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定华 工程力学课后答案.pdf_第1页
张定华 工程力学课后答案.pdf_第2页
张定华 工程力学课后答案.pdf_第3页
张定华 工程力学课后答案.pdf_第4页
张定华 工程力学课后答案.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张定华 工程力学课后答案.pdf.pdf 免费下载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一章 静力学基本概念 1 1 解 F F F Fx F Fy y Fxi i Fy yj j F F1 1000N 1000Cos30 i i 1000Sin30 j j F F2 1500N 1500Cos90 i i 1500Sin90 j j F F3 3000N 3000 Cos45 i i 3000Sin45 j j F F4 2000N 2000 Cos60 i i 2000Sin60 j j 1 2 因为前进方向与力 FA FB之间均为45 夹角 要保证二力的合力为前进方向 则必须 FA FB 所 以 FB FA 400N 1 3 解 MO F Fl 解 MO F 0 解 MO F Flsin 解 MO F Flsin 解 MO F Fa 解 MO F F l r 解 1 4 解 1 5 解 1位置 MA G 0 2位置 MA G Glsin 3位置 MA G Gl 1 6 解 MO Fn Fncos D 2 75 2N m 1 7 1 8 第二章 平面力系 2 1 2 1 力系简化力系简化 解 1 主矢大小与方位 F Rx Fx F1cos45 F3 F4cos60 100Ncos45 200N 250cos60 395 7N F Ry Fy F1sin45 F2 F4sin60 100Nsin45 150N 250sin60 295 8N 2 主矩大小和转向 MO MO F MO F1 MO F2 MO F3 MO F4 m 0 F2 0 3m F3 0 2m F4sin60 0 1m F 0 1m 0 150N 0 3m 200N 0 2m 250Nsin60 0 1m 50N 0 1m 21 65N m 向 O 点的简化结果如图所示 2 2起吊重量起吊重量 解 根据 O 点所能承受的最大力偶矩确定最大起吊重量 G 0 15m 5kN m G 33 33kN 2 32 3求支架的力求支架的力 A 图 解 1 取销钉 A 画受力图如图所示 AB AC 杆均为二力杆 2 建直角坐标系 列平衡方程 Fx 0 FAB FACcos60 0 Fy 0 FACsin60 G 0 3 求解未知量 FAB 0 577G 拉 FAC 1 155G 压 B 图 解 1 取销钉 A 画受力图如图所示 AB AC 杆均为二力杆 2 建直角坐标系 列平衡方程 Fx 0 FAB FACcos60 0 Fy 0 FACsin60 G 0 3 求解未知量 FAB 0 577G 压 FAC 1 155G 拉 C 图 解 1 取销钉 A 画受力图如图所示 AB AC 杆均为二力杆 2 建直角坐标系 列平衡方程 Fx 0 FAB Gsin30 0 Fy 0 FAC G cos30 0 3 求解未知量 FAB 0 5G 拉 FAC 0 866G 压 D 图 解 1 取销钉 A 画受力图如图所示 AB AC 杆均为二力杆 2 建直角坐标系 列平衡方程 Fx 0 FAB sin30 FAC sin30 0 Fy 0 FAB cos30 FACcos30 G 0 3 求解未知量 FAB FAC 0 577G 拉 2 42 4约束力约束力 解 1 取圆柱 A 画受力图如图所示 AB AC 绳子拉力大小分别等于 G1 G2 2 建直角坐标系 列平衡方程 Fx 0 G1 G2cos 0 Fy 0 FN G2sin G 0 3 求解未知量 2 52 5求滚轮求滚轮 A A B B 所受到的压力所受到的压力 解 1 取翻罐笼画受力图如图所示 2 建直角坐标系 列平衡方程 Fx 0 FNA sin FNB sin 0 Fy 0 FNA cos FNB cos G 0 3 求解未知量与讨论 将已知条件 G 3kN 30 45 分别代入平衡方程 解得 FNA 2 2kN FNA 1 55kN 有人认为 FNA Gcos FNB Gcos 是不正确的 只有在 45 的情况下才正确 2 62 6求求 ABAB 和和 ACAC 所受的力所受的力 A 图 解 1 取滑轮画受力图如图所示 AB AC 杆均为二力杆 2 建直角坐标系如图 列平衡方程 Fx 0 FAB Fsin45 Fcos60 0 Fy 0 FAC Fsin60 Fcos45 0 3 求解未知量 将已知条件 F G 2kN 代入平衡方程 解得 FAB 0 414kN 压 FAC 3 15kN 压 B 图 解 1 取滑轮画受力图如图所示 AB AC杆均为二力杆 2 建直角坐标系如图 列平衡方程 Fx 0 FAB FACcos45 Fsin30 0 Fy 0 FACsin45 Fcos30 F 0 3 求解未知量 将已知条件 F G 2kN 代入平衡方程 解得 FAB 2 73kN 拉 FAC 5 28kN 压 2 72 7求挡板所受的压力求挡板所受的压力 解 1 取两圆管画受力图如图所示 2 建直角坐标系如图 列平衡方程 Fx 0 FN cos30 Gsin30 Gsin30 0 3 求解未知量 将已知条件 G 4kN 代入平衡方程 解得 F N 4 61kN 若改用垂直于斜面上的挡板 这时的受力上图右 建直角坐标系如图 列平衡方程 Fx 0 FN Gsin30 Gsin30 0 解得 F N 4kN 2 82 8求支座求支座 A A B B 处的约束力处的约束力 A 图 解 1 取 AB 杆画受力图如图所示 支座 A B 约束反力构成一力偶 2 列平衡方程 Mi 0 15kN m 24kN m FA 6m 0 3 求解未知量 FA 1 5kN FB 1 5kN B 图 解 1 取 AB 杆画受力图如图所示 支座 A B 约束反力构成一力偶 2 列平衡方程 Mi 0 FA lsin45 F a 0 3 求解未知量 C 图 解 1 取 AB 杆画受力图如图所示 支座 A B 约束反力构成一力偶 2 列平衡方程 Mi 0 20kN 5m 50kN 3m FA 2m 0 3 求解未知量 FA 25kN FB 25kN 2 92 9求螺栓求螺栓 A A B B C C D D 所受的力所受的力 解 螺栓 A B 受力大小 1 取电动机画受力图如图所示 螺栓 A B 反力构成一力偶 2 列平衡方程 Mi 0 M FA a 0 3 求解未知量 将已知条件 M 20kN m a 0 3m 代入平衡方程 解得 FA FB 66 7kN 螺栓 C D 受力大小 1 取电动机和角架画受力图如图所示 螺栓 C D 反力构成一力偶 2 列平衡方程 Mi 0 M FC b 0 3 求解未知量 将已知条件 M 20kN m b 0 6m 代入平衡方程 解得 FC FD 33 3kN 2 102 10求连杆求连杆 ABAB 所受的力所受的力 解 求连杆 AB 受力 1 取曲柄 OA 画受力图如图所示 连杆 AB 为二力杆 2 列平衡方程 Mi 0 M1 FAB OAsin30 0 3 求解未知量 将已知条件 M1 1N m OA 0 4m 代入平衡方程 解得 FAB 5N AB 杆受拉 求力偶矩 M2的大小 1 取铰链四连杆机构 OABO1画受力图如图所示 FO和 FO1构成力偶 2 列平衡方程 Mi 0 M1 M2 FO O1B OAsin30 0 3 求解未知量 将已知条件 M1 1N m OA 0 4m O1B 0 6m 代入平衡方程 解得 M2 3N m 2 112 11求钢绳拉力求钢绳拉力 F F 和和 A A B B 的反力的反力 解 1 取上料小车画受力图如图所示 2 建直角坐标系如图 列平衡方程 Fx 0 F Gsin 0 Fy 0 FNA FNB Gcos 0 MC F 0 F d e FNA a FNB b 0 3 求解未知量 将已知条件 G 240kN a 1m b 1 4m e 1m d 1 4m 55 代入平衡方程 解得 FNA 47 53kN FNB 90 12kN F 196 6kN 2 122 12求立柱求立柱 A A 端的约束反力端的约束反力 解 1 取厂房立柱画受力图如图所示 A 端为固定端支座 2 建直角坐标系如图 列平衡方程 Fx 0 q h FAx 0 Fy 0 FAy G F 0 MA F 0 q h h 2 F a MA 0 3 求解未知量 将已知条件 F 60kN q 2kN m G 40kN a 0 5m h 10m 代 入平衡方程 解得 FAx 20kN FAy 100kN MA 130kN m 2 132 13求图示梁的支座反力求图示梁的支座反力 A 图 解 1 取梁 AB 画受力图如图所示 2 建直角坐标系 列平衡方程 Fx 0 FAx Fcos45 0 Fy 0 FAy Fsin45 FNB 0 MA F 0 Fsin45 2m FNB 6m 0 3 求解未知量 将已知条件 F 6kN 代入平衡方程 解得 FAx 4 24kN FAy 2 83kN FNB 1 41kN B 图 解 1 取梁 AB 画受力图如图所示 2 建直角坐标系 列平衡方程 Fx 0 FAx Fcos30 0 Fy 0 FAy q 1m Fsin30 0 MA F 0 q 1m 1 5m Fsin30 1m MA 0 3 求解未知量 将已知条件 F 6kN q 2kN m 代入平衡方程 解得 FAx 5 2kN FAy 5kN MA 6kN m C 图 解 1 取梁 AB 画受力图如图所示 因无水平主动力存在 A 铰无水平反力 2 建直角坐标系 列平衡方程 Fy 0 FA q 2m FB 0 MA F 0 q 2m 2m FB 3m M 0 3 求解未知量 将已知条件 q 2kN m M 2kN m 代入平衡方程 解得 FA 2kN FB 2kN D 图 解 1 取梁 AB 画受力图如图所示 2 建直角坐标系 列平衡方程 Fx 0 FAx q a 0 Fy 0 FAy 0 MA F 0 q a 0 5a MA 0 3 求解未知量 将已知条件 q 2kN m M 2kN m a 1m 代入平衡方程 解得 FAx 2kN FAy 0 MA 1kN m E 图 解 1 取梁 AB 画受力图如图所示 因无水平主动力存在 A 铰无水平反力 2 建直角坐标系 列平衡方程 Fy 0 FA q a FB F 0 MA F 0 q a 0 5a FB 2a M F 3a 0 3 求解未知量 将已知条件 F 6kN q 2kN m M 2kN m a 1m 代入平衡方程 解得 FA 1 5kN FB 9 5kN F 图 解 1 取梁 AB 画受力图如图所示 2 建直角坐标系 列平衡方程 Fx 0 FA FBx 0 Fy 0 FBy F 0 MB F 0 FA a F a M 0 3 求解未知量 将已知条件 F 6kN M 2kN m a 1m 代入平衡方程 解得 FA 8kN FBx 8kN FBy 6kN G 图 解 1 取梁 AB 画受力图如图所示 2 建直角坐标系如图 列平衡方程 Fx 0 FAx FBsin30 0 Fy 0 FAy F FBcos30 0 MA F 0 F a FBsin30 a FBcos30 2a M 0 3 求解未知量 将已知条件 F 6kN M 2kN m a 1m 代入平衡方程 解得 FB 3 25kN FAx 1 63kN FAy 3 19kN H 图 解 求解顺序 先解 CD 部分再解 AC 部分 解 CD 部分 1 取梁 CD 画受力图如图所示 2 建直角坐标系 列平衡方程 Fy 0 FC F FD 0 MC F 0 F a FD 2a 0 3 求解未知量 将已知条件 F 6kN 代入平衡方程 解得 FC 3kN FD 3kN 解 AC 部分 1 取梁 AC 画受力图如图所示 2 建直角坐标系 列平衡方程 Fy 0 F C FA FB 0 MA F 0 F C 2a FB a 0 3 求解未知量 将已知条件 F C FC 3kN 代入平衡方程 解得 FB 6kN FA 3kN 梁支座 A B D 的反力为 FA 3kN FB 6kN FD 3kN I 图 解 求解顺序 先解 CD 部分再解 ABC 部分 解 CD 部分 1 取梁 CD 画受力图如上左图所示 2 建直角坐标系 列平衡方程 Fy 0 FC q a FD 0 MC F 0 q a 0 5a FD a 0 3 求解未知量 将已知条件 q 2kN m a 1m 代入平衡方程 解得 FC 1kN FD 1kN 解 ABC 部分 1 取梁 ABC 画受力图如上右图所示 2 建直角坐标系 列平衡方程 Fy 0 F C FA FB F 0 MA F 0 F C 2a FB a F a M 0 3 求解未知量 将已知条件 F 6kN M 2kN m a 1m F C FC 1kN 代入平衡方程 解得 FB 10kN FA 3kN 梁支座 A B D 的反力为 FA 3kN FB 10kN FD 1kN J 图 解 求解顺序 先解 IJ 部分 再解 CD 部分 最后解 ABC 部分 解 IJ 部分 1 取 IJ 部分画受力图如 右图所示 2 建直角坐标系 列平衡方程 Fy 0 FI 50kN 10kN FJ 0 MI F 0 50kN 1m 10kN 5m FJ 2m 0 3 求解未知量 解得 FI 10kN FJ 50kN 解 CD 部分 1 取梁 CD 画受力图如图所示 2 建直角坐标系 列平衡方程 Fy 0 FC F J FD 0 MC F 0 F J 1m FD 8m 0 3 求解未知量 将已知条件 F J FJ 50kN 代入平衡方 程 解得 FC 43 75kN FD 6 25kN 解 ABC 部分 1 取梁 ABC 画受力图如图所示 2 建直角坐标系 列平衡方程 Fy 0 F C F I FA FB 0 MA F 0 F C 8m FB 4m F I 7m 0 3 求解未知量 将已知条件 F I FI 10kN F C FC 43 75kN 代 入平衡方程 解得 FB 105kN FA 51 25kN 梁支座 A B D 的反力为 FA 51 25kN FB 105kN FD 6 25kN K 图 解 求解顺序 先解 BC 段 再解 AB 段 解 BC 段 解 AB 段 1 取梁 BC 画受力图如上左图所示 2 建直角坐标系 列平衡方程 Fy 0 FC q a FB 0 MB F 0 q a 0 5a FC 2a 0 3 求解未知量 将已知条件 q 2kN m a 1m 代入 平衡方程 解得 FC 0 5kN FB 1 5kN 1 取梁 AB 画受力图如图所示 2 建直角坐标系 列平衡方程 Fy 0 FA q a F B 0 MA F 0 q a 1 5a MA F B 2a 0 3 求解未知量 将已知条件 q 2kN m M 2kN m a 1m F B FB 1 5kN 代入平衡方程 解得 FA 3 5kN MA 6kN m 梁支座 A C 的反力为 FA 3 5kN MA 6kN m FC 0 5kN L 图 解 求解顺序 先解 AB 部分 再解 BC 部分 解 AB 部分 1 取梁 AB 画受力图如图所示 2 建直角坐标系 列平衡方程 Fy 0 FA F FB 0 MA F 0 F a FB a 0 3 求解未知量 将已知条件 F 6kN a 1m 代入平衡方 程 解得 FA 0 FB 6kN 解 BC 部分 1 取梁 BC 画受力图如图所示 2 建直角坐标系 列平衡方程 Fy 0 FC F B 0 MC F 0 F B 2a M MC 0 3 求解未知量 将已知条件 M 2kN m a 1m F B FB 6kN 代入平衡方程 解得 FC 6kN MC 14kN m 梁支座 A C 的反力为 FA 0 MC 14kN m FC 6kN 2 142 14试求试求 A A B B 间的最小距离间的最小距离 解 1 取水塔和支架画受力图如图所示 当 AB 间为最小距离时 处于临界平衡 FA 0 2 建直角坐标系 列平衡方程 MB F 0 q 6m 21m G 0 5lmin 0 3 求解未知量 将已知条件 G 160kN q 16kN m 代入平衡方程 解得 lmin 2 52m 2 152 15试求汽车的最大起重量试求汽车的最大起重量 G G 解 1 取汽车起重机画受力图如图所示 当汽车起吊最大重量 G 时 处于临界平衡 FNA 0 2 建直角坐标系 列平衡方程 MB F 0 G2 2 5m Gmax 5 5m G1 2m 0 3 求解未知量 将已知条件 G1 26kN G2 4 5kN 代入平衡方程 解得 Gmax 7 41kN 2 162 16试求汽车自重试求汽车自重 G2G2 解 1 分别取 BCE 和 AOB 画受力图如图所示 2 建直角坐标系 列平衡方程 对 BCE 列 Fy 0 FBy G2 0 对 AOB 列 MO F 0 F By a F l 0 3 求解未知量 将已知条件 FBy F By F G1代入平衡方程 解得 G2 lG1 a 2 172 17求驱动力偶矩求驱动力偶矩 解 求解顺序 先解锯弓 再解锯床转盘 解锯弓 1 取梁锯弓画受力图如图所示 2 建直角坐标系 列平衡方程 FX 0 F FBAcos15 0 Fy 0 FD FBAsin15 FC 0 MB F 0 FC 0 1m FD 0 25m F 0 1m 0 3 求解未知量 将已知条件 F 5kN 代入平衡方程 解 得 FBA 5 18kN FD 2 44kN FC 1 18kN 解锯床转盘 1 取锯床转盘画受力图如图所示 2 建直角坐标系 列平衡方程 FX 0 FABcos15 FOX 0 Fy 0 FOy FABsin15 0 MO F 0 FABcos15 0 1m M 0 3 求解未知量 将已知条件 FAB FBA 5 18kN 代入平衡方程 解得 FOX 5kN FOy 1 34kN M 500N m 2 182 18求作用于曲柄求作用于曲柄 OAOA 上之力偶矩上之力偶矩 MM 解 1 分别取电机 O 连杆 AB 推料板 O1C 画受力图如图所示 2 取连杆 AB 为研究对象 MA F 0 F By 2m G2 1m 0 MB F 0 FAy 2m G2 1m 0 Fx 0 FAx F Bx 0 将已知条件 G2 300N 代入平衡方程 解得 FAy 150N F By 150N FAx F Bx 3 取推料板 O1C 为研究对象 MO1 F 0 FBx 0 4m sin G 0 4m cos FBy 0 4m cos F 0 4m 0 将已知条件 G 600N 45 F 1000N F By FBy 150N 代入平衡方程 解得 FBx 2164N FAx F Bx 2164N 4 取电机 O 为研究对象 MO F 0 F Ax 0 2m cos F Ay 0 2m sin M 0 将已知条件 FAx F Ax 2164N FAy F Ay 150N 45 代入平衡方程 解得 M 285N m 2 192 19求人能够达到的最大高度求人能够达到的最大高度 解 设能够达到的最大高度为 h 此时梯子与地面间 的摩擦力为最大静摩擦力 1 取梯子画受力图如图所示 2 建直角坐标系 列平衡方程 Fy 0 FNB G G人 0 MA F 0 G 0 5l cos G人 l h sin cos Ffm l sin FNB l cos 0 Ffm fS FNB 3 求解未知量 将已知条件 G 200N l 3m fS 0 25 G人 650N 60 代入平衡方程 解 得 h 1 07mm 2 202 20尺寸尺寸 b b 应为多大应为多大 解 由砖的受力图与平衡要求可知 F fm 0 5G 0 5F FNA FNB至少要等于 Ffm fs F G 再取 AHB 讨论 受力图如图所示 要保证砖夹住不滑掉 图中各力对 B 点逆时针的矩必须大于各力对 B 点顺时针的矩 即 F 0 04m F fm 0 1m F NA b 代入 F fm F fm 0 5G 0 5F FNA F NA F G 可以解得 b 0 09m 9cm 2 212 21求制动所需的最小力求制动所需的最小力 F1F1的大小的大小 A 图 解 1 取圆轮 制动装置画受力图如图所示 2 建直角坐标系 列平衡方程 取圆轮列平衡方程 MO F 0 Ffm r M 0 Ffm fS FN 解得 Ffm M r FN M rfS 取制动装置列平衡方程 MA F 0 F1 b F fm c F N a 0 解得 B 图 解 1 取圆轮 制动装置画受力图如图所示 2 建直角坐标系 列平衡方程 取圆轮列平衡方程 MO F 0 Ffm r M 0 Ffm fS FN 解得 Ffm M r FN M rfS 取制动装置列平衡方程 MA F 0 F2 b F N a 0 解得 C 图 解 1 取圆轮 制动装置画受力图如图所示 2 建直角坐标系 列平衡方程 取圆轮列平衡方程 MO F 0 Ffm r M 0 Ffm fS FN 解得 Ffm M r FN M rfS 取制动装置列平衡方程 MA F 0 F3 b F fm c F N a 0 解得 第四章第四章 轴向拉伸与压缩轴向拉伸与压缩 4 14 1求轴力画轴力图求轴力画轴力图 A 图 解 1 分段计算轴力 杆件分为2段 用截面法取图示研究对象画受力图如图 列平衡方程分别求得 FN1 F 拉 FN2 F 压 2 画轴力图 根据所求轴力画出轴力图如图所示 B 图 解 1 分段计算轴力 杆件分为3段 用截面法取图示研究对象画受力图如图 列平衡方程分别求得 FN1 F 拉 FN2 0 FN3 2F 拉 2 画轴力图 根据所求轴力画出轴力图如图所示 C 图 解 1 计算 A 端支座反力 由整体受力图建立平衡方程 Fx 0 2kN 4kN 6kN FA 0 FA 4kN 2 分段计算轴力 杆件分为3段 用截面法取图示研究对象画受力图如图 列平衡方程分别求得 FN1 2kN 压 FN2 2kN 拉 FN3 4kN 压 3 画轴力图 根据所求轴力画出轴力图如图所示 D 图 解 1 分段计算轴力 杆件分为3段 用截面法取图示研究对象画受力图如图 列平衡方程分别求得 FN1 5kN 压 FN2 10kN 拉 FN3 10kN 压 2 画轴力图 根据所求轴力画出轴力图如图所示 4 24 2求应力和应变求应力和应变 解 4 34 3求杆件变形求杆件变形 解 由截面法可以计算出 AC CB 段轴力 FNAC 50kN 压 FNCB 30kN 拉 4 4求应力和变形求应力和变形 4 54 5校核强度校核强度 4 64 6校核强度校核强度 4 74 7设计直径设计直径 4 84 8求所吊重物重量求所吊重物重量 4 94 9求许用荷载求许用荷载 4 104 10求弹性模量和泊松比求弹性模量和泊松比 4 114 11求许用荷载求许用荷载 4 124 12求支座反力求支座反力 第五章第五章 剪切与挤压的实用计算剪切与挤压的实用计算 5 15 1计算切断力计算切断力 5 25 2求螺栓直径与螺栓头高度的比例求螺栓直径与螺栓头高度的比例 5 35 3计算焊接板的许用荷载计算焊接板的许用荷载 5 45 4求接头处所需的尺寸求接头处所需的尺寸 5 55 5求拉杆的许用荷载求拉杆的许用荷载 第六章第六章 圆轴扭转圆轴扭转 6 16 1扭矩图扭矩图 A A 图 图 解 1 计算扭矩 将轴分为2段 逐段计算扭矩 对 AB 段 MX 0 T1 3kN m 0 可得 T1 3kN m 对 BC 段 MX 0 T2 1kN m 0 可得 T2 1kN m 2 画扭矩图 根据计算结果 按比例画出扭矩图如图 B B 图 图 解 1 计算扭矩 将轴分为3段 逐段计算扭矩 对 AB 段 Mx 0 T1 4 5kN m 1 5kN m 2kN m 0 可得 T1 1kN m 对 BC 段 Mx 0 T2 1 5kN m 2kN m 0 可得 T2 3 5kN m 对 BC 段 Mx 0 T3 2kN m 0 可得 T3 2kN m 2 画扭矩图 根据计算结果 按比例画出扭矩图如图 6 2是否有利是否有利 解 1 计算外力偶矩 MA 9549 60 200 2864 7N m 同理可得 MB 954 9N m MC 716 2N m MD 1193 6N m 2 计算扭矩 将将轴分为3段 逐段计算扭矩 对 AB 段 Mx 0 T1 MB 0 可得 T1 954 9N m 对 BC 段 Mx 0 T2 MB MA 0 可得 T2 1909 8N m 对 BC 段 Mx 0 T3 M 0 可得 T3 1193 6N m 3 画扭矩图 根据计算结果 按比例画出扭矩图如右图 4 将轮 A 和轮 C 位置对调后 由扭矩图可知最大绝 对值扭矩较之原来有所降低 对轴的受力有利 6 36 3求圆轴传递功率求圆轴传递功率 解 WP d3 16 24543 7mm3 由 max T WP 可得 T 1472 6N m 由 M T 9549 P n 可得 P T n 9549 18 5kW 6 46 4空心与实心轴比较 6 56 5校核轴强度和刚度校核轴强度和刚度 6 66 6设计轴直径设计轴直径 6 76 7求钢材的求钢材的 E E 和和 G G 第七章第七章 平面弯曲内力平面弯曲内力 7 17 1指定截面上的剪力和弯矩指定截面上的剪力和弯矩 A A 图图 B B 图图 C C 图图 D D 图图 7 27 2画剪力图和弯矩图画剪力图和弯矩图 A A 图图 B B 图图 C 图 D D 图图 E E 图图 F F 图图 7 37 3梁的剪力图和弯矩图 解 1 由静力平衡方程得 FA F MA Fa 方向如图所示 2 利用 M FS q 之间的关系分段作剪 力图和弯矩图 3 梁最大绝对值剪力在 AB 段内截面 大小为2F 梁最大绝对值弯矩在 C 截 面 大小为2Fa B B 图图 解 1 由静力平衡方程得 FA 3ql 8 FB ql 8 2 利用 M FS q 之间的关系分段作剪力图 和弯矩图 3 梁的最大绝对值剪力在 A 右截面 大小为 3ql 8 梁的最大弯矩绝对值在距 A 端 3l 8处截面 大小为9ql 2 128 C C 图图 解 1 由静力平衡方程得 FB 2qa MB qa 2 方向如图所示 2 利用 M FS q 之间的关系分段作剪力图和弯 矩图 3 梁的最大绝对值剪力在 B 左截面 大小为2qa 梁的最大绝对值弯矩在距 AC 段内和 B 左截面 大小为 qa 2 D D 图图 解 1 由静力平衡方程得 FA qa 2 FB qa 2 2 利用 M FS q 之间的关系分段作 剪力图和弯矩图 3 梁的最大绝对值剪力在 AC 和 DB 段内 大小为 qa 2 梁的最大弯矩 绝对值在 AB 跨中间截面 大小为 5qa 2 8 E E 图图 解 1 由静力平衡方程得 FA 9qa 4 FB 3qa 4 2 利用 M FS q 之间的关系分段作剪力图和 弯矩图 3 梁最大绝对值剪力在 A 右截面 大小为 5qa 4 梁最大弯矩绝对值在 A 截面 大小为 qa 2 2 F F 图图 解 1 由静力平衡方程得 FA F FB 3F 2 利用 M FS q 之间的关系分段作剪力图和 弯矩图 3 梁最大绝对值剪力在 DB 段内截面 大小 为3F 梁最大弯矩绝对值在 D 截面 大小为 3Fa G G 图图 解 1 由静力平衡方程得 FA 4 5qa FB 0 5qa 2 利用 M FS q 之间的关系分段作剪力图和 弯矩图 3 梁最大绝对值剪力在 A 右截面 大小为 3 5qa 梁最大弯矩绝对值在 A 右截面 大小 为3qa 2 H H 图图 解 1 由静力平衡方程得 FA 1 25qa FB 0 75qa 2 利用 M FS q 之间的关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