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观生态学.doc_第1页
景观生态学.doc_第2页
景观生态学.doc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公认最先提出景观生态学一词是德国生物地理学家特罗尔(corl troll)2、 景观生态最具代表的三个景观定义:(1)naveh(1984):景观是自然、生态、地理的综合体,包括所有自然与人为格局和过程。(2)haber(1990):景观为生物或人类综合感知的土地,而不考虑其单个成分。(3)forman(1986):景观是由相互作用的生态空间镶嵌组成的异域区域。3、 Forman按照景观塑造过程中人类影响程度,划分为自然景观、经营景观、人工景观。4、 经营景观又分为人工自然景观、人工经营景观。5、 尺度通常是指研究客体或过程的时间维和空间维。6、 空间分辨率的最小单位称为粒度或像元。7、 异质性的定义:由不相似或不相关的组分构成的系统。8、 空间格局包括空间异质性、空间相关性、空间规律性。9、 影响基本生态过程的空间格局的参数:(1)斑块大小:影响单位面积的生物量、生产力、养分存储、物种多样性、内部种的移动和外来种的数量。(2)斑块形状:影响生物种的发育、扩展、收缩和迁移。(3)斑块密度:影响通过景观的“流”的速率。(4)斑块的分布构型:影响干扰的传播和扩散。10、 生境:生物的个体种群或群落生活地域的环境包括必须的生存条件和其他对生物起作用的生态因素。11、 几种干扰类型:火干扰、放牧、土壤物理干扰、土壤肥沃、践踏、外来物种入侵。12、 “源”能促进生态过程发展的景观类型“汇”:能阻止、延缓生态过程的景观类型。13、 景观和区域的空间异质性有两种表现形式:梯度与镶嵌。14、 斑块是在外观上不同于周围环境的非线性地表区域。15、 斑块的主要成因机制或起源包括干扰、环境异质性和人类种植与之相对应可分为干扰斑块、残存斑块、环境资源斑块和引进斑块等。16、 对各类斑块的成因、物种动态和从生产到消亡的过程:(1)干扰斑块:干扰斑块主要是由于基质内的局部干扰引起的,如森林火烧、采伐,草原过牧、烧荒以及局部植被爆发病虫害等。其特点是干扰发生的频率和影响范围往往难以预料,持续时间也长短不同,因此造成的后果也就有所不同。(2)残存斑块:由于基质受到广泛干扰后残留下来的部分未受干扰的小面积区域,其成因机制与干扰斑块正好相反。(3)环境资源斑块:这种斑块是由环境资源在空间上的异质性引起的。(4)引进斑块:这是由人为活动将某些物种引进某一地区所形成的斑块。17、 斑块的度量指标大致可以分为:斑块大小、斑块形状、内缘比、斑块数量和构型等。18、 廊道是指不同于两侧基质的狭长地带,既可以呈隔离的条状,如公路、河道;也可以与周围基质呈过渡性连续分布。19、 廊道按起源也可以分为干扰廊道、残存廊道、环境资源廊道、种植廊道、再生廊道。20、 单就廊道的结构而言分为:线状廊道、带状廊道、河流廊道21、 线状廊道指全部边缘物种占优势的狭长条带,如道路、堤坝、灌渠、输电线、树篱22、 基质是景观中面积最大、连接性最好的景观要素类型,如广阔的草原、沙漠,连片分布的森林等,基质的判断标准:(1)相对面积:景观中的基质不一定是均与分布的。(2)连接度:它具有三方面的作用:一、该要素可起一种分隔其他景观要素的物理屏障。二、当以细长条带相交形式连接时,景观要素可起一组廊道的作用,便于物种迁移和基因交换。三、该要素可环绕其他景观要素使其形成孤立的“生物岛屿”(3)动态控制(4)孔隙度:是景观基质中所含斑块密度的量度,既包括在基质内的单位面积的闭合边界的数目,与研究对象的尺度和分辨率有关。23、 在大兴安岭区,尤其是人工林分布比较集中的地方,可以认为是细粒景观,而在林地与草甸、农田过渡的地方是粗粒景观。24、 景观对比度是指不同景观单元之间的相异程度。25、 (1)高对比度景观常见例子是由水热条件不同引起的山地植被带的垂直分布,从农田、草地,到山腰各种类型的阔叶林、针阔混交林、针叶林以及灌丛、草甸等,彼此界限往往比较清晰。从遥感影像上很容易就可以辨别出来。(2)低对比度景观:往往出现在大面积自然条件相对均一的地带,如热带雨林地区、温带草原地区以及沙漠地区等。26、 景观边界:在特定时空尺度下,相对均质的景观之间所存在的异质性过渡区域.27、 生态过渡带:相邻生态系统之间的过渡区,往也是尺度较大的不同景观类型之间的边界地带28、 景观边界的功能:通道或廊道、过滤或屏障、源、汇、生境29、 景观边界类型,牛文元(1989)从生态环境脆弱的角度,宏观尺度上归纳:水陆交界带、干湿交替带、农牧交错带、森林边缘带、沙漠边缘带、城乡交错带、梯度联合带30、 景观结构模式特点:包含大型大自然植被斑块、粗粒与细粒要素结合、风险分散、基因变异、边界过渡带、小的自然植被斑块、廊道31、 景观生态过程具体体现就是各种形式的流:物流、能流、物种流、人口流、信息流32、 5种媒介物:风、水、飞行动物、地面动物和人33、 景观中物质、能量的运动方向和距离取决于相应的驱动力。最主要的三种是:扩散作用、重力作用、行为作用34、 三种防风林的效率:缓坡、陡面、圆面35、 重力作用是由地球引力造成的,如水流、水土侵蚀、泥沙沉积、种子落地等36、 相邻景观要素间的无机流主要包括:水流、养分流、空气流37、 水流速度取决于:水输入量及其时间、土壤结构,特别是土壤孔隙度、土壤对水携带物质的过滤作用,包括土粒对物质的物理吸附和化学吸附38、 侵蚀大多发生在下列区域:(1)农田,特别是耕地或除草剂用量过度的农田(2)践踏或过度放牧区(3)进行采伐、修筑道路和其他干扰活动的陡坡:其主动因包括 一、地上植被的伐除,使大部分地表不能截留降水,加速了侵蚀过程二、枯枝落叶层和腐殖质清除后,矿质土壤裸露,更利于侵蚀发生三、由于根系枯死。结合土粒的主要力量消失,侵蚀过程加快。39、 动植物在景观中的运动大体可分为两种模式:一是连续运动,一是间歇运动。前者包括加速、减速、匀速运动;后者包含一次或几次的停歇。40、 从动物的运动范围分为三种:巢域内运动、疏散运动、迁徙运动41、 根据繁殖体传播的媒介类型将植物分为:(1)风播植物,如槭树、蒲公英德不孤,具有风飘殖体(2)水播植物,柳树,多生活在江河湖海的岸边(3)动物传播植物,多有浆果、肉质果实或带有可粘附的结构(4)重力传播植物,主要是一些坚果类植物,在一定坡度的地方更为重要(5)自传播植物,荚果爆裂开时,将种子传播到很远的地方(6)靠底下根茎扩散,速度也很快,如竹类、芦苇、杨树42、 长期生态过程模式:恒定模式、周期循环模式、定向模式、分段模式、灾变模式43、 在景观中能随时间变化的量均可被称为量变变量,包括格局变量(如斑块的形状、面积和边缘、廊道的宽度和弯曲度、基质的孔隙度)、静态过程变量(生物量、营养元素含量、生物多样性等)、动态过程变量(如生产力、景观要素间的流、网络发育过程、演变速率、干扰间隔时间和恢复率、亚种群在不同斑块之间的迁入定居率和迁出率等)44、 Forman和godron(1986)提出了三个判断景观格局总体变化的定性指标:(1)景观的基质发生变化,一种新的景观要素类型成为景观基质(2)几种景观要素类型在景观中所占的面积比例发生很大的变化,引起景观空间格局的改变(3)景观内产生一种新的景观要素类型,并达到一定覆盖范围。45、 Pickett等(1994)指出生态系统平衡范式的6个特征:本质上是封闭的、可自我调控、具有稳定点或稳定的循环平衡、有确定的动态、本质上无干扰、与人类影响无关46、 景观主要由气候、地貌、岩石和土壤、水文、植被、动物六大要素组成。47、 气候变化包括时间上和空间上的。时间上有两种变化。一种是周期性变化,如地球围绕太阳公转形成的春夏秋冬、地球自转产生的白天黑夜、日地距离的轮转。另一种变化是不规则的,如第四纪冰川活动引起的地球表面地貌和生物等的巨变,厄尔尼诺现象引起气温的骤升或骤降、洪涝或极旱,台风对沿海地区的袭击。48、 空间上也有两个变化:地带性大气候变化、隐域性变化或地带内小气候变化49、 地表自然地貌变化四个过程:(1)风和水流:是塑造地貌最重要的外动力。除可侵蚀地表,形成风成地貌和流水地貌外,还有搬运和沉积物质的能力。另外,干旱地区地下水的上升蒸发将造成地表的盐渍化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