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阳有余阴不.doc_第1页
论阳有余阴不.doc_第2页
论阳有余阴不.doc_第3页
论阳有余阴不.doc_第4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论阳有余阴不足素问阴阳应象大论开篇中说:“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府也。治病必求于本。”意思是说阴阳是自然界一切事物运动变化的普通规律,是认识、分析、归纳万事万物的纲领。自然万物的新生成长、壮大和衰败、变化、灭亡的内在动力是阴阳之间的相互对立、相互依存、相互消长和相互转化。所以阴阳是一切事物产生和消亡的本源,是一切事物量变和质变的决定因素。就人体而言,一切疾病的形成都是由于阴阳失调所致,所以必须寻求阴阳失调这一根本给予合理治疗。中医学理论的发展主要是根据自然界事物运动变化的普遍规律及现象而来即“效法自然”。阴阳五行学说则是中医 基础理论中最基本的学说。阳代表天,阴代表地。阳又代表火,阴又代表水,系辞中有“是故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挂”。太极是阴阳未分,天地浑沌时期。太极是因为大到极点就称之为“太极”,物极必反,太极了就会出现分化,故阴阳分离。形成了天与地,或者是天体本身有阴有阳。阴阳分两仪成,两仪就是天和地。两仪生四象是阴阳相重,阴阳交合而至。四象是象征四方,象征一年的春、夏、秋、冬四季,四时。四象生八卦,实际上还是阴阳相重,阴阳相合而成。八卦即乾、兑、离、震、巽、坎、艮、坤等金、木、水、火、土即万象。以上就是说先有了天与地,然后有了四季。四季产生后,相继才有万物的产生。阳代表天又代表火,阴代表地又代 表水,也就是说火为万物之父。水为万物之母,在我们这个世界中,火就是太阳,水就是地球上和大气中的水。我们经常说:要充分利用太阳能,太阳能是用之不完取之不尽的,就说明它多而充足,用不完就是有余。又说:水是我们的生命,我们的水资源是有限的,要保护水源,节约用水。就说明它少而不足。在一年四季中晴天总是多雨天,旱灾也总多于涝灾。植物旱死的也总是多于淹死的,土地的沙漠化寸草不生也是因为干旱缺水。这一系列的自然现象都说明“阳常有余、阴常不足”。人类是大自然的产物,是太阳与地球的“儿女”。那么我们就应符合这一大自然的运动变化规律。我们常把人体比作“小宇宙”,心脏为太阳、肝为木、脾胃为土、肺为天空、肾为水。心脏不停跳动向全身的供血力量就像太阳的光芒普照大地一样,这种力量就是人体内的阳气。在临床上我们遇见的心动过速的病人总是比心动过缓的病人多,心动过速就是阳气亢盛的一种表现。当人体达到阴阳的动态平衡时,才会体力充沛、精神饱满,动态平衡被打破时不管阳亢还是阳虚都会有气无力、萎靡不振。不要一看到病人气喘虚弱就武断为阳虚体弱,就象干旱时植物的枝叶奄奄一息的样子,你能说它是阳光不充足引起的吗?由于阳光的亢盛水份的缺乏而导致了阳亢阴虚。“阳亢”就必然引起“阴虚”。在阴阳学说中有一种叫“阳虚阴盛”在自然现象中“水涝”用来比喻“阳虚阴盛”是再恰当不过了。连续的大雨会照成江河的暴涨而溢出堤岸造成水灾,就象阴虚病人下肢肿胀一样,是气不统血,津液溢出脉外而引起。在自然界中“水涝”大家都知道一般发生在夏季,由于天热江河的源头,高山上冰雪融化造成江河水位的上涨,再加上地气的上升转化为雨,如果集中在一个地方降雨就会造成水灾。这时就会显得“水盛”,这时的“水盛”并不是我们地球上的水量真正的增加了,而是水循环时分配不均造成的。这种“阴盛”只是一种短暂的现象。大雨过后炎热的天气又会来临。在冬天我们说“阳虚阴盛”时是指天气的寒冷,这时气温较低可说成“阳虚”,“阴盛”这里是指寒冷而不是指水盛。在这里如果是指水的话应该为“水虚”才对,因为冬天的严寒使很多的流动水成为凝固的水而失去活力。阴阳学说中还有一种叫“阴阳两虚”。实际上用冬天的天寒地冻来比喻“阴阳两虚”应是再准确不过的了,阳气的不足使天气寒冷、流动的水也结成冰雪没有活力。当人体“阴阳两虚”时会面色晄白、气短乏力,手脚冰凉等等,这种情况是“阳虚”没有温熏的力量而导致“阴虚”。通过以上“效法自然”我们可以得出这样一种结论即:阳亢必然导致阴虚;阳虚也必然会导致阴虚;阳亢必然导致阴虚,阳亢极而虚时,阴不会盛。只是阳虚时会让阴在总体上分配不均而外溢,这时的“阴盛”是 一种假象而已。在临床诊断中我们首先要辨清阴阳的偏胜偏衰,实际上我们只要辨清阳气是偏胜偏衰就可以了,因为不管阳气是偏胜偏衰阴气永远都不会盛。特别是我们在临证时,不要见到喘促短气、气怯声低、喘促日久、动则喘甚、呼多吸少、气不得续、自汗畏风等症状就诊断为阳虚,前面我讲过不管是阳虚还是阳亢它都可能会表现出相同的症状,就像不管是夏天(阳亢)还是冬天(阳虚)人渴了都需要喝水一样。由于不管阳亢还是阳虚它都会引起阴虚,阴气的虚实是由阳气决定的,阴气在阳气面前永远都不会盛,故有“阳常有余、阴常不足”之说,而且在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