢复土壤植被。8.4.2 顺昌北部、东北部中、低山、丘陵林业生态环境生态功能小区(120472101)范围:顺昌北部、东北部仁寿镇全境,洋墩东部、岚下大部、际会东北部、大历东部,面积332.8平方公里。生态环境特点:小区位于顺昌县北部、东北部,东与建瓯交界,西与邵武相连,北与建阳接壤,总面积332.8平方公里。该区森林资源丰富,森林覆盖率高,木材总蓄积量大,毛竹立竹资源丰富,水力资源充沛,是水产养殖难得的优质水资源。发源于建阳与顺昌交界之华阳山的仁寿溪在境内流域面积达19.3平方公里,且有桂溪、江村溪等分流汇入。华家山海拔1115米,丛横几十华里,山高林密。笔架山自然保护小区与华家山一脉相连,海拔1039米,闽书说:“山顶有怪石,垒砢如龙头”。境内矿产品种多、范围广,现已探明铅锌矿、金矿、高岭土、花岗岩等有色金属和非金属矿资源。主导功能:林业生态辅助功能:水源涵养生态建设和保育方向:(1)重点:封山育林,加强天然林的管护(36009,36032,36035,36040,36044);加大执法力度,打击盗砍滥伐违法行为,切实保护好现有的动植物资源,保护物种资源的完整性和多样性。(2)其他相关任务:加大上白饶墩水土流失治理(14108),加快城镇环境综合整治,美化城镇环境,努力提高城镇建成区(35006)品位。8.4.3 顺昌郭岩山自然保护和重要文化遗产保护生态功能小区(120472102)范围:顺昌东北部岚下乡郭城村及洋墩乡东北部分地区,面积约17.78平方公里。生态环境特点:郭岩山位于岚下乡郭城村,分布有震旦系变质岩、白垩系凝灰岩、侏罗系砂岩、流纹岩及燕山期花岗岩。主峰海拔1383.7米,为全县最高峰。山上多灌木,连片成林;山腰多杉树、松树、毛竹,生产笋、菇。郭岩山自然保护区文物古迹颇多,有汉代炼丹遗址、和尚殡殓石塔、圆月池、古井,井中有杉木一截,历久不朽,民国版建瓯县志云:“为汉唐时物”。等。主峰的青元寺,始建于汉,重建于明、清。紫云寺、古佛庵建山两腰,其中紫云寺始建于后梁开平四年,建筑雄伟,为县文物保护单位;古佛庵曾发生过具有历史纪念意义的古佛庵战斗。其地势险峻,风景秀丽,气候宜人,是顺昌避暑、游览胜地。主导功能:自然保护区辅助功能:重要文化遗产保护生态保育和建设方向:(1)重点:在景区建设过程中应充分注重生态保护,加大郭岩山天然林的保护(36007),有效保护郭岩山自然保护区(21001)内的野生动植物资源和生物多样性。(2)其他相关任务:建立长效机制,切实保护郭岩山紫云寺(16502)等历史文物古迹,逐步完善郭岩山风景区(24001)的配套设施建设,树立旅游龙头品牌,推动旅游业的发展。8.4.4 顺昌西部中、低山、丘陵重要文化遗产和林业生态环境生态功能小区(120472103)范围:干山、土垄、武坊、甲头、慈悲等大干镇西北部地区,面积约为125.63平方公里。生态环境特点:这一小区位于顺昌县西北部,与邵武、将乐交界,辖5个行政村,山多地少,林业产业比重大。地层岩性以灰黑色粉砂岩,砂质泥岩为主,夹炭质页岩及薄煤层,厚度100米。境内有天然林游览胜地宝山和七台山。宝山海拔1304米,距县城为30公里,是第二高峰,面积约11平方公里。多奇峰,异石、洞穴,景色壮丽;盛产毛竹、红菇;有元代古庙,梁柱椽瓦皆石为之,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七台山海拔1282米,属于新华夏系经向构造闽北隆起区。以前震旦系变质岩、西侏罗系沉积岩为多。有唐代古庙,建筑雄伟;庙门前石刻“七台名山”四字,刚劲有力;摩崖石刻较多,刻功精湛;杉、松、竹极为丰富。主导功能: 重要文化遗产辅助功能:林业生态生态保育和建设方向:(1)重点:加强天然林的管育(3600136003,36024,36039),强化宝山风景区(24002)和七台山旅游生态影响区(33006)的景区建设和重点景观保护。(2)其他相关任务:合理开发和综合利用土地资源,建设慈悲、武坊、干山等高山木竹菌生态农业区(26101,26102,26104)。8.4.5 顺昌中部低山、丘陵农业生态环境生态功能小区(120572101)范围:顺昌中部洋墩、埔上、际会、大历、洋口、建西等中部大部分地区,面积约为537.1平方公里。生态环境特点:该小区位于顺昌中部,气候温和,物产资源丰富,山峦起伏,溪流丛横,水源充裕、水质良好。山地海拔大多在250米以下,年平均气温18.5度,降雨量1850毫米,无霜期310天,良好的气候条件,土地肥沃,适合各类农作物的生长。境内蕴藏大量的瓷土、花岗岩、萤石矿、石英矿等,其中萤石矿,矿石质量好,矿体分布于变质岩与花岗岩接触处的北东向断裂构造中,已探明经济基础储量(CaF2)105万吨;林木蓄积量大,年供商品材丰富,毛竹林资源优势明显,年供商品竹量大。主导功能:农业生态辅助功能:林业生态生态保育和建设方向:(1)重点:管护现有的天然林资源(36027,36031,360,33,36047),加大树种更新改造,促进野生动植物资源的保护。(2)其他相关任务: 做好水土流失治理工作(14202),建设半高山粮果牧农业生态区(26108,26109)。8.4.6 顺昌南部中、低山水土保持(恢复)生态功能小区(120472104)范围:顺昌县洋口镇田坪、谢坊、大坪等南部地区,面积约57平方公里。生态环境特点:该区位于顺昌县城东南部洋口镇境内,有公路和主干公路相接,交通尚为方便。小区内山峦起伏,矿产资源丰富,主要矿产有石灰岩、白云、粘土及铅锌等。其中石灰岩广泛分布于其科、沙坪、东坑三地,均产于船山栖霞组中,质纯,可作为化肥、水泥、玻璃溶剂原料,其科、沙坪二处探明经济基础储量为765万吨、1483万吨,是全县最大的石灰岩矿资源储量。同时因受石灰岩矿开采的影响,森林植被破坏严重,水土流失现象较为普遍。主导功能:水土保持生态保育和建设方向:(1)重点:重点加强大坪地区的水土流失治理(14303),加大矿山的综合整治(32102),采取及时回填,植树造林等措施,恢复森林地表植被。规范规模开采,制止乱开采、随意开采等。(2)其他相关任务:抓好大坪,狮峰山的生态公益林管护(36021,36022),保护当地林业生态环境。8.4.7 顺昌南部中、低山、丘陵林业生态环境和水源涵养生态功能小区(120472105)范围:顺昌南部郑坊乡全境及元坑镇的光地、赖源等地区,面积约168.52平方公里。生态环境特点:该区地处顺昌县南部山区,与沙县、将乐两地毗邻,现辖9个行政村,总人口约1.1万人,人口密度为65.27人/平方公里,人口相对稀少。小区属半丘陵地貌,全境海拔在300800米之间;属亚热带海洋季风气候,四季分明,温暖湿润,雨量充沛;年平均气温12.4度,极端气温-7度,全年降雨量1760毫米左右,无霜期330天以上。境内资源丰富,物产富饶素有“竹山林海”的美称。盛产杉、松、杂等木材,更不乏珍贵稀有的红豆杉、楠木等,木材蓄积量81万立方米,每年可提供2万立方米商品材,年产毛竹33万根以上。已探明的主要矿产有花岗岩、高岭土、钾长石等。同时也是全县粮食重点生产基地。主导功能:林业生态辅助功能:水源涵养生态保育和建设方向:(1)重点:严格控制天然林、阔叶林采伐,封山育林(3601636019,36037,36045,36046),加大自然保护小区内现有的动植物资源的完整性和多样性的力度。(2)其他相关任务:做好院尾水库、光地水库(43002,43005)库区周围的植被保护,防止水土流失,封山育林,涵养水源。8.4.8 顺昌中北部工业环境生态功能小区(120572102)范围:大干镇东部、埔上镇西南和水南镇北部地区,面积约152.1平方公里。生态环境特点:该小区位于顺昌中北部,属半丘陵地貌,气候温和,物产丰富,年平均气温17度,降雨量1750毫米,无霜期300天。这里是我县主要的工业集中区之一,集中了大部分的工业企业,乡镇企业比重较大,产业分布以化工、金属和非金属矿冶炼为主。鹰厦铁路、316国道穿境而过,铁路、公路、水路三线通畅,交通便利,运输方便快捷。本区在顺昌的规划中属于次中心城市发展区,人口相对稠密,城镇化水平发展很快,由于工业企业较为发达,而治污设施又跟不上,因而污染相对较重,污染的治理和控制具有重要意义。主导功能:工业环境生态保育和建设方向:(1)重点:加大污染源治理的力度,狠抓大气污染影响区(31501,31502)和工业污水排放影响区(31401)内的工业污染源治理,努力改善和提高区域环境质量。高标准起点规划和建设生态城镇与工业区(35003,35004)。(2)其他相关任务:加强生态环境建设,采取有力措施,最大限度防治地质灾害(14101),减轻影响损失。加强长富六牧(31201)的生态环境综合整治,综合利用,变废为宝,有效治理规模畜禽养殖粪便污染,建设半高山粮果牧农业生态区和沿河综合型农业生态区。8.4.9 顺昌华阳山自然保护区和重要饮用水源生态功能小区(120572103)范围:元坑东部、水南东北布及双溪北部地区,面积约为76平方公里。生态环境特点:这一小区地处顺昌中部,全年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山清水秀,森林资源丰富,植被保护相对较好。地层岩石以侏罗系下统梨山组为主,岩性下段为中粗粒砂岩,上段以粉砂岩为主。华阳山风景区是靠近县城的休闲娱乐的旅游胜地。海拔954米,九龙、华阳峰峦相连。山上基本保持原始状态,景色特异,奇花异草、古数老藤随处可见,巧石怪洞,流泉飞瀑让人留连忘返。合掌岩距离城关2.5公里,是我县四大名胜之一。山上林木葱郁,景色秀丽,形象奇特,有自然景点30多处。主导功能:饮用水源辅助功能:旅游生态环境生态保育和建设方向:(1)重点:加强华阳山、合掌岩自然保护区(21003,21004)的监督管理,切实保护林业生态环境和野生动植物资源。强化北门水库库区(21411)的水源涵养和植被保护。(2)其他相关任务: 加强华阳山风景区(24003)的景区建设和环境保护,保护风景区内的生态环境和重点景观。8.4.10 顺昌西部低山、丘陵农业生态环境和林业生态环境生态功能小区(120572104)范围:元坑大部分地区,面积约为154.9平方公里。生态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