蜉蝣从诗经中飞出来——例谈“合法下载网络中的文件”.doc_第1页
蜉蝣从诗经中飞出来——例谈“合法下载网络中的文件”.doc_第2页
蜉蝣从诗经中飞出来——例谈“合法下载网络中的文件”.doc_第3页
蜉蝣从诗经中飞出来——例谈“合法下载网络中的文件”.doc_第4页
蜉蝣从诗经中飞出来——例谈“合法下载网络中的文件”.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全国中小学“教学中的互联网搜索”优秀教学案例评选教案设计一、 教案背景1、面向学生:中学 小学 2、学科:信息技术3、课时:1课时4、学生课前准备:(1)在桌面上新建一个以自己姓名命名的文件夹,把收集到的素材全部存到该文件夹中,便于老师检查做出评价、学生存储资料。(2)根据机房中学生入座情况,八个同学为一组,相邻同学间互助;由学生民主选举出两个同学做小组长,由他们负责检查、帮助本组成员完成课堂练习任务。二、 教学课题【知识与技能】(1)通过需求分析,确定下载文件任务的要求,学会选用适当的途径和方法有效的下载、存储和管理文件资源。(2)理解合理合法下载文件的重要性。【过程与方法】(1)掌握利用网络合法获取(下载)信息的方法。(2)通过对自己和他人的信息活动过程和结果进行评价,能初步归纳利用网络查找和下载文件获取信息、评价信息的基本思想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动手尝试操作的过程,增强表达和交流能力;(2)在网络文件的下载和使用中,尊重知识产权等法律法规,负责任地、安全地、健康地使用网络资源。(3)培养学生合理的信息资源管理习惯。三、 教材分析合法下载网络中的文件一课选自广东省教育出版社出版的高中信息技术必修教材,在教学过程中发现部分学生存在着不感兴趣、畏难发愁、学习效果较差等问题。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突破重点难点,提高学生信息素养呢?我结合十多年的信息技术教学实践经验,以“蜉蝣”为载体,把信息技术与语文、生物等学科相结合,在学生已有知识的基础上,进行知识整合,总结出了“激情导入学科结合综合运用拓展延伸”四步教学法,引领学生在探究中学习,在学习中得到快乐,在合作中享受成功,取得了明显效果。【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掌握保存图片、文本、网页等素材的方法。 教学难点:学生小组合作,保存图片、文本、网页等素材。四、教学方法(一) 激情导入,寓学于趣首先,激情导入:“三千多年前,诗经中有一首诗“蜉蝣之羽,衣裳楚楚”,让蜉蝣从诗经中飞出来,它是什么样子的?同学们已学过苏轼的赤壁赋,文中提到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为什么说它是朝生暮死生命最短的昆虫?”学生兴趣盎然,个个跃跃欲试,在愉悦中求知识、练能力。(二) 学科结合,开阔视野在教学中,我引导学生将相关学科与信息技术有机结合,实现知识迁移。布置任务一:与生物学科相结合,通过百度查询蜉蝣的形态、生活习性、所属纲目等有关知识,保存相关网页。布置任务二:与语文学科相结合,诗经中有“蜉蝣之羽,衣裳楚楚”等句,查找这首诗的全文及释义,保存到自己文件夹中,命名为“蜉蝣之羽.txt”。(学有余力者可查找其它关于蜉蝣的诗歌如“蜉蝣时蔽月”“蜉蝣不识还”等)教学评价此环节可穿插老师的引导及个别指导,小组长的帮助,小组同学间的互助,完成任务,看哪个小组完成得又快又好。(三) 综合运用,提高技能在学生已学过用图片设置桌面背景和会安装屏幕保护程序的基础上,布置任务三:查找蜉蝣的精美图片,命名为“蜉蝣.jpg”,并设为桌面背景。布置任务四:教师演示已安装的蜉蝣屏幕保护程序,学生查找下载安装。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巩固了下载、解压、安装等知识,提高了信息技术的搜索、辨别、整理、应用等技能。教学评价此环节可穿插老师的引导及个别指导,小组长的帮助,小组同学间的互助,完成任务,看哪个小组完成得又快又好。(四) 拓展延伸,张扬个性为了促使学生形成良好的个性特征,做到“个性课堂教个性”,我布置了能力拓展题:找一种你最感兴趣的昆虫搜索相关的素材制成作品。在这一过程中,有的学生搜集会磕头的磕头虫,有的学生搜集在水面上不下沉的水黾,并进行了深入探究。选出优秀的同学,在课下辅导他们制作作品,参加全国中学生电脑制作大赛。五、教学过程(一)激情导入,寓学于趣1结合语文学科知识,精心设问:教师问:咱们在高一语文课本上学过苏轼赤壁赋,文中提到一句话,谁知道上一句是什么?(投影幻灯片)_,渺沧海之一粟。生:寄蜉蝣于天地。教师继续问:蜉蝣是什么?为什么苏轼以这首诗来形容人生短暂? 生:是一种昆虫吧,是一种生命很短暂的昆虫。生:具体蜉蝣是什么样的昆虫,没有研究过。2.导入新课,板书课题师: “三千多年前,诗经中有一首诗蜉蝣之羽,衣裳楚楚,让蜉蝣从诗经中飞出来,它是什么样子的?借助于因特网这种工具,借助于要掌握的知识与技能,我们这堂课对蜉蝣这种昆虫作一次探究。”板书:合法下载网络中的文件(二)学科结合,开阔视野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将学到的相关学科知识与信息技术相结合,实现知识迁移。1布置任务一:与生物学科相结合,利用所学生物知识,通过百度查询蜉蝣的形态、生活习性、所属纲目等材料,下载到自己所建文件夹中,命名为蜉蝣.htm。【能力扩展】将网页保存为蜉蝣.mht ,蜉蝣.txt对比差别。师:打开 ,选择搜索类型:网页,输入关键词“蜉蝣”,打开一些相关网页获取知识,得到相关蜉蝣知识,并下载当前网页。参考网页:蜉蝣_百度百科/view/28549.htm【学生演示】:如果个别学生会操作,请他演示过程。【教师点拨】强调本次任务的重点操作步骤,注意保存位置、保存名称。同时引导学生注意知识产权保护,如果将本环节及以下几个环节所查找到的素材用于制作网站时,应注明资料出处。板书:下载网页:文件另存为网页格式 单个网页文件格式 纯文本格式师:现在谁能告诉我,蜉蝣是什么样子的?蜉蝣在地球上存在了多久?为什么会朝生暮死,生命会如此短暂?学生读网页,获取相关蜉蝣生活习性等相关知识参考网页:蜉蝣_百度百科/view/28549.htm生:蜉蝣有着漂亮的翅膀,只能存活最多一周的时间。生:属于有翅亚纲,蜉蝣目,一生经历卵、稚虫、亚成虫和成虫4个时期。全世界有2000多种,我国约有250种。生:蜉蝣是最古老的昆虫之一,现在已发现了石炭纪(据今三亿年两亿年之前)的蜉蝣化石。生:“成虫不取食,没有咀嚼能力,上颚退化消失,下颚也退化”,所以蜉蝣是一种朝生暮死的昆虫。2继续探究 师:三千多年前诗经中就有关于蜉蝣的诗,让蜉蝣从诗经中飞出来,我们一起来看一下这首诗写了什么。布置任务二:与语文学科相结合,诗经中有“蜉蝣之羽,衣裳楚楚”等句,查找这首诗的全文及释义,保存到自己文件夹中,命名为“蜉蝣之羽.txt”。(学有余力者可以查找其它的关于蜉蝣的诗歌如“蜉蝣时蔽月”“蜉蝣不识还”等)师:用 / ,选择搜索类型:网页, 只保存这首诗的相关内容(注意不是保存整个网页)学生操作,老师观察学生所用关键词情况。生关键词:蜉蝣之羽生关键词:蜉蝣 诗经生关键词:蜉蝣之羽,衣裳楚楚【教师点拨】 蜉蝣诗经 曹风 蜉蝣蜉蝣之羽,衣裳楚楚。心之忧矣,于我归处?蜉蝣之翼,采采衣服。心之忧矣,于我归息?蜉蝣掘阅,麻衣如雪。心之忧矣,于我归说?”【教师点拨】强调本次任务的重点操作步骤,注意只保存网页中部分文本的步骤,与保存整个网页的区别。板书:下载网页中部分文本:复制打开记事本粘贴。【教师寄语】:古人感叹蜉蝣朝生暮死,生命短暂,你想到些什么?生:在历史的长河中,人一生的精彩也正像蜉蝣一样美丽,生命也正像它一样转瞬即逝。生:面对生命的有限性,为了让生命更有意义,我们能做的,就是珍惜时间,珍惜生命,生:不虚度光阴与年华,努力学习。【知识扩展】你还查到了关于蜉蝣的哪些诗歌?把它保存下来吧。生:百度中有自动补充输入词组的功能,提示有蜉蝣不识还,蜉蝣时蔽月等。生: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三)综合运用,提高技能在学生已学过用图片设置桌面背景和会安装屏幕保护程序的基础上,布置任务三:查找蜉蝣的精美图片,保存至文件夹中,命名为“蜉蝣.jpg”,并设为桌面背景。布置任务四:教师演示已安装的精美的蜉蝣屏保程序,学生查找下载安装。【教师点拨】 以前学过的用图片来设置桌面背景的方法;安装屏幕保护程序的方法。板书:下载图片:右击图片图片另存为选择保存位置、保存名称与格式。教学评价:在这一过程中,可检查学生下载程序、解压、安装等知识,提高了信息技术的搜索、辨别、整理、应用等技能,同时互助合作,相互研究,合作和谐的人际关系建立起来。(四)、拓展延伸,张扬个性为了张扬学生个性,做到 “个性课堂教个性”,我布置能力拓展题:找一种你最感兴趣的昆虫搜索相关的素材制成作品。课堂评价在做以上任务的过程中,各小组推选几位操作优秀熟练的同学上教师机作演示,老师作出评价,给予表扬;检查学生文件夹中的操作结果,对操作过程又快又好的同学和进步大的同学均提出表扬鼓励。选出优秀的同学辅导他们用软件制成作品,参加全国中学生电脑制作大赛。六、教学反思1合法地下载网络上的文件一节课的知识点多,操作多,但是教材的内容只是蜻蜓点水一笔带过,部分学生对课本素材不感兴趣,有畏难、厌学情绪。利用“蜉蝣从诗经中飞出来“这一情境,采用“激情导入学科结合综合运用拓展延伸”四环节教学法,引领学生在探索中学习,在学习中感到了快乐,顺利完成了教学目标。2本节课主要采用“任务驱动”的方法,力图体现与语文、生物等学科的整合,下载网络中的文本、网页、图片、程序等素材,建立融会贯通的知识结构和灵活的操作技能,同时激发了学生兴趣,陶冶了情操,提高了运用信息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了信息素养。在我的辅导下,部分学生对感兴趣的事物观察、摄影、做实验,展开了更深的探究,有多位学生作品在全国中学生电脑制作大赛上获奖。辅导的学生吕学珠作品虫趣、张明娟作品数码乐园获潍坊市一等奖;辅导学生王全新作品蜉蝣之羽、水黾的研究获省三等奖、市一等奖。我所上的公开课获潍坊市优质课一等奖、教学基本功一等奖;信息技术课堂四步教学法被评为潍坊市中小学“金点子”一等奖。3.为了做好信息技术与其它学科的有机结合,实现知识迁移,达到相互促进、相得益彰的效果,需要随时同各学科教师进行沟通,了解学生各科学习情况,如本课上用到了高一语文课上学过的苏轼的赤壁赋,用到了生物学上的有翅亚纲,蜉蝣目、昆虫的四种形态等知识。七、教师个人介绍省份:山东省 学校: 临朐第六中学 姓名: 崔永彩职称:中学一级教师 电话电子邮件:通讯地址:山东省潍坊市临朐县第六中学(山东省临朐县山旺路西首 262600)崔永彩,计算机专业本科毕业,山东师范大学工学学士学位。从事信息技术教学十余年,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大胆进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