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3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湖北省八市2015年高三3月联考文综历史试题 解析24商人的宗教观念是万物有灵论,甲骨文卜辞中有祈祷仪式与祭祀仪式的记录,诸神中有帝或上帝,此外有日神、月神山神、河神等。帝或上帝主要具有自然权能与战争权能,在人事权能上仅作用于商王本身,而不作用于王以外的其他人。对此解读准确的是()a商人的王权具有神秘色彩b商人的宗教观念形成了理论体系c商朝的教权高于世俗王权 d甲骨文为后世提供了珍贵的史料 【解析】依据材料“在人事权能上仅作用于商王本身,而不作用于王以外的其他人”,结合课本所学知识,“商朝是个弥漫着神权色彩的王朝”,故a项正确;材料中涉及宗教观念,但没有形成理论体系,故b项错误;商王通过垄断神权以强化王权,不存在“教权高于王权”,故c项错误;d项与材料主旨无关,故d项错误。【答案】a25天宝二年(713)韦坚为唐玄宗从南方采办的货物中大多是来自民间作坊的杰作:“若广陵君(杨州市)船,即于栿背上堆积广陵所出锦、镜、铜器、海味;丹阳郡(江苏镇江)船,即京口绫衫缎;晋陵郡(江苏常州)船;会计郡(浙江绍兴)船;南海郡(广州)船,”(旧唐书韦坚传)。材料表明唐代()a经济重心南移的完成b私营手工业占据主导地位c形成专业性生产区域d家庭手工业得到较大发展 【解析】经济重心南移的完成是在南宋时期,与材料的唐代不符,故a项错误;私营手工业占据主导地位是在明中叶以后,故b项错误;从材料“广陵所出锦、镜、铜器、海味”、“京口绫衫缎”等信息表明,不同区域生产不同的手工产品,故c项正确;家庭手工业基本不入市场,与材料大多货物来自民间这一现象无关,故d项错误。【答案】c26南宋宋慈是公认的“法医鉴定学”鼻祖。他所著的洗冤集录记述了人体解剖、勘察现场、鉴定死因、自杀或谋杀、各种解毒方法等十分广泛的内容。作为朱熹的同乡,宋慈受过理学的系统教育和长期熏陶,如果从宋慈取得的业绩来看()a他具有浓厚的理学唯心主义 b他洞察“心包万理,万理具于一心”c他表现出明显的唯物主义倾向 d他忠实践行“格物致知” 【解析】a、b两项均是唯心主义观点,而宋慈依据人体解剖、勘察现场等客观存在的事物作为断案的依据,体现了唯物主义的观点,故a、b项错误,c项正确;“格物致知”的“知”是先天存在的“理”,与宋慈通过现场观察得出的结果不同,故d项错误。【答案】c27谕大学士等曰:朕不时观书写字,近侍内并无博学善书者,以致讲论不能应对,今欲于翰林内选择二员常侍左右,讲究文义,但伊等各供厥职,且住外城,不时宣召,难以即至。著于城内拔给闲房,停其升转,在内侍从(清圣祖实录卷六十九康熙十六年十月癸亥条)。该谕旨的目的是()a选拔侍从陪皇帝作诗写字b成立机要秘书班子,帮助皇帝理政c削弱丞相权力,加强皇权d削弱内阁和议政王大臣会议的权力 【解析】作诗写字是表面现象,故a项错误;成立机要秘书班子理政是手段,故b项错误;康熙年间已经不存在丞相,故c项错误;材料反映了南书房设立的背景,目的是为了削弱内阁、议政王大臣会议的权力,加强皇权,故d项正确。【答案】d281834年,英国两艘军舰仅受轻伤就轻易闯过虎门,威逼广州。为加强虎门要塞,这年底,道光帝任命关天培为广东水师提督。关天培吸取1834年的教训,历时5年,修建了“三重门”的防御体系。战前,多次操练演习。材料表明()a面对挑衅,清政府是有所准备的b清政府本质上是腐朽卖国的c清朝备战工作在知己知彼的状态下展开d清朝的备战无法应对工业化的西方军队 【解析】依据材料吸取教训,修建防御体系,多次操练,表明清政府是有准备的,故a项正确;清政府本质是维护封建统治,故b项错误;材料只反映个别地方的准备,用知己知彼夸大了清朝的准备工作,故c项错误;材料没有反映西方的工业化军队,故d项错误。【答案】a29官僚地主杨宗濂兄弟在(十九世纪)九十年代初期,既投资棉纺织工业,又大量购买田产,增强自己的地主地位(苑书义中国近代史新编)。杨氏如此选择的原因是()a受传统重农抑商思想的影响b受到近代工业利润的驱使c清政府放宽民间设厂的限制d处于半封建社会转型过程 【解析】材料反映杨宗濂投资棉纺织工业,与重农抑商思想不符,故a项错误;材料说为了增强自己的地主地位,大量购买田产,与近代工业利润的驱使不符,故b项错误;清政府放宽民间设厂的限制是在1895年甲午中日战争后,与材料九十年代初期不符,故c项错误;材料反映杨宗濂兄弟既投资,又购置田产,是受当时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环境影响,故d项正确。【答案】d30据费行简慈禧太后传信录载,早在变法之仞,太后即对光绪帝说:“变法乃素志,同治初即纳曾国藩议,派子弟出洋留学,造船制械,以图富强也。”,“苟可致富强者,儿自为之,吾不内制也”。这表明()a慈禧太后同意有限变法 b慈禧太后与光绪帝志同道合c慈禧太后支持全面变法 d光绪帝欲借助改革夺回政权 【解析】材料说可致富强者,不制止,表明慈禧同意有限变法,故a项正确;根据所学知识判断,慈禧与光绪存在纷争,不是志同道合,故b项错误;慈禧不支持全面变法,故c项错误;d项与材料无关,故d项错误。【答案】a311961年5月,在中央工作会议上,国务院总理周恩来作关于压缩城市人口的报告。他说,解决粮食问题的根本办法,是从城市压缩人口下乡,就是人从哪里来,回到哪里去。据统计全国在大精简中精简下来的近2 000万职工中,有67%的职工回到了农村。这一现象表明了()a国家城镇化战略的大力推进 b国民经济结构面临重大调整c初步探索农村经济体制改革 d工业建设以农业发展为基础 【解析】材料是压缩城市人口,与城镇化战略矛盾,故a项错误;1960年“八字方针”出台,国民经济转入调整轨道,故b项正确;初步探索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是在1978年之后,故c项错误;材料不是以促进农业发展为目的,故d项错误。【答案】b32阅读“世界工业生产相对份额(17501900年)(单位:%)”对比表,对表格数据解读准确的是()年份1750年1800年1830年1860年1880年1900年英国194395199229185美国01082472147236中国32833329819712562a工业革命的完成使英国工业领跑世界b独立战争促进了美国工业的迅猛发展c闭关锁国造成了中国工业的严重落后d科技进步是影响工业发展的主要因素 【解析】表格中1900年英国的份额不如美国,领跑世界的说法错误,故a项错误;促进美国工业发展的是第二次工业革命,故b项错误;闭关锁国只是造成中国工业落后的原因之一,根本原因是封建制度,故c项错误;工业革命促进了英国、美国的发展,相反,中国没有把握住工业革命的契机,导致落后,故d项正确。【答案】d33动力理论肯定了热和光是运动的两种形式,现在,它的美丽晴朗的天空却被两朵乌云笼罩了,第一朵乌云出现在光的波动理论上,第二朵乌云出现在关于能量均分的麦克斯韦玻尔兹曼理论上。第二朵乌云导致了()a相对论的出现b生物进化论的出现c量子论的出现d电磁感应现象的提出 【解析】依据材料光的波动理论,联系相对论的光速不变原理,可知第一朵乌云导致相对论的提出,故a项错误;生物进化论主张“适者生存”,与材料无关,故b项错误;材料所说能量均分的麦克斯韦玻尔兹曼理论是黑体辐射与“ 紫外灾难”,说明第二片乌云诞生了量子力学,故c项正确;材料与电磁感应现象无关,故d项错误。【答案】c34英国在1932年公布“进口条例”,规定输入英国的货物一律从价征10%进口税,并另征附加税。同年召开的渥太华帝国经济会议上,本着“己国生产者第一,帝国生产者第二,外国生产者最后”的原则,英国和自治领及自治领之间签订了11个双边协定。这一做法的影响有()a解决了英联邦内部贸易矛盾 b加剧国际贸易关系紧张c进一步规范了世界贸易秩序 d英国成功走出经济危机 【解析】依据材料1932年这个时间点,可推断当时英国采取提高关税的办法,阻止外国商品进入本国市场,这就不利于解决贸易矛盾,故a项错误;英国提高进口税的办法,使国际关系恶化,故b项正确;材料内容不利于规范贸易秩序,故c项错误;1932年当时还没有走出经济危机,故d项错误。【答案】b35罗斯福的世界蓝图一文透露了罗斯福政府对战后世界安排的一些设想,如强调大国合作、建立联合国、建立新的国际经济秩序以及推行使美国充当世界主宰的世界主义等。斯大林为苏联确定战后的战略目标时将巩固战争期间取得的胜利果实(包括苏联控制的地盘)、确保国家安全置于优先地位,同时积极谋求扩大苏联的势力及影响。材料表明()a美国积极推行主宰世界的世界主义方针b苏联力求巩固胜利果实,保障国家安全c美苏积极谋求扩大本国实力和世界地位d两极格局的形成是战后历史发展的必然 【解析】材料提及斯大林的设想,a项仅涉及美国,不全面,故a项错误;材料表明了美国的设想,b项仅提及苏联,片面,故b项错误;材料反映了美、苏两国关于战后的设想,体现了两国均想扩大势力范围、争当世界大国的企图,故c项正确;材料仅是关于战后的一些设想,没有体现战后历史的实践,故d项错误。【答案】c二、非选择题40(25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江西景德镇市古称浮梁,唐始设县,现存古衙建于道光年间,大门、仪门、大堂、二堂和内宅居中轴南北,两厢有六部房。大门额书“浮梁县署”四字,东边立一鼓,告状的人或有紧急案情时击鼓,知县闻声升堂。西边有两块碑刻“诬告加二等”,“越讼杖五十”。仪门是县令举行仪仗恭迎上级官员的地方。大堂即正堂,取名“亲民堂”,是知县举行重大典礼、审理重大案件和迎接圣旨的地方。大堂内有原告石、被告石,又称下跪石,绅士以上身份的人候审时可以不跪。二堂是知县处理一般民事案件、商议政事的地方,取名“琴治堂”,表示知县一面弹琴,一面理政,就是仁政教化以德治县。大堂动刑罚乃以法治县,两处结合就是文武兼治。据豆丁网浮梁古县衙解说词整理材料二 公元前449年罗马颁布了十二铜表法,公开诉讼的程序、债务、家庭关系、财产继承、宗教以及犯罪和刑罚等方面规定。到公元前3世纪中叶,罗马产生的法律统称为公民法,内容侧重于国家事务和法律程序等方面。由共和国到帝国的过程中,罗马法广泛借鉴外邦法规,注重调解贸易及财产等经济和民事纠纷,以自然法观念指导,认为人人生而平等,都有资格享有某些基本权利,形成了适应帝国时期境内各族人民社会要求的万民法体系,逐步取代了公民法。在帝国时期,法律逐渐影响到国家和个人生活的各个领域,规范了行政行为,调节了大量商业纠纷和债务、继承等个人财产关系,较好地理顺了各种错综复杂的利益关系。罗马帝国灭亡后,对罗马法的研究在中世纪和文艺复兴时期两度掀起热潮。后来,罗马法又成为近代资产阶级法学的渊源和近现代法律的先驱。摘自朱汉国主编历史(人民出版社)(1)根据材料一,概括古代中国法治的基本特征。(9分)(2)结合近代西方民主政治历程,分析说明材料二中罗马法的思想内容能够影响久远的原因。(16分)【解析】(1)根据材料一“文武兼治”,可得出第一个要点;根据“绅士以上身份的人候审时可以不跪”表明存在等级制度;根据材料一“仁政教化以德治县”体现了儒家思想的影响。(2)罗马法被誉为近代资产阶级法学的渊源和近现代法律的先驱,解答本题,应把罗马法思想内容的特点和近代西方民主政治历程结合起来组织答案,例如,第一部成文法、体现了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等理念。【答案】(1)特征:讲究(重视)法治(礼法并重或外儒内法、德法兼治、文武并重);政法一体(行政长官也是法官,司法没有专业地位);尊从儒礼(儒家思想是法治的核心,儒学为体,法制为用);存在等级(身份)歧视;封建专制和礼制法制化。(每答对1点3分,答出3点即给9分。其它言之成理同等给分)(2)原因:公开稳定(成文),突出了法律程序建设,为法治实践提供了良好的前提条件,也为近现代法制发展提供了经验;(4分)内容丰富,体系完备,法律规范从国家到个人生活的各个领域,以法治国,有法可依,为新社会制度建设提供了可资借鉴的法律规范;(4分)保护物权(私有制),注重调解贸易及财产等经济和民事纠纷,可为发展资本主义经济提供法制保障;(4分)倡行法人平等。自然法思想超出奴隶制时代限制,有利于人类进步,闪耀着永恒的思想光芒,为新兴资产阶级反对君主专权和宗教特权提供了思想武器;(4分)崇尚法治,公正至上。既适合近代反对封建主义的革命斗争,也是政治文明的追求。(4分)(每点4分,总结出罗马法的闪光内容给2分,能结合说明给2分。答出任意4点即可得满分。本答所总结的每个闪光点可拆分,如第一点成文、程序两语各作一点,均应给2分;其他言之合理均等给分。)41(12分)工业革命过程中出现了许多发明创造,极大地推动了人类社会的发展。观察下列图片,按其所属领域(或产业)分类,并提炼其主题。任意选择一类图片,说明其对人类社会发展的影响。 (1)电视 (2)轮船 (3)互联网 (4)飞机 (5)电影 (6)火车 (7)电话 (8) 电子邮件 (9)电报【解析】电视、互联网、电影等属于大众传播;轮船、火车、飞机属于交通工具;电话、电子邮件、电报属于通讯工具;先把图片按用途分类,然后结合所学知识,阐明其影响即可。【答案】分类:第一类:图(1)(3)(5)(1分) 主题:大众传媒的变迁(1分)第二类:图(2)(4)(6)(1分) 主题:交通工具的进步(1分)第三类:图(7)(8)(9)(1分) 主题:通讯工具的变迁(1分)第一类大众传媒的变迁的影响:(6分)加快了人们的生活节奏、推动经济文化交流和发展、促进信息的交流、开阔人们的视野、深刻改变人们的思想观念、提高了人们的生活质量;也带来负面影响如网络犯罪、危害健康等。第二类交通工具的进步的影响:(6分)为资本主义征服世界创造条件;加强各地区之间的联系,推动全球化进程;改变人们的出行方式和生活方式;也带来负面影响如环境污染、交通堵塞、能源危机等。第三类通讯工具的变迁的影响:(6分)加快了人们的生活节奏、推动经济文化交流和发展、促进信息的交流、开阔人们的视野、深刻改变人们的思想观念、提高了人们的生活质量。也带来负面影响如电信诈骗等。请考生在4548四道历史题中任选一题作答,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题给分。做答时,请在答题卡所选题号中的方框内用2b铅笔涂黑。45(15分)【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鸦片战争以来,中国逐渐踏上了近代化的征途。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洋务运动是近代中国第一次大规模模仿西式工业化的改良运动,引进了大量西方18世纪以后的科学技术成果,引入译入了大量各类西方著作文献,培养了第一批留学童生,打开了西学之门;学习近现代公司体制兴建了一大批工业企业,开启了日后中国的工业发展和现代化之路。洋务运动的直接成果清军水师在甲午海战的覆没使洋务运动最终黯然收场,沉重打击了清廷上层,为之后的百日维新埋下伏笔。对后来中日两国的文化思想政治走向以致国运都造成了极为深远的影响。摘编自创造民族新文化与文化遗产的继承问题材料二 蒋介石1935年4月在贵阳督剿红军时举行的一次记者招待会上,首次提出开展“国民经济建设运动”。1935年12月,国民党五届一中全会通过了确立国民经济建设实施大纲案。1936年3月,国民政府资源委员会拟定了重工业五年建设计划,计划投资267,100万元,发展汽油、钢铁、发电机、铝、电器等生产,以满足国内需要。当年就按计划筹办茶陵铁矿、高坑煤矿、大冶、阳新、彭县铜矿、中央钢铁厂、江西钨铁厂、中央无线电机制造厂、中央电瓷制造厂。1937年又筹备开发云南锡矿、四川金矿、湘潭天河煤矿、灵乡铁矿、四川油矿、水口山铅锌矿等。摘编自中华民国史(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两场“自救”运动的背景。(6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析两场“自救运动”的历史影响并从近代化的角度说明两场运动的结果。(9分)【解析】(1)材料所说的两场“自救运动”分别指洋务运动和国民经济建设运动。鸦片战争以来,中国逐渐踏上了近代化的征途,结合课本所学知识,洋务运动的背景是内忧外患,即太平天国运动和西方列强的入侵。根据材料剿红军字眼,可看出当时处于国共对峙时期;另外,根据19351937年这个时间段,我们可以推论出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冲击及日本侵略这两个背景。(2)第一小问影响,材料一提及科学技术成果、培养了第一批留学童生、兴建了一大批工业企业、清军水师等信息,可以总结出开创了中国经济、教育、军事近代化这一影响;材料二指出国民经济建设运动投资数额巨大,创办的厂矿企业众多,促进经济发展的同时,为抗日战争奠定了一定的物质基础。第二小问结果,材料一指出,洋务运动的直接成果清军水师在甲午海战的覆没使洋务运动最终黯然收场,说明甲午战争沉重打击了中国的近代化;在日本全面侵华的战争威胁下,中国第二次现代化的起步也遭受重创。【答案】(1)洋务运动:鸦片战争后民族危机严重,太平天国运动冲击了清朝封建专制统治。(2分)国民经济建设运动:经济基础薄弱;国共对峙政局动荡;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的冲击;日本侵华使民族危机深重。(4分)(2)影响:前者:学习引进西方先进技术,创办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创办新式学堂、创办近代海军,开启了中国近代经济、教育、军事近代化。(2分)后者:发展了国民经济,增加了国民收入;一定程度上为全面抗日奠定了物质基础;对中国近代化有着深远影响,符合中华民族利益和人民愿望。(3分)结果:1894年日本挑起甲午中日战争,打断了中国起步的近代化进程;1937年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摧毁了中国再次起步的近代化运动。(4分)46(15分)【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 (法国君主立宪派掌权)国民议会庄严地宣布国王路易十六为法国自由的恢复者。只有在君主政体存在时,我们才能使我们的局势巩固稳定与自由,这就是任何良好治理的实质;两者只有在君身不可侵犯时才有可能。我不害怕国外列强和法国流亡者的进攻,可是我害怕我们如果不结束革命就要继续发展的骚动。先生们想想,制宪会议解散后将发生什么情况呢?你们已经竭尽所能来巩固自由,你们消灭了一切专制,你们消灭了对财产权的任何侵犯,你们使一切人在法律面前平等由此可见,如果革命哪怕是再前进一步,它也要造成王国的灭亡,因而使私有财产权受到侵犯。先生们,今天我们全体都应当明白,我们的共同利益就是停止革命 莫洛克奥尔洛夫编世界近代史教学资料选辑(第一辑)(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君主立宪派主张保留君主制的原因(9分)(2)根据材料,指出此时(1791年)法国君主立宪派对法国革命的影响。(5分)【解析】(1)根据材料“局势巩固稳定与自由”、“继续发展的骚动”等字眼,可知君主立宪派希望巩固顺利成果;害怕革命危机自身利益;根据“反对对财产权的任何侵犯”、“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可知这些是革命所承认的原则;根据“共同利益”可知,君主立宪派尽管是资产阶级,但与之前的君主制存在一定联系。(2)依据材料“停止革命”,可知,出于利益和巩固既得成果的考虑,君主立宪派主张部分保留旧的制度,这与法国大革命的理念矛盾,阻碍了大革命向纵深发展。【答案】(1)原因:获得政权的君主立宪派急需巩固已取得的胜利果实,害怕革命继续进行会威胁到自己的利益;认为革命已经承认了财产权、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君主立宪派与旧制度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因而他们主张保留君主制。(9分)(2)影响:君主立宪派站到了革命的对立面上,逐渐成为大革命深入进行的障碍。(5分)47(15分)【二十世纪的战争与和平】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964年10月16日,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试验成功。1967年6月17日,我国第一颗氢弹(330万吨tnt当量)实验爆炸成功。一向被认为贫穷落后的中国,从原子弹到氢弹,只用了2年零8个月,比美国少用4年半,不仅在全世界时间最短,而且赶在法国前面。于敏,1926年生,中科院院士。1949年在北京大学物理系攻读研究生并任助教,1960年开始核武器理论研究。在氢弹突破中,率队提出了从原理、材料到构形的完整设计,起了关键作用,被誉为中国“氢弹之父”。2015年1月9日,获得2014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奖金500万元。国家主席习近平为他颁奖。摘编自人民网(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在上世纪六十年代中国发展核武的背景。(10分)(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国家为于敏院士颁奖的意义。(5分)【解析】(1)20世纪60年代,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兴起,影响了中国核武器的研发;冷战背景下,为提高国防能力,也需要研制核武器;中苏关系由呈现恶化的趋势,为了维持独立自主的局面,也需要开发核武器。(2)颁奖是既是一种物质奖励,也是一种精神奖励,充分肯定了科学家的成就,可以营造良好的科研氛围,有利于创新,也鼓舞了更多的人,为建设美好中国而努力。【答案】(1)背景:20世纪中期出现以计算机、原子能为标志的世界第三次科技革命;(2分)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形成了美苏两极对峙的政治格局,使得国际关系中重大矛盾和冲突都笼罩在“冷战”的阴影下。(2分)新中国成立后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2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展开。(2分)反对霸权主义威胁,巩固国防。(2分)中苏关系恶化,中美处于敌对状态。(2分)(任答5点给10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DB61T 799-2014 玉米 爱农1号规范
- 异地购物合同(标准版)
- 二手房的购买合同(标准版)
- 工地项目资金管理与调度方案
- 项目施工人员培训方案
- 橱柜供货及安装合同2篇
- 建筑工程设备维护与管理方案
- 2025浙江宁波象山县机关事业单位第十批招聘派遣制驾驶员1人考试参考试题及答案解析
- 2025重庆市中医院第七批招聘计划37人备考练习试题及答案解析
- 工程项目风险评估与管理方案
- 山东省二年级下册数学期末考试试卷
- DBJ46-070-2024 海南省民用建筑外门窗工程技术标准
- GB/T 44621-2024粮油检验GC/MS法测定3-氯丙醇脂肪酸酯和缩水甘油脂肪酸酯
- 校园天眼平台建设方案
- 餐饮加盟协议合同书
- 事业单位招聘综合类必看考点《管理常识》试题解析(2023年)
- T CEC站用低压交流电源系统剩余电流监测装置技术规范
- 办理宽带拆机委托书
- JJG 677-2006光干涉式甲烷测定仪
- 2024建筑工程监理表
- 胸部肿瘤放疗讲课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