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了解地区教学案例.doc_第1页
第二章 了解地区教学案例.doc_第2页
第二章 了解地区教学案例.doc_第3页
第二章 了解地区教学案例.doc_第4页
第二章 了解地区教学案例.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七年级地理(湘教版.下册) 第二章 了解地区第一节 “东南亚”教学设计与实施案例 李秀梅 金昌市三中 一、教材分析 本章是世界地理“认识区域”中的“了解地区”部分,在全书中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它以前面“认识大洲”部分的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知识为依托,对相关信息和知识进行了充实和提高,又对后面“走进国家”部分起到了铺垫和奠基作用。东南亚位于亚洲东南部,包括中南半岛和马来群岛两大部分。本节从连两洲、通用洋的地理位置,山河相间的中南半岛和多火山的马来群岛、热带雨林和热带季风气候等方面讲述了东南亚的自然条件;中南半岛南部的狭长部分称为马来半岛;马来群岛因在我国南面的海洋中,我国习惯上又称之为南洋群岛,课文中出现的地名较多,但都是学习和生活中常用的知识。课文从读图开始,首先让学生了解东南亚的范围和位置特点,为下面讲述自然环境和经济特征打下基础。讲述东南亚的交通位置时,指出了它是世界海洋运输和航空运输的重要枢纽。讲述东南亚的自然环境时,突出了地理要素之间的密切联系,以及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如地形、地势对河流流向的制约,对河流上游、下游不同特征形成的影响:形成了上游水能资源丰富以及下游三角洲人口稠密、农业发达;又如气候与农业生产的关系等等。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让学生了解东南亚的位置、范围及国家,掌握东南亚联系两大洲沟通两大洋的地理位置-世界交通的“十字路口”;掌握东南亚的自然环境:中南半岛山河相间、纵列分布的地形及马来群岛多火山、地震。了解热带雨林气候和热带季风气候特点及对农业生产的影响;2、能力目标:继续培养学生的自学、论辩和读图能力;提高学生的欣赏水平;训练学生的辨证思维能力。3、情感目标:增强学生的互助合作意识。三、教学重点 、难点 重点: 1、东南亚的位置、国家;2、中南半岛和马来群岛山河分布特点及气候特点。 难点:通过读图分析东南亚的山河分布及气候特点和分布和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四、教学方法:读图分析、创设情境,启发引导 多媒体五、媒体安排:教师自制多媒体(景观图片、视频等)六、教学过程及实施案列:教学环节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教师用多媒体播放视频东南亚风情,让同学们欣赏泰国的舞蹈及新加坡等国的异域风情,并告诉同学们近几年来啊,到新马泰去旅游是中国人出国旅游的一大热点,那里不但有丰富的热带自然景观,众多美丽的沙滩和岛屿,还有许多名胜古迹。可同学们,你们知道“新马泰”在哪里吗?让学生说出图片上的景观来自哪个地区?(东南亚)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东南亚”。让我们一起走进东南亚、感受东南亚、了解东南亚。【板书课题】 第一节 东南亚教学环节二:合作探究 交流共享1、东南亚的位置师:了解一个地区首先了解的就是位置和范围,所以我们首先一起来分析一下东南亚的地理位置和范围(1)、东南亚在世界的位置【学生活动1】请同学们读“东南亚在世界上的位置图”回答东南亚在亚洲的位置(出示图片)。生:东南部。 (2)、东南亚的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出示图片)【老师提问】:请学生读图得出东南亚的纬度位置在?【学生归纳】:绝大部分在10S-23.5N之间。【学生活动2】请同学们结合地图在“东南亚地形图”上找出亚洲、大洋洲、印度洋、太平洋并要求学生用笔把两个大洲用线连起来,两个大洋也用线连起来,观察形成什么字?(出示图片)【学生回答】:“十”字,【老师提问】:它处于哪两个大洲与哪两个大洋的“十字路口”?(出示图片)【学生归纳】:亚洲与大洋洲、太平洋与印度洋的十字路口。2、东南亚的范围【承转】了解了东南亚的位置我们现在看看东南亚包括哪些组成部分呢?又有哪些国家组成?现在请同学们阅读课文总结一下。【学生归纳】:包括中南半岛和马来群岛两大部分。(出示图片)【随堂检测】3、东南亚的国家【学生活动3】(出示图片)请同学们在“东南亚的国家”图中分组找出越南、老挝、柬埔寨、泰国、缅甸、马来西亚、新加坡、印尼、文莱、菲律宾、东帝汶等国家;【老师提问1】东南亚的国家中,哪些国家位于中南半岛?【第一组同学归纳总结】中南半岛:越老柬泰缅马新【老师提问2】:哪些国家位于马来群岛?【第二组同学归纳总结】:马来群岛:印尼、文东菲律宾【老师提问3】:哪些国家是内陆国?【第三组同学归纳总结】:老挝【老师提问4】:哪些国家与我国陆地相邻?【第四组同学归纳总结】:越南、老挝、缅甸【老师提问5】:哪些国家与我国隔海相望?【第五组同学归纳总结】:菲律宾、印尼、文莱、马来西亚【老师提问6】:哪一个国家的面积最大?它的领土组成有什么特点?【第六组同学归纳总结】:印度尼西亚,其领土由一万多个岛屿组成,被称为“千岛之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群岛国家,也是东南亚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的国家.【学生活动4】现在我们来个小比赛,比一比,看谁找的快?(出示图片)找出屏幕上列出的国家的首都。4、东南亚的地形和河流【承转】了解完东南亚的位置、范围和国家以后呢,我们再来看一下东南亚的地形。同学们都知道,看地形先看?【学生回答】:颜色,根据分层设色地形图判断地形特征。(打开地图册,做好准备。)【老师提问】:好,那我们就一起先来看中南半岛的颜色。中南半岛是哪头高哪头低?【学生回答】:北高南低【老师提问】:那这样的地势对河流有什么影响?为什么?【学生回答】:河流的流向是自北向南流,因为:“水往低处流!”【老师提问】:那么中南半岛上有那些主要的河流呢?我们一起来看地图。中南半岛最东边的河流是?继续往西是?再往西?接下来是?【学生归纳】:红河 湄公河 湄南河 萨尔温江 伊洛瓦底江 (根据教师教鞭所指的位置,找到中南半岛上的重要河流)【老师提问】:现在我们来观察一下,这些河流大多发源于哪个国家?有哪条河流与其它河流不一样吗?【学生归纳】:大多发源于中国境内的青藏高原,而后流入东南亚;只有湄南河不是发源于中国境内。【老师提问】:现在我们来看,(出示图片)这是河流,这是山脉;这还是河流,这还是山脉那么整个中南半岛上的地形特点就是?【学生归纳】:山河相间纵列分布。【老师提问】:(多媒体出示)老革命家陈毅写的一首诗赠缅甸友人,【学生活动5】让同学们齐声朗读并指明这首诗正好反映了我国与中南半岛山水相连的特点。【老师提问】:让学生读“马来群岛”地形图:(出示图片)【老师提问】:马来群岛的地形以什么为主?【学生归纳】:山地、丘陵【老师提问】:这里的河流在长度和流速上有什么特点?【学生归纳】:短促流急-引导学生得出马来群岛的地形特征:地形崎岖,河流短促,多火山地震。【讨论】东南亚是一个多火山和地震的国家,请你们讨论一下马来群岛火山、地震活动频繁是为什么吗?(出示相关图片)【学生归纳】:这里位于板块和板块交接地带,地壳不稳定。【老师提问】:同学们真不错,那你知道是哪些板块在这里交接吗?【学生回答】1:太平洋板块和印度洋板块【学生回答】2:还有亚欧板块【老师提问】:那火山喷发会给人类带来那些危害呢?【学生回答】:【讨论】:看来同学们对火山的了解还是满多的。火山的喷发会给人类造成巨大的灾难。可是,在马来群岛,却有很多人选择居住在火山的周围,这是为什么呢?生1:生2:生3:【老师总结】:同学们说的都很对,正因此,我们要用一分为二的眼光看问题,既要看到火山喷发给人类带来的灾难,又要看到火山喷发对人类有益的地方。5、东南亚的热带气候和农业生产【承转】了解了东南亚的地形和河流之后,我们再来看看东南亚的气候,还是先来看中南半岛。我们先来观察一下中南半岛的纬度位置。同学们能用自己学过的知识解决吗?(引导学生观察地图上的纬线)【学生归纳】:(通过合作探究得出结论)中南半岛大致位于北回归线和赤道之间,属于热带。【老师提问】:那究竟是热带的哪种气候类型呢?让我们看幅图你就知道了(出示图片)【学生归纳】:这里一月时风由东北吹来,七月风从西南吹来,不同季节风向不同,所以属于热带季风气候。【老师提问】:是的,东南亚也在东亚季风圈内,属于季风气候。这里冬季盛行?风由?所以,在它的控制之下,降水?【学生归纳】:东北季风,风由陆地吹向海洋,较干燥,所以降水少,形成干季【老师提问】:夏季盛行?风由?这时降水?形成?【学生归纳】:西南季风,风由印度洋吹向东南亚,温暖湿润,所以降水多,形成雨季。【老师提问】:同学们分析的很正确!那你能总结一下东南亚热带季风气候的特点吗?【学生归纳】:东南亚的热带季风气候终年高温,一年分为明显的旱季和雨季。雨季湿润,旱季干燥。【老师提问】:在了解了中南半岛的气候之后,我们再来看马来群岛,还是先看纬度,有一条重要的纬线穿过群岛,是?使这里的气候终年?属于?【学生归纳】:赤道 高温多雨 热带雨林气候。【老师提问】:同学们分析的非常好,这里几乎天天下雨。那同学们再想想,一个地方的气候和农业有什么关系吗?你能结合东南亚的中南半岛和马来群岛的说说吗?【学生回答】1:气候与农业有关系,因为农业离不开气温和降水【学生回答】2:中南半岛一年分为明显的旱季和雨季,所以那里的农业主要与降水多少有关系,在那里只能在雨季播种,旱季才可以收获。【学生回答】3:在马来群岛就不用了,因为那里终年高温多雨,所以农作物可以随时播种、即种即收。【随堂检测】:教学环节三:归海拾贝 总结升华一 东南亚的位置东南亚二 东南亚的范围三 东南亚的国家四 东南亚的地形与河流五 东南亚的气候与农业生产【课后反思】:本节课容量比较大,共包含了五个部分的内容,即东南亚的位置、范围、国家、地形与河流及气候与农业生产等内容。知识点比较多,所以我安排了大量的图幅,而每一幅图里都隐含了大量的地理信息,在图的下面大多说明了需要在图中读取的内容或设置了若干活动题,使学生知道如何读图,进而掌握有关读图的技巧。学生通过读图、析图、记图、用图,既掌握了必要的知识,又找到了学好地理的钥匙,实在有事半功倍之效。而且我在每个知识点后面又加了随堂检测,可以随时检测和巩固学生所学的知识,同时我把很多知识点编成顺口溜,使学生容易掌握,而且部分内容以小组形式让学生归纳总结,大大提高了学生的积极性,从而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初步形成了学习分析区域环境的思路,根据所掌握的分析方法去分析东南亚地区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特点,其中重点是掌握东南亚的地理位置及组成,难点是了解本区气候湿热的特点,会分析气候和地形、土壤等对农作物及物产种类和分布的影响和自然因素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