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中的互联网搜索”优秀教学案例评选参赛作品 史美红.doc_第1页
教学中的互联网搜索”优秀教学案例评选参赛作品 史美红.doc_第2页
教学中的互联网搜索”优秀教学案例评选参赛作品 史美红.doc_第3页
教学中的互联网搜索”优秀教学案例评选参赛作品 史美红.doc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全国中小学“教学中的互联网搜索”优秀教学案例评选教案设计一、 教案背景1、面向学生: 中学 小学 2、学科:语文2、课时:13、学生课前准备:课前利用各种途径搜集有关黄河的历史、地理资料和从古到今人们对黄河赞颂的相关诗文。4、教师课准备:准备有关黄河的图片、黄河诗句及美景的录像。准备歌曲黄河颂。制作教学多媒体课件。二、 教学课题知识目标:1积累词语,掌握“巅、澎湃、狂澜、屏障、哺育、九曲连环”等词语的读音、词义、并学会运用。2了解诗人光未然及音乐家冼星海。3感受黄河的悠久历史与波澜壮阔的形象,理解黄河所凝聚着的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能力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歌词,充分展开想象,体会歌词中体现出的英雄气魄,体味诗人的爱国情感。2理解歌词中比喻、拟人修辞手法的运用,并学习运用到写作中去。德育目标: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与自信心,增强保卫黄河、保卫祖国的决心,为使我们的民族跻身于世界强国之林而奉献自己的力量。三、 教材分析黄河颂在体裁上是一首颂诗,着眼于“歌颂”。歌颂了黄河的气势宏伟,源远流长,表达了要学习黄河的伟大精神。全诗共两节,第一节为朗诵词,用呼告的手法,表达了要“歌颂黄河”的主题。第二节是歌词,先写“望黄河”,然后写“颂黄河”。从黄河的历史贡献、地理优势颂扬了伟大的中华民族,升华了主题。四、 教学方法1、朗读法。借助录音媒体,通过语音、声色、节奏,使诗歌内容立体化、形象化、情境化。引导学生准确安排停顿、处理好重音、调控好速度、把握好语调,美读诗歌。通过美读,使学生心醉其音,心醉其情,入情、入境、会心,感受诗歌的意蕴、情感。2讨论点拨法。引导学生抓住全诗的关键性语句,理解诗意,体味诗情。3美点寻踪法。教师引导学生自主赏读,探究诗歌的美点,激活学生的赏析品味意识,使学生真正成为鉴赏的主体。五、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黄河是我们的母亲河,可以这样说,只要是中国人,就没有不知道黄河的,这条奔腾不息的河流,用它甘甜的乳汁哺育了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孕育出灿烂的华夏文明,在这里我们的诗人放声歌唱,向着黄河唱出我们的颂歌。今天我们就学习黄河大合唱的第二章黄河颂黄河以它英雄的气魄,出现在亚洲平原上,象征着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古往今来,多少诗人为它赞颂着、歌唱着。歌颂黄河就是歌颂我们伟大的中华民族。黄河的图片【百度图片】:/i?tn=baiduimage&ct=201326592&lm=-1&cl=2&fr=ala1&word=%B9%D8%D3%DA%BB%C6%BA%D3%B5%C4%CD%BC%C6%AC播放音乐黄河大合唱之第一部以强烈的气势感染学生,引起学生心灵的共鸣。黄河大合唱第一部分【百度视频】/u87/v_MzYzNTQyODQ.html二、介绍作家作品光未然,原名张光年,1913年出生在湖北光华县。1927年在中学时代就参加革命工作。1935年创作了五月的鲜花歌词,1939年到延安后创作了歌颂中华民族精神的组诗黄河大合唱。经冼星海谱曲后风行全国。黄河大合唱:黄河船夫曲、黄河颂、黄河之水天上来、黄河对口曲、黄水谣、黄河怨、怒吼吧,黄河。作者介绍【百度百科】/question/4661424.html三、朗读。1听名家范读黄河颂【百度视频】/programs/view/I4Ur_A3yL2s/2学生自由练习朗读。3掌握字词:浊流(zhu) 狂澜(ln)山巅(din)屏障(zhng) 澎湃(pi)哺育(b)九曲连环(q)4教师指导朗读:(1)诗分为朗读词和歌词两大部分,朗读时应该注意停顿以示区别。(2)“我站在高山之巅,望”总领下文,停顿要稍长一些。后面的四个分句注意重点词语“奔”“劈”的重读,且四句应越读越激昂,表现黄河的气势。(3)“啊!黄河!”重复三次,三个“啊”要读得深沉,声音要延长,“黄河”要读得高昂,表明在歌颂。(4)最后两句“像你一样的伟大坚强!”,充满战斗的决心,要读得铿锵有力。(5)全诗应读出国难当头,中华民族正处于危机之中的悲壮情怀,读出热血沸腾、壮怀激越的情感。四、内容研讨 1解题。本课题目是黄河颂,哪个词是关键?(抓住“颂”字。) 2这首歌词的一、三两节很显然是首尾呼应,但这两段文字着眼点完全相同吗?(第一节重点落在“黄河”上,第三节重点落在“中华儿女”上。) 3第二节是主体部分,主要是“颂黄河”,但并不是立即开始歌颂,在“颂”之前有一个蓄势阶段,如果在文中找出一个字来统领,应该是哪个字?(即“望”字。) 播放黄河壶口瀑布视频【百度视频】/w97/play_album-aid-8187196_vid-Mzc3NDM4NzE.html4“颂黄河”这一环节也有明显的外部标志,这就是文中反复出现的“啊!黄河!”这句话把内容划分为几个层次?每个层次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5小结课文。 用如下板书总结课文。 序曲 主体 尾声 黄河伟大坚强 望黄河 颂黄河 学习黄河精神 五、再朗读 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要求学生根据黄河颂音乐,进行配乐诗朗诵。教师可根据具体情况安排学生齐读、领读或个别诵读。 六、课外作业 1阅读黄河大合唱第三部分,体会作者深厚的爱国感情。黄河大合唱第三部分歌词【百度知道】/question/238989226.html2欣赏黄河大合唱音乐,学唱黄河颂部分,并进行表演唱。3、准备有关黄河的诗句。黄河诗句【百度知道】/question/3816002.html附:板书设计 黄河颂光未然序曲-主体-尾声赞美黄河-描写黄河-歌颂黄河-学习黄河-伟大坚强-形象、气势-巨大贡献-精神六、 教学反思诗歌贵形象思维,且讲究含蓄。当诗人描绘事物时,他的目的往往不在于说这事物怎样,而在于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写景则是借景抒情,咏物则是借物言志。而这些形象也好,情感也好,无不依赖于诗歌语言的表述。因此,在进行诗歌教学时切不可从“抽象”再次走向“抽象”。 黄河颂是黄河大合唱的第二部分。在上课一开始我向学生介绍了作品的有关背景,从九、一八事变到黄河大合唱的几个部分,如黄水谣保卫黄河这几个大家都非常熟悉的作品。由介绍历史背景到聆听这段历史的痛苦呻吟,由对黄河大合唱的整体感知到对音乐作品的领会、感受,学生对这样宏大的作品的主题有了一个基本的了解。在上课时,分析课文的主题,学生基本都能领会作者的思想感情。他们都说在朗诵这首歌词时要体现出一种在压迫下的呻吟,要展现出人民在家破人亡、妻离子散的悲愤,要表现出全民团结抗战的激情。学生能谈到这些,我们可以知道他们对于作品的主题思想基本可以掌握。七、 教师个人介绍省份:陕西省 学校:白水县田家炳实验中学 姓名:史美红职称:中学一级教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