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机械波一、教法建议【抛砖引玉】 机械波也是物质运动的一种形式为了使学生能认识这一特殊的运动形式,可以举一些实例做一些实验,让学生观察,引导学生分析。使其对波动形成的物理过程作深入的剖析。比如举足球赛看台上的观众做“人浪”助兴的例子,指出观众是依次站起来再坐下,而面对看台上观众却看到如浪涌。再演示把大玻璃盘放在投影仪上,玻璃盘中放上水,并在不同位置上放上小塑料块,用小木棒周期地轻触盘中心水面,可以看到投影的水波纹向外传动,但小塑料块只上下跳动而不向外运动。通过这两个例子引导学生认识到波动的过程是介质中相邻质点间依次带动,由近及远相继振动起来的过程,是振动这种运动形式在介质中由近及远地传播的过程。要特别引导学生注意:在波动的过程中,介质的质点仅在各自平衡位动置附近振动,并未随波动过程的发生而沿波的传播方向发生移动。然后再用波动演示器分别演示横波和纵波的过程,看每个质点依次发生振动而形式波的过程。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从功和能的角度去分析波动过程,进而搞清波形成所需具备的条件。在波动演示器的基础上介绍两种类形的波。并从波动演示器上直观地介绍波长。以及周期频率,波速等概念。为了加深学生对新概念的理解,最后可以把振动和波进行对比,找到它们的内在联系,弄清它们的不同。在研究波的图象时,要大致介绍一下波的图象及其物理意义,在课本上的介绍很简单,在课堂上我们可以稍加补充,可参考教学参考书P246表格讲。最后也要对比波形图象与振动图象,加深对两个图象的理解。最后,通过实验演示,使学生观察波的干涉和衍射现象,而后对两个现象做简单的介绍。在演示发波水槽实验时,最好与投影仪结合做,这样可以使全班的学生都可从银幕上看波的投影。为了防止水波的反射,可以在水槽四周贴上一周软泡沫塑料。为了能更清楚地看清波出现的现象,有条件的学校还可以用频闪效应遮光器来辅助实验。频闪效应遮光器也可以自制。用硬纸卡剪成如图叶轮,将叶轮固定在玩具电动机上,就制成了频闪效应遮光器。把它放在投影仪的反光镜头下方,另其遮挡从发波水槽投射过来的光线,用滑动变阻器,调节电机转速,你会演示出波如静止一般,一般我们调节到波很慢前进的状态,能让学生看得很清楚。发波水槽也可自制,用角铁制一个边长40厘米正方形框,将一块4040厘米的玻璃嵌在其内,用玻璃腻子固定玻璃,腻子要做成斜面,在腻子外面再固定薄泡沫塑料。将一个可调节长度的钢锯条固定在框上。在演示衍射时,可在锯条端点固定一个单触点。锯条长短经调节选取合适值。在演示干涉时,在锯条端点固定一个双触点。在演示波的叠加实验时,可用一长跳绳,让两个学生在地上分别从两头抖动一下,即可观察到这一现象。也可用医用乳胶管灌满水,在长桌上做这一实验。【指点迷津】通过本单元学习,要弄清下述基本概念和基本规律。1.机械波:机械波是物质运动的一种形式,从实验可分析:当水槽中一点受到轻触后,就出现水波纹从该点向外扩展。说明一点受轻触而出现振动又引起周围液体依次振动,所以出现了水波,因此,波动是指振动在介质中传播的过程。另外我们看到波是逐渐向外扩展的,说明波动的过程是介质中相邻质点向外扩展的,说明波动的过程是介质中相邻质点间依次“带动”,由近及远相继振动起来的过程,是振动这种运动形式在介质中依次向外传播的过程。另外我们在实验中还看到水中放置的小塑料块,只是上下跳动,而没有“随波逐流”,说明,介质的质点仅在各自的平衡位置附近振动,并不随波动过程的发生而沿波传播方向发生迁移。水中各点依次的上下跳动,也是由于相邻质点间由近及远地依次做功的过程,所以波动过程也是能量由近及远的传播过程。因此机械波也是传播能量的一种形式。机械波形成的条件:(可从观察实验后总结)(1)要有波源:即一个能不断得到能量补充而保持持续振动的质点。(2)要有能传播波源振动和能量的介质:这种介质中,相邻质点间靠弹性力联系着,振动这种运动形式及其能量总是依赖于质点间的弹性力的联系,使之由波源向外传播。2.波的基本类型:从波动演示器上可看出,质点的振动方向与波的传播方向的关系上有两种不同的类型。(1)横波:质点振动方向与波的传播方向垂直的波,其波形为波峰、波谷相间的波。(2)纵波:质点振动方向与波的传播方向一致的波,其波形为疏密相间的波。3.振动与波:振 动机 械 波对象研究对象是一个质点研究对象是介质中振动着的各质点现象一个质点沿直线或弧线做周期性运动振动在介质中传播时,很多质点都做振动,只是它们依次开始振动产生条件外力对质点做功,质点离开了平衡位置,是有了能量。质点在回复力作用下产生振动介质的一部分,由于受到激发,而开始了振动,但因形变所产生的弹性力又引起相邻部分质点的振动,这样振动由近及远的传播形成了波波源 介质联系都是周期性运动构成介质的每个质点,在波的传播过程中,都是做周期、振幅相同的振动,从介质总体看,所呈现的现象是波动,机械波就是振动这种运动形式在介质中的传播。4.描述波动的物理量(1)波长():要现解好定义。要注意是相邻的,并且在振动过程中相对平衡位置的位移总是相等的质点间的距离。振动在一个周期内在介质中传播的距离等于一个波长。(2)波的频率(或周期):一列波,介质中各质点振动频率都相同,而且都等于波源的频率。一列波由一种介质进入另外一种介质传播时,波的频率是不改变的。(3)波速:振动在介质中传播的速度。波速是由介质的性质决定的,一列波在不同介质中传播,其波速不同。请注意:一列波的波长是受波速和频率制约的,即一列波在不同介质中传播时,波长不同。5.波的图象:波的传播也可用图象直观地表达出来。作一个直角坐标系,以其原点表示波源的位置,用横坐标表示在波的传播方向上介质中各质点的平衡位置距波源的距离,用纵坐标表示某时刻各质点的位移。若把一列波在某时刻各质点的位移都标在坐标系中,并用曲线将各质点的位移端点连接起来,这曲线就叫波的传播方向上各质点的位移,即各质点离开平衡位置的情况。如果已知一列波在某时刻的波形图象,根据波的传播方向,不但能确定各质点在此时刻的运动方向;而且结合波的传播规律 在一个周期的内,波沿传播方向向前推进一个波长的距离,还可得知这列波在任何时刻的波形图象。例如一列波在某时刻的波形图象如图示,后的波形图象就是此时刻的波形沿波的传播方向推进后的波形。6.波的图象与振动图象:振 动 图 象波 的 图 象物理意义图线表示各时刻作简谐振动的某质点的位移的大小和方向图线表示某时刻形成波的各个质点的位移的大小和方向坐标表示的物理量(1)纵坐标表示质点的位移。(2)横坐标表示时间,完成一次全振动为一周期(3)利用可知振动频率(1)纵坐标表示质点的位移。(2)横坐标表示振动传播的距离从中可求出波长。(3)若知波速可求周期,频率。=/T=f时间变化对图象的影响振动图象随时间的延长而继续延伸,原来的部分曲线,无论它的形状和位置都不再变化。因为波形是某时刻,介质中各质点所处的不同位置所联成的曲线,当时间变化,各质点的位置就要相应变化,形成新的小波形图象,该图象是沿着x轴向传播方向平移。振动方向沿振动方向垂直横坐标先画出下一时刻的波形图,而确定质点下时刻振动到哪7.波的衍射:是波的通性之一,它是波绕过障碍物到障碍物后面继续传播的现象。产生条件是障碍物(或小孔)的尺寸与波的波长相差不多时才能明显观察到。8.波的选加原理:几列波相遇时能保持各自状态而并不相互干扰,这是波的一个基本性质。两列波相遇时,该处介质的质点将同时参与两列波引起的振动,此时质点的位移等于两列波分别引起的位移的矢量和,这就是波的迭加原理。9.波的干涉:是波的重要通性之一。两列由频率相同的波重叠时,在某些区域的振动加强,某些区域的振动减弱,并且振动加强和振动减弱的区域相间隔,这种现象叫波的干涉。二、学海导航【思维基础】 1.知道机械波的定义,波的形成:例:机械振动在_中的_过程叫做机械波。2. 知道形成波的条件:例:形成机械波的条件是_和_3.知道什么波是横波,什么波是纵波。例:按质点振动方向与波传播方向之间的关系,波可分为_和_两种。4.知道波传播的是振动的形式,同时波也是传递能量的一种运动方式。5.能分析波的成因:例:沿绳传播的一列横波,当波源突然停止振动后,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1)绳上各质点同时停止振动,波立即消失;(2)离波源近的各质点先停止振动,远的各质后稍点才停止振动;(3)离波源远的各质点先停止振动,近的各质后稍点才停止振动。(4)这列波在绳上还能继续向前推进一段。分析:这个问题是介质还存在,但波源撤消了,所以波源周围的质点没了带动它们振动的波源,因此它们也就停止了振动,而已传出的振动不受影响,从波形上看波还要在绳上向前推进一段。因此(2)(4)正确。6.知道振动和波的关系,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1)有振动,必有波,(2)有波,必有振动;(3)有振动,不一定有波;(4)有波不一定有振动。分析:如果质点在介质中振动,依靠介质中各质点间的弹力作用,才能把振动这种运动形式传播出去,形成波;传播过程中,由波源而引起的介质中其它质点的运动,都依次重复波源的振动。因此本题正确答案为(2)(3)7.知道机械波的图象的意义及曲线的性质:例:用横坐标表示波的_方向上介质中各质点的平衡位置,用纵坐标表示某一时刻各质点的_,连接各_的未端得到的曲线,叫做波的图象。8.知道在横波图象中的波峰和波谷的意义:例:横波图象中,在波的传播方向上达到_位移的质点所在处是波峰,达到_位移的质点所在处是波谷。分析:请从波的图象上看。9.能从波的图象中确定各质点的位移或振幅。例:如图所示是一列横波在某时刻的波动图象,下列各质点中,哪些质点与A质点具有相同位移?(1)C点;(2)E点;(3)F点;(4)H点。分析:A点位移是垂直S轴指向A点的线段,与此相同的有C点和H点。10.能从横波的图象中确定、比较各质点的运动方向及加速度方向,会画出经过一段时间后的图象。例:在上题标出的各质点中,哪些质点与质点C有方向相同的速度:(1)A点;(2)E点;(3)F点;(4)H点分析:先确定C点将如何运动,这样就必经画出下一个某时刻的波的图象,画法是将原波的图象向右平移,(如图示)这样可看出C点是向上振动,与它相同的点只有E。11.会从图象中确定波长例:如上图,关于波长的叙述正确的是:(1)B、I两质点间距离为一个波长;(2)A、F两质点间距离为一个波长;(3)C、H两质点间距离为一个波长;(4)O、G两质点间距离为一个波长。分析:这首先看一两个点对平衡位置的位移是否相等,再看一下两个点是否满足上述条件的相邻点。从图上看满足以上两条的点有:O和G;A和H;B和I三对。那么这三对点间距离都为一个波长。12.知道决定波的频率,波速和波长的因素,以及它们三者的关系。例:波的频率由_的频率决定,波速由_的性质决定 ,而波长由_及_共同决定,其关系为_。分析:这里关键是抓住,波的频率只决定于振源,与其它因素无关。而传播速度只与介质有关,也是与其它因素无关。根据波长公式=f即可求出波长。13.理解波速的意义:例:波的传播速率是:(1)反应振动在介质中传播快慢的物理量;(2)反应介质中各质点振动快慢的物理量;(3)反应波形在介质中传播快慢的物理量;(4)反应介质中各质点迁移快慢的物理量。分析:这里首先要弄清波传播的是什么?波是只传播了振动这种运动形式,在此过程中传递了能量,而没发生质点的迁移。因此波速只能是说明了振动这种运动形式传播的快慢和振动能量传递的快慢,因此(2)(4)是错的。14.理解波的频率、波速和波长三者的关系。例: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1)在同一介质中,波速与频率成正比;(2)在同一介质中,波长与波速成正比;(3)在同一介质中,波长与频率成反比;(4)同一波源发出的波在不同介质中传播,波长与波速成正比。分析:波长是决定于频率和波速的,关系为=/f,而波速又只决定于介质的性质,是什么波确定,且介质确定后,该波速即为一常数。所以本题的(3)和(4)是正确的。15.知道波的衍射现象。例:波_障碍物的现象,叫做波的衍射。能够发生明显衍射现象的条件是障碍物或小孔的尺寸比_小,或跟_相差不多。16.理解波的叠加原理:例:如图所示,一个波源从绳的左端发出A波,另一波源从绳的右端发出B波,若两个波源都是经过T/2后停止振动,就会有两列波分别从绳的两端出发相向传播。图中四个图中_图两列波在相遇时的位移最大,_图两列波在相遇时位移最小。分析:两列波分别从绳的两端出发相向传播,当它们彼此相遇时,仍像相遇前一样,各自保持原有波形,继续向前传播,只是在两波重叠时,介质上质点的位移等于两个波单独传播时引起的位移的矢量和。(1),(3)两次两波的位移同方向,叠加后位移最大。(2)(4)则相反。17.解根据波的干涉的原理,判断振动的加强或减弱点。例:如图示,在平静的水面上,用两根触头同步地上下振动作波源S1、S2,同时发出两列水波,在图中分别以S1和S2为圆心作出了两组同心圆弧,分别表示在同一时刻两列波的波峰和波谷(实线为波峰)。在图中标出的A、B、C、D四个点中,振动加强的点有_ ,振动减弱的有_。分析:波峰与波峰相遇处和波谷与波谷相遇处,经两波叠加后,振动位移最大,而波峰与波谷相遇处,两波叠加后,振动位移要减弱。A点为两波峰相遇处,C点是两波谷相遇处,而B、D两点均为波峰与波谷相遇处。【学法指要】通过以上基础知识的练习和实践,在此基础上要求我们能在较复杂的物理情景下,能比较灵活地运用好基础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例1:投石子于静水中,可见有圆形波纹沿水面向外传播,当第一个波峰远离投石处3米时,第6个波峰恰好在投石处,且第一个波峰传到3米处历时25秒。则此水波的波长为_米,波速为_米/秒,频率为_赫。解决此题应能根据水波的变化求出波长,确定周期,并能根据传播距离和所需时间,求出波速,最后,利用波的公式求频率。分析:从“当第一个波峰远离投石处3米时,第6个波峰恰好在投石处”这句话可看出:从第1波峰到第六个波峰距离为3米。相邻波峰间距离为一个波长,则可确定3米距离间有5个波长,即波长() =米=0.6米。振动传播一个波长,所用时间为一个周期,现在第一个波峰传到3米处时历时25秒,即振动传播五个波长时历时25秒。周期(T)=秒=5秒。最后,利用公式=f可得=0.6米/5秒=0.12米/秒f=1/T=0.2赫。例2.如图示,在均匀介质中沿x轴正方向传播的横波,经过0.01秒后由实线表示的波形变成了以虚线表示的波形,则此波的传播速率为_米/秒,频率为_赫。(设波的周期不小于0.01秒)解此题需要明白:不同时刻波的图象的关系,波的公式,并且找出波动与时间的关系。分析:两列波的图象关系是后者(虚线)与前者(实线)最少差T/4也可能为()T(n=1,2,3)。波的波长从图象可看出,=8米。两列波最少差T/4,用时t=0.01秒,这样就确定了周期。因此f=25赫。波速=/T=8米/0.04秒=200米/秒。例3,如图所示其左图为一波源A的简谐振动图象,右图的S轴表示波源A的振动在介质中的传播路线,x轴表示在传播路线上各质点的位移,波源A位于0处。已知振动的传播速度为400米/秒。(1)请在右图上画出从开始振动后t=0.03秒时刻的波形图线,并在图中标明图线最高点,最低点和图线与x轴交点的坐标值;(2)画出从t=0.03秒后经1/4周期时的振动图象和波动图象。(1)解决此题要懂得:a.振动图象:会找T、A起始位置等及某时刻振动的位移。b.波的振幅与振动振幅的关系。c.波的周期与振动周期的关系。d.波长,波速,周期的关系。e.波动到达处离波源的距离x=tf.波动路径上各质点的振动的位移依次落后于波源。分析:从振动图象可看出A=0.02米,T=0.04秒又已知=400米/秒。波长=T=4000.04=16米。从振动图象还可以看到,波源起振后0.03秒,波已行进到与x=0相距x=入的某质点P处,则P质点在t=0.03秒时刻的振动情况与波源起振时运动情况完全一样,确定了P点的运动情况。要画整条波的图象,先确定P点在图象的位置,然后再向左画3/4波长的正弦图。如图示。(2)要画出从t=0.03秒时刻再经过后的振源振动图象,只要在原来图线的基础上按正弦规律向着t轴方向再延伸0.01秒。要画出从t=0.03秒时刻再经过后的波的图象,可采用平移法,即将波的图线按传播方向平移/4,即成为经过T/4时间后的波的图线。【思维体操】 例:若0.5秒后波形如图虚线所示,求 (1)若波向右传播,波速多大?(T0.5秒) (2)若波向左传播,波速多大?(T0.5秒) (3)若波速为180厘米/秒,求波的传播方向。 分析:解此题所需的基础知识有:理解某时刻的波的图象;能从图象上找出波长;能从另一时刻波的图象与原图象对比而确定另一时刻;能利用波的公式求出有关物理量,基本技能有:利用波的图象、波的公式研究实际的物理情景,解决实际问题。此题因为没有确定波的方向和经历时间的长短,所以此题是个多解题。而第三问因确定了波速,所以要通过计算判断波的传播方向的可能性。波的传播通式 (1)要求波速需要知道哪些物理量?从上面波的图象能看出哪些已知量来?如果波向左传播,O点振动到O点,其经历的时间t与周期T满足什么关系?此波的波长多大?按照上面提问的思路去考虑问题,问题就可以迎刃而解了。这个推理过程是: 波形图象 已知要求需知 T 波的传播 T与t关系 已知这种推理的方法是解物理题常用的思维方法,叫分析综合法。简单的来说这种方法是从所求想起,推到已知,在推论过程中要弄清用到什么物理概念。在计算时则倒过来演算(推论的反方向)。如:已知:=24cm t=0.5秒 最少T/4 只可能经过几个 周期后的T/4 (n=0,1,2,3) 可求出=(48n+12)厘米/秒你可以分析一下,其经历时间t与周期T的关系不可能是t=T/4。为什么?(2)波向右传播,同学们自己按上面的方法分析一下,并解出来。答案为:=(48r+36)厘米/秒(3)因为波可能向左传播,也可能向右传播分别计算一下,看看是否都可能?若波向左传播则:=48n+36=180可求出n=,n=0,1,2波不可能向左传播。若波向右传播则:=48n+36=180可求出n=3,波只能向右传播。三、智能显示【心中有数】 要掌握的知识有: 1.机械波:机械振动在介质中的传播。 2.形成波的条件:(1)波源:能不断地得到能量补充而保持持续振动的物体(或质点)(2)波是传递能量的一种运动形式。3.机械波的传播特征:(1)介质中相邻质点依次“带动”。(2)波是传递能量的一种运动形式。4.波的基本类型:横波和纵波。5.波的图象:(1)图象:用横坐标表示传播方向上介质中各质点的平衡位置。纵坐标表示某时刻各质点对其平衡位置的位移,各质点位移矢量末端的连成的曲线叫波的图象。(2)物理意义:图象记录的是某时刻沿波的传播方向上介质各质点对平衡位置的位移。(3)图象的作用:a.描述振幅:b.描述波长;c.某时刻介质各质点对平衡位置的位移。d.描述某时刻介质中各质点的振动方向。6.波的公式:=/T=f7.波的叠加:(1)波的叠加原理:(2)波的干涉:8.波的衍射。【动手动脑】 1.图示为一向右传播的某时刻的波的图象。由图可知该时刻质点M的速度VM和加速度aM的方向分别为:(1) VM向上,aM向上;(2)VM向上,aM向下; (3)VM向下,aM向上;(4)VM向下,aM向下。 2.如图示为某时刻一列沿x轴正方向传播的波形图从图上可看出波的振幅为_米,波长为_米,P点在此时的运动方向为_。 3.关于波的波长,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1)横波中两个波峰间的距离等于波长; (2)一个周期内,振动在介质中传播的距离等于波长; (3)一个周期内,振动质点通过的距离等于波长; (4)在波的传播方向上,相隔一个波长的两个质点的振动方向一定相同。 4.一列向右传播的横波在某刻的图象如图,已知波速为2.4m/s,则介质中质点P从图示时刻起的1.0秒内通过的路程为: (1)2.56m; (2)2.40m; (3)0.16m; (4)0.02m 5.a,b为水平绳上两点,相距42厘米,一列正弦波沿绳传播,方向从a到b,每当a点经平衡位置向上运动时,b点恰好到达上方最大位移处,此波的波长可能是: (1)168厘米;(2)184厘米;(3)56厘米;(4)24厘米。 6.一列横波沿x轴正方向传播,在t=0时刻的图象如图示,已知这列波在P点出现两次波峰的时间间隔为0.4秒,则: (1)这列波的波长为5m;(2)其波速为10m/s;(3)质点Q要再经过0.7秒才能第一次到达波峰;(4)质点Q到达波峰时,质点P恰好到波谷。【创新园地】 1.一根张紧的水平弹性长绳上的a,b相距14.0米,b点在a点右方。当一列简谐波沿长绳向右传播时,若a点的位移达到正极大时,b点的位移恰为零,且向下运动。经过1.00秒。a点的位移为零,且向下运动,而b点位移恰达到负的极大植,则这列波的波速可能为: (1)4.67米/秒; (2)6米/秒; (3)10米/秒; (4)14米/秒 2.一列横波在S轴上传播着,在t1=0,t2=0.005秒时的波形图如图示:(1)波的振幅和波长多大? (2)若周期小于(t1-t2)且波速为6000米/秒求波的方向。 (3)若周期小于(t1-t2)且波向右传,波速多大?若向左传波速多大?答案:【动脑动手】1.(2)。 2. 0.04; 2; 向上。3.(2),(4)。 4.(3)。5.(3),(4)。 6.(2),(3)。【创新园地】1.(1),(3) 2.(1)0.2米,8米;(2)向左传播;(3)400米/秒,1200米/秒。四、同 步 题 库 一、选择题1.关于机械波,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A.振动能够在介质中传播,是由于相邻介质间存在着相互作用力B.介质在把振动以波的形式传播出去的过程中,介质本身的物质也随波一起向前移动C.在波动过程中,波上的质点沿着波形曲线运动D.波在传播振动的同时,也将波源的振动能量传播出去2.波在媒质中传播所引起的煤质中各点的振动具有相同的( )A.振幅 B.机械能 C.频率 D.加速度3.关于波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在横波中两个波峰间的距离是一个波长B.振动在一个周期内,在介质中传播的距离是一个波长C.两个相邻的,在振动过程中运动情况总是相同的质点间的距离是一个波长D.在一个周期内,波上任一点通过的路程中运动情况总是相同的质点间的距离是一个波长4.一列波从一种媒质进入另一种媒质时,下述说法正确的是( )A.只有频率发生变化 B.只有波长发生变化C.频率、波长都变化 D.波长和波速都变化5.关于振动图象与波形图象区别,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振动图中横坐标表示时间,波形图中横坐标表示的是传播方向上介质中各质点的平衡位置B.振动图反映的是一个质点在不同时刻的位移情况,而波形图表示的是许多质点在某一时刻的位移C.振动图随时间而延伸,原有图形不变,而波形图在不同时刻有不同形状的图形D.振动图上不能看出波长,波形图上不能看出周期6.一列沿x方向传播的横波,其振幅为A,波长为,某一时刻波的图象如图5-55所示,在该时刻,某一质点的坐标为(,0),经过周期后,该质点坐标为( )A. B.(,-A)C.(,A) D. 图5-55 图5-567.如图5-56是一列波某时刻的波形图,波的传播方向向右,则下述说法中正确的是( )A.0质点为波源B.0质点正向着正最大位移方向运动C.因1质点落后于0质点,可知1质点的运动方向向下D.3质点的运动方向向下E.3质点和7质点振动情况总是相反8.已知波在某时刻的波形图线如图5-57所示,且M点的振动方向向上,下述说法正确的是( )A. A点振动落后于M点,波长左传播B. A点振动落后于M点,波向右传播C. B点振动超前于M点,波向左传播D. B点振动超前于M点,波向右传播 图5-57 图5-589.一列横波沿x方向传播,周期0.4s,当波传播至x=5m处的质点P时的波形如图5-58所示,则( )A. 这列波波长为5mB. 这列波的波速为10ms-1C. 再经过0.5s波传播到x=9m处的质点QD. 当质点Q到达波峰时,质点P恰好到达波谷10 一列沿x轴正方向传播的波,波速6m/s,振幅2cm.在某一时刻,距波源5cm的A点运动到负的最大位移处时,距波源8cm的B点恰在平衡位置且正向上运动.则可知该波波长与频率f分别为( )11 图5-59中的实线是一列波在某时刻的图象,已知波速为1m/s,经过一段时间后,波形如图中虚线所示,那么这段时间可能是( )A.3s B.4s C.5s D.6s 图5-59 图5-6012 一列简谐波在t=0时的波形如图5-60所示.已知波的传播速度是0.2m/s,那么在t=1.75s时,x=10cm处质点的位置和速度可能是( )A.y=4cm,速度为0 B.y=0,速度方向向下C.y=0,速度方向向上 D.y=-4cm,速度为013 一列简谐横波沿直线AB传播,已知A、B两点间的距离是3m,在某一时刻,A、B两质点均在平衡位置,如果A、B之间只有一个波峰,则此列波波长可能是( )A.2m B.3m C.4m D.5m14 如图5-61所示,S为上下振动的振源,其频率为100Hz,所产生的横波向左右传播,波速为80m/s,已知P、Q两点与振源相距分别为PS=17.4m,QS=16.2m,当S通过平衡位置向上运动时,则( )A.Q在波峰,P在波谷 B.P在波峰,Q在波谷C.P、Q都在波峰 D.P通过平衡位置向上振动,Q通过波谷向下振动 图5-61 图5-6215 如图5-62所示,已知一列简谐横波的频率小于5Hz,横波在一条直线上传播,某时刻的波形如图中实线所示,经过t=0.2s后波形变成如图中的虚线所示,则它的波速可能是( )A. 12.5ms-1 B. 37.5ms-1C62.5ms-1 D. 87.5ms-116 在同一媒质中传播两列频率相同(相差恒定)的横波互相叠加,则( )A. 波峰与波峰叠加的点振动最强,波谷与波谷叠加的点振动最弱B. 振动最强的点经T/4后恰经平衡位置其振动最弱C. 振动加强和减弱的位置不随时间变化,且互相隔开D.波峰与波谷叠加的点振动最弱17.关于波的衍射,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声波、电磁波都是波,因此它们都能发生衍射B.在空旷的山谷里叫喊,可以听到回声,这是声波的衍射现象C.障碍物或孔越小,就越容易发生衍射D.如果障碍物或孔比波长大,就没有衍射现象发生18.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一切种类的波都可能发生干涉和衍射现象B.波遇到障碍物时将发生明显的衍射现象C.两列频率相同的波相遇一定会发生干涉现象D.发生干涉的两列波频率一定相同19.如图5-63是时刻t两列波的迭加图,S1、S2是相干波源,它们振动情况完全相同,发出两列完全相同的水波。波峰、波谷分别用实线、虚线表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B质点始终位于波谷处,D质点始终位于波峰处B. 经过半个周期,B质点变为波峰,D质点变为波谷C. 只有D质点振动始终加强D. C、E两质点振动始终减弱 图5-63 图5-6420.如图5-64所示,两列波沿x轴相向传播,使得A、B两质点的振动情况完全相同.已知这两列波的波长均为2m,振幅均为0.05m,A、B二点相距3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旺季营销创意营销方案(3篇)
- 先进操作法课件
- 内蒙古安全培训题库课件
- 创建数据库课件
- 创城安全教育培训课件
- 13 与朱元思书(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 2《宇宙的边疆》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
- 创伤科进修汇报课件
- 第2课《济南的冬天》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 创优生物课件教学
- 商管公司财务管理制度
- 2025AI时代健康睡眠白皮书
- 绿化技师考试试题及答案
- 肩周炎考试题目及答案
- 临床预防与健康教育
- 蔬菜园艺培训
- 2025年水力发电运行值班员(技师)考试题(附答案)
- 博士后申请书范文
- DBJ41T 190-2018 保温装饰板外墙外保温应用技术规程
- 在编警察签署合同范例
- 高中数学学法指导讲座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