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息标题的制作要求.doc_第1页
消息标题的制作要求.doc_第2页
消息标题的制作要求.doc_第3页
消息标题的制作要求.doc_第4页
消息标题的制作要求.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消息标题的制作要求消息标题的制作不能随心所欲,信手拈来,它应当遵循一定的原则,讲求一定的方法,只有这样,才能神形兼备,入眼入心,成为报纸版面最靓丽的风景。 消息标题被称作消息的眼睛,一篇新闻报道最先映入读者眼帘的是标题。好的标题,可以在一瞬间吸引读者的视线,可以鲜明地表现新闻的主题,增强新闻的可读性,强化新闻的表达效果,从而让人产生“急欲一读”的强烈愿望。社会发展到今天,新闻受众群的变化,是标题制作不断走向通俗的文化基础,通俗浅显成了报纸新闻的本质特征。新闻性和可读性并举,是报纸赢得读者的基本原则,简洁明了,通俗易懂的新闻标题,成了报纸的“眼睛”和“卖点”。好的标题以一目了然的直观性紧紧抓住读者不同的修辞方法具有不同的作用,比喻的作用主要是:化平淡为生动;化深奥为浅显;化抽象为具体;化冗长为简洁。比拟使所写的“人”或“物”色彩鲜明、描绘形象,表意丰富。对偶,便于吟诵,有音乐美;表意凝炼,抒情酣畅。排比在于加强语势,强调内容,加重感情。设问强调了问题,以引起人们注意,启发人们进行思考。这些修辞手法用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又能生发出不同的光彩。比喻的特点是富有形象性,运用这一修辞格可以使标题更加形象而生动,使读者更清晰地了解他们不熟悉的事物。【“鄞图”下乡“播种”换来新绿一片(引题)鄞县乡乡镇镇都建起图书馆(主题)】(2001年1月10日宁波日报)该引题运用拟人、比喻和象征的手法,将鄞图建立图书馆比喻为农民播种,好象把知识的种子播洒在农民群众之中,换得现在农民精神食粮的一片新绿。比喻的运用使得标题更加生动形象。对比是通过对一个事物的两个方面或两个对立的事物进行比较,深刻地揭示事物的矛盾对立。对比的作用是在强调中给读者以鲜明深刻的印象,突出新闻主旨。 【农民卖鲜红的血血站赚黑心的钱】 对比在这则标题中的运用为标题增色许多,在这里作者将农民与血站之间不同的做法并陈一处,两个颜色词语“红”与“黑”对立放置,这样一来给读者带来强烈的震撼,这些强烈的反差凸显了新闻的内容,也将作者的愤怒之感表现了出来。比拟是将人物化或将物人化。这样可以使语言形象生动,加深人们的理解。 【未名湖叫渴】湖水叫渴让人们形象、直观地感受到未名湖的现状,人们仿佛亲眼看到那湖水在干涸,亲耳听到湖水在呻吟,这个标题恰当地运用了比拟的手法,增强了标题的吸引力。对偶是结构相同或基本相同,字数相等,意义密切相连的两个短语或句子对称地排列出来的一种修辞方法。对偶的特征是音节整齐匀称。在新闻标题中运用对偶可以使标题呈现一种平衡与对称的形式美,从而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另外在新闻标题中还可以运用双关、夸张、映衬、顶真、回环、歇后语、引用、设问以及对照等其他修辞手法。 一、报纸消息标题的制作(一) 制作要求:(1)题文一致 ,题文一致主要是指:标题所揭示的事实要与新闻内容完全一致;标题的论断在新闻中要有充分的依据,论据不足,即使标题是正确的,也会令读者感到没有说服力。 乃至使读者有被欺骗、被愚弄的感觉。(2)一语破的 , 新闻中的事实往往不止一件,其中最新鲜的事实,才是它的精华,因此要牢牢地抓住新闻中最重要的最有特点的最本质的事实,以一语破的。 (3)简洁明快 ,对标题内容,不仅只保留核心部分和事情发展的结果,省去那些不必要的过程、细节、消息来源和不必要的议论,还要通过锤炼字句和适当采用简称等办法使标题简洁明快。 (4)旗帜鲜明 , 标题要有明确的是非、鲜明的爱憎。新闻中所报道的事实,有的令人气愤,有的令人欣喜,有的令人或同情或悲哀,拟写新闻标题不能无动于衷,要明确表达作者的立场。 (5)生动活泼 ,标题要有表现力,除了告诉读者事实而外,还要让他听到什么,看到什么,想到什么,感染到什么,要给人以启迪,做到言语尽而意无穷;标题要生动形象,就要注意选词并采用适当的修辞手法。(二)标题的制作原则标题的制作原则最主要的是要做到以下两点:首先,消息标题必须标出新闻事实;其次,新闻事实要有一种确定性,呈现出动态。另外还要主注意以下几点:1、要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在制作新闻标题时要坚持以正面宣传为主,在坚持正确舆论导向的工作实践中处理好主旋律与多样化的关系,充分发挥新闻的正面引导作用,积极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和氛围。 2、要清晰准确地说明新闻事实,新闻事实的概括要准确,做到题文一致,新闻事件的评述要掌握分寸和度,多用名词和动词,少用形容词和副词,简单明了地将事物的发展动态说清楚,并且保证事实传递的准确性。3、要简洁凝练,尽量概括新闻要点,要基本涵盖新闻的主要内容,或体现报道观点,或概括一个深刻主题,都要做到“标题即新闻”,充分发挥导读作用。4、要突出重点和亮点,标题应以“何人”和“何事”为主,尤其以“何事”为中心。突出新闻中最新鲜的事实、最重要的事实、最有特点的事实、最本质的事实,最具有冲突性的内容、最显著的内容和最有趣的内容。5、要贴近受众,增强新闻吸引力,新闻标题制作要充分考虑受众阅读需要,要有吸引力。从词语方面看,就是使语言更贴切;从修辞方面看,就是使语言生动活泼,可考虑使用恰当的修辞手法;从句式方面看,就是尽可能使用主谓结构或动宾结构的句式,多使用对偶、排比句式,造成严谨、整齐、凝练、鲜明的印象;从语态和时态角度看,就是多使用主动语态,以便于正面直接表达,收到简明、生动、有力的效果,尽可能使用现在时和将来时,而不采用过去时。(三)消息标题的制作技巧1、强调标题的口语化和亲和力一是在时政、国际报道中,新闻标题从过去的严肃庄重变得轻松活泼,以口语化和生活味拉近了报纸与读者的距离。二是在经济、科技报道中,大量运用大众话语以增加亲和力与可读性。科技报道的技术性、专业性很强,而通过标题通俗形象的处理,则增强了这类新闻的可读性。2、突出标题的刺激性和冲击力当今报纸在新闻标题的制作与编排中,十分重视版面的视觉形象,加强标题的刺激性和冲击力,给读者留下深刻的第一印象。这样不仅大大提高了可读性和必读性,更是当前文字新闻与广播,电视新闻竞争的最有效武器。标题的视觉形象是多角度、多侧面、多视点、全方位地展开的。一是制造“轰动效应”,或言人所未言,或出人意料,让人震惊,引人注意。二是以最感人的新闻事实,塑造标题的视觉艺术形象。3、重视标题的抒情性和表现力传统的新闻标题多是以中性的口吻来陈述事实的,重在叙述;而当今新闻的标题却越来越多地重视生动的表现,使主题更加形象、生动。在风格上,传统新闻标题追求稳重、含蓄、精巧;而当今新闻标题则向粗犷、写实、跳跃、直露、富有气势方面发展。4、增加辅题的信息量和新功能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人们阅读新闻总是带有太多的随意性和不确定性,于是在新闻标题中蕴含大量的新闻信息就成为一种趋势。在加长的标题中,其所蕴含的新闻要素自然就会增多,这样可以使一部分只读标题的读者在短时间内获得较多的信息。当然,新闻标题有加长的趋势,一般是引题和副题加长,作为标题主干部分的主题一般不会过长,否则会使整个标题显得累赘、笨重,且中心不明确的感觉。5、变化标题句式。把陈述句变为假设句、疑问句或感叹句等,使其具有浓郁的感情色彩。另外还要活用成语、谚语、俗语。或引用或化用在标题中。借用他们来表达对客观事物的看法和意向以及表达对客观事物的的独特认识。 二、网络消息标题的特点 网络消息标题与传统消息标题区别很大。大量的新闻信息势必迫使其只能简明扼要地、列表式地把消息标题呈现在主页面或者二级页面上,这样,网络消息标题就具备了内容和导读的双向功能,它有4个显著特点:1. 题文分家。网络新闻标题更像一本杂志的目录,读者不能像看报纸那样,将标题和正文尽收眼底,网络新闻需要通过受众点击标题打开正文,从而实现传播过程的继续。若标题对受众缺乏吸引力,就无法实现对标题的点击,此传播过程即告终止。这就需要网络编辑准确地提炼出新闻要点,制作出富含新闻要素的生动标题。2. 题长受限。网页版面的整体布局是相对固定的,标题字数受到行宽的限制,既不宜折行,也不宜空半行。在标题板块中,各题长短以接近一致为宜。一般而言,网络新闻标题字数以16个20个字为宜。3. 单行为主。报纸新闻可以通过引题的引导、正题的概括、副题的补充,把一篇新闻报道做得有声有色。而网络新闻标题受网页显示面积限制,位置空间以行长为限,新闻标题板块通常由若干条新闻排列集成一个矩阵,所以网络新闻标题一般不使用多行题,多为单行题。4. 多用实题。报纸的新闻标题有虚、实之分,实题要交代新闻要素,虚题可以是议论或警句等。报纸新闻最大的特点就是题文一体,即使是虚题,只要看一眼导语,新闻中的主要事实也就清楚了。而网络媒体不行,虚题往往使读者不得要领,也就影响了“点击率”。因此网络新闻标题一定要抓住新闻事实中的一个或几个新闻要素,通过恰当组合,抓住“新闻眼”,吸引受众点击。有了网络消息标题的特点,我们再来看看网络消息标题的的制作技巧制作标题的首要任务,是寻找稿件中的亮点,即对稿件中出现的事实进行分析、提炼。在次基础上,还需要用简洁有力的语言来传递相关信息。首先,要充分发挥网络媒体的优势,以题图相配的形式来吸引受众眼球。网络新闻标题的最大特点是表现形式的多媒介化。每一种媒介形式都可以采用一些美术手段来达到辅助美化,最常见的是通过色彩的使用、照片图案的运用及排列形式的配合,来渲染标题和增强表现力,以刺激读者阅读。一般而言,色彩的功能主要是信息功能、传情功能、强势功能、组织功能等。色彩的作用就在于其不仅可以达成人们视觉心理上的平衡和认可,还增强了标题的表现力,从而营造出强烈的视觉效果和气氛。”其次,文字与新闻图片的配合使用也可以达到吸引受众眼球的目的。另外,采用标题加摘要的形式提示新闻中有价值的信息,吸引受众阅读欲望。前面已经说过,网络新闻标题以单行实题为主,但是它最大的缺陷是不得不舍弃一些主要甚至很关键的新闻事实。为了弥补网络新闻单行题传递信息不够全面的劣势,新闻摘要的形式在一些西方主要新闻网络媒体上被大量采用,并且深受欢迎。还有就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即突出重点,展示新点, 概括焦点, 才能以点带面, 由小到大, 逐层展示新闻信息, 全方位吸引受众的注意力。第一突出重点,针对一则具体的新闻信息, 网络新闻标题要给受众最初的强烈的视觉冲击波,尽可能在传播信息、引导舆论、表现主旨、沟通受众、刺激受众感官、调动受众注意力上下大工夫, 做新做活做好。制作网络新闻标题的首要任务就是突出重点, 在标题中最大限度地概括或体现出新闻信息中最重要的部分, 最关键的、最核心的、最突出的信息最好旗帜鲜明地亮出来, 千万不能像报纸新闻标题那样闪烁其词, 遮遮掩掩, 犹抱琵琶半遮面,相反, 网络新闻标题尽可能简洁明快, 突出重点, 让网民看了标题对整个新闻一目了然, 对重点信息做到心中有数, 这才符合现代社会节奏加快, 网民讲求效率的心理特征。第二概括焦点,有些新闻信息可能反映政策动向, 但是这些信息尚处于酝酿商讨阶段,但目前尚未实施。媒体要及时准确地反映新闻事实, 既不能夸大事实, 又不能推迟不报, 这样不妨把社会各界争议的焦点概括出来, 提供给网民参考, 让网民自己去思考判断, 努力吸引网民的注意力, 如3 月3 日金羊网发布这样一个新闻标题【 全国政协委员彭磷基建议发行500 元大面值钞票】【发行500 元大钞? 全国政协委员彭磷基建议】后这者明确显示出焦点信息:发行500 元大钞? 肯定会马上成为网民关注和议论的焦点, 因为发行500 元大钞直接影响到每一个人的日常生活, 这种从普通网民的日常生活入手, 直接把最核心的焦点新闻信息表达出来, 让网民设想进而进行点击阅读浏览。第三挖掘新意在一些非常重要的新闻, 如时政新闻的标题中,很可能会给网民似曾相识, 老调重谈的感觉, 其实新闻之所以为新闻, 必然有新的因素、新的价值、新的指向、新的意义, 网络新闻工作者尤其要留意, 要特别细心, 综观全局, 审时度势,善于发现。【今年中央对教育投入将由去年的1076 亿元增加到1562 亿元 】【 温家宝作政府工作报告】前者 是新华网所用的标题, 比较富有新意。因为在众多的信息中, 编辑抓住了这则消息的最新信息, 直接在消息标题中显示出来。这样, 受众直接了解到中央对教育的最新政策, 而其他诸多的相关信息都可以作为次要信息出现在正文中就可以了。如果将后者作为这则新闻的标题,“温家宝作政府工作报告”这样的新闻信息太多了, 留给受众的第一印象是仿佛在哪里见过了, 有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 这样的标题表现出一种官方套话、内容僵化、标题模式化的气息, 也就是说这样的标题缺乏新意, 很难立即抓住受众的眼球, 更不用说进一步吸引受众点击详细内容看下去了。相比较而言,前者 就很好地突出了这则消息的最新信息, 说明这是经过编辑分析、判断、思考的结晶, 带给受众的是新颖、清晰的信息。综上所述,不论是报纸消息还是是网络消息标题,在制作过程中都要遵循以下几点:第一 准确真实。就是说标题要非常准确地概括新闻的核心内容、精神和实质,其中包括观点准确、文字精确。第二 凝练。受版面的约束和阅读心理的影响,新闻标题必须简洁明了地传达新闻的内涵。标题是点睛之笔,用墨不需多,但需精,要剔浮词,去空词,以最少的字词传达尽可能丰富的信息。第三 鲜明、生动。就是观点突出,明确地表达倾向,要有棱有角,不要堆砌华丽的词藻,要尽可能贴近生活,要贴近口语。在制作标题时,要抓住“新闻点”,吸引受众的“眼球”。第四重要。消息标题好像人的眼睛,必须把最为重要的新闻事实表达出来。也只有把你所报道的新闻的最重要的部分在标题中表现出来,这样,新闻才更有可能被读者关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