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一常用命令及其它与协议有关的设置.doc_第1页
实验一常用命令及其它与协议有关的设置.doc_第2页
实验一常用命令及其它与协议有关的设置.doc_第3页
实验一常用命令及其它与协议有关的设置.doc_第4页
实验一常用命令及其它与协议有关的设置.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实验1 在Windows xp/server 2008中TCP/IP协议测试一、实验目的(1)了解Windows xp/server 2008中常用网络协议(2)熟练掌握在Windows xp/server 2008中TCP/IP协议的设置与测试(3)熟悉与其他与协议有关的设置二、实验设备及环境2至3台安装Windows xp/server 2008的PC机,PC机之间通过交换机连成一个简单的小局域网。三、实验内容及步骤1.TCP/IP协议的测试工具Windows xp/server 2008中提供了许多在命令提示符下运行的协议测试工具。(1)诊断实用程序ipconfig:显示本地主机的IP地址配置,也用于手动释放和更新DHCP服务器指定的TCP/IP配置。常用参数如下:/?:显示帮助。/all:显示IP配置的完整信息。/release:释放DHCP服务器指定的TCP/IP配置。/renew:更新DHCP服务器指定的TCP/IP配置。例如:C:ipconfig/?C:ipconfigWindows 2000 IP ConfigurationEthernet adapter 本地连接 3:Connection-specific DNS Suffix . : IP Address. . . . . . . . . . . . : Subnet Mask . . . . . . . . . . . : Default Gateway . . . . . . . . . : C:ipconfig/allWindows 2000 IP ConfigurationHost Name . . . . . . . . . . . . : serverPrimary DNS Suffix . . . . . . . : Node Type . . . . . . . . . . . . : BroadcastIP Routing Enabled. . . . . . . . : NoWINS Proxy Enabled. . . . . . . . : NoEthernet adapter 本地连接 3:Connection-specific DNS Suffix . : Description . . . . . . . . . . . : Realtek RTL8139(A) PCI Fast Ethernet Adapter #2Physical Address. . . . . . . . . : 00-E0-4C-C1-67-61DHCP Enabled. . . . . . . . . . . : NoIP Address. . . . . . . . . . . . : Subnet Mask . . . . . . . . . . . : Default Gateway . . . . . . . . . : DNS Servers . . . . . . . . . . . : 8ping:验证IP的配置情况并测试IP的连通性。常用参数如下:t:无限次ping指定的计算机直至按下ctrl+C组合鍵强制中断。默认情况ping只测试4次。例如:Cping/? Cping 例如:若用于连续测试链路,如:ping t(可用CTRLC或CTRLBREAK组合键来中断退出或查看结果)。Cping tn:表示发送数居包的数量,缺省值为4。例如:若要连续发送1000个数据包,则用:pingn1000命令。Cping n 1000l:表示发送测试数据包的大小,如发送100个1024字节大小的数据包可以使用:pingn100l1024。Cping n 100l 1024tracert:跟踪数据包到达目的地所采取的路由。例如:Ctracert Ctracert 8 Pathping:跟踪数据包到达目标所采取的路由,并且显示路径中每个路由器的数据损失信息,也可用于解决服务质量(Qos)连通性问题。该命令结合了ping、tracert命令的功能。例如:Cpathping C pathping 8 hostname:返回本地计算机的主机名例如:C hostname netstat:显示当前TCP/IP网络连接,并统计会话信息。例如:Cnetstat/?Cnetstat -nanbtstat:显示本地NetBIOS名称列表与NetBIOS名称缓存。例如:Cnbtstat/?查看注册的NetBIOS名称。Cnbtstat -nnet:网络资源使用与显示命令集。例如:l 查看共享资源列表:Cnet view查看计算机上的共享资源列表:Cnet viewl 映谢网络驱动器命令NET USE把相同的映射删除,同时把计算机下的list文件夹映射成P盘。具体操作如下:第1步,打开命令提示符,在C:后键入:net use 回车,出现网络连接列表:Cnet use状态本地远程 网络OKK:pc1share1 Microsoft Windows NetworkOKL:pc2share2 Microsoft Windows NetworkOKM:pc3share1 Microsoft Windows NetworkOKN:pc4share4 Microsoft Windows NetworkOKO:share5 Microsoft Windows Network第2步,此时发现K盘和M盘所共享的东西相同,想去除映射M的驱动器,此时就在C:后键入:net use M:/delete,然后回车即可。Cnet use M:/delete第3步,把计算机()下的list文件夹映射成U盘,只需要在C:后键入:net use P:list,然后回车即可完成。Cnet use p:listl 使网络用户可以使用某一服务器上的资源NET SHARE把本机上的光驱共享出来,并设共享名为CDROM(假设光驱在本地盘符为D:):C: net share CDROM=D:l 网络信使服务C: Net send 计算机名/IP|* (广播) 传送内容,注意不能跨网段 ,如:C:net send how are youC: net stop messenger 停止信使服务,也可以在面板服务修改 C: net start messenger 开始信使服务l 用户帐号与域的管理创建和修改计算机上的用户帐户NET USER。要求以管理员的身份登录,或具有管理员权限的帐户来登录。查看系统用户帐户的列表。C: net user新建帐户,以用户名mypc,密码为123456为例:C: net usermypc 123456 /add删除一个用户C: net usermypc 123456/delete激活/停用一个帐户C: net usermypc /active:yesC: net usermypc /active:No给帐户一个描述注释C: net usermypc /comment:“text”设置帐户过期日期C: net usermypc /expires:01/08/2008设置用户的完整名字(而不是用户名)C: net usermypc /fullname:“name”设置用户的主目录(用户必须存在)C: net usermypc /homedir:yzlaa设置用户是否可以改变密码C: net usermypc /passwordchg:yesC: net usermypc /passwordchg:No指定用户帐户是否必须具有密码C: net usermypc /passwordreg:yesC: net usermypc /passwordreg:No为用户的登录配置文件设置路径C: net usermypc /profilepath:yzlbb 指定用户登录文件所在的位置C: net usermypc /scriptpath:yzlbb 指定用户可以登录的时间C: net usermypc /times:day 2,day 4 ,time 20,time 22让管理人员添加或改变帐户的用户注释C: net usermypc /usercomment:“test”列出最多8个用户可以登录到网络上的计算机C: net usermypc /workstations:p1,p2,p3,p4,p5,p6,p7,p8没有列表或列表是,用户就可以从任何一台计算机上登录C: net usermypc /workstations8使用户具有管理员的权限net localgroup新建一个名为Admin的帐户,初始密码为123456,并赋予这个帐户管理员的权限。C: net userAdmin 123456 /addC: net localgroup Administrators Admin /add添加、显示或修改服务器上的全局组net group。只能在域控制器上运行。添加一个组,或将一个用户名添加到一个组中。C: net group mypcs /addC: net group mypcs yy1 /add更新用户帐户数据库net accounts查看当前登录到计算机系统的用户帐号的设置C: netaccounts为了保障帐户的安全,要求密码在改了至少10次后才可以重复。C: netaccounts /uniquepw:10设置密码的最短位数不小8位C: netaccounts /minpwlen:8route:显示和修改本地路由表。常用参数如下:print:显示路由表。add:添加路由表项例如:C:route printarp:显示或设置IP地址与MAC地址的对应关系。常用参数如下:g或-a:查看ARP缓存。s IP地址MAC地址:加入记录。d IP地址:删除记录。例如:C:arp s 00-aa-00-62-c8-09C:arp al 在DOS行下设置静态IP A.设置静态IP C:netsh C:netshinterface C:interfaceip C:interface ipset address 本地连接 static IP地址 mask gateway B.查看IP设置 C:interface ipshow address(2)连接实用程序ftp:在windows 2003和任何运行FTP(文件传输协议)服务器软件的计算机之间传输任意大小的文件。例如:C:ftp ftp?ftpquittelnet:使用基于终端的登录,远程访问运行telnet服务器软件的网络设备。例如:通过“开始/程序/管理工具/Telnet服务器管理工具”菜单命令调出“Telnet服务器管理”程序,按照提示选择4,启动Windows2003的Telnet服务器,然后在客户机上执行telnet命令连上Telnet服务器,键入exit命令可断开与Telnet服务器的连接。4.其它与协议有关的设置l 设置协议的绑定顺序(1)在桌面上右击“网上邻居”图标,在弹出的快捷菜单中选择“属性”命令,打开“网络和拨号连接”窗口,如图4.1所示。图4.1“网络和拨号”连接窗口(2)在菜单栏中打开“高级”菜单,选择“高级设置”命令,如图4.2所示。图4.2选择“高级设置”(3)打开“高级设置”对话框,该对话框可设置“适配器和绑定”顺序和“提供程序顺序”。在“高级设置”对话框中包含了该计算机中已安装的所有协议的捆绑及其顺序,如图4.3所示。可独立改变“文件和打印共享”与“网络客户端”协议的绑定顺序。图4.3“高级设置”对话框(4)单击“Internet协议(TCP/IP)”项,再使用右侧的向上按钮,将其移动到NetBEUI协议上方,这样就可以改变协议的绑定顺序。(5)最后单击“确定”按钮,接受刚才的更改,这样便更改了协议的捆绑顺序。l 连接故障分析有时两台计算机之间能ping通,但通过“计算机名”的形式无法连接服务器,这时能是服务器上“Workstation”服务或“Server”服务停止造成的,可查看服务以解决该问题。(1)通过“开始/程序/管理工具/服务”菜单命令,打开“服务”窗口,在右侧窗口中选择要配置的服务,例如:“Server”服务,如图4.4所示。图4.4选择要配置的服务(2)右击鼠标,在弹出的快捷菜单中选择“属性”命令,打开属性对话框,如图4.5所示。在“常规”选择卡下,用户可以设置“自动”、“手动”、“已禁用”三种启动类型;在“常规”选项卡的“服务状态”选项组中,可以选择“启动”、“停止”、“暂停”、“继续”按钮。图4.5“Server的属性”对话框在“故障恢复”选项卡下,可以选择服务失败时计算机的响应方式,如图4.6所示。图4.6设置服务器故障恢复方式l TCP/IP筛选使用TCP/IP筛选可以加强安全性方面的设置。(1)在桌面上右击“网上邻居”图标,在弹出的快捷菜单中选择“属性”命令,打开“网络和拨号连接”窗口,如图4.1所示。(2)在“本地连接”图标上右击鼠标,从弹出的快捷菜单中选择“属性”命令,打开“本地连接属性”对话框,如图4.7所示。图4.7“本地连接属性”对话框(3)在“常规”选项卡中选择“Internet协议(TCP/IP)”选项,然后单击“属性”按钮,打开“In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