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期末考试参考答案1001.doc_第1页
高二期末考试参考答案1001.doc_第2页
高二期末考试参考答案1001.doc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二期末考试参考答案1001一、 阅读 (60分)1、寂寞:萧索,破败,陈旧的感觉。 (1分) 寂寞:因为没见到过买主,没人来欣赏。(1分)2、比喻(1分) 寂寞的深、牢、难以承受、无法排遣的特点。(2分)3、与下文形成对比,表达出对全景式盆景和深刻社会意义的盆景的不喜欢,对自然盆景的喜爱。(或者表达对全景式盆景和深刻社会意义的盆景的不喜欢,反衬出下文对富有内涵和气势的盆景的赞美。)(3分)4、小中见大、气势宏大、富有意境(答“自然”1分,“粗壮挺拔”1分,“有气势”1分)(提示:结合第八段最后一句和第十段内容答题) (3分)5、B D (4分)6、文学创作不要创作大众化的或为政治服务的作品,而应该创作富有个性,注重内涵与意境的作品。文学创作是一个冷清的、寂寞的行业,因而要忍耐得住没人欣赏的寂寞。(3分)7、两篇文章都运用了借物喻理的写作手法。本文是借四十年前后对盆景的不同认识与感悟,表达对文学创作的感悟;草莓是借写九月晚熟的草莓,表达生命在时光流转中不断成熟丰富的人生哲理。(4分)8、(1)伤心秦汉经行处。(2)多情自古伤离别 (3)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4)梦回吹角连营 (4分)9、美成 (1分)10、B (2分)11、表达了词人欲归不能的思乡之情。可从“杜鹃”、“芳草天涯”、“莫上最高梯”等处体会。(3分)(能写到“思乡之情”就可得2分,结合分析1分)12、(1)(被)授官 (2)列举罪状 (3)有间隙,有机会 (4)大概 (4分)13、C (2分)14、(1)正当双方使者的车辆往来频繁,元军邀约宋朝主持国事的人前去相见,大家认为我去一趟就可以解除祸患。(2分)(得分点:会、北、行、为、纾、句意通顺)(2)(我)不得已,只能改变姓名,隐蔽踪迹,在草野中奔走在露天住宿,日日为躲避元军的骑兵在淮河一带出没。(3分)(得分点:诡、草、露、省略句、介词短语后置)15、相信自己可以说服北军首领并且能窥探到敌情以求救国之策。 (2分)16、(1)“初至北营,抗辞慷慨”体现出不辱使命,富有民族气节;(2)“则直前诟虏帅失信,数吕师孟叔侄为逆”体现出正义凛然;(3)“但欲求死,不复顾利害”体现出以死报国(视死如归)的精神品质。(3分)17、游褒禅山记 (1分)18、不事修饰奉养 (2分)19、D (2分)20、A (3分)21、观点1分,理由3分。(同意与否都可以,但要能自圆其说,而且理由与观点必须一致。)二 作文 (40分)注:全县作文平均分29分左右,各校根据学生实际情况进行调整。作文评分参考(40分)一类卷(3640分) 基准分38分能准确把握题意,立意深刻,选材恰当,中心突出,内容充实,感情真挚,结构严谨。有新意,有文采。二类卷(3235分)基准分33分符合题意,立意较深刻,选材较恰当,中心明确,内容较充实,感情真实,结构完整,语言通顺。三类卷(2231分)基准分27分基本符合题意,立意般,选材尚恰当,中心尚明确,内容尚充实,感情尚真实,结构基本完整,语言基本通顺,偶有语病。四类卷(1521分)基准分19分偏离题意,立意或选材不当,中心不明确,内容单薄,结构不够完整,语言欠通顺,语病较多。五类卷(15分以下)符合以下一项即为五类:(1)脱离题意。(2)文理不通。(3)全文不足400字。说明:(1)未写题目扣2分。(2)错别字满3个扣1分,至多扣3分。(3)标点错误多,酌情扣分。(4)文面不整洁,酌情扣12分;文面整洁美观,酌情加l2分。附:周邦彦浣溪沙赏析:这首小令是即景抒怀之作,从结句看,所抒写的当是乡情。小令不比慢词,没有铺叙,作者复杂的感情,起伏变化的心态,都必须压缩在不长的篇幅里。因此,语言必须凝炼集中而又深沉蕴藉,才具有感人的力量,这首小令就有这个特点。作者的立足点是楼上,从楼上看四周,一个广阔的立体空间尽收眼底。因为是晴天,没有浮云障目,极目远眺,晴朗高旷的碧天,与四周的旷野一同延伸到遥远的地方,无边无际,分不出哪里是天,哪里是地,浑然一碧,似乎融进了无限浩渺的碧色海洋里,境界开阔。“垂”,能构成人们自上而下的立体空间感,如杜甫的“星垂平野阔”(旅夜书怀)就是如此。“楼前芳草接天涯。”楼前碧色的芳草随着旷野伸向遥远的地方,伸向天涯。“天涯何处无芳草”,(苏轼蝶恋花)在古典诗词中,芳草、春草似乎也和杨柳一样与离别有密切的关系,最早来自于楚辞招隐士:“王孙游兮不归,春草生兮萋萋。”王维送别:“春草年年绿,王孙归不归?”江淹别赋:“春草碧色,春水绿波,送君南浦,伤如之何。”白居易诗:“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赋得古原草送别)李后主更进一步把离恨比喻为春草:“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范仲淹词:“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春草“更行更远还生”,芳草远在斜阳外,其实都与“芳草接天涯”意思相近。周邦彦将前人诗句灵活化用,便成新词。读着“楼前芳草接天涯”就可以想象他的乡情旅思也随着接天的芳草心驰神往,飞向远在天涯的故乡了。情思绵邈,无限低回。在这种心情支配下,作者自己告诫自己:“劝君莫上最高梯。”古人的思乡离恨旅愁多因登高、登楼而愈趋强烈,王粲登楼而思故土,杜甫有“花近高楼伤客心”(登楼)之叹,范仲淹也告诫自己:“明月楼高休独倚。”(渔家傲)欧阳修也体贴对方的心情。劝慰说:“楼高莫近危栏倚。”上述诸人的诗句、词句都紧接着在下文作了或明或暗的说明。而此词写到“劝君莫上最高梯”,即作为上片歇拍,不多作说明,点到即止,“欲说还休”,含而不露,有委婉蕴藉之妙。下片写因暮春景色而引起乡愁客思。“新笋已成堂下竹,落花都上燕巢泥”。这两句都点明时间特点,说明春天已近迟暮,春天的大好时光已消磨殆尽。春光已逝,客尚淹留,本已不胜惆怅,更何况林外子规还在声声唤“不如归去!”其声凄苦,羁旅之人听了更加引起无限乡思。“忍听林表杜鹃啼”,“忍听”,实际是“岂忍听”之意。全篇主旨于结穴处点明。回头再思索“劝君莫上最高梯”的原因,恍然大悟,原来也如柳永的“不忍登高临远,望故乡渺邈,归思难收。”(八声甘州)。上文的碧天、芳草、绿竹、落花等物象对词中主人公情绪上的触媒作用也不言自明了。这首的主题很普通,无什么特殊处,而作者写来有景有情,景中含情,将广阔的空间与推移的时间交相为用,抒写曲折有致,含蓄委婉。强焕云:“美成词抚写物态,曲尽其妙。”用来评价这首词也颇恰当。6王安石不择食参考译文:王安市(荆公是他的爵位)生性简朴率真,不讲究吃饭、穿戴,衣服满是污垢,饮食粗糙难咽,都不计较,从小就是这样。苏明允辨奸写的“不近人情”的人,大概就是他这样的。王安石少年时喜欢和吕公弼(惠穆是他的谥号)、韩绛(献肃是他的谥号)、韩缜兄弟交游,在学府里任职的时候,魏完(字玉汝)曾经和他在寺院里沐浴,暗地准备了一套新衣服,更换了王安石的破衣服,等他洗完了,嘱咐王安石的从人拿新衣服给他,并不告知他。王安石像穿自己本来的衣服一样穿上,一开始就没觉得有什么不同。后来做了宰相,有人说他喜欢吃獐的胸脯肉。王安石的夫人听说后疑惑的说:大人平时不曾在饮食上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