殡葬文化学试卷.doc_第1页
殡葬文化学试卷.doc_第2页
殡葬文化学试卷.doc_第3页
殡葬文化学试卷.doc_第4页
殡葬文化学试卷.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殡葬文化学试卷(一) 一、填空题:(130)1、死亡学分为三类形态,即:_、_、_。2、古人类学家,根据原始人类身体形态的变化,以及使用制造工具的差别将人类这进化分为三个阶段_、_、_。3、就目前的资料看,人类的殡葬行为是从_时代开始的。4、大体上_、_、_是原始时代殡葬的三大基本特点。5、儒家的生死观集中体现在“三不朽”中“三不朽”是_、_ 、_.。6、影响殡葬的六大社会要素是_、_、_、_、_、_。7、周礼.大宗伯载“五礼”_、_、_、_、_。8、古时,人临终称作“_”9、为老师服丧,称“_”10、中国古代丧礼的基本特征是_、_、_、_。二、不定项选择题:(25)1、古人遇到须避讳的字时,采取的处理方法有( )A、改字法 B、加字法 C 、空字法 D、缺笑法2、( )年出现了第一个由外侨开办的墓地山东路外园公墓。A、1841 B、1843 C、1863 D、18443、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A、男子斩衰有上、下之分,女子的斩衰服无上、下之分。B、纸钱起源于东汉C、宋以后,国家将居丧法制化,故又称“守制”D、父母死后两同年的祭礼叫大祥。4、宋元以后的家族宗法制区别于从前宗法制的主要标志是( )A、族规 B、祠堂 C、家谱 D、族田5、属于龙山文化的殡葬特征的是( )A、没有男女合葬墓 B、排列有序的氏族公共墓地C、使用棺木比较普遍 D、出现了祭祀埋葬坑三、名词解释(54)1、死亡文化 2、夺情起复 3、吊丧 4、遗嘱四、简答题(102)1、中国古代火葬流行的原因是什么?2、简述中国殡葬的改革必要性。五、论述题(201)中国古代隆丧厚葬的社会根源是什么?殡葬文化学答案(一)一、填空题1、观念形态 操作形态 实物形态2、猿人 直立人 智人3、尼人4、公共墓地 埋葬方向 葬式5、立德 立功 立言6、社会精力 社会经济 社会心理 社会价值观念 社会需要7、吉礼 嘉礼 宾礼 戎礼(军礼) 凶礼8、属纩9、心丧10、重孝道、明宗法 显等级 隆丧厚葬二、选择题1、ACD 2、D 3、AD 4、BCD 5、CD三、名词解释1、死亡文化就是人们对死亡的认知以及由此体现于死亡的操作形态和实物形态之中的一整套价值观念,思维方式及其习俗,规范之总和。2、夺情:是夺孝子哀思之情;起复:指官吏有丧,守制尚未期满而复起用。3、吊丧,又称吊孝、吊祭、指闻亲戚、朋友、邻人等丧后,亲自或遣人前往祭奠死者并慰问丧主。4、又称遗言,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遗嘱泛指前人留给后世的言论;狭义的遗嘱仅指人们临终前所留下的言论。四、简答题(要点)1、其一:佛教的影响 其二:土葬花费太大,贫穷之家无力负担其三:葬地紧张 其四:特殊情形的死亡2、中国的国情特殊: 其一:人口多,且分布极不均匀; 其二:现存的生存资源人均量极有限; 其三:社会经济不发达;五、论述题(要点)一、隆丧厚葬的社会需求;二、隆丧厚葬的社会机制;殡葬文化学试卷(二)一、填空题: (130)1、文化的社会功能归纳起来大体在于-_功能-_功能-_功能-_功能。2、-_认识,-_认识-_认识是人类认识形式的三个环节。3、原始人的自我崇拜表现为-_崇拜-_崇拜-_崇拜-_崇拜。4、墨子的生死观和殡葬观可归结为-_、-_、-_。5、在面对死亡时,苏格拉底表现为一类“-_美”伊壁鸠鲁表现出了一类“-_美”孔子表现的是一类“-_美”。6、根纳普的生命“通过仪式”模式分为三个主要过程-_仪式,-_仪式,-_仪式。7、对殡葬活动影响较大的五类价值观念,即:-_观念,-_观念,-_观念,-_观念-,_观念。8、西周丧礼中的“五服”是指:-_、-_、-_、-_、-_。二、不定项选择题: (25)1、“死并非死者的不幸,而是生者的不幸”。这是( )的名言。A、苏格拉底 B、马克思 C、亚里士多德 D、伊壁鸠鲁2、属于中国古代社会特征的是( )A、农业经济类型 B、地域辽阔 C、易于治理 D、人口众多3、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A、周礼,25月为“正丧”可除丧服;B、禁忌起源于始宗教;C、春秋以前,墓而无坟; D、原始时代就有火葬;4、下列说法错误的有( )A、古时,对于客死他人家中者则不予招魂; B、饭含的丧葬习俗起源于春秋;C、秦始皇时,称“石”不称碑,东汉后称“碑”;D、小祥的当月即禅祭,此后停止居丧,全部恢复正常生活;5、_年,南昌人陶醒予创办了中国殡仪馆,这是中国人开设的第一家殡仪馆A、1927 B、1929 C、1931 D、1933三、名词解释: (54)1、丧礼 2、奔丧 3、丁忧 4、 庙号四、简答题:(102)1、中西方古代死亡文化的差异表现在哪些方面?2、自北宋以来,历朝反对火葬的重要原因是什么?五、论述题:(201)谈谈个体死亡的意义。殡葬文化学(二)答案一、填空题1、教育 审美 娱乐 协调人际关系2、对象 反思 综合3、血 性 鬼魂 祖先4、明鬼 非命 节葬5、安祥 淡泊 悲愤6、分离 过渡 整合7、鬼魂 永恒 孝道 家族 等级8、斩衰服 齐衰服 大功服 小功服 缌麻服 二、不定项选择题1、D 2、ABD 3、ABCD 4、BD 5、C三、名词解释1、所谓丧礼:指人们在丧事活动中所遵守的程式化的行为规范。狭义上仅指丧事操办中的行为及语言规范,即人们所指的殡葬礼仪,广义上,则还包括葬式、谥法、陵墓、庙、碑铭、祭祀、神道摆设,陪葬物等规定。2、指在外地闻亲人、尊长去世,赶回家办理丧事。3、父或母,尊长亡故及下葬后,丧事并未完结,延伸下来是居丧3年,或曰服丧、居孝、服孝等。居丧者又为“丁忧”。丁,当也,遭遇也;忧,思也,正植思念先父,母养育之恩情之意。4、皇帝死后在太庙主室奉祀时特起的名号,一般是追尊为某祖、某宗,以确定、显扬其在皇室家族系列中的地位。四、简答题:(要点)1、其一,中国人大体以一元论的眼光看待死者及丧事、丧物的; 西方古代则是以二元论的观点看等死亡的;其二、中国人重血缘、重家庭、重孝道的社会原则被充分地融入死亡文化中,西方宗法组织不发达,生和死更多的是个人和上帝之间的事。其三、中国人较讲究“隆丧厚葬”;西方人较讲究“简丧薄葬”;2、其一、汉族人是农业民族,其意识重土; 其二、古代火葬操作方式落后; 其三、不利于体现等级;五、论述题(要点)其一、个体的死亡是社会正常的新陈代谢;其二、个人的死亡不是简单的完全的消失;1、他的子孙们仍然活着,是生命的延续。2、个人创造的物质财富,精神财富仍然存在。殡葬文化学试卷(三)一、填空题(130)1、原始人的综合崇拜表现为_、_、_。2、在中国,最早的殡葬发现是距今年1.8万年的旧石器时代晚期的_。3、佛教以“苦”为哲学出发点,提出人生有“八苦”苦难的原因是三毒:_、_、_。4、弗雷泽提出了著名的关于人类死亡意识的“_”三阶段进化论。5、全部死亡文化的本质在于_。6、在殡葬领域中,经常起作用的社会心理至少九类,即_心理_心理_心理_心理_心理_心理_心理_心理_心理。7、概言之,礼的意义,一是_、_、二是_。8、西周宗法制度的核心原因则有二,一是_,二是_。9、避讳大体有_、_、_3类。10、新中国的殡葬改革,大体上可分为两个阶段:_阶段,_阶段。 二、不定项选择题(25)1、“现在我该走了,我去赴死;你们继续活着,谁的去路好,唯有神知道。”这是( )的名言。A、柏拉图 B、苏格拉底 C、伊壁鸠鲁 D、奥古斯丁2、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A、尊号即尊称帝 后的称号,它是生前所拥有的;B、“隆丧厚葬”一为丧礼之隆,二为坟墓之峻;C、朝廷欲夺情起变,大臣不能拒绝;D、西周以后,丧礼开始用铭旌;3、( )被认为是世界上最早通过安乐死法律的国家。A、澳大利亚 B、加拿大 C、荷兰 D、美国4、属于仰韶文化的殡葬特征的是( )A、异性合葬墓出现B、墓葬布鞋局具有等级次序;C、死者的头绝大部分朝西部;D、排列有序的公共墓地;5、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A、中国现行的哀乐是由陕北民歌改编而来;B、下半旗志哀的具体做法是,将国旗升至杆顶,然后降至离顶1/2处;C、19世纪末年,英国人韦伦斯在上海设立“松茂洋行”专理外侨殡殓;D、中国现存最早的祭文一般认为是鲁哀公诔孔子文;三、名词解释(54)1、铭旌 2、安乐死 3、临终关怀 4、殡葬服饰四、简答题(102)1、宋以后祠堂式宗法制的特点是什么?2、简述中国殡葬改革的必要性五、论述题(201)谈谈孔子儒家的生死观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殡葬文化学答案(三)一、填空题1、禁忌和巫术 献祭和祈祷 图腾崇拜2、山顶洞人3、贪 嗔 痴4、巫术 宗教 科学5、超越死亡6、永恒、归宿、投射 、报恩、依恋、炫耀、攀比、宣泄、权力7、规范人、防范人;教化人;8、亲亲 尊尊9、国讳 圣人讳 家讳10、倡导 法制二、选择题1、B 2、AB 3、C 4、CD 5、AD三、名词解释1、铭旌:又称“明旌”“旌铭”,有时简称“铭”旧时办丧事时,大殓后,中堂前西阶用竹杆挑起细长的旗幡,用绛帛制成,上书死者的姓名、官衔,其长短视死者的官职品位而不同。2、安乐死:即以“人为的”方式无痛苦地中止绝症患者的生命的方式,又被称为“无损尊严的死亡方式”3、临终关怀:医学上应用此词多指对临终病人关怀照顾的场所,也指一种对临终病人的照护方式,亦指该种服务的组织机构。4、殡葬服饰:指丧葬活动中的服装,饰物总和。其广义上包括丧服、铭旌,以及今天的白花、黑臂纱,乃至死者所有的装殓服饰;狭义上指生者丧期所使用的服饰。四、简答题:(要点)1、其一:聚族而居 ; 其二:以“族长”为首领的家族组织系统; 其三:缜密的族规、家法; 其四:祠堂; 其五:修家谱 ; 其六:设族田;2、中国的国情特殊: 首先:人口多,且分布极不均匀; 其次:现存的生存资源人均量极有限; 其三:社会经济不发达;五、论述题(要点)其一,孔子儒学通过积极的建功立业来超越生命的有限性,这一超越态度集中表现为“三不朽”,导致后世中国人重视功名利禄,希望流芳百世。其二,孔子云“未知生,焉知死”回避死亡问题,导致中国人讳谈死亡。殡葬文化学试卷(四)一、填空题:(130)1、_、_、_是我们深入理解中国古代死亡文化及其殡葬的理论出发点。2、马林诺夫斯基揭示出了关于人类丧葬仪式,信仰方面的一个最基本最重要的文化功能,即:_功能。3、中国古代农业大社会的“三个大一统”是_大一统,_大一统,_大一统。4、古代繁琐的丧礼程式中所体现的原则,一是_;二是_。5、保存遗体的葬式大体有_、_、_以及_等。6、消灭遗体的葬式大体有_、_、_等。7、墨子的生死观和殡葬观可归结为-_、-_、-_。8、在面对死亡时,苏格拉底表现为一类“-_美”伊壁鸠鲁表现出了一类“-_美”孔子表现的是一类“-_美”。9、根纳普的生命“通过仪式”模式分为三个主要过程-_仪式,-_仪式,-_仪式。10、对殡葬活动影响较大的五类价值观念,即:-_观念,-_观念,-_观念,-_观念-,_观念。二、不定项选择题:(25)1、古人遇到须避讳的字时,采取的处理方法有( )A、改字法 B、加字法 C 、空字法 D、缺笑法2、( )年出现了第一个由外侨开办的墓地山东路外园公墓。A、1841 B、1843 C、1863 D、18443、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A、男子斩衰有上、下之分,女子的斩衰服无上、下之分。B、纸钱起源于东汉C、宋以后,国家将居丧法制化,故又称“守制”D、父母死后两同年的祭礼叫大祥。4、宋元以后的家族宗法制区别于从前宗法制的主要标志是( )A、族规 B、祠堂 C、家谱 D、族田5、属于龙山文化的殡葬特征的是( )A、没有男女合葬墓 B、排列有序的氏族公共墓地C、使用棺木比较普遍 D、出现了祭祀埋葬坑三、名词解释(54)1、避讳 2、死亡文化 3、夺情起复 4、遗嘱四、简答题(102) 1、研究死亡文化的意义是什么? 2、国家干预殡葬的意义是什么?五、论述题(201)谈谈中国古代国家对殡葬的价值导向。殡葬文化学答案(四)一、填空题1、孝文化 ,宗法制 ,祖先偶像崇拜2、心理抚慰3、政治 意识形态 经济4、孝;敬5、土葬 悬棺葬 塔葬 衣冠冢6、火葬 水葬 天葬7、明鬼 非命 节葬8、安祥 淡泊 悲愤9、分离 过渡 整合10、鬼魂 永恒 孝道 家族 等级二、选择题1、ACD 2、D 3、AD 4、BCD 5、CD三、名词解释1、避讳,是中国古代史上特有一种历史文化现象,它指臣下对当代君主以及所尊者不得直呼其名,而要用其它方法代称。2、死亡文化就是人们对死亡的认知以及由此体现于死亡的操作形态和实物形态之中的一整套价值观念,思维方式及其习俗,规范之总和。3、夺情:是夺孝子哀思之情;起复:指官吏有丧,守制尚未期满而复起用。4、又称遗言,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遗嘱泛指前人留给后世的言论;狭义的遗嘱仅指人们临终前所留下的言论。四、简答题(要点)1、 其一、有助于建立正确的人生观,伦理观;其二、有助于正确认识殡葬活动;其三、有助于移风易俗,进行正确的殡葬导向;其四、有助于我们认识一个民族,一个社会;2、贯彻国家的价值意图,作社会价值导向,使殡葬活动达于规范化,保护自然生存条件,在不妨碍社会正常运行的前提下满足人们在殡葬问题上对于超越死亡、生命永恒以及世俗的诸心理需求,以促进社会治理。五、论述题(要点)其一,孝文化导向 其二,忠文化导向其三,宗法关系导向 其四,社会等级导向其五,维护自然环境的导向 殡葬文化学试卷(五)一、 填空题:1分401、我们将死亡文化分为三类形态,即_、_、_。2、人类的殡葬行为是从_时代开始。3、原始人自我崇拜的具体形式有_、_、_、_。4、中国最早的殡葬发现是距今年内1.8万年的旧石器时代晚期的_,。5、大体上,公共墓地_、_是原始时代殡葬的三大基本特征。6、全部死亡文化的本质在于:_。7、影响殡葬的六大社会要素是_、_、_、_、_、_。8、西周丧礼中,“五服”是指_、_、_、_、_。9、保存遗体的葬式大体有_、_、_以及衣冠冢等;消灭遗体的葬式有_、_、_等。10、 避讳大体有_、_、_三类。11、 按祭祀时所用之祭物可分为_、_和_。12、 根纳普根据自已的观察、分析、将生命“通过仪式”分为三个主要过程:_仪式_仪式_仪式。13、 新中国的殡葬改革,大体上可以分为两个阶段:_阶段_阶段。二、 名词解释:4分51、丧礼 2、奔丧 3、吊丧 4、国葬 5、铭旌三、 论述题:20分21、如何理解死亡以及死亡文化的本质?2、谈谈你对中国殡葬改革的看法。殡葬文化学答案(五)一、填空题1、观念形态 操作形态 实物形态 2、尼人 3、血崇拜 性崇拜 鬼魂崇拜 祖先崇拜4、山顶洞人 5、埋葬方向 葬式6、超越死亡7、社会精力、社会经济、社会心理、社会价值观念、社会需要、国家的作用8、斩衰服 齐衰服 大功服 小功服 缌麻服9、土葬、悬棺葬、塔葬; 火葬、 水葬、天葬10、国讳 家讳、圣人讳11、物祭 牲祭 人祭12、分离、过渡、整合13、倡导 法制化二、名词解释1、所谓丧礼:指人们在丧事活动中所遵守的程式化的行为规范。狭义上仅指丧事操办中的行为及语言规范,即人们所指的殡葬礼仪,广义上,则还包括葬式、谥法、陵墓、庙、碑铭、祭祀、神道摆设,陪葬物等规定。2、指在外地闻亲人、尊长去世,赶回家办理丧事。3、吊丧,又称吊孝、吊祭、指闻亲戚、朋友、邻人等丧后,亲自或遣人前往祭奠死者并慰问丧主。4、国葬:又称国丧,指国家最高领导人去世后所举行的治丧活动,为一国最高规格之丧礼。古代称大丧。5、铭旌:又称“明旌”“旌铭”,有时简称“铭”旧时办丧事时,大殓后,中堂前西阶用竹杆挑起细长的旗幡,用绛帛制成,上书死者的姓名、官衔,其长短视死者的官职品位而不同。三、论述题(要点及要求)1、其一:死亡是社会的正常新陈代谢。 其二:死亡并非个体的完全消失 个体的后代仍然存在,是某种意义上个体生命的待续个体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仍然存在。其三:全部死亡文化的本质在于超越死亡。这一本质存在于关于死亡的观念形态,操作形态和实物形态之中。2、指出现阶段殡葬改革所取得的成就和存在的问题,分析出现问题的原因所在,应试探着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要求有所创新,有独到的见解。殡葬文化学试卷(六)一、 填空题(130)1、古时,人临终称作“_”2、为老师服丧,称“_”3、中国古代丧礼的基本特征是_、_、_、_。4、文化的社会功能归纳起来大体在于-_功能-_功能-_功能-_功能。5、-_认识,-_认识-_认识是人类认识形式的三个环节。6、原始人的自我崇拜表现为-_崇拜-_崇拜-_崇拜-_崇拜。7、西周丧礼中的“五服”是指:-_、-_、-_、-_、-_。8、马林诺夫斯基揭示出了关于人类丧葬仪式,信仰方面的一个最基本最重要的文化功能,即:_功能。9、全部死亡文化的本质在于_。10、概言之,礼的意义,一是_、_、二是_。11、避讳大体有_、_、_3类。 二、不定项选择题1、属于仰韶文化的殡葬特征的是( )A、异性合葬墓出现B、墓葬布鞋局具有等级次序;C、死者的头绝大部分朝西部;D、排列有序的公共墓地;2、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A、中国现行的哀乐是由陕北民歌改编而来;B、下半旗志哀的具体做法是,将国旗升至杆顶,然后降至离顶1/2处;C、19世纪末年,英国人韦伦斯在上海设立“松茂洋行”专理外侨殡殓;D、中国现存最早的祭文一般认为是鲁哀公诔孔子文;3、属于中国古代社会特征的是( )A、农业经济类型 B、地域辽阔 C、易于治理 D、人口众多4、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A、周礼,25月为“正丧”可除丧服;B、禁忌起源于始宗教;C、春秋以前,墓而无坟;D、原始时代就有火葬;5、下列说法错误的有( )A、古时,对于客死他人家中者则不予招魂;B、饭含的丧葬习俗起源于春秋;C、秦始皇时,称“石”不称碑,东汉后称“碑”;D、小祥的当月即禅祭,此后停止居丧,全部恢复正常生活;三、名词解释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